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管板波节管换热器设计

合集下载

薄管板换热器应用分析与设计计算

薄管板换热器应用分析与设计计算

薄管板换热器应用分析与设计计算张平亮Ξ(江苏省无锡市造漆厂)摘要 在分析国外薄管板换热器应用情况和国内薄管板换热器的应力测定、爆破试验以及制造可行性的基础上,给出了薄管板厚度系列数据。

探讨了原西德AD《压力容器规范B5》薄管板厚度计算公式,指出20g、16MnR和0Cr18Ni9T i等管板材料在各种壳程下不布管区最大外接圆直径d2的取值范围。

参考G B151—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的计算,提出了适合我国应用的薄管板设计计算的简化方法。

主题词 薄管板 厚度 计算方法 换热器 对于圆平板形薄管板的强度计算及设计方法,目前我国尚未颁布有关标准。

国际上常用的管板计算方法有原西德AD《压力容器规范B5》和美国TE M A等,笔者通过对国外引进薄管板换热器的应用分析、比较,推出更为实用简化的薄管板计算及设计方法。

薄管板的应用分析[1~3]北京化工厂曾从原西德引进40台薄管板换热器,通过分析得出管板厚度系列见表1,其材料为0Cr18Ni9T i。

表1 原西德薄管板厚度换热器壳体内径D i(mm)508~1600273~508<273管 板 厚 度δmin(mm)151210据应力测定、爆破试验以及使用情况分析,提出国内管板厚度系列见表2。

表2 我国薄管板厚度系列D i(mm)≤400500~600700~800900~10001400~16001600~2000δ(mm)81012141618500mm,δ=10mm的换热器经爆破试验,安全系数达到5~6。

400mm(δ=8mm)、 700mm(δ=12mm)和 1400mm(δ=16mm)的换热器国内已经使用过,证明上述管板安全可靠,使用压力高达40MPa。

因此,对于薄管板的厚度设计可以参照表2提出的经爆破试验得出的结论,可避免大量的繁琐计算。

同时,根据原西德AD规范计算,管板厚度较小,除考虑制造、安装及运输的要求外,还必须依据以上国内外薄管板系列换热器的应用情况来设计,这为推导薄管板的实用简化设计方法提供了可靠的实践依据。

管板式换热器详细设计

管板式换热器详细设计

管板式换热器详细设计1.材料选择:在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保证换热器的性能和耐久性。

常见的材料包括不锈钢、碳钢、钛合金等。

根据工艺要求和介质的特性,选择材料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强度等。

2.板片类型和布置方式:板片是管板式换热器中的关键部件,起到换热的作用。

有多种类型的板片可供选择,包括光管、蜂窝式、悬挂式等。

根据换热介质的特性和流态,选择合适的板片类型。

同时,板片的布置方式也会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和流阻损失。

一般采用交叉或并列布置方式。

3.换热面积计算:换热器的性能取决于其换热面积的大小。

通过计算流体流过单个板片的传热面积,进而得到整个换热器的总换热面积。

同时,根据换热介质的流量和温度差,计算流体的传热量。

4.热传导计算:热传导是管板式换热器中的一种换热方式,通过计算板片的热传导系数和板片的热传导长度,可以确定换热器的传热效果。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板片的导热性能以及冷却液体的流速。

5.压力损失计算:换热器中,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会产生一定的阻力,从而造成压力的损失。

通过计算流体在管道中的流速、流量和管壁的摩擦系数等参数,可以得到压力损失的大小。

这个参数需要在设计中进行考虑,以确保设备工作时的正常运行。

6.结构设计:在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包括设备的尺寸、管道的布局、管板的连接方式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换热器的维护和清洗。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7.安全性设计:在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设备的安全性。

包括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强度、换热介质的流动性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操作安全和防护措施。

通过合理的安全性设计,可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和事故风险。

8.维护和保养:在设计完管板式换热器后,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包括定期的检修、清洗和更换部件等。

