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课件
42÷3 = 14(处) 答:全程一共有14处饮水服务点。
7. 一根木头长10 m,要把它平均锯成5段。每锯下一段 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8×(5-1) = 32(分) 答:锯完一共要花32分钟。
8.笔直的跑道一旁插着51 面小旗,相邻两面小旗的间 隔是2 m。现在要改为只插26 面小旗(两端的旗子不 动),间隔应改为多少米?
150÷15 = 10(盏) 答:一共需要安装10盏灯。
巩固运用
(教材P108 练习二十四T11)
1. 一条项链长60 cm,每隔5 cm有一颗水晶。这条 项链上共有多少颗水晶?
60÷5=12(颗) 答:这条项链上共有12颗水晶。
(教材P107 练习二十四T6)
2. 马拉松比赛全程约42 km。平均每3 km设置一 处饮水服务点(起点不设,终点设)。全程 一共有多少处饮水服务点?
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1课时 植树问题(1)
优 翼
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
探究新知
(教材P104 例1)
知识点: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问题
同学们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
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解法探究
对吗?检验一下
每隔5m栽一棵,共 。
42÷3 = 14(处) 答:全程一共有14处饮水服务点。
(教材P108 练习二十四T13)
3.*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枚棋子。最外层一共 可以摆放多少枚棋子?
19×4-4=72(枚) 答: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72枚棋子。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与意义。

2.能够掌握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植树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2.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准备好课件、黑板笔等教学工具。

–复习植树问题的相关知识点,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
–准备好课本、笔、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给学生一个引导性问题引出植树问题的主题。

2. 学习
2.1 植树问题的背景介绍
•向学生介绍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思考。

2.2 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通过示例或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如制表、绘制图表等。

2.3 练习与讨论
•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植树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加深理解。

3. 拓展延伸
•让学生分组自行设计一个植树问题,并向其他同学提出挑战。

4. 总结
•整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让学生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新的植树问题,并写出解决方法。

七、教学反思
•教师应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分析学生表现和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技巧。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因此我认真准备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难点,并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和板书,希望能够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一条直线上植树的问题,包括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情况下计算植树的棵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在一条直线上植树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植树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在一条直线上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情况下计算植树的棵数。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直尺、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比如学校要在校园里种树,要求每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问如果要种10棵树,需要多长的距离?2. 讲解与示范: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通过图示和公式,讲解并示范如何在一条直线上植树,以及如何计算植树的棵数。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跟随我一起解答,以此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来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在一条直线上植树的基本原理、公式和例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如下:1. 请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在一条直线上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 学校要在校园里种树,要求每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问如果要种10棵树,需要多长的距离?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7讲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五年级上册数学讲义(含答案)

第7讲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五年级上册数学讲义(含答案)

第7讲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例题精讲+易错专练)一、思维导图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植树问题(1)两端都栽树的问题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树)的问题:总距离÷株距=间隔数,植树棵树=间隔数+1(2)两端都不栽树的问题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不栽树)的问题:总距离÷株距=间隔数,植树棵树=间隔数-1(3)在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上植树的问题在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上植树的问题:棵数=间隔数=总距离÷株距三、例题精讲考点一: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典型一】将一根木棒锯成4段需要6分钟,则将这根木棒锯成7段需要()分钟。

A.7 B.10 C.12 D.14【分析】将一根木棒锯成4段需锯的次数是(4-1)次,需要6分钟,锯一次用的时间就是6÷(4-1)分钟,将这根木棒锯成7段需要锯的次数是(7-1)次,然后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解答。

【详解】锯一次用的时间是:6÷(4-1)=6÷3=2(分钟)据7段需用的时间是:(7-1)×2=6×2=12(分钟)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属于植树问题,锯的次数=段数-1是本题的关键。

