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复习资料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

单选题
1、我国财务公司得特点就是(D )
A、以吸收储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B、为消费者提供广泛金融服务
C、以消费信贷业务为主营业务D、由大型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出资组建
2、在我国由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主要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得金融机构就是( C)A、金融资产管理公司B、金融租赁公司C、财务公司D、信托公司
5、2006年某国家一年期定期存款得利率水平为3、5%,当年该国得消费物价指数为102、8(上年=100),试计算该国存款者得实际收益率。(11年4月)
答案:(1)物价上涨率=102、8%-100%=2、8%
(2)实际收益率=利率水平-物价上涨率=3、5%-2、8%=0、7%
6.2007年1月1日,某人在中国工商银行存入一年期定期存款5万元,若一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2、78%,单利计息,请计算利息所得税为5%时,此人存满一年得实得利息额。若2007年通货膨胀率为4、6%,不考虑利息税,请计算此人此笔存款得实际收益率。(10年7月)答案:税后单利计息得利息收入:P×r×n×(1-t)
第三章
单选题
1.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得储蓄存款利率属于(C)
A.市场利率B.公定利率C.官定利率D.实际利率
2、在多种利率并存得条件下起决定作用得利率就是(A )
A、基准利率B、名义利率C、实际利率D、市场利率
3.按就是否含通货膨胀因素可将利率分为(A )
A.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B.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C.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D.官定利率与市场利率计算题
2.票面利率。债券得票面利率也就就是债券得名义利息率,债券得名义利率愈高,到期得收益就愈大,所以债券得售价也就愈高。3.投资者得获利预期。这一点表现在债券发行时最为明显。4.企业得资信程度。发债者资信程度高得,其债券得风险就小,因而其价格就高;而资信程度低得,其债券价格就低。
金融理论与实务_00150(精华和课后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马克思是怎样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货币产生的客观性的?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
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
即:1只绵羊=2把石斧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即:2把石斧1件上衣1只绵羊= 15公斤茶叶一定数量的其它商品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即:2把石斧1件上衣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一只绵羊。
4.货币形式阶段2把石斧1件上衣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1克黄金。
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1.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
也就是足值性。
商品货币又包括两种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1)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实物货币自身存在一些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实物货币不易分割、(无法满足小额商品交换的需要);2)实物货币不易保管;3)实物货币不便携带。
(2)金属货币:金、银金属货币虽然克服了实物货币自身的一系列弊端,但其自身存在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最突出的表现在于:金属货币的数量多少受制于金属的贮量和开采量,无法伴随商品交换数量的增长而增长。
2.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是不足值货币。
正是因为金属货币的数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量商品交换对交易媒介—货币的需求,因此,信用货币便应运而生了。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资料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货币的起源是与下列哪一因素密不可分( C )。
A、私有制B、社会分工C、商品交换进展D、财宝分配2.价值形式演变的最初时期,由于价值的表现纯属偶然,因此马克思把那个时期称之为( A )。
A、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样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3.关于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种商品表现出来,马克思称之为(B )。
A、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样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4.按照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的论述,价值表现形式依次经历了以下时期( A )。
A、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样价值形式—>货币形式B、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一样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C、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一样价值形式—>货币形式D、一样价值形式—>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5.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 D )。
A、美国B、德国C、日本D、英国6.在工资和各种劳动酬劳支付中,货币发挥( D )。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财宝贮藏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7.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要紧特点不包括( B )。
A、离政策工具较远B、对货币政策工具反应灵敏C、离最终目标较近D、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具有紧密的有关关系8.货币用来为商品标明价格时,执行( A )。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财宝贮藏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9.( C )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社会财宝的一样代表储存起来的职能。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财宝贮藏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10.商品买卖行为与货款支付行为相分离的情形下,货币不再是商品流通中的交易媒介,而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环节,现在货币发挥的是( D )。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财宝贮藏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11.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 B )。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重点资料复习资料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重点资料复习资料D企业或者那些与政府相关的部门。
10〔领会〕简述消费信用的典型形式及其作用?【2014.04论述结合次贷危机一起理解】一、消费信用的典型形式:1、赊销赊销:是工商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以商品赊销的方式提供的短期信用,即工商企业以延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商品,到期后消费者一次付清货款。
2、分期付款:分期付款是指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时只需支付一部分货款,然后按合同条款分期支付其余货款的本金和利息。
3、消费信贷:消费信贷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贷款,消费贷款的期限一般比较长,最长可达20年至30年。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如果没有消费信用,一方面,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量会因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不足而降低,从而影响这些行业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个人来说,他也不能提前消费住房和耐用消费品这些对其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的商品。
