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委婉语及社会文化分析
英汉委婉语的社会文化透视

英汉委婉语的社会文化透视
社会中的委婉语可以帮助人们避开不必要的冲突,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它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反映文化的差异。
例如,西方国家的人们会使用“请客”或“下次再约”来表达想要拒绝别人的意思,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否定某人的请求,以表达拒绝的意思。
另外,委婉语在不同地区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美国人中,人们会使用“我觉得”、“我的想法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在英国人中,人们会使用“我想”,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之,通过观察委婉语的使用情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文化中的人们有不同的习惯和传统,这些差异也体现在他们使用的语言中。
因此,能够理解和适应这种差异,有助于人们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
此外,委婉语的使用还受到性别的影响。
在西方社会,男性和女性会使用不同的委婉语表达方式。
例如,男性会更加直接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女性则会采取更加委婉的方式表达。
因此,在交流中,应该尊重不同性别的差异,以确保有效的沟通。
此外,委婉语的使用也受到社会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群体在语言使用上也有差异,例如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会使用更多的委婉语。
因此,在社会交往中,我们也要注意避免不恰当的语言使用,以免在语言上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最后,在语言交流中使用委婉语,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也有助于保护彼此的情感。
使用委婉语可以显示出一种更礼貌,更友好的态度,表达出彼此之间的尊重和理解,从而使交流更加有效。
最终,使用适当的委婉语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建立友好社会关系和深入交流。
英语委婉语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分析

英语委婉语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分析
英语委婉语是指使用更温和、更客气的语言来表达意思,从而让说话者和听众之间可以更好地沟通。
委婉语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它可以起到以下三个主要的社会功能:首先,英语委婉语可以更好地保护双方的权益。
使用委婉语可以减轻说话者的影响,从而让双方之间的交流更加和谐,尊重彼此的情感。
这样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必要的矛盾,保护双方的权益。
其次,英语委婉语可以增加双方之间的信任。
使用委婉语来表达意思可以让双方之间的交流更加友好,增加双方之间的信任。
最后,英语委婉语可以更好地表达双方的情感。
使用委婉语可以更好地表达双方之间的情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这样可以让双方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总之,英语委婉语具有保护双方的权益、增加双方之间的信任和更好地表达双方的情感等三个主要社会功能。
正确使用委婉语可以提高沟通的效率,增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使双方之间的合作更加顺利。
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

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郑建新*梁文青**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而委婉语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民俗、政治和社会心理等文化现象的一面镜子。
它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孤立存在,因而英语委婉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文化内涵1. 引言英语中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
前缀“eu”的意思是“good”(好),词根“-phemism”意为“speech”(言语),合起来意思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听的说法)。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由于语言交际是人类赖以维系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人们在交际中通常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从而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而采取迂回曲折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
因此,委婉语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润滑”交际的重任。
“如果没有委婉语,世界的运转会因摩擦而停止,人间将充满仇怨”。
正如美国学者Hugh Rawson所描述的那样,委婉语“如此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语言,以至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便是那些自诩言谈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的”。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Tylor)最先提出文化的定义。
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胡文仲译,1994)。
后来有些学者把文化分为两类;一类包括文学、艺术、建筑、哲学、科学技术成就等集中反映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有时被称为“大写字母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另一类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组织、相互关系等,也即把文化看作一系列的特征,有时被称为“小写字母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胡文仲,1994: 14)。
英语委婉语及社会文化分析

英语委婉语及社会文化分析【摘要】:英语委婉语的形成是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和文化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文章从委婉语产生的根源及其使用上对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底蕴进行分析, 从更深层次来剖析这一现象。
【关键词】:委婉语;文化分析;语境;情感一、委婉语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必备工具, 其内容和形式均反映了一定历史、地理和社会条件下人们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心理状态。
优美、动听的语言表达能给人以愉悦的美感, 而使用令人敬畏的或令人不快的事物的词语时, 又会引起人们不安、恐惧或厌恶的心理感受。
于是, 为了帮助谈话者克服谈论某些事物时的心理障碍, 冲淡或排除各种不愉快的联想, 在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委婉语。
委婉语(euphemism) 的创造和使用是一种语言的普遍现象, 是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交际方式。
英语委婉语在语言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之间造成心理上的疏离效应, 常用迂回、借代、缩略(用禁忌语的首个字母合成新词或将较长的词语截短)、同义或近义词替换等手法表达一些令人难堪、不快、厌恶、恐惧之事,力求使语言优雅、含蓄、中听, 从而避免粗俗、生硬、刺耳的话语或禁忌语。
委婉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因素。
正如语言学家所言:”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其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Hudson, 1980)二、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因素韦氏第三版给Euphemism下的定义是: 1. the substitution of an agreeable or inoffensive word or expression for one that is harsh, indelicate, or otherwise unpleasant or taboo: allusion to an offensive thing by an inoffensive expression. 2. a polite, tactful or less explicit term used to avoid the direct naming of an unpleasant, painful or frightening reality. 由此可见, 委婉语的使用体现了人的避讳心理、求雅心理、补偿心理、礼貌心理和掩饰心理。
英语语言文化中的委婉语

