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文字组词100个

文字组词大全语文[yǔwén]1.语言和文字的合称。
文本[wén běn](名)文件的某种本子(多就文字、措辞而言),也指某种文件。
课文[kèwén](名)教科书中的正文,不包括注释和习题等:背诵~。
作文[zuòwé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文化[wén huà](名)①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殷代~|新~。
[近]文明。
②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水平|~修养。
文坛[wén tán](名)指文学界:~巨匠。
文件[wén jiàn](名)①公文、信件等:机密~。
②指有关政治理论、时事政策等方面的文章。
百度汉语APPAI让学习更简单立即下载文字[wén zì](名)①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等。
②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等。
③指文章或文章的词句:~精通。
榜文[bǎng wén]官府揭示的文告。
文质彬彬[wén zhìbīn bīn]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近]温文尔雅。
[反]出言不逊。
碑文[bēi wén](名)石碑上刻有的文字;准备刻上或从碑上拓印、抄录的文字。
缀文[zhuìwén]联缀字句而成文章。
图文并茂[túwén bìng mào]图画和文字都很丰富精美。
身无分文[shēn wúfēn wén]形容非常贫穷。
身上一分钱都没有。
比喻穷困。
身无分文[shēn wúfēn wén]形容非常贫穷。
身上一分钱都没有。
比喻穷困。
繁文缛节[fán wén rùjié]烦琐而多余的仪式或礼节,比喻烦琐多余的事项。
古代文字大全集

古代文字大全集一、古代文字的定义和分类1.1 古代文字的概念古代文字是指在人类历史上一些古老的文字系统,用于表示语言和信息传递。
古代文字通常以图案、符号、笔画等形式组成,具有一定的象形性和表意性。
1.2 古代文字的分类古代文字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1.2.1 按地域分类根据文字的使用地域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古代文字分为中国古代文字、埃及古代文字、美洲古代文字等。
1.2.2 按形态分类根据文字的形态特点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古代文字分为象形文字、表意文字、音意文字等。
1.2.3 按表现形式分类根据文字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古代文字分为刻写文字、书写文字、刻印文字等。
二、中国古代文字2.1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早在商代时期即已出现。
甲骨文通常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卜辞、祭祀、记录等方面。
甲骨文是目前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历史的重要资源之一。
2.2 金文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出现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
金文是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形态古朴、简练,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金文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和文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篆书篆书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篆书是中国古代官方文字和印章文字,其结构规整,笔画丰满,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篆书对于研究古代印章和官方文献具有重要价值。
2.4 隶书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起源于秦朝时期。
隶书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和礼仪文书的主要书写方式,其笔画整齐划一,行笔方正。
隶书的出现对于统一文字的规范化和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埃及古代文字3.1 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是埃及古代文字的一种,起源于公元前4千纪末期。
埃及象形文字是一种象形性极强的文字系统,用于刻画人物、动物、物体等,以表现语言和记录信息。
3.2 埃及草书埃及草书是埃及古代文字的一种,起源于公元前15世纪左右。
埃及草书是一种书写流畅、笔画简化的文字形式,广泛用于书写文献、宗教题材等。
文字的解释新华字典

文字的解释新华字典
基本字义
wén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刺画花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
~盲。
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
~艺。
~体。
~典。
~苑。
~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
~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
水~。
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
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温和:~火。
~静。
~雅。
10.指非军事的:~职。
~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
~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科。
13.掩饰:~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15.姓。