【典型二】学校要在周长为60米的圆形花坛一周每隔5米摆放一盆栀子花,可以摆放( )盆,每2盆栀子花之间摆放2盆长寿花,需要( )盆。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把圆形花坛可知看作封闭图形,所以摆栀子花的盆数等于间隔数;用花坛的周长除以间隔的米数,即可求出一共需要摆多少盆栀子花。

每2盆栀子花之间摆放2盆长寿花,因为摆长寿花的间隔数与摆栀子花的间隔数相等,用间隔数乘2即可求出需要多少盆长寿花。

【详解】60÷5=12(盆)12×2=24(盆)【点睛】在一个封闭图形里面植树,封闭图形的周长除以间隔距离就是植树棵数。

【典型三】画图,用“〇”表示。

(1)在下面正三角形的每条边上摆4盆花,怎样摆需要的花最少?(2)12名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课件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练习二十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二 复习回顾
植树问题分为植树路线是不封闭 的、植树路线是封闭的两种情况。
两端都栽 棵树 = 间隔数 + 1 有 4 个间隔,种了 5 棵树。
两端都不栽 棵树 = 间隔数 − 1 有 4 个间隔,种了 3 棵树。
一端栽一端不栽 棵树 = 间隔数 有 4 个间隔,种了 4 棵树。
解:3000÷200+1 = 16(根)
答:一共要架设 16 根电 线杆。
4. 园林工人沿一条笔直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 6m种一棵,一共种了 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 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解:(36−1) ×6 = 210(m) 答:从第一棵道最后一棵
的距离是 210 米。
5. 一条走廊长 32 m,每隔 4m摆放一盆植物(两 端不放)。一共要放多少盆植物?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2课时 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一 复习导入
教室的走廊长 18m,如果沿一侧每隔 3 m 放一盆花(两端也要放),需要多少盆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18÷3 +1 = 7( 盆) 答:需要 7盆花。
同学们,如果两端不放,那需 要多少盆花呢?
解: 32÷4−1 = 7(盆) 答:一共要放 7 盆植物。
6. 马拉松比赛全程约 42km。平均每 3km设置一 处饮水服务点(起点不设,终点设),全程一 共有多少处饮水服务点?
因为两端都要栽,所以栽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 1 。
100 m 共有 20 个间隔,两端都要栽,所以一 共要栽 21 棵树。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从而掌握简单的植树问题计算方法。

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植树问题,二是引导学生探究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并总结出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观察、思考和总结。

但是,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可能缺乏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植树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植树问题,并掌握简单的植树问题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植树问题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植树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如学校植树、公路两旁植树等问题。

2.准备课件,展示实例和计算方法。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个实例:“学校要在校园里植树,如果每棵树之间要隔2米,那么50米长的校园需要多少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树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类似的植树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如:“公路两旁植树,每棵树之间隔3米,15米长的公路需要多少棵树?”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答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练习题(附答案)一、填空。

1.一个圆形水池,周长300米,沿着池边每隔5米栽一棵树,最多能栽()棵。

2.在边长40米的正方形草坪周围围篱笆,每隔2米打一根木桩,一共需要()根木桩。

二、判断。

1.一个周长36米的长方形花圃,每隔3米摆放一盆花,一共要摆放13盆花。

() 2.在圆形花坛边每隔1米种一棵树,共植树20棵,花坛周长为20米。

()3.把18米长的木头每3米截成一段,最多需截6次。

()三、一个周长180米的圆形花坛,每隔6米种一棵芍药,每相邻的两棵芍药之间均匀地种两棵月季花,问可栽多少棵芍药?多少棵月季?四、在周长100米的椭圆形跑道边栽树,每隔4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五、生活中的数学。

1.公园里的一条路长42米,从一端开始,每隔7米摆一个石凳,路两边一共要摆多少个石凳?如果在相邻的两个石凳之间摆3盆菊花,一共要摆多少盆菊花?2.在一个圆形喷水池边的一周共放了20盆鲜花,每两盆鲜花之间相距8分米,水池周长是多少米?3.有一块正方形的花坛,在花坛的四周都摆上花盆,每边都摆上4盆,四个顶点都要摆,一共需要几盆花?六、李大爷以相同的速度在乡间布满电话线杆的小路上散步。

