2013-2014(上)七(一)班数学 辅 导 记 录
2013-201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试卷(第1-3章)含答案

初一级数学《第一~第三单元》综合检测【2013年12月4日】初一()班学号: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相应的表格中)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查得广州市常住人口约为12700000人,将127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查得广州市常住人口约为12700000人,将127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查得广州市常住人口约为12700000人,将127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查得广州市常住人口约为12700000人,将127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4 5 6 7 8 9 10 答案 1.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查得广州市常住人口约为12700000人,将127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5 6 7 8 9 10 答案 1.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查得广州市常住人口约为12700000人,将127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6 7 8 9 10 答案 1.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查得广州市常住人口约为12700000人,将127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7 8 9 10 答案 1.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查得广州市常住人口约为12700000人,将127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8 9 10 答案 1.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查得广州市常住人口约为12700000人,将127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9 10 答案 1.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查得广州市常住人口约为12700000人,将127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10 答案 1.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查得广州市常住人口约为12700000人,将127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答案 1.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查得广州市常住人口约为12700000人,将127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1.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查得广州市常住人口约为12700000人,将127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1.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查得广州市常住人口约为12700000人,将127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127 EMBED Equation.3B. 12.7 EMBED Equation.3C. 1.27 EMBED Equation.3D. 1.27 EMBED Equation.314. 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 EMBED Equation.3,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多1,则这个两位数是 (用 EMBED Equation.3 表示).15. 若 EMBED Equation.3 与 EMBED Equation.3互为倒数,则x = .16. 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
2013-2014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成绩表七年级10班数学成绩

乔楠
04
王鑫栋
04
张雨
04
李汶润
04
郑帅帅
04
白慕宇
04
杨佳明
04
梁巧霞
04
张敏
04
薛亚龙
04
赵蓉
04
郝建宇
04
韩硕硕
04
冯妍瑞
04
赵伟伟
04
高润娥
04
张海凤
04
马媛媛
04
汪浩
04
许慧
04
邹婷婷
04
杜海涛
04
李真铭
04
上官惠龙
04
段青岳
04
周彤
04
李岳欣
04
郭向东
04
陈瑞瑞
04
屈聪聪
04
定边五中2013-2014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成绩登记表(七.05)
姓名 张馨尹 王媛媛 丁潇 高玮 路一丹 石浩田 张星宇 赵黛 张菁宇 陈敏 尚荣 侯杰
班级 07 07 07 07 07 07 07 07 07 07 07 07
语文成绩
数学成绩
外语成绩
总分
杨子孚
07
任昱晓
07
王圆圆
07
张涵
07
李天琪
07
韩晨阳
07
张廷琪
07
赫昱杰
07
张钰鑫
07
叶芊芊
07
夏聪波
07
定边五中2013-2014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成绩登记表(七.01)
