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至四章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至四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有理数(一)正数和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b+ac(六)有理数除法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归纳总结
1. 自然数与整数:
- 自然数:1, 2, 3, 4, ...
- 整数:... -3, -2, -1, 0, 1, 2, 3, ...
2. 整式与代数式:
- 整式:由数字与字母通过运算符号组成的表达式,如3x + 4y。

- 代数式:由数字与字母组成的表达式,如x + 2。

3. 数轴与坐标:
- 数轴:用来表示有序数的直线。

0点位于数轴的中心,正数
向右延伸,负数向左延伸。

- 坐标:有序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4. 平行线与垂线:
- 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 垂线:与另一条直线交点处呈直角的直线。

5. 解方程:
- 解方程是指找出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使得等式成立。

- 方程的解是使方程成立的值。

6. 解不等式:
- 解不等式是指找出使得不等式成立的值。

- 不等式的解是满足不等式条件的值。

7. 测量与估算:
- 测量是通过使用合适的单位和测量工具来确定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等。

- 估算是通过近似计算来确定一个大致的数值。

8. 三角形与四边形:
- 三角形:具有三条边的图形。

- 四边形:具有四条边的图形。

以上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
注:本文档内容整理自教材内容,确保准确性。

人教版初一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知识点Unit 1 My name's Gina.【重点单词】name /neim/ n. 名字;名称nice /nais/ adj. 令人愉快的;宜人的to /tu:/ 常用于原形动词之前,该动词为不定式meet /mi:t/ v. 遇见;相逢too /tu:/ adv. 也;又;太your /jɔ:/ pron. 你的;你们的Ms. /miz/ (于女子的姓名前,不指明婚否)女士his /hiz/ pron. 他的and /ænd/ conj. 和;又;而her /hə:/ pron, 她的yes /jes/ interj. 是的;可以she /ʃi:/ pron. 她he /hi:/ pron. 他no /nəu/ interj. 不;没有;不是not /nɔt/ adv. 不;没有zero /'ziərəu/ num. 零one /wʌn/ num. 一two /tu:/ num. 二three /θri:/ num. 三four /fɔ:/ num. 四five /faiv/ num. 五six /siks/ num. 六seven /'sevn/ num. 七eight /eit/ num. 八nine /nain/ num. 九telephone /'telifəun/ n. 电话;电话机number /'nʌmbə/ n. 号码;数字phone /fəun/ n. 电话;电话机telephone/phone number 电话号码first /fə:st/ adj. 第一first name 名字last /la:st/ adj. 最后的;末尾的last name 姓friend /frend/ n. 朋友China /'tʃainə/ 中国middle /'midl/ adj. 中间的;中间school /sku:l/ n. 学校middle school 中学;初中知识点:1.短语归纳:Your name 你的名字first name 名字last name 姓氏her name 她的名字telephone /phone number 电话号码in China 在中国2.必背典句:1.—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Nice to meet you,too. 见到你我也很高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一、知识结构第1课《春》(一)文学常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

(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结构: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

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3、⑧段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四)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

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

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

其中“静默”:运用拟人的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

迎春图——侧面烘托3.课文结尾的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不能颠倒。

从刚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

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地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五、知识延伸有关“春”的诗句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Unit1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Unit1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Unit1知识点总结1.整数的概念和比较整数是由正整数、0和负整数组成的数集。

整数之间可以进行大小比较,绝对值越大的整数越小。

2.整数的加减法整数的加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大的整数一致。

整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并根据规则进行操作。

3.整式的加减法类似项可以进行合并,系数相加。

不同项之间保持不变。

4.整式的乘法相同幂次的字母可以进行合并,系数相乘。

幂次相加。

5.一元一次方程用字母表示未知数,通过等式表示两个代数式相等,解方程可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6.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变换等式形式,使未知数系数为1.通过逆运算,得出未知数的值。

7.带括号整式的计算使用分配律,先将括号中的项与外面的项逐一进行运算。

8.数轴与有理数数轴可以表示整数和有理数的大小关系,越往右数值越大,越往左数值越小。

9.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倍数是指同时是两个或多个数的倍数的数,最小公倍数是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10.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因数是指同时是两个或多个数的因数的数,最大公因数是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11.分数的概念分数是由一个整数和一个非零整数构成的表达式,分子表示被分的份数,分母表示分成的份数。

12.分数的加减将分数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后,分子相加或相减。

13.分数的乘除将分数的乘法化简为约分,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将分数的除法化简为乘法,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14.小数与分数的转换小数可以转换为分数,小数部分的数字作为分子,小数位数作为分母。

