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五上《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案设计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3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3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主题为“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
教材通过介绍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既有文字介绍,又有作品欣赏,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基础,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古代陶瓷艺术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和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珍爱国宝,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陶瓷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欣赏古代陶瓷艺术。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等。
2.准备一些陶瓷作品或图片,用于实物展示和欣赏。
3.准备纸张、画笔等绘画工具,供学生实践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陶瓷作品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导入本课的主题“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物展示,更加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范例,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法,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03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学会欣赏古代陶瓷艺术,并学习通过语言及文字评述陶瓷工艺制品。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合作方式搜集国宝级古代陶瓷图片,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陶瓷艺术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区分陶器与瓷器,认识种类多样的瓷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同学们家里的餐具图片进入本节课,并对同学们提出问题“这些精美的餐具叫什么名字?”“上面的花纹大家注意到了吗?”“大家觉得这些精美的餐具外形好看吗?”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总结由此引出板书《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
(二)直观感知展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与北宋汝窑瓷器图片,学生们欣赏比较瓷器与陶器的不同之处并发言。
老师总结学生发言“瓷器质感更加光滑、细腻”“陶器形状更加奇特”瓷器与陶器都饱含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情。
(三)具体分析展示元青花及五彩瓷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讨论“瓷器上的纹饰是由什么图案转换来的”“瓷器上的纹饰造型如何生动传神”并发言。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纹饰颜色鲜艳,与瓷器行成鲜明对比,多采用花草植物作为纹饰装饰整个瓷器,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四)领悟探究继续展示瓷器作品图片,并分小组讨论,彩瓷的美感来源于哪里?从造型,设计,色彩,纹饰装饰等方面进行思考。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讨论总结“彩瓷器造型简洁线条流程圆润,色彩鲜艳,纹饰运用镂空,雕塑,釉下彩等手法装饰,使古代瓷器有生动充满活力的生活美感。
”(五)小组评述提供更多瓷器与陶器的图片,让每个小组选出自己喜欢的器物进行小讨论,“为什么喜欢这件瓷器作品,从多角度分析这件作品的美感来源”讨论结束,学生推荐代表发言,老师进行总结“陶瓷艺术作品是古代艺术创作者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尊重爱护与保护” (六)小结作业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陶器与瓷器相关知识内容。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陶瓷艺术的基本知识,认识陶瓷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我国古代陶瓷艺术,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陶瓷的定义、起源与发展历程。
2. 陶瓷艺术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3. 陶瓷艺术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
4. 陶瓷艺术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陶瓷艺术的基本知识、类型、特点及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2. 教学难点:陶瓷艺术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陶瓷艺术品实物或图片。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陶瓷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陶瓷艺术。
2. 讲解:介绍陶瓷的定义、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陶瓷艺术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陶瓷艺术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以及陶瓷艺术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陶瓷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并分享心得。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陶瓷艺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我国古代陶瓷艺术。
六、板书设计1. 陶瓷艺术的基本知识:定义、起源与发展历程。
2. 陶瓷艺术的类型与特点:瓷器、陶器、紫砂等。
3. 陶瓷艺术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
4. 陶瓷艺术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七、作业设计1. 搜集有关陶瓷艺术的知识,整理成一份简报。
