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古陶器

合集下载

古代陶器的考古分析

古代陶器的考古分析

古代陶器的考古分析古代陶器一直是考古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通过对古代陶器进行考古分析,可以揭示出古代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陶器的制作工艺与特点古代陶器主要由粘土制成,经过成型、干燥、烧制等工艺制作而成。

陶器的形状、纹饰、釉色等特点多样,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通过对陶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古代陶器的制作技术水平及其发展演变。

1. 窑炉类型古代陶器的烧制通常需要窑炉。

根据考古资料,发现了不同类型的窑炉,如龙窑、地坑窑、斗窑等。

这些窑炉的建造、布局和形式多种多样,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烧制陶器技术的不同探索和发展。

2. 陶器纹饰古代陶器的纹饰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刻花、贴花、划线等。

这些纹饰既可以是装饰作用,也可以是传递一定信息的象征符号。

通过对这些纹饰的分析,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审美观念。

3. 陶器釉色古代陶器的釉色可分为无釉、单色釉和多彩釉等。

不同釉色的陶器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工艺水平以及地域特点。

釉色的变化还可以反映出陶器在自然环境中的变化过程,揭示出陶器的保存状况和年代。

二、陶器的文化价值与考古意义1. 社会经济信息通过对陶器的考古分析,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物质生活水平。

如通过探究陶器的生产工艺和分布情况,可以推断出当时的生产技术、贸易往来以及人们的生活形态等。

陶器中的纹饰、形状等元素还能揭示出古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阶层差异。

2. 历史文化信息古代陶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通过对陶器的考古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发展变化。

陶器中的纹饰、碑铭、铭文等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宗教、宫殿建筑等种种信息,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提供重要线索。

3. 艺术审美价值古代陶器在审美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反映出古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艺术技巧的运用。

通过对陶器的形状、纹饰、釉色等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欣赏古代人们的艺术创作,还能了解到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

古代陶器的社会功能与象征

古代陶器的社会功能与象征

古代陶器的社会功能与象征陶器,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创造,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功能与深刻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是实用的生活器具,更是人类社会、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

从实用功能的角度来看,古代陶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首先,它是储存和运输食物与水的重要工具。

在古代,没有现代的金属容器和塑料制品,陶器的出现解决了人们保存和携带物资的难题。

例如,陶罐可以用来储存谷物、蔬菜和肉类,陶壶则便于打水和运水。

其次,陶器被用于烹饪。

陶制的锅、鼎等器具能够承受火的高温,使人们能够煮熟食物,丰富了饮食方式。

此外,陶器还用于制作餐具,如碗、盘、杯等,满足了人们用餐的需求。

在社会层面,陶器的制作和使用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分工。

在一些部落或社群中,陶器制作成为了专门的手艺,有经验的工匠负责制作高质量的陶器,这不仅促进了职业的分化,也推动了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陶器的交换和贸易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一些制作精良、独具特色的陶器成为了珍贵的商品,在不同的部落和社群之间流通,加强了经济联系。

古代陶器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宗教和祭祀活动中,陶器常常被用作礼器。

精美的陶制神像、香炉和祭祀用的器皿,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

这些陶器通常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装饰,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

例如,在一些古代文明中,陶制的面具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与神灵沟通。

在丧葬习俗中,陶器也有着特殊的地位。

陪葬的陶器被认为是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的必需品,反映了人们对生死的观念和对逝者的关怀。

有些陪葬陶器制作精美,甚至超过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陶器,这显示了生者对死者的尊重和祝福。

此外,陶器的装饰和造型也传递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社会价值观念。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陶器往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图案,这些装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例如,一些陶器上绘制了狩猎、农耕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主要生产活动;而一些几何图案和抽象符号则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部落的标志或家族的传承。

陶器的发展演变过程

陶器的发展演变过程

陶器的发展演变过程一、原始陶器的出现陶器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容器之一,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原始陶器通常是由粘土经过手工塑造,再经过烧制而成。

这些陶器形状简单,制作粗糙,主要用于储存食物和水以及进行简单的烹饪。

原始陶器的烧制技术相对简单,温度控制不够精确,因此陶器的质量和耐久性较低。

二、古代陶器的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古代陶器的制作技术逐渐改进。

古代陶器开始采用轮盘制作技术,这种技术能够使陶器的形状更加规整,表面更加光滑。

同时,古代陶器还开始引入彩绘和雕刻技术,使陶器的装饰更加丰富多样。

三、陶瓷的出现与发展陶瓷是陶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普通陶器相比具有更高的硬度、耐久性和抗热性。

