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教案及备课笔记

合集下载

古典园林技术的课程设计

古典园林技术的课程设计

古典园林技术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典园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古典园林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掌握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的应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古典园林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古典园林设计方案设计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基本特征、设计原则和方法,以及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介绍我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

2.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解析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空间布局和审美观念。

3.古典园林设计原则和方法:讲解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和谐、平衡、对比等),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法(如山水布局、植物配置等)。

4.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的应用:分析这些元素在古典园林中的功能、特点和设计要点。

5.古典园林设计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古典园林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讲解古典园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发展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古典园林案例,使学生掌握古典园林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法:学生就古典园林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法:安排学生实地考察和分析古典园林,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古典园林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古典园林艺术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高中美术: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教案

高中美术: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Chinese Architectural Art-Classical Garde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杭师院附高罗雪峰一、古典园林概况(一)、发展史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商)→(西周)囿→(汉代)帝王的离宫、苑囿→(魏晋南北朝)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唐)发展迅猛,长安附近建别墅,官署建园,唐中叶东都洛阳造园→(五代、宋)首都汴梁、陪都洛阳造园,江南筑山叠石之风很盛→(元明)江南园林发达,遏制→(明中叶)新的生机园林设计主导思想:诗情画意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崇自然野致的风格,唐宋官僚和文人画家将他们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描绘的意境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形成了这种主导思想。

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二)、分类北方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江南园林——苏州园林、汾阳别墅岭南园林——广州越秀公园(三)古典园林欣赏(录象)请学生讲园林构造:由木构架结构的厅堂、轩馆、楼阁、亭台、桥廊与山石、湖池、花木组合成景,再配以匾额楹联等书法、诗句,形成了一个供游人直接玩赏且意蕴无穷的景观。

二、古典园林特点(一)、顺应自然的布局布局采用曲折多变的手法,和谐地顺着山径、水标或林间安设景点,不人为强求,形成中国园林的特点。

“曲”造成景物的深层感,能在有限的面积上,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效果。

(二)、雅朴恬淡的品格园林建筑:宁静、简洁、清新古典殿堂建筑:富丽、作“雕梁画栋”的粉饰清代戏曲家李渔强调“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但其取其简者、坚者、自然者变之”(三)、空透灵巧的面貌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1、园林以景观为目的,建筑除了点缀自然环境,还以其空灵起到“借景”与“融合”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教学教案模板

中国古典园林教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和造园手法。

2. 培养学生对古典园林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2. 造园手法中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3. 园林意境的营造和审美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园林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2.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感受园林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2. 教学辅助工具(如园林模型、图片卡片等)3. 学生预习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典园林的美丽风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请简要介绍。

二、课堂讲授1. 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 从先秦时期的囿、汉代的苑、唐代的园、宋代的园、明清时期的园林发展历程。

- 分析各个时期园林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讲解造园手法。

- 介绍叠山理水、亭台楼阁、园林小品等造园手法。

- 分析造园手法中所体现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案例分析1. 以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著名园林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和造园手法。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园林意境的营造和审美特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欣赏古典园林的图片或视频,并撰写观后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总结。

二、课堂讲授1. 介绍园林意境的营造。

- 讲解意境的概念和特点。

- 分析意境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园林审美特点。

- 分析园林的对称美、比例美、线条美、色彩美等审美特点。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古典园林进行实地考察。

2. 每组制作一份考察报告,包括园林概况、造园手法、意境营造、审美特点等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龙美华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及特色(2)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3)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

2、能力目标:提高鉴赏我国古典园林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美学思想教学重点:1、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要素2、整个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教学难点:园林构景手段的掌握及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我国的四大石窟,民居的主要类型新课导入: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构景手法丰富,且独树一帜。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走进古典园林,了解它的类型、特色,基本构景手段,欣赏它的美景,感受它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新授内容: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与特色(一)基本类型:1、按占有者身份分:皇家园林:帝王私家园林:皇家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文人2、按地理位置分:北方园林:北京、西安、洛阳、开封、江南园林: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岭南园林:广东四大名园(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1、筑山2、理池古代园林的理水之法,一般有3种:一为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二为隔。

