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时期兵器装备的制造

合集下载

中国冷兵器发展史

中国冷兵器发展史

中国冷兵器发展史人类在原始社会晚期就有战争,我国也不例外。

和战争相随而生、相促相长的兵器,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明和创造史不绝书,无论是冷兵器还是火器,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技术成就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如同颗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宝库的辉煌殿堂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异采纷呈的冷兵器通常所说的冷兵器,是指用人力和机械力操持的直接用于斩击和刺杀的武器,如刀、矛、剑、弓箭等。

冷兵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它经历了石兵器、青铜兵器和钢铁兵器三个发展阶段。

石兵器我国古代的冷兵器,最初是由原始社会晚期的生产工具发展演变而来的。

那时候,各氏族、各部落之间因纠纷而引起的武力冲突日渐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终于发展成部落之间的战争。

在这种战争中,单纯地利用带着锋刃的生产工具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有人用石、骨、角、木、竹等材料,仿照动物的角、爪、鸟喙等形状,采用刮削、磨琢等方法,制成最早的兵器,或者说是胚胎形的兵器。

它们以石制的为多,所以称作石兵器。

这类制品出土的不少,主要有石戈、石矛、石斧、石铲、石镞、石匕首、骨制标枪头等,有的还把石刀嵌入骨制的长柄中。

这些石兵器,大致经过选材、打制、磨琢、钻孔、穿槽等工序制作而成。

石器时代的兵器虽然制作粗陋,但是已经形成了冷兵器的基本类型,如:长杆格斗兵器戈、矛,短柄卫体兵器刀、匕首,射远兵器石镞等。

这些石兵器的制作虽因年代久远没有确切记载,但是在先秦、西汉的一些典籍中也有所反映。

如《世本·作篇》说"蚩尤作兵",《管子·地数篇》称蚩尤之时已有矛、戟、芮戈(一种短戈)之类的武器。

《越绝书·记宝剑》留下了神农氏、赫胥氏"以石为兵"、黄帝时"以玉为兵"的故事等等。

它们和出上实物相对照,在制作年代上是大致相吻合的。

石兵器虽然制作简单,但是它们却为第一代金属兵器--青铜兵器的创制开了先河。

中国古代兵器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兵器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兵器发展简史中国古代兵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兵法思想,还反映了古代战争的形态和演变。

本文将从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简述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史。

一、石器时代的兵器在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兵器以石制品为主。

中国境内发现的石制器物中,以箭头、矛头、战斧等兵器为代表。

其中,箭头是最早的兵器之一,是石器时代人类狩猎的必备工具。

此外,石制的器具和兵器在不同地区具有一定的区别,这也反映出当时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二、青铜时代的兵器青铜时代是中国古代兵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开始使用青铜制品来制造兵器,如青铜剑、戈、矛等。

与此同时,人们还开始发明和应用一些特殊兵器,如投石车、大弩、战车等。

其中,战车是青铜时代的主要兵器之一,它标志着战争从步战向骑战转化,颠覆了过去决定战争胜负的攻防方式。

三、秦汉时期的兵器在秦汉时期,兵器制造和使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时,铁制兵器的普及使得兵器的硬度和韧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军器监的设立和兵器的标准化,使得兵器制造具有更加规范和科学的制度。

此时期,武器以长剑、战斧、矛、弩、弓箭等为主。

其中,战斧和矛的制造和使用比较广泛,成为当时战场上主要的“重兵器”。

四、三国到唐代的兵器在三国到唐代,中国兵器进一步发展。

此时期,马背作战成为常态,马上兵器的制造也得到了发展。

木制战车逐渐被华夏冲锋车取代,兵器重心向“长、重、硬”方向发展。

唐代的青州铁器以其良好的物理性质,成为当时兵器制造的主要材料。

因此,唐代的兵器以铁制品为主,并以刀、剑、矛、弓箭等为代表,同时出现了新式兵器如震天雷、飞鸟雷等。

五、宋明清时期的兵器在宋明清时期,中国兵器制造和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很多新式兵器。

如明朝的神机营研制了震天雷、神火飞鸦等具有超强威力的兵器,大清在铸造火炮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其中,钢铁兵器的制造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广泛应用于战场,并逐渐替代了铜、铁兵器。

