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中地理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 湘教版选修5

合集下载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一、自然灾害的特点1. 破坏力强我国自然灾害破坏力强,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例如,2013年的四川雅安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达到了数十亿人民币。

2. 多发性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形式多样,灾难时常发生。

例如,我国每年因暴雨造成的水灾都会造成相应的损失,范围广泛。

3. 地理分布广泛各种自然灾害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发生,其中包括洪水、旱灾、地震、台风等多种类型的灾害。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1. 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发生的区域主要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广大平原区域,往往因为防汛工程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2. 旱灾旱灾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因为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一旦发生旱灾就很容易影响整个农业生产的滋长,并且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安。

3. 地震灾害我国地震灾害分布广泛,但是以四川省为多发区,四川省2013年的雅安地震就是一次比较典型的地震灾害,给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4. 台风灾害每年夏季到秋季是台风引发的灾害“高峰期”,而台风的危害又以南方沿海地区最为严重,例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519台风”分别发生在四川和广东,对当地人民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三、预防措施1. 监测预警与预报通过信息化手段,从“气象、水文、地质、线性”及其他方面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检测预警和预报服务,对自然灾害预防提供有效信息和技术支持。

2. 防治工程防治工程是指以科学、合理、先进的工程手段和技术,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维护,以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减轻其破坏力。

包括:水库建设、内陆河流改道、抗震建筑、森林防火、荒漠化防治等多种手段和措施。

3. 组织疏散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开展组织疏散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结论我国自然灾害破坏力强、多发性和地理分布广泛,需要采取监测预警、防治工程和组织疏散等措施来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防范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习目标]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能在我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其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24.5次,其中旱灾、洪涝灾害、台风、冷冻灾害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思考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分别有哪些?答案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周期性;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自然灾害带。

2.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思考2.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答案东部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较小,灾情相对较弱,经济损失也少。

探究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

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答案①地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

①地与④地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

2020-2021年高中地理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湘教版选修5

2020-2021年高中地理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湘教版选修5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湘教版选修5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确认什么是自然灾害。

2.会描述自然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区域性,时间上的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灾害的联系性和严重性及其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每一种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材图片和音像资料的展示,用对比的方法区分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和人为灾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用对比法进行简单概念界定的能力。

2.通过自然灾害特点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通过搜寻和分析典型的自然灾害范例,培养学生收集、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自然灾害的广泛性、频繁性、不可确定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特点,强化学生的灾害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尊重客观的正确人地观。

2.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区域性、周期性的特点,强化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习惯。

3.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可减轻性特点,坚定学生防灾减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并理解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世界共同合作的观点。

[教学重点]①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周期性、不重复性、联系性的特点[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1988年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不是当代任何一名风云人物,而是一张由条条绳索捆绑着的地球照片。

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看看1988年的地球吧: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食减产30%~40%;前苏联亚美尼亚地区里氏7.1级大地震,3座城市被毁,5.5万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损失几百亿卢布;非洲大陆持续干旱并出现罕见的特大蝗灾,亿万蝗虫漫天遍野横扫数国,所到之处粮食作物被吞噬一空;巴西亚马孙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5万公顷原始森林被毁;东南亚及南亚各国连遭暴雨袭击,造成洪水大泛滥并引起山崩等。

高中地理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1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1 湘教版选修5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2.能在中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用归纳的方法,根据材料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根据各自然灾害的具体分布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2.体验合作学习过程,主动参与“列举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灾害类型地域差异”等问题的讨论,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3.在中国地图上整理、归纳各个灾害实例,总结出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培养、强化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方面的国情的了解,激发学生认识灾害、研究灾害的学习动机,认真思考人类面对灾害的科学态度与应对策略。

2.通过学习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使学生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

3.通过了解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难点]各地自然灾害成因[教学媒体与教具]课前请同学们上网查阅中国自然灾害事例。

[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复习提问】复习灾害、自然灾害的概念,说明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所产生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由于人为原因而引起的自然灾害,称为人为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变异本身无所谓成灾或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新课导入】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而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虫灾、鼠灾等危害尤为严重。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祸的特色与散布1.知道我国自然灾祸的四大基本特色和三大自然灾祸带及其主要的自然灾祸类型。

