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消毒及消毒副产物控制研究进展
饮用水消毒及消毒副产物研究

饮用水消毒及消毒副产物研究摘要:饮用水消毒是提高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方法,理想的饮用水消毒剂应具有杀菌广谱、杀菌力强、消毒效应持久、使用方便及对人体安全等特点。
但当今没有一种饮用水消毒剂对人体是完全没有毒性的,除了消毒剂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外,消毒剂与水中其它物质反应产生的副产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和现场调查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研究涉及到消毒剂的毒性作用、消毒剂副产物的形成机制、作用机理。
关键词: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危害;控制工艺1常用饮水消毒剂的种类及特点(1)氯消毒用氯消毒法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消毒方式,由于其具有价格便宜、容易使用、杀灭细菌能力强及在水中持续时间较长等优点,目前仍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也是我国城市供水中普遍采用的消毒方式。
液氯消毒产生的余氯具有持续的消毒作用,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投量准确,技术上比较成熟,能有效地保证水质。
根据原水水质和不同的水处理工艺,液氯消毒可分为过滤后一次消毒和滤前、滤后两次消毒两种方式,绝大多数水厂采用过滤后一次消毒。
但为了杀灭原水中的微生物,防止藻类生长和降低色度,可增加滤前消毒。
滤前消毒也可以选择进行,当原水水质不好时采用,原水水质好转时则停止。
但液氯消毒也存在诸多缺点,当水源受到污染,有机物含量较多,采用该消毒方式则导致许多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如THMs等,会影响水的口感,而且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为此,有些国家已采用其他消毒剂替代液氯消毒。
(2)氯胺消毒氯胺消毒作用机理类似于液氯,能破坏膜的通透性而影响膜的渗透性和呼吸,还可损坏微生物的核酸使微生物灭活,氯胺的氧化能力较氯弱故需要的接触时间长,消毒效果不如其它消毒剂,一般不单独用氯胺作饮用水消毒。
其消毒副产物主要是三卤甲烷、卤乙酸、卤乙腈及卤代酮等。
2消毒副产物的成因饮用水DBPs是指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消毒剂与饮用水中一些天然有机物或无机物(溴化物/碘化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研究进展

饮⽤⽔消毒副产物的研究进展饮⽤⽔消毒副产物的研究进展201106020001伴随着饮⽤⽔消毒技术的改进,有机类消毒副产物(DBPs)的种类⽇趋多样化,其⽣物毒性和健康风险受到⼴泛关注。
在饮⽤⽔消毒过程中,消毒剂除了起消毒灭菌的作⽤外,还会与⽔中的天然有机物、溴化物、碘化物等发⽣取代或加成反应⽽⽣成以卤代有机物为代表的消毒副产物(DBPs),⽽许多消毒副产物都被证实是致畸、致突以及致癌的。
为保障⼈类饮⽤⽔安全,控制饮⽤⽔消毒副产物已成为⼈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分析相关研究的不⾜之处和发展趋势,以便对今后的研究⽅向提出了建议。
1.DBPs 的分类⽬前饮⽤⽔消毒副产物种类繁多,它随着消毒剂、消毒技术以及源⽔化学组成的变化⽽不尽相同。
主要种类包括:三卤甲烷(THMs)、卤代⼄酸(HAAs)、溴酸盐(BrO3)、亚氯酸盐(ClO2)、卤化氰(XCN s)、卤代⼄(HANs)、卤代硝基甲烷(HNMs)、卤代酮(halogenated ketones,HKs)、卤代酚(Halophenols)、醛类(aldehydes)等。
随着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不断有新的 DBPs被发现,如致诱变化合物(MXs)卤代呋喃(4 ⼆氯甲基 5 羟基2(5)氢呋喃酮)、亚硝胺(NMs)、碘代酸(IAs)以及卤代对苯醌(HBQs)等。
2.DBPs 对⼈体健康的影响近⼏年有关 DBPs 的毒性受到普遍关注,研究进展很快。
饮⽤⽔中的 DBPs 对⼈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其致癌性、致突变性及⽣殖发育毒性。
(1)致癌性。
饮⽤⽔中的卤代烃类化合物是多种癌症的致癌因⼦,DBPs 的致癌风险主要由 HAAs 致癌风险构成,⼆氯⼄酸和三氯⼄酸可以造成哺乳动物细胞DNA 链断裂损伤,其致癌作⽤通过损伤 DNA 引发,均可能属遗传毒性致癌物。
国外有研究认为饮⽔中 THMs 的浓度与膀胱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有关。
(2)致突变性。
经过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对氯消毒⾃的深⼊研究发现 MX 是迄今为⽌氯消毒⾃来⽔中发现的最强的致突变物质之⼀,占氯消毒⾃来⽔总致突变性的 16%~76%。
给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研究进展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1-5337.2021.1.107 *收稿日期:2019-09-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01188);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 R 2019B B 040);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2019L Z G C 020).通信作者:陈峻峰,男,1987-,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E -m a i l :c h e n j u n f e n g@q f n u .e d u .c n .给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研究进展*刘欢欢, 郭华敏, 刁忠煜, 王宏莹付梦雨, 位玉珊, 董新蕊, 陈峻峰(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73165,山东省曲阜市) 摘要:消毒是给水处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艺,我国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氯消毒.然而在氯消毒的过程中产生消毒副产物(D B P s )的问题也更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文章从几种常见的生活用水消毒方法和D B P s 的种类㊁控制与消除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指出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的问题.关键词:水处理;消毒;副产物中图分类号:X 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37(2021)01-0107-061 概 述过去饮用水源消毒常用液氯作为消毒剂.随着其工艺的进步,包括氯消毒㊁二氧化氯消毒等在内的消毒方法被人们熟知,而消毒剂也不拘泥于传统的只杀灭病原体,它还能够发挥其自身的氧化作用,去除饮用水中的味㊁色,氧化锰离子和铁离子,进一步提高凝结和过滤效率,对于水的净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下面对几种常见消毒方法进行概述.1.1 氯消毒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消毒方式是使用氯消毒,能有效地杀死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各种微生物,防止废污水传播疾病,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其基本原理为氯溶于水后形成次氯酸,穿过细胞壁,破坏微生物细胞.同时,次氯酸也能起氧化剂的作用损害细胞膜,破坏酶系统,使细胞死亡.液氯(C l 2)和次氯酸钠(N a C l O )常被应用于氯消毒技术中.液氯价格相对较低且消毒效果良好,故我国绝大部分的饮用水厂采用的即为液氯消毒工艺.在氯消毒中,常见副产物主要是三卤甲烷(T HM s )和卤代乙酸(H A A s ).