夏朝的军事装备古代中国的战争兵器

夏朝的军事装备古代中国的战争兵器

夏朝的军事装备古代中国的战争兵器夏朝的军事装备: 古代中国的战争兵器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存在于黄河流域。

虽然关于夏朝的确切存在仍存在争议,但据史书记载,夏朝的军事装备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古代战争兵器的发展起到了影响。

本文将对夏朝的军事装备进行探讨。

1. 近身格斗兵器夏朝时期,近身格斗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夏朝的战士通常使用近身格斗兵器如刀、剑和戟。

这些兵器多数由青铜制成,具有锋利的刀刃或尖锐的矛尖。

夏朝战士常通过近身格斗能力来进行单挑或小规模战斗,这对于保护领土和攻城略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远程攻击武器夏朝的战士也掌握了一些远程攻击武器,如弓箭和投石器。

弓箭是夏朝军队中常见的远程武器,其威力可在一定距离内准确打击敌人。

这使得夏朝战士能够用箭雨攻击城墙上的防御者。

投石器则用于投掷巨大石头或其他坚固物体,以破坏敌方城墙或部队。

3. 青铜兵器在夏朝时期,青铜兵器是最具代表性的战争兵器之一。

青铜是中国冶炼技术的重要成果,由铜和锡的合金制成。

夏朝战士使用青铜兵器如戟、矛、盾牌及甲胄等。

这些青铜兵器具有高度强度和锋利的刀刃,提供了更好的保护和攻击能力,成为夏朝战士的重要装备。

4. 铁器的出现尽管夏朝时期主要使用青铜兵器,但史书记载了关于铁器的早期使用。

夏朝的冶炼技术日益提高,为后来的铁器时代奠定了基础。

然而,铁器在夏朝还没有完全取代青铜兵器的地位。

总结:夏朝的军事装备在古代中国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身格斗和远程攻击武器的使用以及青铜兵器的制造,使夏朝战士在保卫领土和攻城略地方面具备了强大的战斗力。

在夏朝末期,铁器的出现为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进步不仅影响了夏朝,也对后来的王朝和战争兵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夏朝军事装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战争技术和军事发展。

宋朝的军备与兵器铁甲与火器的发展

宋朝的军备与兵器铁甲与火器的发展

宋朝的军备与兵器铁甲与火器的发展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不仅因为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还因为其在军备和兵器领域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宋朝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推动了铁甲与火器的发展,为军队在战争中的作战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铁甲的发展与应用宋朝时期,随着铁制业的发展,铁甲逐渐成为士兵的基本装备之一。

与唐朝相比,宋朝在铁甲的制作工艺、使用范围和防护能力上都取得了重要的进步。

首先,宋朝对铁甲的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进。

他们采用了更先进的冶炼技术,提高了铁甲的质量和韧性。

同时,宋朝还改进了铁甲的制作方法,采用了更加精细的制作工艺,使得铁甲更加合身且方便穿戴。

其次,宋朝扩大了铁甲的使用范围。

在宋朝的军队中,士兵的装备普遍包括铁头盔、铁鳞甲、铁胸甲等各种铁甲。

铁甲的使用不仅限于骑兵,步兵同样普遍装备铁甲以提高防护能力。

最重要的是,宋朝对于铁甲的防护能力进行了改进。

他们根据战斗实践的经验,改变了传统铁甲的形状和结构,使其更能适应战场作战的需要。

创新的铁甲设计在保护士兵的同时,不影响他们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二、火器的兴起与发展除了铁甲,宋朝还在火器的兴起与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虽然火药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唐朝,但在宋朝时期,火器的应用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宋朝最重要的火器是火铳(也称火枪),这是一种使用火药驱动的手持武器。

火铳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格局。

通过引燃火药,火铳可以发射出高速飞行的子弹,有效地增加了军队的射程和杀伤力。

在火器方面,宋朝还发明了一种叫做“投石车”的攻城武器。

投石车可以将巨大的石头或其他物体投掷到城墙上,以破坏城防设施。

这种武器在攻城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宋朝还用火药炸药来制造炸弹,用于攻击敌方城池或破坏敌军阵地。

火药炸弹的使用将火器的杀伤力发挥到了极致。

三、铁甲与火器的战争影响宋朝铁甲和火器的发展对当时的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铁甲的出现增强了士兵的防护能力。

