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军神》课堂笔记

《军神》课堂笔记
一、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刘伯承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刘伯承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对他的敬佩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
系?
3.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4.教师出示句子:“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军神!”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6.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7.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原因。
8.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面貌的写作方法。
9.学生再读课文,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
10.学生汇报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表演的效果。
1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2.教师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作业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军神》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刘伯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事迹,以及他坚强不屈、钢铁般的意志和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的精神。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发扬他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军神》精品优质完整教学PPT课件(精选5篇)

熟练—— 纯熟从容—— 吩咐—— 嘱咐慈祥——
镇柔定和—— 慈荣爱幸——
温柔 庆幸
√ 奶奶的脸上挂着(慈祥 慈爱)的笑容。 √ 颁奖会上,对于校长的赞赏我感到非常(荣幸 庆幸)。
课文解读
1.“军神”是什么意思?谁被称为军神? “军神”指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且有超越常人的钢铁般意志的军人。刘 伯承被称为“军神”,这是沃克医生对 他的敬称。
字词学习
指名学生读,齐读。 诊所 年龄 土匪 熟练 绷带 惊疑 审视 一针见血 伤势 麻醉剂 施行 清醒 颤抖 一声不吭 崭新 由衷 苍白 慈祥 肃然起敬 荣幸
写一写:
精读课文
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画出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
沃克医生:“你叫什么名字?” 刘伯承:“刘大川。” 沃克医生:“年龄?” 刘伯承:“二十四岁。”
宙(宇宙பைடு நூலகம் 抗(抗争) 哀(悲哀)
A.惊疑 B. 镇定 C.从容 D.由衷
_C__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_D__ 出于本心。 _B__ 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_A__ 惊讶疑惑。
熟练—— 生疏 从容—— 慌忙 镇定—— 惊慌 柔和—— 生硬 拒绝—— 接受 崭新—— 陈旧 慈祥—— 严厉荣幸——屈辱
◇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 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 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体会“眉毛扬了起来”说明沃克 医生对病人的做法难以理解。他因为 病人不合作而十分生气,体现了他对 病人负责的良好医德。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 “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 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体会:沃克医生想不到刘伯承不仅不用麻药,忍 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且还能在手术中默数 刀数。刘伯承所表现出来的超凡毅力和钢铁般的意 志令沃克医生无比钦佩。“军神”点明文章主旨。
《军神》阅读理解

《军神》阅读理解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军神》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呀。
你们想想看,军神,那得是多么了不起的称呼啊!文章里的那位主人公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让人敬仰。
当我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站在他面前的一个小兵,怀着崇敬之情仰望着他。
文中描述的那些场景,哎呀,真的是太震撼了!就好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眼前播放。
比如手术台上,他竟然能那么淡定地忍受剧痛,还坚决不使用麻醉剂,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这得多强的意志力啊!他难道不疼吗?那可是要在身上动刀子啊!
还有他和医生的对话,那简短而有力的话语,充满着坚定和果敢。
“我可以忍受一切痛苦。
”听听,这是多么霸气的宣言啊!这就好像在战场上,他对着敌人喊:“来吧,我不怕你们!”
再看看手术后,他还能那么平静地跟医生交流,好像刚刚经历的不是一场剧痛的手术,而是一场无关痛痒的小事情。
我都怀疑他是不是钢铁铸就的,怎么能这么厉害!
总之,通过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军神的伟大精神。
他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坚韧,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的故事让我们懂得,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退缩,要像军神一样,勇敢地去面对,去战斗!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呢?一定要好好去读一读这篇文章,去领略军神的风采啊!。
小学三年级语文《军神》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军神》这篇课⽂记叙了刘伯承在德国医⽣沃克的诊所⾥不打⿇醉剂成功地施⾏眼部⼿术的事。
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也表达作者对刘伯承的赞美之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军神》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军神》原⽂ 重庆临江门外,⼀个德国⼈开设的诊所⾥,医⽣沃克端坐在桌后。
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刘⼤川。
” “年龄?” “24岁。
” “什么病?” “⼟匪打伤了眼睛。
” 沃克医⽣站起⾝熟练地打开病⼈右眼上的绷带。
他愣住了,蓝⾊的眼睛⾥闪出惊疑的神情。
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冷冷地问:“你是⼲什么的?” “邮局职员。
” “你是军⼈!”活克医⽣⼀针见⾎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病⼈微微⼀笑,说:“沃克医⽣,你说我是军⼈,我就是军⼈吧。
” 沃克医⽣的⽬光柔和了,他吩咐护⼠:“准备⼿术。
” 沃克正在换⼿术服,护⼠跑来,低声告诉他病⼈拒绝使⽤⿇醉剂。
沃克医⽣的眉⽑扬了起来,他⾛进⼿术室,⽣⽓地说:“年轻⼈,在这⼉要听医⽣的指挥!” 病⼈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眼睛离脑⼦太近,我担⼼施⾏⿇醉会影响脑神经。
⽽我,今后需要⼀个⾮常清醒的⼤脑!” 沃克再⼀次愣住了,竟有点⼝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和新⽣的息⾁⼀⼑⼑割掉!” “试试看吧。
” ⼿术台上,⼀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这次双⼿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帮他擦了⼀次⼜⼀次。
最后他忍不住开⼝对病⼈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 病⼈⼀声不吭,他的双⼿紧紧抓住⾝下的⽩垫单,⼿背青筋暴起,汗如⾬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术服的沃克医⽣擦着汗⾛过来,由衷地说:“年轻⼈,我真担⼼你会晕过去。
” 病⼈脸⾊苍⽩。
他勉强⼀笑,说:“我⼀直在数你的⼑数。
” 沃克医⽣吓了⼀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 “七⼗⼆⼑。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11 军神 (课件)

