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五章 几种常用增韧剂及典型-6解析

合集下载

增韧剂系列简介

增韧剂系列简介
增韧剂系列:与各种塑胶相熔性好,在制品中分散均匀;用于提高塑胶的抗冲击强度,韧性,拉伸强度,耐曲折性,耐寒性,降低成本;可保持塑胶原有的基本性能。适用于HIPS/PP片材,ABS,PS,PP,PPO等各种塑胶抽粒及注塑/吸塑/吹塑/挤出成型;形状:白色/黑色/透明颗粒;现公司有各种常用的白色/透明增韧剂;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做各种性能比/价格比的增韧剂。
透明系列物性参数
特性Property
测试标准Test Method
单位Untts
数据Data
备注Note
熔融指数Melt Flow index
ASTMD-1238(190℃/5KG)
G/10min
180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比重Specific Gravity
ASTMD-792
g/㎝
0.88
拉伸强度Tensile Stength
ASTMD-2240
ShoreA
25±2
颜色Color
----------------透明源自用途Application
适用塑胶改性,胶粘剂,鞋材
建量议添加
用于HIPS/PS:3—5%;PP:3-8%;PE:5-10%;具体添加量根据客户的料质要求决定。
白色系列物性参数
特性Property
测试标准Test Method
ASTMD-412
Kg/cm
7.98
伸长率Break Elongation
ASTMD-412
%
≥614.19
收缩率Mold Shrinkage
ASTMD-955
%
-----------
DIN耐磨
DIN

-----------
硬度Hardness ShoreA

增韧剂

增韧剂

增韧剂可分为橡胶类增韧剂和热塑性弹性体类增韧剂:(1)橡胶类增韧剂该类增韧剂的品种主要有液体聚硫橡胶、液体聚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及丁苯橡胶等。

(2)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是一类在常温下显示橡胶弹性、在高温下又能塑化成型的合成材料。

因此,这类聚合物兼有橡胶和热塑性塑料的特点,它既可以作为复合材料的增韧剂,又可以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

这类材料主要包括聚氨酯类、苯乙烯类、聚烯烃类、聚酯类、间规1,2-聚丁二烯类和聚酰胺类等产品,目前作为复合材料的增韧剂用得较多的是苯乙烯类和聚烯烃类。

(3)其它增韧剂适用于复合材料的其它增韧剂还有低分子聚酰胺和低分子的非活性增韧剂,如苯二甲酸酯类。

对于非活性的增韧剂也可称为增塑剂,它不参与树脂的固化反应。

**************************************************(一)橡胶类1.乙丙橡胶(EPR)乙丙橡胶是以乙烯、丙烯为主要单体原料,采用有机金属催化剂,在溶液状态下共聚而成的无定形橡胶。

根据是否加入非共轭二烯类作为不饱和的第三单体,乙丙橡胶又可分为二元共聚物和三元共聚物两大类。

通常丙烯的含量约为40-60%左右,第三单体的含量约为2—5%,平均分子量25万以上,且分布较宽。

乙丙橡胶中由于引入的丙烯以无定型排列,破坏了原来的聚乙烯结晶,因而成为不规整共聚非结晶橡胶,同时又保留了聚乙烯的某些特性。

二元乙丙橡胶在分子链上没有双键,成为饱和状态,因而构成丁该橡胶的独特性能。

三元乙丙橡胶虽然引进了少量不饱和基因但双键处于侧链上,因此基本性能无多大差异。

乙丙橡胶基本上是一种饱和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内没有极性取代基,链节比较柔顺。

它的抗臭氧性、耐候性、耐老化性在通用橡胶中是最好的,其电绝缘性、耐化学品性和抗冲击性都较好。

乙丙橡胶是常用的增韧剂之一,在聚乙烯中的用量高达40%。

2.聚丁二烯橡胶(BB)聚丁二烯橡胶是以丁二烯为单体,采用不同催化剂和聚合方法制得的一种通用型合成橡胶。

弹性体增韧机理

弹性体增韧机理

弹性体增韧机理增韧剂是具有降低复合材料脆性和提高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一类助剂。

可分为活性增韧剂与非活性增韧剂两类,活性增韧剂是指其分子链上含有能与基体树脂反应的活性基团,它能形成网络结构,增加一部分柔性链,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非活性增韧剂则是一类与基体树脂很好相溶、但不参与化学反应的增韧剂。