但是,如果消费者个人过度依赖消费信用进行提前消费,则会给自己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旦其收入出现波动,就会陷入偿债危机,不仅个人信用丧失,还会波及向其提供消费信用的工商企业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突出地显现了这一点。
因此,对消费信用在一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
1、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1)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有利于扩大一定时期内一国的消费需求总量,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
(2)消费信用的发展为消费者个人提供了将未来的预期收入用于当前消费的有效途径,使其实现了跨时消费选择,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
(3)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2、消费信用的不利影响:(1)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
(2)由于消费信用是对未来购买力的预支,在延期付款的诱惑下,如果消费者对自己未来预期收入判断失误,过度负债进行消费,就会使消费者的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其生活水平下降,甚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危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全。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自考笔记

金融理论与实务一、单项选择题1、用一般等价物来表现所有产品价值的情况,马克思称之为一般价值形式2、货币的形态经历的阶段依次是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银行券→信用货币3、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4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5、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6、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7、当商品卖后没有随之以购买,则货币会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即发挥贮藏手段职能8、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9、中国国内一切货币支付、结算和外汇牌价,均以人民币为价值的统一尺度和计算单位。
10、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的关系是负相关11、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的对内价值是形成汇价的基础.12、在货币金本位制条件下,决定两国货币汇价的基本依据是铸币平价。
13、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引起汇价变动的直接因素一般是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
14、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货币发行可能是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而向银行透支,通常称之为财政发行。
15、增加贷款发放是基于生产和流通扩大的需要,因而由此增加的货币发行是适应经济需要的,通常称之为经济发行。
16、货币资本化的高级形式是金融资本。
15、在信用这种借贷行为中,它的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
17、在现代经济、法律制度下,商业信用确立大多所采取的形式是票据信用。
18、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称之为国家信用19、消费信用是以收入的水平和收入的稳定为条件的。
20、利率商、风险大、容易发生违约纠纷、但却十分灵活,这是民间信用的特点20、在现代经济、法律制度下,商业信用确立大多采取的形式是票据信用20、在间接融资方式中,是以商业银行为核心中介机构21、在直接融资方式中,银行既是债务人,又是债权人。
22、下列关于直接融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社会安全性较强23、我国现行的企业投融资体制金融主导型24、股息和利息收入是投资的基本收入。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资料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资料1、我国最早充当交换媒介的物品是贝壳,贝壳被看作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货币形式。
P502、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P513、信用货币的基本形式: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P524、货币的职能(2点)。
在借贷、财政收支、工资发放、租金收取等活动中,货币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P54—555、货币制度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P56—576、商品货币是最早的货币制度。
国家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典型形态,在这种制度下,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
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P58—597、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 P608、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
P679、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自的优缺点 P70 在我国的社会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一直居于主体地位。
P7010、商业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之一,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有哪些。
P7311、银行信用的三个特点 P7612、国债又有“金边债券”之称。
P7813、消费信用有哪些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 P80—8114、单利与复利(计算题) P8715、利率按照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行业利率。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r=i+p。
P9016、利率的一般作用 P93—9417、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P9518、外汇的含义。
P99 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19、汇率的作用 P108—10920、金融市场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P118—11921、金融工具的特征 P119—12022、普通股具有的基本权利 P12223、债券与股票的区别 P12424、交易期限短、流动性强、安全性高、交易额大是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重点资料复习资料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2011.4-2015.101. [识记]货币形式演变的过程?P49-P54一、商品货币:1、实物货币: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2、金属货币: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西方金属铸币的典型形式是银元。
二、信用货币【2011.4单选】【2012.7名词】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贷币的购买价值。
1、纸币:纸制货币是指用纸制作的货币,我国是世界C、信托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
2、银行券: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生活中的通俗称谓是“现钞”),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3、存款货币[2013.04单选]: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我们将其称作“存款货币”。
【201510单选题】4、电子货币【2014.10单选】:所谓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如借记卡、信用卡等。
【领会】货币形式的演变历程及其推动力。
1-51/54 【2015.4简答】(1)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充当货币的材料从址初的各种实物发展到统一的金属,再发展到用纸制造货币,进而出现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2)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