夏朝的军事装备解读古代中国最早的军事武器与装备

夏朝的军事装备解读古代中国最早的军事武器与装备

夏朝的军事装备解读古代中国最早的军事武器与装备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兴起于公元前21世纪末,终结于公元前16世纪末。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夏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均有一定成就。

在军事方面,夏朝的军事装备是古代中国最早的,本文将对夏朝的军事武器与装备进行解读。

一、盾牌盾牌是古代战争中最基础的防护装备之一,夏朝的盾牌主要采用木质制成。

这些木盾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在抵御敌人攻击时吸收冲击力,从而保护士兵的安全。

夏朝盾牌的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和菱形等。

在盾面上可能会绘制战争图案或夏王朝的标志,以显示士兵的身份和归属。

二、战车战车是夏朝军事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战争中的杀伤力较大的武器之一。

夏朝的战车由两匹马拉动,通常是由两名士兵操纵。

战车上有一名驾驶士兵和一名射箭士兵,后者用弓箭攻击敌人。

夏朝战车的车轮由持久耐用的木材制成,车身则采用金属或皮革材料加强,以提高车辆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长矛长矛是夏朝士兵常用的近战武器之一,也是古代战争中常见的武器之一。

夏朝的长矛通常由木材制成,矛头部分可能会添加一块金属尖头,以增加穿刺力。

夏朝的士兵使用长矛时,可以从较远的距离攻击敌人,还可以进行刺杀和杀伤近距离的敌人。

四、弓箭弓箭是夏朝军事装备中的重要武器之一,也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远程攻击武器。

夏朝士兵使用弓箭时,通常会将箭射出,以射程远、速度快、威力强来攻击敌人。

夏朝的弓箭通常由木质弓身和弦组成,箭头则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弓箭的训练需要时间和技巧,夏朝的士兵通常都经过严格的训练,以提高射击的准确性和效果。

五、甲胄甲胄是夏朝士兵的重要防护装备,用于保护士兵的身体免受敌人攻击。

夏朝的甲胄通常由金属或皮革制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

甲胄通常由多个金属片或皮革片组成,在战斗中能够减少敌人的伤害。

夏朝的士兵穿着甲胄后,可以在战场上更加安全地作战。

总结:夏朝的军事装备是古代中国最早的军事武器与装备之一,涵盖了盾牌、战车、长矛、弓箭和甲胄等。

古代军器的制作与使用技艺

古代军器的制作与使用技艺

古代军器的制作与使用技艺古代是一个以战争为主的时代,各个国家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这就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

而军器则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它直接关系到军队的作战能力和胜败。

古代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发明了许多军器并改善了军器的使用技艺,成为古代军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军器的制作1. 兵器的材料在古代,制作兵器所用的材料多种多样,例如铁、铜、铁木等。

其中最主要的材料是铁,它的加工用途广泛。

但是,古代的冶炼技术还未完善,铁的质量也比较低,因此很多刀剑、铠甲在战斗中容易折断,损坏较为严重。

后来铁质得到提高,兵器的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2. 兵器的加工古代兵器制作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说兵器的形状、大小、厚薄、硬度等等。

所以兵器的制作是一个十分繁琐的工作。

制作兵器需要经历很多流程,比如炼铁、锻造、打刃口、装配等等。

其中最基本的是炼铁,它是制作铁器的必要步骤。

然后再进行锻造,将炼好的铁进行锻打。

最终,根据设计制作出所需要的兵器。

二、军器的使用技艺1. 剑术剑术是古代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剑术非常讲究轻重适度、稳中带快。

在实战中,剑士需要注意自己的身形,保持稳定,并且侧重于回避和闪避敌人的攻击。

如果能在训练中熟练掌握剑法,就能在战场上发挥出很好的作用。

2. 弩术弩术是使用弩进行射击。

弩的威力比弓弩更大,弹道和弹速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弩手需要在使用弩的时候注意力度和平衡,同时还需保证弹道的准确性,可谓是技术含量极高的一种兵器。

