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
2015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测试卷

期中检测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2015•湖北宜昌中考)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2. 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如图1中鞋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 B.C.D.3. (2015•成都中考)据新华社报道,2014年8月20日上午,青奥会赛艇女子双人单桨比赛的最终“奖牌榜”出炉,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合作,以3分37秒52的成绩获得银牌。
赛程全长2 000米,如图2所示为她们在比赛中的情境。
下列四个速度中,比她们的平均速度大的是( )A .B .C .D.4.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内的平均速度是,后内的速度是,则该汽车在这内的平均速度是( )A.B.C.D.5. 如图3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D.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6. 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C.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cm2526图1图3图27. 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8.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9. (2015•上海中考)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2015-2016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

2015年秋季期中八年级物理考试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试卷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或不选得0分。
)1、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 大拇指的长15cm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cmD. 小明同学跑100m 的成绩是6s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误差就是在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C .测量中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D .采用精密仪器并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3、小林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慨地说:“我终于来到泉州了!”,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泉州 B. 小林本人C. 小林所乘坐的动车D.坐在小林身边的乘客4、如图1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下列各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5、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km/h,而猎豹的奔跑速度为20 m/s 则( ) A 、汽车跑得快 B 、猎豹跑得快 C 、两者一样快 D 、不能确定6、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 内通过50m 的路程,那么它在第6s 时的速度是( ) A 、10m/s ; B 、5m/s ; C 、15m/s ; D 、2.5m/s7、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之比是3:4,时间之比是4:5,则甲乙物体的路程之比是( ) A .3:5 B .3:4 C .5:3 D .4:38、如图2所示(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 -t 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 -t 图像是( )9、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 、声波全部传入人体 B 、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C 、声音的音调变高了 D 、锣面停止了振动10、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
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A 、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B 、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C 、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D 、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 11、环保型住宅多数使用双层中空玻璃替代传统玻璃窗中的单层玻璃,这样做的好处是( )图2图1A .具有更强的安全性B .具有更强的拉伸性C .具有更强的透光性D .具有更优良的隔音性1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 A 、水中的筷子弯折了 B 、“水中月、镜中花” C 、奇妙的“海市蜃楼”景观 D 、小孔成像 1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从快到慢的排列顺序是( ) A 、空气、金属、水; B 、金属、水、空气;C 、金属、空气、水;D 、水、空气、金属14、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传播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道路两旁植树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15、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A .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B .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C .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D .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 16、如图3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以下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17、如图4一只小熊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 应是图中的 ( )18、小林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当他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述正确的是( ) A 、像的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B 、像的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
2015秋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word版1

上海市大场成人中等学校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体间的和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2.(3分)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叫做机械运动,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3.(3分)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而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4.(3分)小明乘坐游艇在海上航行.以海岸为参照物,小明是的,以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5.(3分)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符号表示.实验室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6.(3分)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常用符号表示.实验室中,测量时间的工具是.7.(3分)速度的公式为,速度的单位是.8.(3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9.(3分)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之间,低于的声音叫次声,高于的声音叫超声.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0.(3分)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近代物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述各项贡献中属于爱因斯坦发现的规律是()A.狭义和广义相对论B.日心说C.万有引力定律D.阿基米德原理11.(3分)下述各个物理定律中,不属于牛顿建立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B.浮力定律C.运动三定律D.上述都不是的12.(3分)如图所示是“神舟七号”飞船在上升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情景,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A.飞船B.太阳C.地球D.月球13.(3分)以下数据中,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A.150mm B.20cm C.3.0m D.60dm14.(3分)小华在2008年学业考试体育测试中,身高的读数为160,小华的身高应记录为()A.160m B.160cm C.160dm D.160mm15.(3分)小明家离学校600m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A.60m/s B.1m/s C.6m/s D.1m/min16.(3分)熟人在房间里讲话,我们不用进房间就能辩别出房间里是谁在讲话,这是由于不同的人,他们讲话的()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17.(3分)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18.(3分)下列四个词语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可称为光源的是()A.金光闪闪B.红光满面C.火光冲天D.波光粼粼19.(3分)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B.