新知讲解 “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
伯承友好地把手伸了过去。
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 了他。
问题归纳 文中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为什么却重点写了沃克医生的
神态和情绪的变化呢?
沃克医生的这些变化,都是由刘 伯承引起的。课文这样写,是以沃克 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衬托刘伯承 的坚强意志。
3.
理解沃克医生 称刘伯承为“军神” 的原因。
写作背景
1916年3月,刘 伯 承是川东支队的一位青年军 官。在一次战斗中,他勇敢杀敌,立了功劳,但不 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伤了头盖骨和右眼,流了很多血, 生命非常危险。 刘伯承被送进一家德国人办的诊所。
人物简介
刘 伯 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 7日),原名刘明昭 ,曾用名刘伯坚, 四川省开县人(现重庆市开州区)。中 国人民解 放 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 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问题归纳
讨论交流
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 意志的人?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为祖 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记叙德国医生沃克为一位拒绝使用麻 醉剂的病人开刀摘除坏死的眼珠,病人的表现堪称 军神的故事,高度赞扬了刘伯承将军是一个真正的 男子汉,具有钢铁般的毅力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 “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神态描写 表现了沃克医生对病 人负责的态度。
新知讲解
你知道什么是麻醉剂吗?
麻醉剂是指用药物或非药物方法使机体 或机体局部暂时可逆性失去知觉及痛觉,多 用于手术或某些疾病治疗的药剂。麻醉剂是 中国古代外科成就之一。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军神》知识全解

《军神》知识全解
【字词积累】
词语解释
审视:仔细看。
堪称:可以称作;称得上。
由衷:出于本心。
一针见血:比喻言辞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沉着镇静。
肃然起敬:形容由于受到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荣幸:光荣而幸运。
【层次结构】
结构梳理
主题归纳
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写法借鉴】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侧面描写是指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能使所要描写的对象更加丰满、生动。
文中除直接描写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他非凡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外,还用了大量笔墨描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动作、语言,从侧面衬托刘伯承的从容镇定、坚强意志。
【相关链接】
刘伯承(1892—1986) 原名刘明昭,四川开县(今属重庆)人。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时参军,从而开始了长达七十多年的军事生涯。
1955年,他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1课《 军神》课件PPT

在此过程中,沃克医生的态度有变化吗? 沃克医生:冷淡——柔和——肃然起敬
3.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提示,概括课文的主要
内容。 刘伯承因为_右__眼__受__重__伤__,前往沃__克__医__生___的诊所治疗。
刚开始问诊时,沃克医生的态度_非__常__冷__淡__,当他发现刘伯承 是___军__人,目光变得___柔__和。准备手术前得知刘伯承__不__使__用___ 麻__醉__剂,沃克医生非常生气。手术中刘伯承____一__声__不_、吭___一___ 直_在__数__刀。数手术后沃克医生_____非__常__震__惊__并__肃__然__起,敬称刘伯承为 “_____军”神。
面对这样巨大的痛苦,他却只是平淡地说了句: “试试看吧。”此时此刻,你心中对军神刘伯 承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佩服,尊敬。
品读感悟,体会内心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1~15自然段,一边 看一边圈出描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动作、 神态的句子,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
医生沃克端坐在桌后。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 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
我们从沃克医生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中,体会到 了这次手术非常艰难。如此艰难的手术,刘伯承不打 麻醉剂还能承受,更加突出了刘伯承的顽强意志。
我们小组分享的是第24自然段。我们从 “慈祥”“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 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 体会到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关心。 我们小组想要分享的是第20、22自然段。我们 从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到“惊呆了, 大声嚷道”,体会到了沃克医生在手术过后对刘伯 承表现出的惊讶、震撼、惊叹以及赞赏。
左下部分里面是“人”,不是“乂”。
龄( 年龄 ) 匪( 土匪 ) 绷( 绷带 ) 审( 审视 ) 剂( 药剂 ) 施( 施舍 ) 吭( 吭声 ) 崭( 崭新 ) 衷( 由衷 )
课文军神课件

