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 王献之

合集下载

王献之的小故事

王献之的小故事

王献之的小故事王献之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王献之的小故事吧。

王献之,字子瞻,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他的父亲王羲之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对他的艺术修养和技巧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故事一:王献之的书法才华王献之从小就对书法情有独钟,他常常观摩父亲的书法作品,并且勤奋地练习。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的书法已经达到了出类拔萃的水平,被誉为“天才少年”。

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创新和独特的风格,被人们称为“王氏之风”。

小故事二:王献之与王羲之的比赛王献之的书法才华逐渐为人所知,他的名声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王羲之。

有一次,王献之和王羲之决定进行一场书法比赛,看看谁的书法更加出色。

比赛当天,两人在一间大厅里摆下纸墨,开始了激烈的较量。

王羲之先开始写字,他的字体端庄大气,笔画流畅有力,展现出了他的成熟和稳重。

接着轮到了王献之,他的字体则充满了青春和朝气,笔画间透露出一种独特的灵动感。

两人的作品都各有千秋,无法分出胜负。

小故事三:王献之的名言除了书法才华,王献之还以他的智慧和机智而闻名。

他经常在书法作品的旁边写下一些名言警句,让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的同时,也能从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示。

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名言是:“书法如人生,须有自己的风格。

”这句话表达了王献之对于艺术追求的态度,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不应该盲目追随他人。

小故事四:王献之的传世之作王献之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兰亭集序》。

这是一篇以兰亭为背景的序文,王献之用他独特的笔法和艺术表达了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

这篇作品至今仍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小故事五:王献之的影响王献之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新和独特的风格为后来的书法家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世,成为后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关于王献之的故事

关于王献之的故事

关于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的故事篇1偷儿恕毡王献之一夜睡在书房里,一群盗贼潜入房中,将室内东西偷得精光。

王献之慢慢地说:“偷儿,青毡是我家祖辈的遗物,只请你们留下这毡子。

”盗贼惊慌而逃。

墨迹变牛有一次,桓温让王献之在扇子上写字。

王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将字污染,王献之便将墨迹改画成黑马母牛,画得十分美妙。

魏德不长太元(376年—396年)年间,太极殿落成,谢安打算让王献之题写匾额,以作为流传后世的墨宝,但难于直言,试探道:“曹魏时陵云殿匾额没有题写,就被工匠们误钉了上去,取不下来,只好让韦仲将(韦诞)站在悬挂的凳子上书写匾额。

等匾额写罢,头发都变白了,衰老得仅剩一口余气,回到家告诉子孙们,此后再也不能用这种方法题写匾额。

”王献之明白谢安的意图,正色道:“韦仲将,是曹魏大臣,哪会有此等事!如果真有此事,足以显示曹魏德薄而不能长久。

”谢安便不再追逼他题字。

山川自映王献之说:“从山阴道上走过时,一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使人眼花缭乱,看不过来。

如果是秋冬之交,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唯忆离婚王献之病重,请道家人主持上表文祷告,本人应该坦白过错,道家问王献之一向有什么异常和过错。

王献之说:“想不起有别的事,只记得和郗家离过婚。

王献之的故事篇2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

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

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

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

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

“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王献之写字ppt课件

王献之写字ppt课件

03
王献之写字的故事和传说
兰亭序的故事
总结词:千古名篇
详细描述:王献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千古名篇,是书法史上的杰作之一。这篇 作品记录了王羲之和友人在兰亭雅集时的情景,文字优美,书法艺术卓越,被后 人传颂不衰。
洛神赋十三行
总结词
情感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详细描述
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是他小楷书法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楷的巅峰之作。这篇作品以曹植的《洛 神赋》为内容,以精致细腻的笔触表现出文字的情感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被誉为“一笔书”的典范。
王献之写字ppt课件
目录
• 王献之简介 • 王献之的书法风格 • 王献之写字的故事和传说 • 王献之对后世的影响 • 王献之写字的艺术价值
01
王献之简介
生平简介
01
02
03
出生背景
王献之出生于书法世家, 其父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 家。
成长经历
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书法, 勤学苦练,不断精进。
艺术成就
继承并发展了父亲的书风 ,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王献之的创新笔法被唐代书法 家广泛采用,如颜真卿、柳公 权的楷书都可见其影响。
唐代书法家在王献之书法的启 发下,开始探索个人风格和表 现手法,推动了唐代书法艺术 的繁荣。来自对宋、元、明、清书法的影响
宋、元、明、清的书法家在王献 之书法的启示下,开始注重意境
和情感表达。
王献之的行草书对宋代书法家米 芾、苏轼等人的影响深远,推动
书法成就
书法风格
王献之的书法风格独特, 笔法灵活多变,气韵生动 。
代表作品
《洛神赋》、《黄庭经》 等。
历史地位
被誉为“书圣”之一,对 后世影响深远。
02