3. 投石术投石术是一种以石头为主角的攻击方式,有很高的杀伤力。

在使用投石术时,需要注意射程和角度的掌控,确保石头能够碎口敌人的目标。

4. 内功内功是武术中的基础技能,它用于提高跑步速度、敏捷度和心肺功能等各项体能素质。

在军旅生活中,内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为人们战斗提供充沛的能量储备。

总结:古代军器制作的艺术和使用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被人们所遗忘。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军队主要装备什么武器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军队主要装备什么武器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军队主要装备什么武器青铜时代-先秦时期先秦时代军队装备的几乎都是青铜器,这个时期也被有的学者称为“青铜时代”。

秦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器绝大多数是青铜兵器。

铁兵器数量却极少,总共只有铁矛1件,铁镞1件,铁铤铜镞2件。

这说明到了当时人虽然已经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但是由于技术的不完善,铁器并没有在军队中得到普及。

当时的军对装备的武器普遍为矛戈和青铜剑,因为铜质地脆,作为武器虽然锋利但不够坚固,用来刺戳,杀伤敌人还行,用来砍杀就不行了。

这个时期常见的武器有五种,分别为弓矢、殳、矛、戈、戟“。

甲胄:先秦时期的甲胄制作以皮革制作为主,也出现了铁甲胄但很稀少。

秦兵马俑铁器时代秦-晚唐到了西汉,冶铁技术已经成熟,汉武帝时期收冶铁为国营,到了东汉,冶铁业由社会自营,加上水排的发明,冶铁业更加发达。

汉朝由于冶铁的发达军队装备上了杀伤力更强的环首刀铁戟等。

汉代环刀纤长挺直,部分带有内弧。

长度上大环刀基本都在100cm左右,很多环刀达到了110cm甚至超过120cm。

环首刀横跨过近300年时光直到唐代中期,直到中晚唐出现了杀伤力更强的陌刀。

,由于锻造费用防具甲胄的升级和战争战术的改变等因素最后这两种武器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环首刀马鞍的出现对于冷兵器时代可以说是个重大的发明,它左右了未来冷兵器的战争,迫使战争武器的升级,战争也变的更加残酷。

有人认为马鞍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但是有据可考的马鞍出现在北魏时期。

有了它,骑兵可以更轻松的在马上做各种动作,冷兵器战争史迎来了骑兵主宰战场的时代。

骑兵的数量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指标。

有了马鞍之后,骑兵可以穿着重甲,执铁戟长矛,向坦克一样践踏敌方步兵方阵,重甲骑兵成为步兵的克星。

火器时代的曙光宋-明北宋时期,北有大辽,西有西夏,南有大理,外患不断,劲敌主要来自北方辽国,由于丢失幽云十六州,西夏又不断寇边,北宋虽然富饶但没有产马地区,骑兵数量少,针对于自己的劣势,宋朝改善了克制重甲骑兵的武器弓弩,比较有名的有床子弩和神臂弓。

中国古兵微讲:五千年中华兵器全展这里都有了!

中国古兵微讲:五千年中华兵器全展这里都有了!

中国古兵微讲:五千年中华兵器全展这里都有了!“冷兵器时代”是一个专有名词,指从原始社会时期出现兵器开始到火药发明并广泛应用于战争的这段时期。

大致可以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考古资料显示,弓箭出现是两万年前的事,而最早出现的被箭镞射中的人骨则是出土于距今6494±300年的邳县大墩子墓地。

所以,冷兵器时代的起源我们有一个大略的时间概念,而结束时间则是唐末,那个时候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

史前人类用的兵器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妨从格斗兵器、远射兵器和防护装具说起。

距今3万年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镞表明那个时期远射兵器弓箭已经开始出现,并且可以确定用来狩猎。

格斗兵器则主要是号称万能的石斧和最原始的矛,也就是一端削尖的木棒。

可能是从动物靠厚重的皮毛保护自己的得到启示,原始的战士也懂得用各种材料保护自己,是为原始甲胄。

商周时期,随着青铜铸造工业的进步,青铜被大量用来制造兵器,河南殷墟出土的妇好墓和亚址墓堪称两个地下武器库,两墓均出土数百件青铜兵器,从这两个墓中,我们可以一窥殷商的兵器发展情况。

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兵器是青铜戈和干,干就是盾牌,用现在的话说,它们是商军的制式装备,西周也延续了这一传统,远射兵器弓箭已经升级为青铜箭镞,大大增强了杀伤力。

