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1.引言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且质量变差的症状。

小儿腹泻是常见的儿科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和营养不良。

本文将介绍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2.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2.1 病史询问包括发病时间、粪便性状、伴随症状等。

2.2 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腹部触诊、肛门指检等,以了解病情及可能的并发症。

2.3 粪便观察观察粪便的颜色、质地、气味、量以及是否有血便等,可帮助判断病因。

2.4 尿量观察注意观察尿量的变化,以判断是否存在脱水。

2.5 电解质及血常规检查可通过检查电解质及血常规指标,了解病情程度及可能的并发症。

3.小儿腹泻的护理3.1 脱水防治①喂养调整遵循口服补液原则,根据年龄和脱水程度选择口服补液溶液,如葡萄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粉。

②目测法评估脱水程度观察眼窝、口腔黏膜、皮肤弹性等指标评估脱水程度。

③手法补液如果脱水严重,无法通过口服补液解决时,可采用局部手法补液,如鼻饲、胃饲等。

3.2 喂养调整①排除引起腹泻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炸、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适当增加流质饮食,如米汤、面汤等。

②补充益生菌给予适量的益生菌制剂,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3.3 休息与护理①加强维护卫生包括儿童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洗手、消毒等措施的执行。

②保持宜温环境维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避免儿童感冒受凉。

③病情观察对儿童的病情进行连续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4.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无5.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小儿腹泻的健康宣教知识

小儿腹泻的健康宣教知识

小儿腹泻的健康宣教知识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或学龄前儿童出现腹泻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腹泻是指每天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且量多,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包括感染性腹泻、营养不良、过敏性腹泻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小儿腹泻的健康宣教知识。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小儿腹泻往往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如细菌、病毒等。

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预防小儿腹泻非常重要。

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动物后等时刻要彻底洗手。

另外,要保证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或不洁食物,尽量喝烧开水。

2.合理饮食,注意膳食调理小儿腹泻后消化功能较弱,肠道对食物的吸收能力也较差。

因此,在小儿腹泻期间,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病情,合理调配饮食。

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

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食物、刺激性食物和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3.加强免疫力,预防感染小儿腹泻往往与感染有关,因此,加强免疫力对预防小儿腹泻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应确保孩子接种疫苗,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此外,要注意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避免孩子接触病原微生物。

4.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如果孩子出现腹泻症状,家长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明确诊断病因。

根据病情的轻重,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用药方面,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使用药物,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同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持续腹泻、脱水等危险情况,要及时就医治疗。

5.适当休息,加强护理小儿腹泻期间,孩子的身体较为虚弱,容易疲劳。

因此,家长应给予孩子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室温适宜,保持环境整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家长要加强对小儿腹泻的健康宣教知识的了解,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学 术 论 坛健康婴幼儿粪便为每天10g/kg以下,3岁以后每日大便排便量接近成人。

腹泻是指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形成稀糊样便、稀水样便、蛋花样便、或大便带黏液或脓血;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大于3次以上,或粪便的含水量超过80%。

其中大便性状改变比次数增多更重要[1]。

严重的腹泻会导致小儿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因此了解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对其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对于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为此,本文针对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1.1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感染不同的病原导致的。

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有:轮状病毒、产毒性大肠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空场弯曲菌、隐孢子虫,此外,还有侵袭性或吸附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2]。

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在秋冬季多发,因此也称作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使小肠绒毛细胞受损,小肠粘膜回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引起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肠腔内的糖类消化不完全并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加重腹泻[3]。

小儿可通过吃不干净的食物,接触脏东西,乱咬乱玩物品。

病原倾入体内主要可通过粪口传播。

1.2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喂养不当或吸收困难等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

当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

加上小儿出生后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善,胃肠粘膜较脆弱,吃下粗糙的食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大,胃肠道功能没有很好的消化吸收食物就会导致小儿腹泻的发生。

2 护理措施2.1加强健康教育,注意隔离,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婴幼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免疫力低下,社区医院的护士应该加强家庭随访的次数,指导家庭成员正确护理新生儿,告知预防腹泻的方法及导致腹泻的原因,从各方面对家长进行宣教,为小儿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成长环境,不吃过夜过期过凉过热的食品,大小便后及时更换裤子,保持臀部干燥清洁。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

有生理性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腹泻、感染性腹泻等。

腹泻病多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小儿约占75%。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季(6、7、8月)及秋冬季(10、11、12月)有2个发病高峰。

根据病程小儿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腹泻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易感因素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少,且消化酶活性低,容易消化道功能紊乱。

2.小儿生长发育快需要营养物质相对多,消化道负担重。

3.胃肠道防御功能较差婴儿胃酸偏低,婴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胃肠道sIgA 均较低。

4.肠道菌群失调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或因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

