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新校区广场分析
安大图书馆

安徽大学新区图书馆(文典阁)调研报告安徽大学新区图书馆(文典阁)位于安徽大学新区大门正对的中轴线上,远望如同张开的书页。
其极具现代感的外形已成为安徽大学宣传片中的主角之一。
在安徽大学各新崛起的建筑中既以卓越的姿态傲立其中,显示其独特的代表意义。
却又不会太过鹤立鸡群与周围的教学楼建筑与宿舍楼建筑格格不入。
相较各高校的图书馆而言不失为一个成功之作。
图书馆占地36000㎡。
北校区设有分馆,形成了多校区多馆舍的格局。
图书馆周围环境:鸣磬广场(下沉式广场):处于适之楼东向怀抱之中的下沉式广场,为学校举行大型室外活动和学生读书休憩之场所,以“鸣磬”名之,称“鸣磬广场”。
既契合整体校区“磬苑”之名,亦取意场面之盛,教导同学珍惜光阴、砥砺成才,扬我学校之声名。
依于校区东侧的翡翠湖,因之建议更名为“鸣磬湖”,既取意湖水幽深清澈、风起波漾,其如鸣磬之声清亮悠扬、和悦美好,又喻大学城涵蕴深广,化育莘莘学子,教学科研声名远播。
文典阁(图书馆):鸣磬广场往东,即图书馆,以我安徽大学首任主政(1928)刘文典之名为名,称“文典阁”。
一者,可令我辈后学铭记先贤创立之功德;再者,“文典”乃文献典藏之省称,与图书馆功能一致。
图书馆称“阁”,复与古代四库之“文渊阁、文昌阁、文澜阁”等相仿佛,以示学术流传,渊源有自。
至诚大道(S型主干道):磬苑校区整体走势为南北长、东西窄,规划设计者以S型主干道通贯校园南北,既弥补了整体走势在审美上的不足,又为校园作了功能上的分区。
S型主干道以校训中“至诚”二字名之,谓“至诚大道”,取“诚”为立身、立校之本,应贯穿始终以至久远之意。
至坚路(环图书馆干道):环文典阁干道,以校训中“至坚”二字名之,谓“至坚路”。
寓学海无涯,学习没有终点,学术没有止境,我安徽大学师生当坚韧不拔、孜孜以求、往复无已之意。
一·清新开阔的外部场地设计图书馆建筑的外部环境是指图书馆通常会在建筑周边留出的庭院。
一方面美化建筑景观,另一方面提供室外活动场所。
校园广场设计说明

校园广场绿地设计说明一.概况: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校区占地面积684亩、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能容纳近1万人规模的新校区,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并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广场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
二.校园广场性质规划指导思想:1广场性质:根据广场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校园景观,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质量,该广场的性质定为:以植物景观为特色,中央主景区,集休憩娱乐、晨读区。
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奥运文化特征的广场。
2、规划指导思想以校园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校园特有的自然条件,结合校园现状以人为本,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满足各功能要求的校园广场。
三.、基本原则1结合现状,合理布局调整,功能分区明确,创造一个功能完备、气氛良好,井然有序的文化性校园绿地广场。
坚持以绿为主,注重保护校园生态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
2文化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魅力所在。
校园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校园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
四.设计构思:1. 人性化氛围:作为校园的主要成员,“人”永远是居住区设计中的焦点。
在设计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的视觉,人的心理,人的需求出发,充分重视人的心理体验,富有人情味。
创造出更完善宜人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广场与环境相互群映,融为一体。
2. 广场设计线索与出发点:由于道路的蜿蜒变化,步移景异之感油然而生。
绿化景观系统同步行系统叠合在一起,人行于其间,随着视点的变化,处处见景。
五:分区布置说明:1. 中央主景区:中央主景区位于校园大门入口与广场入口景观视线上,由较大面积的铺装广场组成,是同学们在校园集散地方,在本区铺装中,可以看到由铺装构成校徽图案。
