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精卫填海》)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愚公移山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鲧禹治水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 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 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 (kuí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 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以箕畚(jīběn) 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 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 一反焉。
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①窃帝②之息壤③以堙④洪水,不 待帝命。帝令祝融⑤杀鲧于羽郊⑥。鲧复⑦生禹, 帝乃命禹卒⑧布⑨土以定九州。 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 复往治水。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⑦,化为熊。谓涂山氏 曰:“欲饷⑧,闻鼓声乃来。”禹跳石⑨,误中 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 ⑩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 破北方而启生。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火滥(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 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 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 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思考
我认为补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我 在文中找到的相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 我认为补天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的, 依据是___________。 我认为补天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 依据是___________。 我认为女娲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依 据是_____________。
精卫填海神话故事内容

精卫填海神话故事内容
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一个传说。
故事讲述了一只鸟精卫在海边填海的传奇。
相传古时候,中国海洋的东海经常发生洪水,周围的城镇村庄经常被水淹没,百姓们生活在水患中十分艰苦。
于是,玉帝决定派遣神仙神兽来解决这个问题。
精卫是玉帝派来的一只神鸟,它一直都关注着洪水问题。
它看到了东海百姓深受困扰,居住的土地被海水侵蚀,房屋、农田被毁坏,而海水却无法退去。
心生愤怒的精卫决定奋起直面这个问题。
精卫飞到海边,它每天捡拾一颗小石子,飞到东海之上,然后扔进海里。
它告诉自己:“只要每天这样,日积月累,一定可以填平大海。
”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精卫虽然每天努力地把石头扔进海里,但是海水还是会把石头冲刷走。
精卫非常沮丧,但是它并没有放弃。
它用自己的坚持和毅力,继续每天工作,用石头填海。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奇迹发生了,海水开始退去,陆地浮出水面。
百姓们看到这一幕都非常高兴,纷纷向精卫磕头致谢。
精卫终于把大海填平了,人们称赞它为“精卫填海”。
这个神话故事寓意着人类要有毅力、坚持和奋斗精神,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能取得胜利,克服困难。
中国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主要内容

中国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主要内容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源自《山海经》等古籍。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只名叫精卫的鸟,为了弥补自己过去的错误,决心用嘴叼木头和石头,投入大海填平它。
精卫填海这一神话故事,从古至今表达了多种内涵,其精神内核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
首先,在古代,精卫填海被看作是一种勇敢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
精卫鸟不顾艰难,一心想要弥补过去的错误,这体现了古人崇尚的忠诚、担当和奋发向前的精神。
同时,故事中的大海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险恶,而精卫填海的行为则象征着人类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信念。
其次,在现代,精卫填海的精神内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人们不再仅仅将故事看作是勇敢面对困境的体现,而是更多地关注到精卫鸟那种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这种精神品质正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它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勇往直前,不断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此外,精卫填海这一神话故事,还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故事中,精卫鸟为了填平大海,不顾艰难,锲而不舍。
而这种填海的行为,实际上是对自然的一种挑战。
然而,在现代语境下,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因此,精卫填海的故事也提醒我们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精卫填海这一神话故事,从古至今表达了勇敢面对困境、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多种内涵。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
《古代神话三则》注释及翻译

