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提分二 赏析小说的情节与环境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1

合集下载

高考二轮语文专题复习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增分突破 第一部分 第四章 增分突破三 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高考二轮语文专题复习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增分突破 第一部分 第四章 增分突破三 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增分突破三艺术手法(含环境)与标题艺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鬼的世界许钦文一位亲戚带着乡人阿羊来寓。

吃了晚饭,亲戚出去接洽事情。

坐在灯下喝茶,阿羊就同我闲谈起来。

“初到这里,”他先开口,“我真看得奇怪!”他住在故乡的山中,离我家有二十五里路,一年四季在山间耕种,农闲时到山上去斫柴,只于粜谷卖柴时才摇着出畔船到镇上来几趟。

生活简单朴素,除非卖柴给我家,在我家吃中饭;平常带着饭包出门,裹上几条干菜,从不进菜馆茶楼,识见不广;忽然来到都市,以为对于高大的洋房,流线型的汽车和五光彩色的霓虹灯觉得奇怪了。

他却这样接着说:“东西这样贵,两千块钱一根油条,两千块钱一个烧饼。

以前只听说在阴间是这样贵的,一动就是几十万,所以元宝一串串的烧给祖宗,祖宗还是免不了穷。

”阴间的情形我不能具体设想。

不过幼时常见母亲把祭祖先的鸭蛋壳碰点碎,说是在阴间,只是把鸭蛋壳凿开的工钱,就要四百块钱一个。

于多烧纸锭以外,总是把余多的食品都摆在祭桌上;也是为着听说阴间东西贵,怕祖宗挨饿的。

“这里用的都是钞票,”他又说,——如今里山乡庄,较大的数目仍然用银元,“一大刀一大刀的新票子,不是很像阴间的洋纸洋钱么?”我没有回答,阿羊另行开端说:“在街上,我望见许多蓬头的东西,乱松松的头发满披着两肩,好像河水鬼。

可是有几个,对面走来,近眼一看,却像吊死鬼。

脸孔上面胭脂抹得血红,嘴唇上面也搽得很红,好像流着鲜血;披散着头发;这不像是吊死鬼么?”“乡下人不懂得恐怖美。

”这样想着,我仍然不作声。

阿羊继续叙述他的感想:“高耸着两肩,又像活无常;是女的,该说好像活无常的阿嫂。

”“有几个的脸孔看去雪白,好像满刷着石灰,只细细的弯着两条黑眉毛。

这是文财神。

财神菩萨本该是男的,文财神武财神都是男的,怎么这里的文财神不是男的呢?”我根本不识财神,无所谓男女。

阿羊不等我回答,顾自又说:“这里还有一种直脚鬼。

直着脚跨步子,要用一根弯柄的拐杖帮助。

并没有生大脚疯,年纪还是轻轻的,怎么走路就要用拐杖?这种直脚鬼,空手走路都不行,怎么能够挑着大担的稻、大担的柴走路呢?”我依然不回答,只是趁他等我回答的时候,轻轻从旁探问他。

高考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

高考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一、小说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的概括:(1)形式:人+事(因+果)(2)步骤:①梳理情节:小说以……为线索,先写……,然后写……,再写……,最后……②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2.小说情节结构和特点的分析:(1)单线型结构:情、物、人、事、时空、见闻等均可作线索。

(2)复线型结构(双线结构):明暗两条线索。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

3.小说结构技巧:(1)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2)照应:能使小说的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3)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4)铺垫;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构成伏笔和照应,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5)突转: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4.小说开头段落的作用:(1)悬念式开头:①概括开头段内容;②指出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者突出人物的……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人物),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5. 小说中间段的作用:①呼应(承接)前文的……情节,揭示前文的悬念;引出后文的……情节,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下伏笔),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过渡到下文的……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③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主题环境(讲)(含解析)(2021学年)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主题环境(讲)(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主题环境(讲)(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主题环境(讲)(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主题环境(讲)(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0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主题环境讲目标1。