以及有“祥云图案铺装。
本区设计中有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构成了广场的主要景观。
2 晨读区:位于教学楼,由花架,蛭石,园桌,花坛,组合成,供同学们晨读,静心。
安大城市广场简介141124

安大城市广场项目简介
一、基本情况
安大城市广场地处济北公园南、富阳街北、正安路西、永安路东,由山东安大置业投资建设,项目由15万平米的地上全民健身广场和10万平米的地下人防商城两部分组成。
其中,地上广场包括各项体育场地和基础体育设施,地下人防商城平时作为民用商城,战时做人防设施,届时安大城市广场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购物等多功能的广场。
安大城市广场总建筑面积10万平,分两期开发,目前开发的为一期,共约4.7万平米,整个项目在建成后势必成为济阳地标级广场,更堪比济南的泉城广场,项目建成竣工后必将成为全县市民休闲、娱乐、购物的最佳去处,而且安大城市广场还引进了华联超市、国美电器、肯德基、德克士等大型商家主力店,通过全新的商业模式,安大城市广场必将引领济阳商业的全线升级。
二、进展情况
安大城市广场目前已经完成了土地及规划建设手续,项目于今年6月6日正式开工建设,现在一期基础土方开挖、支护降水的施工已基本完成,目前整个建设工程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项目工程主体封顶工作已经完成近90%以上,预计于2014年12月中上旬完成整体的封顶工作。
下一步将要进行内部的管道铺设及地上的回填工作。
目前招商进展情况也比较顺利,除济南华联超市、国美电器、肯德基、德克士等洽谈的主力商家进驻本项目外,我们也在积极的洽谈羊汤无忌、爱柠檬、麻辣香锅等大型餐饮商家。
下一步,安大城市广场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
前提下,力争在今年年底完成一期4.7万平方米的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将于2015年底交付使用,并于2016年五一前开业。
相信安大城市广场的建成定会带领整个济阳商业的蓬勃发展!。
安徽大学调研报告

环境认知调研报告-- 安徽大学环境认知调查研究报告--安徽大学这次我们的调研选择了安徽大学磬苑校区,校园面积达3200余亩,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与翡翠湖相邻,翡翠湖整个景区占地面积2022亩(与安徽大学磬苑校区面积相当),其中湖面947亩,为古梗水库改建而成。
地势舒缓,兼有水面、各种树木,自然风光优美。
我在调研之前,通过网络了解了安徽大学磬苑校区的一些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安徽大学:安徽大学作为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始创于1928年。
目前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特色鲜明并拥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3200余亩,已成为安徽省和区域创新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并向着“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稳步前进。
◆合肥: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北纬32°、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全市总面积11408.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745.7万人.◆调研方法:环境支持:一个特定的环境在相当程度上激发或抑制着人们的行为。
如环境设施是否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他们有没有选择余地。
心理保障:促成行为的主观因素(是否安全)。
交通方便:使用者来自何处,在什么地方安排活动场地更为恰当。
◆实地调研◆◆调研目的:切身了解空间要素对于学校规划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对空间的感知、流线组织、构思创意。
选择对象现在状况:安徽大学磬苑校区已建部分为宿舍区和小部分教学区,待建部分多为教学区,东部为教师公寓。
校园的西面进入大门后,进入校舍区域和中部的部分教学用楼。
鸣磬广场、图书馆、磬苑广场三者连为一线将整个校园一分为二,校园规划对称统一。
我们的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调研结果如下:问卷中涉及校园交通流线、景观节点、建筑使用率等问题,分析统计数据,制作表格进行解释说明。
