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烃 第二课时 烯烃 炔烃的化学性质

合集下载

2017高中化学教案 1-3 烃 (第2课时)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解析

2017高中化学教案 1-3 烃 (第2课时)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解析

选修5 第1章第3节《烃》第二课时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滕州一中东校高二化学组【教材分析】本章是在必修2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以“结构-有机化合物-性质”为线索,包括认识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烃三部分内容。

第3节《烃》引导学生从类别上对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各种烃的结构、性质、应用、不同类别烃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研究,在必修2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甲烷)和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乙烯和苯)的基础上,从个案学习上升到类别学习。

内容框架为:同时,本节课是“根据结构从已知推测到未知,由典型物质到一类物质的学习”的开始,课程暗含了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思路】本节教学用演绎法,从已学过的乙烯推及其他烯烃。

而炔烃是建立在对乙烯学习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决定性质来探讨乙炔的化学性质,然后再推及其他炔烃的性质。

在本课教学时,利用实验室制取乙炔实验做铺垫,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检验乙炔的化学性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推论-检验-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烷烃与烯烃和炔烃化学性质的不同、烯烃与炔烃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乙炔结构和性质的教学,培养“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拓展视野”“迁移应用”等栏目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有机化学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学会分析烯烃与炔烃性质相似的原因。

【教具准备】仪器:锥形瓶、分液漏斗、试管药品:电石、饱和NaCl溶液、酸性KMnO4溶液、Br2-CCl4溶液等。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顺式加成:
练习:
答案:
2.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1).催化氢化
催化剂:Pt、Pd、Ni
顺式
反应机理:
氢化热与烯烃稳定性关系: 烯烃的催化氢化是放热反应,一摩尔烯烃氢 化所放出的热量称为氢化热。
氢化热越小,稳定性越大
稳定性:顺式〉反式
烯烃的稳定性还与双键上的取代基数目有关: 双键碳原子上的烷基数目越多,烯烃就越稳定。
碳正离子稳定性次序:叔〉仲〉伯
碳原子杂化状态:CSP 电负性: 3.29
CSP2 2.73
CSP3 2.48
烷基具有供电性,烷基越多,中心碳原子的正电荷 就愈低,碳正离子越稳定。
中间体正碳离子越稳定,越容易生成,反应就越容易进行。
重排反应有时发生:
重排的条件:能形成更稳定的碳正离子。 重排的方式:相邻的碳上的氢或烷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 中心碳原子上。
卤素的活泼性顺序为
Cl2 > Br2
反应机理:
反式加成:
(3).与H2O加成
(4).与X2+H2O(HOX)加成 烯烃与X2+H2O(HOX)加成,生成β-卤代醇。
反应机理:
反式加成:
加成取向:卤素加在含氢较多的碳上
(5).硼氢化氧化反应
反应机理:
加成取向:反Markovnikov’s 规则:


烯烃: 1. 烯烃的结构:双键碳原子sp2杂化,双键(键+键)。 2. 异构:碳链、官能团位置和顺反异构(产生条件和构 型命名)。 3.化学性质:亲电加成(马氏规则的应用);氧化反应 (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α-H原子的反应。 4.鉴定试剂:Br2/CCl4,KMnO4 炔烃: 1. 炔烃的结构:叁键碳原子sp杂化,叁键(键+2键)。 2. 异构:碳链、官能团位置。 3.化学性质:亲电加成(马氏规则的应用);氧化反应 (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炔氢的反应。 4.鉴定试剂:Br2/CCl4,KMnO4,Ag(NH3)2NO3,Cu(NH3)2Cl

第3章烯烃、炔烃、二烯烃

第3章烯烃、炔烃、二烯烃

N
C N N C
比较—CHO, COOH与 比较—CHO,—COOH与—CH2SH的次序 SH的次序
2)Z/E命名法: ) 命名法: 命名法 两个优先基团位于同侧时为 Z 型,两个优先基团位 于异侧时为 E 型.
a C b C
d e
a>b,d>e 为Z型 > , > 型 a>b, e >d为E型 > , 为 型
(二)烯烃的异构现象 1,构造异构 以丁烯为例: 以丁烯为例:
C4H8
CH3 CH CH CH3
CH2 CH CH2 CH3
1-丁烯(1-butene) 丁烯( )
2-丁烯(2-butene) 丁烯( )
碳骨架相同,只是双键位置不同, 碳骨架相同,只是双键位置不同,称位置异构
CH3 C CH3 CH2
CH CH
(主要得到顺式加成产物) (2)催化加氢反应机制 主要得到顺式加成产物)
H H
C C
H
C C H
C H
C H
H2 , Pt 0.1MPa
H
H
H3C
CH3
CH3 CH3
2,加卤素 (1)反应
CCl4 0℃ ℃
CHCH3 Br
(CH3)2CHCH
CHCH3 + Br2
(CH3)2CHCH Br
C
R' C R
氧化得酮, 氧化得酮,
氧化得醛, 氧化得醛,
H
H C H
氧化得甲醛. 氧化得甲醛.
第二节 炔烃
炔烃官能团: 炔烃官能团:C≡C;通式:CnH2n-2 ;通式: 一,炔烃的结构 1,乙炔结构
120pm
H C
180°
C H
160pm

