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7章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7章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7章习题解答

第七章 基本放大电路7.1 试判断题7.1图中各电路能不能放大交流信号,并说明原因。

解: a 、b 、c 三个电路中晶体管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故均正常工作,但b 图中集电极交流接地,故无交流输出。

d 图中晶体管集电结正偏,故晶体管不能正常工作,另外,交流输入信号交流接地。

因此a 、c 两电路能放大交流信号,b 、d 两电路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7.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题7.2图所示,已知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50=β。

(1)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计算三极管的输入电阻be r ;(3)画出微变等效电路,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4)计算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解:(1)A A R U U I B BE CC B μ40104103007.01253=⨯≈⨯-=-=-CC +o -题7.2图C CC (a)题7.1图mA A I I B C 210210405036=⨯=⨯⨯==--βV I R U U C C CC CE 61021031233=⨯⨯⨯-=-=-(2)Ω=+=+=9502265030026300C Cbe I r β (3)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电压放大倍数7995.03||350||-=-=-=be L C u r R R A β(4)输入电阻:Ω≈⨯==950950||10300||3be B i r R r输出电阻 Ω==k R r C 307.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题7.3图所示。

已知100=β (1)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计算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3)估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值;(4)当i u 足够大时,输出电压首先出现何种失真,如何调节R B 消除失真?解:电路的直流通路如图所示,CC BQ E BEQ BQ B U I R U I R =+++)1(βAmA R R U U I EB BEQ CC BQ μβ435.010130015)1(=⨯+≈++-≈由此定出静态工作点Q 为 mA I I BQ CQ 3.4==β,V R R I U U E C C CC CEQ 3.4)5.02(3.415)(≈+⨯-=+-=(2)Ω=⨯+=9053.426100300be r 由于R E 被交流傍路,因此16690.05.1100||-=⨯-=-=be L C u r R R A βΩ≈==k r R r be B i 9.0905.0||300||+u o -CC +u o -题7.3图CCRΩ==k R R C O 2(3)由于U CEQ =4.3V ,故最大不饱和失真输出电压为 V U U CEQ 6.37.03.47.00=-=-=' 最大不截止失真输出电压近似为V R I U L CQ 4.65.13.40=⨯='⋅='' 因此,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值为3.6V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 6 7章课后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 6 7章课后答案

第二章 习题解答2-1 电话线路上的直流电压约为50V ,用于电话机通话时的直流电源。

话机内部电路对电压有极性的要求。

话机电路中有一个导向电路,如题2-1图所示。

外线与话机引线相接时不必考虑电压极性。

试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当外线与话机引线相接时,如果话机引线的上端接正、下端接负,则电源正端经过D 1,话机内的其他电路、D 4到电源负端,形成电流回路,此时二极管D 1、D 4正向导通,D 2、D 3截止。

如果话机引线的下端接正、上端接负,则电源正端经过D 2、话机内的其他电路、D 3到电源负端,形成电流回路。

由此或见,无论话机引线的上端接正还是下端接正,对于话机内的其他电路来说都符合对电压极性的要求,这就是导向电路所起的作用。

2-2 已知硅和锗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分别为10-14A 和10-8A 。

若外加电压为0.25V 、0.45V 、0.65V 时,试求室温下各电流I ,并指出电压增加0.2V 时,电流增加的倍数。

解:根据式(1-2-4) ()1/-=T v v S e I I ,室温时mV V T 26≈对于硅PN 结:A I S 1410-=,则外加电压V0.25V 0.45V 0.65V TV V e/I14993.7A 10105.1-⨯3285 7556 AA μ33.0103.37=⨯-7.20×1010mAA72.0102.74=⨯-电压增加0.2V 时电流增加的倍数为倍219126/20026/2.0≈=mV mv mV V e e对于锗PN 结,A I S 810-=,则 外加电压V0.25V 0.45V 0.65V T V V e /14993.73285 7556 7.20×1010ImAA15.0105.14=⨯-A 33.0A 2102.7⨯电压增加0.2V 时电流同样增加2191倍。

2-3 在室温时锗二极管和硅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分别为1μA 和0.5pA ,若两个二极管均通过1mA 正向电流,试求它们的管压降分别为多少。

