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沟交替灌溉对棉花耗水、 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_ 产
新疆棉花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新疆棉花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新疆是中国重要的棉花产区,灌溉方式对棉花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灌溉方式包括地面灌溉和滴灌两种主要方式,下面将从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灌溉方式不同对棉花产量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
地面灌溉是传统的灌溉方式,在新疆棉花种植中广泛应用。
地面灌溉虽然简单易行,但存在一定的缺点。
一方面,地面灌溉会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淋失,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影响棉花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地面灌溉容易造成土壤蓄水层深度不均匀,棉花根系深度较浅,根部很容易受到水分的限制,从而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进而影响产量。
相比之下,滴灌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灌溉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地面灌溉的缺点。
滴灌通过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的淋失,虽然滴灌系统投入较大,但在产量形成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其次,灌溉方式不同对水分利用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棉花是一种耗水量较大的作物,灌溉方式对水分利用效率有决定性的影响。
地面灌溉中,由于水分被广泛覆盖,会导致水分的蒸发量增加,从而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
同时,由于土壤中水分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一部分水分在根系范围外流失,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相比之下,滴灌系统可以精确控制每株植物的水分供应,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根系,有效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淋失,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滴灌系统在相同水源条件下,比地面灌溉方式提高15%左右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了用水量,有助于保护水资源。
综上所述,灌溉方式对新疆棉花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滴灌系统相比传统的地面灌溉方式,在棉花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滴灌系统在新疆棉花种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然而,由于滴灌系统投入较大,需要对新疆棉花种植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便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调亏灌溉对棉花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调亏灌溉对棉花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摘要:灌溉是影响棉花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灌溉方式则对棉花生长和产量具有不同的影响。
本研究调查了调亏灌溉对棉花生长、产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传统灌溉相比,调亏灌溉策略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生长和产量。
同时,调亏灌溉更能够促进棉花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这对棉花生长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引言:灌溉是现代农业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调亏灌溉作为新型灌溉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调亏灌溉是一种适应不同生产需要、提高用水效益、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灌溉方式,在节约水资源、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灌溉对棉花的生长和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研究调亏灌溉对棉花生长、产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为推广调亏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和方法:1.实验地点本研究于2019年在中国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进行,选取了相对平坦、土壤肥沃的区域作为试验区。
2.试验设计本研究设计了两组试验,分别是传统灌溉和调亏灌溉。
两组试验均采用相同的棉花品种,相同的肥料和土壤管理措施。
同时,采用水分传感器实时检测土壤含水量,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进行灌溉管理。
3.数据收集和分析在生长季节中,每隔7天,研究组对棉花进行生长参数测量和收获量统计,并检测渗透调节物质含量。
收集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究调亏灌溉对棉花生长、产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结果:1.调亏灌溉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生长和产量。
本研究检测了两组试验中棉花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发现调亏灌溉组的棉花中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高于传统灌溉组。
调亏灌溉组的游离脯氨酸、多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传统灌溉组。
讨论:本研究表明,调亏灌溉能够显著提高棉花生长和产量,同时还能够促进棉花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
因此,调亏灌溉应用于棉花生产中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技术手段。
西北荒漠绿洲区隔沟交替灌溉对棉花生长及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第 2 卷 第 5期 6 20 0 8年 9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Ag iu t r lRe e r h i t e Ard Ar a r c lu a s a c n h i e s
Vo . 6 No. 12 5 S p .0 8 e t2 0
理 调控 的新 突破 3。
试验 于 2 0 ~2 0 0 6 0 7年 4 0月 在 甘 肃省 民勤 ~l 县农 业技 术推广 中心试 验 站 ( 1 3 3 N3 。0 ) E 0 。0 , 83 进 行 , 验 区属温 带大 陆性 干旱气候 , 试 多年平 均 降水量
甘肃 石羊河 流域 下游 的 民勤沙漠 绿洲 区位 于腾 格里 沙漠 和 巴丹 吉林 沙 漠 之 间 , 照 充 足 、 光 降水 稀 少 。 由于 地表水 资 源 不足 , 地 区农 业 生产 主 要依 该