王献之的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王献之的故事篇一: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的故事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爱练字,那个人就是王献之。

一天,王献之想写一个太字,可刚好用完了水缸里的水,王献之立刻跑到父亲王羲之的书房,让父亲点上太字的那一点。

王献之把太字递给母亲看,母亲夸他写得非常好,只有一点似羲之。

王献之这才知道自己写的字和父亲比起来,相差还很远哪。

从那时候开始,王献之练字就更认真了。

王献之是着名的书法家,这人人都知道,可他是怎样努力钻研书法这门艺术的呢王献之练字时不仅琢磨字的每一个支架的结构,而且非常的专心致志。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王献之不是专心致志地研究字的支架结构,而是一会儿写两个大字,一会儿又翻一翻书法字贴,一会儿站起来走一走。

这样王献之会成为一代书法家吗正因为王献之有了这种专心致志的毅力,他才能成功!看一看其它着名的科学家,哪个不是像王献之那样所以呀,要获得成功,就得有像王献之这样有恒心。

再是,王献之所以那么爱书法,这跟他的兴趣分不开的。

王献之在一次练书法时,错把妻子送来的馒头蘸在了墨汁上,还不停的夸赞它好吃……。

有一次,王献之取过仆人手中的一把芦苇扫帚,蘸着泥水在墙壁上写了起来,自己也不知道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只是觉得非常的好写,比起毛笔来是松软多了……后来,王献之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为与王羲之齐名的大书法家篇二:王献之的故事龙源期刊网王献之的故事作者:来源:《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20XX年第03期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自幼聪明好学,精通各种书体,也擅长画画儿。

篇三: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20XX-04-2421:37:55|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

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关于书法家王献之的故事

关于书法家王献之的故事

关于书法家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艺术卓越非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书法家的故事,更是传承中华文化、追求艺术境界的一段佳话。

王献之出生于东晋时期,他自幼聪慧过人,对于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的父亲王羲之也是一位备受推崇的书法家,师承他的父亲,王献之从小接受了良好的书法训练与教育。

王献之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勤奋刻苦,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

曾经有一次,他在竹子上刻字,竹子被他的笔气穿透了。

这件事情传开后,人们纷纷为他的才华和毅力所折服,也对他的书法才华充满了期待。

在长期的练习中,王献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精通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字体秀丽而洒脱,笔触流畅而有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他倡导"虚心受教,敏于致良知"的书法观念,强调了书法与个人修养之间的紧密联系。

王献之的书法作品以《兰亭集序》最为著名。

《兰亭集序》是他在元嘉四年(426年)写成的,被誉为古代书法的巅峰之作。

王献之在书写这篇作品时,以横行为主,字体圆润而有力,勾勒出兰亭丽景,流露出他对自然美的追求。

这篇作品凝聚了王献之对书法艺术的全部心血与理念,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之经典。

除了书法创作外,王献之还以他的书法理论成为后世学者学习的典范。

他强调了书法与音律、诗文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认为书法必须凭借学识、情感与灵感相结合,才能达到准确表达和传递情感的艺术效果。

王献之的一生致力于传承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他深知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他曾经说过:“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以身作则,传承并发扬下去。

”他的努力为中国书法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已经过去了千年,但人们对于王献之的敬仰与赞美从未减少。

他的故事是一段关于追求艺术境界与传承中华文化的佳话。

通过他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如何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来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王献之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艺术境界需要不断学习与磨练,执着追求卓越并将自己的才华用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

王献之的典故

王献之的典故

王献之的典故《王献之的那些事儿》嘿,咱今天来聊聊王献之。

这王献之啊,那可是东晋时期响当当的人物。

王献之打小就聪明伶俐,在书法上那更是天赋异禀。

他老爹王羲之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书圣,这王献之在他老爹的熏陶下,书法之路走得那叫一个顺风顺水。

不过,人家可不光是靠老爹的名气,自己也是下了苦功夫的。

据说他练字的时候,那叫一个认真,整天就泡在书房里,一笔一划地琢磨。

有个特别有名的典故,叫“管中窥豹”。

这事儿啊,说的是王献之小时候,有一次看几个门生在玩樗蒲。

他在旁边看着看着,就看出了门道。

有个门生发现他在看,就有点小瞧他,觉得他一个小娃娃懂啥。

结果王献之不慌不忙地说了一番对局势的分析,把那些门生说得一愣一愣的。

从那以后,大家可不敢小瞧他了。

还有个事儿也特别有意思。

王献之的书法那是越写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

有一回,他写了一幅字,那叫一个漂亮。

别人看了都赞不绝口,纷纷求着他再写一幅。

可王献之呢,偏偏不着急,还卖起了关子。

他说:“这写字啊,得看心情。

心情好了,自然就写得好。

心情不好,那可写不出来。

”哈哈,你说他逗不逗?王献之在感情方面也有一段让人唏嘘的故事呢。

他和他的妻子郗道茂那可是恩爱得很。

可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不得不分开。

王献之心里那个难受啊,可又没办法。

他写了好多信给郗道茂,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这些信里的字啊,那真是饱含深情,让人看了都感动得不行。