周代出现了戟、剑和弩机,不过主要兵器仍是干戈。

商周时期不能不提车战。

车战起源何时尚无定论,不过,从殷墟发现的大规模车马坑和众多的战车、兵器可知最迟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了车战,只是并非主力部队,主力仍是步兵。

商代战车为双马双轮,三名乘员,射手在左,武士在右,中间为御手,在当时战车具有的强大机动性和冲击力带给步兵的心里震撼如何,一战时德国步兵深有体会,德军见到英军坦克时立马就溃不成军,纷纷逃跑。

车战的黄金时期则是两周时期,甚至出现了外被护甲的装甲战车,此时战车发展为四马并驾,车战兵器组合为矛、戟、剑、盾和弓箭。

战车已经成为绝对的主力部队,以至于描述战车数量的单位“乘”成为国力的象征,有所谓“千乘之国”乃至“万乘之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宋夏金时期兵器装备的制造
火药与火器
辽宋夏金时期,火药随着制法和性能逐步为人们所熟识,也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创制出各种类型的火器,从而引起了武器装备和战争形式的重大变革。

从此,我国兵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新时代。

北宋前期主要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制成燃烧性火器,以作火攻器械。

如《宋史·兵志》载,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命试验”③。

开宝八年,宋军用火箭、火炮与南唐作战。

真宗咸平三年(1000),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箭、火球、火蒺藜。

咸平五年,冀州团练史石普又制成火球、火箭,并应宋真宗之召,当众作了表演①。

此外还有许多记载,说明宋代火攻器械的研制和发展是很快的。

宋仁宗时,曾公亮、丁度等编著《武经总要》。

曾公亮(999—1078),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进士,曾任会稽知县、开封知府、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等官职,封鲁国公。

他在康定元年(1040)与翰林学士丁度等开始编著的《武经总要》,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综合性兵书。

《武经总要》分前后两集,共40 卷,其内容不仅记述了各种军事制度和史事占候,而且相当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当时在陆战和水战中所使用的攻守器械,并绘制了相应的图形,展现了宋代军事技术的重要成就。

在火器方面,《武经总要》较详细地记载了毒药烟球、蒺藜火球、火球等三个火药配方。

如火球火药方:硫磺14 两、窝黄7 两、焰消(硝)40 两、松脂14 两以及砒黄、定粉、黄丹、干漆、竹茹、麻茹、黄蜡、桐油、浓油、清油等。

由此可知,宋代火药配方中硝的含量增加了。

同时宋代火药中还根据需要加进各种少量辅助性配料,以期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等效果。

《武经总要》记载的火药武器有弓弩火药箭、火药鞭箭、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竹火鹞、铁嘴火鹞等十余种,并简要介绍了这些火器的形制、制作和使用方法。

如火球是一种特大的火药包;毒药烟球是一种内装砒霜、巴豆、草乌头等有毒药物的毒气弹,火药引燃后,由抛石机抛射出去,可焚烧敌方攻城器械,而散发的毒烟则可使敌方兵马中毒,丧失战斗力;蒺藜火球内装铁蒺藜,火药燃爆后,有刺的铁蒺藜飞散于敌军通道上,用以阻滞敌军兵马前进。

北宋的火器中虽以燃烧性火器为主,但在实战中,对火药的爆炸性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逐渐重视和开始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

如霹雳火球是火药拌和瓷片装入长二三节的干竹节,然后用纸壳裹制成的,在燃放的同时能产生出霹雳般声响。

北宋后期又制成威力更大的霹雳炮。

据《宋史》记载,宋与金战争中就曾多次使用过这种炮。

靖康元年(1126)抗金名将李纲在开封(今属河南)就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的进攻。

北宋灭亡后,金人占领了开封等当时制造火药、火器的中心和泽州(今山西晋城)、大名等产硝地区,并大量仿制和研制各种火器,发明了更具威力的铁壳火球震天雷和单兵使用的飞火枪等,为火器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

如震天雷是金人约在13 世纪初发明的一种铁制外壳内装火药的爆炸性火器(宋人称之为铁火炮)。

《金史》描述说:“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大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着甲铁皆透。

大兵(蒙古兵)又为牛皮洞,直至城下,掘城为龛,间可容人,则城上不可奈何矣。

人有献策者,以铁绳悬震天雷者,顺城而下,至掘处火发,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①。