增韧原理复合材料在受冲击载荷时材料发生破坏(断裂),其韧性大小取决于材料吸收冲击能量大小和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在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与基体在增韧上是如何起作用的呢?经过分析及研究,提出了许多复合材料的增韧机制,可以应用到复合材料。

1弹性体增韧机理弹性体直接吸收能量,当试样受到冲击时会产生微裂纹,这时橡胶颗粒跨越裂纹两岸,裂纹要发展就必须拉伸橡胶,橡胶形变过程中要吸收大量能量,从而提高了塑料的冲击强度。

2屈服理论橡胶增韧塑料高冲击强度主要来源于基体树脂发生了很大的屈服形变,基体树脂产生很大屈服形变的原因,是橡胶的热膨胀系数和泊松比均大于塑料的,在成型过程中冷却阶段的热收缩和形变过程中的横向收缩对周围基体产生静水张应力,使基体树脂的自由体积增加,降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易于产生塑性形变而提高韧性。

另一方面是橡胶粒子的应力集中效应引起的。

3裂纹核心理论橡胶颗粒充作应力集中点,产生了大量小裂纹而不是少量大裂纹,扩展众多的小裂纹比扩展少数大裂纹需要较多的能量。

同时,大量小裂纹的应力场相互干扰,减弱了裂纹发展的前沿应力,从而,会减缓裂纹发展并导致裂纹的终止。

4多重银纹理论由于增韧塑料中橡胶粒子数目极多,大量的应力集中物引发大量银纹,由此可以耗散大量能量。

橡胶粒子还是银纹终止剂,小粒子不能终止银纹。

5银纹-剪切带理论这是业内普遍接受的一个重要理论。

大量实验表明,聚合物形变机理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剪切形变过程,二是银纹化过程。

剪切过程包括弥散性的剪切屈服形变和形成局部剪切带两种情况。

剪切形变只是物体形状的改变,分子间的内聚能和物体的密度基本不变。

增韧剂的性能与应用介绍

增韧剂的性能与应用介绍

增韧剂的性能与应用介绍一.聚氯乙烯的增韧用于聚氯乙烯的增韧剂有CPE、ABS、丁腈橡胶、EVA、MBS等。

增韧剂的用量一般是5%-10%,缺口抗冲击强度可达106J/m,抗拉强度由原来的55.16MPa下降到41.37MPa,而断裂伸长提高一倍。

用含氯量为40%的氯化聚乙烯作增韧剂,添加10%-15%时抗冲强度可达到800.55J/m。

在抗冲级硬聚氯乙烯配方中通常加入ACR2%-3%,ABS5%。

二.聚苯乙烯增韧聚苯乙烯可通过添加橡胶增韧剂由机械共混来增韧,而用化学接枝法把苯乙烯单体与合成橡胶接枝来制得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的则属于化学共聚范畴。

聚苯乙烯常用于苯橡胶来增韧,不同橡胶含量对抗冲强度的改善程度不同。

增韧剂含量一般为5%-10%,最高可达20%。

但橡胶含量过高会影响软化温度、抗拉强度等物理性能。

橡胶颗粒以1-5μm为宜。

热塑性弹性体SBS的出现为聚苯乙烯机械共混改性开辟了新的前景。

据报道,普通聚苯乙烯用SBS增韧后抗冲强度可达到和超过目前工业化生产的橡胶增韧聚苯乙烯和高抗冲聚苯乙烯,并且可以保持聚苯乙烯原有的硬度、抗弯强度和热变形温度。

三.聚丙烯增韧聚丙烯是部分结晶型聚合物,结晶度一般大于50%。

聚丙烯的脆化温度为-5~10℃,低于此温度,它的抗冲击韧性就迅速下降,所以,要提高聚丙烯的抗冲韧性和低温性能,就要使用增韧剂。

乙丙橡胶、EVA、聚异丁烯、丁基橡胶、聚二丁烯、SBS等都是聚丙烯的增韧剂。

聚丙烯还可以用聚乙烯作增韧剂,效果甚好,配比为聚丙烯:聚乙烯是3:1.增韧聚丙烯除了采用二元体系外,还可采用三元共混体系,如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