地球C.月亮D.房屋20.(3分)我们能从水中看到树的“倒影”,这是由于()A.发生镜面反射B.发生漫反射C.光沿直线传播D.光被水吸收21.(3分)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三.简答题:(23、24小题各10分,25小题14分,共34分)22.(10分)载运200多台商及眷属从上海经香港返回台北,如果飞机的平均飞行速度为500km/h,香港至台北760Km,香港至上海1140km,问:(1)飞机从上海飞经香港回到台北至少需多少小时?(2)如果台湾当局同意直航,飞机从上海直飞台北,可节约时间42min,则上海至台北直线距离约为多少千米?23.(10分)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被探测仪器接收,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24.(14分)一束太阳光沿着与水平地面成600的方向照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多少度,画出光路图.上海市大场成人中等学校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的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考点:物理常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物理学研究的对象的了解.解答:解: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的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故答案为: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物体的运动.点评:出题意图是为了让同学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3分)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考点:机械运动;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故答案为:位置的改变;位置没有改变.点评: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要选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时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3分)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而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事先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平时所说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解答:解: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平时所说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故答案为:参照物.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参照物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4.(3分)小明乘坐游艇在海上航行.以海岸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以游艇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在判断物体运动情况时,与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不同.解答:解:小明乘坐游艇在海上航行.以海岸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以游艇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本题答案为:运动;游艇.点评:本题考查了怎样判断运动与否.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对照,则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不同.5.(3分)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常用符号m表示.实验室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我们对于长度单位,以及测量工具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实验室中,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故答案为:米;m;刻度尺.点评:此题是对于长度的最基本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6.(3分)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常用符号s表示.实验室中,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考点:时间的测量.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根据我们对于时间单位以及时间测量工具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是s.实验室中,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故答案为:秒;s;秒表.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和测量工具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7.(3分)速度的公式为v=,速度的单位是m/s.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速度的物理意义以及单位的记忆.解答:解:为了便于比较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了速度的概念,因此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所以速度的定义式为:v=,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交通运输中常用km/h作单位.故答案为:v=;m/s.点评:此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知识点较多,但都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8.(3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考点:声速;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声与光.分析:声速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约为340米/秒,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答案为:340m/s;3×108m/s.点评:本题考查声速和光速,牢记即可,属于基础题.9.(3分)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20000Hz之间,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解答:解: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所以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故答案为:20Hz~20000Hz;20Hz;20000Hz.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0.(3分)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近代物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述各项贡献中属于爱因斯坦发现的规律是()A.狭义和广义相对论B.日心说C.万有引力定律D.阿基米德原理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根据我们对爱因斯坦及其在科学上主要成就的了解答题.解答:解:爱因斯坦主要成就有:建立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日心说”的提出者是哥白尼;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故选A.点评: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11.(3分)下述各个物理定律中,不属于牛顿建立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B.浮力定律C.运动三定律D.上述都不是的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解答本题应抓住:牛顿的贡献有:建立了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力学理论;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微积分;而浮力定律不属于他的贡献.解答:解: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不符合题意;B、浮力定律也就是阿基米德原理,是阿基米德发现的.符合题意;C、牛顿建立了以三个运动定律为基础的力学理论.不符合题意;D、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牛顿是物理学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对其主要成就要厘清,并牢固记忆,不能与其他科学家的成就混淆.12.(3分)如图所示是“神舟七号”飞船在上升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情景,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A.飞船B.太阳C.地球D.月球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航天员是静止的,一定选择和航天员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解答:解:“神舟七号”飞船在上升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航天员和飞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航天员和太阳(或地球、或月球)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太阳(或地球、或月球)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13.(3分)以下数据中,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A.150mm B.20cm C.3.0m D.60dm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相当于一层楼的高度,一般在3米左右,故选项C中3.0m最接近.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14.(3分)小华在2008年学业考试体育测试中,身高的读数为160,小华的身高应记录为()A.160m B.160cm C.160dm D.160m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常用的长度单位有m、cm、mm、km等,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做出选择.