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PPT

合集下载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体 积 (V) ÷22.4L/m ÷ ÷ ÷ ×22.4L/m
÷ M 质 量 (m) M ×
物质的量 (n) ÷ V(aq) ÷ ÷ ÷ × V(aq)
× NA NA ÷
微粒个数 (N)
浓 度 (c) 结论:物质的量是联系各物理量的纽带,可以简便的进行各量之间的转换。 结论:物质的量是联系各物理量的纽带,可以简便的进行各量之间的转换。
作业
用8.7 g MnO2与100 g 36.5%的浓盐 酸反应, 1.产生Cl2在标况下的体积是多少? 2.未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是多少?
作业
锌加到足量盐酸中,计算: 将0.65g 锌加到足量盐酸中,计算: 1、标准状况下,生成H2 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生成 的体积? 2、若反应完成后,溶液体积为 mL, 、若反应完成后,溶液体积为50 , 这时溶液中的ZnCl2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这时溶液中的 多少? 多少?
复习观看前面的实验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 一考试(广东卷)单项选择题2 一考试(广东卷)单项选择题
• 2、将钠、镁、铝0.3mol分别放入 100mL1mol·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 的气体体积比是 ( C ) • A、1︰2︰3 B、6︰3︰2 • C、3︰1︰1 D、1︰1︰1
解:Zn+ 2HCl = 65g 2mol
ZnCl2+H2↑ 22.4L
0.65g 0.05L×1mol/L V(H2) 根据过量判断, HCl过量,依不足量的Zn 计算
• • • • • • •
V(H2)=0.224L Zn+ 2HCl = ZnCl2 + H2↑ 65g 1mol 22.4L 0.65g n (ZnCl2) V(H2) n (ZnCl2)=0. 01mol C (ZnCl2)=0.01mol/0.05L=0.2mol/L 答:……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答案:B
*练习3:在托盘天平的两盘,放上质量相等的A、B两烧杯,调至 平衡,然后分别倒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盐酸,继而在AB两烧杯中放 入下述各组物质,结果天平仍保持平衡的是( )
A.0.5mol Na和0.5mol Mg
B.0.1mol Zn和0.1mol Al
C.
D. 答案:A、C


小结 1.计算的基本步骤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写出已知、未知量 (3)列出比例式求解x。 (4)写出答案。 2.弄清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 (2)单位问题: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3)如果是离子反应,可以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 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利用电子转移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练习1:23g金属钠与水反应后等到500mL溶液,求该溶液中溶质 物质的量浓度和反应时生成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答案: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生成的氢气在标况下体积 为11.2L。
练习2: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 全部收集起来只有1.68L(标准状况),则此气体在标准状况下 的密度为( ) A. C. 1.43g/L 2.14g/L B.1.90g/L D.2.38g/L
Cl 2 = NaCl + NaClO + H 2 O 22.4L 1mol
5.8L n(NaClO) 5.8L 1mol ( 1 ) n(NaClO)= =0.26mol 22.4L 5.8L 2mol (2) c(NaOH)= =1.3mol/ L 0.40L 22.4L 答:(1)生成的NaClO的物质的量为0.26mol。 (2)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3mol/L。
H2 化学计量数γ 之比 微粒个数之比 扩大倍数 1 1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公开课-PPT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公开课-PPT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某同学取不同质量的镁铝合金样品分别与 30 mL 同浓度的盐酸反 应,所取合金质量与产生气体体积(已转化为标准状况)如下: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2.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与各化学计量间的关系 2Na +2H2O===2NaOH+ H2↑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2 ∶ 2 ∶ 1 扩大 NA 倍 2NA ∶ 2NA ∶ 2NA ∶ NA 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 2 mol ∶ 2 mol ∶ 1 mol 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粒子数之比,也等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知识点 应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
1.六个基本步骤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解析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3)C 组实验的合金中 n(Al)=n(Mg)=0.01 mol×00..951180 gg=0.018 mol, 与盐酸恰好反应后,溶液中只有 AlCl3 和 MgCl2。溶解 0.918 g 合金共需要 n(HCl)=0.018 mol×3+0.018 mol×2=0.09 mol,V(HCl)=2.00.0m9oml·Lol-1= 0.045 L=45 mL,还需要加入 45 mL-30 mL=15 mL 盐酸,才能使剩余合 金恰好完全溶解。

高中化学第3章铁金属材料第2节金属材料第2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第3章铁金属材料第2节金属材料第2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___粒__子__个__数___之比,也等
于___物__质__的__量___之比,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还等于__体__积____之比。
应用体验
1.对于反应:2A(g)+2B(g)══3C(g)+D(g),化学计量数之比与下
列各项不等的是
( C)
A.分子数之比
B.物质的量之比
二、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与各化学计量间的关系
2Na 计量数之比: 2
+ 2H2O ══ 2NaOH
∶2
∶2
+ H2↑ ∶1
扩大 NA 倍: 2NA 物质的量之比:2 mol
∶ 2NA ∶ 2 mol
∶ 2NA ∶ 2 mol
∶ NA ∶ 1 mol
质量之比: 46 g
∶ 36 g
∶ 80 g
∶ 2g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第二节 金属材料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复习回顾有关物质的量n与微粒数N、 1.通过对“物质的量相关公 物质的质量m、气体体积V、溶液浓度c间
式”的回顾,提升定量探究的 的计算公式,巩固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
学习能力及证据推理意识。 物理量之间的换算方法。
Fe+CuSO4══FeSO4+Cu Δm(质量增加)
56
64 64-56=8
m(Fe)=28 g
4g
典 例 镁铝合金具有很好的强度、刚性和尺寸稳定性,常用来制 作又轻又薄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的外壳。把10.2 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 入过量的烧碱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生成6.72 L氢气。试计算:
(1)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___5_2_._9_%____。 (2)该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1_∶__1__。 (3) 该 合 金 溶 于 足 量 的 盐 酸 中 , 标 准 状 况 下 产 生 氢 气 的 体 积 是 __1_1_._2_L__。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化学课件+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化学课件+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均摩尔质量为
=25 g·mol-1。

