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2024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4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4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物、物质、能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创新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点和分类2. 物质和能量的变化3. 筛选过滤4. 空气和水的污染与保护5. 认识太阳系6. 声音的传播7. 电流和电器8. 植物和种子三、教学方法1. 教师的示范与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3. 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制定实验计划,让学生参与设计和实施实验。

四、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生物的特点和分类(90分钟)a. 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点;b. 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分类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c. 教师引导学生制作生物分类的简单图表。

2. 第二课时:物质和能量的变化(90分钟)a.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b. 引导学生讨论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规律;c.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3. 第三课时:筛选过滤(90分钟)a.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筛选和过滤的过程和效果;b. 引导学生讨论筛选和过滤的原理;c.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比较不同筛选和过滤方法的效果。

4. 第四课时:空气和水的污染与保护(90分钟)a. 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污染原因和危害;b.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空气和水资源;c. 教师组织学生制作宣传海报,宣传环保知识。

5. 第五课时:认识太阳系(90分钟)a. 通过图片和模型,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运动规律;b. 引导学生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和行星,进行天文观察;c. 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太阳系模型,展示给全班。

6. 第六课时:声音的传播(90分钟)a.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b. 引导学生讨论声音的传播规律;c.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通过两年半的科学课的自主研究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植物与环境》、《观测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朗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另一个是通过《声音的奥秘》、《身边的材料》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里的课程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

四课内容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

第二单元主要研究植物和环境的关系。

分别选择了沙漠里、水生和石头上植物进行研究,重点研究植物的形态各异和它生长环境的特点,让学生明白植物的形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

通过研究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为四年级下册《生物与生命》中对植物适应季节变化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

这一单元是根据《课程标准》“物质世界”中关于材料的内容标准编写的,要使学生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如纸、金属、塑料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的材料。

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做好物资回收工作。

第五单元《观测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

讨论天气与人的干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种子发芽了教学目标:1.观察番茄和黃瓜的种子,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的外形特征。

2.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黃瓜并设计栽种记录,了解一些种植知识,并乐于长期观察记录。

3.通过收集和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不同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等各不相同。

4.做种子萌发对比实验,初步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重点1.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黄瓜,并做好记录。

2.动手做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初步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番茄和黃瓜的种子、课件、实验记录表、带盖透明玻璃瓶4个、活动手册等。

学生分组材料:花盆、土壤、水杯、小铲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然界中有很多植物的种子,谁来说说,你们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植物的种子。

教师引导:植物的一生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植物种子的发芽。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观察并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1.出示黄瓜的种子,学生进行观察并描述。

2.再出示番茄的种子,引导学生将番茄的种子和黄瓜的种子比较起观察来。

看一看番茄和黃瓜种子的特点。

预设:黄瓜种子是乳白色的,扁平光滑,边缘薄,比较小,形状细长。

与黃瓜种子相比,番茄种子小,呈水滴形,黄色,表面粗糙,外面有茸毛,形状圆而扁,有点像小耳朵。

教师小结:不仅是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其他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大小、颜色、形状等各方面都不相同。

3.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1)出示一些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这些植物的种子各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从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各方面,去观察这些植物的种子,发现他们的特征。

活动二:种番茄1.学生观察课本第2页下面种番茄的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种番茄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

材料:番茄种子、花盆、土壤、水杯、小铲子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板块二】互学一、云量的划分1.下面几幅云的图片,你会像天气预报那样描述它们的云量吗?2.你是根据什么来描述云量的?小结:如果把天空看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我们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

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

这种方法叫作四分法。

气象学家将只占天空四分之一以内云量的天气称之为“晴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称之为“多云”,四分之三以上的称之为“阴天”。

如图所示:3.视频:如何判断云量(播放视频)4.实践应用:判断下面几张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天气?5.云量是按照云遮蔽天空的程度来估算。

室外观测云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结:①一般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观测。

②当天空部分被障碍物(如山、房屋)遮挡时,云量应从未被遮挡的天空部分中估计。

二、云量和雨量的关系1.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云的多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请问天空中出现什么样的云会下雨呢?2.哪一张图片上的天气更容易下雨?小结:从云的颜色和云量两个因素来判断,左边天空出现的情况可能会下雨。

3.判断下列三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时刻拍摄的。

(将照片和对应的时刻连线)我发现:下雨后与下雨前相比,天更亮了、云少了,能见度更好了。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播放视频)你还知道哪些呢?5.通过看云,可以大致判断天空是否会下雨。

生活中,下雨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场雨下得有多大?6.仅凭生活经验来判断是不够的,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阅读“天气预报中关于24小时的降水强度有界定标准”,你读出哪些对你有帮助的信息?小结:气象学家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不同高度,列出这样一个雨量等级表。

