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3 2.13(A)专题13实验与探究专题能力提升练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高中总复习︱二轮·生物
2.实验步骤的四段表述法 第一步:取材、分组、编号→第二步:实验处理,实验组、对照组的设置→第三步:培养(或 处理)观察、记录→第四步:预测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1)取材、分组、编号的语言描述 ①若实验材料为植物,可描述为“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 编号为A、B、C……”; ②若实验材料为动物,可描述为“选择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 组,分别编号为1、2、3……” ③若实验材料为溶液,可描述为“取两支(或多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或甲、乙、 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 (2)“实验处理”语言描述 可通过“适量”和“等量”表达出来。如“在A、B两组均加入等量的(或相同的)……”; “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如生理盐水、蒸馏水、清水等)”。
合(和)作用 磷酸二酯(脂)键 三体综合征(症)
光
︱高中总复习︱二轮·生物
(2)生物学概念混淆 原生质层 半透膜 原生生物 细胞液 血红蛋白 原生质体 选择透 过性膜 原核生物 细胞内液 血浆蛋白 遗传信息 神经纤维 生长素 中枢神经 传导 遗传密码 神经末梢 生长激素 神经中枢 传递
基因频率
中心体 原代培养
︱高中总复习︱二轮·生物
考前第2天
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中总复习︱二轮·生物
选择题是客观性试题,它具有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评分客观等特点。这
类试题具有构思新颖、思路活、解法巧、思维量大等特点,能从多角度、多方
位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学生常因顾此失彼而错答,得分率较低。 方法1 “陷阱”排除法 对于迷惑性或设陷阱性试题特别要注意,首先排查题目中的干扰因素,防止无 关因素的干扰;目前的陷阱一般出现在概念性题目上,如2017年全国Ⅰ卷第2题 B项,“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设置陷阱为“双缩脲试 剂能检测到含有肽键的蛋白质的存在,而不能检测氨基酸的存在及含量”;再 如2015年全国Ⅰ卷第1题D项,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设置陷阱为“控制细 菌性状的基因位于线粒体中的DNA上”。
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3实验与探究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13 实验与探究一、单项选择题1.(2021山东济南一模)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试剂和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豆浆、淀粉酶、蛋白酶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验B.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开始时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基本不变色,是因为酵母菌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D.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具有固定细胞形态的作用2.(2021山东枣庄模拟)生物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自然科学。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抓取两种彩球进行组合的次数要足够多B.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的碱性染料的pH为酸性C.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将酶溶液和淀粉溶液分别保温后再混合D.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蒸馏水冲洗以去除卡诺氏液3.(2021山东联考)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B.进行酵母菌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然后滴加培养液C.为保证严谨性,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需要重复实验D.生态缸稳定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将保持不变4.(2021山东滨州一模)下列有关同位素标记法应用的内容,匹配错误的是( )5.(2021山东日照一模)微水景生态缸改变了传统鱼缸与盆景的单一观赏效果,吸纳园林山水特点于微景,能在鱼缸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微型生态系统,保证了鱼类、植物等生物的存活,实现“零换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入该生态缸中的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要适当B.微水景生态缸要定期通气,以保证各种生物的正常呼吸C.生态缸的营养结构比较简单,一般很难长时间维持相对稳定D.当微水景生态缸达到稳定状态后,各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均达到K值6.(2021山东日照一模)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苹果制作果醋时,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提高果醋中醋酸的含量B.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观察有丝分裂过程D.新制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将葡萄糖还原生成砖红色沉淀7.(2021山东菏泽一模)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侵染肺炎链球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在过氧化氢溶液充足的情况下,若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浓度,则酶的活性更高,反应更快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液泡体积逐渐变小,紫色逐渐加深,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8.(2021山东临沂一模)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差速离心法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B.运用类比推理和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运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D.运用分子杂交和荧光标记法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9.(2021山东德州一模)酒精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不同浓度的酒精有不同用途。
2016-2020高考生物真题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2020年高考真题1.(2020·课标Ⅰ)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答案】A【解析】根尖分生区无成熟的大液泡,不能用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A符合题意;蝗虫的精巢细胞可以发生减数分裂,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B不符合题意;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吸水会膨胀,失水会皱缩,故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C不符合题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无色,且含有DNA和RNA,可以用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0·课标Ⅱ)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 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 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 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答案】B【解析】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A正确;红细胞体积微小,观察其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需要利用显微镜,B错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正确;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分子,经过细胞融合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可以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选B。