其中,三卤甲烷(氯仿等)已确定具有致癌作用.1.2 氯胺消毒为了更好地降低氯消毒过程中生成的T HM s 和H A A s 的浓度,饮用水处理工厂开始更大比例使用氯胺进行消毒,其中发挥消毒作用的主要是一氯胺(N H 2C l )和二氯胺(N H 2C l 2).在中性和酸性环境下,氯胺水解产生次氯酸,它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能够氧化微生物细胞,造成细胞死亡.另外,研究表明:潜在的具有更巨大危害的含氮消毒副产物(N -D B P s ),如氯化氰(C C N )㊁N -亚硝基二甲胺(N D MA )㊁卤代硝基甲烷(H NM s )㊁卤代乙酰胺(H AM s )等[2],有很大概率会出现在氯胺消毒中.1.3 二氧化氯消毒世界公认的含氯消毒剂中唯一的高效灭菌剂是二氧化氯(C l O 2),它具有速度快㊁耐久性好㊁作用效果安全的特点,对一切微生物都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并不会使它们产生抗药性.C l O 2是一种广谱型消毒剂,可以很好地杀灭一切经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低剂量的二氧化氯还具有很强的杀蠕虫效果.由于二氧化氯起氧化作用而非氯化作用,消毒过程发生氧化反应,因此不会与水体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其他D B P s .其产物大 第47卷 第1期2021年1月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Q u f u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47 N o .1J a n .2021801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多为氯酸盐和亚氯酸盐[3-5].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危害性定为A I级[6].1.4臭氧(O3)消毒臭氧通过氧化反应实现灭菌作用.其高氧化还原电位使得它杀菌彻底㊁无残留,且能进行水源氧化㊁水质脱色和除味.臭氧几乎不产生消毒副产物,亦无卤代消毒副产物.但由于臭氧极不稳定,可把溴离子氧化为溴酸盐等因素,也增加了D B P s含量.2消毒副产物种类及其危害在进行饮用水消毒时,水中的细菌及其他微生物被消除,同时水体中的某些有机物 如腐殖酸㊁富里酸㊁藻类㊁溴或碘化物也能和消毒剂发生各类化学反应生成消毒副产物(D B P s).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不同,会导致不同消毒副产物的形成.其中绝大部分的D B P s化合物能直接或间接地发挥三致作用.以下表格是不同消毒剂所能形成的消毒副产物类型.表1不同消毒方式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卤乙酸卤乙腈卤代酮诱变化合物卤乙醛卤硝基甲烷无机D B P s 氯消毒ɿɿɿɿɿɿɿɿ氯胺消毒ɿɿɿɿ二氧化氯消毒ɿɿ臭氧消毒ɿɿɿɿ以下就对这几种消毒副产物分别进行介绍.2.1三卤甲烷(T HM s)第一个被人类发现的消毒副产物就是T HM s.在各种D B P s中,T HM s的生成量最大,约能占到50%.氯化饮用水中的T HM s副产物主要有4种:三氯甲烷(C H C l3,T C M)㊁三溴甲烷(C H B r3,T B M)㊁二氯一溴甲烷(C H C l2B r,B D C M)和一氯二溴甲烷(C H C l B r2,D B C M).一般的氯消毒产生浓度最大,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含量最小,但若二氧化氯不纯,掺杂有其他氯化物时有可能会产生低浓度的T HM s副产物[7].据研究表明,三卤甲烷为中等毒性,能够危害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神经,也会给人体其他的器官(心㊁肝,肾等)带来危害.如果不慎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到高浓度的三氯甲烷时,可能将引发急性中毒.2.2卤乙酸(H A A s)卤乙酸(H A A s)是挥发性差的一类卤代有机物,它沸点高而且不可吹脱.形成H A A s最多的消毒方式是氯消毒.在C l O2消毒工艺中产生的H A A s的种类有D C A A㊁C B A A和D B A A[8]等.当天然溴化物或者碘化物在水体中的浓度比较高时,臭氧可氧化它们形成各种溴代㊁碘代以及混合卤代乙酸.H A A s的单位致癌风险能达到91.9%,它可以引起代谢紊乱㊁使神经中毒㊁并损伤视觉,肝的过氧化物酶也有所增加.其中三氯乙酸已被证实影响胎儿的股骨长和双顶径降低[9].2.3卤乙腈(H A N s)卤乙腈是第三大类含量高的消毒副产物.目前饮用水中能够检测到的H A N s副产物包括一氯乙腈(M C A N)㊁二氯乙腈(D C A N)等.氧化能力较强的消毒剂产生的H A N s相对较少[10].在上述提及的4种消毒过程中均有H A N副产物的产生,其中氯胺消毒产生的浓度最高,其余3种浓度较低.卤乙腈对生物体具有致畸和致突变型的作用.D C A N会诱发有机体发生变异,造成人体淋巴细胞中的D N A链的断裂,引起皮肤产生肿瘤.并且查阅文献可知,D C A N活体在氯化消毒后的饮用水也能被检测到[11].2.4溴酸盐(B r O3-)含有高浓度溴化物(一般高于50μg/L)的源水使用臭氧消毒工艺处理时会产生大量的B r O3-副产物.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处理工艺会产生少量的B r O3-副产物,在消毒工艺中如果有光照产量会增加.除此之外,氯消毒或是用次氯酸盐来进行消毒也可产生少量的溴酸盐副产物.溴酸盐做为潜在致癌物质,能够对D N A和染色体发挥遗传毒性,使得生物体发生病变.2.5 亚氯酸盐(C l O 2-)水中亚氯酸盐的来源主要是源水中含有的一些天然有机物或者无机物,与强氧化性的二氧化氯发生反应,生成C l O 2-,以及C l O 3-和C l -.C l O 2-的量与许多环境因素有关(如水中起还原性作用的物质浓度㊁温度等).亚氯酸盐的含量能够占到C l O 2投入量的30%~70%[12].其在水中性质比较稳定,但升温或是发生碰撞时会引起爆炸,分解产生氯酸盐等产物.2.6 致诱变化合物(M X )当水体中的有机物存在天然芳香类成分(如腐殖质㊁酚类以及氨基酸)时,氯消毒剂就可与这些物质发生反应生成M X 副产物.M X 有多种几何异构体和氧化还原态,当水体的p H 值不相同时,M X 的不同形态就会发生转化[12].虽然M X 的浓度较低,但由于其强大的致突变性质,导致它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M X 会造成多种哺乳生物细胞发生遗传损害,比如发生基因突变㊁D N A 损伤㊁染色体畸变或者姊妹染色单体交换[1].2.7 卤代硝基甲烷(H NM s )目前来说主要研究H NM s 副产物的氯代和溴代硝基甲烷[13-15],氯消毒工艺和氯胺消毒工艺都可能产生H NM s 类副产物.由于卤代硝基甲烷的细胞毒性以及遗传学毒性大于目前所认知的其他D B P s [13],因此被U S E P A 定义为优先控制消毒副产物[16].2.8 碘代酸(I A s )在氯胺消毒过后的水体中有5种I A s 副产物,分别是:溴碘乙酸㊁2-碘-3-甲基丁烯二酸㊁碘乙酸㊁3-溴-3-碘丙烯酸[1].在氯胺消毒工艺中,碘代D B P s 比在氯消毒工艺中更容易形成出现[15].2.9 N -亚硝胺(NM s )N -亚硝胺(NM s )是一类可疑致癌物.在氯消毒和氯胺消毒中常见N -亚硝胺副产物,且以氯胺消毒产量居多.N -亚硝胺副产物的生成和含氮凝结剂的含量成正比.此类产物由于很难去除,且检出率高,严重危害人体.在U S E P A 发布的第三系列饮用水污染物候选名单中,N -亚硝胺类占了5个[17].2.10 卤代对苯醌(H B Q s )氯消毒及氯胺消毒中均存在二氯对苯醌(D C B Q )[18].氯消毒的饮用水中包括二氯甲基苯醌(D C M B Q )㊁三氯对苯醌(T C B Q )和二溴对苯醌(D B B Q ).在所有消毒方法产生的H B Q s 中,D C B Q 是最易产生且含量最多的一种.苯醌作为一种常见中间体,可参与生成多种致癌物质.它有很高的氧化还原活性,可以与蛋白质和D N A 等发生反应,被卤素取代后毒性更强[19].3 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因素及消除方法在给饮用水源消毒时,加入的消毒剂不只发挥杀灭细菌和病原体的作用,仍有一小部分未发挥消毒作用的消毒剂和水中原本含有的物质进行反应,因此产生了D B P s .几乎所有的D B P s 均对人类有害,因而为了保障人的饮用水质安全,我们需要降低D B P s 在饮用水中的含量并尽量做到抑制D B P s 的产生.以下就分别阐述影响D B P s 产生的因素以及几种D B P s 消除方法.3.1 消毒副产物产生影响因素3.1.1 水中的前体物能与水中消毒剂发生反应生成各类消毒副产物的物质叫做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D B P F P ),它分为天然有机物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前者基本是腐殖质㊁富里酸以及微生物的分泌物,几乎所有的C -D B P s 的前体物由这部分组成.