姓名 屈帅龙 郑婧文 马建崐 张浩浩 许媛媛 强文瑞 高田 马婴婴 郑瀚驰 郝崇钦 李晶晶 曹禄禄 田一波 许佳媛 夏敏珠 卜小丫 张力 林新宇 高星 吴昊龙 张婷婷 陈倩 王侑馨 包龙 苗丹丹 方越 佘利芸 郝晓晓 齐丹瑞 张鑫 屈文慧 周欣荣 马洋洋 臧小东 魏彦龙 张硕 吴汭峰 高亮亮 郭凯明 樊小梦 刘贝贝 刘庸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培优补差记录文本表

专业资料小学数学五年级培优补差工作计划(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为了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
具体方法如下:l.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3.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
即“兵教兵”。
4.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 --拓广题。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
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
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
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
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2013-2014学年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记录

学校: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时间:2013--2014学年学校: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时间:2013--2014学年内容:体会奥数(一)学校: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时间:2013--2014学年学校: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时间:2013--2014学年学校: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时间:2013--2014学年学校: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 时间:2013-2014学年时 间地 点主 持11月7日教室郝 慧 敏成 员陈素琳、张亚辉、陈一鸣、周孜卓、张潇元 孙凯亮、孙梦月、邵宇晗、肖博雅、马新南内容:有趣的分数(一)快乐启航,走进生活1.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11份,一份是它的( );如果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 )份,那么每份是 它的61,3份是它的( )。
2.小猴吃冬瓜。
请你帮小猴算一算,还剩几分之几?3.一块饼,鼠哥哥吃了82,鼠妹妹吃了83,它俩一共吃了这块饼的几分之几?剩下的留给鼠妈妈吃,鼠妈妈吃这块饼的几分之几?4.下面的计算对吗?为什么?我买了一个大冬瓜, 昨天才吃了+=1-=学校: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 时间:2013-2014学年时 间地 点主 持11月14日教室郝 慧 敏成 员陈素琳、张亚辉、陈一鸣、周孜卓、张潇元 孙凯亮、孙梦月、邵宇晗、肖博雅、马新南内容:有趣的分数(二)趣味冲浪,发展思维1、图中的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 ( ) ( ) ( )扬帆远航,提升能力2、.请将下图的21涂上红色,41涂上绿色,81涂上黄色(颜色不能重叠)。
3、还剩几分之几的空白?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
空白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
阴影部分比空白部分少占( )。
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
空白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
阴影部分比空白部分多占( )。
学校: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 时间:2013-2014学年时 间地 点主 持11月21日教室郝 慧 敏成 员陈素琳、张亚辉、陈一鸣、周孜卓、张潇元 孙凯亮、孙梦月、邵宇晗、肖博雅、马新南内容:数的叠加快乐启航,走进生活1.这些羊能一次运走吗? 2.趣味冲浪,发展思维3.王阿姨给四年级发牛奶,还剩28袋牛奶,四年级6个班,每个班发102袋,原来有多少袋牛奶?4.水果店买进苹果150千克,买进梨123千克。
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初一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1.下列各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A.-(+3)和+(-3)B.-(-3)和+(-3)C.-(+3)和-3 D.+(-3)和-32.下列各图中,经过折叠能围成一个立方体的是【】3.若x=1是方程2x+m-6 =0的解,则m的值是【】A.-4 B.4 C.-8 D.8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BOD=40°,OA平分∠COE,则∠AOE的度数是【】A.140°B.80°C.40°D.20°5.若a=b,2b=3c,则a+b-3c等于【】A.0 B.3c C.-3c D.32c6.如果单项式-x a+1y3与12x2y b是同类项,那么a、b的值分别为【】A.a=2,b=3 B.a=1,b=2 C.a=1,b=3 D.a=2,b=27.若a=-a,则实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一定在【】A.原点左侧B.原点或原点左侧C.原点右侧D.原点或原点右侧8.