调查人数:60人男:女——1:1 高年级:低年级——1:1回收问卷60份均为有效问卷◆校园空间形态分析:1.方向安徽大学以东西走向为主导,在东西轴线两侧发散生成教学楼,艺术馆,寝室楼等建筑,有明确的方向感。
大学校园前广场建设浅析

大学校园前广场建设浅析【摘要】高校校园中,广场以空间的形式与周围的建筑物和其它各种空间组合,成为有机的统一整体;是供师生日常生活、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
它以不同的姿态、功能或形式存在于校园中,例如入口广场、中心广场、休闲广场等等,是高校校园的重点景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校园前广场建筑前言:“广场”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相传随着西欧中世纪社会变迁以及城市化发展,人们大量拥入城市,由于人口越来越多,行业划分也越来越细,因此,就需要成立协会之类的组织争取权利,维护权益,调解民众与各方利益纷争与冲突。
于是,一个能够容纳民众、协商议事、收集民意、表达民众意愿的场所——广场就应运而生了。
随着广场的出现,城市广场、大学广场应运而生。
如果说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客厅”,那么,大学校园的前广场就是“大学的客厅”,大学校前广场,作为广场的一种形态,是大学校门入口处到校前区主体建筑之间的开敞空间,广场的围合体多为教学楼群。
由于国内多数大学的主校门紧邻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当人们从校外经过校门进入学校,经过校前广场,避开城市的喧嚣,才能放松心情,感受些许宁静。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校园前广场也不例外。
从中国城市发展史来看,大学校园继承了我国古代建筑群院落风格,同时也迎合了人们生活的需要,校园前广场的出现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一、大学校前广场的特点1、人文性大学校前广场作为学校对外的“客厅”,必然有其个性的一面,必然蕴含着深层的意义。
它一定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的人文性特征相当明显。
纵观国内大学,有人文性的校前广场比比皆是。
像著名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等校前广场都有深刻的含义,都有其人文性,某种意义上说校前广场已经成为大学的一张重要名片,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
2、功能性大学校前广场作为校园的开放性空间,为师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室外空间,为校园各种健康的活动创造场所,形成师生们的交往空间,提高物质景观和体现校园文化的活动中心。
传承历史印记 塑造特色校园——以安徽师范大学新校区环境景观设计为例

杨艺红 王 ,
(. 1南京林业大学风景 园林学院 , 南京 2 0 3 ;. 10 7 2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 院有 限责任公司 , 南京 2 00 ; 10 5
3 南京市 台城景观设计有限公 司工程师 , . 南京 2 0 0 ) 10 8
摘 要 : 过 新 老校 区之 间 文化 资 源 的梳 理 、 通 整合 、 现 , 析 研 究 新 校 区绿 地 景观 的表 达 方 式 。探 再 分
Y G Y ・ o g W a gQiKo g K - AN i n , n , n el h i
( . o eeo a dcp adn, aj gFrsv nvmt Naj g 10 7 hn ;. aigPa nn n ei stt i 1 C lg f n saeG re N ni oet U i i l L n y e T, n i 0 3 ,C ia2 N j l i a db s nI tueL n2 n n g g ni
第l 5卷第 9期
20 0 8年 9月
现 代 农 业 科 学
Mo e Ag iu u a c e c s d m r h r lS in e c
景观化校园设计实例_安徽大学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

2 1 校园历史与 发展
2 2
安徽大 学现有三 个校区 , 占 地
