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26张)

合集下载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8张PPT)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8张PPT)

者),被称为“程朱理学”。
(二)“理学”的概念与 道、佛 特点: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是三教合一的产物。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特点: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 着一种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理、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这种 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是物质世界的本原。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
•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 进入热兵器时代,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 指南针的使用,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 征服创造了条件,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
宋徽宗书法瘦金体
山水画: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宋代重文轻武的 国策,理学的兴 起使人们更注重 内心的修养。画 家从追求写实变 为更加注重意境。 山水画成为画寄 托思绪情怀的方 式。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
知识拓展
宋 徽 宗 赵 佶 花 鸟 画 《 芙 蓉 锦 鸡 图
P67 学思之窗 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理由何在?
1 根据前朝经验教训以及经学、词赋的内容确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 经",答题标准以程朱注解为主。 2 理由:隋唐以来以词赋为科举内容使人们变得"浮华";用"四书""五经" 取士,让世人习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于实际有用,这与元朝统 治者招揽人才,维护自身统治是分不开的。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二、艺术
宋元两朝,书法名 家辈出,与唐朝相比 更加追求个性,不拘 法度。绘画成就以山 水画最为突出,其特 点是不强调写实,注 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花鸟画、人物画水平 也很高。
三、科技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
(1)发展历程:隋 唐时期发明,辽、宋 、西夏、金时期进一 步发展
(2)弊端: 刻版费工费时,刻好的 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词的特点
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
(2)特点
,叫做词牌 北宋前,内容大多是描写女性伤
内容变化
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 从北宋开始,变化较大,风格多
样,内容广泛
(3)代表
人物 时代
贡献
苏 轼
(1)词风豪迈而飘逸,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
北宋 合(2)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 了词的格调
李 清 照
两宋 之交
(1)词风委婉、细腻、清秀(2)反映当时战乱 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

(1)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
弃 疾
南宋
词境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 磅礴,震撼人心(2)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
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元曲
(1)内容: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2)特点: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
宋元城市中,说书演 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 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 的白话小说。
大体而言,传世宋元话本可分为三类: 一是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
底本,如《三国志平话》等; 一是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
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 事周详,可能出自当时的读书人或书会 先生之手,如《碾玉观音》等; 一是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 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如《宣 和遗事》等。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程朱理学 影响圈
程朱 程朱 理学 理学
程朱理程学朱理学 影响圈影响圈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 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 “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C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探究二 新文艺——雅俗共赏的多样性
探究二 新文艺——雅俗共赏的多样性
新型士大 夫阶层
1. 儒学:从溺于章句到发扬义理 2. 文艺:从崇尚法度到追求个性
存意 去形
绘画: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唐·李猜思猜训:《哪明一皇幅入是蜀唐图画》,哪一宋幅·是许宋道画宁?《渔父图》
探究二 新文艺——雅俗共赏的多样性
清明上河图中的 勾栏瓦舍
宋代说书人
新兴 市民 阶层
富商 中小工商业主 伙计、游民闲人、 进城农民
机遇二:一大批知识分 子通过古文运动,致力 于复兴儒学。
“五代方镇残虐, 民受其祸,朕令 选儒臣干事者百 余,分治大藩, 纵皆贪浊,亦未 及武臣一人也。” ——赵匡胤
机遇三:北宋实行 崇文抑武政策,一 批重要的儒家学者 登上政治舞台。
探究一 新儒学——贯通古今的思辨性
◆朴素的理性之光
理学,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 的理论体系。
新型士大 夫阶层
1. 儒学:从溺于章句到发扬义理 2. 文艺:从崇尚法度到追求个性
存意 去形
[] []