一列单项式按以下规律排列:x,3x2,5x2,7x,9x2,l1x2,13x,…,则第2014个单项式应是【】A.4029x2B.4029x C.4027x D.4027x29.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的角C沿着GF折叠,使点C落在长方形内部点E处,若FH平分∠BFE,则∠GFH的度数d是【】A.90°<α< 180°B.00°<α<90°C.α=90°D.α随折痕GF位置的变化而变化10.在数轴上,点A(表示整数a)在原点O的左侧,点B(表示整数b)在原点O的右侧,若a b=2013,且AO=2BO,则a+b的值为【】A.-1242 B.1242 C.671 D.-67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纸相对应的位置上.11. 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0.24,则这个数是.12.嫦娥三号“零窗口”发射升空,约112小时后,嫦娥三号将抵达368000km之外的月球附近,试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这个行程数据.368000km表示为km.13.回收废纸10kg,可产再生纸6kg,某校去年回收废纸a kg,这些废纸可产再生纸▲kg.14.单项式-234xy的系数是,次数是15.如图,线段AB=8,C是DB =1.5,则线段CD 的长等于 .16.如图,AC ⊥BC ,CD ⊥AB ,垂足分别为C 、D ,则∠ACD =∠ . 17.如图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框图.如果输入x 的值为-1,那么输出的数值为 .18. 一个城市铁路系统只卖从一站出发到达另一站的单程车票,每一张票都说明起点站和终点站.若原有m 个站点,现在新增设了n 个站点,则必须再印 种不同的车票(结果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l 小题,共76分,把解答过程写在答题纸相对应的位置上,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作图时用2B 铅笔或黑色墨水签字笔.+ 19.(本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计算:(1)()()()32224510--÷-⨯;(2)()()311135236⎛⎫⎛⎫-÷---⨯- ⎪ ⎪⎝⎭⎝⎭20.(本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先化简,再求值:(1)求3y 2-x 2+(2x -y )-2(x 2+3y 2)的值,其中x =l 、y =-14.(2)求4xy -[(x 2+5xy -y 2)-(3xy -12y 2)]的值,其中x =3、y =-6.21.(本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解下列方程: (1)1232x x +=-; (2)12223x x x -+-=-.22.(本题满分5分)已知代数式3a +12与3(a -12). (1)当a 为何值时,这两个代数式的值互为相反数? (2)试比较这两个代数式值的大小(直接写出答案).23.(本题满分6分)已知∠α与∠β互为补角,且∠α比∠β大30°.(1)求∠α、∠β的度数; (2)利用(1)中所求结果,用量角器直接画出∠a ,再用直尺和圆规另作∠AOB ,使∠AOB =∠α.(只保留作图痕迹)24.(本题满分6分)学校图书馆平均每天借出图书50册,如果某天借出53册,就记作+3;如果某天借出40册,就记作-10.上星期图书馆借出图书记录如下:(1)上星期三借出图书多少册? (2)上星期五比上星期四多借出图书24册,求a的值;(3)上星期平均每天借出图书多少册?25.(本题满分6分)已知关于x的方程16(x+2)=2k-13(x-1)的解为x=10.求26k 的值.26.(本题满分6分)附表为天弘服饰店销售的服饰与原价对照表,某日该服饰店举办大拍卖,外套按原价打六折出售,衬衫和裤子按原价打八折出售,服饰共卖出200件,共得48000元,问外套卖出几件?27.(本题满分7分)如图,OC是∠AOB内的一条射线,OD、OE分别平分∠AOB、∠AOC.(1)若∠DOE=45°,求∠BOC的度数;(2)若∠DOE=n°.求∠BOC的度数.28.(本题满分8分)用长度一定的不锈钢材料设计成外观为长方形的框架(如图①、②、③中的一种).请根据以下图案回答下列问题:(题中的不锈钢材料总长度均指各图中所有黑线的长度和,所有横档和竖档分别与AC、AB平行)设竖档AB=xm.(1)如果不锈钢材料总长度为12m.在图①中,当x=2时,长方形框架ABDC的面积为m2;在图②中,当x=a时,长方形框架ABDC的面积为m2(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结果);(2)如果不锈钢材料总长度为bm.在图③中,当x=c时,且共有n条竖档,那么长方形框架ABDC的面积是多少?(用含b、c、n的代数式表示结果)29.(本题满分8分)已知:如图,数轴上线段AB=2(单位长度),线段CD=4(单位长度),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若线段AB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点B与点C相遇时,点A、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2)当t为何值时,点B刚好与线段CD的中点重合;(3)当运动到BC=8(单位长度)时,求出此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志鸿优化设计】2013-201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9 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9 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乘方运算结果的变化规律.2.能进行较为复杂的有理数乘方运算.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方运算中的括号、符号问题.学情分析认知基础:本节课是“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在第1课时中学生已经理解了乘方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乘方运算,并初步了解了乘方运算结果的变化规律,但对乘方运算结果的变化规律缺乏整体性的认识,并且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能力不足.