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食盐和水泥

合集下载

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计划表

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计划表
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计划表
周次
课题
实验内容
实验形式
实验器材
4
5.蜡烛的变化
蜡烛的燃烧试验
分组
蜡烛、火柴、小刀、镊子、铁片、烧杯等
4
6.食盐和水泥
探究食盐和水泥变化的实验
分组
杯子、玻璃棒、食盐、火柴、盘子、小勺 Nhomakorabea铁架台、石棉网、坩埚等
5
7.铁生锈
铁生锈的实验
分组
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等
8
1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惯性试验
分组
鱼缸一个,鸡蛋一个,光滑的薄木板一块,小锤一个等
11
16.四季更替
四季更替的演示实验
分组
地球仪、手电筒
15
20.蚯蚓找家
蚯蚓对明暗、干湿环境的反应试验
蚯蚓、长方形纸盒、黑湿布、透明的塑料薄膜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案

6.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课《食盐和水泥》。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看实验,探讨物质的转变,并作实验记录。

2.情愿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阻碍。

3.熟悉物质的转变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熟悉可逆转变与不可逆转变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阻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悉物质的可逆转变和不可逆转变。

教学难点:探讨可逆转变和不可逆转变的进程。

【教具、学具】学生预备:杯子、玻璃棒、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水泥等。

教师预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实验记录卡、水泥块、课件。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分钟)(出示食盐和水泥)食盐和水泥是咱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讲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那么食盐和水泥除这些特性外,还有无其他特性呢?今天咱们就来探讨这两种物质。

板书课题:食盐和水泥二、小组学习,自主探讨(15分钟)(一)猜想假设。

1. 请同窗们猜想一下食盐和水泥在水中会有什么转变?它们还能变回原先的样子吗?2.小组交流把猜想填入下表。

(二)制定方案。

1.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2.集体汇报交流、补充方案,然后课件出示完整的实验方案。

探讨食盐组方案:(1)取适量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进行观看。

(2)取部份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看现象。

探讨水泥小组方案:(1)取适量水泥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看现象。

(2)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看现象。

(3)取部份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和成水泥浆。

(三)实施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提示学生看一下各小组桌子上的实验用品是不是齐全。

2.让学生说一说在实验进程中的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按自己的方案完成实验。

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实验记录卡三、汇报交流,评判质疑。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基础训练答案汇总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基础训练答案汇总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基础训练答案第一课病毒我想研究的问题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2病毒的种类有多少?探究与体验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及预防措施染引起的疾病,有鼻炎,鼻窦炎,肺炎,气管炎,支气管发炎,感冒时间长了,就会导致,预防用点板蓝根,屋内撒点84消毒液,再就是通风换气一、我的收获1.填一填。

(1)流感、狂犬病、麻疹(2)菌丝(3)左边:(菌褶)(菌丝)右边:(菌盖)(菌柄)(地下菌丝)2.小法官。

(1)错;(2)对;(3)对;(4)错;(5)错3.我会选。

(1)C;(2)B;(3)B;(4)C二、生活中的科学。

1.答:这些根瘤是根瘤菌,它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直接供给大豆发育所需要的氮素营养。

2.答:为了消灭病毒杀死细菌。

3.答:因为晾晒可以防止衣物发霉。

三、探究能力答:如何预防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何利用有益的细菌?食用菌如何种植?四、反思回顾1.答:我学到: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球菌、杆菌、螺旋菌是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它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蘑菇有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五部分组成。

和小伙伴合作的很愉快。

2.答:野外采摘的蘑菇如何识别有毒还是无毒?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二.细菌我想研究的问题1. 细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2. 细菌有什么特点?3. 细菌是如何繁殖的?4. 细菌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探究与体验我的交流:细菌有球菌,杆菌,螺旋菌,它个体微小。

我的发现: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我的方案:查资料,调查我的记录:我的发现:细菌适应能力极弱,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