英语语言文化中的委婉语
1. Could you possibly... (可能你能...)
2. Would you mind... (你介意...)
3. I was wondering if... (我想知道是否...)
4. Perhaps we could consider... (也许我们可以考虑...)
5. It might be better if... (如果...可能会更好)
6. If it's not too much trouble... (如果不太麻烦的话)
7. I'm sorry, but I'm afraid I can't... (对不起,但恐怕我不能...)
8. I don't want to be a bother, but... (我不想麻烦你,但...)
9. I hope you don't mind if... (希望你不介意如果...)
10. It would be appreciated if... (如果...会受到感激)
11. I'm sorry to trouble you, but... (很抱歉麻烦你,但...)
12. If it's not too much to ask... (如果不过分的话...)
13. I was wondering whether you could... (我在想你是否能...)
14. Excuse me, but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请问可否...)
15. I would be grateful if... (如果...我会感激不尽)。
浅析英语委婉语

浅析英语委婉语论文导读:英语委婉语(euphemism)这一单词源自于希腊语Euphemismos,它的词头“eu”的意思是“good”(好的),而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talking”(言语)。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定义,种类一、英语委婉语的定义英语委婉语(euphemism)这一单词源自于希腊语Euphemismos,它的词头“eu”的意思是“good”(好的),而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talking”(言语)。
因此这个单词我们可以直译为“good talking”,有好的语言或者好的说法的意思,也就是用好听的,出于善意的,无害而又动听悦耳的词汇来取代一些过于直白、粗俗、唐突、冒昧的言辞。
也可以说是用一种大家都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的真相。
著名词汇学家H·Rawason在他编纂的委婉语词典中用“语言遮羞布”(linguistic jigleaves)来称呼委婉语,而美国著名作家H.L.Mencken则用“gildedwords”(镀金词)来形容委婉语,也有人将其称作“cosmetic words”(化妆词),这些词汇都从各个方面对委婉语进行了准确而生动的描述。
二、英语委婉语的种类(一) 有关人体、死亡、年老、疾病等的委婉语人的外貌各种各样,男人都希望自己长得高大帅气,英俊潇洒,女人则希望自己长的身材高挑,面容美丽,皮肤白皙。
但事实上这只是人们的主观愿望,而现实与愿望之间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差距,当这些差距很大并且难以让人接受时,人们就需要用一种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比如说有人外表长得很丑陋时,如果直接用ugly这个词,那无疑会给别人自尊心以很大伤害,同时也显得自己素质不高,此时我们可以用plain(普通的)ordinary(一般的)以及homely等来表达。
用这些词汇则给了对方最大程度的尊重。
再比如一个人比较胖也不能直接用fat(肥胖)来表达,而要用big、 heavy 、weight 、plump 来代替fat;相反,如果一位女士很瘦,也不可以直接用thin,而要用slende,slim,svelte,willomy等词来代替。
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