通过合理的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并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管板式换热器的详细设计包括材料选择、板片类型和布置方式、换热面积计算、热传导计算、压力损失计算、结构设计、安全性设计和维护保养等多个方面。

基于当量壁厚法的波节管换热器管板设计

基于当量壁厚法的波节管换热器管板设计
别设 计 了 1台波 节 管换 热器 和 1台 光管 换 热 器 , 通 过 有 限元分 析 和实 验 进 行 了 验证 , 果证 明 当量 壁 结 厚 法可 行 。
图 1 波节管结构 图
当量 壁厚 计 算 时 主要 考 虑 轴 向力 F对 其 轴 向
刚 度 的影响 , 通过 大量 的分析计 算 , 笔者 归 纳了工 业 生 产 中常 用 的 波 节 管 当 量 壁 厚 的 关 系 式 。文 中 以
收 稿 1 :2 0 — 13 3期 0 61 - 0
基 金 项 目 :20 0 5年 湖 北 省 教 育 厅 重点 项 目( 2 0 10 6 D 0550) 作 者 简 介 :徐 建 民 (9 5) 男 , 北 鄂 州 人 , 教 授 , 士 , 1 6一 , 湖 副 硕 主要 从 事 过 程 装 备 开 发 、 计 及 教 学 工 作 。 设
结果 限制 了波节 管 换 热 器 的应 用 与 发 展 , 可能 造 还 成 安全 隐患 。 文 中提 出 了 当量 壁 厚 的设 计 方 法 , 即通 过模 拟 分 析和 归纳 , 根据 轴 向 刚度相 等 的原则 , 一定厚 度 把 的波节 管壁 厚 当量 成 对 应 光 管 的壁 厚 , 而把 波 节 从
XU in mi J a — n,W ANG i- in ,CHEN W ul Jaq o g —i MAO ojn n, Gu ’i
( c o lo e h n c lEn i e rn S h o fM c a ia g n e i g, W u a n t u e o c n l g h n I s i t fTe h o o y, W u a 3 0 3 Ch n ) t hn 4 07 , ia
薄 , 计 时通 常在两 端 焊 接 一 段 厚 壁 圆筒后 再 与 管 设 板焊接, 结构见 图 1 其 。波 节 管 对 管 板 受 力 的影 响

波纹管式薄管板换热器的开发与设计

波纹管式薄管板换热器的开发与设计

波纹管式薄管板换热器的开发与设计
滕厚鹏
【期刊名称】《化肥设计》
【年(卷),期】2007(45)3
【摘要】分析了净化气水冷器存在传热效率低、极易失效等问题的原因,介绍了以薄管板、横纹槽管、波纹管、简易导流筒为特征的高效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和有关参数的设计计算,对换热器运行效果进行了总结.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滕厚鹏
【作者单位】烨华焦化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0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51.5
【相关文献】
1.波纹管壳式汽-水换热器的开发与设计 [J], 商福民;张丽宏;曲志强
2.波纹管式换热器高效节能 [J], 宋艳茹;徐井海;张粹
3.套管式换热器波纹管的数值模拟及结构参数优化 [J], 谭秀娟;王尊策;孔令真;李森
4.双波纹板管式换热器流场的数值模拟 [J], 梁欣;张锁龙;陈文超
5.波纹管式换热器(四)——波纹管换热器制造 [J], 王玉;王质龙;宁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薄管板换热器的结构型式与强度设计

浅析薄管板换热器的结构型式与强度设计

浅析薄管板换热器的结构型式与强度设计摘要:基于固定管板换热器,并进一步阐述了薄管板这一新型的理念,并通过薄管板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所发挥的意义,进而对薄管板换热器结构型式以及强度设计展开了简要、针对性的分析。

旨在促进薄管板强度的最大化展现,从而促进薄管板换热器的不断推广以及广泛应用,以在最大范围内提升其所创造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薄管板换热器结构型式强度设计近年来,随着换热器在石化领域应用的逐渐广泛化,薄管板换热器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在整体上有效提高薄管板换热器的使用效果,相应的研究、实践工作也随之增加。