以堤、浮廊、石板小桥间隔空间,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为破。

水面小时,乱石为岸,打破视觉上的局促感。

3、植物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

4、动物5、建筑一方面可行、可观、可居、可游;另一方面可点景、隔景。

6、漏景: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漏景。

7、借景: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

巩固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特色,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构景手法。

(初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初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初中美术教案杭师院附高罗雪峰古典园林概况(一)、发展史(商)T西周)囿7(汉代)帝王的离宫、苑囿f(魏晋南北朝)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T (唐)发展迅猛,长安附近建别墅,官署建园,唐中叶东都洛阳造园f (五代、宋)首都汴梁、陪都洛阳造园,江南筑山叠石之风很盛 f (元明)江南园林发达,遏制f (明中叶)新的生机园林设计主导思想:诗情画意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崇自然野致的风格,唐宋官僚和文人画家将他们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描绘的意境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形成了这种主导思想。

(二)、分类北方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江南园林一一苏州园林、汾阳别墅岭南园林----- 广州越秀公园(三)古典园林欣赏(录象)请学生讲园林构造:由木构架结构的厅堂、轩馆、楼阁、亭台、桥廊与山石、湖池、花木组合成景,再配以匾额楹联等书法、诗句,形成了一个供游人直接玩赏且意蕴无穷的景观。

二、古典园林特点(一)、顺应自然的布局布局采用曲折多变的手法,和谐地顺着山径、水标或林间安设景点,不人为强求,形成中国园林的特点。

曲”造成景物的深层感,能在有限的面积上,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效果。

(二)、雅朴恬淡的品格园林建筑:宁静、简洁、清新古典殿堂建筑:富丽、作雕梁画栋”的粉饰清代戏曲家李渔强调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但其取其简者、坚者、自然者变之” (三)、空透灵巧的面貌1、园林以景观为目的,建筑除了点缀自然环境,还以其空灵起到借景”与融合”的作用。

2、有诗云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园林建筑以大窗户代替墙壁,或连门窗也不要,全部敞开,显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密切关系。

(四)古典园林是一综合性艺术古典园林不仅自然山水与建筑的结合,还融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于一体,组成交响乐般的艺术世界。

三、学生讨论总结园林艺术特征。

《古典园林》教学设计

《古典园林》教学设计

《古典园林》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课前系统部分【设计思想】本节课是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的原则。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并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论升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写意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教材分析】在中国人文旅游资源中,古典园林占重要地位。

因为在国内各大旅游区中古典园林类景观比比皆是,所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掌握其整体风格,是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篇幅有限、内容单一,学生很难理解掌握。

但作为世界园林史上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所蕴含的文化与内涵应得到继承与发扬。

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根据中西园林的特点以及对留园和太阳岛公园的具体分析,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并拓展、延伸。

【学情分析】本课程是针对旅游专业高二学生开设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理解领悟性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学生的背景知识有限,对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艺术造诣感悟不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并掌握其整体风格;尝试利用古典园林的特征,对园林进行鉴赏;尝试介绍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2、自主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3、对比归纳,建立感官认识 4、讲述历史故事,知识拓展 5、实例分析,巩固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通过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相互学习、帮助的团队精神。

多媒体辅助,加强学生的感观意识,提高学生的旅游审美情趣,和鉴赏古典园林的能力。

【重点、难点的分析策略】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风格依据:掌握本课内容可使学生尝试鉴赏和分析古典园林,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建立知识构架突破:1、利用多媒体欣赏图片,创设情境,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2、填写表格,自主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奠定知识基础3、利用中西园林特征对比,分组讨论,达成共识难点: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及内涵,感受古典园林的意境和及艺术成就依据:鉴赏古典园林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过程,需要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感受意境需要亲身体验及情感的内化突破: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鉴赏图片、对比分析、观看视频、实例分析等方式,去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和神韵是本节课难点的突破口【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教法分析:1、情境教学法搜集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图片,使学生感受美的意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对比分析教学法利用中西园林的对比,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两种园林的不同3、案例分析法利用苏州留园及太阳岛公园具体的实例分析,加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使抽象的文化艺术更赋感染力,并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学法分析1、合作式学习观赏图片,分组讨论中外园林的特征,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思想,建立平等、互动的学习机会,并培养团体协作精神,最后达成共识。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园林的构景手法一、章节名称:《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法二、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常见构景手法,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并且能够举例说明这些构景手法的不同,进而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