了解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概括主题、分析环境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

熟练掌握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概括主题、分析环境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主题思想【高考典例】1、【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一种美味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

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

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

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

2021-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主题环境练含解析

2021-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主题环境练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主题环境练含解析练基础1、【18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摸底考试(10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桐花开非鱼大清早,太阳刚刚升起,薄雾还没有完全散去,麦秸垛上有湿润的水汽,草尖上挂着细碎的露珠。

偶尔能听见一声绵长的牛叫,或者几声清脆的画眉叫,风箱发出慵赖的“咚——啪——”声。

刚经历过忙碌的秋收秋种,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种带着凉意的闲适和静默中。

打破这种宁静的是武他娘。

有人刚端上酸滚水,有人已经吃完上了崖头,蹲在碌碡上吸烟。

武他娘忽闪着袄襟从后沟一路出来,一站到场院边那块小高地上,手掌在屁股上一拍,写人的话张嘴就来。

“哪个绝户的你出来,看我不撕起你一家的嘴,打断你家老母猪的腿。

”听了这句,就知道武他娘的咒骂对象并不确定。

这样,各家各户的男人女人都放了心,搞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喝完碗里的酸滚水,刷了锅,洗了碗,用洗锅水拌了猪食喂完猪,再给鸡扔一把玉米粒,消消停停地走上崖头,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或站或蹲或坐,勤快的女人手里还纳着鞋底,耳朵不闲,手也不闲,看热闹。

武他娘刚嫁到观头村的时候,还叫桐花,扎着两根瓷实的大辫子,腰肢细软,圆盘大脸,像白蒸馍一样暄腾,谁见了都说是村里的“人样子”。

武他爹叫胜。

胜长得膀大腰圆,有一把子力气,干活也不惜力,小日子就过得油和面,滋腻。

武刚满三岁那年,他妹妹酸枣还在桐花的肚子里,胜去县里修水库,在山洼撒尿的时候,一块碗大的石头掉落下来,正好砸在头上,他连喊都没来得反喊一声,就悄没声地走了。

胜走了以后,桐花挺着大肚子去找村里,找公社,找县里,想给胜讨个说法,找来找去,说法没找来,酸枣降生了。

等把酸枣养到三四岁,公社和县里领导又换了,关于胜的问题更成了陈年往事,没人管了。

桐花慢慢变成了村里人嘴里的武他娘。

她不再是那个雪白暄腾的人样子,像一颗被忘在枝头的红枣,一天天失了水分,瘦巴巴黄蜡腊的。

样子变了,脾气性格也变了。

以前的桐花性缓,一说一笑,现在的武他娘寡情刻薄,什么都计较,一点亏不吃。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提分一两类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课件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提分一两类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课件

[我的反思]
突破点一 概括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例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灯笼 陈忠实
县纪委书记焦发祥一早走进县委大门,瞧见传达室旁边围着 一堆人,他瞥了一眼,从人头攒动的缝隙中,瞅见了一只灯笼, 也凑上前去。
大伙儿围观的的确是一只灯笼。外边糊着一层红纸,里面点 燃着一支小蜡烛。
焦发祥和杨书记并排坐在后座上。“谈谈你对田成山的处理 问题吧!”焦发祥盯着杨书记。
杨书记自责说,“我只是考虑田成山影响县委的工作……”
“出一点问题,先在田成山身上查根子,找背景,这是一种 什么习惯呢?”焦发祥盯着杨书记,“实在说,刘治泰这样的作 风问题并不难纠正,难就难在我们的这个可怕的习惯!你想想,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习惯呢?”杨书记红着脸,渗出汗水来了。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 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 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2.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主 要应根据小说对该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 描写以及其他叙述性语言。要注意透过表象挖掘人物的心理特征。 根据小说描写内容,先用概括性词语表述其特点,然后结合文本 简要分析。
挑着这只灯笼的是一位乡下老农民,一张脸没有生气,只有 几根微微颤抖着的胡子,表明他心里憋着气。
“喂!你在这儿干什么?”焦发祥问。 那双似睁似闭的眼睛闻声看过来,似乎在掂量问话人的身 份。“寻找真理!”他的干瘪的嘴唇动了一下。围观的干部们笑 起来。 “你说具体点?”焦发祥提醒他。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答题技巧与练习题一、小说阅读“情节”作用常见提问方式1.文中写了XX情节(或场面等)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小说反复写XX这个情节,目的是什么。