从唐朝的“颜筋柳骨”唐 到宋朝的“天真烂漫”, 宋
书法追求发欧生了什么变化? 阳 询
苏 轼 《 黄
书法:从规矩森严的唐《季人之法到追求个性的宋人 鹰帖之意
州 寒 食 帖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五、课堂练习
1、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 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 要是指( C ) A.世界万物的本源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
五、课堂练习
2、据记载,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 变了整个世界。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 恰当的是( D ) A.确立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推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
二、文学艺术
2-1 宋词
起源 背景 特点
代表
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
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唱歌,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 各有固定格式 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 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2 科技人物
《梦溪笔谈》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 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 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 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 的记载。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 量,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 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五、课堂练习
3、“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 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 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 里介绍的是( D ) A.雕版印刷术 B.火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

【思维导图】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辽夏金元的文化(

【思维导图】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辽夏金元的文化(

【思维导图】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程标准了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成就,认识其背景和影响二、学习目标1、理解宋朝儒学复兴的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2、了解宋元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背景、主要表现及特色3、掌握宋元时期主要科技成就、特点及影响4、了解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文字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原因5、程朱理学;词、曲和话本;山水画;三大发明;少数民族文字三、文化特征1、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

如三大发明的成熟,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宋词、元曲、世俗文学、绘画颇有成就等等2、雅俗共存的文学艺术、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和市民文化并存3、科技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4、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少数民族为祖国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四、知识梳理一、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1.含义: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2.目的:重建儒家道德伦理体系,维护封建制度与儒家的独尊地位3.背景:隋唐时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魏晋南北朝以来,受佛教和道教冲击,儒学出现危机。

儒学家的努力,希望儒学发挥道德教化功能4.观点:(1)宇宙观(世界):“理”先于物质,是世界的本源(2)人生观(社会):“理”在社会上即为三纲五常(3)认识论(个人):“理”与欲望矛盾时,“存天理,灭人欲”(4)方法论(方法):“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思考点】(教材第66页)你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提示1: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其所处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其继承了以往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该主张强调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

当今我们应当在批判继承的思想下,借鉴该思想的合理成分,别除其封建主义糟粕,自觉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示2:(1)“存天理,灭人欲”理论有两层含义。

一是基于个人本能层面,指摒弃个人过分的、不合理的欲望而可以满足个人本能的需求;二是基于社会规范层面,即要人服从“礼”的要求,遵循“三纲五常”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2)“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17张ppt)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17张ppt)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
……
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
志。
——(南宋)罗大经《鹤林
玉露·丙编》卷一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相对于宋朝来说, 辽、夏、金都不再是周边附属性的民族政权, 而已经成长为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都能 够与赵宋长期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
——《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为 什么要这样做?
儒学为何要复兴?哪些学者为此作出了 贡献?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孔子《论语》 曾子《大学》 子思《中庸》 孟子《孟子》
孔至子宋没中,叶曾,子周独敦得颐…其传乃,得传圣之贤子不思传之,学以,及孟张子载,…孟又子极没言 而理无一传分殊。之两旨汉而,下…,程儒颢者及之弟论颐大…道融,会察贯焉通而,弗无精复,余语蕴焉。而…弗迄 详宋,南异渡端,邪新说安起朱而熹乘得之程,氏几正至传大…坏而。上接孟氏者欤!
——胡道静等《梦溪笔谈全译》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和本 续》(局部)约1075年
1991年在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发现的西 夏木活字印本《吉祥遍至□和本续卷第三》, 是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樊树志《国史概要》(2011年第4版)
出处:/culture/1999-11-5/29162.html
北宋·苏东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樽前 月下 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生
孙何帅钱塘,柳耆卿
望海潮·东南形胜(节选)作《望海潮》词赠之云:
作者:柳永