【2011.4单选】2.〔识记〕货币的职能有哪些?[2014.10单选]一、交易媒介职能1、计价单位2、交易媒介3、支付手段二、财富贮藏职能:人们是以货币形式贮藏财富,还是以其他形式贮藏财富,取决于人们对不同财富贮藏形式风险和收益的对比。
【2011.7单选】4、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一、金属货币制度1、银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2012.7简答】金银复本位制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即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即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起源:1.产生:货币是伴随商品交换的发展而自然而然的产生的。
2.商品交换的两个阶段:①物物交换;②通过媒介交换。
3.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4. 货币:当某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
5.对货币认识:(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特征是:它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可用来购买任何商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6.价值形式的发展:①简单的价值形式;②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等价形式;④货币形式。
7.货币的职能Ⅰ.交易媒介职能:(1)计价单位: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2)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并实现商品价值,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必须是现实货币,但可以有货币符号代替。
(3)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作为支付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Ⅱ.财富贮藏职能: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二.货币形式的演变:1.商品货币:包括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1)实物货币: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实物货币的缺点有:①不易分割;②不易保管;③价值较小。
(2)金属货币:指以金、银、铜等金属来充当货币。
金属货币的优点有:①易于分割;②便于携带;③价值较高;④容易保管,缺点是:①数量受制于金属的贮藏量和开采量;②无法伴随商品数量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3)足值货币:指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商品货币都是足值货币,足值货币的特点有:①价值较稳定;②有利于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2.信用货币:.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是不足值货币。
其形式有:①纸币:指用纸制作的货币。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②银行劵:指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即所谓的现钞,也是一种纸质货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起源:1.产生:货币是伴随商品交换的发展而自然而然的产生的。
2.商品交换的两个阶段:①物物交换;②通过媒介交换。
3.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4. 货币:当某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
5.对货币认识:(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特征是:它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可用来购买任何商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6.价值形式的发展:①简单的价值形式;②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等价形式;④货币形式。
7.货币的职能Ⅰ.交易媒介职能:(1)计价单位: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2)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并实现商品价值,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必须是现实货币,但可以有货币符号代替。
(3)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作为支付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Ⅱ.财富贮藏职能: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二.货币形式的演变:1.商品货币:包括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1)实物货币: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实物货币的缺点有:①不易分割;②不易保管;③价值较小。
(2)金属货币:指以金、银、铜等金属来充当货币。
金属货币的优点有:①易于分割;②便于携带;③价值较高;④容易保管,缺点是:①数量受制于金属的贮藏量和开采量;②无法伴随商品数量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3)足值货币:指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商品货币都是足值货币,足值货币的特点有:①价值较稳定;②有利于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2.信用货币:.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是不足值货币。
其形式有:①纸币:指用纸制作的货币。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②银行劵:指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即所谓的现钞,也是一种纸质货币。
③存款货币;④电子货币:表现形式使各种银行卡,如借记卡,信用卡等三.货币制度:1.制度:指国家或单位利用法令、行政等手段对某一事物进行的规定。
2.货币制度: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3.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①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②规定货币单位的值: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或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即主币和辅币:主币也叫本位币,是一个国家中基本通货,主要是一个货币单位以上的现钞,辅币是一个货币单位一下的小面额货币。
(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有限法偿还是无限法偿:一般主币是无限法偿,辅币是有限法偿。
(5)规定货币的铸造与发行。
四.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1.金属货币制度:包括三种类型,即:(1)银本位制:16世纪开始盛行,终于19世纪末;(2)金银复本位制:16世纪至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在西方各国流行,形式主要有①平行本位:指国家不规定金银间的兑换比例,两种铸币按其市场价值进行兑换并行流通。
在复本位制下,市场中的商品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以金币标注的价格和一银币标注的价格;②双本位制;指用法律规定金银币间的兑换比例,规定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Ⅰ.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典型形态;Ⅱ.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指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即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即;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状态,而劣币充斥市场,这个规律也叫格雷欣法则。
(3)金本位制: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主要形式有:①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其特点有: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可自由铸造、熔化、辅币、银行劵与金币同时流通,可按面值进行兑换。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最理想的货币制度,也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货币制度,原因是:Ⅰ.金币的自由铸造保证了金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Ⅱ.黄金可自由输出入国境保证了各国货币兑换比例的稳定;Ⅲ.在金币本位制下,银行劵的发行制度趋于完善,使银行劵能稳定的代表金币流通,表现为货币币值较为稳定、物价、汇率较为稳定。
