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的接触过程中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章节题库- 语言的接触)【圣才出品】

第8章语言的接触一、填空题1.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叫做________。
(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研)【答案】双语现象【解析】双语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指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它不是个人使用双语的现象,这种现象由于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和外语教育而产生。
2.洋泾兵属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混合,如果这一语言被某一代人以母语习得,这种语言就变成了________语。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本地语;外语;混合【解析】“洋泾浜”是出现在世界很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它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
3.洋泾浜只有________形式。
(北京语言大学2011年研)【答案】口头【解析】“洋泾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
4.两种或几种语言混合而成的临时交际语叫做________,这种临时交际语如果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进一步学习所形成的混合语就是__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洋泾浜;克里奥尔语【解析】“洋泾浜”是出现在世界好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
在一定条件下,洋泾浜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称克里奥尔语。
5.柴门霍夫创立的世界语属于________语言。
(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研)【答案】国际辅助【解析】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博士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言。
世界语以印欧语系中几种主要语言为基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加以改进,设28个音位,相应地用28个字母表示,读音和拼写完全有规则,较易于学习和掌握。
《中文的常态与变态》语言学探微

《中文的常态与变态》语言学探微在《中文的常态与变态》一文中,作者余光中阐述了现代中文受英文的影响,他认为,与英文的接触使中文失去了其原有的“措辞简洁、句式灵活、声调铿锵”的特点,产生了西化的病端。
文中对名词、连接词、介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的西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将从语言学理论角度就其中的观点进行阐述。
一、语言接触对汉语造成的影响在语言接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接触双方会发生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变化。
在《中文的常态与变态》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与汉语在接触过程中,对汉语造成的影响,本文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英语对汉语词法的影响1、词语缀化趋势明显词缀不是英语影响汉语的产物,它本来就存在于汉语中,近百年来,汉语中有固有的“子、儿、头、老”等基本词缀。
在与英语的接触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词缀、类词缀,词缀的使用频率增多。
文中提到的“学术化”、“伪术语”的产生就是缀化的表现,“xx性”、“xx主义”中的“性”和“主义”是受英语中“-able”、“-ism”词缀的影响产生的。
在英语的影响下,词缀的使用范围和频率增加,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词缀,如“化”等。
词缀的构词能力在汉语中加强,但与英语不同,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构词方式仍受汉语特点的制约。
此外,“们”用法的变化,除受英语单复数形态变化的影响外,词缀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方面。
2、个别虚词使用频率增加由于英语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注重形合,以形统意,逻辑关系的表达要通过具体的关系词展现,以求表达精确,受这一特点的影响,汉语虚词中的连词“和”、“与”、“及”、“以及”、介词“有关”、“关于”在文中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
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是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特点有关,汉语中同类的名词,或者存在逻辑关系的句子,可以不需要连接词、关系词通过词义就可以传达,而英语必须要要加上连接词、关系词。
连词“和”、“与”、“及”、“以及”的大量使用是受英语中“and”的影响,介词“有关”、“关于”的大量使用是受英语中“as”、“about”的影响。
语言接触1——精选推荐

接触会影响至少一种语言,并带来语音、句法、语意或等等社会语言学形式的在词的借用过程中还可能有借出去的词再借回来的现象,一出一进之间,一出一进之间,音、音、义等方面都会有一些变化。
汉语的“百姓”借入蒙古语后成为[paii],意思是“土房子”,后来变成“店铺”的意义。
汉语后来又把这个词从蒙古语中借回来,汉语后来又把这个词从蒙古语中借回来,叫做叫做“板生”,简称“板”,现在呼和浩特市的一些地名如“麻花板”“库库板”等之中的“板”,就是汉语的“百姓”借入蒙古语后再借回来的一个词。
蒙古语后再借回来的一个词。
词语的这种往返借用的现象,词语的这种往返借用的现象,词语的这种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典型、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日语和汉语之间。
