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PPT教学课件

●典例剖析 (2014·试题调研)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
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元素的电子得失标反;B项也是元素的电 子得失标反;D项电子转移方向弄反,即箭头指出标反。
【答案】 C
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3===3Cu(NO3)2+2NO↑+4H2O (1)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3 mol Cu参加反应,则该过程转移的电子是 ________mol。
(2)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
①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特点:
升高 降低
②从化合价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是有__元__素__化__合__价__升__降_ 的化学反应。
(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
①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特点: 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 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
②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是_有__电__子__转_移__(_得__失_或__偏__移__) ___的化学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质 (1)基本概念和实质 ①基本概念。
得到
偏向
失去
偏离
还原
氧化
②实质:电子的转移(即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③特征: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2)反应中概念间的关系
①氧化剂在反应中化合价__降__低____→具有__氧__化____性→被 __还__原____→生成__还__原____产物。
②还原剂在反应中化合价_____升__高_______→具有__还__原____ 性→被__氧__化____→生成__氧__化____产物。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整合 .pptx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整合 .pptx

(2)溴具有挥发性,热空气能促进溴挥发,将溴从B装置中吹出,溴将
亚硫酸氧化为硫酸,所以白色沉淀为硫酸钡。
(3)装置C中存在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有氯气、溴蒸气等污染
性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装置C的
作用是吸收尾气。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氧化性:H2O2>Br2>H2SO3。 (5)操作③中,向B装置中逐滴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溶液开始颜色无明
-5-
本章整合
强化点一 强化点二
知识网 整合构建
重重难难点点 强强化化提提升升
随堂训练
(4)看能否生成水。如在酸性溶液中 OH-不能大量共存;在碱性 溶液中 H+不能大量共存。
(5)看能否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H+与 CO32-、HCO3- 、S2-等不能 大量共存。
(6)看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Fe3+与 S2-、I-不能大量共存;
(2)通入少量氯气时,只有Fe2+被氧化,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2==2Fe3++2Cl-。 (3)在通入氯气的过程中,Fe2+和Br-先后被氧化,Fe2+被完全氧化
后,Br-可以部分被氧化:2Fe2++2Br-+2Cl2==2Fe3++Br2+4Cl-是Fe2+全 部被氧化,Br-部分被氧化时的反应, 符合反应规律,遵守质量守恒、
答案:(1)⑥ ⑦ ⑧ ⑨ ④ ③ (2)④⑨ ⑧⑨ (3)③④ ④⑦
-11-
本章整合
知识网 整合构建
重难点 强化提升
随随堂堂训训练练
123
2.在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科学探究
胶体的制备: 1、取3个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 25mlCuSO4溶液和25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 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色,停止加 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 和泥水比较。
辨别溶液与胶体: Fe(OH)3胶体 GuSO4溶液 2、把盛有溶液和胶体得烧杯置于暗处,分别 用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 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人教版 化学必修1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初中时所学“溶液”的概念
• 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 合物叫做溶液 • 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扩大范围来说,溶液是一种分散系。 初中我们还学过悬浊液和乳浊液,它们也是分散系。 例如泥水。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质 粒子大 小
溶液
胶体
浊液
1nm
(<1nm)
100nm (>100nm) (1~100nm) 悬浊液、乳浊液
1nm=10-9m
分散系 比较点 分散质微粒 的直径
溶液 <1nm
胶体 1~100nm
浊液 >100nm
小分子或 分子的集合 巨大数目的 微粒组成 离子 体或高分子 分子集合体 酒精、 氢氧化铁胶体 石灰乳 实例 食盐水 、淀粉溶液 、泥水 不均一、 均一、透明 外观及 均一、透明 不透明、 、较稳定 、稳定 稳定性 不稳定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能 不能 可通过, 透光性差, 光照 丁达尔现象 无光路 有光路
作业:预习《离子反应》,完成练习册相对 应“导学坐标”,下节课检查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新知识·预习探究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种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了解胶体的介稳性和丁达尔效应。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新知预习
1.把_一__种__(_或__多__种__)_物__质__分散在另__一__种__(_或__多__种__)_物__质_中所得 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2.胶体的分类 常见的胶体分类方法是根据分散剂的状态进行分类,有 三种:固溶胶(如有色玻璃、宝石、珍珠之类),液溶胶(如牛 奶、豆浆之类),气溶胶(如云、雾、烟之类)。 3.胶体的性质 (1)胶体是介稳性的分散系 溶液是最稳定的分散系,浊液是最不稳定的分散系,胶 体的稳定性介于二者之间。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2)根据分散质的直径不同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 散系。列表比较如下:
分散系 举例
分散质粒子组成
分散质粒子直径 外观特点 稳定性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扩散
溶液 NaCl溶液
离子
<1 nm 均一,稳定
稳定
悬浊液 乳浊液
胶体
泥水
牛奶
Fe(OH)3胶体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解析】 选项A,空气是由N2、O2及一些尘埃等组成 的混合物。选项B,胶体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即介 于1.0×10-9~1.0×10-7 m之间,所以微粒直径为2.5微米的细 小颗粒物不属于胶体。选项C,实施绿化工程,树木能吸附空 气中的尘埃,从而有效防治PM 2.5污染。选项D,PM 2.5表面 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有毒有害物质。