②金块本位制:也叫生金本位制,最先使用的是英国,在此货币制度下,已不再铸造金币,市场上流通的是规定法定含金量的银行劵,银行劵只能达到一定的数额后,才能兑换成金块。
③金汇兑本位制:也叫虚金本位制,在此货币制度下,银行劵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只能兑换成本国在他国存有黄金并与他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的国家外汇,然后再利用外汇在他国兑换黄金。
2.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其基本特点有:①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②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③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和调控。
3.我国的人民币制度: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标志着我国人民币制度的正式建立。
内容有:①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②人民币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③2005年7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五.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1.布雷顿森林体系:(1)主要内容:①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实行双挂钩的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②实行固定汇率制;③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特里芬难题:为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加,而美元供应的增加将使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这个矛盾就叫特里芬难题,它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1974年4月11日,货币与黄金完全脱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2.牙买加体系:(1)核心内容:①将浮动汇率制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浮动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尽量缩小汇率的波动幅度;②黄金非货币化;③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④国际收支调节形成多样化。
(2)作用:①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需要,为各国提供了汇率选择的灵活性;②多样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摆脱了对美元的过分依赖;③灵活多样的国际收支调节形式使各国国际收支的调节更为及时有效。
六.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1.欧元的诞生: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标志着欧洲货币制度的建立,成为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成功范例。
2.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第二章信用一.信用的含义:1.道德范畴中的信用:指诚信、不欺、恪守诺言,忠实的履行自己的许诺或誓言。
2.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3.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偿还性和支付性。
4.两个信用范畴间的关系:(1)联系: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和基础。
(2)区别:道德范畴中的信用是非强制性的,经济范畴中的信用具有强制性。
二.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1.赤字、盈余与债权债务的关系:(1)货币收入大于支出的单位是盈余单位,货币收入小于支出的单位是赤字单位,货币收入等于支出的单位是均衡单位;(2)盈余是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权;(3)赤字是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务。
2.五部门经济中的关系:国民经济中的五部门是:个人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国外部门。
(1)信用关系中的个人:①信用关系中的个人是指持有货币收入的自然人;②个人部门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
(2)信用关系中的非金融企业:①企业部门即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也是货币资金的重要供给者;②企业部门对货币资金的需求通常大于货币资金的供给,属于赤字部门。
(3)信用关系中的政府部门:①信用关系中的政府部门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净需求者;②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形成财政结余,财政收入小于支出支出,形成财政赤字。
(4)国际收支中的盈余与赤字:①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因经济交易所发生的全部货币收支;②国际收支逆差:指一个国家来自其他国家的所有货币收入小于该国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支出。
当出现逆差时,赤字部分的外汇资金需从他国借入;③国际收支顺差:指一个国家来自其他国家的所有货币收入大于该国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支出。
当出现顺差时,盈余部分的外汇资金就成为国际间货币借贷的主要供给来源。
(5)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①在信用关系中,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用媒介;②从整体来看,个人部门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是赤字部门,金融机构是调剂盈余部门与赤字部门间的货币资金余缺。
3.直接融资:(1)概念:直接融资是指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的融资形式。
(2)优点:①有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货币资金的合理配置;②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供给者对需求者的关注和监督,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③有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④对资金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低,对资金供给者来说,投资收益较高。
(3)局限性:①便利度、成本及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受制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与效率;②对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在直接融资中承担的风险高于间接融资。
4.间接融资:(1)概念:间接融资是指如果货币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的融资形式。
(2)优点:①灵活便利;②分散投资,安全性高;③具有规模经济。
(3)局限性:①减少了资金供给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②增加了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③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投资收益。
三.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1.积极作用:(1)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动员闲散资金,推动经济增长。
2.消极作用:信用风险: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四.现代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1)概念: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2)基本形式:赊销和预付款。
(3)作用:①是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之一;②商业信用的良性发展程度对一国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③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与运行状况直接影响一国商品经济运行的顺畅与否。
(4)局限性:①规模上受买卖数量的限制;②方向上通常是上游企业提供给下游企业,一般很难逆向提供,在相互间没有买卖关系的企业间则不容易发生商业信用;③在期限上一般较短,受制于企业生产周转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