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PPT课件

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PPT课件

①乙炔与氢气发生1:2的加成产物 ②乙炔与氯化氢发生1:1的加成产物。
乙炔的化学性质
CH CH +2H2 CH CH +HCl
烯 烃 、 炔 烃 的 化 学 性 质
催化剂
CH3 CH3
乙烷
催化剂
CH2 CH
氯乙烯
Cl
乙炔的化学性质
思考: 乙烯能聚合成聚乙烯,乙炔呢?
3、加聚反应
导电塑料——聚乙炔
什么反应?生成了何物质?请写出化学反应 CH≡CH+2Br2→CHBr2-CHBr2 方程式
乙炔的化学性质
1, 2—二溴乙烯
烯 烃 、 炔 烃 的 化 学 性 质
1, 1, 2, 2—四溴乙烷
乙炔的化学性质
思考: 如果将溴水换成氢气、氯化氢气体 能反应吗?
请写出:
烯 烃 、 炔 烃 的 化 学 性 质
紫色褪去 2、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KMnO4,H+ CH2 CH2 CO2+H2O 二、加成反应:溴水褪色 氢气 氢卤酸
三、加聚反应 nCH2=CH2
引发剂
[CH2—CH2]
n
触类旁 通
乙烯 结构
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 结构
烯烃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化学性质
1. 燃烧反应 2. 使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褪色 3.加成反应 4.加聚反应
烯 烃 、 炔 烃 的 化 学 性 质
结构上具有相似性:都有不牢 固的共价键,易断裂。 乙炔球棍模型 VS 乙烯球棍模型
探究一
讨论:请你根据乙烯的化学性质 和乙炔的结构推测乙炔的化学性
质?
烯 烃 、 炔 烃 的 化 学 性 质
结构
推测
性质

chapt3烯烃炔烃和二烯烃

chapt3烯烃炔烃和二烯烃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
• 烯烃 • 炔烃 • 二烯烃 • 三键和双键的性质比较 •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的应用
01
烯烃
烯烃的定义和结构
01
烯烃是含有碳碳双键的碳氢化合 物,双键是烯烃的官能团。
02
烯烃的结构式通常表示为RCH=CH-R',其中R和R'是烷基或 芳基。
烯烃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有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给双键的碳原子分别标上1号和2号,然后按照主 链上的碳原子数称为“某烯”,并在名称前面加上适当的数字。
农药和医药
二烯烃可以用于生产农药和医药,如杀虫剂、杀菌剂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4
三键和双键的性质比较
电子云密度和键的性质
烯烃的碳碳双键
电子云密度较高,键能适中,容易发生加成反 应。
炔烃的碳碳三键
电子云密度较低,键能较高,较难发生加成反 应。
二烯烃的碳碳双键
电子云密度较高,键能适中,容易发生加成反应,但存在共轭效应。
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烯烃的加成反应
01
活性较高,选择性较好,主要生成顺式加成产物。
二烯烃的加成反应机理
通过共轭效应实现加成反应,常用二烯烃与卤素、氢卤酸等试剂进 行加成。
05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的应用
烯烃的应用
01
02
03
塑料和合成橡胶
烯烃可以用于合成各种塑 料和合成橡胶,如聚乙烯、 聚丙烯等。
溶剂和清洁剂
烯烃可以用于生产溶剂和 清洁剂,如乙醇、异丙醇 等。
化学原料
烯烃可以作为化学原料, 用于生产各种化学品,如 醇、醚、酯等。
俗名
有些烯烃因为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常根据其来源或用途采用俗名。

课件 烯烃和炔烃及其性质 (2)

课件 烯烃和炔烃及其性质 (2)