三、教学重点:添景、夹景、框景、漏景四、教学难点:添景与夹景的区别;框景与漏景的区别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举例讨论法六、学时分配:20分钟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复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点、分类及组成要素2、提问:我们在游览一些古典园林时,有时在园林入口经常会看到一些假山,视线的两侧大而无挡的空旷之处,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这样的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属于什么构景手段呢?(二)讲授新课1、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2、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3、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4、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已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5、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古典园林美育教案模板范文

古典园林美育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设计理念。

2. 培养学生对古典园林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艺术素养。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美术史》2. 多媒体课件3. 图片资料4. 实地考察:校园内或附近的古典园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著名的古典园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教学内容1. 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 分析不同类型园林的特点:-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注重皇家气派。

- 私家园林:小巧玲珑,布局灵活,追求意境。

- 寺观园林:宗教氛围浓厚,注重精神寄托。

3. 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意境”:追求园林的意境美,给人以遐想。

- “写意”:以简练的笔触表现自然景观。

三、图片欣赏1. 教师展示中国古典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图片的感受和认识。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古典园林的了解程度。

2.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吗?二、实地考察1. 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内或附近的古典园林。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园林的建筑、布局、景观,分析其艺术特点。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地考察的感受和收获。

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园林中的名亭、名石、名树等,引导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学生分组创作园林画作,表现对古典园林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实地考察的重要性。

2. 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工业大学备课笔记与教案撰写规范撰写备课笔记、设计教学方案(简称教案)是教师进行正式教学实践前必须完成的教学准备环节,是教师将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结合的具体化过程,是教师落实教学大纲、实施教学过程所依据的教学文件之一,是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为此,学校特制订本要求。

一、备课笔记与教案内涵的界定
撰写备课笔记是教师依据课程的教学大纲,参照教材和参考资料对所授课内容进行梳理与整理的过程。

备课笔记承载的基本内容是知识信息,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内容应详尽而全面,条理清晰,逻辑清楚。

备课笔记是教师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的体现,是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精力的反映。

教案是教师依据教学日历,为完成每一次课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案。

教案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纲要、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方式、课后作业或思考问题等项内容,承载的基本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信息,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

教案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组织能力的体现,是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水平的反映。

二、教案的基本要素
教案的基本要素为:授课时间、授课章节(或主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内容纲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施步骤(板书设计)、课后作业、课后小结。

其中教学内容纲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施步骤(板书设计)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教师要制定详细计划,既要体现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三、备课笔记与教案撰写要求
1.教师撰写备课笔记与教案必须以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钻研教材,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了解课程体系、结构、重点与难点,同时要注意广泛阅读本门课程的相关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及
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及时增加和补充前沿内容。

教师承担每门课程都必须有备课笔记,进行的每一次课都必须有教案,备课笔记和教案每年都应修订。

2.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对讲授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体现出专业、层次等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3.教案以一次课(2学时)为单元撰写(同一学期重复课程,相同的教学进度可以合并用同一个教案);
4.原则上要求教师分别撰写备课笔记与教案,如果备课笔记与教案合二为一,那么备课笔记要以课次为单元撰写,并在备课笔记中体现出教案的要素;
5. 教师必须有纸介质的备课笔记与教案;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备课笔记应至少完成全部的三分之二,每次课前必须完成本次课的教案;撰写备课笔记与教案使用专用纸张,或按统一模版打印,手写备课笔记与教案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6.Powerpoint演示文稿、CAI课件和网络课件等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用其打印稿代替备课笔记与教案,更不能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的板书和讲解;
撰写备课笔记与教案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准备工作,也是教师凝练教学思想、形成自身教学风格的重要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学校倡导教师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形成的教学风格,充分发挥教师个性、特点和才华,编写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案与备课笔记。

附1:教案参考格式
附2:讲稿参考格式
《古典园林》
授课教案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教师姓名:王晓航
选用教材:《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建工学院建筑系(教研组)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建筑设计原理》
备课笔记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教师姓名:王晓航
授课周数:八周
选用教材:《古典园林》
建工学院建筑系(教研组)
沈阳工业大学备课用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