一、薄管板技术运用的现实意义(一)便利性运用薄管板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取材这一方面,由于管板较薄,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采用钢板,从而减少了锻造、热处理以及厚板拼接等问题。

(二)经济性薄管板换热器在设计中可以省去繁复的管板厚度计算,以及解决厚管板材料的供应困难,特别是不锈钢和贵金属材料。

薄管板和厚管板在同样工况下,节约的材料达75%,而在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则可高达90%,另外由于薄管板结构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也大大降低,由于薄管板具有这些优点,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换热器形式(三)完善性由于薄管板上部及下部的温度差应力较小,因而其适宜被运用到管程以及壳程之间出现较大温差的情况下,且因为薄管板的整体处于较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加强热膨胀的补偿能力,从而避免膨胀节以及浮头式等结构的应用。

此外,因为薄管板的整体性厚度均得以减少,这样一来便在很大范围内提高了定长换热管的传热能力,从而有效完善了其换热功能。

二、薄管板换热器结构型式相较于普通化的管板,薄管板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整体结构会得以大大减薄,究其原因主要是薄管板换热器自身的特殊性。

就薄管板而言,其厚度受法兰力矩的整体影响极小,这便决定着其能在介质压力小以及温差工况低等的前提下,获得较薄管板;而就普通化管板而言,其在很大程度上受法兰厚度的直接影响,这便意味着在法兰力矩的直接影响下,其会出现厚度偏大的情况。

《波节管换热器设计及传热软件开发研究》

《波节管换热器设计及传热软件开发研究》

《波节管换热器设计及传热软件开发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换热器作为工业生产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其性能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波节管换热器以其高效的传热性能和优良的抗堵性能,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其设计过程复杂,且传统的设计方法往往依赖于经验公式和试验数据,这限制了其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因此,开展波节管换热器的设计及传热软件开发研究,对于提升换热器的性能、推动工业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波节管换热器设计研究1. 设计原理与结构特点波节管换热器是一种采用波节管作为主要传热元件的换热器。

其设计原理基于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通过优化管子的形状和排列方式,提高传热效率和抗堵性能。

波节管具有独特的波纹结构,能够增强流体在管内的湍流程度,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此外,波节管的特殊结构还有利于减小积灰和结垢,提高设备的长期运行稳定性。

2. 设计流程与方法波节管换热器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初步设计、详细设计、优化设计和验证设计等步骤。

在初步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工艺要求和设备条件确定换热器的类型、结构形式和主要参数。

在详细设计阶段,需要利用传热理论、流体力学理论等知识,对换热器的各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计算。

在优化设计阶段,需要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仿真分析,以获得最优的设计方案。

在验证设计阶段,需要通过试验验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传热软件开发研究1. 软件需求分析传热软件是用于波节管换热器设计和性能分析的重要工具。

其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用户需求等方面。

功能需求包括传热计算、流体分析、结构优化等功能;性能需求包括计算精度、运行速度、稳定性等要求;用户需求则需要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设计友好的操作界面和便捷的操作流程。

2. 软件设计与实现传热软件的设计与实现需要运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知识。

在软件设计阶段,需要确定软件的整体架构、模块划分和函数设计等。

波节管换热器计算例题(国家容标委提供)

波节管换热器计算例题(国家容标委提供)

锅炉压力容器标准案例案例编号CC-003-1 材料牌号奥氏体不锈钢案例名称奥氏体不锈钢波纹管换热器设计适用标准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批准日期2004年3月10日失效日期2009年3月10日咨询:当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波纹管(简称波纹管)作为换热管时,换热器应如何设计?回复:本案例提供了波纹管换热器的设计方法。

给出了有关波纹换热管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供设计参考,其余部分仍按GB 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的有关规定执行。

