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 《原子结构》教案7 鲁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1.1原子结构教案 鲁科版必修2

高中化学 1.1原子结构教案 鲁科版必修2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一.教材分析 (一) 知识脉络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

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二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二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教案
思路2:还可以选择与钾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与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钙原子。

分别比较K原子和Ca原子、Ca原子和Mg原子的失电子能力。

【问题6】用图示法表示原子结构与原子得失电子能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主梳理关系,教师指导完善。

教师补充:通常所说的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分别与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与得电子能力相对应。

【迁移应用】比较Cl、S两种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行解释,并列举实验事实进行验证。

展示学生的典型错误并进行评价。

通过与同一还原剂反应的难易,比较单质的氧化性。

【课堂小结】
【典型例题】
1.比较O、S两种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并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行论证。

2.比较K、Ca两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并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行论证。

【课后任务】预习鲁科版教材P11“活动·探究”,完成活动中的三个任务。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1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1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1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2本节包含两部分内容: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 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原子结构 第二课时:核外电子排布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但是他们不知道原子核是由什么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运动的、怎样排布的。

学生在《化学(必修1)》中学习了许多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但是他们不知道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本节将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同时,原子结构的知识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离子键、共价键)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在必修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学生而言,本章节是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粒子的构成,而学生缺乏粒子这种微观的想象能力,所以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大的困难。

针对学生没有粒子这种微观的概念,我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展示原子的结构,以及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图片,从而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题。

【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以及核素在医疗、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2《原子结构》教案.doc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2《原子结构》教案.doc

化学:鲁科版必修2《原子结构》教案(1)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学目的】1. 熟悉原子核、核外电子排布的综合知识2. 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位-性-构”的关系【重点、难点】原子核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教学过程】1. 原子结构原子原子核质子个,带正电荷中子个,不带电荷质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素:、至少一项不同同位素:同异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核外电子电子数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最高正价、族序数质子数和电子数决定原子呈电中性运动特征体积小运动速率高接近光速无固定轨道电子云比喻小黑点的意义原子轨道轨道球形、轨道纺锤形、轨道梅花形等排布规律ZA XZNA Z NZ NZ NZs p d()()()()(),()(),(),()()()()()()⎧⎨⎪⎪⎩⎪⎪⎫⎬⎪⎪⎭⎪⎪⎧⎨⎪⎩⎪⎧⎨⎪⎩⎪⎧⎨⎪⎪⎩⎪⎪→=+→→→→12123():()()(),,12223821832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排布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层不超过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个nK⎧⎨⎪⎪⎪⎪⎩⎪⎪⎪⎪⎧⎨⎪⎪⎪⎪⎪⎪⎪⎪⎪⎪⎪⎪⎩⎪⎪⎪⎪⎪⎪⎪⎪⎪⎪⎪⎪⎧⎨⎪⎪⎪⎪⎪⎪⎪⎪⎪⎪⎪⎪⎪⎪⎪⎪⎩⎪⎪⎪⎪⎪⎪⎪⎪⎪⎪⎪⎪⎪⎪⎪⎪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呈周期性变化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大小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正价:,负价:--元素的得失电子能力呈周期性变化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1182317 414→→+→+→→⎧⎨⎪⎪⎪⎪⎩⎪⎪⎪⎪元素周期表排列原则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列结构周期个短周期、、周期-含、、种元素长周期、、周期-含、、种元素不完全周期周期最多容纳种元素族个主族由长周期、短周期共同构成共个副族完全由长周期构成共个族,,纵列族稀有气体()()()()()()()()()()(~)()(~)()()123712328845618183273216778910⎧⎨⎪⎪⎩⎪⎪-⎧⎨⎪⎩⎪--⎧⎨⎪⎪⎪IA VIIAIB VIIBVIII⎩⎪⎪⎪⎧⎨⎪⎪⎪⎪⎪⎩⎪⎪⎪⎪⎪⎧⎨⎪⎩⎪⎫⎬⎪⎭⎪⎧⎨⎪⎪⎪⎪⎪⎪⎪⎪⎪⎪⎪⎪⎩⎪⎪⎪⎪⎪⎪⎪⎪⎪⎪⎪⎪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同周期同主族()()123.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4.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原子结构》教案7 鲁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原子结构》教案7 鲁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7 鲁科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原子核的构成,质量数和A、Z、X的含义,了解电子运动特征
2.能力方法目标:会根据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关系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目标:认识原子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教学重点、难点
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关系
●教学方法
激疑、探索、发现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
一、原子核
1. 特点原子核体积小,密度大。

