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知识梳理及课后习题答案
《济南的冬天》阅读练习及答案(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济南的冬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大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0、给这段话写一个标题。
(2分)
11、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
(4分)
12、赏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3分)
13、本语段中“秀气”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二)、10、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11、妙;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
12、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小山在夕阳的映照下美丽而娇媚的情态。
13、“秀气”这里的含义是玲珑秀美,既写出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特点,又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表现了作者的怜惜和喜爱之情。
第2课 《济南的冬天》(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泉城之冬①或许是由于秋的来去匆匆,济南的冬天总会来得让人猝不及防。
在济南人的记忆中,很难找出一个由秋到冬的过渡,说不定哪天的早晨,你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揉着惺忪睡眼,拉开厚重的窗帘,就会惊奇地发现,外面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世界了。
②雪是济南冬天的象征,没有了雪,济南的冬天就失去了几多韵味,济南人就失去了几多乐趣,对于济南人来说,没有雪的冬天是不可想象的。
在一定程度上,这白色的精灵成了济南冬天的灵魂。
③大雪过后的济南无疑是个硕大无比的乐园。
雪花悠然自在地飘落着,盘根错节的树枝,或平或尖的房檐,熙熙攘攘的街市,都被它悄无声息地覆盖住了,那份晶莹剔透的洁白让整个城市换了新装,立时素雅而壮丽起来。
④对济南人来说,这纷纷扬扬的雪花犹如一张张参加喜庆宴会的邀请函,大街小巷里,公园广场中,仿佛到处都是欢乐人群,或一家老小,或亲密恋人,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干脆仰卧在雪地上,任雪花在自己火红的脸膛上一片片地融化……不管是老是少,也不管是男是女,在这神圣的雪花面前,都变得天真纯净起来,烦恼没有了,忧愁消失了,那份欢愉是经久不衰的,无与伦比的。
⑤冬日里的趵突泉自然也不会寂寞的,雪中赏泉当是别有情趣。
泉涌如轮,泉水汩汩流淌,漫天飞舞的雪花未等落地就融化在泉水的热气里,就像孩子投入了母亲温暖的怀抱。
游人畅游其中,分明感到一种别样的温暖。
⑥那么,大明湖呢?那么,千佛山呢?她们在雪花里又是个什么样子?⑦济南的美景举不胜举,雪中的美景千姿百态,无论你用多少笔墨都不可能一一道尽,挂一漏万是肯定的了。
⑧如果说雪后赏雪是济南人的喜庆宴会的话,那么,每年春节的彩车大游行则是济南人的狂欢节了。
古老的商业区泉城路已经焕然一新,百年的老字号成为一种历史的见证,鳞次栉比的商城红灯高悬,一辆辆彩车披红挂绿,招摇过市,宽敞的马路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人们身穿节日的盛装与这座古老的城市一同辞旧迎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济南的冬天(解析版)

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发髻(jì)澄清(chénɡ)看护(kàn)B.伦敦(dūn)着落(zháo)镶边(xiānɡ)C.狭窄(zhǎi)贮蓄(chǔ)暖和(huo)D.水藻(zǎo)害羞(xiū)更换(ɡēnɡ)【答案】D【解析】A项:“看”应读kān;B项:“着”应读zhuó;C项:“贮”应读zhù。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老舍纪念馆是位于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
C.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指配不当、成分残缺或整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着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D项,没有语病。
其他各项语病如下:A项,语序混乱;B项,把“使”改为“给”;C项,关联词不当,应把“即使”改为“虽然”。
3.选出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C.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溪流吟着一首小诗。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
A项,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而B、C、D三项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材详解(预习、复习、备课参考资料)

2 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现代著名作家,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重点生字词辨析1.字音字形贮蓄(zhù xù)宽敞(chanɡ)着落(zhuó)澄清(chéng)看护(kān)水藻(zǎo)镶边(xiānɡ)薄雪(báo)发髻(jì)绿萍(pínɡ)肌肤(jī)地毯(tǎn)2.多音字济:(1)jǐ(济南)(2)jì(救济)澄:(1)chéng (澄清)(2)dèng(澄沙)3.词语解释(1)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2)温晴:温暖晴朗。
(3)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4)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5)安适:安静而舒适。
(6)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7)秀气:清秀;(言谈、举止)文雅;(器物)小巧灵便。
(8)澄清:清亮。
(9)贮蓄:存放,储藏。
三、中心思想文章紧紧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济南的冬天的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图景,抒发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课文分析第一部分(第 1 段):总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 2-6 段):具体描写济南的冬天的山水景物。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解析】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温晴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济南(响晴)热带(日毒)济南(温晴)(2)作者为什么拿济南的冬天和北平、伦敦、热带等地方进行对比?【解析】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浓雾、无烈日,以及“温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是个“宝地”的赞美。
(3)分析“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的作用。
【解析】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作用,由对济南冬日阳光的描写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
