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胀焊并用连接的制造工艺

合集下载

管子与管板“胀、焊、胀”连接工法

管子与管板“胀、焊、胀”连接工法

管子与管板“胀、焊、胀”连接工法YJGF25—94作者:李念慈(四川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摘要: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式有数种,如焊接、胀接和胀、焊并用连接等。

尽管它们各具优点,但对运行条件苛刻的大型换热器来讲,若采用上述管、板连接方法,则会因连接处难以避免和处理的应力腐蚀,疲劳断裂,脆性断裂等致命缺陷,无法保证其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

管、板胀、焊、胀连接工艺就是为了获得理想的低应力接头而进行研究的课题。

此项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第一套高空台排气冷却装置的大型薄板换热器的现场加工上,1990 年11 月被建设部评为全国施工新技术优秀项目含胀、焊、胀工艺技术在内的大型压力容器现场组装技术获四川省1990 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 年又被评为全国安装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原理及适用条件本工艺的实施步骤是胀-焊-胀。

它巧妙地运用胀接过程的超压过载技术,通过对管与管板的环形焊缝进行复胀,造成应变递增而应力不增加,即让该区域处于屈服状态,在焊缝的拉伸残余应力场中,留下一个压缩残余应力体系。

两种残余应力相互叠加的结果,使其拉伸残余应力的峰值大减;二次应变又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结果起到调整和均化应力场的效果,最终将残余应力的峰值削弱到预定限度以下。

本工法适用于管子与管板的胀、焊并用连接型列管式换热器的工厂或现场加工。

管板厚度范围为16~50mm,材质为碳钢者,应符合GB150-89 第二章2.2 条的规定;若采用16Mn 时,应分别符合GB3274-88 和GBI591-79 中的有关规定;换热管束应符合GB8163-87、GB9948-88、GB6479-86、GB5310-85 的规定。

二、胀、焊、胀工艺(一)准备工作1.对换热管和管板的质量检查(1)管子内外表面不允许有重皮、裂纹、砂眼及凹痕。

管端头处不得有纵向沟纹,横向沟纹深度不允许大于壁厚的1/10。

管子端面应与管子轴线垂直,其不垂直度不大于外径的2%。

换热容器钢管胀接施工工艺

换热容器钢管胀接施工工艺

浅谈换热容器钢管胀接施工工艺摘要:胀接是换热器管子与管板连接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胀接法能承受较高的压力,特别适用于材料可焊性差及制造厂的焊接工作量过大的情况。

因此该方法在实际生产中运用广泛。

本文对管壳式换热容器铜管板与换热管连接施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换热容器;钢管;胀接施工;质量要求1、工程概况有两台换热面积为40m2的加热室和脱氧加热室是生产食用盐的工艺设备,设计压力为0.6mpa,管程介质为卤水,壳程介质为蒸汽,属第ⅰ类压力容器。

其主要受压元件管板和换热管材质分别为hsn62-1锡黄铜和t2紫铜,管板直径φ715mm,厚度32mm,上下管板之间分布一定数量的换热管,管子规格为φ45×3mm,管长5000mm。

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采用胀管连接,接头形式为开槽孔翻边胀管接头。

2、胀接工艺原理管子胀接端插入管孔后,在冷态下,利用胀管器对管子内壁进行旋转碾压扩胀,使管子和管孔分别产生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

由于管径扩大产生的塑性变形,使管子与管孔之间的间隙消除,同时管孔扩大产生的弹性变形,使管孔具有恢复原有形状尺寸的趋势,对管子外壁产生一定的夹紧力,从而在管子与管孔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严密性的胀接接头。

翻边胀接是利用翻边胀管器将管子扩大,并使管端形成喇叭口,以减小流体介质对管口的冲刷及腐蚀。

3、胀接施工工艺流程及工艺要点3.1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图1 胀接施工工艺流程图3.2 施工工艺要点3.2.1 胀管率的选择胀管率是保证胀接强度和严密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胀管率h用公式表示如下:式中:d1—胀管完成后的管内径(mm);d2—未胀时的管内径(mm);d3—未胀时的管孔直径(mm);δ—未胀前管孔直径与管子外径之差(mm)。