活动经验基础:学生通过探索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亲身经历了归纳、猜测、验证、推理、计算、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了有理数的算理,进一步体会了化归的思想方法;体验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及创造性.教学目标1.全面了解当底数大于1及小于1时乘方运算结果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2.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3.能进行较为复杂的有理数乘方运算.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引导——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全面了解乘方运算结果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借助变式例题和反例练习,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思考、对比、计算、交流等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进行较为复杂的有理数乘方运算即简单的混合运算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与习惯.通过将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使教学活动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计算能力、判断能力和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设计说明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新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既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有点小聪明但学习不刻苦的人,刚走出校门就到一家公司打工,觉得打工很辛苦,就想着如何利用自己的小聪明从老板那里多赚点钱.一天他想到了数学中的乘方知识,如果和老板签订这样的合同,让他第一天给我2分钱的工资,第二天给4分钱,第三天给16分钱,以后每天给的钱数是前一天钱数的平方,6天后就会发大财,老板会破产.我想老板只看到前几天的工资只不过是几毛钱,说不定会答应的.想到这里,他马上跑去向老板说明自己的想法,没想到老板真的一口答应,并和他订下合同:本公司职工某某,经本人同意,即日起的工资按以下方案发给:第一天发给0.02元,以后每天发的钱数为前一天发的钱数的平方,期限6天.哪知道6天后老板叫财务给了他3分钱,就这3分钱还是送了人情,他的工资根本就没有3分.你知道为什么吗?为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结果的巨大反差是由于底数的不同,然后对比、归纳得出当底数大于1时,它的平方比底数大,且随着平方次数的增加,它的结果增加的速度是相当惊人;当底数小于1时,它的平方比底数小,且随着平方次数的增加,结果以相当惊人的速度减小.从而对乘方运算结果的变化规律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初步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说明当底数大于1及小于1时乘方运算结果的变化规律比较抽象空洞,单凭教师讲解学生很难体会,而且枯燥的练习使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创设工资的问题情境,是使学生参与学习的最好的“诱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在一种新鲜的、活跃的思维之中.二、例题分析例1(教材例3)观察例1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与同伴进行交流.例2计算:(1)-3×24;(2)(-3×2)4;(3)(-3)×(-5)2;(4)[(-3)×(-5)]2;(5)(-4×32)+(-4×3)2.解:(1)-3×24=-3×16=-48;(2)(-3×2)4=(-6)4=1 296;(3)(-3)×(-5)2=(-3)×25=-75;(4)[(-3)×(-5)]2=152=225;(5)(-4×32)+(-4×3)2=(-4×9)+144=-36+144=108.教学说明本例题设计了5个小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再与同学交流,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然后引导学生对比(1)与(2)、(3)与(4)、(5)式加号前后的运算,思考结果不同的原因,体会运算顺序不同,结果不同,从而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与习惯.三、解决实际问题(1)教材中的“做一做”.学生动手探索得出的结论是意想不到的,一X纸对折20次后的高度有几层楼高.从而体会“底数”的作用.(2)教材中的“想一想”.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四、反馈练习1.判断下列各题的解法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给出正确的解答:(1)-22×(-32)=4×(-9)=-36;(2)(-2)2×(-3)2=4×(-9)=-36;(3)(-22)×(-32)=4×(-9)=-36;(4)(-2)2×(-32)=4×(-9)=-36;(5)(-4×32)-(-4×3)2=(-4×9)-(-144)=-36+144=108.答案:(1)×;(2)×;(3)×;(4)√;(5)×.正解:(1)-22×(-32)=-4×(-9)=36;(2)(-2)2×(-3)2=4×9=36;(3)(-22)×(-32)=(-4)×(-9)=36;(5)(-4×32)-(-4×3)2=(-4×9)-144=-36-144=-180.