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合集下载

七上英语第七单元笔记

七上英语第七单元笔记

七上英语第七单元笔记
以下是七上英语第七单元的笔记,主要涵盖了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
一、语法
1. 序数词: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将基数词转换为序数词。

例如,从“first”到“one”,从“second”到“two”等等。

2. 时间表达:我们将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时间,包括直接表达(例如
“It’s 3:00” )和介词表达(例如“at 3:00” )。

二、词汇
1. 方向词汇: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的方向词汇,如“north”,“south”,“east”和“west”。

2. 地点词汇: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的地点词汇,如“library”,“post office”,“bookstore”等等。

三、表达方式
1. 询问地点: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Where is the post office?”等句子来询问地点。

2. 描述位置: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It is next to the library”等句子来描述位置。

以上就是七上英语第七单元的笔记。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提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共6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共6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共6课时)课时一:导入目标•通过导入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安排1.师生问答:问学生有关课文主题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趣味启发: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课时二:课文理解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活动安排1.生词解释: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细节把握:让学生注重细节,从细节中理解整个故事情节。

课时三:知识点梳理目标•整理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活动安排1.重点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知识点,相互学习,相互提问。

课时四:课文背诵目标•让学生熟练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安排1.合作练习:学生互相帮助,进行合作练习。

2.班级朗诵:让学生分组进行班级朗诵。

课时五:拓展阅读目标•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活动安排1.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阅读能力的书籍。

2.朗读分享: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进行朗读分享。

课时六:课堂综合活动目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安排1.情景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内容的情景表演。

2.小测验:出一份简单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的教学安排,希望学生们通过这六堂课的学习能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单元课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单元课 课件
··
2.学习写书信。
首学
《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主体课文
《梅兰芳蓄须》
语 交流平台
《延安,我把 你追寻》
家国情怀
文 词句段运用 园 地 日积月累
《别董大》
《阅读链接》
《单元习作—写信》
sài zhēng chéng
出塞 长征 惩罚
jué nìng yán
崛起 宁可 延安
出塞 长征 惩罚 崛起 宁可 延安

问题存折
启 智 箱
《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七单元
《梅兰芳蓄须》
《延安,我把你追寻》
周恩来
梅兰芳
李广
项羽
Shù
戍边将士
延安精神
家国情怀
周恩来
梅兰芳
Shù
戍边将士
项羽
李广
延安精神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导读课
首学
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
2.学习写书信。
首学
1关.关注注主主要要人人物和物事和件事,件学,习学习 把把握握文文章章的的主主要要内内容容。。
··
2学.学习习写写书书信信。。
人文主题:家国情怀
语1.关文注要主素要人物和事件,学习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
人物
事件
《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
感受
21.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延安,我 把你追寻》
人物
事件
感受
互学 群学
《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梅兰芳蓄须》 《延安,我把你追寻》
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
1.提出问题 2.尝试组内解决问题 3. 筛选出1-2个有价值的问题存入“问题存折” 4.选出小组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部编本语文第七单元解读:三年级上册

部编本语文第七单元解读:三年级上册

部编本语文第七单元解读:三年级上册
本文旨在对部编本语文第七单元的内容进行解读,适用于三年级上册的学生。

该单元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识字与拼音:本单元将引导学生研究一些新的词汇,并通过拼音的方式帮助他们正确发音。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将经历识字和拼音的练,以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2. 阅读理解:本单元的阅读材料将涵盖各种主题,如动物、家庭、季节等。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文本的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写作训练:学生将通过写作练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他们将研究如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将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到写作中。

4. 语法与句型:本单元将介绍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和句型,如疑问句、否定句等。

学生将研究如何正确运用这些语法知识,并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中加以应用。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并培养对语言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通过识字、阅读、写作和语法的综合训练,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也将得到全面提升。

希望学生们在研究本单元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反复练和巩固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感谢您的阅读!。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第7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第7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1.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4个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3.找出文中对威尼斯静态和动态的描写,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插播背景音乐,边看边介绍。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标志。

法国有埃菲尔铁塔,埃及有金字塔,中国有长城,威尼斯则有其独特的小艇。

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如大街上的汽车,如此神奇的景象,实在是令人好奇。

2.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3.导入新课: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进行识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纵(zòng)横、船艄(shāo)、窗帘(lián)、祷(dǎo)告、哗(huá)笑、码(mǎ)头。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艇、艄、翘、祷、雇、簇”,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第1自然段)(2)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

(第2~3自然段)(3)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第4自然段)(4)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第5~6自然段)四、发挥想象。

