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

合集下载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高中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我国的古代历史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但往往停留在表面,对具体的文化成就、历史背景和影响等方面了解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成就感兴趣,但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他们对文化现象的分析、评价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引导和培养。此外,学生的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也需进一步提高,以形成独立的历史见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的基本特点、重要文化人物及其作品、历史地位,以及文化发展的背景。
难点: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文化交融与影响的过程,理解历史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2.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
难点:提学生的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使其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独立的历史见解。
(5)设计课后拓展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策略:
(1)采用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家国情怀。
(2)重要文化人物及其作品、历史地位,如苏轼、辛弃疾、陆游、关汉卿等。
(3)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如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等。
3.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所学内容。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文化的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8张PPT)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8张PPT)

者),被称为“程朱理学”。
(二)“理学”的概念与 道、佛 特点: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是三教合一的产物。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特点: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 着一种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理、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这种 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是物质世界的本原。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
•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 进入热兵器时代,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 指南针的使用,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 征服创造了条件,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
宋徽宗书法瘦金体
山水画: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宋代重文轻武的 国策,理学的兴 起使人们更注重 内心的修养。画 家从追求写实变 为更加注重意境。 山水画成为画寄 托思绪情怀的方 式。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
知识拓展
宋 徽 宗 赵 佶 花 鸟 画 《 芙 蓉 锦 鸡 图
P67 学思之窗 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理由何在?
1 根据前朝经验教训以及经学、词赋的内容确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 经",答题标准以程朱注解为主。 2 理由:隋唐以来以词赋为科举内容使人们变得"浮华";用"四书""五经" 取士,让世人习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于实际有用,这与元朝统 治者招揽人才,维护自身统治是分不开的。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二、艺术
宋元两朝,书法名 家辈出,与唐朝相比 更加追求个性,不拘 法度。绘画成就以山 水画最为突出,其特 点是不强调写实,注 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花鸟画、人物画水平 也很高。
三、科技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
(1)发展历程:隋 唐时期发明,辽、宋 、西夏、金时期进一 步发展
(2)弊端: 刻版费工费时,刻好的 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词的特点
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
(2)特点
,叫做词牌 北宋前,内容大多是描写女性伤
内容变化
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 从北宋开始,变化较大,风格多
样,内容广泛
(3)代表
人物 时代
贡献
苏 轼
(1)词风豪迈而飘逸,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
北宋 合(2)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 了词的格调
李 清 照
两宋 之交
(1)词风委婉、细腻、清秀(2)反映当时战乱 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

(1)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
弃 疾
南宋
词境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 磅礴,震撼人心(2)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
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元曲
(1)内容: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2)特点: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
宋元城市中,说书演 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 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 的白话小说。
大体而言,传世宋元话本可分为三类: 一是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
底本,如《三国志平话》等; 一是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
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 事周详,可能出自当时的读书人或书会 先生之手,如《碾玉观音》等; 一是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 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如《宣 和遗事》等。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重难点探究之一:“存天理,灭人欲”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理论有两层含义。一指摒弃不合理的欲望而可以满 足个人本能的需求;二是基于社会规范层面,即要人服从“礼”的要求, 遵循“三纲五常”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 朱熹 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其所处的历史时代的产物,继承了以往儒家 传统伦理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该主张强调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 追寻维护社会、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但该主 张也扼杀了人的正当私欲,不利于人的个性解放和社会的发展,实质是为 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是思想领域的封建专制主义。当今我们应当在 批判继承的思想下,借鉴该思想的合理成分,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自觉加 强个人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认识程朱 理学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影响。【考情分析】 宋代理学产生 的背景及其内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文学艺术科技方面也有所 涉及。
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封建的生产关系向边疆地区拓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完 成南移。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加强,继续保持对外开放,对外关系重 心由陆路转向海路。
一、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形成
1、背景: (1)社会现实(重建伦理纲常秩序)的需要 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分裂与战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 冲击了伦理纲常秩序,宋朝需要重建纲常伦理,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学。 (2)政治: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和倡导尊儒读经,宋 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推动。 (3)经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奢靡 享乐之风盛行,冲击了传统道德,理学家试图用理学来维护传统儒家 伦理道德,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4)思想文化: ①三国到五代,经学日益僵化,佛道两教的冲击,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②“三教合一”及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宗旨)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氛围宽松,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案)