赖 开采地 下水来 维 持 , 年来 由 于进 入该 地 区的地 近 表 水资源 逐渐 衰减 , 过度开 采地 下水 , 导致 了严重 的 生 态环境 问题 。 因此 , 求切 实 可 行 的节水 灌 溉技 寻
1 0mm, 多为 5mm 以下 的无 效 降水 , ~9月 的 1 且 7
我 国农业 节水 的最 大潜力 在 田 间 , 过各种 田 通
溉条件 下棉 花应 用隔 沟交替 灌溉 技术 的潜力 和可行 性, 为该 技术在 西 北 旱 区经 济 作 物上 的推 广 和应 用 提供科 学依 据 。
间节 水措施 提高作 物水 分利 用效 率是 节水农 业发展 的关 键 , 是 节 水 灌 溉 的 基 础uJ 目前 , 国农 田 也 。 我
方 式 , 以实 现 节 水 优 质 高 效 的 目标 。 可 关 键 词 :隔 沟 交 替 灌 溉 ; 量 ; 济 效 益 ; 前 花 比例 产 经 霜 中 图分 类号 : 5 2 s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7 0 (0 8 0 —0 40 1 0 —6 12 0 )50 8 —6
西北荒漠绿洲区隔沟交替灌溉对棉花生长及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西北荒漠绿洲区隔沟交替灌溉对棉花生长及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王振昌;杜太生;杨磊【期刊名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年(卷),期】2008(026)005【摘要】2006~2007连续两年在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干旱荒漠绿洲区大田试验覆膜条件下隔沟交替灌溉(AFI)和常规沟灌(CFI)对棉花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隔沟交替灌溉方式对棉花株高的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且结铃率高干常规沟灌处理;在次灌水定额为当地畦灌水平的50%左右时隔沟交替灌溉与常规沟灌处理相比,能够提高棉花的产量和霜前花比例,增加经济效益.在荒漠绿洲区隔沟交替灌溉是一种有效的灌溉方式,可以实现节水优质高效的目标.【总页数】6页(P84-89)【作者】王振昌;杜太生;杨磊【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北京,10008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2【相关文献】1.调亏灌溉对荒漠绿洲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J], 薛道信;张恒嘉;巴玉春;王玉才;王世杰2.不同灌溉制度对南疆绿洲区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J], 邢小宁;姚宝林;孙三民3.交替灌溉对西北绿洲区小麦间作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 [J], 柴强;杨彩红;黄高宝4.隔沟交替灌溉对棉花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 [J], 杜太生;康绍忠;王振昌;王锋;杨秀英;苏兴礼5.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荒漠绿洲区葡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赵霞;张芮;成自勇;纪学伟;高彦婷;王引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局部根区供水对棉花生长与水分利用过程的调控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07,40(11):2546-2555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收稿日期:2007-03-28;接受日期:2007-05-3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339030);国家高技术研究“863”计划课题(2006AA100210) 作者简介:杜太生(1975-),男,山东东阿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E-mail :dts1975@ 。
通讯作者康绍忠(1962-),男,湖南桃源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节水与水资源。
E-mail :kangshaozhong@不同局部根区供水对棉花生长与水分利用过程的调控效应杜太生1,康绍忠1,张建华2(1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2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香港 九龙塘)摘要:【目的】为了阐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主根系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调控机制。
【方法】以温室盆栽棉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全部根区均匀灌溉(BRI)、根系分区交替灌溉(APRI)、固定部分根区灌溉(FPRI)3种灌水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过程的影响。
【结果】结果表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可诱发棉花叶片的水分保护机制,在不明显降低光合速率的条件下降低植株叶片的奢侈蒸腾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可增强棉花的渗透调节能力,使叶片保持较高的膨压。
【结论】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能够调整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有效控制作物生长冗余,调节光合产物在根冠间的比例和分配,棉花应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技术可优化根冠比,刺激根系生长和吸收功能的补偿效应。
关键词: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棉花;生长;水分利用效率Response of Cotton Growth and Water Use to Different 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DU Tai-sheng 1, KANG Shao-zhong 1, ZHANG Jian-hua 2(1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Gvil Engineering/Center for Agricultural Water Research in China,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 2Department of Biology,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Kowloon Tong, Hongkong )Abstract: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lternate partial root zone irrigation on taproot crop growth and its water use. 【Method 】Potte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cv Shaan 392)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green house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growth and water use of three partial root zone irrigation patterns i. e., BRI (conventional irrigation, irrig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root system as the control), APRI (alternate 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 irrigated with 50% of the control, alternatively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root system during consecutive watering), FPRI (fixed 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 irrigated with 50% of the control, only and always on one side of the root system).