中国全部文字

拼音是cao的汉字 嘈 嶆 愺 慅 慒 懆 撡 操 曹 曺 槽 漕 糙 肏 艚 艸 草 蓸 螬 褿 襙 鄵 鏪 騲 鼜 慒 鼜 慅 槽 艸 草
拼音是bi的汉字 嬶 萆 薜 痺 禆 綼 臂 萆 賁 贲 佊 佖 俾 偪 匕 咇 哔 啚 嗶 坒 堛 壁 夶 奰 妣 妼 婢 嬖 屄 币 幣 幤 庇 廦 弊 弻 弼 彃 彼 必 怭 怶 愊 愎 敝 斃 朇 朼 柀 柲 梐 楅 榌 比 毕 毖 毙 毞 毴 沘 湢 滗 滭 潷 濞 煏 熚 狴 獘 獙 珌 璧 畀 畁 畢 疕 疪 痹 痺 皕 睤 睥 碧 禆 秕 笔 筆 筚 箅 箆 篦 篳 粃 粊 綼 縪 繴 罼 聛 腷 臂 舭 芘 苾 荜 荸 萆 萞 蓖 蓽 蔽 薜 蜌 螕 袐 裨 襞 襣 觱 詖 诐 豍 貏 貱 賁 贔 贲 赑 跸 蹕 躃 躄 辟 逼 避 邲 鄙 鄨 鄪 鉍 鎞 鏎 鐴 铋 閇 閉 閟 闭 陛 鞸 韠 飶 饆 馝 駜 驆 髀 髲 魓 鮅 鰏 鲾 鵖 鷝 鷩 鼊 鼻 鷩 繴 荸 薜 鷩 賁 贲 賁 贲 蔽 襅 嬶 辟 怶 朇 比 濞 睥 篦 芘 萆 薜 裨 辟 鎞 髲 毞 畁 襅 舭 鉍 啚 襅
拼音是chao的汉字 仦 仯 吵 嘲 巐 巢 巣 弨 怊 抄 晁 樔 欩 漅 潮 炒 焣 煼 牊 眧 窲 窼 罺 耖 觘 訬 謿 超 轈 鄛 鈔 钞 麨 鼂 鼌 窼 樔 漅 焣 訬 鈔 钞 牊 超 嘲 窼 謿 鼂 鼌
拼音是che的汉字 屮 頙 伡 俥 偖 勶 唓 坼 屮 彻 徹 扯 掣 撤 撦 澈 烢 爡 瞮 砗 硨 硩 聅 莗 蛼 車 车 迠 頙 車 车
拼音是chen的汉 字磣 讖 儭 嗔 嚫 塵 墋 夦 宸 尘 忱 愖 抻 捵 敐 敶 晨 曟 栕 桭 梣 棽 榇 樄 櫬 沉 煁 琛 疢 瘎 瞋 硶 碜 磣 臣 茞 莀 莐 蔯 薼 螴 衬 襯 訦 諃 諶 謓 讖 谌 谶 賝 贂 趁 趂 趻 踸 軙 辰 迧 郴 鈂 鍖 陈 陳 霃 鷐 麎 齓 齔 龀 櫬 郴 軙 梣 櫬 抻 棽 煁 瘎 訦 諶 谌 嗔 敶 栕 桭 趁 迧 鍖 陈 陳
文字的名词解释

文字的名词解释文字,作为人类交流和记录思想的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能够通过符号和标记来表达语言、思想和信息的系统。
文字的作用无处不在,它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传承着文化的脉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文字进行探讨,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定义、功能和价值。
一、文字的定义与演变文字是人类通过符号和标记来表达语言和意义的一种符号系统。
它具有可视性和持久性的特征,可以通过视觉感知进行阅读和理解。
早期的文字通常形象地代表某个物象,例如象形文字和图形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探索和演化文字的形式和结构,从而形成了更为抽象和简化的文字系统,例如象形字经过概念化、几何化等过程发展成了更加简化的表意文字,如汉字。
文字起源于人类的沟通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于思想交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无论是诗词文学、科学知识还是法律条文,都需要通过文字的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
从最早的刻石和甲骨文,到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文字的形式和媒介不断演变,以满足不同的传播和记录需求。
二、文字的功能与意义1. 交流与传播文字是人类交流和传播思想的重要工具。
通过文字的书写和阅读,人们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跨越,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他人,实现跨越时空的交流。
在古代,文字的传播需要借助口碑和手抄,信息传递相对有限。
而在现代,随着印刷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书籍、报纸、电子邮件、微博等多种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使得文字的力量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2. 记录与存储文字是人类思想和知识的重要载体和保留方式。
通过文字的书写,人们可以记录下重要的思想、历史事件、科学发现以及个人的心情和体验。
文字的存储使得这些信息能够被后人继续阅读和研究,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例如,考古学家通过甲骨文的解读,重现了商代古国的历史与文化;古代经典的问世,使得人们能够不断回顾经典、传承文化。
3. 形成与塑造思维文字对于人类思维的形成和塑造具有深远影响。
唯美文字

唯美文字1、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
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2、恍惚中,时光停滞,岁月静好。
宛如十年前。
3、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三五七言》4、尘埃落定,洗尽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5、没有曾经的花前月下,何来今时的思君天涯?6、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张可久《塞鸿秋》7、开始想念,那曾经握在手中苍凉的岁月,以及那一片灿烂的江湖。
——还有那些曾经爱过恨过的人们。
8、我洒千斛明珠铺这一路,梦醒时,都归入尘与土。
好听唯美的诗词9、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10、谁的指间,流转的是你淡淡的娇颜?11、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12、恍恍惚惚,迷迷荡荡。
我想起奉天的沈水,雨润的时节,微冷的初秋。
13、影成双,可惜两地各尽觞,独将此身此心俱埋葬。
14、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15、锺情怕到相思路。
盼长堤,草尽红心。
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朱彝尊《高阳台》1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17、妙笔难书一纸愁肠,苍白的誓言,终究抵不过岁月的遗忘。