水中的消毒剂与人工排入的物质发生反应生成D B P s .D B P s 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天然水中D B P F P 的存在,因此控制水体中的D B P F P 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消毒副产物.在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天然水中的有机物(N OM ),因此最关键的是要选择前体物含量少且浓度低的水源.在加入消毒剂前去除水中的前体物,一方面可以提高水质,另一方面也能降低运行成本.现可在文献中查明的去除N OM 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去除方法,包括化学法(预氧化)㊁物理法(强化混凝及活性炭吸附)等;还有一类是新兴工艺处理方法,有生物法㊁光催化法和新型组合工艺等[20].901第1期 刘欢欢,等:给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研究进展011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化学法(预氧化)即向未处理水中加入氧化剂,氧化剂能够破坏细胞结构,从而消除水体中的大多数藻类微生物.它也能降解水中的溶解有机物,使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发生改变,故通常与活性炭吸附等工艺联用. U V/H2O2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当其与活性炭结合过滤可以去除水中有机物,比如消毒副产物的前驱体[21,22].仅需要提供H2O2溶液,并将U V光灯作为能源,在温和的条件下反应.一般来说,温度和压力并不是它的限制因素,是相对理想的,比较有效的饮用水处理技术[23,24].由国内外研究得知,U V/H2O2可以用来灭活大杆菌和噬菌体[25],且能破坏天然有机物的荧光以及芳香结构,将其分子量减小[26].一般情况下,液氯和高锰酸钾常作为氧化剂.强化混凝即指在水处理时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混凝剂,以去除水中的憎水性物质,常用的混凝剂一般是铝盐和铁盐.活性炭吸附的是水中的非极性有机物,一般去除的是一些小分子的物质,膜滤是一种高效的去除前体物的方法.除了这些传统的处理方法,还有新兴的几种处理方法.生物法是利用水生植物或水中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减少水中氮磷和无机金属离子,从而减少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量.光催化可有效降解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和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并无对人体有害的中间产物产生[27].新型的组合工艺,如臭氧 紫外线联合消毒工艺㊁臭氧 过氧化氢高级氧化工艺和臭氧 光催化氧化工艺都能有效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3.1.2反应时间当刚向水体中加入消毒剂时,前体物和消毒剂快速反应.随着反应不断进行,反应程度不再变化,此时生成的D B P s量也趋于稳定.查阅文献可知T HM s和H A A s的含量都是先快速增加随后不再发生大范围变化[28].反应起步阶段,D C A N㊁T C NM和D C A C A m等3种物质的浓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一段时间后,随着各自浓度达到峰值后,浓度呈现降低的趋势,且降低速率越来越慢,最后趋于稳定.整个试验过程中未检测到C N C l和N D MA.反应时间对D C A N㊁T C NM和D C A C A m影响比较大,当反应时间在4-8h之间时,水质检测到的3种N-D B P s物质含量较高,反应时间低于4h时,前体物与氯接触时间越短,出水水质越好[29].3.1.3反应温度无论是取代㊁加成还是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生成D B P s的途径.而这些反应进行的速率与反应温度呈正相关.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分析,升高温度会使分子运动加快,活化能降低,使反应体系中的活化分子数目增加,分子之间的有效碰撞变多,从而加快氯与有机物的反应速度[30],即生成速率加快,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D C A A㊁T C A A㊁T C M和T C NM的生成量逐渐增加.同时D C A N和1,1,1-T C P进行吸热的水解反应,升高温度,不稳定D B P s的水解速率会增加[31],大于生成速率,所以产生的D C A N和1,1,1-T C P的量变少.因此,适当控制反应温度可以减少D B P s的生成.3.1.4反应p H在不同的p H值下会产生不同种类的D B P s.有研究发现,p H的大小与T HM s的生成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H A A s的生成量与p H值大小恰好相反,呈负相关.当p H值在6~8的范围内时,T HM s的生成量增加而T H A A的生成量减少.除此之外,p H值大小对MH A A和D H A A的生成量影响较小[32,33].D C A N的浓度逐渐随p H值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2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方法根据D B P s产生的机理,目前主要采用以下3种方法消除水中的D B P s:(1)将水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如改进传统的氯消毒工艺,采取强化混凝和活性炭吸附组合的工艺,运用膜分离的技术,以此来减少D B P s的产生.(2)去除能够形成D B P s的前体物质.采用物理法㊁化学法以及纳米技术等对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进行去除,减少反应物可以减少D B P s的产生.(3)将D B P s直接进行去除.采用活性炭吸附㊁曝气吹脱以及膜分离等方式,直接将反应生成的D B P s消除,提高饮用水的水质.3.2.1优化水处理工艺优化水处理工艺即对现行的消毒工艺进行完善,比如替换某些工艺或者增加消毒工艺.就现在所用的消毒工艺而言,可以先将天然水充分去除前体物质,然后加入消毒剂;在保证消毒能力和效果不变的基础上,合理控制加入消毒剂的量;将消毒剂分批次加入,尽量缩短反应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组合工艺的方法,比如利用臭氧和氯消毒联合,臭氧-活性炭联合等方式以减少水中D B P s的生成.有研究表明,在紫外/氯消毒方式中,使用较低的氯消毒剂就可以有效控制水中微生物和消毒副产物的量[34].3.2.2 直接去除D B P s 根据不同D B P s 的物理化学性质,我们可以采用生物法㊁物理法和化学法等将其去除.目前来说采用较多的方法有活性炭颗粒吸附法㊁填充塔空气吹脱法㊁膜分离技术㊁强化混凝法㊁生物氧化法及纳米技术.活性炭颗粒能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质,减少氯消毒带来的副产物,活性炭的吸附容量越大吸附效果越好.填充塔空气吹脱的方法对于具有挥发性的D B P s 去除效果好,挥发性较差的D B P s 则难以去除[35].在膜分离技术中,反渗透㊁超滤和纳滤均能去除氯消毒副产物,而且膜的孔径越小,去除效率越高.在强化混凝法中,有研究表明聚合氯化铝(P A C )混凝剂可以有效降低D B P s 前体物的含量[36].生物氧化法是使用可降解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微生物,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降解D B P F P .4 结论与展望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用水的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效处理能力以及更少的D B P s 产生是现当代科学家不懈的追求.目前的几种消毒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无论使用哪种消毒工艺,D B P s 的控制产生都是重点.