【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RI reduced ‘luxury’ transpiration without much reduction in photosynthesis rate by slightly limiting stomatal opening. Leaf water potential showed that cotton under APRI had greater ability of osmotic regulation to maintain higher leaf turgor.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APRI has a great potential to save water and also maintain the balance between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growth with reduced redundancy growth. It regul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photosynthesis products and ratio between root and shoot. Meanwhile, the compensating effects of root growth an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were also observed.Key words: Alternate partial root zone irrigation; Cotton; Growth; Water use efficiency0 引言【研究意义】近年来,在传统灌溉理论的基础上,非充分灌溉理论的研究呈现出以下趋势:调控理念上由被动补水转向主动调控灌溉;时间上由全生育期充分灌溉转向需水非敏感期主动施加一定的水分亏缺;根区空间上由全部根区充分均匀湿润转向部分根区交替湿润;研究侧重点由仅考虑灌水技术转向灌水方式与干旱信号、气孔响应和需水调节相结合[1,2]。
调亏灌溉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棉 花 学 报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S i c ot c n e o e
20 ,0 1 :9 4 0 8 2 ( )3  ̄ 4
调 亏 灌溉 对棉 花 生 长 育及 产 量 和 品 质 的 影 响 发 其
孟 兆 江 。 ,卞 新 民
,
刘 安 能 。 庞 鸿宾。 ,王 和洲。
( .Ag iu t r l le e,N a j n rc lu a i e st ,Na jn 1 rc l a lg u Co n i gAg iu t r lUn v r i y n i g,J a g u 2 0 9 ,Ch n in s 1 0 5 ia;2 .
Fa ml n r i a in Ree r h n tt t r a d I rg to sa c I si e,Ch n s a e f Ag iu t r l ce c s u i ee Ac d my o rc lu a S in e ,Xi x a g, n in
i isi o tn a dIsYil n ie ai s c n C t n t ed a dF b rQu l y t o t
M ENG h oj n ,BI Z a —i g a AN n mih ,LI An n n 。 Xi- n U — e g ,PANG n — i。 Ho g bn ,W ANG -h u Hez o 。
层湿度 控制 下 限为 6 F 花 铃 期不 宜调 亏 , 0 C; 应保 证充足 供 水 , ~4 m 土 层 湿度 应 不低 于 0 0c
7 F ; 絮期可 中度 调亏 ,~4 m 土 层湿度 可控制 在 5 ~5 F 5 C吐 0 0c 0 5 C。 关 键词 : 棉花 ; 调亏灌 溉 ; 生长 发育 ; 纤维 品质
调亏灌溉对棉花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11]李红燕,胡铁成,曹群虎,等.旱地不同绿肥品种和种植方式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22(5):1310-1318.[12]董 亮,田慎重,王学君,等.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1):77-80.[13]彭开富.农药污染现状与环境保护措施[J].南方农业,2017,11(23):108,110.[14]李文星,黄 辉,李 好.我国农药使用监管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5,36(8):1-5.[15]陈立玲,张庆贺,薛 争,等.吉林省玉米螟生物防治现状与展望[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31(4):561-567.[16]王河河.浅谈玉米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4,11(21):62.[17]王崇桃,李少昆.玉米生产限制因素评估与技术优先序[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6):1136-1146.[18]袁建华,陈艳萍,赵文明,等.江苏省糯玉米种质改良和品种创新[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63-968.[19]黄忠阳,陈舜权,胡俏强,等.种植密度对超甜玉米晶18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106-107.[20]戴惠学,胡俏强,陈舜权.不同栽培方式对甜玉米晶甜5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3):71-72.[21]龚魁杰,陈利容,张发军,等.鲜食玉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实践研究[J].农学学报,2018,8(4):91-96.[22]徐健程,王晓维,朱晓芳,等.不同绿肥种植模式下玉米秸秆腐解特征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22(1):48-58.[23]张 聪,慕 平,尚建明.长期持续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8,25(1):92-98. 黄 鑫,杨 健,罗新宁.调亏灌溉对棉花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7):96-101.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07.018调亏灌溉对棉花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黄 鑫,杨 健,罗新宁(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摘要:膜下滴灌技术因显著的节水效果在新疆棉田大面积应用。
