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古文今译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 课件(共25张ppt).ppt

e.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 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f.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g.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孙权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诱,耐
心教导。勤奋好学。
认为
于是 开始
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 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 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来当博士吗?只应 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 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大 到惊了…曰…Biblioteka 的“时候卿今现者在 才略,和非复讨吴论 下阿议事蒙!”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 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 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 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 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 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拭目 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 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用发 展的眼光看待。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明 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两门外 语,可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 了。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 身说法”报告后,小华像变 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 刮目相待哦。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书到用时方恨少。” ❖ “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劝
吕蒙 赞
鲁肃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 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 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f.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g.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孙权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诱,耐
心教导。勤奋好学。
认为
于是 开始
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 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 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来当博士吗?只应 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 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大 到惊了…曰…Biblioteka 的“时候卿今现者在 才略,和非复讨吴论 下阿议事蒙!”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 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 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 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 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 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拭目 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 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用发 展的眼光看待。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明 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两门外 语,可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 了。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 身说法”报告后,小华像变 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 刮目相待哦。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书到用时方恨少。” ❖ “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劝
吕蒙 赞
鲁肃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 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课件 新人教版

板书设计
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原因)
孙 权
孙权 劝学
但当涉猎 孤常读书
见往事耳(学法) 大有所益(好处)
学 必
劝 吕蒙就学:蒙乃始就学
有
学
鲁肃 叹学
非复吴下阿蒙 结友而别
印证变化
得
课堂小结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 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进而令 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 要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和作用,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伏尔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源自——莎士比亚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
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
课后作业
1. 试将这篇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同学们可以进 行分组,自由发挥。
2. 如果你的同学不爱读书,你能不能学习孙权 的劝导方法劝导他重视学习呢?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小作文。
2.正面记言,侧面烘托。 本文的对话言简义丰,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
三个人物说话时各自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文章除 正面描写人物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外,还通过鲁肃的 惊叹衬托出吕蒙今非昔比的才略。而话中的“吴下 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 比,得出了“变”的结论。
拓展延伸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说出来大 家分享一下。
表示限止语气, 可译为“罢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 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 ·
(新)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4《孙权劝学》(36页)ppt精品课件

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 蒙学习?(原文)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 ,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孙权是怎样劝吕蒙读
书学习的?
• 必要性: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可能性: 卿言多务,孰若孤? • 现身说法: 孤常读书,字以为大有所益
成语 吴下阿蒙: 比喻才识尚浅,现在多用于指
他人有转变。 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朗读并理解(“初……大有所益”):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
涉__猎__,__见__往___事__耳____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 希望的一句话是卿__今__当__涂掌事,不可不学
三 再,又
读书人
日,就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为什何么见事无实之义
迟晚乎!”肃于是遂 拜拜见蒙母,结表友顺而接别。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
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
永远不会背弃你。
——赫尔岑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书使人
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 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4《孙 权劝学 》(36页)ppt精品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课件新人教版

始就学。
及 ⑫鲁肃
过寻阳
⑬
,
与 蒙论议, 大 惊
开始去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问题,十分惊
曰:“卿今 者才 略 ⑭,非复 ⑮
吴下 ⑯阿蒙!” 蒙
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
曰:“ 士 别三日,即更 ⑰刮
目相待 ⑱,大兄何
说:“和士人分别几天,就要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
见事 ⑲之 晚乎!” 肃遂 ⑳ 拜 蒙 母,
结友
知道这事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 而 别。
然后分别而去。
字词快解 12及:到,等到。 13过寻阳:经过寻阳。过,经过。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 西南。 14才略:才干和谋略。 15非复:不再是。 16吴下:吴县,今江苏苏州。 17更:重新。 18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对待。刮,擦拭。 19见事:知晓事情。 20遂:于是。
作家作品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我国北宋著名历史学家 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历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 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 史学家。 主题思想 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不 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对待他人、开卷有益的道理,告诫人们后天学 习的重要性。
课文构造
第一部分 孙 权 劝 学
第二部分
第一层:学习的必要性 孙权劝吕 和重要性 蒙要学习 第二层:事务多不能成
为不学习的借口 以鲁肃的赞 第一层:鲁肃惊讶吕
蒙的巨大变化 叹体现吕蒙 的巨大变化 第二层:肃拜蒙母,
与蒙结友
课文全解 文言快译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课件(29张PPT)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
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情投意合, 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知识迁移
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读书的 名言呢?能说一说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知识就是力量”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 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 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 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 为朋友就分别了。
理出文章思路
解题
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 (三国时吴国的名将)要浏览 群书,广泛学习的事情。
《资治通鉴》是
司 马 光 主 持 编 纂 zuǎn 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 共 1362 年 间 的 史 事 。 书名“资治”,说明 本书编撰的目的为统 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
验和教训的。宋神宗 认为此书“鉴于往 事,有资于治道”。
你 宋还神知宗道 认哪 为些 此古 书人 “勤 鉴学 于成往才 事的 ,名 有人 资故 于事 治? 道”。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 ”吕肃蒙/说遂:拜“蒙士母别,三结日友,而就别要。重新另眼看待,
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情投意合, 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知识迁移
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读书的 名言呢?能说一说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知识就是力量”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 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 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 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 为朋友就分别了。
理出文章思路
解题
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 (三国时吴国的名将)要浏览 群书,广泛学习的事情。
《资治通鉴》是
司 马 光 主 持 编 纂 zuǎn 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 共 1362 年 间 的 史 事 。 书名“资治”,说明 本书编撰的目的为统 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
验和教训的。宋神宗 认为此书“鉴于往 事,有资于治道”。
你 宋还神知宗道 认哪 为些 此古 书人 “勤 鉴学 于成往才 事的 ,名 有人 资故 于事 治? 道”。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 ”吕肃蒙/说遂:拜“蒙士母别,三结日友,而就别要。重新另眼看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18张PPT)