基于此,人们也都研究和发展了许多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并取得了良好的水处理效果.深入了解各种消毒方式的原理和D B P s 产生的机理是有效预防和消除D B P s 的关键,也是未来需要研究的主要方向.除此之外,在提高饮用水处理效果的同时,如何降低成本并且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参考文献:[1]邵开利,郭亭验,黄璜.含氮消毒副产物卤乙酰胺的水解特性[J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5):881-887.[2]W a l d e nC ,C a r b o n e r oF ,Z h a n g W.P r e l i m i n a r y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b a c t e r i a l c o mm u n i t y c h a n g e i m p a c t e db y ch l o r i n e d i o x i d e i n a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t [J ].J o u r n a l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2015,142(2):04015077.[3]S o n g B ,S u nX ,J i a n g Y ,e t a l .F o r m a t i o n o f d i s i n f e c t i o n b y -p r o d u c t s d u r i n g ch l o r i n e d i o x i d e p r e -o x i d a t i o n o f c h i r o n o m i d l a r -v a em e t a b o l i t e s f o l l o w e db y ch l o r i n a t i o n [J ].D e s a l i n a t i o na n d W a t e rT r e a t m e n t ,2016,57(59):28698-28704.[4]王妍彦,张流波.低浓度二氧化氯消毒研究现状[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2):147-150.[5]R i c h a r d s o nSD ,P l e w aMJ ,W a g n e rED ,e t a l .O c c u r r e n c e ,g e n o t o x i c i t y ,a n d c a r c i n o g e n i c i t y o f r e g u l a t e d a n d e m e r g i n g d i s -i n f e c t i o nb y -p r o d u c t s i nd r i n k i n g w a t e r :ar e v i e wa n dr o a d m a p f o r r e s e a r c h [J ].M u t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R e v i e w s i n M u t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007,636(1-3):178-242.[6]K r a s n e r SW ,W e i n b e r g HS ,R i c h a r d s o nSD ,e t a l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a n e w g e n e r a t i o n o f d i s i n f e c t i o nb y pr o d u c t s [J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2006,40(23):7175-7185.[7]邓艳玲,杨盼,黄利利,等.孕晚期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暴露与胎儿发育超声测量的关系[M ]//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 精准环境健康:跨学科合作的挑战论文汇编,.2018.[8]A m y G ,B u l lR ,C r a u nGF ,e t a l .D i s i n f e c t a n t s a n dd i s i n f e c t a n t b y -p r o d u c t s [J ].W o r l dH e a l t hO r g a n i z a t i o n ,2000:27-80.[9]田世忠,张立尖.水中含氮物质氯化消毒后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J ].污染防治技术,1994,007(003):19-26.[10]S a d i q R ,R o d r i g u e zMJ .D i s i n f e c t i o nb y -p r o d u c t s (D B P s )i nd r i n k i n g wa t e r a n d p r e d i c t i v em o d e l s f o r t h e i r o c c u r r e n c e :a r e v i e w [J ].S c i e n c e o f t h e t o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2004,321(1-3):21-46.[11]P l e w aMJ ,W a g n e rED ,J a z w i e r s k aP ,e t a l .H a l o n i t r o m e t h a n e d r i n k i n g w a t e r d i s i n f e c t i o nb y pr o d u c t s :c h e m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a n dm a m m a l i a n c e l l c y t o t o x i c i t y a n d g e n o t o x i c i t y [J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2004,38(1):62-68.[12]R i c h a r d s o nSD ,T h r u s t o nA D ,C a u g h r a nT V ,e t a l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n e wd r i n k i n g w a t e r d i s i n f e c t i o nb y pr o d u c t s f o r m e d i n t h e p r e s e n c e o f b r o m i d e [J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1999,33(19):3378-3383.[13]R i c h a r d s o nSD ,T h r u s t o nAD ,C a u g h r a nT V ,e t a l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n e wo z o n e d i s i n f e c t i o nb y p r o d u c t s i nd r i n k i n g wa t e r [J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1999,33(19):3368-3377.[14]李爱萍.泛影酸钠在饮用水消毒过程中的转化特性研究[D ].上海:上海电力学院,2018.[15]R i c h a r d s o nSD ,T e r n e sTA.W a t e r a n a l y s i s :e m e r g i n g c o n t a m i n a n t s a n d c u r r e n t i s s u e s [J ].A n a l y t i c a l c h e m i s t r y,2005,77(12):3807-3838.111第1期 刘欢欢,等:给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研究进展211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16]P l e w a M J,W a g n e rE D,R i c h a r d s o nS D,e ta l.C h e m i c a l a n db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n e w l y d i s c o v e r e di o d o a c i dd r i n k i n g w a te r d i s i nf e c t i o nb y p r o d u c t s[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g y,2004,38(18):4713-4722.