18、曾经的誓言,早已风轻云淡,谁还在门前掌灯盼我归还?19、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诗句20、我终生的等候,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21、长道相依,几恨别离,锦绣断相思意,待人相惜。
22、凋谢是真实的,盛开只是一种过去23、痴守千年,月老红线谁为我牵?24、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25、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26、总在不经意的年生。
回首彼岸。
纵然发现光景绵长。
27、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28、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29、塞北黄沙,送我无尽风华叹。
文字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文字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文字是指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汉语中,文字通常指汉字,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书写体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字形结构和书写规则。
汉字的书写形式分为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多种类型,其中楷书是最常用的书写形式之一。
汉字的构成元素包括笔画、偏旁部首和字素。
笔画是汉字的基本构成元素,由线条组成。
偏旁部首是汉字中带有笔画的部首,通常用来表示汉字的意义和构成部分。
字素是汉字的基本构成单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部首组成,表示汉字的某种意义。
汉字的使用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汉字的记录和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同时,汉字的使用也让中国人具备了独特的文字思维和表达能力。
文字的拼音怎么读

文字一、拼音:wén zì二、词语:文字包含汉字:文、字三、词语解释:1、语言的书写符号。
它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语言的工具。
扩大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对人类文明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2、文辞:文字通顺。
四、详细解释:1、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古代多指单字。
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俊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按,依类象形,即独体,为文;形声相益,即合体,为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
” 唐韩愈《读<鹖冠子>》:“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
”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小学》:“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於异地,留於异时,於是乎书之为文字。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要之文字成就,所当绵歷岁时,且由众手,全羣共喻,乃得流行,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説也。
”2、连缀单字而成的诗文。
唐孟郊《老恨》诗:“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
” 元刘祁《归潜志》卷八:“ 雷则云作文字无句法,委靡不振,不足规。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有几个考学,看了舍亲的文字,都许他京解之才。
”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三:“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
”3、指诗文中的文辞、词句。
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搜奇抉怪,雕鏤文字,与韦布里閭憔悴专一之士,较其毫釐分寸。
”4、公文;案卷。
宋范仲淹《耀州谢上表》:“今后贼界差人齎到文字,如依前僭伪,立便发遣出界,不得收接。
”《宣和遗事》前集:“有那押司宋江接了文字看了,星夜走去石碣村,报与晁盖几个。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各路州县接得文字,得知韩王被虏,诸将皆亡,未免具降书投降。
”《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 钱大尹看罢,即时教押下一箇所属去处,叫将山前行山定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概述1.1 工程概况1.2 勘察目的和要求1.3 执行规范标准1.4 勘察实施概况1.5 实施完成勘察工作量2 工程测量2.1 基准点2.2 工程测量精度和方法2.3 工程测量成果2.4 测绘3 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3.2 岩土体工程地质层的划分和评述3.2.1 岩土体工程地质层的划分3.2.2 岩土体工程地质层的评述4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4.1 场地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4.2 地下水水质4.3 地下水水质对砼和钢筋的腐蚀性评价4.4 场地的富水、赋存条件4.5 岩土层的透水性评价5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分析5.1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评述5.2 统计物理力学指标的选用6 场地地震效应6.1 场地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6.2 进行现场波速测试的项目,提供各层平均剪切波速及动参数。