这对改善聚丙烯的脆化温度有协同效应,要比单用聚乙烯或三元乙丙橡胶做增韧剂的效果好。

四.聚乙烯增韧聚乙烯用橡胶增韧后其机械性能提高很多,耐折皱性可提高7.6-11.5倍。

五.环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可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及磷酸酯类添加型增韧剂,但用量不宜过多。

高分子材料中增韧剂定义、机理及种类详解

高分子材料中增韧剂定义、机理及种类详解

高分子材料中增韧剂定义、机理及种类详解一、增韧剂定义增韧剂其实就是能增加胶黏剂膜层柔韧性的物质。

某些热固性树脂胶黏剂,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胶黏剂固化后伸长率低,脆性较大,当粘接部位承受外力时很容易产生裂纹,并迅速扩展,导致胶层开裂,不耐疲劳,不能作为结构粘接之用。

因此,必须设法降低脆性,增大韧性,提高承载强度。

凡能减低脆性,增加韧性,而又不影响胶黏剂其他主要性能的物质即为增韧剂。

增韧剂一般都含有活性基团,能与树脂发生化学反应,固化后不完全相容,有时还要分相,会获得较理想的增韧效果,使热变形温度不变或下降甚微,而抗冲击性能又明显改善。

一些低分子液体或称之为增塑剂之物加入树脂之中,虽然也能降低脆性,但刚性、强度、热变形温度却大幅度下降,不能满足结构粘接要求,因此,增塑剂与增韧剂是完全不同的。

二、增韧剂的种类可分为橡胶类增韧剂和热塑性弹性体类增韧剂。

橡胶类增韧剂:该类增韧剂的品种主要有液体聚硫橡胶、液体丙烯酸酯橡胶、液体聚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及丁苯橡胶等。

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是一类在常温下显示橡胶弹性、在高温下又能塑化成型的合成材料。

因此,这类聚合物兼有橡胶和热塑性塑料的特点,它既可以作为复合材料的增韧剂,又可以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

这类材料主要包括聚氨酯类、苯乙烯类、聚烯烃类、聚酯类、间规1,2-聚丁二烯类和聚酰胺类等产品,目前作为复合材料的增韧剂用得较多的是苯乙烯类和聚烯烃类。

其它增韧剂:适用于复合材料的其它增韧剂还有低分子聚酰胺和低分子的非活性增韧剂,如苯二甲酸酯类。

对于非活性的增韧剂也可称为增塑剂,它不参与树脂的固化反应。

三、增韧机理不同类型的增韧剂,有着不同的增韧机理。

液体聚硫橡胶可与环氧树脂反应,引入一部分柔性链段,降低环氧树脂模量,提高了韧性,却牺牲了耐热性。

液体丁腈橡胶作为环氧树脂的增韧剂,室温固化时几乎无增韧效果,粘接强度反而下降;只有中高温固化体系,增韧与粘接效果较明显。

橡胶增韧塑料的实例

橡胶增韧塑料的实例

橡胶增韧塑料的实例
橡胶增韧塑料是指通过添加橡胶颗粒或橡胶增塑剂等方式将橡胶与塑料相互混合,从而使塑料表现出良好的韧性和弹性的塑料材料。

下面是一些橡胶增韧塑料的实例:
1. ABS橡胶增韧塑料:ABS橡胶增韧塑料是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与丁二烯橡胶(SBR)相互混合形成的
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优良的冲击强度、韧性和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器外壳和玩具等领域。

2. PVC橡胶增韧塑料:PVC橡胶增韧塑料是通过在聚氯乙烯(PVC)基础塑料中添加橡胶增塑剂(如NBR、EPDM等)
使之增韧的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耐低温性和耐化学腐蚀性,在建筑、电力和化工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3. PC/ABS橡胶增韧塑料:PC/ABS橡胶增韧塑料是由聚碳酸
酯(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以及橡胶颗
粒混合而成的材料。

这种材料结合了PC材料的高强度和ABS
材料的耐冲击性,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常用于汽车内饰件、电子设备外壳等制造。

4. PA橡胶增韧塑料:PA橡胶增韧塑料是通过在聚酰胺(PA)基础塑料中添加橡胶颗粒(如NBR、EPDM等)增强其韧性
的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耐低温性和抗冲击性,在汽车零部件、工程轮廓件和电线电缆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橡胶增韧塑料的实例,通过橡胶的添加可以
改善塑料的韧性、弯曲强度和冲击性能,促进塑料材料的应用范围的扩大。