分数可以转换为小数,将分子除以分母。

15.数值和计算通过合理的计算规则,进行数值计算。

16.排列组合排列是指从若干个元素中按一定次序取出若干个元素进行组合。

组合是指从若干个元素中不计顺序地取出若干个元素进行组合。

17.几何问题与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18.用方程、方程组解决问题通过列方程或方程组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1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1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1Goodmorning!知识点归纳一、重点短语:1.good morning 早上好2.boy s’ names 男孩的名字3.girls’ names 女孩的名字4.write down 写下5.big letter 大写字母6.small letter 小写字母7.HB硬黑8.CD光盘9.BBC英国广播公司10.good afternoon 下午好11.good evening 晚上好12.How are you? 你好吗?13.be fine身体好14.thanks=thank you 谢谢二、重点句式:1.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2.—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三、知识点归纳:1.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较为正式的问候语。

回答时重复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也可加上名字。

非正式、熟悉的人之间也可以直接用省略good.2.hello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打招呼的方式之一。

年轻人第一次见面时,也常用这种方式,表明双方十分亲切、随意和友好。

3. -How are you?-你好吗?-I'm fine, thanks.我很好,谢谢。

也可以说Fine\Not bad\Wonderful\Great\Pretty good\I am OK.4.同义词辨析OK/fine/ good 都表示“好”的意思。

其区别如下:四、语法归纳:人称代词:be动词is/am/areis,am,are的区别是:is在第三人称单数后面使用;am在第一人称后面使用;are用于复数,is、am、are三者都是be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态,意思为“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春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课济南的冬天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⑦贮蓄:存放,储藏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第一单元:有理数一、自然数和整数1. 自然数:从1开始的正整数,用N表示。

2. 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用Z表示。

3.正整数:大于0的整数。

4. 负整数:小于0的整数。

5. 零:表示为0。

二、有理数的代数运算1. 加法和减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遵循交换律和结合律。

2. 乘法和除法: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遵循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且零除以任何非零数等于0。

3. 加减混合运算:先进行加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三、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 相反数:两个有理数互为相反数当且仅当它们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2. 绝对值: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有理数的绝对值。

3.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要先比较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再根据符号确定大小关系。

四、有理数的分数表示1. 分数:一个有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其中分子为整数,分母为正整数。

2.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

3.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

4. 整数:分母为1的分数。

五、有理数的约分与化简1. 约分: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约去。

2. 化简:经过约分后,如果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为1,则分数为最简形式。

六、有理数的小数表示1. 有限小数:小数点后有有限位数的小数。

2. 循环小数:小数点后有无限循环的小数。

3. 无理数:不能表示为有限小数或循环小数的数。

七、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 同号数相加或相减:保留相同的符号,将绝对值相加或相减。

2. 异号数相加或相减: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将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绝对值与绝对值较小的数的绝对值相减。

八、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1. 同号数相乘或相除:结果为正数。

2. 异号数相乘或相除:结果为负数。

3. 一个数除以非零数,等于这个数乘以这个非零数的倒数。

九、应用题综合运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知识点
注意字形字音
棱镜léng jìng粗犷cū guǎng 睫毛jié máo衣裳yī shang铃铛líng dang 端庄duān zhuāng静谧jìng mì屋檐wū yán凄冷qī lěng化妆huà zhuāng 莅临lì lín造访zào fǎng 吝啬lìn sè淅沥xī lì
重点词语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爱惜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文学常识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老舍,满族,祖籍北京,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

刘湛秋,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马致远,元代杂剧家、散曲家。

号东篱,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

曲词豪放洒脱。

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

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古诗词赏析
观沧海: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诗人在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明确:浩荡的海水、耸立的山岛、繁茂的草木、掀起的洪波;海上的日月。

3、哪些是作者真正“观”到的明确:浩荡的海水、耸立的山岛、繁茂的草木、掀起的洪波
4、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海水荡漾是动景,山岛耸立是静景,相互映衬之中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草木丛生是静景,洪波涌起是动景,动静之间展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5、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作者想象的景色及景物)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

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小结:这首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运用了拟人的表现(修辞)手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未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

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3. “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作用:(1)点明时令: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这句话中,含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次北固山下
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客路:旅途。

风正:风顺。

悬:挂。

残夜: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点题。

“青山”指北固山。

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阔”“正”
“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

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明确】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
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交流点拨】“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

“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交流点拨】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天净沙秋思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请括出这九种景物前的修饰词。

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

A、枯藤老树昏鸦: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
B、小桥流水人家: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
C、古道西风瘦马: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3)这九种景物本来是互不相干的事物,作者通过那个背景把它们融合在一起
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

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

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

2.白描手法,
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就是道德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