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报告范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报告是指在建设工程中,对地下地质、水文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建议和措施的文献资料。

下面是一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报告范文,以供参考。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某市X区X路地段地质和水文情况,为后续的建设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为X路地段,包括路段两侧和周边地区。

三、调查内容1. 地质情况调查1.1 地形地貌:X路地段位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为丘陵。

1.2 地层情况:根据现场观察和地质图资料,X路地段地层结构主要是上新统黄土层、中新统白垩纪砂岩层和侏罗系灰岩层。

1.3 地质构造:本地区地质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和折叠构造,断裂带较多,易发生地质灾害。

1.4 土壤条件:地表土壤主要为黄壤、红壤和松散黏土,土层深度较浅,易发生滑坡和塌方。

2. 水文情况调查2.1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质资料和水文监测资料,本地区地下水位较浅,水质较好,适宜作为生活和工业用水。

2.2 水源分布:本地区水源分布较为均匀,主要来自附近山体的雨水和地下水。

2.3 水的流向和渗漏性:本地区地形起伏大,水流主要以地形坡度为导向,地下渗漏性较好,容易形成地下水流动系统。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1. 本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复杂,建设工程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和灾害评估,加强工程安全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2. 本地区地下水位较浅,建设工程应避免水文环境破坏,防止地下水污染。

3. 本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建议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

4. 针对本地区的地质和水文情况,建议制定相应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以上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报告的范文,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10501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一、概况1、工作面位置及四邻关系10501工作面位于主井右侧(面向井底),与井筒留有35m保护煤柱,东南侧距风氧化带60m,西南侧距风氧化带180m,西北领10502采面,未回采。

工作面走向平均长约470m,倾斜均宽115m,面积54050平方米。

煤层底板标高+1435m~+1485m。

对应地面标高+1470m~+1545m。

2、煤层本工作面主要开采M5煤,产于P3l上部,上距P3c底界17.24~31.73米, 平均26.60米, B1标志层为其顶板,下距B2标志层顶界1.89~6.85m,平均5.13m,层位较稳定,呈层状产出,厚1.00~2.87米,平均厚1.92米,煤层厚度标准差0.40米,变异系数20.60%,在矿区范围内全区可采,点状可采率100%,可采区面积2.8124Km2(平面积),面状可采率100%,煤层厚度变化较小,为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二、工作面地质构造在掘进10501运输巷、回风巷期间,遇到5处断层,因工作面以南F5断层,在工作面回采推进过程中可能有瓦斯涌出现象,另外顶板岩溶水通过导水断层流入巷道,为采面回采带来一大隐患。

采面断层一览表断层编号断层位置断层性质倾向倾角落差m 对采面影响F10501-1 10501运输巷开口位置正断层294 65 0.6 影响小F10501-2 10501运输巷251m 正断层310 62 0.5 影响小F10501-3 10501运输巷350m 正断层295 61 6 影响大F10501-4 10501回风巷97m 正断层271 65 0.5 影响小F10501-5 10501回风巷340m 正断层272 67 0.6 影响小精选范本三、水文地质情况分析(一)主要含水层: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分布零星,多在溪谷及山麓地带分布,多为冲积层、坡积层和残积层,岩性为含砂砾粘土、亚粘土,具有粘性、可塑性及高压缩性,厚度变化大,主要分布在缓坡及沟谷地带,厚0~20m。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11031工作面(未采),西侧为11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风巷工程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机巷工程量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切眼工程量83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164°掘进与11011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15°~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掘进,二1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0-0.2m)。

二1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5m。

煤(岩)层倾角15~17°,平均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0.145~0.992m3/s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实用措施.doc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实用措施.doc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 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 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 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 11031 工作面(未采),西侧为 11 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 风巷工程 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74°掘进与 11011 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 2°~ 4°上坡。

11011 机巷工程量 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 1 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 切眼工程量 83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164°掘进与 11011 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 15°~ 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 1 煤层掘进,二 1 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

二 1 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 5m。

煤(岩)层倾角 15~17°,平均 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 s 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煤矿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

煤矿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

xx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xx煤矿地测科2010.08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一、工作面概况xx工作面位于二采区前进方向的南翼。

东侧是23407工作面,现已回采完毕;西侧是23411工作面,尚未采掘。

xx工作面总体位于一单斜构造之上,该区域煤层极不稳定,结构复杂,含二---四层厚约0.02—0.05米的深灰—黑色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层,煤层倾角0—6°,平均3°,在局部由于受到的构造应力比较集中,煤层出现了拉伸、变薄甚至出现了无煤区。

3、4#合并煤层顶板为中—粗粒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发育有泥页伪顶(灰---黑灰色);底板为黑---灰黑色泥岩。