二、结构规则的借用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语音、语法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
如果碰到本族语言中没有的音,就用相近的音去代替。
例如汉语借自俄语的“喀秋莎”中的“莎”,是俄语катюша的ша的对音,“ш”的音值是[∫],汉语中没有这个音,于是就用相近的[s]去代替。
汉语的“茶”“菽”两个词自从借入俄语以后,到现在已变成чай,соя,它们不但在语音上有了俄罗斯风味,它们不但在语音上有了俄罗斯风味,语法上也归人一定的性,语法上也归人一定的性,语法上也归人一定的性,并且像别的名词一样有并且像别的名词一样有格的变化。
格的变化。
但是,但是,但是,如果词语的借用数量很大,如果词语的借用数量很大,如果词语的借用数量很大,它们的语音、它们的语音、它们的语音、语法特点也可能渗入借入语法特点也可能渗入借入语言的系统而出现音位、音节构造、构词规则乃至句法规则的借用。
语言的融合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柬埔寨语的语言接触如何影响其语法结构

柬埔寨语的语言接触如何影响其语法结构柬埔寨语是柬埔寨的官方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柬埔寨语与周边语言以及外来语言产生了广泛的接触,这些语言接触对其语法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柬埔寨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法语对柬埔寨语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词汇方面,引入了大量的法语借词,如“bureau”(办公室)、“restaurant”(餐厅)等。
在语法结构上,法语的一些语法特点也对柬埔寨语产生了一定的渗透。
例如,法语中的名词有阴阳性之分,虽然柬埔寨语本身没有这样的语法范畴,但在一些借用法语词汇的表述中,可能会遵循法语的规则。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柬埔寨语。
在语法方面,英语中的一些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逐渐被柬埔寨语所吸纳。
比如,英语中常见的被动语态结构,在现代柬埔寨语的书面语和正式场合中使用频率有所增加。
此外,柬埔寨周边国家的语言,如泰语、越南语等,也与柬埔寨语有着密切的交流和接触。
泰语和柬埔寨语在语法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在语序方面都倾向于主谓宾的结构。
这种相似性使得在语言接触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语法特点更容易被借鉴和吸收。
在词汇层面,与周边语言的接触导致了大量的借词现象。
这些借词不仅丰富了柬埔寨语的词汇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法结构。
比如,借词的词性和用法可能与原有的柬埔寨语词汇有所不同,从而促使语法规则做出相应的调整。
语言接触还对柬埔寨语的句法结构产生了影响。
例如,在复合句的构成上,可能会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而出现新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另外,语言接触也会影响柬埔寨语的语序。
柬埔寨语原本有较为固定的语序规则,但在与其他语言的交流中,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意思,语序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不仅如此,语言接触还对柬埔寨语的虚词使用产生影响。
虚词在语法中起着连接、修饰等重要作用,外来语言中虚词的用法和功能可能会被引入柬埔寨语,从而改变其原有的虚词体系。
在语音方面,虽然语言接触对柬埔寨语的语法结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非言语行为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非言语行为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和分析语言交流者的内在行为方式和语言交流的自然环境,以及各种非言语行为所表现出来的语言信息,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语言交流的效果。
本文将着重阐述几种非言语行为对语言交流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提高语言交流效果的重要性。
一、非言语行为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性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人们不仅有语言行为,而且还有内容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
语言交流是依靠语言手段,包括文字(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
非言语行为的交流则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语言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
近几年来,国外对非言语行为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副语言学(Paralinguistic),身势学(Kinesics)和近体学(Polemics)等新兴学科,通过对语言文学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实际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相互结合,构成了人类完整的语言交流体系。
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姿态,声音等;语言交流者双方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所保持的距离和进行语言交流的时间等,均可表达出文字语言无法表达的思想。
这种非语言交流形式总是经常地,不断地,并且在毫无意识地情况下进行的,影响着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活动。
类似于这种情况,在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进行语言交流时也是同样存在的。
许许多多的旅行者经常由于不理解异乡人的非语言交流的行为方式,从而感到他们与异乡人的语言交流中存在着许多困难。
身临异乡的人经常面临着“culture shock”(文化阻尼)这种语言交流上的困惑,也就是说:语言与非语言文化交流方面的“阻尼因素”。