大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第7章习题解答

大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第7章习题解答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习 题 77.1 确定图7.1所示电路的漏极电流。

VTR D+DDV V P = -6V I DSS =3mA VTR D-DDV V P = 6V I = -12mA(a)(b)图7.1 习题7.1图(a) U GSQ =-2V ,mA)(33.1)621(3)1(P GS DSS D =-⨯=-=U U I I (b) U GSQ =3V ,I D =-20XXXX ×(1-3/6)=-3(mA)7.2 电路如图7.2所示,MOSFET 的U T = 2V ,K = 50mA/V 2,确定电路Q 点的I DQ和U DSQ 值。

)V (13.3241510015DD g2g1g2GSQ =⨯+=⨯+=V R R R U)mA (9.63)213.3(50)(22T GSQ DQ =-⨯=-=U U K I)V (2.112.09.6324d DQ DD DSQ =⨯-=-=R I V U7.3 试求图7.3所示每个电路图的U DS ,已知|I DSS | = 8mA 。

(a) U GSQ =0(V) I DQ =I DSS =8(mA) U DSQ =V DD -I DQ R d = 20XXXX -8×1=4(V)(b) U GSQ =0(V) I DQ =I DSS =8(mA) U DSQ =V DD -I DQ R d = 20XXXX -8×1.2=5.4(V) (c) U GSQ =0(V) I DQ =I DSS =-8(mA) U DSQ =V DD -I DQ R d = -9+8×0.56=-4.52(V)R g1VT+V DD 24VR g2100k 15k ΩR d 200ΩVT+V DD 12VR g 10M ΩR d 1.0k ΩVT+V DD 15V R g 10M ΩR d 1.2k ΩVT+V DD -9V R g 10M ΩR d 560Ω(a)(b)(c)图7.2 习题7.2电路图 图7.3 习题7.3电路图7.4 某MOSFET 的I DSS = 20XXXXmA 且U P = -8V 。

模拟电子技术第7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模拟电子技术第7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08 分)1.某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A 1、A 2为理想运算放大器。

(1)当I I I u u u ==21时,证明输出电压o u 与输入电压I u 间的关系式为I o u R R R R u ⎪⎪⎭⎫ ⎝⎛-=31421。

(2)当21=I u V 时,8.1=o u V , 问1R 应取多大?(10 分)2.左下图示放大电路中,A 1、A 2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已知5.01=I u mV ,5.02-=I u mV 。

(1)分别写出输出电压01u 、2o u 、o u 的表达式,并求其数值。

(2)若不慎将1R 短路,问输出电压o u =?(06 分)3.右上图示放大电路中,已知A 1、A 2为理想运算放大器。

(1)写出输出电压o u 与输入电压1I u 、2I u 间的关系式。

(2)已知当1I u =1V 时, o u =3V ,问2I u =?(10 分)4.电流-电流变换电路如图所示,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

(1)写出电流放大倍数SL i I I A =的表达式。

若=S I 10mA ,L I =? (2)若电阻F R 短路,L I =?(10 分)5.电流放大电路如左下图所示,设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

(1)试写出输电流L I 的表达式。

(2)输入电流源L I 两端电压等于多少?(10 分)6.大电流的电流-电压变换电路如右上图所示,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

(1)导出输出电压O U 的表达式)(I O I f U =。

若要求电路的变换量程为1A ~5V ,问3R =?(2)当I I =1A 时,集成运放A 的输出电流O I =?(08 分)7.基准电压-电压变换器电路如下图所示,设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

(1)若要求输出电压U o 的变化范围为4.2~10.2V ,应选电位器R W =?(2)欲使输出电压U o 的极性与前者相反,电路将作何改动?(10 分)8.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如图所示,已知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其它参数如图。

(完整版)模拟电子技术第7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完整版)模拟电子技术第7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第 7章 信号 的运算和处理1、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

2(08分)1.某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A u u I 2u Iu o 与输入电压 u I 间 的关系式为( 1)当时,证明输出电压I1R R 4 2 u o1u 。