3.小说以“XX”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

4.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XXX”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5、本文以“我”与XXX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解答思路:小说情节的作用主要考查两方面:一、不同位置情节作用;二、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的情节作用。

(一)情节位置作用(1)开头的情节类型及作用:1、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名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作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设疑开头:造成悬念,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3、写景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2)中间节类型及作用: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推动故事发展或转折。

(3)结尾类型及作用:1、出人意料式。

(欧·亨利式结尾)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

表达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主要作用在表达效果上:留下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3、补叙式。

结构上,与上文情节的呼应,解释悬念;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4、卒章显志式。

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5、令人感伤式。

主题上,深化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上,突出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表现效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思考。

6、大团圆式。

主题上,凸显出美好人性;表现效果上,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读者的感情体验上,读者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7、设疑式:.正面解疑,使情节翻转,出人意料,增强小说的戏剧张力;正面解疑,深化了主题;反面解疑,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专项练习(4)小说:赏析环境描写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专项练习(4)小说:赏析环境描写

小说阅读专项练习赏析环境描写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特点的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概括两类: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时空位置,它服从于小说形象、情节和主题的需要,这是与散文的不同之处,故能体现小说的体裁特征。

小说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考查时,又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

常见的设问形式1.本文第×(×多是文章的首段或末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2.本文多次出现对××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方法指导1.判断环境的描写特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2.区分环境描写的手法小说中环境描写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等;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

“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白描(不用华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精细描摹,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二:分析故事情节学案(含答案)

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二:分析故事情节学案(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二:分析故事情节(解析版)复习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读懂其中包含的社会和哲理意义。

2、分析情节技巧和段落的特点与作用。

知识导图一、情节线索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暗线:由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主线:以主人公为线索。

副线:以其他人物为线索。

二、情节结构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模式解读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摇摆式(“一波三折”式)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不会很顺利地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进,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

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突转”式(“欧·亨利”式) 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所以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2.特殊小说模式模式解读对话式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富有个性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

言为心声,这种形式便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结构简洁明快。

采用对话的手法,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将他们各自所持生活态度的差异显示出来;在有限的篇幅内,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

“延迟”式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意识流式以心理时间结构小说。

作者有意打破传统时间观念和传统心理小说的顺序,让人物在主观心理时间里任意变化来结构作品。

蒙太奇式也叫“镜头组合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小说的情节与环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贾知县孙方友贾鲁贾知县生于牡丹之乡菏泽,古称曹州府,很有牡丹之秉性。