展示威尼斯小艇的图片,播放背景音乐。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思考: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威尼斯水城两岸风光,会产生哪些新奇想法?(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加以引导。

)五、课堂小结。

三年级上册部编本语文教材:第七单元深度解读

三年级上册部编本语文教材:第七单元深度解读

三年级上册部编本语文教材:第七单元深
度解读
简介
本文档是对三年级上册部编本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的深度解读。

通过详细解读每一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

第一课:《美丽的海洋》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海洋的景色和生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二课:《爱护公物》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如何爱护公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

提高学生的记录和整理能力。

第三课:《好邻居》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邻里间的友好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友谊意识。

提高学生的表演和交流能力。

第四课:《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乌鸦喝水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智慧和观察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五课:《小兔子的家》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小兔子的家,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提高学生的想象和描述能力。

第六课:《一年四季》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一年四季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时间概念和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的叙事和表演能力。

第七课:《种子的秘密》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观察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绘画能力。

总结
本文深度解读了三年级上册部编本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每一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教学的实施,学生将会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部编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课文中心归纳:1.《大青树下的小学》——表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抒发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2.《花的学校》——表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和母爱的伟大,以及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3.《不懂就要问》——表现了孙中山的勤学好问。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描写了一所民族小学,展现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的画面,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3.这是一所美丽的位于边疆的小学,小朋友们民族不同,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一起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从中我体会到各民族小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

4.边疆小学的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

我的校园生活也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课间我们拍皮球、跳绳、打乒乓球。

5.《花的学校》是印度(国家)的泰戈尔写的,全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后盛开的花朵写成从地下学校冲出的孩子。

6.《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出版过诗集《飞鸟集》《园丁集》。

诗中描写了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视角叙述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7.《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的事。

他明知可能会挨打也要向先生提出问题,体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8.《不懂就要问》一文写了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们要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9.《不懂就要问》一文中,孙中山因为不懂所背的书中的意思而向老师提问求救,反映了孙中山好学、不懂就问的优秀品格。

10.《所见》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后写小牧童的静态,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为“生活中的数”。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数的认识与大小比较,以及数学符号的含义与运用。

具体来说,这一单元会涵盖以下内容:
1.数的认识:包括100以内的数,了解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读写方法等。

2.数的比较:通过比较符号“>”、“<”、“=”,让学生了解数的大小关系。

3.数学符号:介绍数学符号“>”、“<”、“=”,并让学生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4.生活中的数: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的实际应用,如物品的数量、年龄等。

5.数的顺序:让学生了解数的顺序,如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等。

6.数的读写:让学生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个位、十位、百位等。

7.数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数的应用,如购物、计算时间等。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数,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读写方法,同时能够运用数学符号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了解和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重点和难点】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
发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与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和理解。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

教材首先叙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后叙述、分析了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本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明朝的对外交往和冲突,请各举一例说明。

2、导入新课:
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3、讲授新课: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略讲)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出示《明朝疆域图》)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
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都城:盛京
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
(讲故事)“冲冠一怒为红颜”,讲述“山海关大战”。

(讲述)1644年,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农民军败退,撤出北京,清军入关。

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附表:满洲发展的历史
时间族名政权建立者
唐朝靺鞨渤海
1115年女真金完颜阿骨打
1616年女真后金努尔哈赤
1636年满洲清皇太极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
(示图)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

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
政殿和十王亭。

文字说明指出了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

(思考)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

(归纳)主要反映出皇帝与臣下的关系,沈阳故宫建筑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说明王公大臣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北京皇宫中
乾清宫与军机处的建筑突出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
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

(讨论)在学生对上述内容认识后,引导学生讨论军机处的设立对于君主集权的作用问题。

(回答)军机处的设立,君臣等级关系进一步分化(君:独断专行;臣:惟命是从。


2、文字狱
(解释)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思考)文字狱往往是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
(讨论)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分析清朝制造文字狱的目的和危害。

(提示)可以从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民众的矛盾等方面进行提示。

在分析文字狱的影响时,鼓励学生从其禁锢知识分子的思
想、使人不敢过问政治等方面进行讨论。

(归纳)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
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讨论)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
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3、练习:
【活动与探究】
(1)想一想: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
(2)小讨论,: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后来的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4.小结:依据板书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板书设计】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满洲的兴起(努尔哈赤、1616年、后金)
2、清朝的建立(清太宗皇太极、1636年、盛京)
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
职能、标志
2、文字狱
定义、时期、目的、危害
【课后作业】
世纪金榜第17课:填空题、材料题、判断改错题。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