I R R 31uI 12V 时, u 1.8V ,问 R 应取多大 ? (2)当o 1u I 1 0.5 mV ,A 、 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已知 (10分)2.左下图示放大电路中,1 2u I 2 0.5 mV 。

( 1)分别写出输出电压 u 01、 u o2、 u的表达式,并求其数值。

ou=?o( 2)若不慎将 R 短路,问输出电压1A 、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

(06分)3.右上图示放大电路中,已知(1)写出输出电压 u 1 2u I 1、 u I 2间 的关系式。

与输入电压o (2)已知当 u =1V 时,I1uo u I 2=?= 3V ,问(10分)4.电流 -电流变换电路如图所示, 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

I L (1)写出电流放大倍数 A i , =?I S 10mA IL的表达式。

若I SR FI=?L(2)若电阻短路,(10分)5.电流放大电路如左下图所示,设A为理想运算放大器。

I L(1)试写出输电流的表达式。

(2)输入电流源I L两端电压等于多少?(10分)6.大电流的电流-电压变换电路如右上图所示,A为理想运算放大器。

1A~(1)导出输出电压U O的表达式U O f (I )。

若要求电路的变换量程为IR5V,问=?3(2)当I I=1A时,集成运放 A 的输出电流I O=?(08分)7.基准电压-电压变换器电路如下图所示,设A为理想运算放大器。

( 1)若要求输出电压 U 的变化范围为 4.2~10.2V,应选电位器 R=?o W ( 2)欲使输出电压 U 的极性与前者相反,电路将作何改动?o(10分)8.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如图所示,已知A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其它参数如图。

模拟电子技术 第七章放大电路的反馈6

模拟电子技术 第七章放大电路的反馈6

三、串联负反馈和并联负反馈对信号源内阻有不
同要求:
串联负反馈宜采用电压源激励,信号源内阻越小,
反馈效果越好。并联负反馈宜采用电流源激励,信号 源内阻越大,反馈效果越好。
47
RS
US
串联负反馈宜采用电压源激励,信号源内阻越小,
反馈效果越好。
48
并联负反馈宜采用电流源激励,信号源内阻越大,
反馈效果越好。
电路中许多情况为交直流共存。 直流负反馈用于稳定静态工作点。 交流负反馈用于改变电路的动态性能。 研究重点:交流反馈。
10
四、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反馈信号加强了原输入信号,使放大电路净
输入量增大的反馈。
负反馈:反馈信号削弱了原输入信号,使放大电路净
输入量减小的反馈。
研究重点:负反馈。 只有正确引入交流负反馈才能改善放大电路的 动态性能。
图7-9
电压并联 负反馈
33
例7-4 电路如图所示,分析其反馈类型。 (-)
该电路又叫集电极-基 极偏置电路。静态时
I B U CE U BE) RF U CE / RF ( /
(+)
当RF 选定后, I B和U CE 成比例。
T(C) I C U CE I B IC
7
二、反馈的类型
根据反馈存在的通路:
直流反馈 交流反馈
根据反馈的极性:
正反馈 负反馈
8
根据反馈在输出端的连接方式(取样方式):
电压反馈
电流反馈 根据反馈在输入端的连接方式:
串联反馈 并联反馈
9
三、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直流反馈:反馈量只含有直流量(仅在直流通路存在)
交流反馈:反馈量只含有交流量(仅在交流通路存在)

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7章

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7章

第七章 功率放大电路1在甲类、乙类和甲乙类放大电路中,放大管的导通角分别等于多少?它们中哪一类放大电路效率最高?解 在输入正弦信号情况下,通过三极管的电流i c 不出现截止状态(即导通角θ=2π)的称为甲类;在正弦信号一个周期中,三极管只有半个周期导通(θ=π)的称为乙类;导通时间大于半周而小于全周(π<θ<2π)的称为甲乙类。

其中工作于乙类的放大电路效率最高,在双电源的互补对称电路中,理想情况下最高效率可达 78.5%。

2一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如图题5.2.2所示,设已知Vcc =12 V ,R L =16Ω,v I 为正弦波。

