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消毒剂产品
常用的消毒剂敷料和药物

常用的消毒剂:70%酒精 2%碘酊 0.1%的新洁尔灭 0.001%~0.02%的呋喃西林碘伏碘酒是高效消毒剂,消毒效果好,但对皮肤刺激性大,更不能用在粘膜上,不适宜开放性伤口的消毒。
用时需用酒精脱碘。
原理:游离状态的碘和酒精的混合物。
其消毒作用的原理是游离状态的碘原子的超强氧化作用,可以破坏病原体的细胞膜结构及蛋白质分子。
优点: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而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
所以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
缺点:出血多的伤口,效果不好;创面过大不宜应用;过敏反应多,需要脱碘,有腐蚀作用。
碘伏(IODOPHOR,含量0.5%)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灭菌增效剂经独特工艺络合而成的一种高效、广谱、无毒、稳定性好的新型消毒剂。
利用碘的氧化作用,其碘是络合碘。
碘伏干后,会形成一种类似油性的薄膜。
优点: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
应用于粘膜、皮肤、小儿的换药等,消毒效果均优于碘酒,较少过敏反应,不会发生皮肤烧伤。
碘伏对有害细菌及繁殖体等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并对创伤具有洗消、止血、加快粘膜再生之功能,无刺激、易脱碘.,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
碘伏无论是应用范围(粘膜,皮肤等),还是消毒效果均优于碘酒(较少过敏反应),用时不需用酒精脱碘。
缺点: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
由于碘伏里面不含酒精成分,没有脱脂作用,故临床使用时发现碘伏往往浮在毛孔的表面,和皮肤的贴合程度较差。
用酒精先行脱脂,再用碘伏涂抹,能加强碘伏对皮肤的贴合和对毛孔的渗透,增强碘伏的消毒效果。
酒精:又叫乙醇,是最常用的皮肤消毒剂,75%的酒精用于灭菌消毒;50%的酒精用于防褥疮;20%—50%的酒精擦浴用于高热病人的物理降温。
原理: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力。
常用的消毒剂、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的消毒剂、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消毒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保障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那常用的消毒剂都有哪些呢,消毒方法又是怎样的呢,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84 消毒液、过氧化氢等。
就拿酒精消毒来说吧,使用时可以将酒精倒在棉球或抹布上,然后擦拭需要消毒的物体表面。
但可一定要注意啦,酒精是易燃物,使用时千万不能靠近火源,也不能大面积喷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还有 84 消毒液,使用时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稀释,不能和其他清洁剂混合使用,不然会产生有害气体,这多危险呀!
在消毒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就像走钢丝一样,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问题。
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说明来操作,确保自身安全。
如果因为操作不当导致消毒剂失效或者引发其他问题,那岂不是白忙活一场,还可能带来更大的隐患!
不同的消毒剂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酒精适合小面积的消毒,比如手部消毒;84 消毒液则可以用于大面积的环境消毒。
它们就像是不同的武器,在各自的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医院、学校等,消毒剂的使用更是必不可少的,这能有效地防止疾病的传播,保障大家的健康,这多好呀!
我记得有一次在医院,看到医护人员认真地用消毒剂擦拭着每一个角落,那认真的模样让人感到特别安心。
在那段特殊时期,消毒剂的作用简直太大了,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传播,保护了大家的生命安全。
这不就很好地体现了消毒剂的实际应用效果嘛!
