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标本苛养菌的分离培养与耐药性分析
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而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一直是呼吸科医生关心的话题。
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给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于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尤为重要。
病原菌分布分析是对呼吸道感染的基础和起点,通过对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可以为呼吸科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
根据前期调查,目前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杆菌等为主要病原菌。
而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甚至不同科室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及时对当地的病原菌分布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临床医生根据本地区的情况进行更有效的治疗。
对于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也是医生关注的焦点之一。
革兰阴性杆菌对于广谱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而不动杆菌则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大肠埃希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也存在一定的耐药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医生应当根据当地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对感染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耐药机制的分析和监测,以实现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呼吸科医生应当加强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研究。
通过采集痰标本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对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
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耐药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耐药基因检测,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还应当注重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
方法回顾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革兰阴性菌67.6%、革兰阳性菌18.1%、真菌14.3%,主要病原菌有铜绿假单细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则对氨芐西林的耐药率较高。
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analysis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resistance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Methods By the retrospective methods,we analyzed the pathogens isoated from the sputa of the 100 cases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their drug resistance.Results There were 67.6%strains of Gram-negative bacilli,18.1%strains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14.3%strains of fungi.The main pathogens were P.aeruginosa,Klebsiella pneumoniae,Staphylococcus aureus,Escherichia coli.The resistance rate of Piperacillin and Cephalosporins to 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higher,while the resistance rate of Ampicillin to Gram-positive bacteria were higher.Conclusion The main pathogens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re Gram-negative bacteria.Clinicians should use antibiotics Rationally,based on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resistance.Key words: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Pathogenic bacteria;Drug resistance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临床多选用广谱抗菌药治疗,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株逐渐增多,为提高该类病症的治疗效果,明确病原菌分布特点,合理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尤为重要。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性分析发表时间:2015-11-04T08:58:22.973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期作者:方建平[导读] 日照市五莲县人民医院 262300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较高耐药性,要对耐药性加强监测,注意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日照市五莲县人民医院 262300【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谱与耐药性。
方法:选取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呼吸内科住院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菌培养阳性标本,对其病原菌与耐药性进行分析。
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谱广,其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7株(7.00%),肺炎克雷伯菌8株(8.00%),大肠埃希菌13株(13.00%),鲍氏不动杆菌16株(16.00%),铜绿假单胞菌22株(22.00%),其他11株(11.00%)。
G+杆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与红霉素耐药率为90%-100%。
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
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较高耐药性,要对耐药性加强监测,注意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临床中,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药物以及各类激素得到普遍应用,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研究有着重要作用[1-2]。
本文主要分析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谱与耐药性,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从2013年10月-2014年呼吸内科住院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40例女,60例男,年龄为40岁-84岁,平均为(66.23±8.34)岁。
脑血管病后遗症20例,糖尿病13例,肿瘤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73例。
1.2 方法细菌培养与鉴定:清晨,患者使用清水或者是生理盐水进行反复漱口,用力咳痰,并且将痰液放于无菌容器,然后送检。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的常见病,也是呼吸系疾病中主要死因之一。
