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探究与设计题 专题复习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解析版)

《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一、实验探究题1.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通过______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3)由______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
(4)该同学在实验时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则在乙、丁两种情况中小桌产生的压强p乙______p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平在家中找了一块泡沫、一个小塑料板凳、一个铁块来研究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比较______ 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作用效果跟______ 有关系.(3)比较乙、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作用效果跟______ 有关系.(4)实验中用到的方法是______ 法.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3)由实验乙、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______。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______p丁(选填“>”“<“或“=”);(5)实验中将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将左边部分移开后,发现海绵凹陷程度不变,由此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此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4.小明同学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1)小明是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3)以上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______法.5.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1)画出丁图中海绵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2)实验中观察______ 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3)甲、乙所示的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______ (填序号)①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②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③书包要用宽的背带(4)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作图______ (填“丙”或“丁”)所示实验.(5)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______ 、______ .6.如图所示,小刚为了探究:压强可能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找到了下面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三本字典。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三 实验探究题

专题三实验与探究题1.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C)A.5.3 cm B.5.25 cmC.3.25 cm D.3.3 cm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0~5__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3.6__N。
(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4__℃。
4.(2019·湘潭中考)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并回答:(1)这是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__熔化__(选填“熔化”或“凝固”)图像。
(2)第10 min时该物质处于__液__(选填“固”或“液”)态。
(3)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
(4)组装图甲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__从下往上__(选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__不变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2019·绵阳中考)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量筒、细线、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和待测小石块。
请按以下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图甲所示,应将右边平衡螺母向__右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石块质量,三次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1 2 3小石块质量m/g 52.8 52.4 52.4(3)在量筒中装入60 mL的水,把小石块放入量筒内,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__20__cm3。
(4)小石块的密度是__2.62__g/cm3(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5)实际上,小石块要吸水,本实验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__大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石块的真实密度。
6.(2019·重庆中考)小薇同学探究凸透镜和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1)先将光具座上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至__同一高度__。
(2)移动蜡烛,光屏上呈现了烛焰的清晰像,如图所示,生活中的__照相机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解析版)

《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一、实验探究题1.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如图a、b、c所示,让质量为m、2m的两个小球分别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击放在水平木板上的木块,使木块滑动,虚线位置为木块滑动一段距离后停止的位置。
(1)小球动能是由______(填某种能量)转化来的。
(2)实验中通过______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
(3)比较______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探究小球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4)比较a、b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得到小球的动能随质量增大而______。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甲、乙两图装置相同,分別是同一小球先后从A、B两处由静止滚下,钻入并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
(1)纸盒被推得越远,小球对纸______越多,表明小球的动能越大。
(2)对比甲乙两图可知,小球的动能与______有关。
(3)若要验证动能大小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需要添加的一个器材是______。
3.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阳用同一实验装置,让从斜面上滚下的小钢球钻入水平面上的硬纸盒,完成以下实验。
(1)通过比较甲、乙两次实验中硬纸盒被推的远近,可以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时物体的______越大,动能越大。
对比甲、乙两次实验还可以得出:质量相同时,物体位置越高,重力势能______。
在甲、乙两次实验中,硬纸盒所受滑动摩擦力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2)如果做乙图实验时,硬纸盒被撞后滑出木板掉落,为防止因此造成硬纸盒损坏需改进乙图实验,再与甲图实验对比。
在不改变木板长度的情况下,应采用以下______方法(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换用质量更小的钢球B.给水平木板铺上毛巾C.适当降低钢球的高度D.换用一个较重的硬纸盒(3)若要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另一因素,具体的操作方法是:选择两个______不同的钢球,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
初中物理中考《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0)(含答案解析)