若胀管率选择不当,将造成过胀或欠胀。

过胀即胀管率超过2.1%后仍然对胀接口扩胀,管端和管孔将继续扩大,管壁厚度减薄量增大,管内壁产生冷加工脆化,管孔边缘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失去弹性,此时取出胀管器,则管孔壁对管端的径向压力减弱,胀口的连接强度和严密性下降,同样欠胀也会造成泄漏或拉脱等问题。

管壳式换热器的胀接工艺

管壳式换热器的胀接工艺

管壳式换热器的胀接工艺管板和换热管都是换热器的主要受压元件,两者之间的连接处是换热器的关键部位.胀接是实现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一种方法,胀接质量的好坏对换热器的正常运行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胀接工艺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1胀接形式及胀接方法胀接形式按胀紧度可分为贴胀和强度胀。

贴胀是为消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缝隙的轻度胀接,其作用是可以消除缝隙腐蚀和提高焊缝的抗疲劳性能。

强度胀是为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密封性能及抗拉脱强度的胀接。

贴胀后胀接接头的抗拉脱力应达到1MPa以上,强度胀后胀接接头的抗拉脱力应达到4MPa以上.胀接方法按胀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机械胀、爆炸胀、液压胀和脉冲胀等.机械胀是用滚珠进行胀管的,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2胀管器的选用胀管器的种类,有三槽直筒式、五槽直筒式、轴承式、调节式、翻边式。

它的选用主要根据换热管的内径、管板厚度、胀接长度及胀接特点而确定。

3换热管与管板硬度的测定换热管与管板材料应有适当的硬度差,管板硬度应当大于换热管的硬度,其差值最好达到HB30以上,否则胀接后管子的回弹量接近或大于管板的回弹量而造成胀接接头不紧.胀接的原理是胀接时硬度较低的管子产生塑性变形,而硬度较高的管板产生弹性变形,胀接后塑性变形的管子受到弹性回复的管板孔壁的挤压而使管子和管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因此在胀管之前应首先测定管子与管板的硬度差是否匹配。

如果两者硬度值相差很小时应对管子端部进行退火热处理。

管子端部退火热处理长度一般为管板厚度加100mm.4试胀正式胀接之前应进行试胀.试胀的目的是验证胀管器质量的好坏,验证预定的管子与管板孔的结构是否合理,检验胀接部位的外观质量及接头的紧密性能,测试胀接接头的抗拉脱力,寻找合适的胀管率,以便制定出合理的产品胀接工艺.试胀应在试胀工艺试板上进行。

试板应与产品管板的材料、厚度、管孔大小一致,试板上孔的数量应不少于5个,其管孔的排列形式见图1所示。

换热器管板与管子的连接方法与原理

换热器管板与管子的连接方法与原理

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方式主要胀接、焊接、胀焊结合;
胀接分强度胀和贴胀两种,胀接的方法主要有机械滚胀法、液压胀管、爆破胀管,胀接是利用电动或风动等动力使心轴旋转并挤入管内迫使管子扩张产生塑性变形而与管板贴合,为了提高胀管的质量,管端材料的硬度应比管板低;若单一使用胀接,一般使用条件为压力不超过4MPa,温度不超过350℃;带槽孔的结构用于抗拉脱能力与密封性要求高的场合,管板中开的环形小槽深为~,管子材料被胀挤进槽内,可防止介质外泄,管板厚度小于30mm 时,槽数为1,厚度大于30mm时,槽数为2;液压胀、爆破胀具有劳动强度低、密封性能好,一般推荐在高温高压的工况下采用液压胀和爆破胀;
焊接分强度焊和密封焊两种,焊接加工简单、连接强度好,在高温高压时能保证连接处的紧密性与抗拉脱能力,管子与薄管板的固定更应采用焊接方法;当连接处焊接之后,管板与管子中存在的残余热应力与应力集中,在运行时可能引起应力腐蚀与疲劳破坏,此外,管子与管板孔之间的间隙中存在的不流动的液体与间隙外的液体有着浓度上的差别,还容易产生间隙腐蚀,目前在工况要求较高的场合推荐采用内孔焊;
采用胀焊结合的方法,不仅能提高连接处的抗疲劳性能,还可消除应力腐蚀和间隙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采用强度胀+密封焊的结合方式,胀接承受拉脱力,焊接保证紧密性,采用强度焊+贴胀的结合方式,焊接承受拉脱力,胀接消除管子与管板间的间隙;。