6.3 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6.4 场地液化判别7 工程地质评价和地基基础方案7.1 工程地质评价7.2 地基基础方案7.2.1 地基土工程地质层的承载力7.2.2 浅基础评价8基坑工程评价8.1基坑工程概况及周边条件8.2基坑工程地质及基坑设计参数8.3基坑支护、降水方案及抗浮设计8.4基坑开挖监测9结论和建议附件1 概述1.1 工程概况桃李北苑工程位于淮安市淮阴区,香江路南、珠江路北、纵三路东。
拟建工程为住宅小区,包括住宅楼和商业,住宅楼18F,商业及物管用房2F。
其中18F 住宅楼有12幢,商业2幢、物管用房1幢。
框架剪力墙结构,柱网及最大单桩荷载暂不详细,目前正在设计中。
受场地拆迁制约,目前仅3、4、5、7#楼进行钻探工作,因业主需要,对这4幢楼提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拟建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
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 勘察目的和要求1.2.1勘察目的受淮安市淮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委托,我公司承担其桃李北苑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本次勘察旨在查明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岩土层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设计、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1.2.2勘察任务1查明场地岩土层的类型、埋深、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适宜性、均匀性;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对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明场地地形、地貌特征,查明可能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查明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埋藏条件以及地下水的类型、水位、补排条件、埋深等,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5 判别环境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6提供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以及其他特殊性指标的建议值;7提供岩土工程技术咨询,积极配合验槽服务活动。
1.3 勘察依据·勘察合同·设计要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勘察规范》(JGJ72-200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第三、四版《工程地质手册》1.4 勘察实施概况及完成工作量1.4.1布孔原则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可划为二级工程。
场地分布主要粉土、粘性土,并存在液化土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综合判别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场地土体种类较多,土性质变化大,综合判别为二级地基。
根据GB50021—2001规范,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划分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按照勘察等级,结合建筑物性质,按建筑物周边线及角点布孔,本次勘察共布置机钻孔8个;静力触孔12个;高层控制孔孔深60m,一般性孔孔深50m。
本次勘察完成具体工作量见下表1.4表1.4 勘察工作量统计一览表1.5.2钻探1设备:先后投入XY-1(100)型油压岩芯钻机2台套,1台30t静力触探仪进行野外施工。
2钻进严格按勘察大纲及有关钻探技术规程/方法标准进行,施工前对各机组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有专门管理人员负责施工、安全管理,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实行现场技术负责人巡检制,施钻过程中随时检查,终孔前经现场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终孔。
3为防止钻进泥浆外流污染周围环境,施工均用砂袋作围挡,钻孔弃土及时用塑料袋包装后运离现场。
4施钻时,当实地遇不可避免的障碍物(如地下管线、高压线等)时,实地调整范围控制不超过5m,并注明移位方向、距离、高差变化。
如移位超过5m,通过技术负责人同意。
5开孔孔径130mm,终孔孔径110mm,护孔管长度4~8m,,钻孔采用全孔泥浆护壁钻进,安排全断面取芯。
钻孔保持垂直。
地下水位以上土层采用干钻,以下泥浆护壁,孔底无虚土,取样、测试位置准确。
岩芯采取率:粘性土不低于90%;粉土不低于80%;砂性土不低于70%。
1.5.3取样原状土样采取执行JGJ/T87-2012标准等,对可塑~硬塑粘性土采用中厚壁对开式取土器,采用重锤少击方式采取,土样质量等级II级;对粉土在标准贯入器中取扰动样进行室内颗粒分析及含水率试验。
1.5.4原位测试20m深度范围内,粉土或粉砂层作标准贯入试验,同时对应留扰动样进行室内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用重63.5kg的穿心锤自由下落,落距为76cm,将贯入器垂直打入土层15cm后,开始记读,每打入10cm记读3次的锤击数之和即为实测锤击数。
1.5.5室内试验密度、含水率试验分别采用环刀法、烘干法;颗粒分析试验采用筛析法与密度计法;界限含水率试验分液限试验、塑限试验,液限采用圆锥仪法,塑限采用搓滚法,主要针对粘性土、粉土进行。
水质分析为简分析。
2 工程测量2.1 基准点放样基准点为业主现场提供的红线桩,G1(X=3725159.665,Y=499212.605)、G2(X=3725109.649,Y=499370.554)。
高程引测点BM(该点高程H=14.082m)位于拟建场地东南侧新建的道路上,点由红漆标记。