教学说明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还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错的,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正.本题练习设计了5个小题,并非每一个小题的答案都是错误的,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每个小题的对错,寻找错误的原因,在与同伴思维的碰撞中澄清、强化认识.既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五、课堂总结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感悟?还有哪些困惑?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共同归纳总结出:1.当底数大于1时,随着乘方次数的增加,它的结果增加的速度相当惊人;当底数小于1时,随着乘方次数的增加,结果以相当惊人的速度减小.2.较为复杂的有理数乘方运算要特别注意括号和运算顺序,括号和运算顺序不同,结果不同.评价与反思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考虑如何去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应该考虑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去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本节课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了工资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经历观察、思考、对比、类比等探索过程获得问题的答案.同时,本节课教师多次用到了对比的方法,例如工资问题中2分和0.02元的情境对比,例1在学生自己计算解决问题之后前后两个小题及同一个小题的两部分之间的反思对比,练习中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正反对比等,使学生在对比中澄清认识、提升能力.。
初中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记录

学校: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时间:2013--2014学年学校: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时间:2013--2014学年时间地点主持9月26日教室郝慧敏成员陈素琳、张亚辉、陈一鸣、周孜卓、张潇元孙凯亮、孙梦月、邵宇晗、肖博雅、马新南内容:体会奥数(一)学校: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时间:2013--2014学年学校: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时间:2013--2014学年学校: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时间:2013--2014学年学校: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时间:2013-2014学年时间地点主持11月7日教室郝慧敏成员陈素琳、张亚辉、陈一鸣、周孜卓、张潇元 孙凯亮、孙梦月、邵宇晗、肖博雅、马新南内容:有趣的分数(一)快乐启航,走进生活1.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11份,一份是它的();如果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份,那么每份是 它的61,3份是它的()。
2.小猴吃冬瓜。
请你帮小猴算一算,还剩几分之几?3.一块饼,鼠哥哥吃了82,鼠妹妹吃了83,它俩一共吃了这块饼的几分之几?剩下的留给鼠妈妈吃,鼠妈妈吃这块饼的几分之几?4.下面的计算对吗?为什么?我买了一个大冬瓜,昨天才吃了43+41=132-31=31学校: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时间:2013-2014学年时间地点主持11月14日教室郝慧敏成员陈素琳、张亚辉、陈一鸣、周孜卓、张潇元 孙凯亮、孙梦月、邵宇晗、肖博雅、马新南内容:有趣的分数(二)趣味冲浪,发展思维1、图中的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扬帆远航,提升能力2、.请将下图的21涂上红色,41涂上绿色,81涂上黄色(颜色不能重叠)。
3、还剩几分之几的空白?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空白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阴影部分比空白部分少占()。
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空白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阴影部分比空白部分多占()。
学校: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时间:2013-2014学年时间地点主持11月21日教室郝慧敏成员陈素琳、张亚辉、陈一鸣、周孜卓、张潇元 孙凯亮、孙梦月、邵宇晗、肖博雅、马新南内容:数的叠加快乐启航,走进生活 1.这些羊能一次运走吗? 2.趣味冲浪,发展思维3.王阿姨给四年级发牛奶,还剩28袋牛奶,四年级6个班,每个班发102袋,原来有多少袋牛奶?4.水果店买进苹果150千克,买进梨123千克。
北京四中2013-201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基础)知识讲解 (新版)新人教