求:(1)在BJT 的饱和压降V CE S 可以忽略不计的条件下,负载上可能得到的最大输出功率P om ;(2)每个管子允许的管耗 P CM 至少应为多少?(3)每个管子的耐压 |V (BR)CEO |应大于多少?解 (1)输出功率W V R VP LCCom 5.4162)12(222=Ω⨯==(2)每管允许的管耗W W P P OM CM 9.045.02.02.0=⨯=≥(3) 每管子的耐压V V V V CC CEO BR 241222||)(=⨯=≥3设电路如图题5.2.2所示,管子在输人信号v I 作用下,在一周期内T 1和T 2轮流导电约 180o ,电源电压 Vcc =20 V ,负载R L =8Ω,试计算:(1)在输人信号Vi =10 V (有效值)时,电路的输出功率、管耗、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和效率;(2)当输人信号v i 的幅值为 V im =Vcc =20 V 时,电路的输出功率、管耗、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和效率。

解(l )Vi =10 V 时1,141022==⨯==V i im A V V V VV V A V im V om 14==输出功率 W W R V R V P L om L cem 25.128142121212220=⨯=⋅=⋅= 每管的管耗 W W VV V R P P omomCC LT T 02.5)41414.31420(81)4(12221≈-⨯=-==π两管的管耗 W P P T T 04.1021==电源供给的功率 W P P P T V 29.2204.1025.120=+=+= 效率 %96.54%10029.2225.12%1000≈⨯=⨯=VP P η(2)20V 20=====CC im V om CC im V V A V V V V 时,W W R V P L 2582021212CC 20=⨯=⋅=W VVR P P CCLT T 85.6)4(22CC221≈-==πW P P P T V 85.3185.6250=+=+=%5.78%10085.3125%1000≈⨯=⨯=VP P η4一单电源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如图题5.3.1所示,设v i 为正弦波,R L =8Ω,管子的饱和压降V CES 可忽略不计。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殷瑞祥主编_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殷瑞祥主编_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电 阻 电 路1.1 正弦交流电 交流电 1.2 电流 电压 功率 1.3 电压 电流 功率 1.4 幅值 相位 频率 1.5 幅值 相位 频率 1.622221.7 相电压 线电压 220V 380V 1.8 星型 三角形 1.9 31.10 超前 滞后 同相 1.1131.12——1.25 F F T T F F T F F T T F T T1.26 答:(1) 固定电阻器可分为碳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线绕电阻器和贴片式电阻器等。

① 碳膜电阻器:碳膜电阻器以碳膜作为电阻材料,在小圆柱形的陶瓷绝缘基体上,利用浸渍或真空蒸发形成结晶的电阻膜(碳膜)。

电阻值的调整和确定通过在碳膜上刻螺纹槽来实现;② 金属氧化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的电感很小,与同样体积的碳膜电阻器相比,其额定负荷大大提高。

但阻值范围小,通常在200Kω以下;③ 金属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的工作稳定性高,噪声低,但成本较高,通常在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④ 线绕电阻器:线绕电阻器与额定功率相同的薄膜电阻相比,具有体积小的优点 ⑤ 贴片式电阻器:贴片式电阻器的端面利用自动焊接技术,直接焊到线路板上。

这种不需引脚的焊接方法有许多优点,如重量轻、电路板尺寸小、易于实现自动装配等。

(2) 电位器根据电阻体的材料分有:合成碳膜电位器、金属陶瓷电位器、线绕电位器、实心电位器等① 合成碳膜电位器:分辨率高、阻值范围大,滑动噪声大、耐热耐湿性不好; ② 金属陶瓷电位器:具有阻值范围大,体积小和可调精度高(±0.01%)等特点; ③ 线绕式电位器:线绕式电位器属于功率型电阻器,具有噪声低、温度特性好、额定负荷大等特点,主要用于各种低频电路的电压或电流调整;④ 微调电位器:微调电位器一般用于阻值不需频繁调节的场合,通常由专业人员完成调试,用户不可随便调节。

⑤ 贴片式电位器:贴片式电位器的负荷能力较小,一般用于通信、家电等电子产品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基本放大电路7.1 试判断题7.1图中各电路能不能放大交流信号,并说明原因。