对历史认知的影响
了解历史背景
通过刘伯承的故事,学生可以了 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认识历史人物
刘伯承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 要人物,通过课文可以让学生更 好地认识和了解他的生平和事迹
。
反思历史事件
通过对刘伯承故事的学习,学生 可以反思历史事件和人物决策的 背后原因和影响,培养批判性思
课文《军神》采用了顺叙 、倒叙、插叙等多种叙述 方式,使得故事情节更加 紧凑,引人入胜。
语言简练明快
文章语言简练,不拖沓, 直接切入主题,使读者能 够快速理解故事情节。
细节描写生动
作者对人物和场景的细节 描写非常生动,使得读者 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 情感和故事氛围。
语言修辞手法
比喻贴切
反衬突出主题
当代社会的英雄主义
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
在当代社会,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不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也体现在平凡岗 位上的卓越贡献。
英雄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英雄主义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激励人们追求卓越、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能够为社会树立榜样 ,引领社会风尚。
当代社会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军神》课件
• 课文背景 • 课文内容解析 • 课文语言特色 • 课文艺术手法 • 课文教育意义 • 课文与现实联系
01
课文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过程
作者通过深入采访和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经过反复研究和修改, 最终创作出《军神》这篇课文。
创作动机
作者旨在通过《军神》这篇课文,向读者展示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 而奋斗的英勇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神》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强不屈、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2.了解课文是怎样通过细致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的。
3.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13个生字,认识本课3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策略
1 读书指导法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
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
在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
将通过初读、精读等对学生的读进行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读中感悟人物高尚的品格。
2自主探究法
早在半个世纪前,陶兴志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根据本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的实际,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因而深刻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拟定目标
1 引出课题,板书:军神
2 回忆:沃克称谁为军神?(相机板书:刘伯诚)请找出文中沃克称赞刘伯承的话,读一读。
3 课件出示重点句,读:
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第一次朗读重点句)
4 质疑: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坚强不屈,意志如钢)下面请同学自渎
课文,找一找那些地方可以表现出刘伯承的这种品质,读一读,想一想,把感受批注在旁边。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向导,通过质疑,使学生明白了学习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
二自主学习,读、思、批、画,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
三汇报交流,朗读体会(四个部分的学习顺序有学情而定)
1 就诊时:
(1)生自由交流个人感受,可通过病人的从容镇定和“微微一笑”来体会。
(2)与同桌合作读此段,并体会。
(3)师总结。
2 手术前:
(1)生交流感受,可通过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体会其坚强。
(2)麻醉剂有什么作用?
(3)换位思考:假如你是沃克医生,会怎么劝说刘伯承。
(4)刘伯承是怎么回答的。
[设计意图:以麻醉剂为突破口,通过角色巧妙地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刘伯承,感受它意志的坚强。
]
(5)小组分角色读。
(6)齐读重点句(第二次),赞叹刘伯承坚强不屈的品格。
3手术中:
(1)生自由交流。
(2)师相机指导(17)自然段,齐读第(17)自然段,共同学习。
(3)你是怎样体会到刘伯承的坚强的?(可用“抓重点词句”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4)指导朗读。
(5)在生活中,你有受伤的经历吗?是怎样面对的?
(6)师总结,引读第(17)自然段。
(7)就连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都一反常态,他——齐读第(16)自然段,思考:沃克为何会有这种表现?
(8)课件出示手术现场,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刘伯承有什么表现,他此时可能在想什么?
(9)齐读重点句(第三次),再次赞美刘伯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主动地看、想、说、读,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人物形象地了解,并在感情朗读中进一步深化]
4手术后:
(1)学生通过数刀数感受刘伯承的坚强。
(2)个别读——评价——练读——分角色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了朗读训练的过程性,注重学生自读、自悟,互相评议,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
(3)在读重点句(第四次),高声赞美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四紧扣“军神”,深入理解
1 课件出示“你堪称军神!”一句,质疑:(1)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之为军神?(2)
沃克由原来的“冷冷地”到后来高声称赞刘伯承为军神的神态、情绪变化,说明了什么?
2 再读重点句(第五次),赞美刘伯承。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重点句,层层渲染,使理解逐渐深入、情感逐渐升华,让学生、文本、教师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
]
五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1 学生自由交流有关刘伯承元帅的资料。
2 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对刘伯承一生丰功伟绩的全面了解,让学生明白刘伯承是一位了不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当之无愧的军神。
]
3 (课件出示刘伯承照片)当我们缅怀他时,你想说什么?
六赞颂军神,升华情感
1 老师读《赞军神》一诗。
2 师生齐读此诗,再次高声赞美军神刘伯承。
板书设计
坚强不屈
军神————————刘伯承
意志如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