有理数的加减法(基础)【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法则及运算律,并会使用运算律简算;2.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和运算技巧,认识减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3.熟练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的意义,运用加法运算律合理简算,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有理数的加法1.定义: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作有理数的加法.2.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要点诠释:利用法则进行加法运算的步骤:(1)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异号,还是有一个加数为零,以此来选择用哪条法则.(2)确定和的符号(是“+”还是“-”).(3)求各加数的绝对值,并确定和的绝对值(加数的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3.运算律:要点诠释:交换加数的位置时,不要忘记符号.【高清课堂:有理数的加减 382681 有理数的减法】要点二、有理数的减法1.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例如:(-5)+?=7,求?,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要点诠释:(1)任意两个数都可以进行减法运算.(2) 几个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差由两部分组成:①性质符号;②数字即数的绝对值.2.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有:()a b a b -=+-. 要点诠释: 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注意同时进行的两变,一变是减法变加法;二变是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如:要点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适当应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典型例题】类型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1.计算:(1)(+20)+(+12); (2)1223⎛⎫⎛⎫-+- ⎪ ⎪⎝⎭⎝⎭; (3)(+2)+(-11); (4)(-3.4)+(+4.3); (5)(-2.9)+(+2.9); (6)(-5)+0.【答案与解析】(1)(2)属于同一类型,用的是加法法则的第一条;(3)(4)属于同一类,用的是加法法则的第二条;(5)用的是第二条: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6)用的是法则的第三条.(1)(+20)+(+12)=+(20+12)=+32=32;(2)121211 23236⎛⎫⎛⎫⎛⎫-+-=-+=- ⎪ ⎪ ⎪⎝⎭⎝⎭⎝⎭(3)(+2)+(-11)=-(11-2)=-9(4)(-3.4)+(+4.3)=+(4.3-3.4)=0.9(5)(-2.9)+(+2.9)=0;(6)(-5)+0=-5.【总结升华】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是有理数加法的难点,在应用法则时,一定要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举一反三:【变式1】计算:11 3343⎛⎫⎛⎫-++⎪ ⎪⎝⎭⎝⎭【答案】11111 3333433412⎛⎫⎛⎫⎛⎫-++=+-=⎪ ⎪ ⎪⎝⎭⎝⎭⎝⎭【变式2】计算:(1) (+10)+(-11);(2)⎛⎫⎛⎫ ⎪ ⎪⎝⎭⎝⎭12 -1+-23【答案】(1) (+10)+(-11)=﹣(11-10)=﹣1;(2)⎛⎫⎛⎫⎛⎫⎛⎫⎪ ⎪ ⎪ ⎪⎝⎭⎝⎭⎝⎭⎝⎭1212341 -1+-=-1+=-1+=-2 2323666类型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计算:(1)(-32)-(+5);(2)(+2)-(-25).【思路点拨】此题是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先按照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按照有理数的加法进行计算.【答案与解析】法一:法二:(1)原式=-32-5=-32+(-5)=-37;(2)原式=2+25=27【总结升华】算式中的“+”或“-”既可以看作运算符号按法则进行计算,也可以看作是性质符号按多重符号化简进行计算. 类型三、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3.计算,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计算.(1) 26-18+5-16 ; (2)(+7)+(-21)+(-7)+(+21) (3) ⎛⎫⎛⎫⎛⎫⎛⎫ ⎪ ⎪ ⎪ ⎪⎝⎭⎝⎭⎝⎭⎝⎭21111-1+1++7+-2+-832432 (4) 113.587(5)5(7)3( 1.587)24⎛⎫⎛⎫--+-++-+-+ ⎪ ⎪⎝⎭⎝⎭(5)132.2532 1.87584+-+(6)1355354624618-++-【答案与解析】 (1) 26-18+5-16=(+26)+(-18)+5+(-16) →统一成加法 =(26+5)+[(-18)+(-16)] →符号相同的数先加 = 31+(-34)=-3(2)(+7)+(-21)+(-7)+(+21)=[ (+7)+(-7) ] +[(-21)+(+21)]→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先加 =0(3)⎛⎫⎛⎫⎛⎫⎛⎫ ⎪ ⎪ ⎪ ⎪⎝⎭⎝⎭⎝⎭⎝⎭21111-1+1++7+-2+-832432 ⎡⎤⎡⎤⎛⎫⎛⎫⎛⎫= ⎪ ⎪ ⎪⎢⎥⎢⎥⎝⎭⎝⎭⎝⎭⎣⎦⎣⎦21111-1+-2+1+-8+733224→同分母的数先加()()⎡⎤=⎢⎥⎣⎦1-4+-7+74=3-34(4)113.587(5)5(7)3( 1.587)24⎛⎫⎛⎫--+-++-+-+ ⎪ ⎪⎝⎭⎝⎭113.5875573( 1.587)24⎛⎫⎛⎫=++-++-+- ⎪ ⎪⎝⎭⎝⎭→统一成加法11[3.587( 1.587)](57)5324⎡⎤⎛⎫⎛⎫=+-+++-+- ⎪ ⎪⎢⎥⎝⎭⎝⎭⎣⎦→整数、小数、分数分别加312128544⎛⎫=++-= ⎪⎝⎭(5)132.25321.87584+-+ (2.25 2.75)(3.125 1.875)=-++→统一同一形式(小数或分数),把可凑整的放一起 0.55 4.5=-+=(6)1355354624618-++-1355354624618=--++++--1355(3546)()24618=-++-+-++-→整数,分数分别加18273010036-++-=+2936= 【总结升华】在进行加减混合的运算时,(1)先将各式中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2)观察各加数之间的关系,再运用“技巧”适当交换加数的位置,注意交换时各加数的带着符号一起交换. 