2. 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陶瓷艺术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2. 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历史地位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素养?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陶瓷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代陶瓷艺术的基本知识、类型、特点及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素养。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学设计2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陶瓷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的认识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陶瓷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陶瓷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陶瓷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古代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陶瓷作品。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陶瓷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品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提问:“你们听说过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品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魅力?”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展示各个时期陶瓷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重点介绍瓷器的基本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师提供的陶瓷作品,从造型、釉色、纹饰等方面进行评价。
每组选取一件作品进行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认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价值在哪里?如何传承和保护?”5.拓展(10分钟)学生动手制作陶瓷作品,可以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器型进行创作。
20、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 (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年级:五年级学科:美术教材版本:人教版(2012)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与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欣赏陶瓷艺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作具有创意的陶瓷作品。
教学重点: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与发展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视频、陶艺工具、陶泥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我国古代陶瓷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陶瓷艺术的了解和感受。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与发展,重点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特点。
2.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陶瓷的制作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陶瓷艺术的美学特点,如造型、纹饰、釉色等。
4.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陶瓷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践环节1. 教师示范陶艺制作技巧,如拉坯、修坯、刻画等。
2. 学生分组进行陶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爱国宝、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陶瓷艺术的感悟和创作体会。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陶瓷艺术的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讲解、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与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时,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到陶瓷艺术的魅力,从而珍爱国宝,传承文化。
附:板书设计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一、历史与发展1. 陶器2. 青瓷3. 白瓷4. 彩瓷二、美学特点1. 造型2. 纹饰3. 釉色三、制作工艺1. 拉坯2. 修坯3. 刻画四、陶瓷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课程类型:欣赏·评述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堂“欣赏·评述”课。
教材图例中提供了各个时期的陶瓷,从造型美、纹饰美和釉色美三个方面展现了中国陶瓷独特的艺术魅力,引领着学生去观察、分析和评价,突出了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教育理念。
通过本课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还要渗透对祖国古老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
2、能正确的区别陶器和瓷器。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
教学准备:一个陶器和一个瓷器等实物、水、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播放音乐<<青花瓷>>,猜歌名,谈感受。
二.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走进古代陶瓷艺术(板书)。
三、了解陶器和瓷器1 、理解陶瓷含义。
2、教师出示一个普通的陶器和一个瓷器瓶。
请学生说一说这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教师总结归纳:“这些都是用来盛放东西的器皿”。
3 、比一比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区别方法)a、摸一摸:让学生从手感上区别陶器与瓷器的质感不一样。
陶器摸起来手感比较粗糙,瓷器摸起来手感很光滑。
b、敲一敲:用笔敲陶器,声音不清脆,用笔敲敲瓷器有清楚的金属声。
教师:“陶器与瓷器不仅质感、敲击的声音、胎质不一样,它们的制作原料、和烧成的温度都有区别。
c、观察实验。
总结出陶器:吸水性强瓷器:不吸水或吸水性很小d、欣赏一段视频,来了解陶瓷的发展历史,以及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哪里?陶器用黏土(陶土),烧制是的温度不超过1000度。
瓷器用瓷土(高岭土为主的原料),烧制温度要达到1200度以上。
四、欣赏陶瓷的外形美。
1、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的《白陶鬹》、《青瓷莲花尊》学生说一说这几件陶器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师:《白陶鬹》新时期时代的一件饮煮器。
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人教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人教2011版五年
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和地位。
2.认识著名的中国陶瓷文化和代表作品。
3.掌握制作简单陶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和地位。
2.中国陶瓷文化和代表作品:青花瓷、景德镇瓷等。
3.制作陶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引导学生认识陶器,引发学生对陶器工艺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 学习内容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有关陶瓷艺术的内容,老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讲解。
2.学生观看李宗盛主持的《国宝档案》中的有关陶瓷艺术的视频,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陶瓷文化和代表作品。