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济南的冬天》

学校教师备课笔记澄清:水清澈明净.空灵:灵活而捉摸不透. 水墨画:用墨汁画的画. 蓝汪汪:形容很蓝.二.解题《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三.老舍及其创作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召回国。
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什么?2.概括段落大意,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收集关于作者的常识,并和大家分享四.1.(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2.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些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②阳光下济南全景图③阳光朗照下的山④薄雪覆盖下的山⑤城外远山⑥济南冬天的水3.用3、4、5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
(温暖舒适、太秀气、像一幅水墨)使学生对作者及其作品有更深和更多的了解。
梳理文脉,了解文章大意3.在第二部分中哪些段落是写水的?哪些段落是写山的?每段写的什么状态下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五.疏通文意,赏析全文(一).第一段1.(1)济南冬天的独特风貌是什么?(2)课文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2.(1)题为“济南的冬天”,作者为什么要写北平、伦敦、热带地区冬天的气候?(2)作者为什么不和其他地方对比,而是和北平、伦敦、热带对比?3.“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不可以?为什么?第6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02课济南的冬天(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02课济南的冬天【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济南(jì)安适(shì)髻儿(jì)B.着落(zhāo)幻想(huàn)狭窄(xiá)C.暖和(huo)宽敞(chang)澄清(chéng)D.伦敦(dūn)慈善(cí)刮风(guǎ)【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A项,“济”应读“jǐ”;B 项,“着”应读“zhuó”;D项,“刮”应读“gu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刮风依靠慈善垂柳B.晒着绿苹暖和横卧C.园圈温晴水纹水墨画D.摇蓝斜射稍微烦燥【答案】A【解析】B绿萍C圆圈温情D摇篮烦躁3.下列句子的修辞不属于拟物的一项是()A.我可爱的小孙子听到我的呼唤声,从屋里飞了出来。
B.多年奋战之后,那些侵略者夹着尾巴逃跑了。
C.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答案】D【详解】D.这属于拟人。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答案】B【详解】A.“害了羞”把薄雪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B.无修辞;C.“盼望着,盼望着”是反复,“脚步近了”把春天人格化,是拟人;D.“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句构成了排比句,是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故选B。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的天气,济南真得算是个宝地。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2 济南的冬天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东省第一届应往届毕业生综合类大型人才招聘会”在省城济.(Jǐ)南的历山剧院召开。
B.云南昆明滇池的蓝藻.(zǎo)大量繁殖,湖水如绿油漆一般。
C.在这个新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一个小水窖,里面贮.(chǔ)满了清水。
D.在面临投资者质疑时,公司要勇于担当,站出来澄.(chéng)清事实。
2.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响亮响晴温晴(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 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
(2)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的。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人参与,随手捐助”才是慈善..的本意。
(2)惠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美,很舒适,是一座秀气..中带点灵气的城市。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 )(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5.读句子,回答问题。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从整个句子的意思看,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受是什么?)(2)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
(既然是“北边缺着点儿口儿”,为什么说“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3)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尖只是一个点,怎能说是“一道银边”呢?)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
《济南的冬天》课文全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济南的冬天》课文全解【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贮zhù蓄:存放、储藏。
澄chéng清:文中指清澈明亮。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住另一物体的边缘。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安适:安静而舒适。
空灵:文中指透明的,不可捉摸的。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
知识点
结构
第一部分:以北平的“寒”,衬托济南的“暖”;以伦敦的暗,衬托济南的“亮”;以热带地方的“热”;衬托济南的“温”。
将济南的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特征,勾勒出来。
第二部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远山,“空灵”水晶图。
写阳光下济南的全景。
中心
表达了作者对温情的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与赞美,寄予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写作特点
抓住景色特点描写。
按顺序、布局、谋篇层次井然。
比喻、拟人
情景交融
问题
1和2――5段什么关系?
答:总分关系
找出第二段的过渡句,作用?
答:“设若――出奇” 作用:承上启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
第1段的作用?
答:点明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总领下文,“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第5段“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作用?