73 3hm , 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 学城内, 占地 133 3hm , 计划主要 作为学校本科教 学基 地, 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 , 它 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 最终学生规模可达 3万人。 2 2 基地现状 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 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 局, 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 知识 + 生态 的绿蕊。安徽大 学新校区位于大学城的中西部 , 翡翠路以北, 九龙路和汤 口路以东, 容城路以南, 丽人湖环湖西路以西, 西侧怀抱丽 人湖及公园景区。用地与周围交通便利, 并可与开发区形 成良好的功能联系。基地内地势主体平缓 , 略有起伏由丽 人湖伸展出的三道低凹湿地似指状自东向西插入基地, 形 成起伏相间的地貌。基地内最大高差约 11 50m, 零星散 布许多池塘 , 植被及生态环境较好; 东面的丽人湖的滨水 绿带为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景观资源。
2 安徽大学基本概况
收稿日期 : 2007- 06- 19
作者简介 : 李干 ( 1975- ) , 男 , 安徽合肥人 , 安徽省生态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 主要从事园林规划工作。
87
求。 3 2 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 人文优先, 创建科学理 性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育人环境, 安徽有着极其深厚的人 文背景 , 安徽大学的建筑风格、 空间概念自然要对文化传 统有所体现, 新校区的建筑空间力求延续传统文脉, 并融 入现代语汇, 在形式和符号上采用白色墙片和部分红色砖 墙相间 , 使其与本部校区形成传承的关系。 中西空间理念结合 , 在运用天人合一、 崇尚自然的中 国空间理念同时, 本次规划结合了西方的理性和美学观 念。规划方案不仅充分注重利用原有的自然地貌, 且将自 然要素、 半岛、 水域等作为构筑空间的要素 , 与各种不同形 式的院落及单元, 共同形成有机的、 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空 间。 院落空间 , 营造宜人尺度 , 在 133 3hm 大尺度的用地 内 , 校园建筑多以院落的形式或成组群的布置。院落建筑 在地形与人的尺度中间, 增加了一个舒适的过渡空间尺 度。与大型现代建筑相比 , 院落式的族群布局具有更好的 亲和力、 文化性和地域特色。
校园广场分析报告案例

校园景观分析1.大学前广场区位分析:大学位于市莱山区,临海的一所中综合类大学,周边有大学文经学院、滨州医学院、工商学院还有居民区和商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位置分析:校前广场位于大学南端,广场南面试望海路,东面建筑馆,西面是千米长廊,北面是图书馆和综合楼,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是重要的出入口,人流量极多。
现状分析:优点:1.地势平坦。
2.绿化面积大。
3.交通顺畅。
缺点:1.绿化没有规划,比较杂乱,树种较少。
2.广场太空太大。
3.铺装简单,颜色单调。
4.空间层次感弱,功能划分的过于简单。
5.自行车停车位较乱,缺乏规划。
俯瞰大学前广场2.烟大小树林缺点:1、道路错综复杂,缺乏组织性2、绿化较多,缺乏活动设施3、组织不明确,缺乏统一规性4、缺乏公共活动硬地,对绿化破坏较大5、没有功能上的区分,使用秩序混乱优点:1.环境优雅,安静2.植物生长茂盛,私密性较好3.位置优越,适合休闲位置分析:大学小树林,位于大学东北部,东有宿舍楼餐厅,西有宿舍楼餐厅,南边教学楼,北边锅炉房;其地理位置优越,有一定的人群,交通顺畅。
我们应做的:在设计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实现景观设计的生态化,也就是将生态原则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使大学校园与自然相融合。
创造性的利用自然景观,实现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根据自然条件,从学生的本能和需求出发,把环境景观改造得更加适合于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
我所认识的校园景观设计概念:众所周知,大学校园广场既从属于城市广场,又有其独特的校园的属性。
一般来说,城市广场是一个由自然和人工环境所围合而成的三维空间形式,是公众活动的中心,有重点的反应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面貌的主要场所。
《人性场所》的作者说过:“广场的定义是一个硬质铺装,汽车是不能进入的户外公共场所,其主要功能是漫步,休闲,用餐和观察周围的世界。
”这是以人为主体并从人的生活去考虑的。