一、案例1 适用范围1.1 本案例适用于换热管为奥氏体不锈钢波纹管的管壳式换热器(以下简称为波纹管换热器)的设计。

1.2 对本案例未作规定者,还应符合GB 151—1999各有关章节的要求。

1.3 本案例适用换热器的公称压力PN≤4.0MPa;波纹换热管的公称直径(波峰/波谷的外径)Φ32/25mm、Φ42/33mm;折流板最大间距为波纹管管坯(波谷)外径的25倍。

1.4 计算换热面积,以波纹换热管外表面积为基础,扣除伸入管板内的换热管长度,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m2)。

表1给出了一个波距波纹管的外表面积。

(第三章附件4给出了波纹管外表面积计算方法)。

1.5 未经固溶化处理的管坯制成的波纹管,不得用于有应力腐蚀的场合。

2 换热管材料换热管材料应符合下列标准中较高级(或高级)冷轧管或普通级冷轧管的技术要求。

GB 13296—1991 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4976—1994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3 波纹换热管设计本设计规定了波纹换热管的结构形式、许用内压力、许用外压力、轴向刚度及稳定许用压应力的设计计算。

波纹换热管是由波纹管和接头两部分组成,其结构尺寸如图1所示。

3.1 符号A——单根管管壁金属横截面积,mm 2 ;A =πδt (d1-δt)B——系数,按GB 150中第6章方法确定;C——许用内压系数,C=0.25C r——系数;Cr=π[2 l cr K b1/(aσs)]1/2d1——波谷外直径(管坯外直径),mm ;d2——波峰外直径,mm ;E t——波纹管材料弹性模量,MPa ;f——波纹圆弧半弦长(半波宽),mm ;F——波距(波纹管波宽与波节直边之和),mm ;I——波纹换热管的回转半径,mm ;I =0.25[d12+(d1-2δt)2]1/2K1——波纹管轴向单波刚度,N/mm ;K b1——长度为l cr的波纹管刚度,N/mm ;K b1 = FK1/l crl cr——波纹换热管轴向受压失稳计算长度,按GB 151—1999图32确定,mm ;p——波纹管换热器的设计压力(管程设计压力为p t,壳程设计压力为p s),MPa ;[p]i——波纹换热管许用内压力,MPa ;[p]o——波纹换热管许用外压力,MPa ;δt——波纹管壁厚,mm ;σs——波纹管材料屈服强度,MPa;σb——波纹管材料抗拉强度,MPa ;[σ]cr——波纹管稳定许用压应力,MPa 。

换热器设计方案

换热器设计方案

换热器设计方案摘要: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

本文旨在探讨换热器的设计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确定换热器尺寸和性能参数等。

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可以有效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引言:换热器是化工、制药、电力等行业常用的设备,用于在流体之间传递热量。

换热器的设计方案会直接影响换热效率和能源消耗。

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考虑不同的因素,如换热介质的性质、工艺要求、经济性和安全性等。

本文将重点讨论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确定换热器尺寸和性能参数等方面的内容。

1. 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换热器的类型有很多种,如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束式换热器等。

在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换热介质的性质:包括流体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以及流体之间的热传导性能。

(2)工艺要求:根据实际工艺需求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和材质选择。

(3)经济性:考虑换热器的成本、维护费用和能源消耗等因素。

2. 确定换热器尺寸换热器的尺寸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参数。

根据换热介质的热负荷和流体流量,可以通过热平衡计算或经验公式来确定换热器的尺寸。

(1)热平衡计算:根据换热介质的热负荷和热传导性能,使用热平衡计算方法来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2)经验公式:根据实际经验和类似工艺的数据,使用经验公式来预测换热器的尺寸。

3. 确定换热器性能参数换热器的性能参数是评价换热器效果的重要指标。

主要包括传热系数、热阻和效能等。

(1)传热系数:根据换热介质的性质和流体流量,使用热力学计算方法来确定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2)热阻:根据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和材质,计算换热器内外壁的热阻。