第 12 课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两宋的文化,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义,政治经济决定思想文化;通过学习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化建设,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纷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2.时空观念:通过了解各两宋时期文化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对辽宋夏金元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两宋的文化科技,了解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学习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培养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儒学的复兴【教学难点】儒学的复兴、少数民族文字【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入]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说: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

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

这种说是对宋朝儒学复兴的高度评价。

儒学经历魏晋时期佛道的冲击,在宋朝时期是如何复兴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儒学的复兴。

第二步:讲授新课[问]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宋朝为什么要掀起儒学复兴运动?[学生回答] 为了服务于政治统治,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讲] 同学说的很对,一语道出了问题的本质。

在古代封建社会,思想体系是依附于政治体系的。

一种思想能够被统治者采用,是因为这种思想可以迎合政治统治需要。

比如战国时期秦国采用法家思想,西汉武帝时期采用儒家思想。

儒学自汉朝成为主流思想以来,虽然历经冲击,但影响力依旧很大,其经义仍然是维护封建政治伦理的支柱。

[问] 宋朝复兴的儒学和以前的儒学有何不同?为什么要改动?[学生回答]传统儒学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讲] 是的,从三国到五代,由于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北宋指南针
南宋罗盘针
印刷术
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三 大 发
火药
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 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型射击火


指南针
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并且 广泛应用于航海
两 大 科
北宋的 沈括
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 的许多科技成果



文 化
科技
主要 思想
少数民 族文字 影响
儒学的
背景
①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 日益僵化,社会影响力不及佛教和道教
复兴
②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

宋 文学
夏 艺术 金


文 化
科技
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作用
代表 人物
程颢、程颐(北宋)朱熹(南宋)
涵义 主要 理 思想 学 内容
少数民 族文字 影响
理学的涵义
儒家(根本)
道家
佛教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 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是以“理” 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根本目的
理学的内容
宇宙观
程朱理学
宇宙观: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世地界得本之原而是为理地,,是凡万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物得遵之循以的为普性遍;原其则张。之为三纲,其纪之 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特在点。:从哲学高度 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论义证、专礼制、统智治岂和不君是 天父天就理子理是?即 儒、君家“君臣的三臣、道纲,父德五天子伦常下、理”之兄和,定弟等理、级,夫秩无妇序所、逃朋于友天臣序岂地父 的不之子 合是间尊 理天…卑 性理…等 。?为级”君秩尽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五、课堂练习
1、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 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 要是指( C ) A.世界万物的本源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
五、课堂练习
2、据记载,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 变了整个世界。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 恰当的是( D ) A.确立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推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
二、文学艺术
2-1 宋词
起源 背景 特点
代表
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
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唱歌,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 各有固定格式 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 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2 科技人物
《梦溪笔谈》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 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 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 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 的记载。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 量,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 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五、课堂练习
3、“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 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 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 里介绍的是( D ) A.雕版印刷术 B.火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17张ppt)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17张ppt)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
……
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
志。
——(南宋)罗大经《鹤林
玉露·丙编》卷一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相对于宋朝来说, 辽、夏、金都不再是周边附属性的民族政权, 而已经成长为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都能 够与赵宋长期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
——《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为 什么要这样做?
儒学为何要复兴?哪些学者为此作出了 贡献?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孔子《论语》 曾子《大学》 子思《中庸》 孟子《孟子》
孔至子宋没中,叶曾,子周独敦得颐…其传乃,得传圣之贤子不思传之,学以,及孟张子载,…孟又子极没言 而理无一传分殊。之两旨汉而,下…,程儒颢者及之弟论颐大…道融,会察贯焉通而,弗无精复,余语蕴焉。而…弗迄 详宋,南异渡端,邪新说安起朱而熹乘得之程,氏几正至传大…坏而。上接孟氏者欤!
——胡道静等《梦溪笔谈全译》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和本 续》(局部)约1075年
1991年在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发现的西 夏木活字印本《吉祥遍至□和本续卷第三》, 是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樊树志《国史概要》(2011年第4版)
出处:/culture/1999-11-5/29162.html
北宋·苏东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樽前 月下 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生
孙何帅钱塘,柳耆卿
望海潮·东南形胜(节选)作《望海潮》词赠之云:
作者:柳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明末清初·顾炎武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能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强调人的社 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显人性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材料六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贞节牌坊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 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 容、妇功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有理而后有气,虽 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 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朱熹
材料一中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先后关系是怎样的?世 界的本源又是什么?
理先于气,“理”是世界的本源
客观唯心主义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 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2.(2018天津文综,1,4分)朱熹在《四书章句集
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
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
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B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3.(2018江苏单科,4,3分)清代黄周星评仑元 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日少引圣 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目录: 一、儒学的复兴 二、文学艺术 三、科技 四、少数民族文字
课程标准: 了解两宋在文化与社 会发展方面的新变化, 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与 汉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一、儒学的复兴
1.儒学复兴的背景:
(1)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受佛教和道教冲击 (2)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儒家学者希望发挥儒学道德教化功能, 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张载
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中断的 学术传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一、儒学的复兴