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社会文化、哲学基础、思维方式来作为这个广场的依据,从这些方面得出不同的概念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觞曲水
跌落水渠
4 植物景观分析
校区内绿化空 间分为:封闭式绿 化空间——开敞式 绿化空间——半封 闭半开敞式绿化空 间。
手绘效果图
4 植物景观分析
4.1封闭式绿化空间 以图书馆的植物景观设计为例,该区域用规 则种植的香樟、沿建筑周边流线形种植的杜鹃、丛 植的栾树、无患子、桂花、白玉兰等小乔木和观花 灌木、下层密植的南天竹、迎春,以及微地形的处 理,围合出一个雅致、淡泊、宁静的封闭式绿化空 间;用色彩深厚的雪松、桂花,质感厚重的广玉兰、 红叶李等植物加强其领域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适 于读书、交流等的空间氛围。
3 广场分析
如图为中轴线上规划设计了连贯东西校门的横 向景观带,景观带被图书馆(文典阁图书馆)分为 东西两个广场。西侧为鸣磬广场,东侧为磬苑广场。
3 广场分析
如图为东西向的横向景观带:从校区“东门”起, 长条状的“磬苑广场”作为承接,至校区“图书馆” 达到了整个景观带的核心,最后以院落式的“鸣磬广 场”最为结尾。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富于变化的空间序 列。
景 观 带 主 透 视
3.1鸣磬广场分析
鸣磬广场是位于横 向景观带西侧的广场。 下沉式的圆形广场西侧 为学生宿舍及学生活动 中心,东侧为“文典阁 图书馆”,是供学生生 活游憩,读书学习的公 共活动场地。
鸣 磬 广 场
文 典 阁 图 书 馆
3.1鸣磬广场分析
鸣磬广场作为一 个尺度宜人的生活活动 广场,鸣磬广场更像是 一个被周围建筑围合而 成的“院落空间”。广 场呈向心性的圆形,具 有聚集性,广场周围低 矮的台阶形绿篱,尺度 宜人,形成众多私密空 间。
磬苑广场局部透视
3.2 磬苑广场分析
磬苑广场中心 ,有源头活水迭宕而下,在广场中轴线 处形成一条引导水渠,且与整个横向景观带的中轴重合。 整个广场呈对称式布局,阡陌交通,互通有无,南北 两侧有八 座以赵朴初先生手迹为主体的多字体校训卧石, 烘托了主广场庄重严谨的氛围。
3.2 磬苑广场分析
磬苑广场作为校区主广场,在营造广场庄重严谨 风格的同时,又注重宜人尺度的景观小品的塑造。 使3 半封闭半开敞式绿化空间 例如“春潮流彩”景区利用建筑物、沿墙种 植的杜鹃、葱兰、自然式栽植的白玉兰、紫玉兰等 乔、灌木以及平铺的草坪,形成一个半封闭半开敞 式的绿化空间。“金莲映日”景区利用连廊前开阔 的草坪,点缀有紫薇、桂花等观花小灌木的色块, 依附于墙体的木香围合出半开敞的绿化空间,为同 学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相对开放而又互不干扰 的空间。
校园广场案例分析
——安徽大学新校区
目录
1、历史文化分析 2、基地分析 3、广场分析 4、植物景观分析
1 历史文化分析
如图为安徽大学新校区(又 名“磬苑校区”),位于合肥经 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 安徽大学 大学围绕翡翠湖(又名鸣磬湖) 呈发散式布局,地处翡翠路以北, 九龙路和汤口路以东,容城路以 南,丽人湖环湖西路以西,西侧 怀抱丽人湖及公园景区。 安徽大学新校区因大学整体 轮廓如古代的打击乐器磬,故得 名“磬苑校区”,取“击磬而发 音,音和而乐成,乐成以化人” 之意 。
TANK YOU!
2 基地分析
如图为安徽大学新校区 总体规划图。基地内用地狭长, 地形起伏,植被及生态环境较 好。根据其景观环境总体规划 设计,将校区分为“两轴八 区”,“两轴”为景观横轴及 纵轴。 在校园中轴线上规划设计 了连贯东西校门的横向景观带, 穿越了学生宿舍区、图书馆与 实验区、公共教学区、院系组 团区以及滨河景观区,并延伸 至翡翠湖,将翡翠湖的自然滨 河景观引入校园。
4 植物景观分析
4.2 开敞式绿化空间 多用疏朗开阔的草坪,零星点缀以乔、灌木, 或与低矮的花丛、地被植物相结合配臵,创造出或 宽阔祥和、或热闹纷繁的开敞式绿化空间,而色彩 淡雅、质感细腻的植物对其空间氛围的表达也有一 定的强化作用 以横向景观轴上“鸣磬广场”的植物景观为例, 利用开阔的草坪和低矮的地被植物,零星的点缀有 黑松、孝顺竹、桂花等观赏性强的植物,整体色调 以绿为主,色彩平和,创造出视线通透、空问开阔 的开敞式绿化空间,一经建成,立即成为校园里举 行各种大型活动的理想场所。
3.1鸣磬广场分析
在景观布臵上,鸣磬广场运用高大的树 种、攀援的植被、围合的灌木及地被植物等 结合构筑物、建筑物来创造出安静、祥和的 封闭式绿化空间。
3.2 磬苑广场分析
磬苑广场是位于 横向景观带东侧的广 场。开敞式的条形广 场东起校区东门,西 至景观轴焦点“文典 阁书院”。作为学校 东门主广场,磬苑广 场不同于鸣磬广场的 宜人聚集性,磬苑广 场是一个动态的流动 性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