咸丰三年,他来陈州任知县,发现白楼有一姓于的流氓恶霸,依仗其兄是府台,横行乡里,犯下几条命案,民愤极大。

贾知县接到诉状之后,愤怒至极,决心除霸,当下带人到白楼将于某抓获,然后整理卷宗,报刑部批斩。

不料批文还未报出,上面却下达了他的免职令。

贾知县怒火一腔,但又无可奈何。

陈州百姓多年才遇上这么一个清官,却又是如此下场,皆感朝廷不公。

等贾鲁离任时,百姓都到县衙门前送别。

贾鲁极受感动,对众人说:“我贾某虽然无能,但今生今世一定要帮陈州百姓除掉这个恶霸!”言毕,与陈州百姓挥泪而别。

他回到曹州后,思索多日,最后决定将家中田地房产一下卖光,准备进京跑官。

贾鲁兄弟二人,弟弟尚未成婚,听说兄长要将田地房产卖光,弟弟自然想不通,当下提出分家。

贾家本来财产就不是太多,如果一分,跑官的经费就会损失一半。

为拢住弟弟,他劝弟弟说:“三年七品官,十万雪花银。

到时一定加倍还你。

”弟弟觉得空口无凭,对哥哥说:“这样吧,田产卖完之后,你给我打张欠条。

等你当了官,先将我的还下,咱们分开另住。

你挣钱再多我不眼红!”贾鲁只好照办。

贾家房产共卖三万两白银,贾鲁就给弟弟打了个三万两的欠条,然后就携银进京,送给一个贝勒王爷,投其门下,当了门生。

两年后,那王爷为其翻案,官复原职。

他提出还去陈州任知县,赶巧陈州知县告老,他获得赴任。

贾鲁吸取上次教训,秘密进城,到了县衙脸都顾不得洗,当下就带人去了白楼。

那于恶霸此时正在家中与人打牌,贾鲁冷笑一声,让人将其拿下,对于某说:“这回我看你那兄长如何救你!”言毕,命令左右将其就地斩首,然后贴出告示,将于某首级挂在城门示众三日。

陈州人一见恶霸终于被除,敲锣打鼓,成群结队去县衙送万民伞,整整放了一天鞭炮。

于某的哥哥叫于臣,闻听其弟被斩,怒火万丈,准备重重报复贾鲁,岂料贾知县此时早已写下了辞官报告,回菏泽去了。

胞弟被杀,他觉得很丢面子,觉得不杀贾鲁,难解心头之恨。

他先派人去曹州追杀贾鲁,然后又为贾鲁捏造谋反罪名,四处张贴通缉告示,捉拿贾鲁。

再说贾鲁回到菏泽后,自知凶多吉少,便将家人安置在乡下朋友处,自己一个人四处躲藏。

最后觉得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便化装来到陈州,以乞讨为生。

于臣一直捉不到贾鲁,心中的怒火越积越旺,便传下命令,供出贾鲁者,可得赏钱万两。

两个月过后,仍不见贾鲁的影子,于臣又将赏银涨到两万两。

心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只要捉到贾鲁,他一定要将其在陈州斩首,也要将其首级悬挂城头,暴尸三日。

而贾鲁呢,由于化了装,又由于是在陈州城内,没有人会想到他在这里乞讨,所以就安然无恙。

不想这一天,他正在街上乞讨,突见一队人马飞驰而过,街人无不惊慌,躲藏不及者多被马队撞倒,反倒挨鞭子。

贾鲁不知道这是何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横行霸道,便问一小贩儿这是什么人。

那小贩儿悄声告诉他说:“唉呀,你还不知道?这是于臣的小弟弟!自从他二哥被贾知县杀死之后,这家伙比他二哥还坏,手中又有几条命案了!”贾鲁一听此言,禁不住仰天长叹道:“既知如此,何必当初!”第二天,他就回了菏泽,对其家人说:“我为了替民除害,卖光了家产,让你们也随着我受尽了苦难。

现在于臣的小弟弟又在陈州无恶不做,比他二哥还坏上三分!可惜我已无能为力,又欠下弟弟三万两白银,现在只有用我之命来偿还这个债务了!”说完,就让其弟弟去于臣处将其供出。

开初,其弟还有些不好意思,贾鲁开导他说:“你若不去,我被他们抓去了你可什么也得不到!”他弟弟一听这话,去了,得白银两万两。

为此,其弟弟还颇有意见,说他的兄长太傻帽儿,原以为他跑官为发财,不料却干这种傻事!世上的赃官和仗势欺人的恶棍那么多,他一个人怎能除得净!这可好,一家人陪着他担惊受怕不说,到头来还让我白白赔了一万两白银!于臣抓到贾鲁,高兴万分,当下就将贾鲁押解到陈州,先让其坐囚车游四门,然后亲自监斩,将贾鲁押赴了刑场。

