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看一看(一)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看一看1听课评课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看一看1听课评课一、说教材(一)说教学内容我说道课的内容就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观测物体”一节,就是一节崭新讲课。
(二)教材简析观测物体就是在学生自学并掌控了“上下、前后、左右”边线关系的基础上精心安排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并使学生学会从相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自学有关几何图形的科学知识奠定稳固的基础。
(三)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弱,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后,左右弄错,观测周围的事物也就是比较纯粹、直观地看看表面。
因此,“使学生体会从相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见的图形不相同,从活动中体验并掌控观测物体的方法”就沦为教学的重点,“培育学生的观测能力和空间观念”就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依照《崭新课程标准》的建议,融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科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订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他们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并不完全相同,领悟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育学生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化解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测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物体。
三、嘲弄法学法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
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工作指导学生用“合作自学”、“辨认出自学”的方法积极开展自学活动。
在合作自学中,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互动数学自学的经验,诚信合作、互相帮助。
在探究辨认出中,学生沦为“探索者”参予自学过程,满足用户了他们的好奇心,唤起了他们猛烈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习顺利、研习的开心。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0/12/26
空中有11只 ,树上有5只 。 岸上有6只 , 河里有8只 。 地上有7只 , 5只 。
2020/12/26
空中有11只 ,树上有5只 。 岸上有6只 , 河里有8只 。 地上有7只 , 5只 。
11 - 5 =6(只) 6
2020/12/26
空中有11只 ,树上有5只 。 岸上有6只 , 河里有8只 。 地上有7只 , 5只 。
2020/12/26
2020/12/26
16-7
11-3
14-6 15-7 17-9
12-5 13-6 14-7
10-4
13-7 15-9
10-5 11-6
11-7 12-8
10-7 12-9
10-8 11-9
2020/12/26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2020/12/26
2020/12/26
2020/12/26
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小兔请客》、《采松果》、《青蛙吃虫子》、《拔萝卜》、 《收玉米》、《回收废品》、《分扣子》
数学好玩 《填数游戏》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图书馆》、《摘苹果》、《阅览室》、《跳绳》
2020/12/26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2020/12/26
2020/12/26
√
2020/12/26
2.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
2020/12/26
14 - 6 8 8
比 多几个?
2020/12/26
14 - 7 7 7
11 - 8 3
比 比
2020/12/26
多7
个。 少7
【同步精选】一年级数学下册《看一看(一)》重难点精选训练(含答案)北师大版.docx

一班级数学下册《看一看(一)》重难点精选训练一、填空题1.写一写。
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数字之和为7。
看到的数字是( )。
2.小明看到一台电视机的图形是这样的。
他是站在哪一个位置看到的?画“√”。
3.选一选,每幅图是在几号位置看到的?是站在( )号位置看到的;是站在( )号位置看到的;是站在( )号位置看到的。
4.下图面的三张照片分别是从茶叶盒的哪个面拍到的?( ) ( ) ( )5.小冬看到的是哪幅图?画“△”。
二、选择题1.小松鼠看到的是()。
A.B.C.2.小兔看到的是()。
A.2 B.3 C.63.观看下图,从背面看到的是()。
A.B.C.4.亮亮观看,看到了,他是从哪一个方向观看到的?()。
A.侧面B.正面C.上面或下面5.看到的图形是()。
A.B.C.三、推断题1.从不同的地方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 ) 2.如图所示,小兰看到的是。
( )3.在同一方位,看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两个面.( )4.从不同方向观看物体,物体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5.把一个文具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一个位置观看,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 )四、解答题1.小马虎在做一道数学题时,把减去5看成了加上5,这样计算得到的结果是12。
你知道正确的结果是多少吗?2.有18页,泽泽已经看了9页,还有几页没看?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12.3.③①②4.前面右面上面5.二、选择题1.C2.C3.C4.C5.C三、推断题1.×2.×3.×4.×5.√四、解答题1.12-5=77-5=22.18-9=9(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一)》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及课后习题解析

看一看(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编写说明为了便于操作,教科书设计了小宇和小霞分别从小兔的侧面、前面观察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一部分。
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教科书设计按“观察实物—推理判断—实践感知”的思路展开,安排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从不同方向看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主要让学生观察储钱罐,说说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画“√”)在上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直接观察的基础上,这一问题是间接观察,让学生根据图,在头脑中想象实际是什么样的,判断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
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分组和同伴一起看一看,说一说。
利用自带学具分组观察,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学具的样子,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的经验,初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建议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观察和体验的实践活动中。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思考。
在此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见“教育新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习习惯的要求”)。
第二章《观察物体》第一课:看一看(一) 期末学业考复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解析版)北师大版