[17]Z h a oY,Q i nF,B o y d JM,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a n d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c h l o r o-a n db r o m o-b e n z o q u i n o n e s a sn e wc h l o r i n a-t i o nd i s i n f e c t i o nb y p r o d u c t s i nd r i n k i n g w a t e r[J].A n a l y t i c a l C h e m i s t r y,2010,82(11):4599-4605.[18]林英姿,吕尊敬.饮用水氯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12):62-66.[19]S a r a t h y SR,M o h s e n iM.T h e i m p a c t o fU V/H2O2a d v a n c e d o x i d a t i o n o nm o l e c u l a r s i z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c h r o m o p h o r i c n a t-u r a l o r g a n i cm a t t e r[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2007,41(24):8315-8320.[20]L e s t e rY,A v i s a rD,M a m a n eH.P h o t o d e g r a d a t i o no f t h e a n t i b i o t i c s u l p h a m e t h o x a z o l e i nw a t e rw i t hU V/H2O2a d v a n c e do x i d a t i o n p r o c e s s[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e c h n o l o g y,2010,31(2):175-183.[21]夏萍,张东,周新宇,等.紫外/过氧化氢(U V/H2O2)高级氧化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J].净水技术,2012,31(4):17-19.[22]苟玺莹,张盼月,钱锋,等.U V/H2O2降解水中磺胺嘧啶影响因素及机理[J].环境工程学报,2017(11):5810-5819.[23]S u nP,T y r e eC,H u a n g C H.I n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E s c h e r i c h i a c o l i,b a c t e r i o p h a g eM S2,a n dB a c i l l u s s p o r e s u n d e rU V/H2O2a n dU V/p e r o x y d i s u l f a t e a d v a n c e dd i s i n f e c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2016,50(8):4448-4458.[24]张杰.碘代消毒副产物生成机理和预测模型的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25]罗鸣,王怡晗.光催化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4):106-107.[26]王俊霞.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生成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科技风,2019(06):204-205.[27]员建,许明媚,王浡谕,等.H2O2对含氮消毒副产物二氯乙腈㊁二溴乙腈去除及影响因素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19(02):652-657.[28]孙兴滨,胡阳,袁婷,等.高锰酸钾预氧化对剑水蚤D B P s F P的去除特征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1):3296-3302.[29]N i k o l a o uAD,G o l f i n o p o u l o s SK,K o s t o p o u l o uM N,e t a l.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o f d i h a l o a c e t o n i t r i l e s i nw a t e r s o l u t i o n s a n d f o r-t i f i e dd r i n k i n g w a t e r s a m p l e s[J].C h e m o s p h e r e,2000,41(8):1149-1154.[30]陈萍萍,张建英,金坚袁.饮用水中卤乙酸和三卤甲烷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化学,2005(04):434-437.[31]L i a n g L,S i n g e rPC.F a c t o r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t h e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r e l a t i v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h a l o a c e t i c a c i d s a n d t r i h a l o m e t h a n e s i nd r i n k i n g w a te r[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2003,37(13):2920-2928.[32]黄慧婷,张明明.紫外 氯消毒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J].净水技术,2018,37(10):44-48.[33]林英姿,刘雪瑶.饮用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8):128-130.[34]胡晓勇,王盼盼.聚合氯化铝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混凝去除效能[J].中国给水排水,2016,32(17):61-64.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d i s i n f e c t i o nb y-p r o d u c t s i n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p r o c e s sL I U H u a n h u a n,G U O H u a m i n,D I A OZ h o n g y u,WA N G H o n g y i n g,F U M e n g y u,WE IY u s h a n,D O NG X i n r u i,CH E N J u n f e n g(S c h o o l o fL i f eS c i e n c e s,Q u f u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273165,Q u f u,S h a n d o n g,P R C)A b s t r a c t:D i s i n f e c t i o n i s a 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 p r o c e s s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w a t e r s u p p l y t r e a t m e n t.T h em o s t w i d e l y u s e d i nC h i n a i s c h l o r i n e d i s i n f e c t i o n.H o w e v e r,t h e p r o b l e mo f b y-p r o d u c t s i n t h e p r o c e s so f c h l o-r i n ed i s i n f e c t i o ni sa l s o m o r es e r i o u s,e n d a n g e r i n g h u m a nh e a l t h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a f e t y.T h i s p a p e r m a i n l y e x p o u n d s s e v e r a l c o mm o nd i s i n f e c t i o nm e t h o d s o f d o m e s t i cw a t e r a n d t h e t y p e s,c o n t r o l a n d e l i m i-n a t i o no fDB P s,a n d p o i n t s o u t t h e p r o b l e m s t h a t n e e d t ob e s t u d i e dm o r ed e e p l y.K e y w o r d s: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d i s i n f e c t i o n;D B P s。