(3)效能:根据传热系数和热阻的计算结果,使用效能公式来评估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4. 优化设计方案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和限制条件。

通过合理优化设计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1)流体优化:通过调整流体的流速、流量和流动方式等参数,来优化流体的传热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 ********常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2013届)题目 120m2 薄管板波节管换热器设计学生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装备091 校内指导教师张锁龙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校外指导老师专业技术职务二○一三年五月120m2薄管板波节管换热器摘要:薄管板波节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优势的换热器。

波节管换热器于上世纪90年代正式问世,以其优越的性能,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在一定范围内管壳式换热器更新换代的产品。

它是在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基础上,采用强化传热原理研制开发出的一种高效传热设备,不仅继承管壳式换热器的优点,还具有体积小、传热系数高、防垢能力强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

薄管板节约材料、加工省事、制造的费用较低,由于其本身厚度较薄,因此温差应力小,很适宜在管壳程流体温差较大的场合使用。

近年来国外普遍采用薄管板换热器,以较低的投资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本设计说明书主要参照德国AD标准,同时参照GB150-2011、GB151-1998等标准对薄管板波节管进行设计。

主要设计了包括换热管、管板、折流板、拉杆、接管、法兰等的选型结构设计和包括壳体厚度、封头厚度、接管强度、鞍座强度、接管补强等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校核:关键词:薄管板;波节管;管壳式换热器120m2 thin tube plate corrugated tube heat exchangerAbstract: The thin tube plate corrugated tube heat exchanger is a new, dominant heat exchanger.Corrugated tube heat exchanger is available in the 1990s, with its superior performance, is used quickly and widely, become the replacement products of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within a certain range. It is a highly efficient heat transfer equipment with a principle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it is not only inherited advantages of the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but also with the features of a small size, high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scale, it has a strong practical performance. Thin tube plate save material,easy to process, low manufacturing costs, due to its own thinner, and thus thermal stress is small, very suitable for the tube shell-side fluid temperature greater occasions. Widely use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on thin tube sheet heat exchanger with lower investment to obtain a higher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mainly with reference to the German AD standards, also refer to GB150-2011, GB151-1998 and other standards for the design of thin tube plate corrugated tube. The main design work is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heat exchanger design,including heat exchange tubes, tube sheet, baffle plate, bar, pipe, flange. And Strength, stiffness, stability, design: shell thickness, the thickness of the head to take over the strength of the check, saddle intensity, nozzle reinforcement.Keywords: thin tube plate, corrugated tube, tube-and-shell heat exchanger目录1.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2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2.换热器结构设计 (3)2.1换热管的设计 (3)2.1.1 换热管排列方式 (3)2.1.2 换热管几何尺寸 (3)2.1.3 换热管中心距 (3)2.1.4 薄管板波节管换热器支撑结构 (4)2.1.5 管子的长度及数量 (4)2.2 拉杆与定距管 (5)2.2.1 拉杆的结构形式 (5)2.2.2 拉杆的直径和数量 (5)2.2.3 拉杆的尺寸 (5)2.2.4 拉杆的布置 (6)2.3 折流板 (6)2.3.1 折流板形式 (6)2.3.2 折流板尺寸 (7)2.4 管板 (8)2.4.1 分程隔板槽的布置. (8)2.4.2 分程隔板槽几何尺寸 (8)2.4.3 换热管孔及拉杆孔布置 (9)2.5 管子与管板的连接 (9)2.6 管箱 (9)2.6.1 分程隔板 (9)2.6.2 接管与容器法兰 (10)2.6.3 封头 (10)3.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 (11)3.1 壳体壁厚的计算及校核 (11)3.2 封头的厚度计算及校核 (11)3.3 液压试验 (12)3.4 管箱筒体部分的厚度及校核 (12)3.5 管板强度计算及尺寸的确定 (13)3.6 分程隔板厚度校核[8] (25)3.7 开孔补强计算 (25)3.8换热器的质量计算 (29)3.9 支座选型 (29)结束语 (35)参考文献 (36)致谢 (37)术 语 表DN :公称直径mmPN :公称压力MPa s p :壳程设计压力MPai D :壳程圆筒和管箱圆筒内直径mm t p :管程设计压力MPa n δ:名义厚度mme δ:有效厚度mm t σ:计算应力MPaδ:设计温度下计算厚度mm φ:焊接接头系数[]tc σ:圆筒许用应力MPas E :圆筒弹性模量MPa []t σ:许用压力,MPa ;t s σ:屈服点MPa []tt σ:换热管许用应力MPa[]t r σ:锻件的许用应力MPa t t E :换热管弹性模量MPai :换热管回转半径mm p E :锻件的弹性模量MPa r f :强度削弱系数K :管子加强系数 r C :系数na :管子金属截面积2mmp E :管板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t K :管束的无量纲刚度 a P :无量纲压力η:管板刚度削弱系数k :管板周边不布管区无量纲宽度 'f K :旋转刚度 'f E :壳体法兰材料弹性模量MPaf K :旋转刚度无量纲参数γ:换热管与壳程圆筒的热膨胀变形差 a P :有效压力组合MPa b P :边界效应压力组合M :管板边缘力矩系数υ:管板边缘剪切系数m :管板总弯矩系数 r σ:管板径向应力系数'r σ:管板布管区周边处径向应力系数p τ:管板布管区周边剪切应力系数 r σ:管板径向应力MPa'r σ:管板布管区周边处径向应力MPap τ:管板布管区剪切应力MPa t σ:管子应力MPac σ:壳程圆筒轴向应力MPaq :拉脱应力MPaA :壳程圆筒内横截面积2mmcr l :换热管受压失稳当量长度mm 1A :管板开孔后面积2mm T σ:校核圆筒应力MPa'f K :旋转刚度 T P :水压试验压力MPaC :厚度附加量mmd :换热管外径mm 1C :钢板厚度负偏差mmS :换热管中心距mm 2C :腐蚀裕量mm d :拉杆直径mmn :换热管根数1d :拉杆孔直径mm q :均布载荷mm N /F :支座反力N q F :竖直剪力N M :力矩mm N /1.绪论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以能源为中心的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加剧。