管子与管板“胀、焊、胀”连接工法

管子与管板“胀、焊、胀”连接工法

管子与管板“胀、焊、胀”连接工法YJGF25—94作者:李念慈(四川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摘要: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式有数种,如焊接、胀接和胀、焊并用连接等。

尽管它们各具优点,但对运行条件苛刻的大型换热器来讲,若采用上述管、板连接方法,则会因连接处难以避免和处理的应力腐蚀,疲劳断裂,脆性断裂等致命缺陷,无法保证其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

管、板胀、焊、胀连接工艺就是为了获得理想的低应力接头而进行研究的课题。

此项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第一套高空台排气冷却装置的大型薄板换热器的现场加工上,1990 年11 月被建设部评为全国施工新技术优秀项目含胀、焊、胀工艺技术在内的大型压力容器现场组装技术获四川省1990 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 年又被评为全国安装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原理及适用条件本工艺的实施步骤是胀-焊-胀。

它巧妙地运用胀接过程的超压过载技术,通过对管与管板的环形焊缝进行复胀,造成应变递增而应力不增加,即让该区域处于屈服状态,在焊缝的拉伸残余应力场中,留下一个压缩残余应力体系。

两种残余应力相互叠加的结果,使其拉伸残余应力的峰值大减;二次应变又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结果起到调整和均化应力场的效果,最终将残余应力的峰值削弱到预定限度以下。

本工法适用于管子与管板的胀、焊并用连接型列管式换热器的工厂或现场加工。

管板厚度范围为16~50mm,材质为碳钢者,应符合GB150-89 第二章2.2 条的规定;若采用16Mn 时,应分别符合GB3274-88 和GBI591-79 中的有关规定;换热管束应符合GB8163-87、GB9948-88、GB6479-86、GB5310-85 的规定。

二、胀、焊、胀工艺(一)准备工作1.对换热管和管板的质量检查(1)管子内外表面不允许有重皮、裂纹、砂眼及凹痕。

管端头处不得有纵向沟纹,横向沟纹深度不允许大于壁厚的1/10。

管子端面应与管子轴线垂直,其不垂直度不大于外径的2%。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胀焊制造工艺分析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胀焊制造工艺分析
工 业 技 术
C hi n a s c t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v i e w
●I Leabharlann 换 热 器 管 子 与 管 板 胀 焊 制 造 工 艺 分 析
陈俊生 王 兴
( 廊 坊 广厦 新源 石 化设 备 制造 有 限公 司 河 北 省 0 6 5 6 0 0 ) [ 摘 要] 换 热器 管 子与 管板 的 连接 处 , 常 常 是最 容 易渗 漏 的部 位 。 管 子与 管 板连 接接 头设 计 得合 理 与否 以及 制 造质 量 好坏 , 都会 直接 影响 到 热交 换器 的使 用性 能 及寿命 , 有 时甚 至涉 及 整个 装置 的运 行 因此 , 管子 与 管板 连接 头 的连 接是 整个 换热 器制 造过 程 的 关键工 序 。 在 换热 器 的制造 过程 中. 有 胀接 、 焊 接和 胀焊 结 台三种 连接方 法 , 但经 常采 用管子 与管 板胀焊 结合 的连接 方法 , 目的在于综 合 利用胀 接和焊接 各 自的优 点 , 谋 求获 得耐高 温高压 、 承受动 载荷和耐 腐蚀 的换热 器 。 本文 分析 了换 热器 管子 与 管板胀 焊 接头 的加 工 , 是先 焊后 胀还 是先 胀 后焊 的好 , 至 今仍有 争 论。 详细分 析 比较 了两种 连接 加工 方法 , 各 自的优缺 点及 应用情 况 , 提 出 了胀 接与 焊接 先后 次序 应 遵循 的 主要 原则 。 为 实 际生 产选 择合 理 的制造 工 艺 , 保证 管子 与管 板 连接 接头 的质 量提 供参 考 。 [ 关键 词] 换 热器 管 子 , 管板 ・ 胀 焊工 艺 中 图分类 号 : T D3 2 7 .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9 1 4 X( 2 0 1 5 ) 4 1 一O 0 5 9 一 O 1