该工作面切割巷的南部为武家山小煤矿,据相邻工作面的采掘资料可知,该小矿在该区有越界现象。

另外,在工作面的西部有S7地质钻孔(封孔良好),据资料显示,该区域内煤层厚度约3.25米左右。

二、水情水害分析1、地面水文地质情况xx工作面位于新庄则村东侧,和尚峁西侧(现已搬迁),地表标高823—978米,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大部为黄土层覆盖,多位耕地,沟底二叠系地层广泛出露;几条山间公路纵横穿过该面,有一条小河从工作面切割巷南部横穿而过。

根据采掘区域的地表调查,没有明显发现地表积水渗漏的渗水点,对井下开采的影响较小。

2、井下水文地质情况xx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所受的水害影响主要有武家山采空区积水、23407采空区积水、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灰岩水及奥陶系灰岩水。

1、在xx工作面靠近切割巷附近,将要受到武家山小煤矿越界的影响,据相邻工作面的资料分析,该矿非法越界开采(约30米左右),而设计切割巷距离武家山井田的保安煤柱约80米,且采空区内存在大量积水,积水量约37万m3,水压在0.5Mpa左右。

2、23407采空区积水:在xx工作面的施工过程中主要受相邻23407工作面采空积水的影响,必须加强对相邻采空区积水的排放。

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镇雄县宝树煤矿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编制:审核:总工程师:编制单位:地测科2020年6月10日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一、概况一盘区11513运输巷及辅助工程开口点位于一盘区集中运输巷皮带机尾南约5米处开口,布置于C5a煤层顶板岩层中,见煤后沿C5a煤层顶板掘进。

巷道设计长度共计534m,其中11513运输巷426米,11513回风联络巷108米,开口方位角a=205°0′0″,该巷北侧为未采区,东侧为一盘区集中运输巷,南为F30断层边缘,西为矿井边界,故对周边无大的影响。

二、水文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矿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地势总体呈中部与东北面高、西北部、南西部及南东部低,最高点为矿区东北部老鹰嘴山头,海拔+2104.6m,最低点在矿区北部,海拔+1810.30m,相对高差276.30m。

地形坡度15~55°,局部陡立,一般为30~45°。

2、地表水本区域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系北段,矿区地表水属乌江水系,位于赤水河和乌江的上游分水岭地带,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内仅发育3条溪沟,据调查,旱季其流量1.41~2.25L/s,雨季流量较大,流出矿区后汇入木纳湾河,向南进入贵州后,注入六冲河,进入乌江上游。

矿区地表水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

三、水文地质情况分析1、主要含(隔)水层根据地层岩性组合、富水性、地下水类型等特征,将矿区地层划分为以下含(隔)水层。

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砂砾石土弱-中等孔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西南及西北部,厚0-15m。

岩性为残坡积、崩积、冲积、滑坡物堆积之砾石、砂、亚砂土和粘土组成,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好,含孔隙潜水。

矿区内无泉水出露,据原镇雄煤矿区北部井田西段详勘报告,泉水旱季流量0.022-5.860 L/s、一般小于 1.0L/s,泉水雨季流量0.253-7.600 L/s、一般0.600-1.700L/s,富水性弱-中等,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主、副、回风斜井巷道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煤系地层及以上的各含水层富水性弱,2、4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但2号煤层存在采(古)空区积水;7、8、9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低于岩溶水位标高,但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

二、水文地质条件的充水因素:1、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的矿井充水因素将主要来自顶板以上含水层的渗漏,特别是随着煤层采空,顶板垮落形成塌陷裂隙,会导致上部含水层的水沿裂隙下渗,影响2、4号煤层的开采。

2、由于井田2、4北部煤层接近露头,埋藏浅,特别是雨季时应注意防范渗漏,其对矿井的开拓布置有一定的影响。

3、地表水体对巷道充水影响: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只发育有冲沟,各沟谷均为季节性排洪沟谷,平时为干沟,对矿井开拓开采影响不大。

4、本区2、4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882~+883m,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2、4号煤层开采没有威胁。

5、本井田内7、8、9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处的标高低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对突水系数的计算,7、8、9号煤层均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即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内的7、8、9号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须加强导水构造的探测工作,注意观察涌水量变化情况,并制定相应防治水害发生的措施。

6、本井田采(古)空区范围较大,空区的积水对本井田煤层开采威胁最大,尤其是对4号煤层开采,必须加强2、4号煤层采(古)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

7、 F22断层位于井田北部矿界附近,井田靠断层一侧的各煤层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在F22断层附近开采2号煤层时,矿井涌水量未见明显增加,构造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不大。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对回采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价,以制定后续的水行治理方案和预防隐患。

通过对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的综合分析,旨在提供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回采工作面安全高效进行。

二、地质情况评价1.砂岩层含水性评估根据地层钻探数据和地质勘探结果分析,回采工作面主要地层为砂岩层,并具有较好的含水性。

砂岩层的含水量和透水性较高,容易积聚大量的地下水。

2.断裂构造分析通过对断裂构造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回采工作面两侧存在多条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可能会对地下水的流动和聚集造成影响,需要关注隐患的形成。