PVC增韧剂全解

PVC增韧剂全解

PVC增韧剂一、PVC1.简介PV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价格低廉和原料来源广泛的通用塑料,其产量仅次于聚乙烯而居世界树脂产量第二位。

具有阻燃、耐磨、耐酸碱、绝缘等优良的综合性能和价格低廉、原料来源广泛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建筑等各个部门。

2.优缺PVC制品用作结构材料,强度和韧性是两个重要的力学性能,但是PVC玻璃化温度高,通常呈脆性,存在着抗冲击强度低,加工性能差等缺点,这些缺点大大限制了在生产中的使用。

PVC具有韧性差、缺口冲击强度低、耐热性差、增塑作用不稳定等缺点,这严重制约了PVC 在性能要求较高领域的应用。

3.改性方法通过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两种方式可以改善PVC的上述缺点。

化学改性是在PvC链段上引人柔性链节单元,以提高其韧性,但化学改性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限制,研究成果不多。

物理改性是改性剂与VPC共混,起到增韧的作用,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的方法。

我们主要讨论增韧剂与PVC物理共混改性PVC。

二、PVC增韧剂1.增韧剂2.弹性体增韧剂:2.1NBR是增韧PvC最早商品化的改性剂,因其耐油、耐老化、耐腐蚀且与VPC相性好等优点而倍受青睐。

Man。

等[川发现Pve与NBR在一50℃下进行机械共混时,两相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体系交联结构的存在使体系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随着NBR含量的增大,体系的断裂伸长率迅速增大,但拉伸强度有所下降。

2.2CPE是通过在在聚乙烯分子链上引入氯原子得到的一种韧性高分子聚合物。

Whittle A J 等研究了不同含量的CPE对PVC的韧性影响,在他们的测试范围内,复合材料的韧性与CPE 几乎成线性关系。

2.3EvA是乙烯与醋酸乙烯醋共聚而成的一种橡胶弹性体。

TPU是一种新型的热塑性树脂,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弹性好,耐油、耐磨、介电性能好等优点,但价格较高。

2.4ABS与PVC溶解度参数相近,经SEM分析发现二者有良好的相容性。

若在VPC与ABS 的共混体系中加入CPE,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大幅度提高,而拉伸强度随CPE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增韧剂的种类及作用