随着新型药物的广泛应用,呼吸道感染的菌种、致病性及机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生了变化,给临床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虽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相关报道较多,但不同地区菌株的分布及病原菌的耐药性有较大差异。
为掌握本地区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动向,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信息,我们对本院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9年1月-12月住院、门诊符合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共分离菌株238株。
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指的是患者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发热。
②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③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患者漱口后,用力咳出深部痰,留取脓性痰标本,送实验室培养。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行气管切开,以无菌操作从气管导管内吸取痰液送检。
1.2细菌培养及鉴定将痰标本接种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放CO2孵箱)、沙保弱平板和麦康凯上,35℃培养18—24 h,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操作,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ID鉴定板条和ATB药敏板条,在半自动ATB细菌鉴定仪上自动读取菌种和药敏结果。
1.3质控茵株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作为质控菌株,以上质控菌株购自国家卫生部药品和生物制品检定所。
2、结果2.1主要病原茵构成比共分离到病原菌23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8.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79株,占33.2%,肺炎克雷伯菌37株,占15.5%,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7株,占11.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2株,占9.2%,大肠埃希氏菌22株,占9.2%。
这5种菌占本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到病原菌的70%以上,成为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表1)。
下呼吸道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o 9 8 f r1 . % . hc n i aa bc n o n td;S s e t i t e u t s g e t h ti p n m ly d t e ge ts l f o w ih Ca dd l ia sd mi ae u c p i l y r s l u g s a bi s t mi e e p a e r ae tr e h o
S p y ccu am ltu ,t hl ocsar sf a E tr oc acu to efr r r ; u# acut t hl ocs c oyc sS p y ccu ue , l neoc i con r h me e f a o h i a o u e c c f t o h t e n cone d
n i o cs se t lyts w r d p t t hrsiao t c f ci si o r s i o Jn ay2 O a t it uc piit et eema efr n ainswt eprtr a t ne t n u o ptl rm au r O 6 b i bi oi e i y r i o n h af
液标本进行细茵学培养、 鉴定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结果 分离获得 2 8株 细菌, 杆 菌 占 5 . % , 中以铜 9 G一 23 其 绿假单胞茵、 炎克雷伯 氏茵、 肺 大肠埃稀氏茵 占前 3位 ; 球 菌 占2 . % , 中以溶血 葡萄球 菌、 G‘ 79 其 金黄 色葡萄 球 茵、 粪肠球茵 占前 3位 ; 茵占 1. % , 中以白色念珠 茵为主; 真 98 其 药敏结果提 示亚安培 南对革 兰氏阴性杆 茵 作用最强, 革兰氏阳性球茵对万古酶素 高度敏感 , 对其他抗 茵药物存在 不 同程度 的耐药。结论 下呼吸道 感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以供同行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参考。
方法:以回顾性方法,分析从以我院20082010年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患者的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
结果在400例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00株, 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7.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15.5%,居于首位,其次到肺炎克雷伯菌(10.2%)、大肠埃希菌(8.1%),鲍氏不动杆菌 (6.3%)、阴沟肠杆菌(4.4%)、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
真菌感染(占42.5%),均对酮康唑、氟康唑与两性霉素耐药。
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红霉素、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庆大霉素以及喹诺酮类的药物,耐药率均达到100%,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却达到100%。
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也占一定的比例,且耐药率在不断提高,应加强抗原菌耐药性的监测。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98-011前言下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最为常见的病症,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病原菌不断滋生,抗菌药物的药敏性发生变化,本文主要研究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一般资料及方法2.1一般资料:以我院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
诊断标准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及《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为参照。
经确诊,400例患者的主要病症为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
2.2检测方法:引导患者连续3d,晨起以清水漱口两次,用力咳出的第1口痰丢弃,第二口置于无菌容器内,2 h内需送检。
下呼吸道标本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论文

下呼吸道标本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摘要】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标本常见细菌的菌群分及耐药物征,为临床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湖南天地人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与药物敏感性测定,并检测esbls。
结果:2011年1-12月我院临床分离1201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709(59.0%),革兰阳性球菌354株(29.5%)。
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占多数(162株),其余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37株)肺炎克雷伯菌(85株)、鲍曼不动杆菌(12株)。
金葡菌(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占45.1%,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球菌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esbls的发生率为50.4%和20.0%,革兰阴性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除了亚胺培南)耐药率高。
结论:mrsa和mrcns仍然是目前革兰氏阳性菌中主要问题,esbls菌株阳性率有增加趋势。