有类似乙烯和乙炔的性质。
5.工业上制备氯乙烷时,是用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还是用乙烷与氯气 发生取代反应? 提示:制备氯乙烷应用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生成的为混合物。 6.聚乙烯能否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提示:否。在聚乙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无法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做一做】命名下列有机物。
(1)
命名为___________。
(2)
命名为___________。
(3)
命名为 。
提示:(1)3,4,5-三甲基-2-乙基-1-庚烯 (2)4-甲基-1-戊炔 (3)2,3-二甲基-2,4-己二烯
二、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乙烯中含有不饱和的官能团碳碳双键,乙炔中的碳碳三键也是不饱和的官能团, 那么,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是否与乙烯类似呢?
【探究总结】 1.三类脂肪烃的组成、性质比较
2.三种重要反应类型
定义
取代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 的某些原子或原子 团被其他原子或原 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称为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构成有机化合物不 饱和键的两个原子 与其他原子或原子 团直接结合而生成 新物质的反应,称 为加成反应
合作探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探究一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实验情境】
将纯净的乙烯先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实验
现象。
【问题探究】 1.烯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其原理是否相同? 提示:不同。烯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反应,而烯烃使溴 水褪色是发生了加成反应。 2.如何区分乙烷和乙烯?如何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提示: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均可区分乙烷和乙烯,褪色的 是乙烯,不褪色的是乙烷;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只能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 溶液),酸性高锰酸钾能够氧化乙烯产生新的气体杂质CO2。

第3章 烯烃 炔烃 二烯烃

第3章 烯烃 炔烃 二烯烃

pm 109 H 134 pm C C H 121°
H 117. 5° H
2. 炔烃的结构
炔烃分子中C≡C叁键碳原子是 sp杂化。 sp 杂化轨道中 s 成分比 sp2 杂化和 sp3 杂 化的高,键长 C=C(134pm)比 C—C (154pm)短。以乙炔为例:
H
C
120 pm
108 pm C H
H3C H
C=C
CH2CH3 CH3
顺 -3-甲 基 -2-戊 烯
反 -3-甲 基 -2-戊 烯
CH3 C=C CH3CH2
CH3 CH(CH3)2
CH2Cl C=C CH3
CH3 CH2CH3
顺 -2,3,4-三甲基 -3-己烯
反 -2,3-二甲基 -1-氯 -2-戊烯
CH3 C=C CH3CH2 Br
CH3
a≠b 且 c≠d
2、顺/反(cis/trans)命名法:
(1) a=c或b=d时的顺/反异构标记 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在双键的同侧为顺 式,异侧为反式。
a b C C
c d
a=c或b=c 或 a=d或
CH3 H C C
H CH3
H CH3 C C
H CH3
H3C H
C=C
CH3 CH2CH3
180°
C=C(134pm),C—C(154pm)
比较σ键和π键的异同点:
σ键的特点 (1)形成: (3)重叠程度: 键能: 沿键轴 大 大 轴对称 (5)旋转性: (6)存在形式: 可以独立 (2)重叠方式: “头碰头” π键的特点 垂直于键轴 “肩并肩” 小 小 呈块柱状 平面对称小 不能 不能
(二)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

烯烃与炔烃的知识点总结

烯烃与炔烃的知识点总结

烯烃与炔烃的知识点总结一、结构1. 烯烃的结构烯烃是一类碳氢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通式为CnH2n。

烯烃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nH2n,其中n为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

烯烃的普遍结构式为RCH=CHR',其中R和R'分别是烃基。

烯烃分为直链烯烃和支链烯烃两种,其结构式分别为RCH=CHR'和RR'C=CHR'。

直链烯烃和支链烯烃的碳原子排列不同,因而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有所区别。

2. 炔烃的结构炔烃是一类碳氢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通式为CnH2n-2。

炔烃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nH2n-2,其中n为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

炔烃的分子结构式为RC≡CR',其中R 和R'分别是烃基。

炔烃分为直链炔烃和支链炔烃两种,其结构式分别为RC≡CR'和RRC≡CR'。

和烯烃一样,直链炔烃和支链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有所区别。

二、物理性质1. 烯烃的物理性质烯烃通常是无色、有味或挥发性液体。

烯烃的沸点较烷烃高,密度小于水。

烯烃在一定温度下能燃烧,产生碳 dioxide、水和热。

烯烃对氧化质子有较高的活性,容易与氢气或卤素发生加成反应。

由于其含有双键,烯烃通常会发生立体异构现象。

此外,烯烃还可以与酸、醇、醛或酮等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醚、醇、胺等不同的功能团。

2. 炔烃的物理性质炔烃通常是无色、易燃的气体或液体,密度小于水。

炔烃的火焰温度较高,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光和热。

炔烃容易与氢气和卤素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炔烃的立体异构。

由于其含有三键,炔烃在化学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与酸、醇、醛或酮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多种功能团。