人教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张品岱年德、;方自克我立节主制编《、中发国奋文立化志概,论》强 调根据人材的料社和会所责学任知识和,历分史析使当命今,社会对我塑们造该中借华鉴民理学族的性哪格些起积了极积因素极,作摒用弃;哪些消极观点?
消极:理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强调三纲五常、尊卑等级;重男轻 女;因循守旧;重礼轻法等观念盛行;压抑创造力。
人教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 一 目
儒学的复兴
知识梳理
儒学的复兴:
背景: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
及佛教 和道教,从北宋中期起, 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李清照.如梦令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 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 剧《窦娥冤》
关汉卿,号已斋,生 活在金末元初。了解 民间疾苦,熟悉民间 语言,杂剧内容具有 强烈的现实性和昂扬 的斗争精神。
关汉卿、马致远、 郑光祖、白朴在 明代以后被誉为 “元曲四大家
知识拓展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纪君祥的 《赵氏孤儿》
白朴的 《梧桐雨》
P55 历史纵横
材料反映了元杂剧的渊源。元杂剧融合了多种表演形式,是戏曲艺术自身发展、演 变的结果,又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相关。元朝统治黑暗,民族矛盾和阶级矛 盾异常激烈,复杂的社会现实为元杂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P55 史料阅读
材料主要描述了元杂剧的艺术成就。元杂剧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真实 地表现了各阶层人民的心态和情感,勾勒出社会的全景图案。元杂剧中大量作品弘 扬了爱国主义理想和民族传统美德,歌颂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 主的精神,褒扬了秉公办事的清官循吏,肯定了农民起义,发泄了封建知识分子穷困 潦倒后的不满,全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丑恶的社会现实。

纲要上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共32张PPT)

纲要上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共32张PPT)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新变化
程朱理学

市民文化 (文学艺术)
术 文
科技领先

少数民族文字
时代特征:此时期发生一系列变化,少数民族为 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贡献,各民族共 同创造中华文明。
散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 少数民族的音乐……蒙古人 阿鲁威,女真人奥敦周卿、 王景,畏兀儿人贯云石…… 等都是著名 的 散曲家。
——邓广铭、田余庆、戴逸等 《中国通史》
(一)文学
话本
早期的白话小说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 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搏刀赶 捧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 之事。 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 禅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 废争战之事……合生(艺人当场指物赋诗) 与起令、随令相似,各占一事。
春秋战 汉代儒学独 国儒学 尊(主流意 兴起 识形态)
魏晋隋唐儒 学独尊地位 受冲击
宋代 儒学 复兴
仁、礼
“大一统” “尊崇儒术”
构建 理论体系
宇宙观 人生观 认识论 方法论
影响① 理学使儒学进入新阶段 构建理论体系,吸收各家精华,传统儒学新生
挖掘先秦儒 家思想内涵
重建社会道 德秩序和价 值观
影响② 理学南宋后期起受到官方尊崇
影响③ 儒学传承平民化,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朱子白鹿洞教条
五教之目 为学之序 修身之要 处事之要 接物之要
影响④ 理学有助于构筑中华民族精神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
二、文学艺术
(一)文学
思考:宋元文学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 社会、思想变化有哪些联系?
——(宋)不著撰人:《都城纪胜・瓦舍众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 解释
人生观
三纲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父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
智、信
材料1: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 欲夹杂者。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朱文公文集》 材料2: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
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贰 文化艺 术
书法
特点: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 个性,不拘法度。 代表人物:宋四家









史料 实证
绘画
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 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宋徽宗,赵佶,在中国画史上,是位杰出的 画家。书法“瘦金体”,影响颇大。他的艺术成 就最高的是花鸟画。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科 技
科三 技大 新发 高明 度两
大 家
◎活字印刷术
印 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 刷 及,北宋工匠毕昇发 术 明了活字印刷术
三大发明
◎铜火铳(北宋)
火 制造火药用于军事,

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 展为爆炸型火器。
史料 实证
◎罗盘
指 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

特性,用人工磁化的 方法造出了指南针,
时空 观念
政治: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经济: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
唯物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史观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 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宋朝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朝

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

活在中国的宋朝。
针 并且广泛应用于航海

叁 科技——三大发明
印刷术
历史 时空 解释 观念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 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 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 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 印刷术……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 的手段。……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 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
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
重轻轻重尊 落
礼视视男卑 轻个自轻等