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中英文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英语是最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之一,它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语言桥梁之一,在国际交流时流行着委婉的用语表达方式。
在中英文的语言翻译过程中,委婉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人们常常可以在语言上看出文化根源的异同。
本文通过对比中英文委婉语句,尝试着分析两者之间所存在文化差异,从而探究其中的文化解读。
首先,要分析中英文委婉表达的文化差异,就要从两种语言的定义入手,从而有助于加深我们的理解。
在英语中,“委婉”的定义指的是对话中表达出对对方的尊敬,表达双方之间的尊重。
委婉的用语含义会随文化而变化,但一般来说,如果双方均采用委婉态度,那么就可以强调他们之间的友好互动。
而中文中,“委婉”一词有两个含义,第一就是“拐弯抹角地夸大或轻描淡写实际情况”;而第二个含义则是“为了表达某程度的尊重而使用的用语”,它更多的是指一种社会行为态度,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
根据上述的定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英文的委婉表达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
从语言表达上来看,中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更主观,更加侧重文字的艺术性,力求“含蓄”。
而英语中的委婉表达方式则比较直白,以客观论述为首要,更侧重表达双方之间的尊重。
此外,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中文中的“委婉”更多的表现在艺术性上,以“折中从容”的姿态来表达,而英语中,“委婉”侧重于直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追求交流的真实性。
在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中英文的委婉表达方式都处于一种“含蓄”的状态,表达的用意则不同。
最后,中英文委婉表达中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在现实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他们在表达时各执己见皆不缺。
因此,跨文化交流中,两种委婉语用法对于提升交流效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要做到正确理解,应该掌握交际中的文化特点,尊重彼此的文化背景,最大限度地汲取文化习俗,从而确保正确地借鉴。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我们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尝试使用不同的社会文化学习方法,结合个体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构架新的文化含义,促进跨文化之间的理解。
关于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的分析

