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奉贤区高三语文二模卷含答案
奉贤区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完成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①由于“食洋不化”,晦涩、繁琐而又不知所云的文字在当代中国美术理论中泛滥成灾。
吴冠中以他特有的简洁、锐利和明晰,展示了另一种写作方式和另一种文风,其核心正是所谓“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吴冠中之提出“风筝不断线”,质疑“内容决定形式”,为“抽象美”辩护,以及冒天下之大不韪抨击以笔墨为评鉴绘画的唯一标准……都是他在艺术实践基础上深入思考的结果,“都是在一定情况下感到非写不可的,不吐不快,嬉笑怒骂,皆是真情流露,几乎忘却了自身的安危”。
由于他所关切的这些问题牵涉当代美术的基本规范和基本价值,必然引起有关方面的激烈反应。
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当时引发轩然大波,被认为大逆不道的那些主张,早已成为艺术界的常识。
时间相隔较近的争论(如关于“笔墨等于零”)有些老人还在耿耿于怀,而新一代美术家却对这一话题感觉不到任何刺激性,甚至认为翻来覆去谈“笔墨”是浪费时间。
②吴冠中的艺术思想以他的创作实践为基础,而他的创作实践又与近数十年中国社会文化共生。
作为一个画家,他的文章有助于对他绘画作品的理解,他的绘画作品则印证了他理论主张的现实可行性。
在研读《石涛画语录》时,他为石涛的一段话所吸引:“古今至明之士,借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
这些话刚好点明了吴冠中数十年感受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关系。
③吴冠中论说艺术的文章不是学院派引经据典的“论文”,而是针对当代中国艺术的现实境况对同行提出的“忠告”。
他关于现代绘画的存在理由、艺术的传统与创新、形式对于绘画的意义等方面的论述,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在掌握世界艺术潮汛的基础上,立足现代中国,清醒估量当代中国艺术的得失,企求中国艺术生面新开。
由此出发,他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开拓和挺进”大声疾呼。
例如他关于在美术创作中“内容决定形式”的质疑和对“形式美”的提倡,(1)____________________;他提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2)____________________;他对中国现代绘画名家的直率评说,(3)____________________;他逐字逐句译述《石涛画语录》,(4)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出自艺术实践的见解,包含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职业艺术家自己提出问题,证明是艺术实践自身遇到的迫切问题;而争论的激烈和广泛性(仅以在《美术》上发表的文章计,便有六七十位美学、艺术史论家参加)则表明了问题的重要理论意义”。
2014上海高考语文二模作文题目(全)

崇明: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他告诉我们:即使各个环节都是比较完美的90%,可在5个环节之后的结果就不是90%,而是59%了。如果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结论说明什么问题?你对这个等式又是怎样理解和思考?
奉贤:
《西风颂》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代表作,全诗最后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历来脍炙人口。
时下,强劲的穷游风,刮进了校园。家长,社会对此表示忧心。
黄浦:
林语堂说,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不要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配角。有人却不以为然,对此你又有怎样的思考?
静安(杨浦,宝山,青浦):
野地里的树,生机勃勃,但是由它自由生长,最后可能成为一堆劈柴。公园里的树几经修剪之后看上去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就缺少了个性和活力。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闵行: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夜晚的黑暗是一只口袋,一只盛满了发出黎明金光的口袋。”
长宁(嘉定):
著名作家毕淑敏说,山的存在,让我们知道,这个世了“断舍离”的概念。所谓“断”就是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指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是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这原本针对杂物管理的概念却引发了人们更广泛的联想和思考。因此,成为今年微信中的一个热词。
2014高考二模作文
虹口:
有一群人抛开束缚,一有机会就走出去,并为自己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穷游。
“穷游”人,追求一种不同以往的行走方式。背上行囊,清爽上路;风餐露宿,简朴行走;读山阅水,心灵自由。他们的足迹,可以踏入还未被开发的地方;他们的梦想,就是要穷尽想游之地。有时还会无计划,无目的,买一张车票,潇洒出行。
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文言文二汇总(含答案)

奉贤区: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①‚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②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
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
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臵之幕下。
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
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