解答:解:中学生的实际身高应在160cm左右,160m、160dm=16m都太高,不符合实际,160mm=0.16m 太矮,也不符合实际;所以小华的身高应记录为160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单位的选择,实际上是一道估算题;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及了解常见物体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5.(3分)小明家离学校600m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A.60m/s B.1m/s C.6m/s D.1m/min考点:速度的计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平均速度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统一单位后可利用速度公式之间计算,选取正确答案.解答:解:小明通过的路程:s=600m,所用时间:t=10min=10×60s=600s;小明从家到学校步行的平均速度:v===1m/s.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速度的计算方法,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16.(3分)熟人在房间里讲话,我们不用进房间就能辩别出房间里是谁在讲话,这是由于不同的人,他们讲话的()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考点: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征,由发声体的结构与材料决定.解答:解:听到熟人讲话时,即使看不见人也能判断出讲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音色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17.(3分)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考点:音调.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18.(3分)下列四个词语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可称为光源的是()A.金光闪闪B.红光满面C.火光冲天D.波光粼粼考点:光源.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光源的概念答题: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根据选项中的描述,看是否是自身在发光可做出判断.解答:解:A、金光闪闪是说物体表面很亮,一般是发生镜面反射所致,不是自身发光,不合题意;B、红光满面是指人的脸色发红,可反射红光,不是自身发光,不合题意;C、火光冲天是火焰发出的光,是自身发光,属于光源,符合题意;D、波光粼粼是指水面对光的反射,不是自身发光,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光源概念的掌握,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关键是看它本身是否能够发光.本题中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是关键.19.(3分)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B.地球C.月亮D.房屋考点:光源.分析:根据光源的定义,判断物体自身是否可以发光.解答:解:在选项中,只有太阳自身可以发光,其他物体都是反射光线.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光源定义的理解能力.20.(3分)我们能从水中看到树的“倒影”,这是由于()A.发生镜面反射B.发生漫反射C.光沿直线传播D.光被水吸收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物体表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叫做光的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水面成像等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解答:解:水中树的倒影是树经水这个“平面镜”成的像,属于光的镜面反射,成的是虚像.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21.(3分)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即可解答此题.解答: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是像与物大小相同,与物距的大小无关,所以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不会改变.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三.简答题:(23、24小题各10分,25小题14分,共34分)22.(10分)载运200多台商及眷属从上海经香港返回台北,如果飞机的平均飞行速度为500km/h,香港至台北760Km,香港至上海1140km,问:(1)飞机从上海飞经香港回到台北至少需多少小时?(2)如果台湾当局同意直航,飞机从上海直飞台北,可节约时间42min,则上海至台北直线距离约为多少千米?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可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式t=和s=vt,代入数据求解,求解时注意单位换算:1h=60min.解答:解:(1)从上海飞经香港回到台北的距离s=1140km+760km=1900km,v=500km/h,由公式v=得,t===3.8h;(2)已知飞机从上海直飞台北,可节约时间42min=h=0.7h,则飞机从上海直飞台北用时t=3.8h﹣0.7h=3.1h,上海至台北直线距离为:s=vt=500km/h×3.1h=1550km.答:(1)飞机从上海飞经香港回到台北至少需3.8小时;(2)上海至台北直线距离约为1550千米.点评:这类题目是速度计算的灵活应用,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变形式t=和s=vt,代入数据时注意单位是否统一.23.(10分)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被探测仪器接收,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声现象.分析:利用回声计算与障碍物(暗礁)的距离:先求出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暗礁到船的距离.解答:解: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t=×0.6s=0.3s,由v=得,暗礁到船的距离:s=vt=1400m/s×0.3s=420m.答: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420m.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和超声波及其应用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多了解、多积累,提高分析这方面问题的能力.24.(14分)一束太阳光沿着与水平地面成600的方向照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多少度,画出光路图.考点:光的反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首先应记住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其次根据太阳光沿着与水平面成60°角即可求出入射角的度数,然后即可得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度数.解答:解:因为太阳光沿着与水平面成60°角,所以入射角的度数为:90°﹣60°=30°,又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等于30°,因此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30°=60°.如图所示:答: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60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定义,然后会利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计算角的大小.。
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1

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度上期半期调研八年级物理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 总分:8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A.一支新铅笔长约17.5dmB.课桌高度约为7.8cm C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为5m/s D.唱一首歌大约需要4min2.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 、轻舟 B 、山 C 、河中的水 D 、轻舟上的人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 .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C .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D .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无关。
4.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学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倒影;雨后彩虹;日食和月食等.上述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筷子的“弯折”――光的折射 B.景色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D.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5.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图像表示,如图所示的各个图像中,可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6.下面的图中,哪一幅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1:2 B.2:1 C.9:2 D.2:98.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慢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C.在10s~20s内,甲同学静止不动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20m/s二、填空题(每空1分,作图3分,共计14分)9.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