消毒剂真的是我们健康的守护者啊!它们虽然不起眼,但却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我们一定要正确使用消毒剂,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常用消毒剂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氯已定】 1.商品名为洗必素,属于低效消毒剂 2.品表面、地面等消毒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属低效消毒剂,具有氧化杀菌作用,常用于皮肤粘膜的冲洗或浸泡消毒,也可用于食 具、水果、蔬菜的消毒
【季铵盐类消毒剂】 化学性质 1.低效消毒剂,易溶于水,也称表面活性剂。 2.该类消毒剂能改变细胞壁通透性使菌体内酶辅酶及代谢中间产物逸出而发挥杀菌作用,而且 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乳化物品表面油脂而发挥清洁去垢作用 用途 1.主要用于皮肤粘膜、物品表面、地面等的消毒 2.苯扎溴铵(商品名为新洁尔灭)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季铵盐类消毒剂,其溶液无色无臭刺激 性轻,具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对带阴电的细菌杀灭效果好
【含氯消毒剂】 化学性质: 1.属于高效消毒剂 2.有效成分按有效氯含量计算,有效氯含量指的某种含氯消毒剂含有的与其氧化能力相当的氯 量和消毒总量的比值,一般以百分比或者 mg/L 表示 3.在水中可产生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氯(氧化细菌)、次氯酸(与胞质成分结合形成氮-氯复合物 而干扰细胞代谢)和新生态氧[O](干扰细胞生物氧化过程)。 用途及特点 1.常用的有次氯酸钠、二氯异氰酸尿酸钠、漂白粉等 2.杀菌谱广、作用快速,可用于物体表面、饮用水、地面、排泄物及污水等消毒,对金属制品 具有腐蚀作用
【醇类消毒剂】 化学性质 1.醇类消毒剂属于中效消毒剂, 2.该类消毒剂的主要杀菌机制在于去除细菌胞膜中的脂质并可使细菌蛋白变性,其杀菌活性随 碳链的长度增加而增加,以 5-8 个碳原子活性最高. 3.乙醇浓度为 70%-75%时杀菌效率最高 4.异丙醇挥发性低,杀菌作用比乙醇强但毒性较高 用途 可迅速杀死细菌繁殖体结核分枝杆菌某些真菌及有包膜的病毒,以乙醇和异丙醇最为常用,多 用于医疗护理器材和皮肤的消毒体温计的浸泡
消毒管理法规定的消毒产品有哪些

消毒管理法规定的消毒产品有哪些
消毒管理法规对于消毒产品的选择使用提出了具体规定,以确保消毒工作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
根据相关法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消毒产品:
1.酒精:酒精是一种常见的消毒产品,可以有效杀灭绝大多数细菌和
病毒。
一般用于表面消毒和手部消毒。
根据法规,酒精的使用浓度一般为70%以上。
2.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是一种强效氧化性消毒剂,具有很好的杀
菌消毒作用。
在法规规定条件下,可以用于空气、器械、环境的消毒。
3.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是一种高效的氧化性消毒剂,对多种病原
微生物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常见于医疗场所的表面清洁和器械消毒。
4.氯己定消毒剂:氯己定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细菌、真菌、病毒等
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主要用于医疗场所、食品加工场所等的消毒。
5.氯酚:氯酚是一种有效的杀菌消毒剂,常用于家庭、公共场所的表
面清洁和消毒。
但是在法规规定下,要注意正确使用稀释浓度。
6.碘伏溶液:碘伏是一种常用的皮肤消毒剂,可用于皮肤划伤处的消
毒处理。
但过敏人群和孕妇要谨慎使用。
7.醋酸洁净液:醋酸洁净液是一种很好的环境清洁消毒用品,对细菌
和霉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消毒产品外,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和用途,还有其他类型的
消毒产品可以选择。
但无论选择哪种消毒产品,都应严格按照法规要求正确使用,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常用的几种消毒剂

2、处理:尽快复位、固定
注意:正红花油,用不好会过敏。如果涂抹红花油后肿胀加重,应及时就医,停止红花油的涂抹。
咬伤及蜇伤
一、毒蛇咬伤
1、表现
(1)不同的表现:被蛇咬伤后,一般都留下牙痕,局部高度肿胀,淋巴结肿大等。此外有自觉症状,如疼痛、发烧,伤口处麻木等。严重的病人会失去知觉,呼吸、循环、神经功能可呈不同程度的扰乱状态。
2、脑内出血:
表现症状:头部外伤后,病人昏迷,无意识,一段时间后病人清醒,一段时间后又昏迷。颅内大量出血时,最好的办法是开颅。
3、脑震荡:
表现症状:短暂昏迷,十几秒意识不清,很快就醒了,并伴随头晕、恶心等。此类创伤是头部创伤中伤势最轻的。通过吃药,来调节神经。最重要的是多休息,就可以恢复过来了。
2.割伤 割伤一般是锐性器械所致,边缘整齐,出血较多,周围组织破坏少。因为伤口比较干净,普通清洗即可,相对好处理。割伤时出血比较多。要用止血带,使用的部位、力量大小都要注意。时间长了容易导致组织坏死。如果皮表呈黑色,表示静脉血无法正常回流,止血做的不好,此时应该放开重新处理。止血带位置参考急救培训。蛇咬伤,要扎紧,不同于一般外伤。
长时间运动,易引起疲劳性骨折,如脚掌骨骨折等。有的运动伤,如足球,容易发生断肢、断牙、断耳等情形,处理不好会比较严重,用干净的布或纸保留好断肢、断耳和断牙,及时就医。牙齿需要用盐水清洗、泡等,马上去医院,争取时间,争取种活。
头颅创伤
1、颅底骨折:
表现症状:头疼、头晕、恶心、呕吐、七窍出血。处理要充分引流,血一样的分泌物不能堵,因为有细菌,容易颅内感染,脑膜炎等。应用抗生素,降颅压等。及时送医。
