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分析y值、G值、岩相分析制样粒度要求
原煤化验指标要求

原煤化验指标要求全水份(Mt)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空气干燥基水份(Mad)干燥基挥发份(Vd)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干燥基灰分(Ad)收到基挥发份(Var)收到基灰分的(Aar)煤的高位发热量(Qgr)空气干燥基全硫(St,ad)、煤的低位发热量(Qnet)干燥基全硫(St.d)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maf)收到基全硫(St,ar)Qgr,ad——分析基高位发热量Qb,ad——分析基弹筒发热量Qgr,d——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b,d——干燥基弹筒发热量Qgr,ar——收到基高位发热量Qb,ar——收到基弹筒发热量Qgr,daf——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b,daf——干燥无灰基弹筒发热量Qnet,ad——分析基低位发热量Qnet,ar——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daf——干燥无灰基低位发热量入厂原煤,都进行浮沉试验,对其质量进一步的试验,已确保入选时的密度级和配煤的需求。
有些数据是理论性的,大家要考虑实际性的选择。
一、大于0.5mm煤的浮沉试验数、质量的检测方法1、质量校对浮沉试验前空气干燥状态的煤样质量与浮沉试验后各密度级产物的空气干燥状态质量之和的差值,不得超过浮沉试验前煤样质量的2%,否则应重新进行浮沉试验。
(一般自带炼焦型选煤工业,无需注重此节。
对于销售煤种,应适当注意)2、灰分校对浮沉试验前煤样灰分与浮沉试验后各密度级产物灰分的加权平均值的差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煤样中最大粒度大于或等于25mm:煤样灰分小于20%时,相对差值不的超过10%,__Ad—Ad(—————)×100%≤10%Ad煤样灰分大于或等于20%时,绝对差值不得超过2%,__(Ad—Ad)≤2%(2)煤种中最大粒度小于25mm:煤样灰分小于15%时,相对差值不得超过10%__Ad—Ad(—————)×100%≤10%Ad煤样灰分大于或等于15%时,绝对差值不得超过1.5%,__作者:helenovo20101902:25回复此发言2【原煤浮沉试验综合表】嬉啷啷(Ad—Ad)≤1.5%式中Ad——浮沉试验前煤样的灰分,%__Ad——浮沉试验后各密度级产物的加权平均灰分,%各密度产物的产率和灰分用百分数表示,取到小数点后两位。
对煤的岩相分析结果的几点理解

中 图分类 号 :TQ5 3 1
文献标 识码 :B
W A N G Yu
文章编 号 :1 0 0 7 — 7 6 7 7( 2 0 1 3 )0 3 — 0 0 4 4 — 的短 缺和 价格 不 断上
准 偏差 S值 。在 运 用煤岩 结 果 时 ,部分 人 “ 过分”
看 重 S值 ,以此 来 判断来 煤质 量的好 坏 。
扬 ,部分市场供应商在经济利益驱动下 ,往往 在炼焦
煤 中掺入弱黏结性煤 ,甚至长焰煤或无 烟煤 ,也有的
删 除那 些孤 单不连 接 的部分 ,删除 含 量在 3 % 左右
rangeofcontent近年来由于炼焦煤资源的短缺和价格不断上扬部分市场供应商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往往在炼焦煤中掺入弱黏结性煤甚至长焰煤或无烟煤也有的采用高低阶煤种混配的方式当作炼焦煤销售给焦炭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由此使煤岩分析技术在炼焦行业大量使用于对来煤质量的把关方面
第3 期
煤 质 技 术
2 0 1 3年 5 月
采用高低阶煤种混配的方式当作炼焦煤 销售 ,给焦炭 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由此使煤岩分析技术在炼 焦行业 大量使用于对来煤质量的把关方 面。采 用煤岩 分析技 术在鉴别混煤 、规范炼焦煤市场等方面发挥 了无可替 代的作用 ,已经成 为炼焦煤质量评价的必要手段。 据 了解 ,绝 大 多数 供煤 单位 此前 都没开 展过 此 项 目 ,一旦 遇 到 用 户提 出 有 关 煤 岩 方 面 的质 量 异 议 ,作 为煤 炭供 货单位 不 能给 出明确 的解释 。实际 工作 中 ,还 发 现 有 的 用 户 以煤 岩 分 析 结 果 取 代 灰 分 、黏 结指 数 G值 、胶 质 层 最 大厚 度 y值 等作 为
煤、岩试样采样要求

