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合集下载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失败原因
4.元代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
二、经济
1.宋代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 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2.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 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等地区 3.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 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备比 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尤为繁荣
6.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 书法家,以行书著名;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创立了赵体 7.南唐李煜,北宋柳永、苏轼,南宋李清照、辛弃疾、 张元干、张孝祥都是著名词人 8.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 最为有名

1、(2009高考江苏单科)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 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2、(10年广东卷)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3、(10年新课标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 道”
三、思想、文化、科技
1.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是理 学的开创者(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2.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北宋的《武经总要》提到了指南鱼,《梦溪笔谈》记 载了制作指南针的技术,南宋《事林广记》介绍了木刻 的指南鱼和指南龟 4北宋《萍洲可谈》记载了中国航船在海上依靠指南针 辨别方向 5北宋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 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五代辽宋夏金元

五代辽宋夏金元
②货币:北宋时期的益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
③市的发展:宋朝时,市的时间和空间界限被打破;商业活 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 乐服务设施.
④城市: 代表城市:北宋的汴京(开封)、南宋的临安(杭州),
国际大都市元代的大都(北京)、杭州 城市的功能: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如出现了四大商业名
国的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特征: A、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 B、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最突出; C、经济中心向东南的转移又导致政治重心和文化重心相应
转移。
2、手工业:
成就: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私营手工业明显增多
纺织业:元代新兴的棉织业兴盛,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推 广到闽、粤等地区;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创造了新式纺 车,推广传授,极大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 棉布逐渐 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2、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合,各民族政权有战有 和,但和的时间更长, 和平形态是民族关系的一种 主要形态。
(二)·宋元时期经济: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越隋
唐水平。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转移 到南方。
1、农业:精耕细作,农产品商品化加强。土地兼并。
①耕作制度:稻麦轮作,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②灌溉工具:利用水力的高转翻车。王安石变法中 的农田水利法,使薄地变良田。
意义 :(重点)便利、加强、巩固、重大变革、省 制的开端
中国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 →郡县制→行 省制
不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盛行的 时代
和中央 政府的 关系
奴隶社会 (西周)
诸侯国相对 独立于中央 政府,并且 权力和地位 可以世袭

辽宋夏金元文化

辽宋夏金元文化

辽宋夏金元文化一、介绍辽宋夏金元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金以及元朝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文化。

这一时期跨越了10世纪至14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与变革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历史背景在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政权频繁更迭,各个政权之间的战乱不断。

在北宋时期,中国经历了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的时期。

然而,辽、金和元这几个外族政权的兴起和侵略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辽文化辽文化以辽朝为代表,辽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在辽朝统治下,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了融合了契丹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独特文化形态。

辽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字、艺术、建筑等方面。

辽俄文、契丹字、金刚经卷和佛教壁画等都是辽文化的重要代表。

四、宋文化宋文化以北宋和南宋为代表。

北宋时期,中国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达。

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活跃于文坛,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文化作品,如苏轼的《赤壁赋》、王安石的变法等。

南宋时期,由于金朝的侵略,中国失去了北方的统治地位,南方文化变得比较独立,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五、夏文化夏文化是以夏朝为代表的文化形态。

夏朝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夏文化主要表现在党项文字、夏碑、夏歌等方面。

夏朝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六、金文化金文化是以金朝为代表的文化形态。

金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金文化主要表现在建筑、绘画、服饰等方面。

金朝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宋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七、元文化元文化是以元朝为代表的文化形态。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

元文化主要表现在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

元朝的统治推动了蒙古族、汉族、西域和回族等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八、文化交流与融合辽宋夏金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各个政权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政权更迭,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中国大地上交相辉映,互相借鉴。