陈州人闻听贾知县被于臣抓获并要斩首,都来刑场为贾鲁送行。

贾鲁不卑不亢,视死如归,频频向陈州百姓含笑示意。

百姓们无不垂泪。

三声炮响过后,刀斧手执起了鬼头刀。

大概就在此时,忽听有人高喊一声:“慢动手!”随着喊声,只见成千上万的人不约而同地都从衣内取出自备的孝布,然后一齐戴在了头上,并齐声哭喊道:“贾大人,您走好哇——!”刑场上顿时如同下了一场酷雪,白得令人心寒……——那时候,贾鲁的人头已落地,两行泪水夺眶而出……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贾知县为百姓除害决定要卖掉田地房产,在与弟弟商量时,弟弟先是以分家为借口阻拦,进而又让哥哥立下字据,说明弟弟是个淡漠亲情、看中钱财之人。

B.贾知县第二次来捉拿于恶霸时,不顾其他当即来到白楼,说“这回我看你兄长如何救你”,并且将恶霸立即斩首,可见他为民除害、为己报仇心切。

C.小说注重情节的设计,贾知县除掉恶霸后马上辞官回乡,既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可谓匠心独运。

D.于臣觉得胞弟被杀很丢面子,就派人追杀、捏造罪名,想置贾知县于死地,可见小说擅长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体现出于臣是个自私的人。

E.小说把贾知县为民除害作为故事的前奏,而把贾知县如何避祸,尤其是如何被抓、行刑经过作为高潮,把清官形象放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中塑造,意味深长。

解析:选C、E。

A.在弟弟刚刚得知哥哥要卖掉田地房产时并不知道哥哥要干什么,只是认为哥哥要去买官,所以想不通,而且说你挣再多我也不眼红,所以并不能说他是看中钱而漠视亲情。

B.贾知县这样做是为了为民除害,防止于恶霸再次逃脱危害百姓,但是并不是为了报自己无故被贬官之仇。

D.这段的内容是记叙的表达方式,并不是细节描写,同时认为因为丢面子就想杀死贾知县,体现于臣的自私的逻辑也不成立。

★2.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请概括出三点“出乎意料”的情节设置,并简要说明其好处。

答:解析:这道题是对文章情节的梳理,同时暗含了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划分理解,为理解全文的主旨作铺垫。

要让学生知道此类题目是为了理清结构层次以及鉴赏小说情节设计的妙处。

答案:①贾知县抓住了于某却被免职,故事突转,为下文杀于某作铺垫。

②重金复职,抓到于某后立即辞官,表现了他杀掉恶霸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

③化装成乞丐,隐藏在陈州,无人知晓,表现贾知县的机智。

④弟弟最终举报了哥哥,反衬贾知县的清官形象。

⑤行刑时有人高喊慢动手,却只为了戴孝目送贾知县;表现贾知县赢得百姓敬仰。

3.小说中,贾知县的人物形象有何特征?请概括分析。

答:解析:这道题设问角度是人物形象,不是人物性格,所以除了性格特征之外,还可对人物在小说中的表现进行概括。

答案:①嫉恶如仇,为民除害。

(或答为官正直等意思对即可。

)②机智有谋,勇敢果断。

再次捉拿于恶霸时吸取教训,选择躲藏在陈州,敢于碰硬,果断辞官。

③含泪而终,内心悲苦。

4.小说结尾“贾鲁的人头已落地,两行泪水夺眶而出”的情节设置极具戏剧性,试分析贾知县流泪的原因,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答:解析:这道题是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理解,文章不仅悲在为民除害的贾知县被斩首,而且更加悲在亲人的不理解,悲在社会黑暗、奸臣当道,贾知县不能伸张正义、为民除害。

另外,作用要能扣住形象、主旨、阅读效果概括回答。

答案:原因:①恶人得势,无法铲除。

②亲人误解,遭受埋怨。

③感激百姓,心满意足。

好处:塑造了贾知县的人物形象,突显中心,耐人寻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征服陈忠实夜已深,天很黑,田野悄悄静静,使人透不过气来的闷热散开了。