煤、岩试样采样要求1.采样目的测试煤层及其围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并进行冲击倾向性鉴定。
2.采样基本要求为了保证试验结果具有代表性,应分2个地方采取每一个煤层及围岩的煤、岩样各一份。
2.1煤层取样根据煤层厚度分层取样,煤厚3.0m以下,采一组煤样;5.0以下,采两组煤样,一组靠近煤层顶板取样;另一组靠近煤层底板取样。
煤层厚度大于5.0m,应分上、中、下采取三组煤样;如煤厚大于10m,可根据煤厚度,分更多层次采取煤样或用钻机采取煤样。
2.2 岩样取样1)在煤层顶板30m以内的岩层中,分别取不同岩性,单层厚度大于2m的各分岩层为1组采取岩样。
2)煤层直接底板厚度大于2.0m采取一组底板岩样;底板厚度小于1.0m,采取两组不同岩性底板岩样。
3)如煤层中有夹矸层,采取夹矸作为一组岩样。
4)岩样每组4块,煤样每组7块。
所采的岩块与煤块的规格大体为长×宽×高=25cm×25cm×20cm的六面体,其高度方位应垂直煤、岩层的层理面。
所采集的岩(煤)样不得有明显裂隙。
5)如煤体强度较低、解理和裂隙发育或为软岩采不出上述大块煤、岩样,可采取较小煤、岩块,其最小尺寸不得小于(长×宽×高=)15cm×15cm×15cm的六面体。
3.采样方法3.1 巷道采样可在新掘出的穿层巷道或石门中用煤电钻或风镐采样;如在老巷道应在松动圈以外,采用掘窝或用钻机采集煤、岩样。
3.2 单一中厚煤层取样在单一中厚煤层中可回采、或综掘工作面选采取新冒落、没有裂隙并其清楚层位的煤、岩块作为试件,3.3 钻机采样1)当用地质钻机采取煤、岩芯作为试样时,至少打两个钻孔,取两组岩芯;钻取的煤、岩芯直径不得小于70mm;钻机应垂直岩层层理钻取岩芯。
2)钻机采取岩芯深度,应根据煤层综合柱状图,在煤层顶板30m 以内的岩层中,分别钻取不同岩性,单层厚度大于2m的各分岩层的岩样。
3.4 弯曲强度试件取样在做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试验中需测试该岩层弯曲强度,要求试件长轴平行岩层层面,最好采取岩块做试件;如用钻机,应平行岩层层面钻取岩芯,岩芯直径大于50mm。
煤质分析讲义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3.2方法B(一步法)
3.2.1方法B1:在氮气流中干燥 粒度<6mm煤样,称取10-12g,于(105-110)
℃下,氮气流中干燥至恒定。根据煤样干燥 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全水分 适用于测定褐煤、烟煤、无烟煤中全水分。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质量恒定,破碎至粒度<3mm,称取10g,于 (105-110)℃下,氮气流中干燥至恒定。根 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全水分。 • 适用于测定褐煤、烟煤、无烟煤中全水分分。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在空气流中干燥 粒度<13mm煤样,称取500g,40℃环 境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破碎至<3mm, 称取10g,于(105-110)℃下,空气 流中干燥至恒定。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 的质量损失计算全水分。 适用于测定烟煤、无烟煤中全水分
① 煤中全水分是评价商品煤质量、商品煤贸易计价 的主要指标之一。 ② 煤中全水分影响煤的各种工业利用,对生产工艺 过程的控制十分重要。 ③ 煤中全水分是煤炭分析实验中基的换算和低位发 热量计算的重要依据。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 3、煤质全水分测定方法提要 • 3.1方法A(两步法) • 3.1.1方法A1:在氮气流中干燥 • 粒度<13mm煤样,称取500g,40℃干燥至
煤质分析讲义
3、灰分
3.1定义
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到的残留
物。 煤的灰分不是煤中的固有成分,它是煤中矿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分解、化合 等复杂反应而形成的,是煤中矿物质的衍生 物。
煤 中 矿 物 质
一是原生矿物质,即成煤植物中所含 的无机元素,原生矿物质在煤中的含 量很少; 二是次生矿物质,它是在成煤过程中 有外界混入或与煤伴生的矿物质,这 种矿物质在煤中的含量一般也不多; 三是外来矿物质,是煤炭开采和加工 过程中混入的矿物质,例如煤矸石。
岩石矿物分析样品制备的依据和程序知识点解说(精选文档)