要用新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通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知错能改,谦虚,善学、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鉴 劝 字 君实,是北宋_____家、______家。 》 学 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在安徽省当涂县做事 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知错能改,谦虚,善学、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过水去打猎
B 粗略地阅读
C.干涉别人打猎
(5)卿今者才略 A.谋略 B.略微 C.省略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B)
A.大兄弟为什么发现事情这么晚呢 B.长兄为什么了解这件事这么晚啊 C.兄长识别事实多么迟啊
4、
(1)文章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语言、侧面
略
鲁肃赞学
侧面描写
学
品读:读出语气(情味),体会人物形象
孙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语重心长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循循善诱、言辞恳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 现身说法,
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言辞恳切。
鲁肃
吕蒙
卿今者才略,非
士别三日,即更刮
能改,谦虚,善学、好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B.长兄为什么了解这件事这么晚啊
(2)卿今当涂掌事
通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知错能改,谦虚,善学、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鉴 劝 字 君实,是北宋_____家、______家。 》 学 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在安徽省当涂县做事 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知错能改,谦虚,善学、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过水去打猎
B 粗略地阅读
C.干涉别人打猎
(5)卿今者才略 A.谋略 B.略微 C.省略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B)
A.大兄弟为什么发现事情这么晚呢 B.长兄为什么了解这件事这么晚啊 C.兄长识别事实多么迟啊
4、
(1)文章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语言、侧面
略
鲁肃赞学
侧面描写
学
品读:读出语气(情味),体会人物形象
孙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语重心长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循循善诱、言辞恳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 现身说法,
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言辞恳切。
鲁肃
吕蒙
卿今者才略,非
士别三日,即更刮
能改,谦虚,善学、好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B.长兄为什么了解这件事这么晚啊
(2)卿今当涂掌事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优质ppt课件

人物介绍——鲁肃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 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 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 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 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 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 刘联盟,使三足鼎立能够形成。
文意梳理
合作探究
➢本文是怎样以对话刻画孙权、吕蒙的形象的? ➢解析:(1)刻画孙权,以直接描写对话为主。孙权劝学,先指出
吕蒙“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凃掌事”而“不可不学”;接着 根据吕蒙的实际情况,运用反问强调自己的观点;再针对吕蒙推托 的话用“孰若孤”的反问指出其理由不成立;最后现身说法,使吕 蒙无可推托,“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 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关心与期望。
人物形象
➢孙权:开明、勤勉、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关爱下属、 对下属要求严格;
➢吕蒙:坦诚、虚心受教、善于学习、机敏精干; ➢鲁肃:爱才、惜才、敬才。
课文 描写 人物 方法
语气 特点
孙 对 善劝 权 话 语重心长
个性 特点
爱才 关心
给人启示
教育别人要以理服 人,循循善诱。
吕 对 自豪 坦然 虚心
蒙 话 幽默
整体感知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解析: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 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这表明鲁肃敬 才、爱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学识长 进惊人。
整体感知
➢3、鲁肃“拜家母”“结友”说明了什么? ➢解析:“拜蒙母”“结友”极其郑重,足见鲁肃对吕蒙
的敬重,既突出了吕蒙的惊人长进,又表现了鲁肃对吕 蒙的赏识、认可,说明了孙权劝学取得的成效显著。
一词多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 4《孙权劝学》课件(共34张PPT)

译
③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小
④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贴
⑤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士
析读课文
再读课文,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析读课文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怎样劝服吕蒙的?(可以引用原文)
学的理由 学的目标 学的条件 学的收获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目标很低 现身说法
强调学习的作用
析读课文
从语气、句式等角度品评善劝。 第①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疏通文意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收获。”吕蒙于是 开始学习。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 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析读课文
第③句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只要 。“耳”,表限止语气,译为“罢了”。只要求 “涉猎”“见往事”,表明孙权不想给吕蒙压力,语气由严肃、坚决变 得平和、亲切了。
第④⑤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