浅谈换热器管口胀焊工艺

浅谈换热器管口胀焊工艺

浅谈换热器管口胀焊工艺作者:薛新星王吉豪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第09期【摘要】目前,换热器的应用领域已经非常广泛,而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是管壳式换热器生产的一个重要的工序之一。

这个工序耗时耗力,也是故障频发的部位。

因此,需要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方式,各个制造厂家也在不断的摸索、改进。

【关键词】换热器胀焊工艺根据换热器的形式及设计条件不同,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式无外乎:胀接、焊接及胀焊结合三种。

胀接是国、内外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

随着胀接技术的发展:滚柱胀管、爆炸胀管及液压、液袋和橡胶胀管等新工艺相继出现,由于胀接能承受较高的压力,这些胀接形式各适应于不同形式的材料,特别针对那些可焊性差及密封要求不高的情况。

以上几种胀接形式已在生产中普遍应用,并发展成熟。

而常规换热器则通常采用“贴胀+强度焊”的模式,如重要的或使用条件苛刻的换热器则需要采用“强度胀+密封焊”的模式。

胀、焊并用结构,需按胀接与焊接在生产工序中的先后次序,可分为:先胀后焊和先焊后胀两种情况。

在GB151-1999中规定:强度胀接适应于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300℃、操作中无剧烈振动、无过大的温度变化及无明显的应力腐蚀的条件;强度焊不适用于振动较大及有间隙腐蚀的场合;胀、焊并用适用于密封性能要求较高、承受振动或疲劳载荷、有间隙腐蚀、采用复合管板的场合。

因此,单纯的胀接或者强度焊接的运用是有条件限制的。

胀焊并用,由于能有效的应对管束的振动对焊接部位的损伤,也有效的避免了间隙腐蚀,且比单纯的胀接或者强度焊接具有更高的强度及密封性,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针对胀焊的两种情况,经过反复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几个关键控制点:1 合理控制管板孔的开孔间隙现各制造厂常用的胀接方式:薄壁换热管采用手持胀管器,稍厚一点换热管采用液压涨等,都能满足各厂的生产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管板的开孔尺寸及各管孔的倒角问题,各厂有各厂的执行工艺。

经过我厂反复实践得出:换热管与管板孔间隙的尺寸公差控制在0.3±0.05mm为最佳开孔尺寸。

列管式换热器中管板与换热管束胀焊结合连接工艺探讨

列管式换热器中管板与换热管束胀焊结合连接工艺探讨
《 装备制造技术) 2 0 1 3 年第 7 期
列管式 换热器 中管板 与换 热管束 胀焊结合连接工3 7 1 0 0 )
摘 要: 列管式换热 器是化 工生产 中热量 交换 的关键设备 , 管板 与换 热管的连接是这类化 工容 器的关键 部位 , 通 常情况 下换热 器管子 与管板连接都 采用胀焊结合的加 工工 艺, 究竟是先焊后胀还是先胀后 焊的好, 在 实际使 用中存在争论。笔 者详细分析 了两种 连接 加工 方法, 各 自的优劣性及 适用范 围, 并 以实际生产 当中的设备为例进行 了说 明 , 目的在 于为实
间 隙 ,从 而 达 到密 封 紧 固 的 目的 。这种 接 头 的优 点
是: 由于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间隙小 , 能够有效防 3 纯碱生产 中常用的接头连接工艺 止介质渗入期 间 , 进而产生的间隙腐蚀 。其缺点是 : 对 管板孔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换热管具有一定的 3 . 1 胀接 塑形 ; 对 换 热 管 和 管板 的 硬度 都有 要 求 , 一 般要 求 换 常用 的胀 接加 工 方法 有 : 手 工胀 管 器 滚 压胀 接 、 热 管端 的 硬度 要 比管 板 硬度 低 HB 2 0—3 0 ; 抗拉 脱 离 计 算 机 胀 管 器 滚 压 胀 接 和 液 袋 式 胀 管 机 胀 接 等 几 偏低; 对使用介质温度有一定的局限性 , 例如 , 在使 种 。在 MI I 换 热器 的制造 中选用 液 袋 式 液 压胀 接 方 用 温度大于 3 0 0 c C 时 ,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 式。这是因为该方式效率高、 换热管端面与管板孑 L 胀 力逐渐消失产生连接失效现象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0 8
作者 简介 : 刘 玉梅 ( 1 9 7 5 一) 。 女, 甘肃武威人 。 工程师 , 本科 , 研究方 向为机械设计及制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胀焊并用连接的制造工艺
GB151-1999标准中规定,强度胀接适用于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300℃、无剧烈振动、无过大温度变化及无应力腐蚀的场合;强度焊接适用于振动较小和无间隙腐蚀的场合;胀、焊并用适用于密封性能较高、承受振动或疲劳载荷、有间隙腐蚀、采用复合管板的场合。