‛岂不可也?③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
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
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
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
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④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⑤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22.第①段画线句“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与后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遥相呼应。
(1分)23.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24.第④段画线句“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表现了作者的矛盾心情,试做简要分析。
(3分)25.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冀北的马在世上属于多的,伯乐虽然善于相马,怎么能一下子让马群空掉呢?B. 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上海市奉贤区2014-2015学年高三第二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分析第①段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3分)3.推敲作者行文思路,概括第②段的内容(限20字,超过不给分)。
(2分)4.根据文意,第③段画线处依次应该填入的是()(3分)①是针对当代中国艺术批评的欠缺和中国文人“为贤者讳,为尊者讳”的痼疾②是针对今天的泥古不化,寄希望于借古开今,重振中国艺术的创造精神③是针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图解、说教代替艺术而形成的流弊④是针对许多中国画家以技法程式的模仿代替“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的精神追求A.④③①②B.③④①②C.②④③①D.③②①④5.对文章内容分享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对“泥古不化”,“食洋不化”是造成中国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落后的更关键原因。
B.吴冠中有“笔墨等于零”的说法,意味着在内容和形式之间,他更看重内容的价值。
C.说吴冠中论说艺术的文章是“忠告”是因为行文质言无华,甚至引起有些人的反感。
D.吴冠中所跨越的只是传统程式,却依然在传统中获得启发,并不失鲜明的民族特色。
6.1990年5月,新加坡电视台专访并拍摄艺术专题片,介绍时年71岁的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所取名“风筝不断线”,正出自吴冠中本人。
请结合选文内容,对吴冠中“风筝不断线”的理念进行探究。
(3分)二、阅读下午,完成7-12题。
(22分)我吻天使的羽毛陈奕纯①是一排排碎草般的天空呢!②切割天空的,是一排排密匝匝的水杉树,水杉仿佛是水做的,玉立,不敢呼吸,太多太多的爱,也难怪她们扬扬其香了。
我喜欢仰望这天空,到处充满了碎草的颜色,很不规则的,从头顶一直漫卷过天边,这景致,像极了旷野上的一块绿翡翠,令人心疼地从高处摔下来,“啪”,清清亮亮的,摔了个粉碎。
刹那间,水就蔓延开来,一滴一滴的,就飞翔开来,一脉一脉,千里万里……③偶然,偶遇,一个“偶”,孤独,爱别离。
想起一首词,叫《幽兰操》,在词里,韩愈说:“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採而佩,于兰何伤?”他说的是兰,想那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没有人采摘兰花佩戴,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不过此刻,我偶遇的是水杉,柔美可人的江北女子、小小的水杉罢了。
2014上海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关于本篇文档文件类型: Microsoft Word 2003(纯文字版)标题:2014上海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内容:2014上海崇明县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虹口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黄浦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静安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闵行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浦东新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18大技巧(6套试卷,18大技巧)关键字: 2014 上海高考语文二模统计信息: 44页;48,854字字体字号: 宋体;五号页面信息: A4;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厘米;(左侧)装订线-0.5厘米 惊爆价: 3元(平均每套试卷0.5元)2014上海崇明县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试题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河路争桥詹克明‚河‛行东西,‚路‛穿南北,会于中土,立地成桥。
‚桥‛直插河底,纵接于路。
当属河耶路耶?一时引得河路相争。
①河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有水就不会有桥,可见桥当归‚水‛所有。
路曰:大都市的‚立交桥‛都没有水,它们也是桥。
况且,许多高架路实际上就是绵延在空中的‚高架桥‛。
可见桥路(a)。
②河:‚小桥流水人家‛多么富有诗意!可见‚桥‛与‚水‛乃天作地设之(b)。
路:陆务观有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乃是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这不仅是‚路‛,还是交通干道。