总的来说,王献之这个人啊,有才华,有个性,还有深情。

他的故事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

咱以后有空啊,还可以多聊聊他的那些有趣的事儿。

三年级语文《王献之练字》教学深思

三年级语文《王献之练字》教学深思

三年级语文《王献之练字》教学深思所谓教学深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考虑,并以此来概括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深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升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教育上有收获的大伙一直很看重之。

以下是收拾的三年级语文《王献之练字》教学深思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三年级语文《王献之练字》教学深思《王献之练字》是教科版实验教程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6、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王献之戒骄戒傲,认真、刻苦练字的故事。

故事非常简单,重在挖掘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要想成功只有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葛老师在对这篇文章主旨的把握上和教法的设计上把握的很准确,教学任务完成的很出色。

现我容易的对本节课进行深思:1、环节设计这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非常明确,使用了三环七层的教学模式。

先用多媒体出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学生不由自主的对这潇洒隽秀的字所折服,在学生唏嘘不已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入课题:想了解他是如何成功的吗?这节课就让大家一同走进他。

激起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文章内容,最后挖掘文本内涵,进行情感升华和德育渗透。

2、教学教法在教法上,葛老师非常看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使他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朗读的形式也多样化、层次化。

对朗读的教导比较到位,对句子的教导也非常深入,如:“自满、惭愧、诀窍、聚精会神”等词汇。

学生理解的最好,但能让学生口头造一两个句子,就会理解的更全方位、更透彻了。

第二还着重对学生学习技巧的教导,如:教学生用“由于——-所以”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3、媒体借助充分借助多媒体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做到精而不烂,真的体现了用媒体而不被媒体所用。

4、问题设计本节课葛老师用几个重要的问题做为串联文章脉络的线索,但问题设计的恰当、自然,不叫人感到突兀,没牵着学生走的感觉,只不过在重要时刻给学生以导向,又不失全文的整体。

通过深思使大家认识到如此一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可以太关注教师我们的设计环节,而更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尤其是学生的回答,学生的回答不是为了填充教师的提问,而是学生思维火花在课堂上经教师提问启发后的绽放,应该引起教师的看重。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1一、走进兰亭,游览书法圣地(播放兰亭风光图片,师简介兰亭景点)在浙江省绍兴西南郊5公里以外,有一处风景优美,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它就是著名的书法圣地——兰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这里沉淀着岁月的清幽古雅,蕴藏着世间的书墨流香,往事越千年,如今走进兰亭,鹅池边,曲水流觞处仍能感受到书圣当年的气息。

这是临池十八缸,池旁还有一石碑,名为太字碑。

正是这个景点,向人们述说着一个传颂至今的书法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板书课题,板书:王献之练字。

请同学们打开书,书中自有太字的来历。

二、走进文本,探析练字过程读了课文,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学习第一自然段师:“自满”,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联系上下文,“自满”怎么理解?师:谁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自满的原因?师:想一想人们会怎样夸奖他呢?(提示,假如你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有名的秀才,假如你是献之的同龄人,你会如何夸奖他?)听了这些夸奖小献之会想些什么?2、学习2-4自然段师:自满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指名2个学生说说)你说得真对。

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

小献之这样的自满他会怎么做呢?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

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2-4自然段,并动笔画一画。

谁来说一说自己在这一部分学习到了什么?3、学习第五自然段小献之急切地向父亲讨教练字的秘诀,可见他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让我们也来做一个好学的孩子,帮小献之找找“秘诀”吧!4、学习第六自然段小献之得到父亲的这个秘诀了吗?齐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献之
王献之—成就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 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 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 “玉版十三行”。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 ,他的传 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他的 《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 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 “国宝”。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 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 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 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
开学第一课
书法亚圣—王献之
当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你有什么资格不去奋斗。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王献之(344-386),字 子敬 ,东晋著名书法家、 诗人、画家,为书圣王羲 之第七子 。与其父王羲 之并称为“二王”。并有 “小圣”之称。还与张芝、 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 四贤”。他少负盛名,高 超不凡,放达不羁,虽终 日在家闲居,但形貌举止 并不显得懒散,才华气度 超过时人。
王献之—作品

《鸭头丸帖》上海博物馆藏 《中秋帖》故宫博物馆藏 《洛神赋十三行》
《鸭头丸帖》
鸭头丸,故不佳。 明当必集,当与即甚省如何然胜 人何庆等大军。
《洛神赋十三行》
三希堂—三希帖
王献之—故事

十八口大缸 书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