2. 理解我国自然灾祸的空间散布规律。

3. 运用地图,剖析我国主要自然灾祸的地区散布。

我国自然灾祸的特色【自主学习】1.种类多世界上各样种类的自然灾祸,在我国几乎都有散布。

在各种灾祸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次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均匀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祸次数高于世界各国的均匀频次。

3.散布范围广散布地区主要灾祸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天多暴雨和洪涝灾祸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丛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结构带多地震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祸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风暴潮等4. 地区差别大(1)东部地区:灾祸种类多,强度大,频次高,损失大。

(2)中部地区:灾祸种类、强度、频次、损失等次之。

(3)西部地区:自然灾祸种类多样,但损失较小。

为何西部地区自然灾祸许多,而损失较小?提示:西部地区多山地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罕,经济水平低,故损失较小。

【中心概括】我国自然灾祸的特色与我国特别的地理地点、多山的地貌结构、激烈的地壳运动和不稳固的季民风候相关。

特色原由①幅员辽阔,各天气系统对我国都有影响;种类多②温带为主的天气区,利于各样病、虫、草的繁衍;③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性大;④我国地质结构复杂,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多,降水量与植被散布不均匀,使地表与地下径流变化很大,灾祸源多;⑤我国人口众多,人为致灾作用强我国幅员辽阔,地处不一样天气带,又处于季民风候区,是世界上自然灾祸多发地频次高区,也是世界上主要天气柔弱区之一①从时间角度看,我国春、夏、秋、冬四时都有不一样程度和种类的自然灾祸发生;散布范②从空间角度看,我国的自然灾祸主要散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东南、西南、围广青藏高原等地区;③从成因上看,自然灾祸的发生拥有必定的关系性①从纬度地点看,我国南北跨中、低两个纬度区,跨多个温度带;②从海陆地点看,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顾的国家,地区差使我国既有陆地灾祸,又有大海灾祸;异大③我国天气复杂多样,季民风候特色十分明显,降水在空间上多集中在东部季风区,时间上多集中在夏秋天节,且降水年际变化大图解我国自然灾祸的特色及成因【追踪训练】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导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自然灾害孕育在地球的不同圈层中,而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

每一种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

而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那么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又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小节。

一、气象灾害[引入]:大气圈中,上下压的强弱及其控制范围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挪动途径的不同,都可能引起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的频繁波动,产生突变,这种突变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立以及国防建立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下面我们首先来理解一下干旱这种气象灾害。

〔一〕干旱投影[点拨]: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枯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点拨]: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开展和社会安定。

读“受旱灾和缺粮威胁的非洲〞图[点拨]: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二〕洪涝[点拨]: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点拨]: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吞没、渍水的现象。

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消费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开展。

[引申]: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的区别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灾害有亲密关系。

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洪水灾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雨涝是指因渍水、吞没造成的灾害。

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洪水除危害农作物外, 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湘教版选修5《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word学案

湘教版选修5《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word学案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掌握并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特点——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

2、掌握我国三大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各灾害带主要的灾害种类。

二、导学案:自主学习、识记要点,夯实基础!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2、我国主要有三大自然灾害带:3、我国各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分别有哪些?三、探究案:合作探究,相信自己,展我风采!1、试分析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沿海灾害带灾害多发的原因?2、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我国的自然灾害多发区中,人类活动是自然灾害多发的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因素。

由于社会生产力落后,技术水平低,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不合理,致使这些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从而使自然灾害多发,而脆弱的生态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又使这些地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

材料二下列两幅图中,图甲是“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图乙是“中国八五末期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

(1)图甲和图乙的关联性体现如下: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则上留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

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上留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该地区综合整治措施有:(2)图乙中______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哪些?(3)国家在该区规划建设了最大的扶贫项目“________”,该项目的完成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些?在该区进行该类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最有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四、训练案:巩固训练,查漏补缺,加深理解!20XX年7月湖北省农科院专家宣称:“20XX年湖北省受到外来入侵生物有38种,20XX年外来入侵生物已达78种,其中影响较大的外来生物有豚草、水葫芦和水花生、烟粉虱等。

2020-2021年高中地理 第章第1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2020-2021年高中地理 第章第1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2章第1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教学目标】1.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方面,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