2.双氧水 双氧水的特点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涂在伤口上会“冒泡”。可千万别小看这些气泡,医学上称之为“初生态氧”,有很强的氧化作用,是杀灭细菌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双氧水释放“初生态氧”的速度过快,作用浅表而时间短暂。而且,受血液等有机物的影响较大,故杀菌力不强。此外,对伤口还有一定的刺激。当然,双氧水并不是一无是处,将之涂抹在局部所产生的气泡可以使伤口的血凝块、脓以及黏附的坏死组织松动并易于剥离,用于处理已受感染的伤口,还是比较适宜的。双氧水的性质很不稳定,存放时间稍长就会因氧化而失效。判断其是否过期变质的方法很简单——倒少许双氧水在地上,看是否生成气泡。如果有,则证明尚有杀菌效果;若无,则不应使用。
常见含氯消毒剂

常见含氯消毒剂常见含氯消毒剂篇一一、含氯消毒剂什么是含氯消毒剂?1、是指溶于水中能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
如:漂白粉、84消毒液(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 2、有效氯能反映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大小,有效氯越高,消毒剂消毒能力越强,反之,消毒能力越弱。
含氯消毒剂特点:1、优点:杀菌范围广;作用迅速;性能稳定;水溶性好;使用方便;货源丰富等; 2、缺点:有效氯容易丧失;氯味大,刺激性大(易引起使用者流泪、结膜充血、咳嗽,并刺激皮肤和粘膜。
);金属腐蚀性强(如持物钳浸泡生锈,器械预处理浸泡生锈,消毒衣物引起洗衣机腐蚀。
);有漂白作用;有难闻的氯味。
二、选用含氯消毒剂的基本原则:价格低廉、高效方便、安全环保三、常见含氯消毒剂1、什么是84消毒液?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份的无机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单分子状态下的含氯量为10%,因此有效氯的含量较低,消毒能力较弱。
常见产品:中光84消毒液2、84消毒液的特点:2.1、优点:杀菌广泛、快速,使用方便,无毒性,价格低廉。
2.2、不稳定,遇光和热都会分解,因此,避光密封保存有利于其稳定性。
对棉布和纸张有漂白作用,对金属表现出腐蚀作用,浓度高时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3、常见84消毒产品的临床实际操作临床实际操作以及在销售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什么?二氯异氰尿酸钠又名优氯净,属于氯化异氰尿酸类消毒剂。
有效氯含量为60%64%,杀菌能力较强。
常见产品:中光消毒片、顺发消毒片、万福金安消毒片等等2、二氯异氰尿酸钠的特点:2.1、优点:杀菌范围广,杀菌力强,储存稳定,易于运输,水溶性好,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2.2、缺点:水溶性不稳定(20度左右时,1周内有效氯约丧失20%;30度左右时,可丧失50%);有刺激性气味,对金属有腐蚀性和对纺织品有损坏作用,低浓度下的杀菌作用不及次氯酸钠3、常见二氯产品的临床实际操作以及在销售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常用消毒剂

常用消毒液注意事项一、消毒剂根据灭菌效果可分为三类:1、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常用高效消毒剂有:含碘消毒剂、过氧化氢、臭氧、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甲醛、戊二醛、漂白粉、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纳【优氯净】、三氯异氰尿酸)及有机汞等。
2、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常用中效消毒剂有: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
3、低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常用低效消毒剂有: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已定(洗必泰)等双胍类消毒剂,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类消毒剂及中草药消毒剂。
二、最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按其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九大类:(1)含氯消毒剂(2)过氧化物类消毒剂(3)环氧乙烷(4)醛类消毒剂(5)酚类消毒剂(6)含碘消毒剂(7)醇类消毒剂(8)季铵盐类消毒剂(9)双胍类消毒剂三、本中心常用的消毒剂:施康、碘伏、酒精(一)、施康----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
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
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
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溶于水之后性质更不稳定。
使用方法1、浸泡法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
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1:100的施康)的消毒液浸泡﹥10min,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 mg/L—5000 mg/L消毒液,浸泡﹥30 min。
配制好的消毒剂24小时后需重新配制。