举一反三:【高清课堂:有理数的加减 382681简便方法计算】 【变式】用简便方法计算:(1)(-2.4)+(-4.2)+(-3.8)+(+3.1)+(+0.8)+(-0.7) (2) 2)324(83)65()851(43-++-+-+【答案】 (1) 原式=[(-3.8)+ (-4.2)]+[ (-2.4)+)+(+3.1)]+(+0.8)(2)原式=(2-1-4)+(34-58-56+38-23)=-3+[68-58+38+(-56-46)]=-3-1=-4类型四、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4.小虫从点O出发在一条直线上来回爬行,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爬行的各段路程依次为:+5,-3,+10,-8,-6,+12,-10.(单位:cm)(1)小虫最后是否回到出发地O?为什么?(2)小虫离开O点最远时是多少?(3)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行1 cm奖励1粒芝麻,则小虫一共可以得到多少粒芝麻?【思路点拨】题目中给出的各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性质符号,表示的爬行的方向,二是绝对值部分,表示爬行的路程大小.所以若直接将它们相加得到的和也包括两层含义:方向和路程大小;若只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则最后结果只表示路程的大小.【答案与解析】解:(1)(+5)+(-3)+(+10)+(-8)+(-6)+(+12)+(-10)=(5+10+12)+(-3-8-6-10)=27-27=00表示最后小虫又回到了出发点O答:小虫最后回到了出发地O.(2) (+5)+(-3)=+2;(+5)+(-3)+(+10)=+12;(+5)+(-3)+(+10)+(-8)=+4;(+5)+(-3)+(+10)+(-8)+(-6)=-2;(+5)+(-3)+(+10)+(-8)+(-6)+(+12)=+10;(+5)+(-3)+(+10)+(-8)+(-6)+(+12)+(-10)=0.因为绝对值最大的是+12,所以小虫离开O点最远时是向右12cm;(3) 531086121054++-+++-+-+++-=(cm), 所以小虫爬行的总路程是54 cm,由15454⨯=(粒)答:小虫一共可以得到54粒芝麻.【总结升华】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解决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大胆分析和设想.举一反三:【变式1】华英中学七年级(14)班的学生分成五组进行答题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后各组的得分如下表:(1)第一名超过第二名多少分?(2)第一名超过第五名多少分?【答案】由表看出:第一名350分,第二名150分,第五名-400分.(1) 350-150=200(分)(2) 350-(-400)=350+400=750(分)答:第一名超过第二名200分;第一名超过第五名750分.【变式2】某产粮专业户出售粮食8袋,每袋重量(单位:千克)如下:197,202,197,203,200,196,201,198.计算出售的粮食总共多少千克?【答案】法一:以200(千克)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则这8个数的差的累计是:(-3)+(+2)+(-3)+(+3)+0+(-4)+(+1)+(-2)=-6200×8+(-6)=1594(千克)答:出售的粮食共1594千克.法二:197+202+197+203+200+196+201+198=1594(千克)答:出售的粮食共1594千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导记录
教师:唐志康
年级:七(一)班
年度:2013——2014
学期:第一学期
科目:数学
蒲河九年制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数学入学考试成绩:
为进一步提高七年级数学学习成绩,转变学习方式、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使七年级学生尽快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本班实际,我将每班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指导优生,再利用优生给差生辅导,实行“师辅生、兵教兵”方案。
力争在今年的期末考试中七年级数学能取得好成绩。
一、学生学情分析:
本级共有学生67人,数学正真能学懂得只有12人。
能跟着教学进度走的有
25人,但这25人中大多数学习自觉性不强,需要老师监督。
剩下的30人学习水平只有小学程度。
所以对他们进行辅导,难度非常大。
单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必须依靠优生,充分调动优生的辅导兴趣,在优生的帮助下完成任务。
而且此项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工作,不能急。
要耐心细致,而且要坚持不懈。
要时刻记住“坚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有最后的胜利!”对于学生来说,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在这里我要对全体同学说“同学们,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吃的苦中苦,才能学得象个人!同学们努力吧,最后得胜利一定是属于你们的!”