3.学会应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4.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中国自然灾害的三个主要特点难点: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教学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缺勤登记:【板书设计】§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一、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原因:二、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2、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3、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1.海洋灾害带2.东南沿海灾害带3.东部灾害带4.中部灾害带5.西北灾害带6.青藏高原灾害带【讲授过程】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①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

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处在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灾害点位最多的地区。

二是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沿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灾害点位密集。

②中国正好位于这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

说明:P24倒数两段原因:(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一线为界(人口界线),东南半壁自然灾害点位多,西北半壁灾害点位稀少。

其中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东部的旱灾多发区,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有何特征?为什么?1.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2.能在中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1.尝试用归纳的方法,根据材料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根据各自然灾害的具体分布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2.体验合作学习过程,主动参与“列举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灾害类型地域差异”等问题的讨论,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3.在中国地图上整理、归纳各个灾害实例,总结出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培养、强化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方面的国情的了解,激发学生认识灾害、研究灾害的学习动机,认真思考人类面对灾害的科学态度与应对策略。

2.通过学习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使学生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

3.通过了解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各地自然灾害成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课前请同学们上网查阅中国自然灾害事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复习提问】复习灾害、自然灾害的概念,说明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所产生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由于人为原因而引起的自然灾害,称为人为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变异本身无所谓成灾或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新课导入】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而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虫灾、鼠灾等危害尤为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有何特点?分布情况怎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第三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分组活动1】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交流自己上网查阅的中国自然灾害事例。

然后进行汇总,在全班交流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汇总】略
【分组活动2】教师将各组指定为我国的不同地区,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等,归纳出本区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主要发生时间。

每组选派一名负责人,汇报本组的学习结果,并将学生说出的自然灾害按地区汇总到黑板上。

由此总结出:我国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的特点。

各地区自然灾害分布种类如下图所示:
【实践活动】阅读课本32页材料“自然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回答问题。

1.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有哪些自然灾害,举一实例说明其对社会经济的危害。

2.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近某年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

【点拨】1.(略)因地而异,据具体材料分析。

2.近l0年来,我国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人次。

中国是世界上灾害频发、受灾面广、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财富的增长,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逐年上升。

xx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l999年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xx年至xx年严重的持续干旱,加上台风、地震等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出1000亿元。

【承转】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很多,主要是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读图分析】读“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和“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图”,分析、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结论】我国自然灾害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山前的人类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带,分为三大灾害带。

即沿海灾害带、沿江灾害带、山前灾害带。

【板书】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讨论】分组讨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的主要灾害类型和灾害多发的原因。

【点拨】沿海地区:是我国陆海交接地带和西北太平洋地震带,是受海洋风暴潮、台风、地震等影响显著的地区,又是夏季风首当其冲的位置,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沿海地区的旱涝灾害频繁。

加之沿海地区承载着全国41%的人口,50%的大中城市,创造了60%
以上的国民经济产值。

因此,沿海地区遭受灾害后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沿江地带:包含了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

在河流上游山区,如果地势起伏大、暴雨集中、河流流速快,则有山洪暴发或伴随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在中下游平原,很多地区地面高程多在洪水位以下,往往同时受到当地雨水内涝和江河洪水的双重威胁,加上很多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泄洪能力和洪水来量不相适应,又是工农业人口集中地区,因此水旱灾害也很严重,是我国又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山前地带:从地质上看是破碎板块的剥蚀地带,近代隆起和沉降带相间出现,地震异常活跃。

从地形上看,从西向东,从南向北呈阶梯形塬面跌落。

这一地带为中国的气候、地质、地形交界带,是一个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都不稳定的地带。

因此在山前大斜坡上为自然灾害多发区,山崩、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及冰雹等非常活跃。

【探究活动】1.比较说明我国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自然灾害的类型差异。

【点拨】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灾害类型为主。

内地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风沙等灾害类型为主。

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沙尘暴、寒潮等灾害类型为主。

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类型为主。

【探究活动】2. 读下表,回答问题。

我国各类自然灾害的专业管理部门
部门报告?
【点拨】还可以向当地的林业局报告。

【板书设计】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
3.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东部季风区、西南、青藏高原、东南沿海等4.地域差异大:东部、中部、西部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沿海灾害带
2.沿江灾害带
3.山前灾害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