牛乳中虽含部分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具极易被污染,所以说人工喂养小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小儿。

(二)病因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因有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两类。

其中感染性约占85%以上,又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

1.感染因素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有细菌、病毒与原虫等,肠道内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最常见;肠道外感染如肺炎等疾病,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而导致腹泻。

2.非感染因素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的食饵性腹泻、过敏性腹泻;乳糖酶、双糖酶缺乏或气候突然变化等因素所致腹泻。

二、临床表现(一)腹泻的临床表现1.胃肠道症状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每日数次或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中、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日大便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量较多,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呈水样,并伴有腹部胀气、腹痛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它通常是由于肠道感染、食物中毒、过敏反应、消化不良或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腹泻对于儿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家长需要了解腹泻的预防、治疗和护理知识,以保障儿童的健康。

一、腹泻的预防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儿童应养成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避免病菌通过手部传播进入口腔。

2.饮食卫生:家长应确保儿童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生冷食物和不洁食物,尽量避免外出就餐,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母乳喂养:母乳是最佳的婴幼儿食品,其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可以增加儿童的免疫力,降低患腹泻的风险。

4.接种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及时给儿童接种相关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等,以预防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感染。

二、腹泻的治疗1.及时就医:如果儿童出现腹泻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由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补充液体:腹泻会导致儿童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家长应及时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液体,如口服葡萄糖盐水、口服补液盐溶液等。

3.控制饮食:在腹泻期间,儿童的胃肠道功能较弱,家长应控制孩子的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同时也要避免过量进食,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4.适当服用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服用抗生素、止泻药等药物,但要注意遵循医嘱,不可滥用药物。

三、腹泻的护理1.保持室内清洁:腹泻期间,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2.更换干净衣物:儿童腹泻后,家长应及时给孩子更换干净的衣物,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

3.注意皮肤护理:腹泻会导致儿童肌肤受到刺激,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清洗、保湿,避免皮肤湿疹和红肿等问题。

4.观察病情变化: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粪便的颜色、质地、次数等,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小儿腹泻及护理范文

小儿腹泻及护理范文

小儿腹泻及护理范文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包括1-5岁的幼儿)出现拉肚子的现象。

腹泻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通常由于感染、消化问题或饮食不当引起。

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腹泻,正确的护理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小儿腹泻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的原因:1.感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是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

常见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接触感染、食物或水源感染以及呼吸道传播。

2.消化问题:消化酶不足、肠道吸收功能不良或食物过敏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腹泻。

3.饮食不当:婴儿喂养不当、早期断奶、过度灌肠或吃了过多油腻食物等也会引起腹泻。

4.药物使用:一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生素、抗生素、促进胃排空药、抗肥胖药等,也会引起腹泻。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1.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腹泻时,婴幼儿易出现脱水,所以需要补充适量的液体。

婴儿可以继续喂养母乳或配方奶,并给予适量温开水。

对于较大的幼儿,可以给予口服补液盐溶液。

如果腹泻严重或脱水症状明显,应立即就医,静脉补液。

2.调整饮食:腹泻期间,要注意婴幼儿的饮食质量和种类。

婴儿可以继续喂养母乳或者配方奶,但要避免给予含果汁、高脂肪或含糖量高的食物。

较大的幼儿可以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饭、面条、面包、煮蛋等,避免过多的脂肪和蔬菜纤维。

此外,避免饮用牛奶和果汁,因为它们可能会加重拉肚子的症状。

3.保持肛周清洁:腹泻期间,要保持婴幼儿的肛周清洁,及时更换尿不湿。

每次更换尿布后,应用温水和无香味的肥皂清洗肛门区域,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

4.维持卧床休息:腹泻时,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处于充血状态,适当的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腹痛和腹泻的症状。

鼓励孩子多休息,不要剧烈运动或参加活动,以免加重腹泻的情况。

5.避免传染:小儿腹泻通常是由感染引起的,为了预防腹泻的传播,要注意卫生习惯。

勤洗手,避免接触和分享其他孩子的餐具、杯子和玩具等物品。

确保孩子的周围环境干净整洁,避免过度拥挤的场所。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摘要】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在护理方面,饮食护理和水分补充是关键措施。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可以减轻症状加重的可能性。

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也至关重要,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安排和生活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疲劳导致腹泻发作。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有效帮助小儿腹泻患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不仅仅是对症治疗,更是对孩子健康的全方位关注和呵护。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措施、儿童、饮食、水分补充、刺激性食物、观察、症状变化。

1. 引言1.1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小儿腹泻是常见的儿童疾病,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

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和恢复至关重要。

在孩子患上腹泻时,家长和护理者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饮食、水分补充和症状变化等方面,以确保孩子的身体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在护理小儿腹泻时,首先要了解引起腹泻的原因。