●教学设计说明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将它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对原子核内外结构作全面了解,即强调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完整性,突出原子构成和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以及对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进行了解;第二课时着重探究核外电子的初步排布规律和知识巩固。

第一课时教学沿着初中化学知识(原子模型建立)以及相关数据分析这两条线,不断回忆、挖掘并加以空间想象与归纳分析,这种知识的建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空间想象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理论性很强的一堂课,着重突出计算机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设计制作形象的原子核式结构标示(Logo),实际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反复呈现,这种应用在广告中的标示行为有利于强化人的直觉意识,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吸收,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

1、原子结构-鲁科版必修二教案

1、原子结构-鲁科版必修二教案

原子结构-鲁科版必修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3.学习能级模型、电子排布规律及元素周期律,理解它们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的含义原子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核和不同数量的电子组成的粒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中心运动。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

原子的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由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比例决定。

如果质子数和中子数比例失衡,则原子核会不稳定,可能发生放射性衰变。

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电子数。

通过这些公式可以计算出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能级模型能级模型描述了原子中电子的排列方式。

在原子外层,电子处于能量最高的位置。

电子朝着能量最低的位置移动时,会发射光子并释放能量。

电子排布规律电子排布符合一定的规律,即:1.每个能级最多只能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2.在某个能级上填满电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能级。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基于元素的化学性质规律所形成的周期性表格。

它描述了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通常用于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

教学方法讲授老师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能级模型、电子排布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实际应用。

比如,通过光谱仪观察不同元素的发光情况,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律的表达方式。

课堂练习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实践,鼓励学生彼此讨论问题。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练习、测试和互动让学生逐渐熟悉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总结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原子的基础性质和结构,理解电子的排布规律及元素周期律表达的规律。

同时,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实际应用,比如在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的意义,提升化学学科素养,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1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1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1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2本节包含两部分内容: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 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原子结构 第二课时:核外电子排布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但是他们不知道原子核是由什么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运动的、怎样排布的。

学生在《化学(必修1)》中学习了许多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但是他们不知道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本节将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同时,原子结构的知识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离子键、共价键)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在必修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学生而言,本章节是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粒子的构成,而学生缺乏粒子这种微观的想象能力,所以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大的困难。

针对学生没有粒子这种微观的概念,我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展示原子的结构,以及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图片,从而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题。

【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以及核素在医疗、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学案7 鲁科版必修2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学案7 鲁科版必修2

高一化学导学案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8页,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学案预习自学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2.在课堂上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案合作探究内容;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3.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学案当堂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学案所有内容。

4.把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典型题本上,多复习记忆。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关系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大胆质疑,探究总结元素、核素、同位素区别和原子结构知识的应用。

3.以极度热情全心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1.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的关系。

预习自学【问题导学】一、原子核核素1. 原子核的构成(1)原子由什么构成?原子核由什么构成?(2)构成原子的微粒的电性是怎样的?(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4)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5)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6)符号A Z X表示什么?3717Cl表示什么?2. 核素(1)什么是元素?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2)如何理解核素?氢元素有3种核素,它们的名称和符号分别是什么?原子结构有何异同?(3)如何理解同位素?列举两例说明同位素的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最常见的应用是什么?二、核外电子排布1.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认为,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怎样运动?2. 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____________、能量___________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的。

排布规律:(1)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n 代表电子层数);(2)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 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7 鲁科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原子核的构成,质量数和A、Z、X的含义,了解电子运动特征
2.能力方法目标:会根据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关系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目标:认识原子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教学重点、难点
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关系
●教学方法
激疑、探索、发现
●教学过程
● 板书设计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
一、原子核
1. 特点 原子核体积小,密度大。

● 教学设计说明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将它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对原子核内外结构作全面了解,即强调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完整性,突出原子构成和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以及对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进行了解;第二课时着重探究核外电子的初步排布规律和知识巩固。

第一课时教学沿着初中化学知识(原子模型建立)以及相关数据分析这两条线,不断回忆、挖掘并加以空间想象与归纳分析,这种知识的建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空间想象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理论性很强的一堂课,着重突出计算机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设计制作形象的原子核式结构标示(Logo ),实际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反复呈现,这种应用在广告中的标示行为有利于强化人的直觉意识,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吸收,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