2、擦拭法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的消毒的物品(如治疗台面、桌面等)用擦拭消毒,消毒所用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浸泡法。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基础护理学【优质推荐】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基础护理学【优质推荐】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基础:(1)高效类消毒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
1)过氧乙酸:0.2%溶液用于手的消毒,浸泡2min;0.5%溶液用于餐具消毒,浸泡30~60min;1%~2%溶液用于室内空气消毒;l%溶液用于体温表消毒,浸泡30min.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不能浸泡金属类物品。
应现配现用并放于阴凉处,以防高温引起爆炸。
2)戊二醛:2%戊二醛常用于浸泡金属器械及内镜等,消毒时间需30~60min,灭菌时间需10h.应现配现用。
3)甲醛:40%甲醛熏蒸消毒空气和某些物品;4%~l0%甲醛用于浸泡器械及内镜。
甲醛蒸汽穿透力弱,消毒的物品须悬挂或抖散。
熏蒸消毒要求室温在18℃以上,相对湿度在70%~90%.4)含氯消毒剂:常用的有氯胺T、漂白粉、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净)。
0.5%漂白粉溶液或0.5%~l%氯胺溶液用于消毒餐具、便器等,浸泡30min.1%~3%漂白粉,溶液或0.5%~3%氯胺溶液用于喷洒或擦拭地面、墙壁及物品表面。
干粉用于消毒排泄物。
漂白粉与粪便1:5用量搅拌后,放置2h,尿液每lOOml加漂白粉lg,放置lh.消毒剂应现配现用,保存在密闭容器内,置于干燥、阴凉、通风处。
因有褪色和腐蚀作用,不宜用于金属制品、有色衣物及油漆家具的消毒。
5)过氧化氢6)碘酊:2%碘酊用于皮肤消毒和一般皮肤感染,涂擦后20s,再用75%乙醇脱碘。
碘酊不能用于黏膜消毒。
皮肤过敏者禁用。
碘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不能浸泡金属器械。
用后需加盖保存。
(2)中效类消毒剂: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不能杀灭芽胞。
1)乙醇:75%乙醇用于皮肤消毒,也可用于浸泡锐利金属器械及体温计。
95%乙醇可用于燃烧灭菌。
乙醇易挥发,故应加盖保存并定期测试,以保持有效浓度。
乙醇有刺激性,不宜用于黏膜及创面消毒。
应存放于阴凉、避火处。
2)碘伏:5%碘伏溶液用于皮肤消毒;20%溶液用于消毒体温计,应连续浸泡2次,每次30min.碘伏稀释后稳定性差,故宜现配现用,还应密闭、避光、置阴凉处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消毒剂产品
常用的消毒剂产品以成分分类主要有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人们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按照其作用的水平可分为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包括含氯消毒剂、臭氧、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双链季铵盐等。
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
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剂要求的制剂。
包括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必泰)等二胍类消毒剂,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类消毒剂及中草药消毒剂。
醛类
常用的醛类消毒剂有甲醛与戊二醛,此类消毒原理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
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后才可
使用。
甲醛具有极强的杀菌力,与氧化剂(高锰酸钾等)结合后所产生的气体进行熏蒸消毒,是空栏后封闭式消毒的最佳消毒剂。
但甲醛刺激性气味强,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多用于浸泡、熏蒸消毒;戊二醛气味较少,杀菌作用较甲醛强2~10倍,渗透能力强,对任何细菌、病毒、霉菌及顽固的芽胞等都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但对碳钢制品有一定的损害,可用于环境及猪体表的消毒,还可用于熏蒸消毒,因其不宜在物体表面聚合,故效果优于甲醛。
此类产品如安灭杀(美国先灵葆雅,含有15%的戊二醛)。
季铵盐类
季铵盐类消毒剂是一种离子表面活性剂,属于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有单链季铵盐和双链季铵盐两种。
季铵盐类消毒剂,它们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作为皮肤消
毒剂。
由于这类化合物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常将它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
单链季铵盐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阳离子部位具有杀菌能力,无刺鼻味、药性温和、安全性高、腐蚀性低,对畜禽伤害低,对细菌病毒杀灭力尚可,但渗透力差,当有机物存在时,效力会大打折扣;双链季铵盐在阴、阳离子部位均具有杀菌能力,具有单链季铵盐的一系列优点,且杀菌能力较单链季铵盐强,但渗透力差。
此类消毒剂可用于带畜消毒,亦可用于畜禽舍空栏、洗手、用具、运输车辆、料槽等的消毒。
卤素类
含氯制剂即漂白粉、二氧化氯、次氯酸钠等。