由此可见,单纯胀接或强度焊接的连接方式使用条件是有限制的。

胀、焊并用结构由于能有效地阻尼管束振动对焊口的损伤,避免间隙腐蚀,并且有比单纯胀接或强度焊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密封性,因而得到广泛采用。

目前对常规的换热管通常采用“贴胀+强度焊”的模式;而重要的或使用条件苛刻的换热器则要求采用“强度胀+密封焊”的模式。

胀、焊并用结构按胀接与焊接在工序中的先后次序可分为先胀后焊和先焊后胀两种。

1 先胀后焊
管子与管板胀接后,在管端应留有15mm长的未胀管腔,以避免胀接应力与焊接应力的迭加,减少焊接应力对胀接的影响,15mm的未胀管段与管板孔之间存在一个间隙。

在焊接时,由于高温熔化金属的影响,间隙内气体被加热而急剧膨胀。

据国外资料介绍,间隙腔内压力在焊接收口时可达到200~300MPa的超高压状态。

间隙腔的高温高压气体在外泄时对强度胀的密封性能造成致命的损伤,且焊缝收口处亦将留下肉眼难以觉察的针孔。

目前通常采用的机械胀接,由于对焊接裂纹、气孔等敏感性很强的润滑油渗透进入了这些间隙,焊接时产生缺陷的现象就更加严重。

这些渗透进入间隙的油污很难清除干净,所以采用先胀后焊工艺,不宜采用机械胀的方式。

由于贴胀是不耐压的,但可以消除管子与管板管孔的间隙,所以能有效的阻尼管束振动到管口的焊接部位。

但是采用常规手工或机械控制的机械胀接无法达到均匀的贴胀要求,而采用由电脑控制胀接压力的液袋式胀管机胀接时可方便、均匀地实现贴胀要求。

采用液袋式胀管机胀接时,为了使胀接结果达到理想效果,胀接前管子与管板孔的尺寸配合在设计制造上必须符合较为严格的要求。

只有这样对于常规设计的“贴胀+强度焊”可采用先胀后焊的方式,而对特殊设计的“强度胀+强度焊”则可采用先贴胀,再强度焊,最后强度胀的方法。

2 先焊后胀
在制造过程中,一台换热器中有相当数量的换热管,其外径与管板管孔孔径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间隙,且每根换热管其外径与管板管孔间隙沿轴向是不均匀的。

当焊接完成后胀接时,管子中心线必须与管板管孔中心线相重合。

当间隙很小时,上端15mm的未胀管段将可以减轻胀接变形对焊接的影响。

当间隙较大时,由于管子的刚性较大,过大的胀接变形将越过15mm未胀区的缓冲而对焊接接头产生损伤,甚至造成焊口脱焊。

所以对于先焊后胀工艺,控制管子与管板孔的精度及其配合为首要的问题。

当管子与管板腔的间隙小到一定值后,胀接过程将不至于损伤到焊接接头的质量。

有关资料显示,管口的焊接接头承受轴向力的能力是相当大的,即使是密封焊,焊接接头在做静态拉脱试验时,管子拉断了,焊口将不会拉脱。

然而焊口承受切向剪力的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强度焊后,由于控制达不到要求,可能造成过胀失效或胀接对焊接接头的损伤。