坐标系统属淮安地方坐标系,高程属1985国家高程基准。
2.2 工程测量精度和方法本次勘察勘探孔定位由我公司完成,根据业主提供的附有地形的建筑物总平面图电子文件解读勘探点坐标。
直接传入GPS采用放样程序,逐个实地测放各勘探点,并实测高程。
在勘探施工结束后,所有钻孔位置及高程均进行复测,确保了准确性,经复测孔位误差小于0.05m。
3 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场地位于淮安市淮阴区,属废黄河冲积平原地貌单元,现场地为拆迁地,地势平坦。
孔口高程一般在13.44~13.85m,相对高差0.51m。
3.2 岩土体工程地质层的划分和评述3.2.1 岩土体工程地质层的划分对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土体,据其成因时代、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差异,划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
3.2.2 岩土体工程地质层的评述表3.2.2 岩土分层描述一览表4 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分析4.1 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评述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场地内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原位测试数据进行分层统计、分析,提供各项统计指标的标准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变异系数、样本数;统计过程中,对个别异常数据进行了剔除处理。
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平均值用算术平均法计算;标准贯入击数计算平均值(注:剖面图中标准贯入击数为实测值)。
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标准值用平均值乘以统计修正系数计算,含水率、孔隙比、土重度、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标准贯入击数等统计修正系数按ψ=1±(n704.1+2678.4n)·δ计算,式中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
4.2 统计物理力学指标的选用对评价岩土性状的指标:含水率、液限、塑限、塑性指数、饱和度等选用指标的平均值。
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的岩土参数指标: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一般选用指标的平均值。
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岩土参数:抗剪强度指标,选用指标的标准值。
统计结果见表4.2。
表4.2-1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表4.2-2 土的压缩性指标(平均值)表4.2-3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平均值、标准值)表4.2-4 标准贯入击数指标(平均值、标准值)表4.2-5 静力触探试验指标(平均值、标准值)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各层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性指标除2层粉土夹粉质粘土变异性较大外(按对工程建设不利因素考虑,其中夹层土的指标参与统计),其余土层均较小,土质均匀性较好,地基土分层方案合理,相关指标可靠,满足规范要求,可供设计使用。
5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5.1 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场地勘察深度内地下水为松散土类孔隙潜水和承压水。
1、孔隙潜水孔隙潜水赋存于1层素填土及2层粉土夹粉质粘土中。
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埋深1.1~1.5m,年变幅一般在1.0m左右,年最高水位取埋深0.5m。
2、承压水承压水主要赋存于9层中砂中,水量较大,埋藏深,上部隔水层相对较厚,对本工程建设无太大影响。
5.2 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动态受季节性变化影响明显,以蒸发排泄为主。
5.3 岩土层的透水性评价本场地土1、2层土为弱透水层,9层中砂为透水层,其余土层可视为不透水层。
5.4 地下水水质及水、土对砼和钢筋的腐蚀性评价拟建场地环境属湿润区,根据《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判别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周边无工业污染源,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
由于场地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地下水与土体水力联系密切,参照水质资料判定,土对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场地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l -Ca·Mg型。
6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6.1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分组本区抗震设防烈度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 g ,地震分组属第二组。
6.2 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本场地共进行了4个孔点的剪切波速测试,测试成果详见附件。
本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00m 。
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无活动性断裂通过,本区自第四纪以来,未见明显地壳运动,属相对稳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