陶瓷的出现与发展标志着陶器制作技术的一个重要进步。

陶瓷的制作需要采用高温烧制技术,使陶器的结构更加致密,从而提高了陶器的品质和性能。

四、瓷器的诞生瓷器是陶瓷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具有极高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瓷器的制作需要采用精细的工艺和高温烧制技术,制作过程非常复杂。

瓷器的烧制温度高达1300℃以上,使得瓷器的质地更加坚硬,釉面更加光滑。

瓷器的诞生标志着陶器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人类文明中重要的艺术瑰宝。

五、现代陶器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陶器的制作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现代陶器制作采用了先进的陶瓷材料和工艺,使陶器的品质和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现代陶器不仅可以用于实用的日常生活,还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医疗等领域。

同时,现代陶器的设计和装饰也更加多样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风尚。

六、陶器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陶器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陶器制作将采用更加环保的材料和工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陶器的设计和功能将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陶器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陶器、古代陶器、陶瓷和瓷器等不同阶段。

古代陶器功能分类

古代陶器功能分类

古代陶器功能分类古代陶器是古代人类文明中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们不仅是古代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根据陶器的功能特点,可以将古代陶器分为多个分类,包括食器、酒器、燃器、仪器、礼器等。

一、食器类陶器食器类陶器是古代人们用来盛放食物的容器,主要包括饭盒、碗、盘、筷子等。

古代人们使用的陶制饭盒多为方形或圆形,内部划分为几个隔层,方便携带不同种类的食物。

陶制碗和盘一般为圆形,用来盛放米饭、菜肴等食物。

而陶制筷子则是古代人们用来夹取食物的工具,形状和现代筷子相似,但质地较为粗糙。

二、酒器类陶器酒器类陶器是古代人们用来盛放酒类的容器,主要包括酒壶、酒杯、酒器等。

古代人们使用的陶制酒壶一般为圆形或方形,上部有长颈,方便倒酒。

陶制酒杯多为小巧玲珑的杯子,用来盛放酒类,供人们饮用。

古代陶制酒器则是一种较大的容器,用来盛放大量的酒类,常用于宴会等场合。

三、燃器类陶器燃器类陶器是古代人们用来燃烧物品的容器,主要包括灯、香炉等。

古代陶制灯一般为圆形或方形,内部放入油脂或蜡烛,点燃后可以提供照明。

陶制香炉是古代人们用来燃烧香料的容器,常用于宗教仪式或庙宇中,具有一定的礼仪意义。

四、仪器类陶器仪器类陶器是古代人们用来进行仪式或仪表活动的器具,主要包括乐器、器乐等。

陶乐器是古代人们用来演奏音乐的乐器,例如陶笛、陶鼓等,它们的制作工艺较为精细,音色悦耳。

陶制器乐是古代人们用来进行仪式或庆典活动的乐器,例如陶制钟、陶制磬等,它们常常被用来表达喜庆的氛围。

五、礼器类陶器礼器类陶器是古代人们用来表示尊贵身份或进行礼仪活动的器具,主要包括陶制鼎、陶制瓶等。

陶制鼎是古代人们用来烹饪或进行祭祀活动的重要容器,形状多为三足或四足,内部可以盛放食物。

陶制瓶是古代人们用来盛放酒类或香料的容器,常用于宴会或祭祀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古代陶器根据功能可以分为食器、酒器、燃器、仪器、礼器等多个类别。

这些陶器不仅满足了古代人们的生活需求,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是我们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古代陶器陶型

古代陶器陶型

古代陶器陶型古代陶器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中,陶型作为陶器的形状和结构,对陶器的功能和美学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古代陶器陶型。

1. 面盆型陶器面盆型陶器是一种常见的古代陶器陶型,具有浅而宽的形状。

它通常用于盛装水或食物,因其宽大的容量和平底设计,非常适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面盆型陶器还常常用于农田灌溉,或作为洗涤器皿使用。