法体然女级 思
的自科的观 观由学观念

念的的念
等观观
念念
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宋词
史料 实证

文 (1)背景: 化 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 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改变人类作战方 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加速欧洲封 建社会衰落
指南针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科技——两大家
史料 实证
◎北宋沈括与《梦溪笔谈》书影 ◎元朝郭守敬与其发明的简仪
成就:《梦溪笔谈》 地位:《梦溪笔谈》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

契丹文
女真文



辽代契丹人创制的文字
金创制女真文字,在科举 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
真文字答题
肆 少数民族的文字
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 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 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 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它主要模仿汉字创造, 形体方整。与汉字的区别, 主要是结构更加复杂,笔 画更为繁冗,斜笔较多。
西夏文
肆 少数民族的文字
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 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 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元朝八思巴字 《百家姓》
元朝统治者 希望用八思巴 字“译写一切 文字”,力图 兼顾不同民族 的语言,但对 于每个具体语 言就很难精确 适应。因此, 八思巴字在元 朝灭亡后被废 弃
材料3: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 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文公文集》
理学人生观: 天理即“三纲五常”;应存天理,灭人欲。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壹 儒学复兴—— 内 容
历史 解释
理学的 方法论
材料1: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①形成: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 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 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 ②代表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等。 ③地位: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话本
《西湖三塔记》 白蛇传故事雏形期
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 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相 较唐代传奇,讲述的多是市井小民的故事,贴 近生活,尤以短篇小说的数量最多。其中代表 作品有《西湖三塔记》等
史料 实证
文化交融
家国 情怀
板 书
辽宋夏金 元的文化
背景回顾 儒学复兴
经济 政治 过程
文化 内容 影响
文化艺术 科技
宋词 元曲 书法 绘画
三大发明 两大家
话本
少数民族文字 辽 金 夏 蒙古
杨晓军工作坊课件系列
感谢欣赏
杨晓军工作坊课件系列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辽宁师范大学张子晴
课标要求
认识辽宋夏金元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多角度分析儒学复兴的原因,梳理儒学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 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科书、配套课件以及查阅资料,了解宋代理学、宋词元曲和科技等发 展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通过历史图片和资料,概述出辽宋夏金元在文化方面的发展和特点,认识中 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格局,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艺 (2)特点: 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
术 时期。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 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3)成就:
豪放派:苏轼
士大夫的著名词作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作家以豪放派
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 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 少豪杰。
宇宙观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
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
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材料2: 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
——程颢理、程学颐的《宇河南宙程观氏:遗书》 “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理后
壹 儒学复兴—— 内 容
蒙古文
史料 实证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 部,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 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 蒙古文。这套文字被用于 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 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 《蒙古秘史》。作为游牧 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它 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价值。
西夏文佛经
《蒙古秘史》在明朝初 年译为汉语,当时称
《元朝秘史》。蒙古文 原稿今已失传
4.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和课件中所提供的材料,分析儒学复兴的过程、内容 和影响;认识文学艺术在特定时期的发展变化;了解当时的科技及其影响;了 解和认识少数民族的文字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正确认识辽宋夏金元的艺术成就,培养尊重并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背景回顾 — 辽宋夏金元时代背景

——汤因比
英国历史学家 (1889—1975)
目 录
壹贰

儒 学 的 复 兴
文 化 艺 术

科 技
少 数 民 族 文 字


学 的


时空 观念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儒学独尊
三国
隋唐 融合
五代
宋 ????
儒学僵化,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
壹 儒学复兴—— 过 程
理学创立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壹 儒学复兴—— 影 响
历史 解释
材料1: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据记
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
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
理学大师——朱 熹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壹 儒学复兴—— 影 响
历史 解释
材料1: 宋代一大批知识分子毅然肩负起重振儒家文化的重任,积极参与现实,参与政 治,恪守道德规范,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意识,范仲淹、欧阳修号召 士人重视名节,振作士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材料2: 理学是中—国张古岂代之最:为《精中致国,历最史为十完五备讲的》理,北论京体:系北,京其大影学响出至版深社至,2巨00。3年理,学24家7页 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 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 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 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 来风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