3.(2020·山东卷)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答案】C【解析】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A正确;黑藻成熟叶片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故不能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B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失水,原生质层体积变小,绿色会加深,而随着不断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大,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D正确。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考情链接
考法探究
易错辨析
(1)教材中观察类实验
实验名称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观察线粒体 观察细胞的减数 分裂 低温诱导染色体 加倍 观察细胞的有丝 分裂 观察多种多样的 细胞 观察叶绿体
考情领悟
近几年全国高考题对 实验分析与探究考查较多, 注重结合教材中细胞代谢、 生命活动调节和遗传变异 等主干知识考查基本的实 验技能,尤其是考查实验 设计和实验分析及科学探 究能力等,对学生的综合 应用能力以及文字组织能 力有较高的要求。备考时 应特别关注剖析典例,提 高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 力的培养,建立科学实验 的思维方法并掌握实验设 计的方法技巧。
无(为固定装片)
改良苯酚品红染 液 龙胆紫溶液(或 醋酸洋红液)
无(无需染色)
酵母菌细胞、水绵细胞、 叶的保卫细胞、鱼的 红细胞等;藓类的叶(或菠 菜叶、黑藻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 质壁分离与复原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 胞
考情链接
考法探究
易错辨析
(2) 教材中鉴定提取类实验
实验名称 淀粉的鉴定 还原糖的鉴定 脂肪的鉴定 蛋白质的鉴定 试剂 碘液 斐林试剂 颜色 蓝色 砖红色沉淀 橘黄(或红)色 紫色 生物材料 脱色的叶片等 苹果或梨匀浆等 花生种子切片 豆浆、稀蛋清等 备注 若材料有颜色, 需先脱色 现配现用、水浴 加热 需用高倍镜观察 先加A液,后加B 液,摇匀使用 加入二氧化硅是 为了研磨 得更充分;碳酸 钙可防止在 研磨中色素被破 坏 酸性条件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三
专题13 机械能守恒中的杆连接模型、绳连接模型和非质点类模型(解析版)

2023年高三物理二轮常见模型与方法强化专训专练专题13 机械能守恒中的杆连接模型、绳连接模型和非质点类模型【特训典例】一、高考真题1.如图所示,鼓形轮的半径为R ,可绕固定的光滑水平轴O 转动。
在轮上沿相互垂直的直径方向固定四根直杆,杆上分别固定有质量为m 的小球,球与O 的距离均为2R 。
在轮上绕有长绳,绳上悬挂着质量为M 的重物。
重物由静止下落,带动鼓形轮转动。
重物落地后鼓形轮匀速转动,转动的角速度为ω。
绳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忽略鼓形轮、直杆和长绳的质量,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
求: (1)重物落地后,小球线速度的大小v ;(2)重物落地后一小球转到水平位置A ,此时该球受到杆的作用力的大小F ; (3)重物下落的高度h 。
【答案】(1)2vR ω;(2)2424Fm R g ω;(3)22162Mm R HMgω【详解】(1)由题意可知当重物落地后鼓形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可知小球的线速度为2vR ω(2)小球匀速转动,当在水平位置时设杆对球的作用力为F 2222v mgm R结合(1)可解得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2424Fm R g ω(3)设重物下落高度为H ,重物下落过程中对重物、鼓形轮和小球组成的系统,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可知 22111422MgHMv mv 而重物的速度等于鼓形轮的线速度,有1v R ω=联立各式解得22162Mm R H Mgω2.打桩机是基建常用工具。
某种简易打桩机模型如图所示,重物A 、B 和C 通过不可伸长的轻质长绳跨过两个光滑的等高小定滑轮连接,C 与滑轮等高(图中实线位置)时,C 到两定滑轮的距离均为L 。
重物A 和B 的质量均为m ,系统可以在如图虚线位置保持静止,此时连接C 的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
某次打桩时,用外力将C 拉到图中实线位置,然后由静止释放。
设C 时,与正下方质量为2m 的静止桩D 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C 的速度为零,D 竖直向下运动10L距离后静止(不考虑C 、D 再次相碰)。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练 专题13 实验与实验探究 新人教版

训练13 实验与实验探究(时间:40分钟)1.下列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 ( )。
①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②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③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④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下列是有关生物实验的四幅图。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①由甲转换为乙时,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B.图②两个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将弯向同一方向C.图③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要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图④所示为新鲜菠菜叶片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3.将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的叶片均分4块,置于不同的试管中,按下表进行实验,着色最浅叶片所在的试管是 ( )。
注:“+”表示具有该条件。
A.①B.②C.③D.④4.(2012·郑州三模,6)在生物学实验中,由于操作中的一些失误,可能会造成实验效果不明显或者实验结果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对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用花生子叶制切片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观察到有的细胞清晰,有的模糊,这是因为标本切的厚薄不均B.用榨取的甘蔗汁液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是没用沸水浴加热C.用蔗糖溶液作为外界溶液做质壁分离的实验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滴加清水后却不复原,可能是因为细胞已经死亡D.用洋葱做有丝分裂实验,观察到染色体着色较浅,可能是因为解离后没有漂洗5.科学家发现口服Boc5能降低小鼠血糖。
为研究Boc5口服和注射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拟进行以下实验,一定时间后测量血糖和尿糖。
以下实验设置正确的是( )。
6. (2012·北京四中月考)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C.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是无关变量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否产生是无关变量7.(2012·茂名模拟)(双选)实验材料的选择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最新-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与研究性课题2课件 新必修3 精品

目标:完成高考要求(1)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
第二部分:高中实验设计与探究
(1)常见的生物实验题型
题型1:评价改进型实验题 题型2:独立设计型实验题 题型3:补充完善型实验题 题型4:知识分析型实验题 题型5:开放探究型实验题
实验与研究性课题
二轮专题
一、高考要求和命题趋向
(一)高考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 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 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 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 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 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 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审题不清 2、信息转化、迁移运用能力不足 3、回答问题不全面 4、操作步骤书写不完善 5、语言表述不规范 6、实验材料、仪器功能不熟悉