中考《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0)1.采用图的电路装置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
接通电源,瓶内的空气被加热后膨胀,使U形管的液面发生变化,通过观察U形管的液面变化情况比较出瓶内电阻丝的发热多少。
(1)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_____的关系,通电一段时间_____(选填“左瓶”或“右瓶”)内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
(2)让实验装置冷却到初始状态,把右瓶并联的两根电阻丝都放入瓶内,接通电源比较两瓶内电阻丝发热多少。
此时该装置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_____的关系,通电时间和前面一样后电阻丝产生的热量_____(选填“左瓶”、“右瓶”、“两瓶一样”)多。
从U形管的液面变化情况来看要比上一次_____。
(填“大”或“小”)2.为完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小海同学从实验室取得以下器材:电压恒为4.5V的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开关,5Ω、10Ω、25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规格为“40Ω1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要求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____________)(2)小海将10Ω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记为_______V,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接着保持滑片位置不变,将电阻换为25Ω后,为保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应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滑片;(3)通过实验得到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_______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电阻成_______比;(4)在小海实验基础上,为了得到更多组数据,需要更多规格的定值电阻,则选用的定值电阻最大阻值不允许超过_______Ω;(5)某次实验,更换电阻R,合上开关后,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6)小金想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胡认为他的实验方案不可行,小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命题点1.实验电路图的连接2.实验探究方法(1)转换法(实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或U形管液面的高度的变化反映产生热量的多少) ,(2)控制变量法①被加热物质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相同②在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时,控制两加热电阻的电流相同(两电阻串联)和通电时间相同③在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的关系时,控制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3.被加热物质的选择(选择空气,原因是其比热容小,实验耗时短,效果明显)4.实验中两容器中电阻丝串联的目的(使通过两个电阻丝的电流相等)5.电阻大小比较6.实验结论(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2)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3)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7.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典题欣赏:1.(2017日照)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他们用的实验器材如下如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空气,U形管中液面最初相平,两个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两个容器的电阻丝接到电路中。
(2)实验中通过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
(3)接好电路,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填“左”或“右”)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大,此实验现象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均相同的情况下,越大,所产生的热量越多。
(4)让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一样大,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如图乙所示)。
移走图甲中的电阻,换接图乙中的电阻到电路中,重新做这个实验。
此时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由此得到的结论是(5)如果热量用Q表示,电流用I表示,电阻用R表示,时间用t表示,则Q 。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解析版)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一、实验探究题1.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装置的名称是______ .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______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图乙和图丙是将该装置的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情况,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图丙和图丁,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 有关.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______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相同。
(2)如图乙所示,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同一深度不同的方向,并比较每次的橡皮膜方向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这是为了探究______。
(3)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______。
(填符号)A.酒精(ρ酒精=0.8×103kg/m3)B.植物油(ρ植物油=0.9×103kg/m3)(4)若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红墨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______Pa.(ρ红墨水≈1.0×103kg/m3)3.下列四幅图是小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的四个场景,除图④杯中装的是盐水外,其余杯中装的都是水。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______的变化而知道压强大小变化的;(2)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3)比较②④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4)比较②③两幅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______无关。
4.在“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型管的两端液面的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云南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7】实验与探究(78页)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1 验证性实验探究 例1 [2014· 苏州]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 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如图TZ7 -1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图TZ7-1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 照相机 选填“放大镜”“投影 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 右 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 光屏向 大 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________些。 (2)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 要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 右 屏上成清晰的像。 (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将凸 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 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 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 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或太阳光没有平行于主光 轴入射到凸透镜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TZ7-2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图TZ个实验,比较图甲和图________ 乙 所示实验,说明 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 (2)观察三个实验,比较图甲和图丙所示实验,说明在 压力 相同时,接触面越________ 粗糙 ,摩擦力越大。 ________ (3)小明在进行图乙所示实验时,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 通过多次实验得到摩擦力F摩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F压的 0.25 压。当木块 关系图线如图丁所示。由图可知:F摩=______F 与砝码的总重力为6 N时,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 擦力为______ 1.5 N,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5 N,则木 加速 运动。 块将做________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1.某同学在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写出了如下实验步骤:①整理实验器材;②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并读取示数;③将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盛液体的容器底部充分接触几分钟;④记下液体的温度;⑤用手掌触摸容器外侧,估测一下液体的温度,并选择适当的温度计。
(1)指出该同学实验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将①~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雅琦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2)根据做出的图像,可以判断此固体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水浴法”加热的方式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3.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________.(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如图乙a、b、c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3)图丙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 min海波处于___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4)图丁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探究与设计题专题复习
探究与设计题一般放在中考最后一题,分值一般是10分。
纵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探究题,主要题型是:1、得出结论类探究题;2、设计方案类探究题;3、方法识别类探究题。
一、得出结论类探究题
探究得出结论题以实验或事实为素材,给定相关信息,要求分析研究,运用简洁语言或数学表达式得出结论。
解答此类题要根据“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具体要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思维。
例1:(2004年上海市中考题)
某小组同学用U形管压强计研究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的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例2:(2004年上海市中考题)
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
密度的关系。
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0.1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
甲、乙两种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如图14所示,并不断
改变它所处的深度。
他们利用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
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液体甲
表二液体乙
(1)分析比较_______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表—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
二、设计方案类探究题
呈现教材隐性知识规律,要求用学过了的方法设计探究方案,解答此类题将探究显性知识规律的方法,“由此及彼,变通迁移”设计方案,探究隐性知识规律。
例:(盐城市2004年中考题)
小军经常参加球类体育运动,运动过程中不同情况下球的触地反弹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决定和小宇一起探究这一相象。
他们计划首先通过实验研究“竖直下落的球反弹的高度与什么有关”这一问题:
(1)请你猜想一下,竖直下落的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索与“因素1”的关系,请你设计一个可操作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的基础上,请你列出相应的实验器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小军和小宇提出的问题外,你还可以对球的反弹提出了一个什么探究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2004宿迁市中考题)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
软硬程度不同的铅笔其用途是不同的,例如作画用6B软铅笔、写字用软硬适中的HB铅笔、制图用6H硬铅笔。
铅笔芯是导体,那么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其软硬度有何关系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⑴.实验器材的名称及数量:
⑵.主要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3).分析测得的物理量,判断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软硬度的关系:
三、方法识别类探究题
主要是直接考查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此类题有两种情况:一是给出一个或几个实例要求回答是什么探究方法;二是给出几个实例要求选出相同的研究方法。
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控制变量、等效法、模型法、实验和推理法、比较法、转换法等等.
例1:(盐城市2003中考题)
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某老师引导学生作了如下的猜想:猜想1: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3: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图是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固定了四条金属电阻丝,a、b、c三条长度均是1m,d的长度0.5m;a、b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a、c的材料相同,但c的横截面积大于a;a、d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
(1)在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______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
(2)依次把M、N跟a、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a、d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____________的关系,其结论是:__________。
(3)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
试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再列出两例用这种方法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说来,所有物体都有电阻。
探究过程中,又有同学提出猜想4:电阻还可能跟温度有关。
请用一个废灯泡的灯芯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①说出方法。
②画出电路图。
例2:(淮安市2004中考题)
导体里有电流流过时,导体就会发热.图a、b为“探究在相同时间内影响通电导体发热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观察图中的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图a探究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b探究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体产生的热量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出来的。
(4)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此实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a 图b
[归纳]: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验证→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评估和交流。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