辽宋夏金元文化的形成也为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结语辽宋夏金元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11.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11.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历史现象分析】
赵宋王朝为什么只是能实现有限意义上的统一,而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却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统一,其中原因何在?
这主要是由两政权所处的不同时代及两政权统治者不同的内外政策和精神状态决定的。
首先,从他们所处的时代来看,两宋时期统一全国的时机根本不成熟,各种条件均不具备,而蒙古政权崛起时统一的时机已成熟了,表现在: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促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主要有:①北方战祸多,南方相对安定。②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政权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经济发展。④都城南迁,政治重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⑤海外贸易优于北方。
二是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力,由知州管理地方政事,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中央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中央。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一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的低下,而中央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
三是弱枝强干,守内虚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加强中央军队,削弱地方武装力量。这固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②从其精神状态上看,赵宋王朝的统治集团总体上腐朽的,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而蒙古政权的统治集团则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充满着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
【试题解析】
1、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就是少数民族的

中国历史朝代顺口溜解释

中国历史朝代顺口溜解释

中国历史朝代顺口溜解释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中国24个朝代先后顺序是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南宋、辽国、金国、西夏、北宋、元朝、明朝、清朝。

其他口诀:1、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2、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

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

两晋南北朝,隋唐大一统。

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

元明清三代,中国疆土定。

3、黄夏商周春战秦,汉后三国接两晋。

南北二朝隋唐五,宋元明清依次轮。

4、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5、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6、五帝夏商两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晋。

凉燕赵,夏汉秦,北继胡,南承晋。

隋唐两宋夏辽金,蒙元明清中华民。

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中华民族,历史悠长。

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夏建王朝,始立家邦。

汤伐夏桀,灭夏建商。

武王伐纣,西周胜强。

幽王贪色,身死国丧。

平王迁都,东周洛阳。

春秋五霸,齐桓宋襄。

晋文秦穆,还有楚庄。

战国七雄,彼此逞强。

秦楚齐燕,韩赵与梁。

嬴政统一,自称始皇。

反秦暴政,陈胜吴广。

楚汉相争,胜者刘邦。

刘建西汉,长安称帝。

王莽篡汉,改朝更制。

绿林赤眉,农民起义。

刘秀兴兵,反莽杀敌。

重建东汉,洛阳登基。

黄巾军起,分崩离析。

魏蜀与吴,三国鼎立。

司马代魏,西晋是立。

五胡乱晋,掳走怀帝。

睿都金陵,东晋续继。

宋齐梁陈,南方更替。

北十六国,五胡分治。

继有北魏,北周北齐。

南朝北朝,隔江对峙。

北周杨坚,取代周帝。

自立隋朝,南北统一。

灭隋建唐,高祖李渊。

一代女皇,武氏则天。

安史之乱,黄巢造反。

朱温灭唐,建梁都汴。

五代十国,分裂重现。

南北十国,各自苟延。

高考历史知识点: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高考历史知识点: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高考历史知识点: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

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2014年高考历史知识点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2014年高考历史知识点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高考历史知识点: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在历史中知识比任何学科中知识点比较多,所以好多学生就从此放弃了学习历史,其实在高考中高考历史知识点才是解决历史学科的最好办法,只有将知识点掌握之后我们的历史成绩才会更好,下面来一起学习历史知识点中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的相关内容。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

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希望每位学子在高考中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不让自己的人生中留有遗憾。