增韧剂的种类及作用

1.丙烯酸酯类聚合物ACRACR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等单体的共聚物,ACR为近年来开发的最好的冲击改性剂,它可使材料的抗冲击强度增大几十倍;ACR属于核壳结构的冲击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高聚物组成的外壳,以丙烯酸丁酯类交联形成的橡胶弹性体为核的链段分布于颗粒内层;尤其适用于户外使用的PVC塑料制品的冲击改性,在PVC塑料门窗型材使用ACR作为冲击改性剂与其它改性剂相比具有加工性能好,表面光洁,耐老化好,焊角强度高的特点,但价格比CPE高1/3左右;国外常用的牌号如K-355,一般用量6—10份;目前国内生产ACR冲击改性剂的厂家较少,使用厂家也较少;2.苯乙烯-丁二烯热塑性弹性体SBS热塑性弹性体SBS是由丁二烯与苯乙烯通过阴离子聚合而得的嵌段共聚物;SBS在常温下有两相结构——聚丁二烯的橡胶连续相和聚苯乙烯的树脂微区;连续相聚丁二烯具有橡胶的弹性和良好的耐低温性能;聚苯乙烯链段聚集在一起呈分散相微区,起着交联和增强橡胶的作用;当温度升高时由于聚苯乙烯微区加热熔融,交联点熔化产生根好的流动性;所以SBS可与其它树脂热熔共混,而且工业产品大多入粒状,可直接在挤出机中挤出共混连续生产;3.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MBS可由丁苯胶乳42份按干质计、苯乙烯28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0份在水中聚合而得;MBS耐无机碱、酸,不耐酮、芳烃、脂肪烃和氯代烃等溶剂;4.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单体聚合而成的;在树脂的连续相中分散着橡胶相;ABS不透明,水、无机盐、碱和酸对它无什么影响,不溶于大部分醇和烃类溶剂,但与烃长期接触会软化溶胀,在酮、醛、酯、氯代烃中会溶解或形成乳浊液;ABS有极好的抗冲强度且在低温下也不迅速下降,但是它的抗冲性能与树脂中所含橡胶的多少、粒子大小、接枝率和分散程度有关;5.氯化聚乙烯CPE聚乙烯是结晶高聚物,随着氯的取代破坏了它的结晶性而使它变软、玻璃化温度降低;但在CPE中若氯的含量超过一定量时,玻璃化温度反而增高,因此CPE 的玻璃化温度和熔融温度可比原来的聚乙烯高或低; CPE的性能取决于原料聚乙烯的分子量、氯化程度、分子链结构和氯化方法;由于这些可变因素,所以可得到软性、弹性、韧性、或刚性的不同材料;当含氯量少时其性能接近聚乙烯,而含氯量大时性能接近聚氯乙烯;作为增韧剂用时的CPE含氯量应控制在25-40%之间,成橡胶状物质;由于CPE不存在双键结构,所以用它增韧的共混物的耐老化性要比用MBS的好;此外超细的碳酸钙表面用硬脂酸处理后也可用作增韧剂,它可与聚合物类增韧剂起偶联作用;6.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EVA是乙烯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它是一类具有橡皮似弹性的热塑性树脂,密度为;EVA的性能取决于醋酸乙烯酯VA的含量及分子量;当熔融指数小变、VA 含量增高时,它的弹性、柔软性、粘合性、相溶性、透明性和溶解件均有所提高:VA含量降低,则性能近似聚乙烯;若VA含量不变而熔融指数降低,则分子量增大能提而它的抗冲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结晶型聚合物本身的形变机理,特别是高速加载下 的形变机理尚不清楚。 b.弹性体第二相的引入可能导致基体结晶形态的改变。 目前有一点取得共识的是,不同类型聚合物基体, 吸收外来外击能的形式也有很大差异,即银纹和剪切 带吸收冲击能的比例不同。 增韧体系对冲击能的吸收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弹 性体银纹吸收能和基体剪切屈服吸收能。
对于一些用于高冲击场合如汽车保险杠等制品,往往要求其 落球冲击强度值要大干400J/m,低温冲击强度也要达到50J /m。从表5-1中可以看出,除PC和LDPE两种树脂外,其它 树脂用于汽车保险杠材料时,都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增韧改 性。
三、 塑料增韧技术的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研究塑料的增韧问题, 代表品种为HIPS。 早期的增韧改性只是共混弹性体,虽然其改性效果十 分好,冲击强度可增大几倍到几十倍。但增韧的问时,却 牺牲了材料的刚性及耐热性。 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人们才开始研究非弹性体刚 性增韧材料,制成了集韧性、刚性及耐热性于一体的韧性 材料。
5.8
5.8.1
常用塑料的增韧及几种典型增韧剂
塑料的韧性
一、塑料的韧性指标