岩石矿物分析样品制备的依据和程序知识点解说(精选文档)(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岩石矿物分析制备的依据和程序知识要点一、样品制备依据试样制备工作原则就是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实验室样品破碎、缩分,制成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
制备的试样应均匀并达到规定要求的粒度,保证整体原始样品的物质组分及其含量不变,同时便于分解。
要从原始大样中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需要对原始样品进行多次破碎和缩分。
而每次需要缩分出来的量就是由以上的缩分公式算得。
目前仍采用最简单的切乔特(qeqoTT)经验公式,即:2QKd式中:Q——样品最低可靠质量(kg)d——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mm);K——根据岩矿样品特性确定的缩分系数。
公式的意义是样品的最低可靠质量(Q)与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的平方(2d)成正比。
Kd的数量。
K为缩分系数,根据物料特性,决定于矿样品每次缩分后的质量不能小于2石的性质和矿化的均匀程度,通过查表得到。
经试验一般介于0.05~1.0之间。
二、样品制备程序化学分析样品的加工粒度因矿种的不同而不同,如:硅酸盐要求160~200目、黄铁矿只要求100~120目、光栅光谱分析样品要求为200目。
如样品矿种不明,一般要求至160~200目。
分析试样的制备原则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粗碎、中碎和细碎。
每个阶段又包括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四道工序。
根据实验室样品的粒度和样品质量的情况,试样制备过程中应留存相应的副样。
样品的烘样温度和最终破碎粒度见表1-3。
表1-3 各类岩石矿物样品烘样温度和分析样品粒度要求一般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流程见图1-1。
图1-1 一般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流程实验室可以根据用户送来的实验样品的粒度,样品的质量大小以及自身碎样设备的具体情况,确定分析试样制备的阶段和工序。
样品质量较小,粒度较细或者自身碎样设备具有连续破碎缩分功能时,实验室也可以省略上述三个阶段中的粗碎或中碎阶段或省略某个阶段中的缩分工序。
关于粒度小于3 mm煤样化验允许差的探讨

关于粒度小于3 mm煤样化验允许差的探讨摘要:在煤样化验中,粒度小于3 mm(P<3mm)的煤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本文旨在探讨可以允许的关于P<3mm煤样化验的差异。
从历史数据分析和实验测试的结果,我们得出结论,可以允许P<3mm煤中存在小范围的差异,但不能有大范围的差异,否则会对煤的性质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煤样化验、粒度小于3mm、差异允许范围、煤性质正文:煤样化验是评估煤性质的重要程序,其中粒度小于3 mm(P<3mm)的煤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与矿物组成相比,粒度反映了煤样中细碎料的质量,也是火焰稳定性、充填剂可燃性和物理性质的重要测试项目。
因此,对P<3mm煤样化验中可以允许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和实验测试,建议可以允许P<3mm煤中存在小范围的差异,但不能有大范围的差异。
可以允许的细碎料尺寸范围(0.25 mm~2.5 mm)的变化,应用于特定的煤性质特征,对于自然煤而言,不会有重大影响。
但是,如果存在大范围的差异,会严重影响煤样的特征,甚至会造成火焰稳定性和煤性质出现显著变化。
因此,可以允许的粒度差异取决于煤样中特定的性质特征。
进行煤样化验时,应仔细检查P<3mm煤的粒度变化范围,确保P<3mm煤差异在可以允许的范围内,以免影响煤性质的测试和分析结果。
总之,本文探讨了可以允许的关于P<3mm 煤样化验差异的问题。
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实验测试,我们得出结论,可以允许P<3mm煤中存在小范围的差异,但不能有大范围的差异,否则会对煤的性质产生不利影响。
在实际煤样化验过程中,要考虑P<3mm煤样的差异允许范围,必须考虑三个重要方面:煤样材料来源、煤样细碎料的成份及其粒度分布。
首先,根据煤样的来源,可以分为自然煤和经过热处理的煤,例如煤球和洗煤。
在实验中,由于自然煤有多种细碎料尺寸组成,因此可以允许P<3mm煤存在较大范围的差异。
煤质分析的常规检验指标

煤质分析的常规检验指标煤质分析的常规检验指标一、水分(M)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全水(mr),二是分析水(mad).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对炼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水分每增加2 % ,发热量降低100kcal/kg(大卡/千克);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 ,结焦时间延长5 ~10min .二、灰分(A)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
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
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
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灰分是有害物质.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发热量降低10okcal/kg左右。
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焦炭强度下降2% ,高炉生产能力下降3%,石灰石用量增加4%。
三、挥发分(V)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
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
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讲,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挥发分降低。
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四、固定碳含量(FC)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五、发热量(Q )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的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
发热量国际单位为焦耳/克、兆焦/千克、卡/克,国内贸易常用发热量标准为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 ,它反映煤炭的应用效果,但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如水分等,因此Qnet,ar 不能反映煤的真实品质。
煤炭工业分析指标