不同沟灌方式水、氮调控对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沟灌方式水、氮调控对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李培岭;张富仓【期刊名称】《棉花学报》【年(卷),期】2011(023)001【摘要】设置交替隔沟灌、常规沟灌和固定隔沟灌方式,施氮量和灌水量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研究水、氮调控对沟灌棉花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产量与施氮量在56.2~95.2kg·hmˉ2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与灌水量在37.52~160.00mm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相同水、氮处理下交替隔沟灌与常规沟灌相比棉花产量差异不显著,常规沟灌棉花产量平均比固定隔沟灌高9.15%;棉花水分利用率与施N量在56.2~122.8 kg·hm-2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与灌水量在37.52~160.00mm范围呈显著负相关.相同水、氮处理下常规沟灌与交替隔沟灌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常规沟灌的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比固定隔沟灌高9.01%.因此,交替隔沟灌能够有效提高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By setting the alternative furrow irrigation, conventional furrow irrigation, and fixed every-other furrow irrigation, the amount of nitrogen and irrigation design using two general rotation experiment conducted to study 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water and nitrogen on cotto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tton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five, with nitrogen applied amount in the range of 56.2 ~95.2 kg· hm-2, and same as cotton yield and water within 37.52 ~ 160.00 mm; Cotton yield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t under the same water and nitrogen treatments between alternative furrow irrigation and conventional furrowirrigation, cotton yield of conventional furrow irrigation was higher on average than the fixed every-other furrow irrigation by 9.15%. Cotton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nitrogen within 56.2 ~122.8 kg ·hm-2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mgation within 37.52 ~160.00 nun. Cotton water use efficiency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under the same water and nitrogen treatments between conventional furrow irrigation and alternative furrow irrigation, and conventional furrow irrigation was higher on average than the fixed every-other furrow irrigation in cotton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9.01%. Therefore, alternative furrow irrigation can increase the cotto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总页数】6页(P28-33)【作者】李培岭;张富仓【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南昌,33004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5.3【相关文献】1.覆膜沟灌条件下不同水氮处理对番茄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J], 周继莹;成自勇;王峰;王文娟2.花铃期水氮互作对膜下滴灌杂交棉花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孙绘健;马富裕;刘浩;崔静;吴艳琴3.沟灌方式和水氮对玉米产量与水分传导的影响 [J], 杨启良;张富仓;刘小刚;戈振扬4.不同沟灌方式下根区水氮调控对棉花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J], 李培岭;张富仓5.温室沟灌条件下不同水氮用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J], 刘东阳;汪俊玉;武雪萍;李若楠;黄绍文;李晓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年1月第17卷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Jan. 2009, 17(1): 13−17DOI: 10.3724/SP.J.1011.2009.00013隔沟交替灌溉对棉花耗水、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王振昌1杜太生2**杨秀英3唐青运4(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杨凌 712100;2.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3. 甘肃省武威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武威 733000;4. 甘肃省民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民勤 733000)摘要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干旱荒漠绿洲区研究了覆膜条件下隔沟交替灌溉(AFI)和常规沟灌(CFI)对棉花耗水、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结果表明, 现蕾期和花期, AFI处理的棉花日耗水强度小于CFI处理;铃期和吐絮期, AFI处理棉花日耗水强度大于相同灌水定额的CFI处理。
相同灌水定额条件下, AFI处理有利于籽棉产量和霜前花产量的提高, 灌水定额为375 m3·hm−2和480 m3·hm−2的AFI处理, 籽棉产量和WUE 显著高于相同灌水定额的CFI处理。
相同灌水定额条件下, AFI和CFI处理的衣分无显著性差异。
2005年AFI 处理的平均纤维长度比CFI处理长2.6 mm, 灌水定额为225 m3·hm−2处理两者差异显著; 2006年不同灌水方式下的纤维长度无显著差异, 可能与降雨情况有关。
在干旱缺水地区覆膜隔沟交替灌溉是一种有效的节水灌溉模式, 在棉花品质不降低的情况下, 有利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棉花隔沟交替灌溉常规沟灌作物耗水产量品质霜前花产量中图分类号:S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09)01-0013-05Effects of alternate furrow-irrigation on crop water consumption,yield and quality of cottonWANG Zhen-Chang1, DU Tai-Sheng2, YANG Xiu-Ying3, TANG Qing-Yun4(1. Key Laboratory for Agricultural Soil and Water Engineering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Ministry of Education, Northwest A & F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2.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Water Research in China,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3. Wuwei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4.