五代十国、宋、辽、西夏、 金、元时期

五代十国、宋、辽、西夏、              金、元时期

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即元世祖(1215-1294),元朝的创建者。蒙 古语尊号薛禅皇帝。在位时间(1260-1294)。他青年 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灭掉 南宋,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 家——元。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我国省级行 政制度的开端),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 渐恢复和发展。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邻国,但多遭 失败。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是蒙古民族 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 家。1294年正月,忽必烈在元大都病逝,追谥圣德 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宋朝的辉煌——词
宋词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上词,它兼有文学与音 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 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 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 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 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 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 派、豪放派、花间派三类。
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 南唐后主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南唐国君 年 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 年在位, 年在位 字重光,初名从嘉, 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 江苏徐 居士。 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 李璟第六子 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 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 继位, 李后主。 隆二年 年 继位 史称李后主 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 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 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 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 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 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 却非凡。 书法,善绘画,通音律, 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 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 浪淘沙》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 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经济
1.宋代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 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2.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 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等地区
3.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 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备比 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尤为繁荣
(2)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北宋:苏轼(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宋词辉煌的原因: 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扩大,思想感情更丰富,诗歌已满足不了 ③两宋阶级、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思想感情
(尤其是宋金对峙时期)
民族融合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
907960
“五代十国”
宋朝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科举制度、租佃制、活字 印刷、指南针及火药、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辽朝
916- “澶渊之盟”、民族独特的 1125 文字——契丹文ຫໍສະໝຸດ 西夏10381227
“庆历和议”
金朝
11151234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2、(10年广东卷)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3、(10年新课标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元曲的兴盛
1、什么是“元曲”?(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
(1)散曲:金元时期北方民间兴起的一种新诗歌体裁。 (与词相比语言更自由、通俗,形式更活泼……)
(2)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的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 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又称“北曲”。
2、主要代表人物: 关汉卿《窦娥冤》;…… 3、元曲兴盛原因: ①城市经济繁荣,是元曲兴盛的经济基础; ②统治者的享乐需要和城市市民的文化需求; ③元代社会矛盾复杂,需要各种形式表达思想感情 ④元代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内外交流频繁(尤其北方各族) ⑤元杂剧本身形式活泼、语言通俗,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 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宋词的辉煌
1、什么是“词”?什么是“词牌”? (教材P.44)
2、宋词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1)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北宋:柳永《雨霖铃》;南宋:李清照《声声慢》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 道”
4、(10年上海历史卷)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 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5、(10年浙江卷)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 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
的现象
经济: 生产发展,财政增加 军事: 军力增强,扭转被动
局限: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危机,最终失败
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触犯地主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指导思想有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失败原因 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实施时过于急进 宋神宗动摇变法的决心
4.元代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

元朝
1271- 四等民族划分、元曲灿烂 1368 辉煌

赵匡胤
赵构 耶律阿
保机 李元昊
阿骨打
忽必烈
/ 开封 临安 上京 兴庆 中都 大都
一、政治
1.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散宰相权力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杯酒释兵权”,削夺节度使实权
集中军权
设枢密院,与统军将帅互相牵制 实行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
加强禁军,“强干弱枝”、“内外
相制” 中央:分相散权 集中行政权
参知政事: 分行政权 枢密使: 分军权 三司使: 分财政权
地方:文官任知州 通判监督知州
集中财权:设转运使
2.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1043年)
直接原因:宋夏战争的失败激化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目的:革除弊政、维护封建统治 人物: 范仲淹 宋仁宗 措施: 以整顿吏治为核心 结果: 失败 失败原因 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他们反对
三、思想、文化、科技
1.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是理 学的开创者(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2.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北宋的《武经总要》提到了指南鱼,《梦溪笔谈》记 载了制作指南针的技术,南宋《事林广记》介绍了木刻 的指南鱼和指南龟 4北宋《萍洲可谈》记载了中国航船在海上依靠指南针 辨别方向 5北宋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 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6.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 书法家,以行书著名;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创立了赵体 7.南唐李煜,北宋柳永、苏轼,南宋李清照、辛弃疾、 张元干、张孝祥都是著名词人 8.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 最为有名
1、(2009高考江苏单科)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 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宋仁宗动摇 影响: 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
3王安石变法
1).背景
原因:北宋积贫积弱,面 临严重社会危机
庆历新政奠定基础 条件 宋神宗的支持
财政危机 政治危机 边疆危机
部分封建士大夫的推动
目的:缓解社会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
2).内容:富国、强兵、育才
3).评价
一定程度上扭 积极: 转了积贫积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