常见的腹泻原因包括感染性病原体、饮食不洁和食物过敏等。

在了解病因的基础上,要采取正确的饮食护理措施,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和油腻食物。

在小儿腹泻期间,孩子容易失水,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家长可以给孩子喝水、果汁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以帮助孩子补充体液。

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腹泻次数、粪便性状和是否出现发热等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 正文2.1 儿童腹泻的原因儿童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和饮食不当等因素。

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轮状病毒、腺病毒等可以引起小儿腹泻。

细菌感染也是导致儿童腹泻的常见原因,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会引起腹泻症状。

寄生虫感染也是小儿腹泻的原因之一,如钩虫、蛔虫等寄生虫会导致胃肠道感染,引起腹泻。

除了感染因素外,饮食不当也可能成为儿童腹泻的原因。

例如食用过多生冷食物、油腻食物、辛辣食物等,都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腹泻发生。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烂,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对于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腹泻的病因和传播途径1. 病因: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消化不良、过敏等。

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2. 传播途径:小儿腹泻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粪-口传播和食物、水源污染。

二、腹泻的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接触粪便、使用厕所后要彻底洗手。

2. 注意饮食卫生:食用熟透的食物,避免生食,尽量避免在不卫生的环境中就餐,保证食物的新鲜和卫生。

3. 饮食调理:给予易消化、清淡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油腻、刺激性和高纤维食物。

4. 饮食间隔:避免过度喂养,控制饮食间隔时间,避免婴幼儿长时间吸吮奶瓶。

5. 饮用安全水源:确保饮用的水源安全,尽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可选择煮沸消毒后的水源。

三、腹泻的治疗方法1.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时,儿童会大量失水,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使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或者口服补液粉剂。

2. 适当调整饮食:腹泻期间,可以适当减少食物摄入量,给予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3. 使用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疗。

4. 注意休息:腹泻期间,孩子需要充分休息,加强体力恢复。

四、腹泻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1. 脱水:腹泻时,儿童会大量失水,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能导致脱水。

预防脱水的措施包括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观察孩子的尿量和皮肤弹性等。

2. 营养不良:腹泻会导致儿童的食欲下降,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预防措施包括适当调整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汤、水果泥等。

3. 继发感染:腹泻时,儿童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引发其他感染。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病原体,定期清洁卫生用品等。