三、化学性质1. 烯烃的化学性质烯烃是一类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有机化合物。

烯烃在加成反应中容易发生立体异构,生成不同的加成产物。

烯烃可以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醇或醛。

此外,烯烃还可以与卤素发生卤代反应,生成卤代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第2课时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掌握烯烃物理性质递变规律及化学性质相似性;2、认识二烯烃的概念、结构特点及1,3—丁二烯的加成反应;3、掌握乙炔的分子结构、实验室制法和化学性质;【复习回顾】一、烯烃:1、概念: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课前预习区】乙烷、乙烯、乙炔结构比较:下列描述CH3-CH=CH-C≡C-CF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B.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C.6个碳原子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D.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课堂探究】1烯烃同系物的化学性质:讨论:对比碳碳单键分析碳碳双键有哪些结构特点?结合乙烯的性质预测烯烃有哪些通性?①与卤素加成:RCH=CH 2+X 2加成反应 ②与H 2加成:RCH=CH 2+H 2③与卤化氢加成:RCH=CH 2①燃烧通式:C n H 2n + −−→−点燃2O RCH=CH②与酸性KMnO 4溶液反应: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思考:结合课本P35下,说说该烃使KMnO 4溶液褪色的原因?你能设计什么方案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指名试剂和仪器)n RCH=CH 2例1:写出 CH=CR —CH=CH 2被KMnO 4溶液的氧化产物:变式训练:已知1摩尔某烃被KMnO 4溶液氧化后生成2摩尔CO 2和1摩尔H 试写出该烃的结构简式。

例2:苯乙烯和丙烯按1:1物质的量之比进行混合,生成乙丙树脂,写出该聚合物的可能结构。

2、乙烯实验室制备?原理:装置: 写出并画出制取装置注意事项:3、二烯烃:(1)定义:分子里含有两个双键的链烃叫做二烯烃。

(2)二烯烃的通式: (n ≥3)(3)1,3—丁二烯:①结构特点:CH 2=CH —CH=CH 2两个双键之间相隔一个单键。

②化学性质:(对比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完成下列内容) a) (填能或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b)加成反应:跟Br 2进行的加成反应有1,4—加成反应和1,2—加成反应两种形式:CH 2=CH —CH=CH 2 CH 2—CH —CH —CH 2 Br Br Br Br—C —O —C —H Oc)加聚反应:nCH 2=CH —CH=CH −−−→−一定条件例2、(1) 与Br 2按物质的量之比1:1,加成后的产物的结构简通式可能有几种?答:可能有 种产物,结构简式分别为: 、 。

—CH=CH 2(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CH=CH —CH=CH 2−−−→−一定条件4(1)概念:链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叁键的不饱烃叫做炔烃。

(2)炔烃的通式:C n H 2n -2 (n ≥2) (3)炔烃的通性:物理性质:乙炔没有颜色、没有臭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其它炔烃满足烃的通性。

化学性质:与乙炔相似,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1)氧化反应:①燃烧反应: C 2H 2+ O 2 点燃②乙炔 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氧化、还原产物分别是 (2)加成反应:CH ≡CH+Br 2 ;CHBr=CHBr+Br 2 CH ≡CH+2H 2 (用于制乙烷)CH ≡CH+HCl CH 2=CHCl (制氯乙烯) (制聚氯乙烯) CH ≡CH+H 2O(制乙醛)例3:某气态烃0.5mol 能与1mol HCl 氯化氢完全加成,加成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 被3mol Cl 2取代,则气态烃可能是A 、CH ≡CHB 、CH 2=CH 2C 、CH ≡C —CH 3D 、CH 2=C(CH 3)CH 3 【课堂延伸】(3)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CaC 2+2H 2O C 2H 2↑+Ca(OH)2发生装置:使用“ ”的制取装置。

收集方法: 集气法。

例4:以电石(CaC 2)、氯化氢、水为原料制取聚乙烯,写出各步有关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能力训练】—、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烃的名称是( ) A 、3,3—二甲基—1—丁炔 B 、2,2—二甲基—2—丁烯C、2,2—二甲基—1—丁烯D、3,3—二甲基—1—丁烯2、如果C6H10中只含有一个双键,下列物质中可能和其为同系物的是()A、CH2=CH2B、CH2=CH—CH=CH2C D、3、下列对于橡胶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橡胶可直接用来制造汽车轮胎、机器的传送带。