塑料的韧性常用其冲击强度值大小来表示。 冲击强度是指试样受冲击破坏断裂时,单位 面积上所消耗的功。 它用于评价材料抵抗外界冲击的能力或判断 材料的脆性或韧性程度。 一种材料的冲击强度越高,其韧性越好;反 之,其脆性越大。
目前已见报道的冲击强度测试方法至少有十五种,但比较常 用的只有三种,即悬臂梁冲击试验法、简支梁冲击试验法和落 锤冲击试验法。 下面分别予以简单介绍。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学者对两者的贡献进行计算。对 于一个总冲击能为22.2J/m的冲击体系而言,消耗于银纹 的冲击能为6.0J/m,约占总冲击能的25%;消耗于基体 剪切形变的冲击能为16.2J/m,约占总冲击能的75%。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对于韧性增韧体系,基体 剪切屈服为主要的吸收冲击能方式。 例如,PVC增韧体系属韧性增韧体系,冲击破 坏主要是由于基体剪团带的剪切屈服吸收冲击能。 因此,弹性体改性剂的颗粒要小(200nm以下),以增 加单位重量或体积中弹性体的数量,增强某个位置 上拦截和分散冲击能的作用。
二、 常用塑料的韧性 各种塑料之间的韧性相差十分大,以落球冲击试验法为例,其 冲击强度具体如表5—1所示。
表5-1 几种树脂落球冲击强度
从表5-1中可以看出,除PC和LDPE等少数树脂以外,大部分树脂 的冲击强度都不十分高。尤其是PS和PP两种树脂的冲击强度更低, 其落球冲击强度值还不足20J/m,属于脆件材料之列。
目前已获得应用的增韧方法有: 共混弹性体增韧材料; 添加非弹性体刚性增韧材料 形态控制增韧; 交联增韧; 低发泡塑料增韧。
上述方法中最有效的增韧材料仍为共混有机弹 性体,近年来刚性增韧材料发展也比较快,而其它 方法往往不单独使用,往往与前两者结合起来应用。
5.8.2 塑料共混弹性体材料的增韧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增韧基体,其增韧机理不 大相同。常见的四种增韧基体分类如下:
实际上:银纹剪切带理论也具有局限性,它只能解释以无 定型脆性树脂为基体的弹性体增韧体系,而对其它三种增韧 体系无效。
到目前为止,另外三种增韧体系的理论虽然已开发不 少,但尚无成熟的增韧理论难。 其主要原因为:
(3)落锤冲击试验法
此法主要适用于高韧性材料。
落锤冲击试验法的主要对象是塑料制品本身,如管材及片材等。 落锤冲击试验法的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用一定形状和重量的 落球(锤),在某一高度上自由落下对制品进行冲击,通过改变球 (锤)的重量或落下高度.直至制品被破坏为止,测定此时的落球 (锤) 高度和球(锤)重量,即可测出制品在一定高度下破坏时所需能量, 单位为J/m,其中m代表高度,J代表吸收能量。
对于脆性聚合物基体增韧体系而言,如PS增韧体系, 银纹吸收的冲击能大,而基体剪切屈服吸收冲击能小, 前者是后者的大约2-3倍。 因此,对于脆性基体增韧体系,银纹是导致冲击破 坏的主要原因,阻止银纹增长十分重要。而抑制银纹增 长则要求弹性体粒子的尺寸与银纹尺寸(1~2μm)基本 一致才有效,所以PS所用的弹性体要求高含量且大颗 粒品种。 对于韧性聚合物基体增韧体系,如PA增韧体系,剪切带 吸收的冲击能大,而银纹吸收能很小。
(2)简支梁冲击试验法
此方法适用于脆性材料。
简支梁冲击试验法也称为charpy法.它是将待冲击试样条 两端放于两个支承点上,用摆锤冲击样条的一种试验方法。 简支梁冲击强度的定义为:在冲击负荷作用下,试样破坏时 吸收的冲力能量与试样原始横截面积之比,单位也为KJ/m2 。 简支梁冲击试验法的冲击强度样条有时也开口。开口一般正 置,即面对摆锤。
(1)悬臂梁冲击试验法
此方法适用于韧性好的材料。
悬臂粱冲击试验法又称为艾祖德(Izod)试验法,它是 将冲击样条的一端固定而另一端悬空(悬臂),用摆锤冲击试 样的一种试验方法。 悬臂梁冲击强度的定义为: 冲击试样在悬臂梁冲击破坏过程中所吸收能量与试样原 始横截面积之比,单位为KJ/m2。 对于韧性较好的材料,试样一般开一个小口(缺口),小口的放置 方向分正置和反置两种。 正置为缺口方向面对着摆锤方向,称为正置缺口悬臂梁冲击强度; 反置为缺口背着摆锤方向,称为反置缺口悬臂梁冲击强度。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以脆性聚合物为基体 的弹性体增韧体系,对于外来冲击能主要以银纹这 种形式来消耗;而以韧性聚合物为总体的弹性体增 韧体系,对于外来冲击能主要以基体剪切屈服形变 来吸收和消耗。
塑料共混弹性体材料的增韧方法
(1) 常用弹性体增韧材料 弹性体类材料有几种分类方法。 ① 按玻璃化温度高低分类 高抗冲击树脂— 主要有: CPE、MBS、ACR、SBS、ABS、EVA、改性石油树脂 (MPR)等;其中,只有MPR的成本低于PVC树脂。 高抗冲击橡胶— 主要有:乙丙橡胶(EPR)、三元乙丙橡胶(EPDM)、丁腈胶 (NBR)、丁苯胶、天然胶、顺丁胶、氯丁胶、聚异丁烯及丁 二烯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