浅谈饮用水加氯消毒副产物及其控制途径

浅谈饮用水加氯消毒副产物及其控制途径摘要:本文论述了饮用水加氯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危害及其目前用于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方法,并指出了今后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饮用水一直采用传统的投氯消毒工艺,但自1974年在自来水中发现三卤甲烷与它们的不良影响以来,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及其控制技术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热门课题,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以下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
1.消毒副产物的产生机理消毒副产物是在消毒过程中,水中的氯和溴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化合物。
水中的氯一般是人为投加的消毒剂,而溴是水中已存在的溴离子。
在许多饮用水水源中含有低浓度溴化物,而在沿海地区,则显得相对较高,它们在消毒过程中对副产物的产生起着一定的作用。
能形成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是来自天然水源中的腐殖质,它主要是以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形式大量存在于水体中。
在水处理过程中,氯与三卤甲烷的前驱物质腐殖酸和富里酸反应所生成的三卤甲烷量,同如反应时间、温度、pH值、初始TOC及氯的浓度等因素有关。
氯和溴与水中的有机物化学反应机理基本相同,以下以氯为例对其的反应机理进行简要介绍。
从氯气与有机物的反应机理上看,氯气和有机物的作用除发生氧化还原外还发生氯的亲电取代反应,生成大量的三卤甲烷及致突变有机物。
以间苯二酚为例:氯与间苯二酚首先发生亲电取代生成2,4,6-三氯间苯二酚,其进一步与氯加成形成环己二酮中间产物,然后在C2处水解氧化成酮羧酸,再与HOCl氧化成酮,这些三氯单酮经碱催化水解成三卤甲烷。
2.消毒副产物的种类及对健康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已从氯消毒的自来水中鉴定出1000余种有机物,其中有20种为确认致癌物,23种为可疑致癌物,18种为促癌物,56种为致突变物。
在这些对人和动物产生不利影响的副产物中主要是三卤甲烷、卤代乙酸和高溴根离子。
三卤甲烷中90%是三氯甲烷,其次是四氯化碳、一溴二氯甲烷、三溴甲烷、二溴一氯甲烷。
浅谈给水系统消毒方法及控制其消毒副产物措施

浅谈给水系统消毒方法及控制其消毒副产物措施摘要:在城市给水系统中,消毒是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
消毒可以杀灭水中大部分的细菌和病毒,保证饮用水安全。
各种消毒方法有不同的适用环境,要综合考虑适用性、经济性、安全性来选择一种或多种消毒方法。
有些消毒方法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消毒副产物。
人们在饮用水中已经检测出765种对人体有害的消毒副产物。
关于消毒副产物的研究已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给水系统;消毒;预氧化1消毒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现状研究1.1液氯(或氯气)消毒目前供水系统中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气、臭氧、二氧化氯、氯胺、高猛酸钾、紫外线和超声波等。
氯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具强烈刺激性及特殊臭味,氧化能力很强。
在6、7个大气压下,可变成液态氯,体积缩小457倍。
容易运输和储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99.5%的水厂采用氯消毒工艺。
氯溶于水后起下列反应:Cl2+H20=HCl+HClOHClO=H+ +OCL-漂白粉在水中也能水解成次氯酸,氯的杀菌作用,主要是次氯酸体积小,易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主要是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从而使细菌死亡。
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但是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常用的消毒方式中,氯消毒是产生氯化消毒副产物最多的消毒方式。
消毒后的饮用水经Ames试验其致突变性强于其它几种消毒剂的副产物。
1972年美国国家环保局在密西西比河下游路易斯安那州3个城市的饮水中发现44种有可能致癌的物质和别的毒性有机化合物。
1974年又报道新奥尔良市饮水中有66种有机化合物。
氯化DBFs 包括:三卤甲烷(trihalomethans,THMs)卤乙酸(haloacetic acids,HAAs)卤乙腈(haloaceton-triles,HANs)水合三氯乙醛(chlorahydrate,Ch)卤代酮(HKs)卤代酚(ePs)三氯硝基甲烷(chloropierin)氯化氰(cyanogens chloride)酸性氯化咲喃酮(MX)溴酸盐等等。
消毒及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

表1 原水 数据 (2 008年 6月)
项目数值 浊度NTU 水温℃ CODmg/L
最高
6.62
25.2
3. 6
最低
2.16
19.8
3. 0
平均
3.1 3
2 2.5
3. 3
pH
8.2 7.75 7 .9 5
细菌总数 色度mg/L 氨氮mg/L
个∕ml
10
0. 09
490
5
0. 01
701
5
0. 04
231
总大肠菌群 个∕L 330 <20 65
耐热大肠菌群 个∕100Ml 26 2 9
藻类计数 万个/l 1311 622 9 29
95
第四届水处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交流会论文选登
是本公司不可或缺的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手段。消毒工 艺是传统的三点加氯。作为消毒研究的范畴,也从消 毒工艺、水中微生物和水处理工艺三者基础上增加了 水中有机物及颗粒物和消毒副产物。严格意义上的消 毒副产物包括氯化消毒副产物和采用替代消毒技术时 生成的副产物。鉴于本公司使用氯化消毒,通常所说 的消毒副产物也指的是氯化消毒副产物。本文中用消 毒副产物这一术语指氯化消毒副产物。
表3 同氯投量消毒副产物对比如表
加氯点
投氯量6.55mg/l
数值
气浮工艺 沉淀工艺
三氯甲烷 21.6
(ug/l)
2 0. 8
一溴二氯 13.4
(ug/l)
1 2. 5
二溴一氯
饮用求中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研究进展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1 1 8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At p r e s e n t ,t h e di s i n f e c t i o n . pr o c e s s u s e d i n o u r wa t e r wo r k s i s ma i n l y c h l o r i n e d i s i n f e c t i o n ,a n d t h e s a f e t y o f