3.地下水水位和流向通过对井点监测记录的地下水水位数据和流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且呈现向工作面方向流动的趋势。

这表明回采工作面可能存在较大的涌水风险。

1.水行隐患分析分析了回采工作面存在的水行隐患,主要包括涌水、冒顶和顶板垮落等。

涌水会引起工作面的淹水和部分机电设备的损坏,冒顶和顶板垮落会威胁人员的安全。

2.水行隐患治理方案为解决回采工作面存在的水行隐患-加强工作面附近的地下水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和流速的变化情况,提前预警;-安装排水设备,在工作面附近设置抽水井和排水管道,将地下水抽净;-注浆加固岩体,填充断裂带,减少水的渗透和聚集;-加强顶板管理,及时清理顶板松散物,防止顶板垮落造成的安全隐患;-对工作面进行加固,增加支护措施,提高工作面的稳定性。

四、结论综上所述,回采工作面存在较高的涌水风险和水行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高效进行。

建议在实施治理方案的同时,加强水文地质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地下水和地质情况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潜在风险。

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和自救能力,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煤集团东坪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12煤柱Ⅲ段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及防
治水专项安全措施
提交单位: 防治水科
提交时间: 2012年4月20日
12煤柱Ⅲ段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及防治水专项安全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1、四邻关系
12煤柱Ⅲ段工作面位于12采区,东为我矿的东部边界及12083工作面采空区,西为我矿已回采的11062,南部为已回采12Ⅰ工作面、12Ⅱ工作面。

2、工作面参数及煤层赋存情况
12煤柱工作面由南向北分为Ⅰ、Ⅱ、Ⅲ、Ⅳ段,按顺序进行开采。

12煤柱Ⅲ段工作面走向平均长度135m,平均倾斜长100m,开采面积为8837㎡,12煤柱Ⅲ段段工作面地面标高+350m~+375m。

井下标高+77~+106m。

12煤柱Ⅲ段工作面二1煤层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部,全区发育,结构简单,层位稳定。

二1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或大占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

煤层厚度1.5~2.9m,平均2.0m,煤层埋深207~327m,煤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18°~22°,表现为单斜构造。

3、对应地表情况
12煤柱Ⅲ段工作面内对应为低山丘陵地区,地势北低南高,地表冲沟发育,大气降雨多顺冲沟流走,对地下水的补给较差,一般不会影响矿井安全生产,但由于本矿南部接近
二 1 煤层露头,第四系及地表水会在露头处沿顶板导水裂缝带会下渗到老空区内,在回采时要防止上部老空水的增加,特别是在雨季,上部老空渗水可能会有增大现象。

南部,东部地表有白江河,为颍河之流的季节性河流,水流注入白坪井田东部券门水库。

二、水害影响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1、地表水:该工作面对应低山丘陵地区,地势北低南高,地表冲沟发育,大气降雨多顺冲沟流走,对地下水的补给较差,不会影响该工作面安全回采和矿井安全生产。

2、工作面顶、底板水:二1煤顶板砂岩含水层是矿井直接充水水源,回采时导水裂缝带形成后涌水量达到最大,但含水层富水性弱,水量小易被疏干,一般情况下对矿井构不成水害威胁;二1煤底板的直接充水水源来自寒武系灰岩水,寒武系灰岩水位标高为+180m左右,工作面最低开采标高为+69m,底板有效隔水层厚度为45m,底板隔水层承受最大水压值为1.56Mpa,突水系数值为0.03Mpa/m,即该工作面不受底板突水威胁。

3、老窑及老空水:根据调查资料,周边无老窑,东为本矿边界及12083工作面采空区,存在少量老空积水,预计工作面回采期间水量6m3/h。

三、工作面排水系统
回采期间必须在12煤柱Ⅲ段工作面低洼处做泵窝,铺设
水沟安装临时排水泵和管路,保持不小于30m3/h排水能力,并及时清挖淤煤、杂物,确保排水线路畅通。

排水路线:12煤柱Ⅲ段工作面—12煤柱回风巷水槽—十二(三)平巷水仓—中央泵房(采区水仓)—地面。

四、水害防范措施:
1、工作面回采时必须安排专人观测宊水征兆,发现异常时,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处理。

2、在受水威胁地区施工的所有人员,都必须熟悉避灾路线。

懂得突水后急救知识。

3、中央、采区水仓要保持有效容量,并经常检修水泵和排水管路,保持畅通。

4、工作面要设立正确的避水灾指示牌板,并保持上下安全出口和避水灾路线畅通。

5、回采中若顶板涌水加大时,要分析其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6、回采过程中遇到透水征兆时,必须停止回采,加固支架,并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向调度室值班人员汇报;值班领导应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查看,分析情况,如果情况紧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