该类消毒剂杀菌谱广,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胞都有杀灭作用,但挥发性大,有氯气的臭味,对黏膜有刺激性,一般都不宜久存。
可用于饮水消毒,亦可用于畜禽舍、用具、运输车辆、洗手等的消毒。
含碘制剂
主要有碘、碘伏等,如市售的有百菌消、碘伏-10等。
此类消毒剂杀菌谱广,对细菌芽胞、病毒、原虫、霉菌等的杀灭效果佳。
对黏膜刺激性小、毒性低,但当有机物存在时效力减弱且容易见光分解。
可制成碘酊或碘液对皮肤、伤口消毒,也可用于带猪消毒,畜舍空栏、
洗手、用具、运输车辆等的消毒。
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
碱类
常用的有烧碱(94%以上的氢氧化钠)、生石灰、石灰乳。
一般养猪场最常用的是烧碱,因其价廉、稳定性好,能迅速渗入畜禽栏缝及粪尿等有机物中,具有膨胀、起污作用,能达到脱污、清洁兼杀灭细菌、病毒、虫卵的功用,一般清洗栏舍、饲槽时,可用碱水淋湿浸泡后再冲洗,尚可加在大门口、人、车进出的大水池、畜舍门口的消毒池中。
因其腐蚀性强,需空栏使用。
生石灰也是一种价廉的碱性消毒剂,具有吸湿、除臭、杀菌的功能,多使用在易潮湿的畜舍栏的死角位置,畜舍门口的消毒池或掩埋死尸时覆盖杀菌等;
另以一份生石灰,加五份水,配作石灰乳,可用于产房、保育栏的空栏消毒等,有除臭及干涸的效果。
需注意的是,市面上销售建筑用的熟石灰(及消石灰),无杀毒灭菌的功能。
过氧化物类
具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
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与臭氧为国内常见的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其中,过氧乙酸的杀菌能力最强,使用最广泛。
该类消毒剂杀菌谱广,对细菌芽胞、病毒、霉菌等均具杀灭效果,但有刺激性酸味,易挥发,有机物存在可降低其杀菌效果,对畜禽栏舍有一定的腐蚀性。
常用于浸泡、喷洒、擦抹、喷雾等的消毒,也可用于空栏消毒。
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
含氯消毒剂
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
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
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
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氯化磷酸三钠)、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铵T等)。
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
醇类消毒剂
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醇类杀微生物作用亦可受有机物影响,而且由于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以保证其作用时间。
醇类常作为某些消毒剂的溶剂,而且有增效作用,常用浓度为75%。
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复合醇消毒剂,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酚类消毒剂
此类消毒剂属石油的附属品,如煤馏油酚(克辽林)、皂化煤馏油酚(来苏儿)等,有特殊的气味,渗透力强,价廉,不受有机物的影响,对一般的霉菌、细菌效果尚可,但对病毒、梭菌的芽孢杀灭力不强,且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
一般适用于门口、水泥、砖砌的畜舍空栏、水沟及堆肥场的消毒。
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名来苏尔,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
卤化苯酚可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例如三氯强基二苯醚作为防腐剂已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
环氧乙烷
又名氧化乙烯,属于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微生物。
由于它的穿透力强,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而且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可用于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对纸张色彩无影响,常将其用于书籍、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
此外,还有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它们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作为皮肤消毒剂。
由于这类化合物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常将它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
双胍类
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子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常用于皮肤消毒剂。
由于这类化合物可以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常将它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
本文转载:重庆市普康消毒用品公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