解: a 、b 、c 三个电路中晶体管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故均正常工作,但b 图中集电极交流接地,故无交流输出。

d 图中晶体管集电结正偏,故晶体管不能正常工作,另外,交流输入信号交流接地。

因此a 、c 两电路能放大交流信号,b 、d 两电路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7.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题7.2图所示,已知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50=β。

(1)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计算三极管的输入电阻be r ;(3)画出微变等效电路,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4)计算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解:(1)A A R U U I B BE CC B μ40104103007.01253=⨯≈⨯-=-=-CC +o -题7.2图C CC (a)题7.1图mA A I I B C 210210405036=⨯=⨯⨯==--βV I R U U C C CC CE 61021031233=⨯⨯⨯-=-=-(2)Ω=+=+=9502265030026300C Cbe I r β (3)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电压放大倍数7995.03||350||-=-=-=be L C u r R R A β(4)输入电阻:Ω≈⨯==950950||10300||3be B i r R r输出电阻 Ω==k R r C 307.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题7.3图所示。

已知100=β(1)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计算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3)估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值;(4)当i u 足够大时,输出电压首先出现何种失真,如何调节R B 消除失真?解:电路的直流通路如图所示,CC BQ E BEQ BQ B U I R U I R =+++)1(βAmA R R U U I EB BEQ CC BQ μβ435.010130015)1(=⨯+≈++-≈由此定出静态工作点Q 为 mA I I BQ CQ 3.4==β,V R R I U U E C C CC CEQ 3.4)5.02(3.415)(≈+⨯-=+-=(2)Ω=⨯+=9053.426100300be r 由于R E 被交流傍路,因此16690.05.1100||-=⨯-=-=be L C u r R R A β+u o -CC +u o -题7.3图CCRΩ≈==k r R r be B i 9.0905.0||300||Ω==k R R C O 2(3)由于U CEQ =4.3V ,故最大不饱和失真输出电压为 V U U CEQ 6.37.03.47.00=-=-=' 最大不截止失真输出电压近似为V R I U L CQ 4.65.13.40=⨯='⋅='' 因此,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值为3.6V 。

(4)由于00U U ''<',因此,输入电压足够大时,首先出现饱和失真,要消除此种现象,让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几乎同时出现,应增大R B ,使静态工作点下移。

7.4 画出题7.4图所示电路的交流通路和微变等效电路,标明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解:各电路的交流通路和微变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u o -C C(b)C(a)U C C(c)C C(d)题7.4图B(a)R7.5 在题7.5图所示的分压式偏置电路中,三极管为硅管,40=β,V U BE 7.0=。

(1)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若接入5k Ω的负载电阻,求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3)若射极傍路电容断开,重复(2)中的计算。

解(1)用估算法求静态工作点V U R R R U CC B B B B 2123153212=⨯+=+=mA R U U I EBEQB EQ 6.25007.02=-=-=,I C =2.6mAA I I E BQ μβ6341261==+=VR R I U U E C C CC CEQ 5.5)5.02(6.212)(=+⨯-=+-=+u o -(b)+u o -+u o -(c)C +u o-(d)C C题7.5图(2)电压放大倍数 be L C u r R R A ||β-=,其中 2626300300407000.72.6be C r k I β=+=+=Ω=Ω 827.05||240-=-=u A Ω===k r R R r be B B i 55.07.0||3||15||||21Ω==k R r C 20(3)C E 断开,工作点不变,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电压放大倍数7250417********...||R )(r R ||R R I )(r I R ||R I U U A E be L C Eb be b LC b i u -=⨯+⨯-=β++β-=β++β-==输入电阻Ω=⨯+=β++=k .)..(||||]R )(r [||R ||R r E be B B i 22504170315121输出电阻 Ω==k R r C 207.6 在图7.4.1所示的共集放大电路中,设U CC =10V ,R F =5.6 k Ω,R B =240 k Ω,三极管为硅管,β=40,信号源内阻R S =10k Ω,负载电阻R L =1k Ω,试估算静态工作点,并计算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