答:最后的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总的观感,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点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阳光普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各有什么特点?
答:阳光普照下的山:可爱,充满温晴,温暖。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媚秀气城外远山:素淡雅致
济南冬天的水:温暖,多情,澄清。
第3段、第5段按什么顺序写?
答:第3段:自上而下的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第5段:自下而上的空间顺序。
写绿萍、绿水藻、垂柳对写水有什么作用?
答:衬托了水的温暖、多情、澄清。
写空中、半空中、天上对写水有什么作用?
答:突出其清亮的特点,衬托了水的清澈。
对比:
北平的冬天风多,济南没有风声;伦敦冬天多雾,济南冬天响晴;热带日光毒,响亮的天气,济南冬天温晴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修辞: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拟人,“睡着”“唤醒”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作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山的充满温晴、可爱、温暖。
(3)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拟人。
(4)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日本看护妇。
比喻,作用:形象的描绘出树尖上落着白雪的景象,赋予树林以温晴的特点。
(5)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拟人,作用:“镶”字将“山尖小雪”人格化了,好像银边是山尖小雪有意做的。
(6)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拟人、比喻,作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山坡上斑驳美丽的景色。
(7)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作用:形象的写出了夕阳照在薄雪之上绚丽的色彩,突出了小山娇美的神态和秀丽的景色。
(8)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拟人。
(10)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拟人,作用:“卧”字用来写山庄,写雪,写他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11)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比喻。
(12)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拟人。
(13)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拟人,作用:“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写出了水的多情,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的珍贵、可爱、美丽。
(14)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作用:写出了天空的纯净、蔚蓝,衬托出了水澄清的特点。
1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第1句:比喻,形象的描绘出树尖上落着白雪的景象,赋予树林以温晴的特点。
第2句:拟人,描绘出夕阳照在薄雪之上绚丽的色彩,突出了小山娇美的情态和秀丽的景色。
1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雪后山景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
答:按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
1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妙处是什么?
答:小雪可以把那些小山点缀得更加秀美。
14、“那些小山太秀气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含有对济南小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15、《春》和《济南的冬天》你喜欢哪一篇?请说出理由来
答:答案不求统一,举例:喜欢《春》因为首先其结构严谨精美。
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从几方面细细描绘,最后又总写,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其次,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将难写的春写得神韵透彻。
16、课文第1段中说“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可否改为“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的”?
答:不能改,因为原句表明济南的冬天没有大风,但并非没有风,符合实际情况。
改后就成了没有风了,不符和客观事实,所以不能该。
17、课文主要抓住济南的冬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答:温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征。
18、联系全文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中“这”指代什么?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指的是上文所写到的济南的山、水等景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19、比较下面一组句子的表达效果。
(1)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2)那水呢,不但不结冰,还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答:(1)句运用“反倒”一词表明济南的水与众不同,似乎不和常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句中的“还”字则显的太过普通了。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
参考答案: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温晴”。
“温”,是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是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单调。
作者写了济南四周的小山,写了雪景,写了济南的水,通过这些景物表现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描述时,要注意全面、贴切、生动。
可先参照课文在心里默述,待熟练之后再口头复述。
二、济南的冬天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跟同学做一点儿探究。
参考答案:作者喜爱济南冬天的“温晴”,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和明朗的美感。
写的既是“济南的冬天”,一个季节,又是“冬天的济南”,是一个城市的气质。
三、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
3.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参考答案:
1. “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水比做人,它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
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2. 山竟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
这是拟人的写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3. 写雪后夕晖,非常美。
最生动的是把“薄雪”比做人,有感情,会害羞,比单纯的客观写景要好。
四、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
五、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
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
初冬的早晨是美丽的。
一层薄薄的雾在空中轻盈地飘荡着。
行人的欢声笑语,汽车“嘀嘀”的喇叭声交织在这一片朦胧之中。
这一切,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当并不太耀眼的阳光照射到山顶上的时候,雾气便像幕布一样徐徐拉开了,大地渐渐显现在冬日的温暖中。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你就会发现,其实冬天也和夏天一样,也是一个善变的季节。
早晨还有一丝斜斜的阳光,渐渐地,天空中便会飘起闪着银光的雪花。
开始时,雪花依稀可数,隐约难觅,仿佛天上有位神人,漫不经心地撒落了几个细碎的小雪粒。
慢慢的,雪粒变成了雪片,像鹅毛似的,轻飘飘、慢悠悠地往下落,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像天女撒下的玉叶、银花。
真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