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课时2钠的几种化合物

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课时2钠的几种化合物

化学 必修 第一册 R
返回导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热稳定性
①Na2CO3 性质稳定,受热难分解,Na2CO3·10H2O 易风化;
②NaHCO3
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H2O+CO2↑。
[点拨] 相同金 属 阳离子 , 碳酸正 盐 比酸式 盐 稳定 , 如 稳定性 : Na2CO3> NaHCO3、CaCO3>Ca(HCO3)2。
D.每有18 g H2O与足量Na2O2反应,则固体增重4 g 答案 B
解析 在Na2O2与H2O的反应中,Na2O2中-1价氧原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 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电子转移的数目为2e-。根据原子守恒,固体增重质 量等于参加反应水中氢原子的质量,即18 g H2O参加反应,固体增重2 g。
化学 必修 第一册 R
返回导航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1.能否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提示 不能。澄清石灰水与Na2CO3和NaHCO3溶液反应现象相同,均会产生白 色沉淀。
2.把CaCl2溶液分别加入Na2CO3和NaHCO3溶液中,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能否根据反应现象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提 示 CaCl2 溶 液 和 Na2CO3 溶 液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CaCl2 + Na2CO3=== CaCO3↓+2NaCl,有白色沉淀生成,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不发生反应,无明 显现象,由此可知,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
网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科 2.1.2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学习目标
学1.能说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主要性质的差异 2.能说出过氧化钠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用途
思考与讨论
1.钠在空气中常温和加热条件下分别发生什么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常温 4Na+O2==2Na2O
所以氢氧化钠先使酚酞变红, H2O2使酚酞褪色
Na2O2强氧化性的表现
一般来讲,有些物质利用自身
或与其它物质反应的中间产物 的强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 的过程中起到漂白、消毒、杀 菌的作用。
1.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 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
B A.最后溶液变蓝色
B.溶液先变蓝色最后褪色
由Na+和O2-构n(Na+):n(O2-)=2:1
氧元素化合价
-2
过氧化钠(Na2O2)
由Na+和O2 2-构成n(Na+):n(O22- )=2:1
-1
类别 颜色状态 与水反应 与CO2反应 与H+反应 转化关系 用途
碱性氧化物
白色固体
Na2O + H2O 2NaOH Na2O + CO2 Na2CO3
C.溶液仍为紫色
D.因为Na2O2与石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无 气泡产生
一、钠的氧化物:
氧化钠(Na2O)
Na2O + H2O = 2NaOH
Na2O + CO2 = Na2CO3
Na2O +2H Cl = 2Na Cl + H2O
过氧化钠(Na2O2)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PPT课件.ppt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PPT课件.ppt

复习回忆: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广泛。敞开式盾构之中有挤压式盾构、全部敞开式盾构,但在近些年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已很少使用,在此不再说明。
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了 金属 元素和 非金属元素; 其中Na、Mg、Al、Fe、Cu、Zn等属于 金属元素,O、S、 P、Cl等属于 非金元属素。 2、我们还知道,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分 为 气 、 液 、 固 三态。例如:对于空气、水、硫酸、 矿石、石油、煤炭,从状态分类,可以将 空气 归 为一类,将 矿石、煤炭 归为一类,将水、石油、硫酸 归为 一类。 3、对于化合物,我们可以根据组成特点,把它们分 为: 酸 、 碱 、 盐 、氧化物 四大类,是否还可 以对它们继续分类?试举一例。 4、对于化学反应,在初中我们把它们分为四种基本反应 类型。分别是 化合、 分解、和 置换 、复分解 。
H2SO4 + Na2CO3== Na2SO4+ H2O+CO2
讨论小结1:
3.酸
酸+指示剂
酸+碱性氧化物 盐+水 酸+碱 盐+水 酸+盐 新盐+新酸 某些含氧酸 水+酸性氧化物
答案:
6.NaOH
2NaOH+ H2SO4 ==Na2SO4+2H2O 2NaOH+CuSO4 ==Na2SO4+Cu(OH)2 2NaOH + CO2 ==Na2CO3+H2O
55万种化合物
110万种,45年加倍
236.7万种,25年加倍天哪,这
414.8万种
怎么能学
593万种,10年加倍 完呢?
785万种
1057.6万种,我10木年须加龙倍 超过2000万种都就够别呛说,你 超过3000万种 了
什图 么书 你馆 很里 快有 就许 找许 到多 你多 需的 要书 的籍 书, ?为