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2016年上学期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年上学期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八年级物理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2分×14=28分)1.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A。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2.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只要有振动就能听到声音4.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
这样做的目的是()A。
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B。
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D。
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5.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
立竿见影B。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C。
小孔成像D。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7.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则最佳选择是()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
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硬币的厚度8.文娱委员引领大家唱歌时,发音太高了唱不下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速度9.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
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C。
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D。
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10.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频率11.如图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图乙()A。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上)期中考试试卷.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八(上)期中考试试卷物理学校: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进行估测。
以下估测正确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在1.2m~1.5m之间B、1个苹果的质量大约在0.5kg~1.0kgC、汽车运行的速度大约在100km/h~150km/hD、成人的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1m/s~1.3m/s2、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B、参照物不能选取运动的物体C、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D、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是否运动3、下列各项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汽车在公路上行驶B、植物开花结果,铁被加热变红了C、奔腾的骏马D、地球绕太阳公转4、甲、乙两人在一条平直的马路上匀速前行,甲比乙的速度大,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运动的路程比乙多 B、甲运动的时间比乙短C、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所用得时间长D、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多5、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绕地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A、太阳B、月亮C、地球D、宇宙飞船6、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C、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越小;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7、将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抽出罩内空气,在抽气过程中()A、听到闹钟走时声音越来越小;B、听到闹钟走时声音越来越大;C、听到闹钟走时声音大小不变;D、无法判断。
8、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A、“△”形的B、圆形的C、“▽”形的D、无法判断9、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改变响度B、改变音调C、改变音色D、减小声音的分散10、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4,运动路程之比为2: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A、8:1B、1:8C、2:4D、4:21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只有气体和固体能传播声音C、声波引起耳朵里鼓膜的振动D、在月球上两个宇航员能象在地球上一样自由的交谈12、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将公路和住宅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B、尽量使用低噪声机器C、在学校、医院附近禁止鸣笛D、人类最好不使用汽车13、被后人看成是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的科学家是()A、牛顿B、伽利略C、玻尔D、瓦特14、一位著名短跑选手百米赛跑成绩是10s,测得前5s跑过45m,则100m内平均速度( )A、11m/sB、5m/sC、9m/sD、10m/s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5、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____,但选择其所在电梯厢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___,可见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答案

八年级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20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得2分.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D D A B B B D D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28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答案ACD A AC BD BD AB AB三、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分)18.(1)答案如图1所示.(2)答案如图2所示.说明:每小题3分,共6分19.(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2)光路是可逆的.说明:每空2分,共4分20.(1)刻度尺;位置;(2)前;等效替代法;(3)虚;(4)不变.说明:每空2分,共12分21.(1)使用初温度较高的水进行加热(或给烧杯加盖、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等);(2)如图所示;(3)99;吸收;保持不变;(4)甲.说明:第2小题3分,其余每空2分,共13分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22.(1)22路公交车的平均速度111s v t ==4500m 900s=5m/s …………………(2分) (2)74路公交车行驶速度v 2=36km/h =10m/s ………………………………(1分) 74路公交车行驶时间t 2=22s v =2660m 10m /s=266s ………………………………(2分) 节省时间△t =t 1-t 2=900s -266s =634s ………………………………………(1分)23.(1)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s 1=12vt =12×340m/s ×0.4s =68m ………………………………(2分) (2)由乙图可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汽车运动3s 时,通过路程为90m .根据速度公式,可得s v t ==90m 3s=30m/s ,则图象如下图所示.………………(3分)五、科普阅读题(6分)24.(1)声源;列车(或动车);(2)180说明:每空2分,共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山2015—201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2分)1.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去认识它们()A、假设B、实验C、科学探究D、猜想2.下列常用的时间单位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是()A、时,分,秒,毫秒B、微秒,毫秒,分,秒C、毫秒,秒,时,分D、毫秒,秒,分,时3.速度是60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A、行人B、人造卫星C、飞机D、卡车4.小明同学对身边物理量的大小进行了估测,下列估测中接近实际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B、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10s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0m5.这首歌太高了,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的是()A、音色B、声速C、响度D、音调6.小丽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A、18.77cmB、18.76cmC、 18.74cmD、18.89cm7.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光只在液体中才沿直线传播D、光只在气体中才沿直线传播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60m/s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9.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0s内通过50m,它在前5s的速度是()A、15m/sB、10m/sC、 5m/sD、无法判断10. 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B、学生听到教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C 、“土电话”靠固体传声D 、真空不能传声 11.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A 、道路两旁植树 B 、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C 、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 、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12.短跑运动员5s 跑了50m,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 、汽车、羚羊、运动员B 、羚羊、汽车、运动员C 、运动员、汽车、羚羊D 、运动员、羚羊、汽车13.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 ( ) A 、光的漫反射 B 、 光的镜面反射C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D 、 彼此处在眼睛的明视距离位置14. 北湖公园为美丽的长春又增添了一处靓丽的风景。