那么,这种“阻尼因素”究竟是什么呢?人们所说的“民族文化”实际上就是用某种生活方式表现出来的,具有该民族特点的观点、风俗、信仰、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等。
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即:物质方面的(material aspects),如:文学艺术和科技产品;以及非物质方面的(non-material aspects),如:风俗习惯、信仰、价值观和技术知识等等。
台湾语言面面观

台湾语言面面观汉外10-2班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源,同为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大陆移民的后裔,因此在台湾所使用的的语言与文字也是汉语的一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两岸分离的几十年里,语言用于与发音有了一定区别,以下是一个交换生在台湾生活的150天里所感知道的台湾语言文化。
(一)语言使用概况在台湾地区,曾经出现和现在所使用的语言包括:汉藏语系(北京话、闽南语、客家语)、阿尔泰语系(满语:清朝官方语言,清代的碑碣常有汉满两文同刻,但事实上在台湾不通行)、南岛语系(泰雅语群、邹语群、排湾语群、巴丹语群)、日本语系(盛行于台湾日据时期,现在人有很多老人在日常使用,且为台湾续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
目前台湾普遍使用普通话,即台湾民众所谓的“国语”,国语的普及率极高,这主要得益于台湾民众在历史上与大陆有着密切联系以及国民党在台湾的积极推广;主要方言是闽南语与客家语,同时还有战后从大陆移民到台湾的大陆各地方言,另外还有高山族各部落语言。
台湾地区使用的文字也是汉字,但是任采用中国传统的繁体字,与大陆实行文字改革后的简化字有所区别,在这里出版的书籍、报刊、官方文件都是用的繁体,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原因,但台湾人觉得保留繁体就是保留了中华文化。
而随着两岸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增强,两岸这种简繁文字差别在缩小,在台湾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简体了。
1950年以后,汉语拼音在大陆被广泛使用,一般人都使用拼音读汉字,只是在常用的语言工具书中拼音与注音同时存在,而在台湾地区一直使用的注音符号,这里的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必须先进行是周左右的注音符号教学,以作为汉字字音的工具,注音符号在台湾推行的十分成功。
还有就是台湾的很多书籍人保留了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排版方式,如一些影响较大的报刊《中华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等依然保留了传统的阅读习惯。
(二)语言运动的发展国语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之后有由国民党接收台湾,可是当时的台湾盛行的是日语和台语(闽南语),很多民国政府的官员几乎无法和普通老百姓进行沟通,因此在1946年后开始在台湾推行“国语”(北京语),下令废除报纸杂志的的日文版,禁止台湾作家用日文写作,这使得当时的台湾人顿时成为了文盲或半文盲,1947年后,带着对日本人对残害过中国人的仇恨,蒋政府开始全面禁用日语唱片,严禁讲日语,开始了所谓的“国语”运动。
语言学

一、名词解释1、克里奥耳语:克里奥耳语是在语言接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永久性的混合语言。
克里奥耳语在英语中是混血儿的意思,这种语言是在洋径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就是母语化的洋泾浜语。
例如英语、法语等同中美洲、中非洲的当地语言混合形成的混合语2、洋径浜(皮钦语):洋泾浜语言,是在缺乏共同语或者不懂外语的情况下,在当地民族语言和外民族语言接触中自然形成的起临时作用的简单的混合语言。
“洋泾浜”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这种语言现象不是中国特有的。
在多民族接触地区,特别是有商业往来的边境地区,都可能出现洋泾浜语言。
3、尖音和团音:①汉语音韵学、方言学经常运用的两个术语。
②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团音;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尖音。
③现代北京话和不少汉语其他方言这两类字都读一样的音,这使得中古一些不同音的字合流为同音字了,这种变化叫做“尖团合流”。
4、音位:音位是语言中能表示语义的单位,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根据国际语音学协会的定义,音位是“某个语言里不加分别的一族相关的声音”。
它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近年来出版的北京大学叶蜚声、徐通锵著的《语言学纲要》则指出“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5、雅言:①我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出现了“雅言”。
《辞海·雅言》条说:“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
”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
”“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今的普通话。
其音系为上古音系,至今已无方言可完整对应。
现在的陕西西府方言为最接近周朝雅言的语言,至今仍保留有部分古老的发音。
②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朝的国都西岐(今宝鸡市东岐山县)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语言迁移: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会产生影响,这就叫语言迁移。
2.音位:在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3.书面语:书面语是文字产生以后才出现的语言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4.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音标,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音素和标写音素的符号一一对应,没有标音含混的缺陷,能够比较精确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