五、腹泻的就诊指南1. 及时就医:如果孩子出现腹泻症状,特别是伴有高热、脱水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况 调 配奶 粉 补 充 营 养 , 配 方奶 中 缺 少 足 够 分 泌 药 物 , 促 进肠 胃吸 收 、 收 敛 止 泻等 类 药 维 生 素 和 矿物 质 , 应 该 在适 当 物 。 ( 3 ) 中医 中药 : 多为 秋 季水 冯用 药 , 如 马 也称 作 秋 季 腹 泻 。 轮状 病 毒 侵 入 肠 道后 , 使 的免 疫 物 质 、 小肠 绒 毛 细 胞 受 损 , 小 肠粘 膜 回收水 、 电解 的时 候 添 加 辅食 , 逐 渐 过渡 到 正 常 饮 食 。 尽 蹄 香 、 铁苋菜 , 也 有 复 方 的 中药 【 4 】 。
健康 婴 幼儿 粪便 为每 天 1 0 g / k g以 下 , 3
岁以后每 E l 大 便排便量接近成 人。 腹 泻 是
婴 幼儿在 刚出生的时候 免疫 力低下 , 灯烤 , 但须防凌伤 。 婴 儿 食 后 应 清 洁 口腔 , 社 区 医 院 的 护 士 应 该 加 强 家 庭 随 访 的 次 否 则易 出 现鹅 口疮 。 如 果 出 现这 种 情 况 , 可
儿能量。 如 母 亲 母 乳不 足的 , 应 该 选择 合 适 泻 为 主 , 目前 研 究 试 用 药 物 较 多 , 但 效 果 尚
吸 附性 大 肠杆 菌 和 沙 门 氏菌( 2 ] 其 中最 常 见 的 配 方奶 , 根 据 小 儿 的 出生 情 况 、 生 后 的 情 难 肯 定 。 对 此 类冶 疗 仍 有 不 同 意 见 , 包 括 抗
便 次 数 比平 时 增 多 , 大于3 次 以上 , 或 粪便 面 对 家 长 进 行 宣 教 , 为 小 儿 营 造 一 个 干 净 日可 多 用 几 次 1 。 小 儿 的 床 边 应 该 加 防 护
的 含 水量 超 过 8 0 %。 其 中大 便性 状 改 变 比次 卫 生 的 成 长 环 境 , 不 吃过 夜 过 期 过 凉 过 热 栏 , 护士要 加强巡 视次 数 , 保 证 小 儿 的 安 减 少受 伤 害 的 危 险 。 家 长 也 要 给 小 儿 心 数 增 多 更 重要 …。 严 重 的腹 泻 会 导致换 裤 子 , 保持 臀 部 全 ,
指 导 家庭 成 员正 确 护 理新 生 儿 , 告 知预 按 医嘱 涂 制每 菌 素 、 甘油、 冰 硼 散 或 其 它 药 指 大便 性 状 发 生 改 变 , 形 成稀 糊 样便 、 稀 水 数 , 样便 、 蛋花样便 、 或大便带黏液或脓血 ; 大 防 腹 泻 的 方 法 及 导 致 腹 泻 的 原 因 , 从 各 方 物 , 应 注 意 局部 用 药 时 一 次 量 不 能太 多 , 一
学 术 论 坛
小 儿腹 泻 的 常见 原 因分析 及护 理 措 施
张 倩菲 ’ 林梅 ( 1 . 湖州 师范学 院求真 学院 医学系 ; 2. 湖 州师范 学院 医学院护 理教研 室 浙江 湖州 摘 3 1 3 0 0 0) 要: 严重的小 儿腹 泻会导致水 、 电解 质和酸碱平衡 失调 , 甚至发 生生命 危险 。 为此 , 本文针对 小儿腹泻 的常 见原 因进行 分析并提 出相
应的 护理 措 施 。 旨在促 进 小 儿健 康 成长 。 关键 词 : 小 儿 腹 泻 病 因分 析 护理 措 施
中 圈分 类 号 : R1 9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3 7 0 1 ( 2 0 1 3 ) 0 3 ( ' b ) 一0 2 3 8 —0 1
健 康成 长 十 分 重 要 。 为此 , 本 文 针 对 小儿 腹 儿 也 要 从 小 养 成 良 好 的 卫 生 习 惯 , 饭 前 便
感染 性腹泻是较 严重 的腹泻 。 家 长 要
泻 的 常 见 原 因 进 行分 析 并 提 出 相应 的护 理 后 要冼 手 , 不 乱 吃东 西 , 少 吃 有刺 激 性 的 和 积 极 配 合 医生 对 患 儿 进 行 治 疗 , 注 意 消 毒 勤洗 手 , 避 免 重 复 感 染和 交 叉 感 染 。 措施 。 易 引起 消化 不 良的食 物 , 从 小 事做 起 , 减 少 隔 离 ,
内 的水 、 电 解 质 和酸 碱 平 衡 失 调 , 甚 至发 生 干 燥 清 洁 。 减 少 亲 戚 朋友 的 探 视 , 尽量 避 免 理 支 持 , 讲讲 小 故 事 , 听音 乐等 放 松 患 儿 的 生命危险 。 因 此 了 解小 儿 腹 泻 的 常 见原 因 , 接触, 可减 少 不 必要 的感 染 。 定 时接 受 免 疫 心 情 , 转移注意 力。 对 其进 行 早 诊 断 , 早 治疗 , 对 于 促 进 小儿 的 接 种 , 体格检 查, 新生儿疾病普查 。 同时 小 2. 5 重视感 染性 腹泻 的小儿 治疗
腹 泻 的 发生 。
不 同病 原 体所 致 的 腹 泻 的治 疗 可 以 分
1 / J ' 0L 腹泻 的常见原 因
1. 1感染性 腹泻
2 . 2提 倡母乳 喂养 。 合理饮 食 , 适时添加辅 食 为 : ( 1 ) 抗菌药的治疗: 系病因治疗 , 主要 针
一 般 尽 可 能 小 儿 在 出生 后 尽 早 开 奶 , 提 倡 母 乳 喂 对 细 菌 性 病 原 且 多 为 侵 袭 性 。 母 乳 中有 丰 富 的 免 疫球 蛋 白 , 能 提 高 小 不 用 抗 生 素 , 虽 然对 小 儿 腹 泻 不 严 格 限制 , 感 染 性 腹 泻 主 要 是 由于 感 染 不 同的 病 养 , 原 导致 的 。 引 起 腹 泻 的 主要 病 原 有 : 轮状 病 儿 的免 疫 力 , 增强 对 抗 疾 病 的能 力 , 同时 母 但 注 意 尽 量 不 要 同 时 用 书 中药 , 也 不 宜 久 ( 2 ) 止泻治疗 : 主要 对 分泌 型 腹 泻 , 以 水 毒、 产 毒 性 大 肠杆 菌 志 贺 氏痢 疾 杆 菌 、 空 乳 中含 有 足够 的 碳 水化 合 物 ( 乳糖 ) , 补 充小 用 。 场弯 曲菌、 隐孢子虫 , 此 外, 还 有 侵 袭 性 或 的 病 原 体 是 轮状 病 毒 , 在 秋 冬季 多发 , 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