பைடு நூலகம்林英 姿 ,刘 雪瑶 。
( 1 . 1 吉林建 筑 大学松 辽 流域水 环境 教 育部重 点实 验 室 ;2 . 吉林省 城 市水 资源 与水环 境修 复 5 - 程 实验 室 ;3 . 吉林建 筑 大学 市政 与环
境工程学院,长春
l 3 0 1 1 8 )
摘 要 : 当前 ,我 国水 厂使 用 的 消毒 工 艺 以氯 消 毒 为 主 ,饮 用水 氯 化 消 毒 的 安 全性 问题 备 受人 们 关 注 。 随 着 研 究 的 不 断 深入 ,人 们发 现 氯化 消毒 在 杀 灭 水 中细 菌性 病 原 体 的 同时 ,氯 与 水 中 某 些有 机 和 无 机 成 分会 发 生反 应 , 生成 对人 体 有 害的 消 毒 副产 物 。 氯化 消毒产 生的 消毒 副 产物 主要 包括 三 卤甲烷 ( T HMs )、 卤乙 酸
c h l o r i n a t i o n d i s i n f e c t i o n o f d r i n k i n g w a t e r h a s a t t r a c t e d mu c h a t t e n t i o n . Wi t h t l l e d e e p e n i n g o f t h e s t u d y , i t i s f 0 u n d t h a t
消毒方式及消毒副产物控制研究

. 3 二氧化氯消毒 1 从2 9 4 4年二氧化氯在尼亚加拉水厂得到应用, 0 1 世纪5 0年代开始二氧化氯逐渐在饮用水消毒领域得 到应用, 9 7 0年二氧化氯被广泛接受为饮用水消毒剂。 1
) 。为保证能去除 9 NHC l l 9 . 9 9% 的 病 毒 、 > NH2C / , 接 细菌, 英国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 自由氯 0 . 5m L g , ·m / 。 我国 《 触3 生活饮用水 C 0m i n T 值为1 5m i n L g / , 消毒接触 卫生标准》 规定, 自由氯浓度最低 0 . 3m L g , ·m / , 最低 C 化合氯 时间大于3 0m i n T 值为 9m i n L g
表 2 黄浦江水源采用游离氯 、 化合氯消毒生成副产物情况
1 2 3 4 5 6 7 8 / 原水耗氧量/ L . 9 . 0 . 1 . 3 . 7 . 1 . 0 . 4 m 6 7 7 6 5 6 6 5 g / 原水总有机碳/ L 8 . 4 . 9 . 4 . 8 . 6 . 5 . 9 . 5 m 7 8 8 7 7 8 7 g / 游离氯/ L m g / / 化合氯 m L g - - 1 . 5 . 1 1 - - - - 1 . 2 . 9 0 - - 2 . 0 . 5 2 2 . 0 . 1 2 检测编号 预加氯 后加氯
DOI:10.13789/ki.wwe1964.2014.0258
城镇给排水
消毒方式及消毒副产物控制研究
陈国光1 朱慧峰2 钱静汝1
( ) 上海 2 上海 2 1 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 , 0 0 0 0 2; 2 上海市供水管理处 , 0 0 0 8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消毒及消毒副产物控制研究进展摘要:简述消毒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常用的消毒方法,对不同消毒方式优缺点进行了阐述,指出多级组合工艺既可有效去除水中DBPs 的前体物质,又可去除已生成的DBPs,是一种较稳妥的DBPs控制技术;提出开发消毒新技术和组合消毒工艺等是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发展趋势。
认为从水源保护入手,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才是控制消毒副产物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给水消毒消毒副产物控制研究进展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饮用水消毒剂及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
饮用水消毒是指杀灭水中的病原菌、病毒和其它致病性微生物,为了防止这种通过水介质引起疾病的传播;后来发现经过消毒后的水仍含有微量的消毒剂,并且产生了一些消毒副产物。
因此,人们对消毒副产物开始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希望可以找到理想的消毒剂,使其既可以杀灭病原体,也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消毒副产物。
一.饮用水的消毒工艺发展历程饮用水消毒始于19世纪初,当时使用氯气作为消毒剂,它能有效杀灭水中病原微生物,大大降低了人们感染伤寒、霍乱等水传播疾病的概率,以美国为例,饮用水消毒后使得霍乱、伤寒和阿米巴痢疾的发病率分别下降了90%、80%和50%。
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氯气消毒副产物(DBPs)不断在饮用水中检出,氯消毒的安全性受到了质疑,其它消毒技术开始逐渐得到应用和发展。
美国于1944年就开始在饮用水中应用二氧化氯(ClO2)进行自来水消毒,美国的Niagara Falls 水厂使用ClO2控制水中因藻类繁殖与酚污染所产生的气味,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是ClO2在水中溶解度小,易分解,稳定性差,一般为现场制取,且成本较高,在大中型水厂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膜技术是近30年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是水处理行业一项革命性的突破。
早在“二战”时期,德军就用膜过滤被弹药污染的水源以获取饮用水。
1957 年,美国公共卫生协会及水工业协会同意将膜用于水中大肠杆菌的去除,这是膜技术在水工业中的首次正式应用。
二.饮用水的消毒方式1.氯消毒氯消毒起源于1850年。
1904年英国正式将其用于公共给水的消毒。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液氯、漂白粉和漂粉精(次氯酸钙)等。
氯气溶于水后产生的次氯酸具有很好的微生物杀灭作用,消毒机理是通过穿透细胞壁,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膜、蛋白质、核酸致其死亡。
早期氯气用于饮用水处理工艺主要是为了控制流行病的传播、杀灭水中细菌和病毒以及控制饮用水异味,氯消毒具有杀菌能力强、易贮存和运输、价格低廉处理成本低、来源广、具有余氯持续作用运行管理方便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中,也是我国多年来在给水处理中一直沿用的消毒手段。
但是,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发现,氯作为消毒剂在杀死致病菌的同时,会与水中某些有机、无机成分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消毒副产物。
美国环保局在1976 年确认了消毒后饮水中确实存在DBPs。
氯消毒副产物一般可归结为4类:三卤甲烷(THMs)、卤代乙酸(HAAs)、卤代乙腈(HANs)和致诱变化合物(MX)。
氯消毒副产物主要是在预氧化和后消毒过程中产生的,而相对后消毒来说,预氧化产生的消毒副产物的量相对多一些,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水在管网中的生物稳定性,进入管网的水中应存在余氯。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明,长期饮用氯消毒的水会增加人们得癌症的危险,而氯气消毒的替代技术也正成为水处理技术人员研究的热点。
2.氯胺消毒氯胺是氯化消毒的中间产物,其中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只有一氯胺和二氯胺。
氯胺(NH2Cl)的消毒作用是通过缓慢释放次氯酸(HOCl)而进行的。
氯胺消毒作用机理与氯气相近,通过穿透细胞膜,使核酸变性,阻止蛋白质的合成来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研究表明,卤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直接与游离氯有关。
如果投加化合态氯,可以使卤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明显减少,有资料显示三卤甲烷的生成量可减少约50% 。
同时氯胺的稳定性优于氯气,可以增加配水管网中剩余消毒剂的稳定性,在控制微生物的再生长方面好于自由氯。
但是,氯胺消毒的杀菌效果不如氯,其消毒效果比氯气消毒要差一些。
一些能被氯胺灭活的病菌所需氯胺的浓度较高,接触时间也需要更长。