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in Minqin, Minqin Agricultural Bureau,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000, China)Abstract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lternate furrow-irrigation (AFI) on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yield and quality of seed cotton in the oasis region of downstream Shiyang River Basin of Gansu Province. In the early stages of cotton growth (squaring to flowering stages), diurnal crop water consumption under conventional furrow-irrigation (CFI)is higher than in AFI. In the late stages (bolling to open-boll stages), diurnal crop water consumption under AFI is higher than in CFI. Under the same irrigation pattern, AFI improves yield of total seed cotton and seed cotton yield before frost. When irrigation is 375 m3·hm−2 and 480 m3·hm−2, seed cotto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under AFI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FI. In the two years, the difference in percent lint between AFI and CFI is insignificant. In 2005, average fiber length under AFI is 2.6 mm longer than in CFI,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irrigation is 225 m3·hm−2. In 2006,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s between AFI and CFI in fiber length.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the two years. It is concluded that AFI is a fea-sible method of cotton cultivation in the oasis of Shiyang River Basin. With no reductions in fiber quality, AFI increases both seed cotto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Key words Cotton, Alternate furrow-irrigation, Conventional furrow-irrigation, Crop water consumption, Yield, Quality, Seed cotton yield before frost(Received Dec. 17, 2007; accepted April 21, 2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339030)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6AA100210)资助**通讯作者: 杜太生(1975~), 男, 汉族,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
E-mail: dts1975@ 王振昌(1981~), 男, 汉族,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E-mail: wangzhenchang2005@14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第17卷隔沟交替灌溉(Alternate furrow-irrigation)是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技术在田间的一种实现形式, 是目前最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节水灌溉技术。
该技术从作物的生理特性出发, 通过水分在作物根区空间的优化分配和根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对叶片气孔开度的调控作用达到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改善品质的目的[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较之常规灌溉技术, 能够在同等灌水量下增加作物的经济产量, 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 3]。
在葡萄、番茄、油桃等作物上的研究还表明,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可抑制作物不必要的营养生长, 促进果实早熟, 改善果实品质[4−6]。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沙漠绿洲位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 光照充足、降水稀少。
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 该区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开采地下水维持。
近年来由于进入该地区的地表水资源逐渐衰减, 以至地下水开采过度, 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 寻求切实可行的节水灌溉技术,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解决当地干旱缺水问题的有效措施。
棉花是民勤特色农业经济中的支柱作物, 研究棉花节水灌溉技术对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有重要意义。
Du 等[7]于2004~2005年在该地区的研究表明, 隔沟交替灌溉技术较之常规灌溉, 能够提高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
Tang 等[8]在新疆地区的研究也表明, 隔沟交替灌溉技术能够在节水的前提下保持较高的籽棉产量, 而且能显著提高霜前花比例。
但有关隔沟交替灌溉条件下棉花各阶段的耗水情况以及该技术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的报道较少。
本文研究了覆膜隔沟交替灌溉和常规覆膜沟灌条件下棉花各生育阶段的耗水状况及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以期为该技术在干旱缺水地区经济作物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区概况试验于2005~2006年5~10月在甘肃省民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验站(E103°30′, N38°30′)进行, 试验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多年平均降水量110 mm, 且多为5 mm 以下的无效降水, 7~9月的降水占全年降水的60%;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 644 mm, 年日照时数大于3 010 h, 年大于10 ℃的积温为3 147.8 ℃。
地下水埋深13~18 m, 1 m 土层内的土质为沙壤土, 0~60 mm 土层含少量腐殖质和黏粒。
土壤干容重为1.52~1.54 g ·cm −3, 田间持水量为33.7%~36.2%(体积含水率)。
1.2 试验布置与设计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早7号”(Gossypium hirsutum cv . Xinluzao 7), 设覆膜条件下的隔沟交替灌溉(AFI)、常规沟灌(CFI)两种灌溉方式, 灌水定额设3个水平, 每个处理3次重复。
试验小区长11 m, 宽6.3 m, 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为减少小区间水分侧向入渗, 各小区以1沟1垄(宽1 m)作为保护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