3 合理的制造工艺
3.1 管子与管孔的公差控制
(1)换热管
在采购换热管时要求每台换热器所使用的换热管在冷拔加工时应采用同一坯料(炉批次)的原料,并在同一台经校验试验合格的拉管机上生产,这样才能保证每根换热管具有相同的材质、规格与精度。

换热管外径的均匀一致能保证管子与管板管孔的间隙,内径的均匀一致能保证与液袋式胀管机胀头的匹配性,从而延长胀头的使用寿命。

一般管子与管板管孔间隙要求控制在(0.3±0.05)mm范围内,而液袋式胀管机胀头外径与管子内径的公差也应控制在 (0.3±0.05)mm范围内。

(2)管板
为使换热器管板管孔与管子外径在同一公差范围内,首先必须根据到货换热管外径的实际精度尺寸决定管板管孔的加工精度,如上所述,管板管孔与已到货换热管实际均匀外径间隙仍应控制在(0.3土0.05)mm范围内。

3.2换热管与管板的加工及验收
(1)换热管
①按要求采购进厂的换热管入库前应按相关标准逐项验收,精确测量内、外径及其公差范围。

②换热管穿管前按实际测量壳程长度一次性切好换热管,避免穿管后用脚向砂轮机修磨。

当采用砂轮机修磨时,砂轮磨粒易溅入管子与管板管孔的间隙中,硅酸盐磨粒在焊接时将会产生夹渣,给焊接接头造成隐患。

③换热管穿管前胀接范围内管区应进行除锈处理,管端除去内外毛刺,这对采用液袋式胀头时尤为重要。

(2)管板
①管板应是合格的锻件,内部材质应均匀,胀接面上无影响胀接质量的缺陷。

对于装臵中关键的换热器,尽量采用高级别锻件,锻件除按相关标准验收后,应做超声波复查。

②管板与折流板上管孔加工必须保证同轴度。

采用同一块模板钻孔,确保每根换热管所通过的管板与折流板上的管孔在同一中心线上,否则将使穿管发生很大的困难。

③管板的钻削加工粗糙度、管板的管桥宽度均按GB151-1999Ⅰ级要求验收。

④管孔精度以自制的通规和止规来检验,并作记录。

如要求钻孔φ(25.4土0.05)mm,即选φ
25.45mm为止规,φ25.3mm为通规,可以逐孔检查,对于超差孔应作出标记,以便采取特殊措施予以弥补。

⑤如为强度胀,胀槽深度应确保(0.5土0.05)mm范围。

对于液袋式胀接的方式,根据目前科研试验的结果,建议槽宽为8mm,槽间距为8mm,通常采用双槽结构。

⑥胀接前应严格清洁管孔,除去槽边毛刺,不允许有影响胀接紧密性的杂质存在。

3.3 管子与管板的连接
(1)胀接
推荐采用液袋式液压胀接方式,以保证胀接紧密程度均匀一致。

因为液袋式胀管机其胀接压力是由人工设定,电脑控制操作的,精度较高。

如令25×2.5的碳钢换热管其贴胀压力通常为110~120MPa,强度胀压力为170~180MPa。

当采用特殊规格换热管时可以先理论计算,然后通过模拟试验,确认其贴胀及强度胀的适宜液压范围,以保证胀接连接的可靠性。

(2)焊接
一般采用填丝氩弧焊。

焊缝高度H确保不小于管壁厚度的1.4倍。

采用双层氩弧焊,且第二层焊道起弧处至少要偏离第一层焊道起弧点15°,以消除第一层焊道中特别是起弧和收弧点处可能产生的缺陷。

(3)连接方式
图纸设计为“贴胀+强度焊”时,可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①贴胀(盛水试漏);强度焊(水压试验)。

②强度焊(压力试验);贴胀(水压试验)。

当管板孔超标时,应先贴胀,再焊接,以免胀接时影响焊缝质量。

图纸设计为“强度胀+密封焊”时,建议采用如下方式:
贴胀(盛水试漏);密封焊(压力试验);强度胀(水压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