2020年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重难点题型同步训练第二章《观察物体》第一课:看一看(一)一、单选题1.小文从窗外看到的情景是( )A. B. C.2.看到的是哪一个?()A. B.3.上面一栋房子,四个同学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分别是:判断一下,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这座房子有3个窗户,1个门。
B. 这座房子的窗户都在屋子的正面和背面。
C. 门在屋子的正面。
D. 房子的背面有一个窗户。
4.(2020三上·龙华期末)豆豆从外面看到的是()。
A. B. C.5.这两幅冰箱图中哪一幅是小朋友从“侧面偏上”观察得到的?()A. B.二、判断题6.(2020模拟四下·寻乌期中)观察一个物体,同时看到的最多三面.()7.观察下图,丫丫看到的是。
8.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一定不相同。
9.(2020模拟五下·郸城期末)从某一个方向观察一个立体物体,能确定这个物体的整体形状.()10.判断对错:笑笑在熊猫的侧面。
11.(2020四下·麻城期中)两个不同的物体,从同一个位置看,形状一定不同.(判断对错)三、填空题12.右边的汽车形状是小红站在汽车的哪一面看到的?填在括号里.________13.我们的教室.下面这些照片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2020模拟二上·西宁月考)小猴看到的是图________,小鹿看到的是图________,小兔看到的是图________。
15.小明在游船上连续拍摄到桂林漓江景色的一组照片.下面四幅照片按拍摄时间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解答题16.连一连17.(2020模拟三上·韶关期中)下面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把他们的名字分别写在括号里。
18.(2020模拟三上·福田期末)下面四幅图分别是机灵狗站在哪个位置看到的?请连线。
一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1看一看(一) 北师大版(含答案)

【解析】【解答】解:从前面能看到三个长方形,下层最大,上层最小。
故答案为:B
【分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根据物体的特征确定从前面看到的形状即可。
二、判断题
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小胖观察到的图形直立的瓶子应该在右边,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形状是不同的.把自己想象成小胖,然后根据物体特点判断出看到的图形即可.
9.在同一方位,看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多少个面?
看到一个面。
10.任何填空题
11. 从________看到的是 。
12.右边6个图分别是哪6个小朋友看到的?请在括号里写上编号。
________
13.如下图所示,电视台的摄像机1、2、3、4在不同位置拍摄了四幅画面,则A图像是________号摄像机所拍,B图像是________号摄像机所拍,C图像是________号摄像机所拍,D图像是________号摄像机所拍.
15.【答案】脸
【解析】【解答】苗苗看到的是老虎的正脸。
故答案为:脸
【分析】苗苗坐在老虎的前面,看到的是老虎的正脸,即可得解。
四、解答题
16.【答案】
【解析】【解答】从不同的位置或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时,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7.【答案】解:
【解析】【分析】对于同一个物体,不同的观察角度所观察到的形状不同。小鸟是从上方看到的图形,所以看到的是屋顶;小兔子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看到的是屋子门窗、烟囱和屋顶;小马是从侧面看到的图形,看到的只有烟囱和屋子
14.观察 ,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 ,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 ,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 .
北师大版数学《看一看》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看一看》教学反思北师大版数学《看一看》教学反思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
在上课之前我反复的研究教材和已有的多媒体课件,总觉得有些欠缺,后来我发现不管如何直观都没有具体的实物直观。
于是我跳出了课件和课堂的局限,决定把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排列座位,整节课堂以活动为主,以实物观察和动手实践为主。
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讲给大家听,这样就产生了分歧,让无法理解的进行换位观察,通过实物观察,学生自己发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并积累了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经验。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数学课商城活动课,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让学生在质疑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的形状不同。
发挥的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站在物体不同位置的人看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观察图形的判断。
通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看一看》教学反思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
课一开始,通过请小助手、猜一猜等活动,使学生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潜移默化的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练习时,创设了拍照游戏的游戏情境,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猜测物体,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看一看(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看一看(一)》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体验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物体前后位置关系;二是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对物体前后位置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左右位置关系。
但是,对于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物体前后位置关系,并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前后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前后位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感知和体验物体前后位置关系。
2.难点:用语言描述物体前后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玩具,如小汽车、小动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前后位置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物体前后位置关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让学生直观地感知。
同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前后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互相摆放玩具,并用语言描述玩具的前后位置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物体前后位置关系的卡片,学生抢答,并用语言描述卡片中的物体前后位置。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在哪些情况下用到物体前后位置关系?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巩固对物体前后位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