凶猛
鸷鸟攫老弱
攫
抓取
以补苍天
以
用来
断鳌足以立四极
断
砍断
断鳌足以立四极
立
使……立
杀黑龙以济冀州
济
帮助
淫水涸
淫水
泛滥的洪水
淫水涸
涸
干
冀州平
平
平定
狡虫死
狡虫
凶猛的害虫
《古代神话三则》注释
夸父逐走
逐
夸父与日逐走
逐
夸父与日逐走
走
欲得饮
欲
北饮大泽
北
北饮大泽
大泽
未至
至
道渴而死
道
弃其杖
弃
弃其杖
其
发鸠之山
之
其上多柘木
《古代神话三则》注释
夸父逐走
逐
追逐
夸父与日逐走
逐
竞争
夸父与日逐走
走
跑
欲得饮
欲
想要
北饮大泽
北
向北
北饮大泽
大泽
大湖
未至
至
到
道渴而死
道
半路上
弃其杖
弃
丢下
弃其杖
其
代词,他的
发鸠之山
之
助词,的
其上多柘木
其
代词,山
有鸟焉
焉
语气助词
其状如乌
其
代词,它的
文首
文
纹
白喙
喙
鸟嘴
赤足
赤
红
其鸣自詨
詨
呼叫
是炎帝之少女
是
表判断
女娃游于东海
译文
《精卫填海》
原文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中国古代神话精卫填海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精卫填海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中国古代神话精卫填海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女娃。
女娃是炎帝的小女儿,特别聪明可爱。
有一天,女娃自己一个人跑到海边去玩。
大海可漂亮啦,蓝色的波浪一起一伏的。
女娃玩得特别开心,不知不觉就走得离大海越来越近。
突然,一个大浪打过来,一下子就把女娃卷进了大海里。
女娃拼命挣扎,可是她太小了,根本没办法游回岸边,最后被大海吞没了。
女娃死后,她的灵魂变成了一只鸟。
这只鸟的样子很特别,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的脚,还总是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所以人们就叫它精卫鸟。
精卫鸟可不甘心就这么被大海夺走了生命,它决定要把大海填平。
于是,它每天都会从山上叼来石头和树枝,然后飞到大海上空,把这些东西扔到海里。
小朋友们,你们说精卫鸟是不是很勇敢呀?《中国古代神话精卫填海的故事》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精卫填海的故事。
精卫鸟就这样不停地飞呀飞,不管刮风下雨,它都没有放弃。
有时候,太阳特别晒,精卫鸟的翅膀都快被烤焦了,可它还是坚持着。
有时候,大海掀起狂风巨浪,嘲笑精卫鸟说:“你这只小鸟,别白费力气啦,我这么大,你怎么可能把我填平!”但是精卫鸟一点儿也不怕,它还是不停地叼来石头和树枝。
小朋友们,精卫鸟的这种精神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呢?《中国古代神话精卫填海的故事》小朋友们,咱们再深入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精卫鸟一直在努力填海。
虽然大海看起来还是那么大,但是精卫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它的坚持感动了很多小动物。
小鸟们会帮它一起找石头,小松鼠会给它送来树枝。
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像精卫鸟一样勇敢和坚持,相信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这个精卫填海的故事是不是很精彩呀?。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33中国古代神话三则》PPT课件

6. 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愚公移山之难? •山之高:“高万仞”; •山之大:“方七百里”; •人之老:“年且九十”; •人之少:“荷担者三夫”;
探究思考
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 “笑”
应是哪一种笑? ——嘲笑(讥笑)
2. 愚公认为两座大山可以搬走的理由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简直顽固得 不开窍,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再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 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但是这山不会再增高 了,哪愁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可回答了。
上页 返回 下页
山神听到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会不 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禀报这件事。天 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 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这两座山,一座 放到朔方的东面,一座放到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就没 有山岭阻隔了。
上页 返回 下页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 体”和“灵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 言故事,“灵魂”则是它的寓意。那么, 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 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 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上页 返回 下页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雄 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 会生活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和美好的向 往。神话大都为口头创作。神话多方 面地说明了天地宇宙、日月星辰、山 川草木及人类、民族的由来,表现出 古人天真美丽、富有情趣的艺术想象。
• 开辟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
始龀(zēcnhgèn) 曾( cuò)不若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件:第33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共45张PPT)

愚公移山
作者作品简介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 故事,选自《列子 • 汤问》。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 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所著 我们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也选 自《列子 • 汤问》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万仞( rèn ) 荷( hè)担 孀(shuāng )妻 智叟( sŏu ) 亡( wú )以应 陇( lŏng)断
4. 愚公对智叟是先斥后驳,“斥”的一句是 5. “帝感其诚”的“诚”是指: ——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 6. 下列加红的“之”和“其” 分别指代什 么? ——愚公移山这件事 操蛇之神闻之 ——愚公移山这件事 告之于帝 ——愚公及其子孙 惧其不已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 移山 不愚
5. 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上页 返回 下页
6. 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愚公移山之难?
•山之高:“高万仞”;
•山之大:“方七百里”;
•人之老:“年且九十”;
•人之少:“荷担者三夫”; •路之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探究思考
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 “笑” 应是哪一种笑? ——嘲笑(讥笑) 2. 愚公认为两座大山可以搬走的理由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 标志愚公和智叟辩论取胜的一句是: ——河曲智叟亡以应。
探究思考
1. .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什么作用?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仞。
作用:衬托愚公的毅力和气魄
探究思考
2. 用原文回答: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探究思考
中国古代神话精卫填海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神话精卫填海主要内容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
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
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上古神话中记录了很多典型的非自然死亡,其中的意外让今人看到了先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和无能为力,同时也透出了生命的脆弱。
”女娃的死就是一种因事故而亡,展现出了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强大。
著名作家茅盾则认为:“精卫与刑天是属于同型的神话,都是描写象征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这是属于道德意识的鸟兽神话。
”
《山海经北山经》传说:
再往北二百里,是座发鸠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足爪,名称是精卫,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女娃到东海游玩。
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
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三、古代神话三则(《精卫填海》)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勇敢”的行为,
3、学习精卫的勇敢行为和为了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精卫的行为是怎样的行为。
1、本文选自。
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的一项是()
A、葬之常样之山
B、不能称前时之闻
C、常衔西山之木石
D、于厅事之东北角
(其他三项都是“的”)(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