其形状简洁明快,线条流畅,给人一种稳重和实用的感觉。

2. 瓮型陶器瓮型陶器是一种具有圆柱形状的陶器,口径较小,腹部较宽。

瓮型陶器常常用于贮存粮食、酒水和其他物品。

由于其形状稳定,瓮型陶器能够有效地保持贮存物品的新鲜和保存。

同时,瓮型陶器还具有较厚的壁和较重的重量,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碎裂,具有较好的耐用性。

3. 尊型陶器尊型陶器是一种具有圆柱形状的陶器,通常用于盛装酒水。

尊型陶器的特点是上宽下窄,有时还会有一些装饰性的图案或纹饰。

尊型陶器在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常常被用作祭祀或宴会的器皿。

其形状庄重典雅,线条流畅,给人一种高贵和庄重的感觉。

4. 壶型陶器壶型陶器是一种具有独特形状的陶器,通常用于盛装液体。

壶型陶器的特点是上宽下窄,有一个长而弯曲的壶嘴,便于倒酒或倒水。

壶型陶器还常常带有一把手,便于携带和使用。

其形状优雅别致,线条流畅,给人一种灵动和雅致的感觉。

5. 碗型陶器碗型陶器是一种具有圆形或碟状形状的陶器,通常用于盛装食物。

碗型陶器的特点是浅而宽,底部较平。

碗型陶器常常用于日常饮食,如盛饭、盛汤或盛菜。

其形状简洁实用,线条流畅,给人一种舒适和温馨的感觉。

古代陶器陶型多种多样,每一种陶型都具有独特的形状和结构,从而赋予陶器不同的功能和美学价值。

这些陶型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产和文化水平。

通过对古代陶器陶型的研究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陶器的价值和意义。

古代陶器的功能与用途研究

古代陶器的功能与用途研究

古代陶器的功能与用途研究古代陶器既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重要的考古文物。

几千年的历史中,陶器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具备实用功能,还与宗教、社会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对古代陶器的功能与用途进行研究,探索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一、厨具与餐具古代陶器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主要用于厨具和餐具。

陶制的盆、罐、碗、盘等成为古人烹饪、进食的必备器皿。

这些陶器制品的制作工艺不断发展,从简单的手捏、抻拉到使用陶轮,为古代人的生活提供便利。

二、储存容器古代陶器在储存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古人设计制作了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陶制储存容器,如坛、缸、瓮等。

这些容器具有密封性能,有效地保存了粮食、油脂、酒等日常生活必需品。

同时,陶制容器更能够保护储存物品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

三、礼器与供品古代陶器不仅仅是实用的器皿,还常被用作礼器与供品。

这些制作精美的陶器,不仅在形状、纹饰上富有装饰性,还被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与祝福。

如商代的青铜器,常与陶器搭配在墓葬中出现,显示出古代陶器在宗教、仪式等方面的独特地位。

四、艺术表现与装饰古代陶器的制作也是一种艺术表现。

不同朝代的陶器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各异,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审美观念和技术水平。

例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汉代的瓷器等,都是古代陶器艺术发展的代表。

五、崇尚自然与生活哲学古人通过制作陶器,表达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美好追求。

许多古代陶器采用动植物、人类形象等自然元素作为创作主题,传达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生活哲学的追求。

这种观念在陶器制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陶器成为生活与人文的结合。

六、记录历史与传承文化古代陶器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了记录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古陶器的发掘与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陶器上的纹饰、标记等也成为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线索,帮助我们重构古代社会的面貌。

综上所述,古代陶器的功能与用途多种多样,既具备了实用性,又融入了艺术、宗教等方面。

古代陶器介绍

古代陶器介绍

《古代陶器介绍》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古代陶器。

古代陶器啊,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陶器的历史可悠久啦。

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咱们的祖先就会制作陶器了。

那时候的陶器,样子可能没有现在这么好看,但是很实用。

比如说,有一种叫陶盆的,就是用来装水或者装食物的。

它圆圆的,大大的,能装好多东西。

还有陶碗,吃饭的时候就用它。

古代陶器的样子各种各样。

有的上面画着漂亮的图案,像花草啊,动物啊。

这些图案可不是随便画的,都有特别的意思。

有的陶器形状很奇特,像个小罐子,带着个小盖子,特别可爱。

给你们讲个故事,有一次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古代的陶瓶,上面画着一群人在跳舞。