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fe1f8142-6eba-11ec-98e0-7cb59b590d7d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一、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半年的科学课程自学和科学探究,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本学期,学生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自己的科学理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各种科学素养。

2、教科书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朗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组织的——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子和土壤。

它以土壤为主题,将土壤视为一种认知材料。

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感官去理解一个物体,通过探索土壤奥秘的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感受到对土壤的亲近和感激,认识到土壤与人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本单元的重点是开展“种植油菜”活动,这是一项持续观察、记录和描述生命周期的活动;这是孩子们真正“种植”的活动;这是一项亲身体验植物生长各个阶段的活动。

通过这项活动,学生应该了解种子和花朵的结构和功能;学习使用镊子解剖和制作标本KCB可调齿轮泵:完成种子和花朵生长过程中的探索性实验;不断记录油菜生长各个阶段的变化细节,总结数据,总结规律,让学生对继续探索植物世界的奥秘充满浓厚兴趣。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自然奥秘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2. 掌握简单的观察和实验方法3.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教学重点:1. 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2. 观察和实验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教学难点:1. 学生对动物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的理解2. 学生对观察和实验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 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玻璃瓶、水槽等3. 图片资料: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图片4. 视频资料:动物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的相关视频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出问题:不同动物为什么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生活习性?2. 学习环节:教师讲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感受和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3. 活动设计: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动物,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并用图片或手工模型展示出来。

4.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他们谈谈对动物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的理解,以及实验和观察方法的应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和植物,记录下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并与同学分享。

2. 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动物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的了解,以及实验和观察方法的应用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记录和展示作品,评价学生对动物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验的能力,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提高其科学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交流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道德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 第一单元:身体健康与卫生- 重点内容:饮食营养、生活惯、个人卫生等。

2. 第二单元:动物世界- 重点内容:动物的特征、种类、生活性等。

3. 第三单元:植物世界- 重点内容:植物的特征、种类、生长发育等。

4. 第四单元:物体与材料- 重点内容:物体的特征、材料的种类、性质及用途等。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观察法: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真实的物体、现象等,培养其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他们动手操作、观察结果,培养其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相互交流和合作研究。

4. 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方法1. 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记录其参与度、观察力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简单实验,并书写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3. 听说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发言和听说表现,评价其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计划安排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

2.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简单的实验器材。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4. 实物样本:准备相关的动植物样本,供学生观察。

七、教学活动安排1. 教师讲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科学知识。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活动。

3.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实验,培养其实践能力。

5.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材简介本教材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共分为12个单元。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

本教材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和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 - 能够了解动物的生存、繁殖和进化的基本规律; - 能够描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认识对人类生活有重要作用的能源; - 能够使用科学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并了解实验的意义; - 能够掌握和了解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 - 能够观察和描述生命现象以及物理现象; -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 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科学思维和探究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 - 培养对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兴趣爱好; - 培养关注和热爱生命,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培养开放、探究、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1.生物单元生命的特征、动物的生存与变化、动物的繁殖与进化。

2.物理单元太阳能、能量与物质、声音与光线、物体的运动。

3.化学单元物质的变化、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

四、教学难点1.生物单元动物的适应性和进化规律。

2.物理单元能量的转化和光的传播规律。

3.化学单元实验探究方法和物质的分类原则。

五、教学方法本教材运用启发学生思考和发现的教学法,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课程设计,操作性强。

教学还需要运用生活化的例子,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和参与互动中学习。

六、教学安排单元课时数授课时间生命的特征2课时9月1日-9月2日动物的生存3课时9月3日-9月5日动物的变化3课时9月6日-9月8日动物的繁殖2课时9月9日-9月10日动物的进化2课时9月11日-9月12日太阳能3课时9月13日-9月15日能量与物质3课时9月16日-9月18日声音与光线2课时9月19日-9月20日物体的运动3课时9月21日-9月23日实验探究方法3课时9月24日-9月26日物质的组成2课时9月27日-9月28日物质的分类2课时9月29日-9月30日七、教学内容1.生命的特征课时1-什么是生命•知识内容:生命的一般特征;和非生命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公开课教案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把固体放到水中
授课时间:2015年4月27日
授课人:王礼俊
栏杆集镇中心小学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1、果实和种子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
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
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
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科学知识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难点: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
一些带种子的植物、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
2、根和茎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2、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科学知识
1、认识根和茎的形态。

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难点:认识茎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
3、叶和花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

2、知道花的构造。

3、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能准确的认识事物。

2、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叶,培养观察能力。

难点:观察并解剖花。

三、教学准备
各种树叶、花、镊子、白纸
4、植物和我们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

3、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部分及其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调查、讨论,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难点: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时,对植物各部分的名称有所认识。

三、教学准备
一些植物或图片、课前收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相关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