典型例题
【例题2】 将某份铁铝合金样品均分为两份,一份加入足量
盐酸,另一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
得到的溶液中加入100 mL盐酸,正好完全反应,并放出气体。
(1)Na2O的物质的量为
;
(2)放出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
(3)盐酸中c(HCl)=

答案:(1)0.05 mol
(2)1.12 L
(3)1.5 mol·L-1
解析:(1)n(Na2O)=
n(NaHCO3)=


.
.
氢离子反应可生成1 mol氢气。( ×)
(6)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物质的量均守恒。( × )
2.1.15 g钠与水反应,得到100 mL溶液。
(1)求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
解:参加反应的 Na 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
第二节
第2课时
金属材料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课 堂 小 结
课标定位
1.会叙述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2.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素养阐释
1.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
算中的应用
2.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答化学计算问题
系,同种状况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关系,因此根据化
学方程式计算时,各物质对应的各物理量的单位上、下都必
须一致,左、右相互对应即可。
归纳提升
1.化学计算的基本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H2 化学计量数γ 之比 1
点燃

Cl2
2HCl

1
:2
微粒个数之比
1

1

2
扩大倍数 1×6.02×1023 : 1×6.02×1023 : 2×6.02×1023
物质的量之比 1mol
相同条件下 气体体积比
1体积
: :
1mol 1体积
: 2mol : 2体积
结论:对于气体物质,因为相同条件下分子数相等,物质的量相 等、物质的体积也相等,所以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系数之比等于相 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即1LH2和1LCl2完全反应生成2LHCl气体。
分析: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可先计算出参加反应的二氧 化锰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 之比,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和生成的氯气的体积。
例3:400mL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与5.8L氯气 (标准状况)完全反应,计算(1)生成的NaClO的物质 的量;(2)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入下述各组物质,结果天平仍保持平衡的是( )
A.0.5mol Na和0.5mol Mg
B.0.1mol Zn和0.1mol Al
C.

D.

答案:A、C
小结
1.计算的基本步骤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写出已知、未知量 (3)列出比例式求解x。 (4)写出答案。
2.弄清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 (2)单位问题: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3)如果是离子反应,可以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
例1:完全中和0.10molNaOH,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所需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课件)-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册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课件)-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册

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浓度(c)等
概念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通过物质的量与 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量与物理量之间的 联系,能使化学计算变得更加简便。
3.基本步骤
4.实例
现有1 L 1 mol/L的盐酸与50 g NaOH样品恰好完全反
应(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则该样品中NaOH的含量为多少? (1)设:设样品中NaOH的质量为x (2)写:HCl + NaOH=NaCl+H2O 40 g x
基础梳理
一、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原子、分子、离子 等粒子构成的,物质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 行的。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______ 计量数可以明确地表示
出化学反应中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化学方程式中
物质的物 化学计量数 各物质的__________ 之比等于各________ 质的量之 比,等于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
气体摩尔体积 2.物质的量(n)、___________ 、(Vm) 摩尔质量(M) 物质的量浓度(c) 可应用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NA M m n N M NA 22.4L/mol 22.4 L/mol V(标况)
【解析】 关系:
根据Cl2与NaI反应,可得如下 Δm 183
Cl2+2NaI=2NaCl+I2 300 117
m(NaI)
所以m(NaI)= 【答案】 A
15.0 g-9.51 g=5.49 g
=9 g
科学探究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的探究 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 实验各取30 mL同浓度的盐酸,加入同一种镁铝混 合物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序号 混合物质量(mg) 甲 255 乙 385 丙 459

人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的量》优质课件1

人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的量》优质课件1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解析】
B.该反应后中共盐有四酸种分的子 浓度变为
4.6
mol·L-1(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故答案为:64;
(1)反应中消耗 HCl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详解】A. 因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三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C. 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7g
22.4L
2.7g
aL
C、2Al+ 6HCl =2AlCl3 +3 H2↑
54g
67.2L
2.7g
aL
D、2Al+ 6HCl =2AlCl3 +3 H2↑
54g
3mol
2.7g
aL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
1、关系式法 化学计算的依据是物质之间量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通常可从化学方 程式或化学式中得到。
CO +Ca(OH) ===CaCO ↓+H O。 A. ΔH<0且参与反应的高氯酸钾越多,ΔH的值越小
D、还原性强弱顺序2 是I﹣>Br﹣,氧化剂2氯气先氧化还原性强3的离子,即优2先氧化I﹣,故D不选;
B.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OH)2=BaCO3↓+2OH-
则关系式为 3CO~3CO2~3CaCO3,即 CO~CaCO3。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2
:2
:1
扩大NA倍
2×NA : 2×NA : 2×NA
:1×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2mol : 2mol
:1mol
结 论: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之比等于各物质的 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1.4
2:3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 应用
B
1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45.0%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1
18.9 19.7
Hale Waihona Puke NaH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Co3O4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60%(或0.60) 0.095 mol
CaCO3·FeCO3[或CaFe(CO3)2]
S、Fe
Fe3S4
样品质量和反应后固体质量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0.100mol·L-1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专题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32张 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