三、复习计划及应对策略
(一)课时安排:两周(10课时+2个晚自习+2个晚读 (二)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部分:教材基础实验分析 第二部分:高中实验设计与探究
第二部分:高中实验设计与探究
(2)实验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一:从有关生长素的高考实验题看解题思路
(2010·全国卷I·T31)(2007·全国卷I·T30)(2005·天津·
三明确:目标、原理、变量 四步看:对照、变量、操作、结果 五原则:对照、单一变量、平行无关变量、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精讲课件)-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性环境问题
群
人
层次
落
与
保护生物多样性
价值
环
措施
境
_自__生__
生态工程 原理
循环 协调
整体
一 、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1.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数量特征
概念
意义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 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解题技巧 1.运用数学模型分析“J”形曲线
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Nt=Ntλt,λ代表当年种群数量和与前一年种群数 量的比值,不是增长率。 (1)λ>1时,种群密度增大,如图中AB段(不包括B点) (2)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如图中B、D点 (3)λ<1时,种群密度减小,如图中BD段(不包括B、D点)
C 【解析】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提高种群数量的K值,即实现种群数 量发生图1中③到②的变化,A错误;图2中①曲线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 长,环境最优越,而③曲线的数量最少,故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 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③,B错误;渔业捕捞时要确保捕捞后种群数量 不小于K/2,即图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正确;有害动物防治的最终目的是使种群K值降低,而不是降为0,这样不 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错误。故选C。
年龄组成
群落的物种组成 优势种群
性别比例
种间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
群落的空间结构
迁入率、迁出率
群落的演替
种群密度
各种群占据的位置
种群的结构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A卷)(3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6·江苏高考)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B.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C.为获得10 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 mL乙醇研磨效果最好D.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CaCO3可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酸破坏,应该在研磨时加入CaCO3,A项错误。
菜叶剪碎是否充分,不影响菜叶中色素的总含量,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B项正确;由于研磨时乙醇挥发,为了获得10 mL提取液,研磨时加入多于10 mL的乙醇,C项错误;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随色素分解消失,而不会随溶剂的挥发消失,D项错误。
2.(2016·海南高考)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B.黑暗中生长24 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糖类、脂肪与DNA的检测实验。
A项,成熟香蕉匀浆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项,黑暗中生长24 h 的天竺葵叶片,淀粉已消耗尽,用碘液检测,不会出现蓝色,故B符合题意。
C项,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被染成绿色,故C不符合题意。
D项,花生子叶含有脂肪,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故D不符合题意。
3.(2016·天津高考)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需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解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1)明确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理解渗透作用及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A项,根据题图由甲到乙细胞体积没有变化,可判断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变,没有更换目镜,故错误。
B项,图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由甲→乙为失水过程,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乙→丙为吸水过程,发生了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甲、乙、丙可以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故正确。
C项,图中乙所示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大于甲,说明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失水较多,其细胞液浓度较高,故错误。
D项,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吸水,单位时间内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的数目少于从胞外扩散到胞内的数目,故错误。
【易错提醒】(1)需要用高倍镜观察时,一般不换目镜,而是转动转换器直接换用高倍物镜。
(2)在发生渗透作用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行双向扩散。
4.(2017·全国卷Ⅲ)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解析】选C。
0.9%NaCl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的变化,A项、D项错误;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直接增加了血浆量,机体通过水盐平衡调节,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可以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项正确;若仅排出相应量的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不能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项错误。
【加固训练】(2017·青岛二模)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设置酶的种类不同或者底物不同作为自变量,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B.以过氧化氢为底物,设置肝脏研磨液和清水的对照实验,可验证酶的高效性C.将四倍体西瓜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D.在高度近视患者的家系中进行调查研究,可知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解析】选B。
酶的专一性是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设计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时,自变量可设置酶的种类不同或者底物不同,A正确;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以过氧化氢为底物,设置肝脏研磨液和Fe3+的对照实验,可验证酶的高效性,肝脏研磨液和清水的对照实验,能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B错误;配子不经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四倍体西瓜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C正确;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在患者的家系中进行,D正确。