我的收获:(1)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2)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3)腐生细菌(4)72次 108次三、馒头发霉了我想研究的问题1、馒头为什么会发霉呢?2、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探究与体验观察实验馒头等物品发霉的原因我的猜想:天热的时候馒头容易发霉,馒头发霉可能与温度有关,受潮湿的时候馒头容易发霉,馒头发霉可能与湿度有关。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病毒1、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是由细菌引起的。

但研究结果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了“滤过性病毒”。

2、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是结构最简单的生物3、病毒的大小:病毒个体极其微小,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

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病毒形态:球形(新冠病毒)杆形(烟草花叶病毒)蝌蚪形(大肠杆菌噬菌体)5、病毒的生活:细胞内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其它生物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活的细胞内。

对寄主产生危害。

6、病毒根据寄主的不同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坏处:给植物,动物,人造成危害。

好处:○1疫苗-利用病毒制造○2碎色病毒--培育带白边的郁金香.○3矮小病毒--培育盆景9、预防由病毒引起的疾病:(1)切断传播途径(2)注射疫苗(3)注意卫生(4)锻炼身体二、细菌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细菌无处不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它们无处不在。

2、细菌按形态分为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3、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无细胞核)特殊结构:荚膜:保护细菌鞭毛: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运动5、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好处:(1)食品发酵:醋酸菌→陈醋棒状杆菌→味精乳酸菌→泡菜、脱脂乳(2)生物制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3)生产沼气甲烷细菌(4)增加土壤肥力根瘤菌坏处:肺炎双球菌使人生病,细菌使食物腐败变馊6、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利用腐生细菌(腐烂、分解)动植物动植物遗体7、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六年级考核实验

六年级考核实验
实验现象
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实验结论
1.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实像。
课题
滑轮(五年级下册)
实验名称
滑轮的作用实验
实验名称
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
试验器材
杯子 筷子 食盐 火柴 盘子 小勺 铁架台 石棉网 酒精灯 坩埚
实验步骤
1.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实验名称
水蒸气凝结的实验6
试验器材
酒精灯 火柴 烧杯 小碟子 冰块 三脚架 石棉网玻璃片 试管夹等
实验步骤
1.在三脚架上放石棉网,把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上面。在烧杯上面放装有冰块的小碟子,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3.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随着温度的升高,水里不断产生气泡,水面上面有水气出现,在小碟子的下面出现水珠。
试验器材
温度计 棉纱 支架 计时器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观察温度是多少。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察温度计液泡上的水在蒸发时温度有什么变化?边观察边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
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
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课题
22凝结(五年级上册)
1.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一、探究馒头发霉的实验实验材料:新馒头、塑料袋、实验过程:1、水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把一块馒头烤干;在另一块馒头上滴上几滴水,用塑料袋分别将两块馒头包好,放在温暖的地方。

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2、温度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分别用塑料袋包好,一块放在温暖的地方;另一块放在冰箱中冷藏。

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中滴上水的馒头发霉了而烤干的没有发霉;2中放在温暖的地方的馒头发霉了而放在冰箱中的馒头没有发霉。

实验结论:温暖潮湿是馒头发霉的因素。

二、探究铁生锈的实验实验材料:光亮的铁丝、玻璃瓶实验过程:取三个玻璃瓶分别标上a、b、c,将a瓶烤干后放入铁丝并密封;将b瓶中加入煮沸过的水后放入铁丝并密封;将c瓶中加入少量水后放入铁丝不密封。

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瓶和b瓶中的铁丝没有生锈,c瓶中的铁丝生锈了。

实验结论:空气和水是铁生锈的必须条件。

三、探究物体惯性的实验实验材料:条形木板、小车、小木块实验过程:将小木块竖在小车上,使小车在条形木板上滑动,滑动时使小车突然运动和突然停止。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小车突然运动时,小木块向小车运动相反的方向倒去;小车突然停止时,小木块向小车相同的方向倒去。

实验结论: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或运动状态的属性。

四、探究昼夜的过程实验材料:地球仪、蜡烛实验过程:点燃蜡烛并固定,将地球仪于蜡烛一段距离放置。

将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观察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