1.元辅音分析法:元辅音分析法是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一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
音节结构可氛围V、C-V、V-C、C-V-C等四种不同结构类型。
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i](一)、[t‘i](题)、[an](安)、[t‘an](谈)等四个音节分别属于这四种基本类型。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3.义项: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是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确定的。
例如,“凉”既可以表示“温度低”,也可以表示“灰心或失望”,因而是两个义项4.外语教学的听说法:听说法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反应”学说影响二产生的外语教学法;听说法基本上不使用本族语教学,不大进行语言对比,一般也不讲语法规则;这种教学法在读写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较弱。
1.语言获得:主要是指掌握一种母语,特别是儿童掌握自己母语的过程。
2.双语现象:指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3.借词:是指音和义都是借自外语词,又叫外来词。
4.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1.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言特征叫区别特征。
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音位的辩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担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言的接触过程中, 回族人同汉族杂居, 后来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语言, 而使用汉语, 这种现象叫 ( 也称( )。
A:语言专用 B:语言借用 C:洋泾浜 D:语言替换 E:双语 参考答案:A D 第 2 题[多选题] 下列单位中,不属于语汇的有( A:走马观花 B:跑来跑去 C:三讲 D:衣服真好 E: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参考答案:A B D 第 3 题[多选题] 语法范畴和语法手段的关系是( )。
)。
) ,
A: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 B:词法和句法的关系 C:构词法与构形法之间的关系 D:组合与聚合的关系 E: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参考答案:A E
第 4 题[多选题] ( )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A:十八世纪 B:十九世纪 C:二十世纪 D:历史比较语言学 E:结构主义语言学 参考答案:B D 第 5 题[多选题] 下列研究属于应用语言学范围的是( ) A:对语言基本理论的研究 B:第二语言教学 C: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 D:为语音合成服务的实验语音学 E:现代汉语的句法理论研究 参考答案:B C D 第 6 题[多选题] 非音质音位包括( )。
A:调位 B:重位 C:时位 D:音段音位 E:语调 参考答案:A B C E
第 7 题[多选题] 下列五组词组中,不是动宾词组的是( A:禁止吸烟 B:去上海 C:去上海不行 D:累得受不了 E:值得学习 参考答案:C D 第 8 题[多选题] 下列五组都是关于文字发展的看法的,其中正确的有( )。
A:象形文字出现得最早,并且大多数象形文字都是表意字符 B:音节文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产生的 C:音位文字使用的字符最少、最经济 D:评判一种符号体系优劣的标准在于它的语言功能 E:先有辅音文字,后有象形文字 参考答案:A C D 第 9 题[多选题] 下列五个元音,( )都是后元音。
A:[i] B:[o] C:[u] D:[a] E:[口] 参考答案:B C E )。
第 10 题[多选题] 下列单位中,不属于语(词)汇的有()。
A:友好邻邦 B:跑来跑去 C:三讲 D:衣服真好 E: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参考答案:A B D 第 11 题[多选题] 下列语言中来自拉丁语的有( )。
A:意大利语 B:土耳其语 C:俄语 D:法语 E:西班牙语 参考答案:A D E 第 12 题[多选题] 下列五组同义词中,组内词语间的差别主要表现为语体色彩不同的有( A:爸爸—父亲 B:聪明—聪颖 C:书—书籍 D:优良—优秀 E:police—cop(英语:警察) 参考答案:A B E )。
第 13 题[多选题] 在语言的接触过程中, 回族人同汉族杂居, 后来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语言, 而使用汉语, 这种现象叫 ( ) , 也称( )。
A:语言专用 B:语言借用 C:洋泾浜 D:语言替换 E:双语 参考答案:A D 第 14 题[多选题] 下列研究属于应用语言学范围的是( )
A:对语言基本理论的研究 B:第二语言教学 C: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 D:为语音合成服务的实验语音学 E:现代汉语的句法理论研究 参考答案:B C D 第 15 题[多选题] 下列因素中,不属于言语行为的“语言环境”成分的是( )。
A:上下文? B:语言知识 C:哲学? D:背景信息 E:时代氛围 参考答案:C D E
第 16 题[多选题] 下列语言中来自拉丁语的有( A:意大利语 B:土耳其语 C:俄语 D:法语 E:西班牙语 参考答案:A D E 第 17 题[多选题] 常见的综合手段有( )。
A:附加 内部屈折 B:异根 重叠 C:语序 虚词 D:性 数 E:陈述 支配 参考答案:A B 第 18 题[多选题] 下列单位中,不属于语汇的有( A:走马观花 B:跑来跑去 C:三讲 D:衣服真好 E: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参考答案:A B D )。
)。
第 19 题[多选题] 基本语汇具有的特点有( )。
A:产生的历史长 B:民族性强 C:使用的范围广 D:构词能力强 E:概括性强 参考答案:A C D 第 20 题[多选题] 下列单位中,不属于语汇的有( )。
A:走马观花 B:跑来跑去 C:三讲 D:衣服真好 E: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参考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