B、天然橡胶的单体是:CH2=CH—CH=CH2C、聚异戊二烯与KMnO4溶液在一起,可使KMnO4溶液褪色。

D、硫化过程和老化过程都改变了天然橡胶的结构。

4、某气态的烷烃与烯烃的混合气9g,其密度为同状况下H2密度的11.25倍,将混合气体通足量的溴水,溴水增重4.2g,则原混合气体中的组成为()A、甲烷、乙烯B、乙烷、乙烯C、甲烷、丙烯D、甲烷、乙烯5、CaC2和ZnC2、Al4C3、Mg2C3、LiC2等都属于离子型碳化物。

请通过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A、ZnC2水解生成乙烯(C2H6)B、Al4C3水解生成丙炔(C3H4)C、Mg2C3水解生成丙炔(C3H4)D、LiC2水解生成乙烯(C2H4)6、分别燃烧下列各组混合气体,所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燃烧同质量丙烯所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的是()A、丙烷和丁烯B、乙烯和乙炔C、丙炔和丙烯D、丙烷和丁烯7、由两种均能使溴水褪色的烃组成的混合气体1体积完全燃烧后,可得3.6体积二氧化碳及3体积水蒸气(气体体积在相同状况下测定),这两种烃分别是()A、烯烃、烯烃B、烯烃、炔烃C、环烷烃、炔烃D、炔烃、二烯烃8、据报道,1995年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化学式为C200H200含多个碳碳叁键(—C≡C—)的链烃状,则分子中含碳碳叁键最多可以是()A、49个B、50个C、51个D不能确定9、1500C 1.0×1105Pa时,aL乙炔和aL丙烯的混合气体与过量的bLO2混合,点燃使这两种烃充分燃烧后,再恢复到原状况,此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A、10aLB、(2a+b)LC、(b-a)LD、无法计算10、1500C时,1L混合烃与9LO2混合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当恢复至1500C,容器内压强增大8%,则该混合烃可能的体积比为()A、甲烷:乙烷=1:1B、丙炔:乙炔=1:4C、乙烯:丁烷=7:8D、乙烯:丁烯=1:4二、填空题:11、某烃的组成为C15H24,分子结构非常对称。

有关实验证实该烃中存在三种基因:乙烯基(—C=CH2),亚甲基(—CH2—)和次甲基(—CH—),并且乙烯基和次甲基之间必须通过亚甲基相连,而且相同基团之间不相连。

请填写以下空白:(1)若该烃分子中无环,则含乙烯基个,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2)若该烃分子中有一个环,则其结构简式为。

CH3CH3 CH312、某烷烃CH3—CH2—CH—CH—C—CH3是由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这种烯烃可CH3能种结构;若上述烷烃由炔烃加氢而来,这种炔烃的结构简式为;若上述烷烃由二稀烃加氢而来,这种二烯烃有种结构。

13、用电石和水反应,产生的乙炔中含有H 2S 等杂质。

某学生拟选用NaOH 溶液、KMnO 4溶液、CuSO 4溶液中的一种除去H 2S 杂质,经研究最后确定适用CuSO 4溶液。

回答:(1)选用NaOH 溶液的理由是 ,排除选用NaOH 溶液的理由是 。

(2)选用KMnO 4溶液的理由是 ,排除选用KMnO 4溶液的可能原因 是 。

(3)选用CuSO 4溶液的理由是 ,最后确定选用CuSO 4溶液的主要原因 是 。

(4)代替CuSO 4溶液的其它溶液可以是 (写一种)*14、丙炔和H 2组成的混合气体5L ,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气体体积为VL (均在标况下测定)(1)若H 2的体积为1L ,计算反应后的气体体积V 。

(2)若H 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比值为x,计算x 为不同值时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V (以 x 的代数式表示)【能力训练答案】一、选择题:1、AD2、D3、CD4、C5、C6、BC7、AB8、B9、B 10、CD 二、填空:CH 2 CH 2 CH CH CH 2 CH 2 11、(1)4, CH 2=CH —CH 2—CH —CH 2—CH —CH 2—CH=CH 2 CH=CH 2(2)CH 2=CH —22—CH=CH 2CH 312、5种, CH ≡C —CH —CH —C —CH 3, 5 CH 3 CH 3 CH 3 13、(1)NaOH 和H 2S 发生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酸碱中和反应放热,由于Na 2S 水解, 未能完全除H 2S 。

(2)KMnO 4氧化H 2S ,也能氧化C 2H 2(3)CuSO 4与H 2S 反应生成黑色沉淀,现象明显;CuSO 4不与C 2H 2反应。

(4)pb(CH 3COO)2三、计算题:14、mL V CH 604= mL V H C 1042= mL V H C 5022= 15、(1)4L (2)x ≤2/3 , 5(1-x )L 0 x>2/3, 5(1-2x)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