3.学生进行陶器制作实践活动,根据老师的教导和指导,认真学习陶瓷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简单陶瓷作品。
3. 总结活动
1.学生自己欣赏、展示自己的陶瓷作品,通过展示和观摩,互相欣赏和学习。
2.老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
1.经验引导法:先导引学生对陶瓷艺术的有限认识,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感悟陶瓷艺术。
2.寓教于乐法:通过实践、展示、观摩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陶瓷艺术。
五、教学评价
1.通过陶瓷制作的实践活动,检验学生掌握了陶瓷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观摩,评价学生对陶瓷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和重要技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陶瓷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突破方法:通过时间轴、图片对比、故事讲解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陶瓷艺术发展脉络。
(2)陶瓷技法的掌握:学生对陶瓷制作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细节掌握较困难,如拉坯、釉料配制等。
-突破方法: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实地演示,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对陶瓷技法的理解和掌握。
(3)陶瓷作品的审美评价:学生可能难以把握陶瓷作品的审美价值,评价时容易局限于表面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珍视传统文化。
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简史;
(2)陶瓷艺术的基本技法;
(3)欣赏和分析代表性陶瓷作品;
(4)学生动手实践,创作陶瓷作品。
二、养:
1.形象感知与审美判断:通过观察和分析古代陶瓷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水平,形成个人独特的审美观。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古代陶瓷艺术的学习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较为沉默,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
-举例:演示拉坯的基本步骤,让学生了解陶瓷作品的成形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美术五上《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案设计——古代的陶瓷艺术》
张利
课程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
2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陶器、瓷器,谈谈你的看法。
3能正确的区别陶器和瓷器。
教学重点: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
教学准备:一个陶器和一个瓷器(农村常见的喜字瓶)实物、一杯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陶器和瓷器
1 、教师出示一个普通的陶器和一个瓷器瓶。
请学生说一说这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这些都是用来盛放东西的器皿”。
2 、比一比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区别方法)
a、摸一摸:让学生从手感上区别陶器与瓷器的质感不一样。
陶器摸起来手感比较粗糙,瓷器摸起来手感很光滑。
b、敲一敲:用笔敲陶器,声音不清脆,用笔敲敲瓷器有清楚的金属声。
C、试一试:用一滴水滴在陶器上,水很快就被吸到陶器的了,而把水滴在瓷器上,水不但没有吸住还直接流了下来。
教师:“陶器与瓷器不仅质感、敲击的声音、胎质不一样,它们的制作原料、和烧成的温度都有区别。
陶器用黏土(陶土),烧制是的温度不超过1000度。
瓷器用瓷土(高岭土为主的原料),烧制温度要达到1200度以上。
二欣赏陶瓷的外形美。
1、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的《白陶鬹》、《青瓷莲花尊》
学生说一说这几件陶器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
师:《白陶鬹》新时期时代的一件饮煮器。
整个器皿似一昂首扬尾的动物,富有特色。
器皿底部突出的三足,便于下面放柴火燃烧。
《青瓷莲花尊》整个器形像两朵仰、覆的莲花。
2、课件出示:北宋《汝窑粉青莲花式碗》、新石器时代《黑陶蛋壳高柄杯》
师:说说这两件陶瓷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这件《黑陶蛋壳高柄杯》因胎壁薄如卵衣,故名“蛋壳陶”。
它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古代陶器的巅峰之作”。
3、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彩陶船形壶》
陶壶为盛水器。
整个器皿呈一艘船的形状,非常别致。
肩上左右半环耳用来系绳的,在腹部绘画网,使人不由得与当时的渔猎生活产生联想。
三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纹饰上。
1、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
内壁绘有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并肩携手,欢快起舞。
2,课件出示:元《鬼谷子下山》
说到瓷器,就不能不说元青花。
说到元青花,就不能不提元青花中的传奇——人物故事纹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
它以其雄浑矫健的造型、张力十足的纹饰、浓艳深透的青花发色、通体弥漫的雄霸之气,强烈地震撼着每个喜爱元青花的人。
此件元青花珍品在2005年7月的英国佳士得公司拍卖会上以2.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创下了佳士得公司当时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
“鬼谷子下山”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产自七百年前的景德镇。
此罐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栩栩如生,各种辅助纹饰也是笔笔精到、十分完美,显然是出自大画家之手,这使得此罐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堪称古代瓷器之瑰宝。
3、课件依次出示:清《五彩花鸟纹瓶》、金《白釉黑牡丹纹瓶》和《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让学生欣赏瓷器纹饰美。
师:这件《白釉黑牡丹纹瓶》,洁白的底色和漆黑的牡丹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水墨画的艺术效果。
《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罐上纹样运用镂空、雕塑、堆帖、釉下彩绘为一体的手法,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青花鸳鸯莲纹盘》盘心绘有莲池,两只鸳鸯在水中追逐,画面静中有动,极为传神。
三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釉色上。
课件出示:明《孔雀绿釉碗》、《黄釉碗》和清《祭红梅瓶》
让学生比一比,这几个瓷器和刚才的瓷器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纹饰,颜色单一、艳丽)
教师:“瓷器除了外形美和纹饰美,各种颜色釉,使瓷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
三陶器、瓷器大擂台
陶器和瓷器,你最喜欢哪个?问什么?
四课堂小结
陶瓷是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
瓷器是发明的,是瓷器的故乡。
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着勤劳、勇敢、正直的人。
希望同学们将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在你们的手中能得以延续和传承,使其更加的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