专家们就通过这个陶瓶,了解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

古代陶器的制作可不简单。

要先把泥土和好,然后做成想要的形状,再放到火里烧。

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的耐心和技巧。

而且,不同地方的陶器还有不同的特点。

有的地方的陶器颜色很深,看起来很稳重;有的地方的陶器颜色鲜艳,特别活泼。

同学们,古代陶器是咱们了解过去的重要窗口。

通过它们,我们能知道古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喜欢什么。

咱们要多去博物馆看看这些古代陶器,感受一下古代的魅力。

说不定,还能激发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陶器的发展历程

陶器的发展历程

陶器的发展历程一、原始陶器时期陶器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工具和装饰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原始陶器时期是陶器发展的起点,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

当时的人们发现了黏土的可塑性和耐火性,开始尝试将黏土制作成各种容器和器具。

这些原始陶器主要以手工方式制作,形状简单粗糙,功能主要是用来盛放食物和水。

二、早期陶器时期早期陶器时期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掌握更高级的陶器制作技术,能够制作出更加精细的陶器。

陶器的形状变得更加多样化,有了更好的装饰和功能性。

人们开始使用陶轮这样的工具来制作陶器,使得陶器的制作更加规范化和高效化。

三、青铜时代的陶器青铜时代是陶器发展的重要阶段,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探索使用铜和锡合金制作陶器,使得陶器的质量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陶器的装饰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出现了刻画和浮雕等更加精细的装饰方式。

四、古代陶器的繁荣时期古代陶器的繁荣时期大约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300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各个文明古国的陶器制作达到了巅峰。

例如中国的商代和周代的青铜器、埃及的陶罐和陶瓶、希腊的陶器等都代表了当时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陶器的形状和装饰更加多样化,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陶瓷艺术作品。

五、中世纪的陶器制作中世纪是陶器制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大约出现在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

在这个时期,陶器制作技术逐渐传播到欧洲各地。

不同地区的陶器制作风格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都注重实用性,制作出了许多用于日常生活的陶器。

同时,由于宗教的影响,中世纪的陶器也出现了许多具有宗教主题的装饰。

六、现代陶器的发展现代陶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陶器制作开始采用机械化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陶器的种类也逐渐增多,除了传统的陶瓷器皿外,还出现了瓷砖、卫生器具等新型陶瓷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 说 古 陶 器
因工作关系我经常外出,所到之处的博物馆和古玩市场是我参观学习的首选。

尤其对貌不惊人的陶器倍加喜爱。

现将多年来对陶器的学习、收藏的点滴体会和大家做些交流。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

中国最早的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大约在距今15000
年左右。

原始先民由渔猎生活过渡到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开始尝试制作原始陶器,距今大约8000-9000年。

据1962年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的圆底罐,其放射性碳素测试为公元前6875±240年,为夹砂红陶,外表有绳纹。

随后又先后发掘“裴李岗文化”(公元前5500~前4900年)中的陶器则多为泥质或夹砂红陶,亦有少量灰陶。

在接下来的磁山文化(公元前5400年~前5100年)、大地湾文化(公元前5200年~前4800年)、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由此不难看出中国陶器的工艺发展,品质提高,种类增多,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

陶器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划分,从质地上分为: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印纹硬陶、釉陶;从装饰上分为:彩陶、彩绘陶、绳纹、印纹、镂孔等。

下面就常接触到的几种做一简要说明。

红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表呈红色的陶器。

人类
发明陶器以红陶为主,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主
要原料是粘土。

因陶土中含铁成分,烧成器表便呈红色。


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等都以红陶为主。

灰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中才占主要地位。

因陶土中含有
一定量铁的化合物,控制还原烧
制,是比较进步的工艺技术。

在中原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后期和东南地区的石峡文化及昙石山
文化等都有出土。

灰陶一般为日用器,其花纹装饰也就比较简单。

花盆是灰陶日常使用延续至今例子。

白陶是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

它是用瓷土或高岭土烧制成的,烧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

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制,以后也逐步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

白陶器出现于龙山文化晚期,商代为鼎盛时期。

商代后期白陶大量发燕尾服,安阳殷墟出土数量最多,并且制作相当精致。

到了西周,由于印纹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的较多烧制与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烧造了。

图一
图二
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 ,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

印纹硬陶的胎质比一般泥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而且在器表
又拍印以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所以统称为“印
纹硬陶
”。