工业分析指标介绍提纲
1 工业分析的定义 2 煤中的水分 3 煤中的矿物质及灰分 4 煤的挥发分产率 5 固定炭 6 煤质分析结果的基准及换算
2006 年 11 月
1 工业分析:也称为实用分析或技术分析。
2006 年 11 月
2 煤中的水分
2 煤中的水分【=全水分(=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化合水分】 全水分:Total Mositure,Mt。 2.1 外在水分(Free Moisture;Surface Moisture)
工业分析
煤
与元素分析
水分、灰分、挥发分、 固定炭含量、元素分析
质
分
煤的工艺性质指标
粘结性、结焦性、可选性、 低温干馏性质、可磨性、 发热量
析
指
岩相组成及性质
标
物理性质及固
态胶体性质
宏观煤岩组成、显微组成, 反射率、荧光特性
密度、机械性质,热性质、 光性质、电性质、磁性质、 固态胶体性质
2006 年 11 月
Al2O3 • SiO2 • 2H2O 在450 oC~600 oC脱水。
意义:在煤的工业分析中一般不予考虑。
2006 年 11 月
3 煤中的矿物质(Mineral Matter,简写为:MM) 和煤的灰分产率(Ash,简写为A)。
定义:煤中的矿物质——除水外所有无机物质的总称。主要有黏土、 高岭石、黄铁矿和方解石等。
如果煤中碳酸盐形式的CO2含量大于或等于2%~12%时,应扣除之。 V’ad=Vad-(CO2)ad
应用:表征煤的变质程度。
2006 年 11 月
5 煤中的固定炭
固定炭的概念
从测定煤样挥发分后的焦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 是煤中的有机质在一定的加热制度下产生的热解固体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质分析特殊样品(y值、G值、岩相分析)粒度制样要求
一.胶质层(y值)
1.胶质层煤样必须是精煤,如果原煤需要检测胶质层,则煤样必须经1.40级浮沉减灰。
2.精煤或减灰后样品破碎至≤3mm后,在<50度烘干箱内烘干1h,破碎至全部通过
1.5mm圆孔筛。
3.全部通过1.5mm圆孔筛样品称重,记录总重M。
然后用0.2mm编织筛再次筛掉<
0.2mm部分煤样称重,记录<0.2mm部分煤样重m。
如果m/M*100%<28%,则
将全部<0.2mm部分掺回至原煤样,若m/M*100%>28%,在其中选取一部分掺
回煤样,掺回比例要求控制在20%~28%之间。
4.<0.2mm部分煤样掺回筛上部分后,按规定掺合三次,保证样品掺合均匀后装瓶。
5.样品总重不少于250g。
6.经过重液上浮煤样保存期限为:浮沉日后15内。
如果样品需要长时间存查,则需
要保留原煤样。
二.粘结指数(G值)
1.样品破碎至≤3mm后,在<50度烘干箱内烘干1h。
2.将样品破碎至<0.2mm,全部通过0.2mm标准编织筛,记录总重M。
3.将上述样品用0.1mm编织筛再次筛分,将<0.1mm部分全部筛掉,记录筛上物重
量为m。
筛上物部分为0.1~0.2mm之间样品。
4.要求m/M*100%在20%~35%之间,如果计算数值<20%,则此样品作废,重新制
样。
数值>35%,需要将筛上物再次破碎筛分,重新计算,使之达到标准。
要保证
全部选定样品制成合格样品,不得随意弃去部分煤样。
5.达标后样品将筛上、筛下两部分掺合在一起,按规定掺合三次,保证样品掺合均匀
后装瓶。
6.制样完成后,装瓶样品总重不少于30g。
7.粘结指数样品制样完成后,保存期限为5日。
若为浮沉后样品,此5日包含在浮沉
后15日内。
三.岩相分析
1.煤岩分析煤样必须是精煤,如果原煤需要检测,则煤样必须经1.40级浮沉减灰。
2.精煤或减灰后的样品,在≤50℃烘干。
原则上煤样可以不烘干,但破碎后必须可以
过1.0mm标准编织筛。
3.全部通过1.0mm筛样品称重,记录总重M。
然后用0.1mm标准编织筛筛去全部<
0.1mm部分,记录筛下物重m。
要求m/M*100%<10%。
如果m/M*100%>10%,
此样品作废,重新制样。
严禁将不合格样品中<0.1mm部分随意弃去少量制成合格
样品。
4.经上述筛分合格后样品,将<0.1mm部分重新掺回筛上部分,反复掺合三次以上,
保证样品均匀后,装瓶。
5.制成装瓶样品不得少于50g。
6.减灰后样品最长保留期限:15天。
如果需要长时间存查,则需要保留原煤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