所系之‚桥‛虽是断桥,但自古以来便与‚驿路‛(c)。
③河:‚兰州黄河第一桥‛,‚郑州黄河大铁桥‛,‚武汉长江大桥‛,‚杭州钱塘江大桥‛……这些桥都与河名相连,当属于谁,在老百姓的口碑中就已见分晓。
怎么从来没见在上面镌有路牌呢?路:没有路标牌号不一定就不重要。
天安门坐落在北京‚十里长安道‛的正中央。
天安门以东是‚东长安街‛,以西是‚西长安街‛,各自编制门牌号数。
请问‚天安门‛在长安街上门牌几号?此乃‚中华第一门‛,同样没有路名牌号。
2014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上海卷)16.(4分)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注】①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
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 ②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辉映。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 ③“征路”二句: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
④那,怎,何。
⑤春心,指春景引发的意兴。
春,《全唐诗》注:“一作乡。
”按:作“乡”非。
黄叔灿云:“作…乡心‟,与通首绝无关会。
”(《唐诗笺注》卷一) ⑥渺,一作“眇”。
渺然,幽远貌。
作者《题画山水障》诗:“对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绵。
”渺然,犹眇绵之意。
⑦“兴来”二句:言此中佳趣只可心会,却难用言语表达。
宋唐庚《春日郊外》诗:“疑此江头有佳景,为君寻取却茫茫。
”陈与义《春日二首》之一:“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都是写刹那间的创作感受,可以参读。
⑧只自.副词。
犹言独自。
自,词缀,无义。
⑨佳处,一作“佳气”。
⑩薄暮,黄昏时分。
津亭,渡口边的驿亭。
【简析】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
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
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
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
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
景象明丽。
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
三四句用虚笔。
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
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
2014届上海十二校语文二模试卷

2014届上海十二校语文二模试卷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精湛(zhàn)竣工(jùn)眷属(juàn)B、书籍(jí)违背(wéi)拜谒(yè)C、喘息(quǎn)祭祀(sì)糟粕(pà)(正确答案)D、抵御(yù)阴霾(mái)束缚(fù)2、14.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渲染(xuàn)抽噎(yè)逞能(chěnɡ)自惭形秽(huì)B.迸溅(bènɡ)荣膺(yīnɡ)褶皱(zhě)气冲斗牛(dǒu)(正确答案) C.殷红(yīn)阔绰(chuò)惩戒(chéng)戛然而止(jiá)D.缄默(jiān)追溯(sù)栈桥(zhàn)鲜为人知(xiān)3、咤的正确读音是()[单选题] *zhǎzhāzhà(正确答案)chà4、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单选题] *A.滑稽(jī)宽宥(yǒu)菡萏(hán)殚精竭虑(dān)B.门槛(kǎn)缄默(jiān)胸脯(pú)间不容发(fà)(正确答案)C.坍塌(tān)锃亮(zèng)怯懦(ruò)信手拈来(diān)D.盘桓(yuán)褴褛(lǚ)拾级(shè)舳舻相接(zhóu)5、1《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是判断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含情脉脉中的脉读作()[单选题] *māimǎimǒmò(正确答案)8、“租赁”的读音是“zūlìng”。
2014年上海市十二校联考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详解)

2014年上海市十二校联考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阅读80分1.(17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爱因斯坦的悼词朱也旷①对于现代物理学,1905年是个有点特殊的年份。
在这年9月的德国《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爱因斯坦所写的三篇论文。
三篇论文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使作者享有大物理学家的盛名。
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此文宣告了相对论的诞生。
②在科学论文的最后,通常会有一大堆的引文索引,但这篇论文的结尾却是光秃秃的。
爱因斯坦没有提及任何同行的工作,只感谢同样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贝索的“热忱帮助”。
③对于爱因斯坦,贝索是个有点特殊的人物。
尽管终其一生,贝索也许连半个物理学家都算不上,但在当时他却是最理解爱因斯坦的人。
全欧洲都找不到比贝索更好的“思想共振器”,爱因斯坦后来曾这么评价。
④1955年3月15日,贝索在日内瓦病逝。
3月21日,爱因斯坦在给贝索亲属的吊唁信中,写下了如下一段话:“现在,他又比我先行一步,离开了这个奇怪的世界。
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
对于我们笃信物理学的人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尽管这种幻觉有时还很顽固。
”⑤这是我所见到的最难以忘怀的悼词之一,它是由两种特殊的金属熔合成的合金,一种是高贵的情感,另一种是幽邃的智力。
它既包含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也包含着深刻的物理学思想。