西周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其胎
质原料根据化学组成分析,基本接近原始青瓷。

因印纹硬陶所用原料含铁量较高,胎色较深,多
呈紫褐、红褐、黄褐和灰褐色。

印纹硬陶坚固耐
用,绝大多数是贮盛器。

商代印纹硬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发现。

西周至战国时期印纹硬陶主要盛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南方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
就,是用赭、红、黑和的等色绘饰
的陶器。

彩陶艺术,具有浓厚的生
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是在
陶器未烧以前就画在陶坯上,烧成
后彩纹固定在器物表面不易脱落。

有的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磕白色
陶衣,使彩绘节纹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陶衣,使彩绘花纹更为鲜明。

彩陶花纹主要是花卉图案和几何形图案,也有少数动物纹。

人物纹样和植物纹样较少见。

釉陶是一种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的釉陶,又称
“铅釉陶”。

铅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汉代制陶工艺的杰出
成就。

釉料中加入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
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铁、铜着色剂呈现美丽的
绿、黄、褐等色,但经绿釉为最多,绿如翡翠,光彩
照人。

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种类。

鉴定古代陶器主要是从陶器的产地、器型、图案花纹、制作工艺等入手。

其基本原则和方法是:
图三 图四
图五
从产地来说彩陶器大都出自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北、甘肃、青海等地,黑陶和几何印纹硬陶绝大多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产品。

从器形看鬲流行于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汉代没发现出土鬲;陶鼎和陶钟等仿铜陶器流行于战国和两汉,魏晋以后就绝迹了;仰韶文化器型多见平底器,龙山文化与之相反,器型多为三足器、圈足器、袋足器,平底或圆底的盆、钵极为少见。

从图案花纹分析商代早、中、晚期的陶器在图案花纹上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早期多见细绳纹,中期饕餮纹盛行,晚期绳纹比早期的粗。

彩陶真品绘画色彩黑中泛褐,假的多是墨汁所绘。

从制作工艺讲新石器时代用手捏塑,器型不规整,器壁上常常留有指纹。

泥条盘筑法虽然里外抹平,在器底的内部都保留有泥条盘旋的痕迹。

今天云南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还有采用这种方法制陶的。

轮制法龙山文化时期已普遍使用。

分析胎色、胎质的掺和料是鉴定陶器的方法之一。

商代白陶的胎质和器表里均呈白色,洁白细腻,质地坚硬。

灰陶从胎色上看,中期的陶器有黑皮泥质陶,早期和晚期不见黑皮陶。

西周胎质以泥质和夹砂灰陶为主,亦有少量的夹砂红陶、泥质红陶和泥质黑陶。

春秋前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但陶质与西周相比较为细腻;后期以泥质和夹砂灰陶为主,但陶质比较粗疏。

不看其它的条件,仅从胎质上即可分出商代、西周和春秋前后期的陶器的时代性。

其次是掂重量,新的重,老的轻。

此外是听声音,新的清脆,老的发木。

另外对做旧这方面的了解和大家再进行一下交流。

出土的陶器表面都会有土锈、水锈、土蚀等程度表现,真的古陶器,土锈用刀子刮不容易脱落。

伪制的古陶器土锈粘合得不紧,用指甲就能刮下来。

目前作伪后生成土锈一般用两种办法:一是把硫酸钾与泥土合成后涂在陶器的表面上再埋入土中,这样生锈速度快,但用开水一冲就有腥臊气;二是把伪作的陶器刷一层极稀的龙须菜煮成的汁,再将墓中挖出来的土撒在上面,这样往返循环几次,与墓中挖出来的陶器很相似,不易辨认。

由于陶器大都胎质强度不高,加
之墓穴塌陷挤压,出土的多为残器,
完整陶器并不多见。

把残器修补后再
作旧处理是汉代陶器造假的主要方
式,我曾在南京及溧阳地区探访过一
些修补作坊,当时一位修补高手以您
就可以挣到一百万。

图六
对于陶器的收藏我也是在学习过程
中,对相关知识也在不断地消化和实践。

文中有错误及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希望喜欢陶器的朋友多多交流共同提高。

注:图一图四照片拍摄于甘肃省博物馆
图九
图十
图八
图二图三图五照片为拍摄的自己的藏品图六至图十照片拍摄于溧阳修复作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