对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同时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并严密监控新的耐药菌的产生。
【关键词】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17-02为配合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我院主要的细菌标本进行监测,并掌握其分布及耐药特征,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材料与方法一、菌株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2011年1-12月下呼吸道(痰标本及纤支镜吸取的痰液)标本中,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
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35218、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和金葡菌atcc29213。
二、细菌鉴定与药敏测定采用湖南天地人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与药物敏感性测定。
药敏检测方法为微量稀释法测定mic,受检细菌的菌液浓度为0.5麦氏单位。
下呼吸道感染的病菌检测与耐药性的相关解析

下呼吸道感染的病菌检测与耐药性的相关解析摘要】目的: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病菌检测与耐药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并开展药敏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经统计发现,分离出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所占比较高;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具有明显的耐药性。
结论:临床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依旧相对较高,因此应严格对科室内导致感染的致病菌实施监控、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发生病原菌耐药性,增加临床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耐药性;监测【中图分类号】R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177-02临床上医院感染为患者在住院期间在医院内获得性的一种感染,不包括患者在入院之前便已经存在的感染或者是在入院之前处在潜伏状态的感染。
医院感染中,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为最为主要的一种感染,所有致死性医院感染中,下呼吸道感染居第一位。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在3.3%左右,随着致病菌耐药性越来越严峻,使得临床抗感染治疗效果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病菌检测与耐药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展开了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并开展药敏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计选择其中的98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54例,女44例,年龄34~73岁,平均(55.4±13.4)岁,患者所患疾病包括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炎、COPD、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等,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咳痰、咳嗽、疲乏无力、发热以及肌肉酸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患者坐在高度可调的治疗床上 , 以受试者的大转子为轴心 , 躯体腋 中线以及股骨 4 . 2研 究 意 义 : 长轴 为两 条基准线 , 使用角度尺对受试者 的髋关节角度进行测量 , 使髋关节 分别固定于 8 O 。 、 9 0 。 、 1 0 0 。 、 1 1 0 。 位置。对于每个受试者 的细微角度 差别 , 可 用厚度不一 的书进行调 从坐位站起是参与 日常生活活动的重要前提 , 是各种转移动作 中必不可少 的成 分。 整 以保证髋关节屈 曲角度符合实验所需角度。进行功能性前伸实验 。每个 角度测量三 坐位站起过程的生物力学研究发现 , 从坐位站起臀部未离开椅子 时, 髋关节 与腰椎 同时 次. 取平均值做统计学分析。 屈曲 , 胸椎与颈椎伸展 ; 在翳部抬离开椅子 后, 脊柱和髋关节运 动转 变为伸展 3, 而 由于 2 . 统计 学处理 坐位 的功能性前伸尽可能多地进行腰椎的屈曲和髋关节 的屈血 , 使重 心前移超过 足 , 与 实验数据经 S P S S 1 9 . 0 统计 软件进行分析 , 将8 0 。 、 9 0 。 、 1 0 0 。 、 1 1 0 。 四个 角度下的功 生物力学相吻合 , 故相关性高 。并且有研究显示 , 偏瘫患者 坐位 下功能性前伸 的距离越 能性前伸距离进行方差分析 。 大, 患者坐位站起 的用 时越短 , 速度越快 _ 9 J 。偏瘫 患者坐位 的动态平衡维 持较差 , 重心 3 . 实 验 结 果 转移也不够充分 , 因而无法完成较远距离物品的抓取 , 放 置等 日常生活 活动。通过本研 表1 髋关节不同角度下功能性前 伸距离数值 究可知髋关节屈曲 1 0 0 。 时重心转移更充分。所以我们可以在 指导患者 在进行 坐位下 的 功能性前伸距 离( e m) 日常生活活动 中调整坐位高度 , 即改变髋关节屈曲角度 , 从 而使 患者能较容 易地完成这 些日 常活动 , 提高他们 的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3 8 . 1 5士 5 . 1 7 髋关节屈 曲 8 0 。
髋关节屈 曲9 O 。 髋 关节 屈曲 1 0 0 。 髋关 节屈曲 1 1 0 。
4 0. 5 3± 4 . 7 6 4 4. O 3士4 . 7 7
实验结果显示 1 0 0 。 一l 1 0 。 间数值无显著差异 , 表明在髋关节屈曲 1 0 0 。 一l l 0 。 之间 , 测试者功能性前伸距离的改变并不 明显 。从静 力学角 度来说 , 影响人 体平衡 的主要 因 素有支撑面的大小及重心的高低, 支撑面越小 , 重心越 高, 维持平衡 就越 困难 。随着 髋关节屈 曲角度的增大 , 受试者坐位高度逐渐增高 , 重心 相应增高 , 平 衡相对不易 维持 , 重心移动范围缩小 , 因此这可能是导致髋屈曲 1 0 0 。 与1 1 0 。 时功能性前伸距 离差别不显 著的一个重要 因素。
4. 5 8± 6 . 3 2
对各 角度 功能性前伸距离进行两两 比较 , 结果如下 ( 见表 2 ) 表2 髋关节 届曲不同角度下功能性前伸距离差异显著性比较
b l a a n c e [ J ] .J G e r o n t o l o g y A :B i o l o g i c l a S c i e n c e s a n d M e d i —c l a S c i e n c e s , 1 9 9 0 , 4 5
5 . 结 论
坐位下髋关节屈曲角度 8 0 。 、 9 0 。 、 1 0 0 。 时与 功能性前伸 距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度相关 性。髋关 节屈 曲角度 1 0 o 。 时功能性前伸距离最大 , 具有 临床指导意义 。
参考文献 I 1 D l a l l PM,K e r r A.F r e q u e n c y o ft h e s i t t o s mn d t a s k :A n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 s t u d y o f f r e e— l i v i n g a d u l t s[ J ] .A p p l E r g o n , 2 0 1 0 , 4 1 ( 1 ) : 5 8 — 6 1 . [ 2 ] D u n c a n P , We i n e r D ,C h a n d l e r J , e t 1 a .F u n c t i o n a l r e a c h : a n e w c l i n i c l a m e a s u r e o f
( 6 ): 1 9 2 —1 9 7 l 3 K I u o Y L , T u l l y E A, G l a e a M P . K i n e m a t i c s o f s a g i t t a l s p i n e a n d l o w e r l i m b m o v e m e n t i n h e l a t h y o l d e r a d u l t s d u r i n g s i t — t o— s t a n df r o mt w o s e a t h e i s h t s [ J ] . S p i n e , 2 0 0 9 , 3 5 : E 1
将卷 尺固定 于墙 面与受试者肩峰水平 , 受试者脱鞋取坐位 坐于治疗床上 , 上身保持 直立 , 头部处于中立位 , 双脚平放地面 , 小腿 长轴与地 面垂直。人体尽 量贴近 贴有刻度 尺 的墙壁 。嘱被试者肩屈曲 9 0 。 , 双手交握 , 尽力向前伸肘 , 以臀部离开椅 子、 足跟离开 地 面为临界l , 记录前伸最大距 离与起始位置距离之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