南葫芦攥着一柄钢叉,死死盯着那个贼。

那贼正蹲在菜园地里。

南葫芦渐渐看分明了,那是南红卫。

高中毕业生,把书念到狗肚里去了。

你在南村扯旗造反,整南恒的二爸……南恒今年当了队长,有你好受的,等着!只见南红卫拔了一堆葱正往外转移。

南葫芦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举着钢叉。

南红卫一惊,接着摆出一副随便咋办的架势。

南葫芦把钢叉收回,呵斥说:“走!见队长!”倒霉透咧!南红卫边走边想。

队长南恒是他的对头。

看你南恒怎么揉搓我吧。

“文革”中,我整了南恒二爸又怎么样呢?南恒二爸在“四清”运动【注】中,把我南红卫的老子整得还不惨吗?那年正好我高中毕业,考大学分数够了,政审通不过。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队长南恒惊醒了。

他披上布衫,出来开门。

问:“啥事?”“光彩事!”是葫芦的得意的调门。

南恒明白了:南红卫偷了南葫芦承包的大葱。

黑暗中,这十二张嘴也辩不倒的南村文化最高的农民站在那里,把脸摆到另一边,任南葫芦挖损。

“哈呀!葫芦叔——”南恒习惯地用食指顶顶鼻头,笑了,“红卫是我派去的……”“你说啥?”南葫芦打断他的话。

“我派他去拔葱的。

”南恒肯定地说。

“你……”南葫芦张着嘴,合不拢了。

“我想看你到底负不负责任。

”南恒仍然平静地说,简直跟真的一样。

“噢!这……”南葫芦一下泄了气。

南红卫转过脸,发出两声尴尬的笑声。

三人散后的好一会儿,南恒又听到有人敲门。

南恒拉开门闩,一眼瞅见门口站着南红卫,忙问:“你还没睡?”“睡不着……”“好,咱俩扯扯。

”南恒热情地说。

于是俩人走到街巷里。

“刚才那事,你下一步……准备咋办呢?”“没有下一步。

”村巷里只有他俩的脚步声。

田野里比村巷里亮多了,清凉的带着湿漉漉的水气的夜风,吹得人心胸里好舒畅,河滩里无名水鸟单调的叫声,更显出田野的寂静。

两人在大路边坐下。

“你为啥不整我呢?”南红卫突然转过头问。

“我不想整任何人。

我今年当队长,能不能把南村的事办好,是另一回事”。

“你刚一上台,把你堂哥整惨了,”南红卫说,“对我,你咋这么客气?”“我堂哥挪用公款,不能不整!你呢?我想拉你进队委会,把你的面皮扒光了,就不好用了。

”“把我拉进你的班子?你是怯那些在“四清”运动中挨了整的人,是不是?”南红卫反问。

“对。

”南恒承认了。

南红卫得意起来:“我早就看穿了你。

”“你先别得意,”南恒说,“你只说对了一半。

”“那一半是啥?”南红卫问。

“你有文化,有本事,对村里有用处。

”南恒说,“你当队长那几年,队里烂了,穷了,也有当时社会的原因。

你有几件事办得好,比如办秦川牛场、办砖场……”“甭提了!”南红卫叹了口气,“一样也没成。

”“不成的原因,关键就在你只依靠你的那一股势力,把另外几股势力当敌人。

”南恒说。

南红卫沉吟半晌,不得不承认。

“你宁可南村继续烂下去,也不能容忍我南恒当队长!”南恒毫不回避。

既然谈开了,就索性说个明白。

“痛快!我承认。

”南红卫激动地站起来,“我今晚来找你,就是想听你说句实话。

”南恒也站起来,“不整你,就是这原因。

”“我这号人……吃软不吃硬,”南红卫表白说,“其实,真正厉害的,是你老弟这号人!”“甭勾心斗角了!老哥!”南恒也诚恳地说,“斗了十几年了,斗得大家碗里一天比一天稀!”“南村不是没能人!”南红卫说,“却把本事花到勾心斗角上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