此前一年,爱因斯坦曾与贝索在信中讨论过“时间箭头”的问题。
爱因斯坦指出,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中,均不存在所谓的时间箭头(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中当然也不存在),亦即基本的物理方程式均不提供过去和未来的区别。
这段悼词应该是源于这次讨论。
⑥但这也是一位聆听着死神脚步声的老人为自己撰写的悼词:他的妻子和妹妹已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在该他了,既然过去和未来并无区别,生与死又何足道哉!不到一个月,爱因斯坦的病情就恶化了。
他拒绝了人为延长生命的手术建议,因为他要庄严地死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奉贤区高三语文二模卷(2014.04)(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出版人的知识视界与人文素养①出版界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平庸媚俗乱象,首先与出版人受限于知识视界,没有高屋建瓴的策划与组织有关。
譬如各类原创图书缺乏,尤其学术类图书,长期由引进唱主角,且编校粗糙,质量平平;而一般图书则碎片化、娱乐化泛滥,格调不高,跟风现象严重;至于财经励志类图书则多克隆封面,“四大名著”多重复出版,更是业界常态。
还有的出版社,因贪馋不退货和回款快,直接将出版经济做成“教材经济”,如此因袭偷惰,最可唏嘘。
面对这种均质的平庸与粗鄙,老出版人董秀玉直言“不敢去书城”,“也不喜欢大书店”。
身在界外,个人的观察,这固然与早先作为垄断行业的出版社靠书号资源、行政运营养成的积习有关,但由此形成的对知识创造的轻忽与怠慢,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②这里仅就图书输出一点,来谈出版人知识视界过窄与创造力不足的问题。
记得2003年,商务部有过统计,与货物贸易的巨额顺差相比,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逆差高达86亿美元,其中,包括图书输出在内的文化服务贸易的收入尤其少得可怜。
_____,“十一五”以来情况有所改观,我们与许多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始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版权输出数量与品种都有所增加,输出与引进比也进一步缩小。
特别是2005年以来,每年参加全球书展书市,有千余种图书通过对外推广计划和经典出版计划走向世界。
_____我们不能不看到,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的对象国和地区还不广泛,如2010年版权输出总量的一半是对港台和韩国,_____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图书仍较少,即使有,也多以知识大全与历史集成的方式呈现,不仅解读表面,线条尤其粗浅,显见对海外市场与读者需求并不十分了解。
有些学术书水准不低,无奈其不说明资料来源,或索引不全,常常因不符合国际学术规范而遭到对方拒绝。
③我们的发言权在不断流失,我们无力影响全球性的价值推展和制度安排,被人投诸边缘,视为“他者”。
这种具有普适价值的重要学说和通行规则很少体现“中国因素”,更少由中国人来确立和制定的现状,显然与我们的大国地位不相符合。
为今之计,如何以全球化考量为背景,冷静下来,沉淀下去,努力提升图书选题与内容的前沿性、普适性,还有编校装帧的质量,让出版人真正成为一个通晓全局、专精一门的专家内行,既不枵腹充数于业界,又不塞耳自外于学林,同时又虚心学习他人,积累经验,在产品、版权与技术、资本等各个环节上切记用功,在海外收购、投资或创设出版公司及书店等方面刻苦钻研,从而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赋予中国文化“走出去”以更丰富的内涵,不能不说是当务之急。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亟需出版人有更开阔的知识视野,在各种出版实务上痛下工夫。
现在大家都知道版权代理、合作参股等资本运作方式的重要了,这些在西方发展得已经相当成熟,并有效衔接了作者、出版与读者三端,成为版权价值战略性开发的催化剂,但它对版权经理人的外语水平、国际版权贸易法规的熟稔程度,还有各类中介机构的周知程度有很高的要求。
④遗憾的是,我们在这方面欠缺太多。
从出版内涵来说,了解国际学术走向,熟悉业界书情动态的专门人才还很缺乏;从出版运作来说,掌握版权贸易的行家尤其不足。
以学术出版而言,连一部《中文学术写作及编辑出版手册》都还没有,许多必要参数也不在出版社年检及评估中反映,怎么可能敦励出版人从观念上统一认识,在规范规制上奋起直追?又怎么能使之克服码洋崇拜和GDP游戏,真正了解到如果不改变现状,即使中国图书走出去也无济于事?以去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为例,我们租的展区面积不可谓小,参展图书也不能算少,但好书难觅,最多的仍然是上述线条粗浅、解读表面的空泛之作。
有学者称之为“无非四大名著的______,经典戏剧的故事版,琴棋书画的_____,花鸟鱼虫的赏析版,老庄孙子的_____”,再加烹饪养生书若干。
⑤在我看来,倘若学术文化的价值悉数为利益放逐,纵使我们占有了市场,也仍然不会有发言权。
而所谓出版“走出去”,应该是有品质的出版“走出去”,是中国文化精品“走出去”,现在出版人走出去了,但却只留下中国的经典思想“览镜心情只自怜”,怎么能不让人慨叹?还有,那些天,莫言要获诺奖的消息已经传出,各种赔率也有发布,但书展上却没有莫言小说专架,官方《参展商手册》也无反映,如此应对,或许出于疏忽,但缺乏董秀玉先生所说的“视野要广阔一些,要有前瞻性,要关注各个方面”的出版人专业素质和知识视界,恐怕是更主要的原因。
1.概括第①段的大意。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三个空处应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应为:( )(2分)A.然而因为不过 B.当然因为况且 C.然而所以不过 D.当然但是况且3.第④段列举法兰克福书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4.第④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2分)A.入门版、戏说版、简写版 B.戏说版、入门版、简写版C. 简写版、入门版、戏说版D.简写版、戏说版、入门版5.第⑤段为什么要引用董秀玉先生的话?(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③段提到要“赋予中国文化‘走出去’以更丰富的内涵”,通读全文,梳理实现“更丰富的内涵”主要策略。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2分)再忆萧珊①巴金(1)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紧。