由此可见,震天雷确有令人生畏的巨大杀伤力。

③参见陈万里:《中国青瓷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

①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 年版,第234 页。

在火器发展史上另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可从根本上提高火器发射能力和准确程度的管形火器。

南宋绍兴二年(1132),陈规守德安(今湖北安陆)时,用“火炮药造下长竹杆枪二十余条”②。

陈规发明的这种长竹杆火枪,用竹做枪筒,内装火药,临阵点放,可喷出火焰,烧毁目标。

这是至今已知关于我国发明管形火器的最早记载。

长竹杆火枪枪身较粗长笨重,须三人使用,一人持枪,一人点放,一人辅助。

金末创制的飞
火枪则有了较大改进。

据记载,其形制构造为,“以敕黄纸十六重为筒,长二尺许,实以柳炭、铁滓、磁末、硫黄、砒霜之属,以绳系枪端。

军士各悬小铁罐藏火,临阵烧之,焰出枪前丈余,药尽而筒不损”①。

这是一种携带和使用较轻便的单兵火枪。

此外,南宋还曾制造过大量突火筒,可能也是类似的火器。

开庆元年(1259),寿春府(今安徽寿县)人又创造了一种叫做突火枪的管形火器,“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②。

《宋史》没有具体说明“子窠”的质料和形状,但以火药点燃后将“子窠”射出的情形不难推知,“子窠”就是一种原始的弹丸。

而突火枪则是一种原始的管形射击火器,它已具备了管形射击火器的三个基本要素:管身、火药和弹丸。

这一时期出现的管形火器,是近代枪炮的始祖。

普通兵器的发展
辽宋夏金时期的火器制造技术有不少创新和重要进展,火器在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在实际作战时,官兵所大量使用的仍然是各种冷兵器。

当时的冷兵器种类繁多,样式复杂。

如长兵器有长枪、长柄大刀等,短兵器以刀、剑为主,还有蒺藜、蒜头、锏、鞭、棒、椎等杂式兵器。

但有些长枪的枪头附近缚上装有火药的纸筒或竹筒,作战时先烧后刺,增强了长枪的攻击力量。

许多兵器,工艺精湛,质量很好。

如西夏制作的剑非常著名,太平老人《袖中锦》称赞道:契丹鞍、夏国剑等,“皆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及”①。

又如西夏人经冷锻而制成的铠甲“瘊子甲”,坚滑光莹,强度性能好,“强弩射之不能入”②,是很好的防卫武器。

这一时期的弓弩和抛石机,也有很大的发展。

如宋代制造的安在床架上发射的床子弩(二弓床弩、三弓床弩、■子弩等),最远可射一千步,少者也能射二百步。

又如神臂弓、克敌弓等,射程可达三百余步,“能洞重札,最为利器”③。

抛石机(时称砲,今作炮),也是当时战争中的重要武器,不仅用来发射巨石,而且在燃烧性和爆炸性火器出现后,又用来发射体积和重量较大的火器。

如《武经总要》列举的抛石机就有十多种,其中最大的可抛射一百斤重的石弹或火器,射程达五十步以外。

据记载,金军所用的抛石机也有很多种,如九梢、七梢、五梢、两梢、独梢、旋风炮、撒星炮、虎蹲炮等,虎蹲炮所发石弹,其大如七八斗栲栳,撒星炮可并发数石,都具有很大的威力。

金军的攻城器械也很先进有效,如陈规说:“城有敌楼而金人用火炮摧击,城外有壕而金人用洞子填垒,城高数丈金人用天桥鹅车对楼慢道云梯等攻具登城。

据其城池之制,可以自谓坚固前古所未有,奈何敌人攻械雄杰亦前古所未有。

”①以上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辽宋夏金时期兵器制造技术的进步。

①《宋史》卷197《兵志》。

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2。

①《金史》卷113《赤盏合喜传》。

②陈规:《守城录》卷4。

①《金史》卷116《蒲察官奴传》。

②《宋史》卷197《兵志》。

③太平老人:《袖中锦》。

一些史书称宋或北宋太平老人,但从此书书名及内容看,似为明人所著。

①沈括:《梦溪笔谈》卷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