二、好、中、差生分组情况:
七(1)班具体分组情况
七(一)班共有34人,根据本班实际可分成八个小组。
第一小组学习组长:金玉(92)纪律组长:李浩(99)
成员:张震(80)、沈薇(A)。
第二小组学习组长:袁梦(85)纪律组长:田丽丽(94)
成员:周语朋(74)、吴涛(B)。
第三小组学习组长:邹国玲(89)纪律组长:王焜(81)
成员:宋佩娥(67)、何靖(85)。
第四小组学习组长:肖风堉(A)纪律组长:熊旑(85)
成员:杨安丽(30)、何庆涛(71)。
第五小组学习组长:吕紫薇(A)纪律组长:龚明珠(85)
成员:刘俊(55)、梁明陈(19)。
第六小组学习组长:姜芳瑶(88)纪律组长:赵伟(51)
成员:李静(35)、聂启炎(25)。
第七小组学习组长:杜佳(91)纪律组长:邓娟(83)
成员:张亚亚(A)、李东明(70)。
第八小组学习组长:刘芳(94)纪律组长:魏瑶(87)
成员:张源芬(80)、何俊(84)、杜吉强(64)、汪小松(43)。
三、帮带活动小组分组情况:
(一)、教师重点指导对象:
七(一)班:李浩、田丽丽、刘芳、金玉。
(二)、小老师的帮扶对象:
七(一)班:对应帮扶对象:
李浩杜佳、肖风堉、魏瑶。
田丽丽吕紫薇、王焜、邹国玲。
刘芳姜方瑶、张源芬、熊旑、龚明珠。
金玉袁梦、赵伟、邓娟。
(三)、各学习小组长的帮扶对象:
七(一)班:学习小组长对应帮扶对象:
杜佳帮扶对象:张震、李东明。
肖风堉帮扶对象:张亚亚。
魏瑶帮扶对象:何俊、杜吉强。
吕紫薇帮扶对象:刘俊。
袁梦帮扶对象:周语朋、吴涛。
熊旑帮扶对象:何庆涛。
邹国玲帮扶对象:宋佩娥、李静。
姜方瑶帮扶对象:沈薇。
张源芬帮扶对象:汪小松。
王焜帮扶对象:何靖。
龚明珠帮扶对象:梁明陈。
赵伟帮扶对象:聂启炎。
邓娟帮扶对象:杨安丽。
四、活动时间安排情况:
根据分组情况,好、中、差学习小组每周组织活动一次。
具体时间临时决定。
其余时间,学生自己积极主动找老师请教。
帮带活动小组,由各组长具体利用课余时间辅导,老师不定期进行抽查,对抽查问题严重的学生将追查组长责任。
对不听组长话的,不认真学的,给予严厉批评。
四位小老师必须提前向老师请教,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教会自己辅导的对象。
十六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具体辅导定于每天下午6:50——7:20。
优生组具体辅导定于星期一中午1:20——1:50或下午6:00——6:30
中等生组具体辅导定于星期星期二中午1:20——1:50或下午6:00——6:
学困生组具体辅导定于星期四1:20——1:50或下午6:00——6:30
其余辅导时间由组长自行安排。
四个小老师教十二个小组长;十六个小组长再教各自负责的组员。
五、达到的效果:
根据本级学生学习的实际,通过本学期的辅导,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一:
七(一)班本学期期中测试达到的标准是:
目标二:
附:
辅导记录情况如下
七(一)班数学要求背诵内容检查情况
七(一)班数学要求背诵内容检查情况
七(一)班数学课本习题作业完成情况检查登记表
七(一)班数学课本习题作业完成情况检查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