解:基极电路的电压方程为R B I BQ +0.7+R E (1+β)I BQ =U CC由此得A R R U I EB CC BQμβ8.196.541102407.010)1(7.03=⨯+⨯-=++-=mA I I BQ CQ 79.08.1940=⨯==βV I R U U E E CC CEQ 6.579.06.510=⨯-=-=Ω⨯=+=3106.179.02640300be r1≈u A +-OC C+u o -图7.4.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Ω=⨯+=++=k R R r R r L E be B i 32]1||6.5416.1[||240]||)1([||βΩ=+=++=k R R r R r B S be E 27.041240||106.1||6.51||||0β7.7 题7.4图(a )所示电路为集电极——基极偏置放大电路,设三极管的β值为50,V CC =20V ,R C =10 k Ω,R B =330 k Ω。

(1)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若接上2k Ω的负载电阻,计算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

解:(1)先画出电路的直流通路,由KVL 可得 CC CE B C C U U I I R =++)( BEQ B B CE U I R U += 代入数据,解方程得A I BQ μ23=,mA I CQ 15.1=,V U CEQ 3.8=(2)接上负载后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所示Ω=+=k I r Cbe 43.126300β显然b be i I r U =。

另外,流过R B 的电流为Bi R U U i 01-=,故)()(010bBi b L I R U U R i i R Uββ--⋅'=-'= (L C L R R R ||=') b I 用iU 表示,解方程可得 58)()(0-='-≈+'-'==be L B L be B be L iu r R R R r R r R U U A ββ 下面求输入电阻1(1)i b b b Lu ib LU I I I I I R A U I R ββ=+=++'=++'()(1)()i be B ibe LB be U r R U r R R r ββ-=++'+C C+u o-R B LBbe L Bbe B L B be be i i i R r R R r R R R r r U I r '++=+'-++==)1(111βββ , Ω='++=k R R r R r LB beB i 14.1)1(β7.8 题7.4图(b )所示电路为共基极放大电路。

(1)画出直流通路,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导出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计算公式。

解:(1)先画出电路的直流通路,如右图所示,与分压式偏置电路相同 CC B B B B U R R R U 212+=CQ EBEQB EQ I R U U I ≈-=,β+=1EQ BQ I I)(E C CQ CC CEQ R R I U U +-= (2)由7.4题所画微变等效电路得b be i I r U -=,0Lb U R I β'=-,beL i u r R U U A '==βbei E i b b E i i r U R U I I R U I )1(ββ++=--=.111i i i E beI r U R r β+==+, 即: ||1be i E r r R β=+C R r =07.9 导出题7.9图所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计算公式,证明当be E r R >>1β时,1//E L C uR R R A -≈ 。

解: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所示b E b be i I R I r U )1(1β++=,b C I R U β-=010)1(E be C iu R r R U U A ββ++-==U CC输入电阻3121211111(1)i i B B be E i i i i I I I I r R R r R U U U U β==++=++++ ])1([||||121E be B B i R r R R r β++= 输出电阻 C R r =0 当be E r R >>1β时,1)1(E Cu R R A ββ+-=接有负载时 11||)1(E L CE Lu R R R R R A ≈+'-=ββ7.10 在题7.4图(c )所示电路中,设751=B R k Ω,52=B R k Ω,4=C R k Ω,1=E R k Ω,三极管的50=β,V U BE 7.0=,V U CC 12=,求(1)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解:(1)先画出电路的直流通路,由KVL 可得 CC EQ E CEQ CQ BQ C U I R U I I R =+++)( CEQ BEQ BQ B B U U I R R =++)(21 由 BQ CQ I I β=和V U BEQ 7.0= 可得C C题7.9图C CA R R R R U I E CB B CC BQ μβ34)14(515757.012))(1(7.021=+⨯++-=++++-=mA I I BQ CQ 7.11034503=⨯⨯==-βV R R I U U E C CQ CC CEQ 5.3)14(7.112)(=+⨯-=+-=(2)Ω=⨯+=+=k I r C be 06.17.1265030026300β由7.4题的微变等效电路可得022(||)||105B C b B Cube i be bU R R I R R A r U r I ββ-⋅===-=- Ω===k r R r be B i 106.1||75||1 Ω===k R R r C B 2.24||5||107.11 已知某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为2k Ω,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为4V ,求放大电路接上3k Ω的负载时的输出电压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