人们游园时所看到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水中的“白云”B 、阳光下游客的影子C 、水中游动的鱼D 、垂柳在水中的倒影15. 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 B C D16.图2中给出的“L ”形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图2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70cm=________m (2)2min20s=__________s (3)20m/s=__________km/h图118. 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0.5m 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m ,他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 判断下列物体成像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小孔成像是_______像,桥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__像。
20. 人们把光的反射分为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类,坐在电影院的每个位置上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__________ ;用久的黑板会发生反光,这是因为黑板发生了光的____________。
21.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的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
22. 汕头市规定在6月20日至22日,进行中考文化科的考试。
进入考场后,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___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听到开考铃声我们开始答题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 。
23.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是______m /s 。
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______;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______,丙车______ (选填“静止”或“运动”)。
图324.(1)如图4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60°角,请画出反射光线。
(2)请画出图5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6中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B/图4 图5 图6三、简答题(4分)25.闪电和打雷是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发生的,为何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再听见雷声?空气 水答:这是因为,光的速度和声音的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 m/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 m/s ,光速 (选填“等于”“远大于”或“远小于”)声速,所以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再听见雷声。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1分)26.图7中,该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图7 A 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
27. 小强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5.23cm 、15.21cm 、15.22cm ,则测量结果应为_____________cm 。
28. 如图8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把平面镜M 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画有角度且可沿ON 向前或向后折的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 垂直于镜面。
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 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OB 射出,如图甲所示。
图8甲 乙(1)若将入射光线AO 逐渐向ON 靠近,则反射光线OB 将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由此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2)如果把纸板ON 的右半边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右半边纸板上将_______ (选填“仍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_____________。
29. (1)如图9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两根_________的蜡烛A 和B ,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 B 蜡烛,直到与 A 蜡烛的像_____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进一步观察 A 、 B 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 、保持 A 、 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0 1cm2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 2 )相同的操作。
30. 两个同学做“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变化的情况”实验,如图10所示是小车滑下过程中的示意图,实验时用__________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用__________测量运动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
实验中,斜面应保持_________(选填“很小”、“较大”或“很大”)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他们未完成的实验记录:(1)请你将表填写完整v3=_______________cm/s(2)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速度变化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0五、计算题(31题6分,32题6分,33题8分,共20分)31. 世界上最长的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千米,大桥已于2008年5月1日通车。
如果轿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通过这座大桥需要多长时间?32. 把恰好浸没在海面下的钟声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经过6s,求海底的深度。
(海水中声速约1500m/s)33.下表11为简化的2009年春季北京至上海T13次特快列车时刻表。
请分别计算T13次列车从北京至济南,以及北京至上海的平均速度。
图11武夷山2015—201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 理 试 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2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7.(1)(2)(3)_______________ 18. , ____________19.,。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1. , ___________22. ,_________,___________。
23. , , , _______________。
24.图4 图5 图6三、简答题(4分)25. , , , 。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1分)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
28.(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
29.(1) ,________________;(2)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30.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3=__________ cm/s 小车速度变化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气 水五、计算题(共20分)武夷山2015—201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7.(1)0.7 (2)140 (3)7218. 0.5 不变19.实虚20.镜面反射漫反射漫反射镜面反射21.法线增大22.振动空气信息23.4 甲和丙运动静止24.(略)三、简答题(4分)25.不同 3×108 340 远大于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1分)26.1mm 2.14(2.12~2.15)27. 15.2228(1)靠近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2)不能在同一平面内29.(1)较黑暗 B蜡烛(2)相同完全重合相等垂直相等(3)B 30.刻度尺秒表很小时间 50 速度越来越大五、计算题(31题6分,32题6分,33题8分,共20分)31.轿车通过大桥的时间为:t=s/v=36km/(60km/h)=0.6h32.声音由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6s×1/2=3ss=vt=1500m/s×3s=4500m33.T13次列车从北京到济南s1=497km t1=4h31min≈4.52hv 1=s1/t1=497km/4.52h≈110km/h北京到上海s2=1463km t2=14hv 2=s2/t2=1463km/14h=104.5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