世界各地在寻找新能源同时,也更加注重节能的新途径的研发。

强化传热技术不但能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并且也能大大节约投资成本。

换热器因为它在化工上、石油上、动力和原子能等部门的广泛的应用,使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技术一直都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各种研究成果不断涌现[1]。

波节管换热器是东北大学的郎逵教授等人在强化传热边界层的理论指导下,在老式管壳式换热器的基础上,经过十年实验不断的对不同形状的换热管进行优化而创新发明出来的。

它继承了老式管壳式换热器的优秀的结构形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换热的效率,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处于优势的换热产品[2]。

它是在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基础上,采用强化传热原理研制开发出的一种高效传热设备。

它不仅继承管壳式换热器的优点,还具有体积小、传热系数高、防垢能力强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汽水、水水换热的场合[3]。

波节管是一种以改善流体流动状态来达到强化传热目的的传热元件,波节的存在增加了对管内流体的扰动,提高了对流换热系数,使流体在较低的雷诺数下具有比光管更好的换热效果。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传热面积,这也使波节管的传热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改善[4]。

内蒙古丰泰发电有限公司供热站原先安装的螺旋管换热器由于热效率较低、端差较大及换热滞后等一些原因导致破裂泄漏等故障。

波节管换热器具有传热系数大、变工况适应性能良好及自洁功能较强等优点。

所以他们将4台螺旋管式换热器更换成波节管式换热器。

改造后,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和使用性能更加优异。

换热管束再也没有没有发生破裂情况。

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得到保障[5]。

虽然波节管换热器如此高的性能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不过在应用中偶尔还会出现一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