2019-2020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 目录课件PPT

2019-2020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 目录课件PPT
第二节 金属材料 第1课时 合金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章末复习课 章末综合测评(三)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 核素 第3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第2课时 离子反应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1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
系列微专题1: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与配平 章末复习课 章末综合测评(一)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钠和钠的氧化物 第2课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焰色反应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氯气 第2课时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Cl-的检验
第三节 物质的量 第1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系列微专题2:阿伏加德罗常数 (NA)应用中的“七大陷阱” 章末复习课 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铁的单质、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第2课时 铁盐和亚铁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均一、不 透明,久置 分层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探究一
探究二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能否透 过滤纸


不能
不能
能否透过 半透膜

不能
不能
不能
实例
食盐水、 蔗糖溶液
Fe(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典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加入电解质溶液 聚沉
方法 加热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1.“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
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是( )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解析: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与胶体粒子直径范围相同,因此所得
答案:(1)× (2)√ (3)× (4)× (5)√
探究一
探究二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问题探究
1.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吗? 答案:不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 同。 2.试分别比较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能 否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答案:溶液可以透过滤纸和半透膜;胶体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 过半透膜;浊液既不能透过滤纸,也不能透过半透膜。
探究一
探究二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问题探究
1.制备Fe(OH)3胶体时为什么不用加热FeCl3溶液的方法制备? 答案:加热FeCl3溶液需要较长时间,得到的Fe(OH)3胶体在加热较 长时间后会凝聚。 2.清晨去公园或树林锻炼身体,可以看到有一束束光柱透过树叶 的缝隙射入树林间,在电影院也可以看到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 试解释此现象的原因。 答案: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悬浮颗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了气溶胶, 当有光线通过时,就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混合物是胶体。
答案:B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溶液是纯净物,浊液是混合物( )
(2)烟、雾、云都是气溶胶( )
(3)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 )
(4)FeCl3溶液呈电中性,Fe(OH)3胶体带正电( ) (5)江河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这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
胶体的聚沉:在胶体中加入少量 的电解质,使胶体粒子形成沉淀, 从分散剂中析出的过程
应用 使用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 厂废气中的飘尘,以及微细的 固体颗粒物;分离蛋白质、氨基 酸;血清电泳用于诊断疾病等
制豆腐和果冻等,明矾净水等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典例2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
2.①食盐水、②黄河水、③稀硫酸、④石灰乳、⑤碘酒。属于 溶液的有①③⑤,属于浊液的有②④。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定义及组成
分散系—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2.分类 (1)按照分散系组成部分的状态分类。 以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为标准,共有9种组合;
(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二、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1.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 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2.胶体的性质 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 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丁达尔效应: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 和溶液。 电泳:胶体粒子带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1-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核心素养形成脉络
1.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分散系 的种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 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3.了解胶体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1.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 液体或气体。
膜除去淀粉溶液中的NaCl,B项正确;Fe(OH)3胶体中的胶粒带正电荷, 但整个胶体不带电,呈电中性,C项错误;胶体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直
径在1~100 nm之间的纳米材料不一定是分散系,若是纯净物,则不属
于胶体,D项错误。
答案:B
探究一
探究二
变式训练1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胶体中分散质能通过半透膜 C.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会出 现光亮的通路 D.溶液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不稳定,放置后会生成沉 淀 解析:溶液和胶体都呈电中性,胶体中胶体粒子带有电荷;溶液中 溶质能通过半透膜;胶体有介稳性,一定时间内放置不产生沉淀。 答案:C
探究一
探究二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知识归纳
性质
应用
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从
与入射光线垂直的方向观察,可 区别溶液和胶体 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之
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不停地作无 一,在涂料、颜料、墨水、洗
规则地运动
涤剂、喷雾剂的生产等领域
有着重要应用
探究一
探究二
性质
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向阴极(或 阳极)作定向移动
B.利用半透膜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
C.Fe(OH)3胶体带正电荷 D.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解析: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丁
达尔效应是胶体的一种性质,A项错误;半透膜能允许直径在1 nm以下
的小分子或离子透过,1 nm以上的胶体粒子不透过,因此可以用半透
探究一
探究二
知识归纳 胶体、溶液与浊液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 子大小 <1 nm 1~100 nm >100 nm
>100 nm
分散质粒 子结构
分子、离 子
少量分子 的集合体 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聚 大量分子
集成的固体 聚集成的
小颗粒
小液滴
特点
均一、透 明
多数均一、 透明
不均一、不 透明,久置沉 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