5.(2017·洛阳二模)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选择的材料与试剂是蛋白液、蛋白酶液与双缩脲试剂B.通过杂交实验验证分离定律时,可以选择玉米做实验材料C.观察动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时,可以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中,可以选择黑藻的叶肉细胞做实验材料【解析】选A。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由于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所以用双缩脲试剂无法判断蛋白液是否被完全分解,而且溶液的pH也会影响双缩脲试剂的作用效果,所以不能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A错误;玉米是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少而大,方便观察,同时性状较多并且很明显,所以可以选用玉米作为验证分离定律的实验材料,B正确;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以及大部分细胞器,同时也没有细胞壁,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因此在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实验现象明显,C正确;黑藻的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有细胞壁和大液泡而且富含叶绿体,使得原生质层呈绿色,所以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D正确。
6.(2017·广州二模)下列关于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唾液淀粉酶可以除去植物细胞壁B.用丙酮能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纯度较高的脲酶C.H2O2分解实验中,Fe3+、加热与过氧化氢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依次增强D.利用pH分别为7、8、9和10的缓冲液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解析】选B。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唾液淀粉酶不能除去植物细胞壁,A错误;脲酶可溶于丙酮,用丙酮能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纯度较高的脲酶,B正确;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不能降低活化能,而是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左右,用pH分别为8、9和10的缓冲液处理时胃蛋白酶均失活,D错误。
7.(新题预测)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各种细胞器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差速离心法B.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同位素示踪法C.探究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物理模型建构法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解析】选D。
细胞器分离根据其比重不同可用差速离心法,色素的分离根据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在滤纸上的分离速度不同,用的是纸层析法,A错误;格里菲思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都没有采用同位素示踪法,B错误;探究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运用了数学模型建构法,C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设置有氧和无氧两个实验组进行相互对比,D正确。
8.(201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164(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解析】选C。
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即没有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A项错误;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该实验属于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并没有涉及肺炎双球菌对小鼠的作用,B项错误;在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质量较大,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C项正确;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由于DNA 的半保留复制,只有含亲代噬菌体DNA链的子代噬菌体才带有32P标记,D项错误。
【方法规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放射性分析的“两看”法【加固训练】(2017·黄冈二模)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选择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是其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B.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可追踪其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合成过程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若搅拌时间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降低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上清液的放射性【解析】选C。
选择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是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和DNA组成),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能将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与繁殖速度无关,A错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可追踪其DNA和蛋白质分子的行踪,而不是它们的合成过程,B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其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搅拌的目的是让吸附在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开,若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强上清液的放射性,D错误。
9.(新题预测)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165A.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需要使用酒精B.用于质壁分离和复原以及观察线粒体实验的细胞应均处于生活状态C.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酵母菌计数时,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后放盖玻片D.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明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均用到同位素标记法【解析】选C。
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95%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附着在根尖的卡诺氏液,A正确;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前提条件是活细胞;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所以用健那绿染液观察生活状态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实验需要保持细胞形态,B正确;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后再滴加培养液到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C错误;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明实验用15N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子代DN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35S和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研究蛋白质和DNA在亲子代之间的连续性,因此二者均用到同位素标记法,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