所以,一般它不能用作单一的消毒剂。
近些年来,研究人员检测出了危害性更大的含氮消毒副产物—亚硝胺、卤代硝基甲烷、卤代乙腈,这些物质在氯胺消毒过程中的生成量远高于氯气消毒法,因此氯胺消毒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也开始受到质疑。
3. ClO2 消毒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
常温下是一种黄色气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不宜长期存放。
在空气中浓度达到11%时,容易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时需要现场配制。
ClO2是一种较好的饮用水消毒剂。
这是由于ClO2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菌效果、作用持久、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与渗透能力均比氯快。
ClO2不仅能够氧化有机结合铁和锰,还能够有效控制生物膜的生长,并杀灭附集在生物膜上的细菌。
理论上二氧化氯的氧化能力是氯的 2 倍,它能在水中产生新生态氧[O],对细胞壁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破坏细胞—SH 酶而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ClO2还有除臭去味的作用,适用于较宽的pH 值范围,对芽抱、真菌也有很好的灭活作用。
ClO2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消毒剂联合一起使用。
如用ClO2作为主消毒剂和氧化剂,在滤后水中加氯或氯胺,既能防止副产物三卤甲烷的生成,又能避免管网水中C1O2、C1O2-和C1O3-的总量过高,威胁用户健康。
还可以采用氯气作为主消毒剂,在滤后水中加C1O2。
与氯消毒相比,ClO2消毒产生的有机消毒副产物较少,ClO2 的消毒副产物主要是无机消毒副产物:ClO2-和ClO3-。
这2 种消毒副产物毒理学影响较大,可能会抑制人体甲状腺素分泌,引起胎儿小脑发育不正常、神经行为迟缓等症状。
所以,采用ClO2消毒应严格控制管网水中ClO2、ClO2-和ClO3-的含量。
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不多,但它在水处理方面初步显示出的卓越性能以及国内外工程实践证明,它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新型消毒剂和废水处理剂。
4. 臭氧消毒首次用臭氧对自来水进行消毒是在1893年。
臭氧是一种广谱、快速、高效的消毒剂,它可迅速杀死致病的各种病菌、病毒等微生物,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大,但比氯气的溶解性差。
它的性质极不稳定,需现配现用。
其消毒机理一种观点认为是臭氧在分解时可释放出新生态的氧[O]强的氧化性;另一种观点认为臭氧在分解时应生成的羟基自由基(·OH)比臭氧的氧化能力更强。
臭氧消毒不仅可以去除饮用水中的色、嗅味,而且能杀死各种病菌、病毒和原虫等微生物等,杀菌效果比氯氯胺和二氧化氯好。
臭氧消毒能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具有用量少,接触时间短,不影响水的感官性状的优点,但设备投资大,消毒成本高,操作比较复杂,而且臭氧无持续消毒能力,不适宜在管网较长地区自来水的消毒。
此外,臭氧还产生消毒副产物。
其副产物从起源来说可分成2 种:①认为是由自然有机化合物(水中腐殖酸类)引起;②认为是由溴离子存在条件下生成的消毒副产物。
其中臭氧与自然有机化合物(主要是腐殖酸)反应生成的物质主要是羰基化合物、含氧酸类、羰酸类等,并伴有水和CO2 生成。
臭氧消毒副产物中属羰基化合物有甲醛、乙醛、乙二醛、甲基乙二醛等,已被证明有急性或慢性毒性,其中甲醛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可疑致癌物。
因此臭氧消毒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只有少数自来水厂用臭氧消毒。
5.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对病原微生物杀灭作用的原理是:当微生物被照射时,紫外线可透入微生物体内并作用于核酸、原浆蛋白与酶,使其发生化学变化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紫外线消毒时,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的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00~300nm,其中240~280nm 波长的杀菌能力较强,饮用水消毒一般选用254nm 波长的紫外线。
紫外线消毒的优点是管理简单、杀菌速度快且效率高,紫外线在消毒剂量范围内不产生消毒副产物,同时基本上不改变水的物理性质;但是其消毒效果受水中悬浮物含量的影响较大,成本高,无持续杀菌能力,细菌可能在管网中再次繁殖,需与其他工艺联合以弥补,一般仅在特殊情况下小规模使用,如餐饮行业。
紫外线消毒技术已被认可为适合杀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消毒技术,特别适用于地表水和其他易受感染水源。
紫外线消毒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是一项新技术,需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对紫外线及其组合消毒技术的特点和优缺点进行充分研究。
6.高锰酸钾消毒高锰酸钾(KMnO4)为一种暗紫色、有金属光泽的棱状晶体,具有性质稳定、易贮存、易溶于水等特性。
KMnO4可以作为饮用水消毒剂,一方面是由于它的强氧化性能够氧化水中的无机离子和有机物,除去水中色和味,破坏细胞结构,使蛋白酶发生变性;另一方面是因为KMnO4在水中可反应生成二氧化锰沉淀,二氧化锰能吸附水中颗粒物形成中性胶体物质,这些胶体物质能够通过吸附作用来除去水中微生物。
KMnO4能够有效除铁、除锰、除臭味等,此外,KMnO4还原产物水合二氧化锰具有很好的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能力,用KMnO4消毒不会产生三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
但是,如果仅使用KMnO4预处理,虽然在有机物去除和减少氯化消毒副产物方面效果明显,但对微生物灭活作用较差,对后继水处理工艺压力较大,不利于多极屏障作用的发挥,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将KMnO4 与氯气、氯胺和臭氧等消毒剂联合使用,获得更好的消毒效果。
7.膜分离消毒膜消毒机理包含 2 方面:①筛分,即膜对微生物的过滤作用。
在压力差的推动下,比膜孔径小分子物质透过膜孔,而大于孔径的微生物悬浮物等则被截留去除;②吸附作用,即当微生物通过膜时由于静电作用被捕获吸附在膜上。
膜在饮用水消毒中的作用主要也在 2 个方面:①直接去除水中微生物;②去除水中有机物、悬浮物和无机物等,以切断微生物生存、繁衍的载体,从而间接地起到辅助消毒的功能。
8.复合消毒方法由于每一种消毒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人们提出了复合消毒的方法,即采用臭氧或紫外线作为第一步的消毒工艺,有效的杀灭水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再投加二氧化氯、液氯或氯胺等不易分解的消毒剂来维持持续消毒效果. 人们对于采用臭氧预处理然后采用氯或氯胺进行消毒的工艺进行了较多的研究,通过协同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水中的贾第虫等需要较高CT值灭活病原微生物。
三、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方法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 是指采用消毒剂对饮用水消毒时,水中含有的一些天然有机物( naturalorganic matter,NOM ) 与消毒剂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有机物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与氯作用,不但增加氯耗,影响消毒效果,而且生成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胁。
水中DBPs的种类因饮水消毒过程中使用的消毒剂水中出现前体物情况和消毒方式不同而异,至今所报道的消毒副产物约有600~70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