2.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程颐、程颢、朱熹
道教 佛教
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 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是宋代、明代 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读大纪》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子语类》
“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和等级秩 序,即“三纲五常”;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材料三
朱熹:“饮食,天理 也;山珍海味,人欲 也。夫妻,天理也; 三妻四妾,人欲也。”
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消极: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 以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材料五 从这四个历史人物的诗句中,理学有哪些积极影响?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郭守敬 王祯
设计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天文测量,编定历法《授时历》 《农书》,记载农业工具尤为丰富
四、少数民族文字:
辽朝 • 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进行文学创作。
金朝 • 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 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 西夏 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强调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重义轻利;压制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理是世界的本源

----宇宙观
朱 理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影响

格物致知把握理
----方法论
儒家思想的演变
春秋 孔子创立
战国 孟、荀发展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三教并存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
元朝
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 这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辽 钱币
课堂总结
儒学的复兴
辽宋夏金 元的文化
文学艺术
科技
少数民 族文字
背景
程朱理学
影响
文学 艺术 印刷术 沈括
代表 内容 朱熹对儒学 的深入探索 宋词 元曲 话本 火药 郭守敬
“存天理,灭人欲”。个人私欲要服从社会准则,即通过道 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 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材料四
主张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格,推究;致,求得。“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 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积极:理学注重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
宋明 发展为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补充
二、文学艺术
特点
代表宋词Βιβλιοθήκη 句子长短不等,配乐歌唱,分不同的词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牌,有固定格式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散曲 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可配乐演唱 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
元曲 杂剧 成套的散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的成熟。代表:关汉卿、 王实甫
宋元话本 说书用的底本,早期的白话小说
——《声声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第一才女”
苏 轼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李 清 照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关汉卿的《窦娥冤》
关 汉 卿
王实甫的《西厢记》
王 实 甫
“宋四家一体”
苏 轼
黄 庭 坚
米 芾
蔡 襄
瘦金体:宋徽宗
山水画:注重意境,有意无法
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
宋 马远《山径春行图》
三、科技
四大发明 沈括
雕版印刷普及,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火药用于战争;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造纸
《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书法 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绘画 山水画为主,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和南宋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书章句 集注》
指南针 王祯
1.(2019课标II,26,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 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 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 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 现的主旨是 (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儒家
目的
一、儒学的复兴
2.程朱理学
(2)内容:
①什么是“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②怎样遵循“理”:“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
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 精神境界。
怎样把握“理”:“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
到其中的“理”,达到普遍天理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