他从第1根电话线杆走到第12根电话线杆用了22分钟。

他如果走36分钟,应走到第几根电话线杆?参考答案一、1.60 2.80二、1.× 2.√ 3.×三、芍药花:180÷6=30(棵)月季花:2×30=60(棵)答:可以栽30棵芍药花,60棵月季花。

四、100÷4=25(棵)答:一共要栽25棵。

五、1.(42÷7+1)×2=14(个)6×3×2=36(盆)答:一共要摆14个石凳,36盆菊花。

2.20×8=160(分米)160分米=16米答:水池的周长是16米。

3.4×4-4=12(盆)答:一共要摆12盆。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2.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探索封闭线路和不封闭线路上植树的规律,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应用意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植树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4.发展合作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5.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样化解决方案,激发创新思维。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封闭线路和不封闭线路上的植树规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圆周上植树的问题,我会通过教具演示和图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植树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学校操场的四周植树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在教室内模拟植树,这个操作将演示植树的基本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植树问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解决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端点植树对总数的影响;
(3)实际问题中的变量调整,如间隔距离和植树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间隔距离,以适应不同植树需求;
-解决方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掌握调整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2、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

(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三、学导过程
(一)提出问题——两端都栽、两端不栽。

1.出示教材第106页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柒栽一棵树(两端都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树?
2.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引导:请同学们先在纸上用线段图画一画你的种法.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3.(出示线段图)问题分析:
两端都栽:
两端不栽:
(二)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找规律)
提问:刚才同学们用线段图表示了两种植树情况,现在同学们能否用算式来表示这两种植树情况呢?
1.两端都栽:(教学例1)
假设小路长20米,那么可以栽几棵?
用画线段图表示:
则20÷5=4,要栽5棵。

由此可知:lOO÷5=20(个),那么这里的20就是棵数了吗?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不是,是间隔数,应该是20+1=21(棵)。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1=棵数
追问:为什么这里的20是间隔数,而不是棵数?
学生回答,分析原因:100÷5=20只是求100米里面有多少个5米,所以
20是间隔数而不是棵树。

并得出公式:路长÷间距=间隔数(不是棵数,跟棵数没关系。


2.两端不栽:(教学例2)
假设两馆间相距30米,小树之间的距离为5米,则30÷5=6(个),6-1=5(棵)
用画线段图表示:
由此可知:60÷3=20(个),20-1=19(棵)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1=棵数
3.一端不栽:(教学例3)
出示教材第108页例3:张伯伯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

池塘周长是120m,如果每隔lOm栽l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假设池塘的周长是60米,每隔10米栽1棵,则60÷10=6(棵)
用画线段表示:
由此可知:120÷1=12(棵)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棵树
4.问题归类。

提问:刚才我们解决了植树时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有这样类似的情况,谁知道哪里还有这样的情况?
学生说,教师小结。

5.应用知识
⑴完成教材第107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⑵完成教材第107页“做一做”第2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学生说一说。

⑶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植树问题”,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3题。

(1)出示第3题。

指名一名学生朗读题目,理解题意。

(2)提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种架设电线杆问题应该怎么计算?
(3)学生讨论后交流。

(4)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订正。

2.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四第13题。

(1)出示题目。

(2)提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跟前一个练习题有什么不同,你又要如何计算?
(3)学生讨论后交流,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6题。

组织学生读题并归纳有效信息,讨论这道题属于植树问题的哪种情况,并列式算出答案。

4.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四第14*、15*题。

(1)出示题目。

引导观察,理解题意。

(2)学生先独立解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五、拓展运用
为净化环境,公园沿一条600米长的小路一侧设置垃圾箱,每隔30米放一个(两端都放),一共需要多少个垃圾箱?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一端不栽
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棵树
八.教学(后记)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