”她哭起来。
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2)病房里有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灯放在我的床脚。
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
此外我还听见知了的叫声。
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原来是我的耳鸣。
(3)这一夜我儿子值班,他静静地睡在靠墙放的帆布床上。
过了好一阵子,他翻了一个身。
(4)我醒着,我在追寻萧珊的哭声。
耳朵倒叫得更响了。
……我终于轻轻地唤出了萧珊的名字:“蕴珍”。
我闭上眼睛,房间马上变换了。
(5)在我们家中,楼下寝室里,她睡在我旁边另一张床上,小声嘱咐我:“你有什么委屈,不要瞒我,千万不能吞在肚里啊!”……(6)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我站在床前,她含泪望着我说:“我不愿离开你。
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7)在中山医院的太平间,担架上一个带人形的白布包,我弯下身子接连拍着,无声地哭唤:“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8)我用铺盖蒙住脸。
我真想大叫两声。
我快要给憋死了。
“我到哪里去找她?!”我连声追问自己。
于是我又回到了华东医院的病房。
耳边仍是早已习惯的耳鸣。
(9)她离开我十二年了。
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
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望。
……仿佛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上。
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去的。
以前门铃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音。
十二年前更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小姑娘。
……为什么偏偏她的面影不能在这里再现?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的小端端?(10)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车子的驶近,等待一个人回来。
这样长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
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回家的情景。
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
后来,“文革”收场,封闭了十年的楼上她的睡房启封,我又同骨灰盒一起搬上二楼,她仍然伴着我度过无数的长夜。
我摆脱不了那些做不完的梦。
总是那一双泪汪汪的眼睛!总是那一副前额皱成“川”字的愁颜!总是那无限关心的叮咛劝告!好像我有满腹的委屈瞒住她,好像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好像我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
……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
(11)怎么我今天还做这样的梦?怎么我现在还甩不掉那种种精神的枷锁?……悲伤没有用。
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
我应当振作起来,即使是最后的一次。
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
做了十年的“牛鬼”,我并不感到孤单。
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死亡,我的遗物将献给国家,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做肥料。
(12)……闹钟响了。
听见铃声,我疲倦地睁大眼睛,应当起床了。
床头小柜上的闹钟是我从家里带来的。
我按照冬季的作息时间:六点半起身。
儿子帮忙我穿好衣服,扶我下床。
他不知道前一夜我做了些什么梦,醒了多少次。
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一日注①:1972年,萧珊去世。
六年后巴金写了感人肺腑的《怀念萧珊》,记录了妻子在“文革”中因自己而受到牵连,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
又经过六年,写下了此作。
7.巴金的小说《家》、《春》、《秋》被称为“三部曲”。
(1分)8.(5)(6)(7)三节在叙事结构上很有特色,试加以赏析。
(3分)9.分析第(10)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4分)10.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第(1)段“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指的是巴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后的狼狈。
B.文中“耳鸣”暗指对亡妻无尽的思念,仿佛妻子的轻声细语一直萦绕在耳畔。
C.第(4)(8)两段每句话都出现“我”,强烈表达了巴金夜不成寐思念萧珊时内心的郁积。
D.第(9)段萧珊离家时“急躁”、“伤感”和“希望”都与巴金有关。
E.萧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卧室里,仍然伴着他度过无数的长夜,可见巴金对萧珊的爱是非常深切、彻底、执着的。
F.第(11)段说“……悲伤没有用。
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说明对萧珊的怀念事实上已经成为巴金精神的枷锁。
11.本文标题看似平实,其实颇有深意,对此加以分析。
(4分)12.史铁生在《合欢树》里两度提到了那个“盯着树影儿”的“孩子”,巴金在《再忆萧珊》中数次提到了“儿子”,是否为闲笔?试做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默写(6分)【任选6空。
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