实验现象:地球仪上被照的部分,随着地球仪自传也在不停的变换。

实验结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五、探究四季形成的过程实验材料:蜡烛、地球仪实验过程:点燃蜡烛并固定,将地球仪于蜡烛一段距离放置,将地球仪以蜡烛为圆心,地轴指向和倾斜方向不变,围绕蜡烛转动。

观察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实验现象: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在南北半球来回移动。

实验结论: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六年级现有1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试验题一、探究馒头发霉的试验试验材料:新馒头、塑料袋、试验过程:1、水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把一块馒头烤干;在另一块馒头上滴上几滴水,用塑料袋分别将两块馒头包好,放在暖和的地方。

过一段时间观看现象。

2、温度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分别用塑料袋包好,一块放在暖和的地方;另一块放在冰箱中冷藏。

过一段时间观看现象。

试验现象:1中滴上水的馒头发霉了而烤干的没有发霉;2中放在暖和的地方的馒头发霉了而放在冰箱中的馒头没有发霉。

试验结论:暖和潮湿是馒头发霉的因素。

二、探究铁生锈的试验试验材料:光亮的铁丝、玻璃瓶试验过程:取三个玻璃瓶分别标上a、b、c,将a瓶烤干后放入铁丝并密封;将b瓶中加入煮沸过的水后放入铁丝并密封;将c瓶中加入少量水后放入铁丝不密封。

过一段时间后观看现象。

试验现象:a瓶和b瓶中的铁丝没有生锈,c瓶中的铁丝生锈了。

试验结论:空气和水是铁生锈的必需条件。

三、探究物体惯性的试验试验材料:条形木板、小车、小木块试验过程:将小木块竖在小车上,使小车在条形木板上滑动,滑动时使小车突然运动和突然停止。

观看现象。

试验现象:小车突然运动时,小木块向小车运动相反的方向倒去;小车突然停止时,小木块向小车相同的方向倒去。

试验结论: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或运动状态的属性。

四、探究昼夜的过程试验材料:地球仪、蜡烛试验过程:点燃蜡烛并固定,将地球仪于蜡烛一段距离放置。

将地球仪自西向东渐渐旋转,观看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

试验现象:地球仪上被照的部分,随着地球仪自传也在不停的变换。

试验结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五、探究四季形成的过程试验材料:蜡烛、地球仪试验过程:点燃蜡烛并固定,将地球仪于蜡烛一段距离放置,将地球仪以蜡烛为圆心,地轴指向和倾斜方向不变,围绕蜡烛转动。

观看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试验现象: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在南北半球来回移动。

试验结论: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解:将水泥制作成混凝上能够构筑房屋,这种不可逆变化在建筑业具有积极作用。但水泥受潮产生不可逆变化,又会使水泥变质导致经济损失,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有些物质的变化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物质的变化,积极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影响。
板书设计:食盐和水泥
可逆的变化:食盐、水、玻璃的变化
1、变化的种类
课题:食盐和水泥(第1课时)主备人:刘雪
使用人:刘雪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
2、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难点: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具: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部分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具: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部分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盐和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
学生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探究。给学生提供一张实验记录表。
交流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你采用了什么方法?食盐和水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联系实际,认识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举例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可逆变化,哪些是不可逆变化,并简单说明理由。一是水泥与水、沙子和碎石混合制作成混凝土,由于水泥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把沙、石凝结在一起,已经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所以它是不可逆变化;二是面粉发酵后与面碱混合制成馒头,由于馒头已不能再变回面粉,所以它也是不可逆变化。
不可逆的变化:水泥、木头、种子的变化
2、可逆的变化和不可逆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后反思:
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讨论。
(1)、水和玻璃的变化(2)、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
(3)、种子发芽的变化(4)、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
(5)、泥土到砖块的变化(6)、树到椅子的变化。
谈话:这些物质的变化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特点?
讲解:食盐、水、玻璃等物质都可以在变化后恢复原状,是可逆的变化;水泥、种子、木头等在变化后不能恢复原状,是不可逆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