关于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的分析在人们日常交际中,有些话语往往难以启齿,而且有时候会不自觉陷入尴尬局面。
委婉语的使用能通过间接、委婉的表达方式化解这种尴尬、不愉快的氛围,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
但是,在使用委婉语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场合和对象、把握原则。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中的委婉语的特点、运用等方面作了简明的分析。
一、引言委婉语(Euphemism)源于禁忌语(Taboo),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委婉语通过迂回曲折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交流信息,从而解决了交际中的尴尬境地。
委婉语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英语委婉语的特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委婉语作为语言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民族性委婉语普遍存在于世界文化中。
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文化呈现差异,因此,不同语言中的委婉语也各有差异。
这种差异正是委婉语民族性的体现。
在我们中国人眼中,“poor”就是贫穷的意思。
不过除了贫穷,它还表示生活窘迫、社会为地下,所以poor的代用词也很多。
举几个例子“culturally deprived”(丧失教育机会)、“disadvantaged”(生活条件差)、“underprivileged”(社会地位低下)。
这三个同义的委婉语的足以体现委婉语的民族性。
(二)语域性在不同的语境中,委婉表达有差异;在同一语境中不同年龄、性别、地位等不同的人对委婉语的表达也不同。
例如对于上厕所的说法,女士可能说“to powder one’s noise”,男士可能说“to relieve oneself”,而儿童或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可能说“to go pee”。
在社会生活中,女士使用委婉语的频率远远高于男士,社会地位较高人士也高于平民。
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定位以及对女性行为的规范约束导致女性说话小心谨慎;而社会地位较高之人则是为了表明自己的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委婉语及社会文化分析
【摘要】:英语委婉语的形成是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和文化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文章从委婉语产生的根源及其使用上对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底蕴进行分析, 从更深层次来剖析这一现象。
【关键词】:委婉语;文化分析;语境;情感
一、委婉语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必备工具, 其内容和形式均反映了一定历史、地理和社会条件下人们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心理状态。
优美、动听的语言表达能给人以愉悦的美感, 而使用令人敬畏的或令人不快的事物的词语时, 又会引起人们不安、恐惧或厌恶的心理感受。
于是, 为了帮助谈话者克服谈论某些事物时的心理障碍, 冲淡或排除各种不愉快的联想, 在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委婉语。
委婉语(euphemism) 的创造和使用是一种语言的普遍现象, 是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交际方式。
英语委婉语在语言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之间造成心理上的疏离效应, 常用迂回、借代、缩略(用禁忌语的首个字母合成新词或将较长的词语截短)、同义或近义词替换等手法表达一些令人难堪、不快、厌恶、恐惧之事,力求使语言优雅、含蓄、中听, 从而避免粗俗、生硬、刺耳的话语或禁忌语。
委婉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因素。
正如语言学家所言:”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其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Hudson, 1980)
二、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因素
韦氏第三版给Euphemism下的定义是: 1. the substitution of an agreeable or inoffensive word or expression for one that is harsh, indelicate, or otherwise unpleasant or taboo: allusion to an offensive thing by an inoffensive expression. 2. a polite, tactful or less explicit term used to avoid the direct naming of an unpleasant, painful or frightening reality. 由此可见, 委婉语的使用体现了人的避讳心理、求雅心理、补偿心理、礼貌心理和掩饰心理。
1. 委婉语的产生首先源于避讳心理。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 由于科学文化不发达, 人们对自然现象、自然力无知和不能理解而盲目敬畏一些事物和现象, 并把这些客观事物和现象与语言错误地联系起来, 产生语言禁忌( taboo)。
在英语中有许多”死”的委婉语, 如pass away, join the majority, to breathe the last, go to heaven,
be with God , to quit it, be at rest, be in heaven, go to a better world, depart from the world for ever 等。
英美社会高度发达, 贫富悬殊极为明显, 对”穷人”的称呼也成了敏感话题。
不管实际尊重程度如何, 都有尽量避免冒犯他们。
穷人的委婉表达有: the negative saver (负增长存款人), needy (缺乏生活必需品), culturally disadvantaged(文化上处于劣势的), culturally deprived (丧失受教育的机会), underprivileged (享受特权较少的)。
2. 委婉语的使用体现了人们”求雅”心理。
直截了当地谈论身体的某些部位、人体的某些功能, 如性、排泄、生殖功能等, 常被视为不雅、不洁。
因此, 英语中出现了大量相关的委婉语。
例如用go to the rest room/wash room, wash one’s hand , fix one’s face, powder one’s no se等指排泄。
用a tale of two cities婉指乳房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 委婉语也有新的发展, 例如, 英语中用juvenile delinquents 表示犯罪青少年, 而”坐牢”却被委婉地说成be sent to the big house, to be a guest of the law , live at the government’s expense,”失业”委婉表达为unwaged, between jobs, involuntarily leisured。
显然, 委婉语的使用体现了人们的”避俗求雅”心理。
3. 委婉语的使用也是人们”补偿”心理及”歉疚”心理的体现。
英语profession 原指需接受高深教育及专业训练的从事脑力劳动的职业, 如professor, doctor, lawyer, architect等。
而现在几乎任何一件普通工作( job) 都称profession, 都可以冠上engineer, expert等。
如automobile engineer (汽车工程师)指机修工(mechanic) ; sanitation engineer (环卫工程师) , waste- reduction manager (废物削减经理) 被用来指garbage collector (垃圾清扫者);bubble dancer (气泡舞蹈者) 指dishwasher (餐馆洗碗碟的人)等。
这些职业委婉语的使用表明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出于一种补偿心理, 希望享有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 而其他社会成员出于一种歉疚心理, 希望表现自己的平等意识。
4. 委婉语表达了说话人的”礼貌”心理。
”如果没有委婉语, 世界的运转会因磨擦而停止, 人间将充满仇怨。
”(En-right, 1985) 委婉语如同润滑剂, 有助于人际交往中的和谐和友谊。
有时, 在国与国交往间, 甚至可以避免一些敏感话题和争论焦点, 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作用。
外交生活中的委婉语还可见于对发展程度、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称说。
英语中关于”落后”使用的委婉语就经历了数次变化, 如backward, underdeveloped, developing, emerging 等。
5. 委婉语的应用是”掩饰心理”的体现。
如用physically handicapped (有生理缺陷的)或disabled/ the inconvenienced 表示crippled (瘸子) 及其他残疾人。
广告业及某些服务行业也尽量采用动听的词来取悦顾客, 以达到促销产品、获取利润的目的。
如旧家具(second- hand furniture) 成了古董(antiques) ; 飞机一等舱(first-class) 变为豪华舱(deluxe class) ; 廉价、便宜(cheap ) 则为经济(economy and budget)。
委婉语的掩饰功能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还体现在政治生活、外交生活中。
政治及外交生活中的委婉语往往是一些国家和政府部门运用文字手段, 扭曲事情的本来性质, 美化其恶劣行径的产物。
其目的是替自己的行动辩护, 掩饰和缩小自己的失败和不得人心的政策。
如美国人把在越战中的狂轰滥炸(bombing raid) 称为”防御性反应攻击”(defensive measure) ,”空援”(close air support)。
美国空军一位官员曾反驳记者说:”You always write it’s bombing , bombing ,bombing. It’s
not bombing! It’s air supp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