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光拍的形成与获得
【摄影是光的艺术光是摄影的生命】浅谈摄影的“光...

【摄影是光的艺术光是摄影的生命】浅谈摄影的“光...摄影基础-光的艺术提起摄影,我们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摄影属于一种技能吧,其实也没错,日常大家在拍摄时更多关注是寻找合适的角度,设置相机的各项参数等等,这些调整都是在针对设备本身和被拍摄对象来进行的。
其实摄影我更认为是一门研究光的艺术,光是摄影的生命,没有光线,摄影就无从谈起,因此可以说摄影艺术其实就是光与影的艺术。
更多的时候,我们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拍摄,光线来源也更多的是太阳光,太阳光的照射使摄影中的景物产生明暗的层次,以及线条和色调,有时强有时弱,而且还会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不同,景物就因为它的不同变化而受到不同影响。
因此,拍摄景物时,首先要了解每种光线的来源和光线的强弱,从而很好地加以运用。
自然条件下的光线照射那么,光线究竟能在摄影中改变什么?想知道这一点就要了解光的特性。
光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也不一样,但所有的光,无论是自然光或人工室内光,都有以下3点特征:明暗度:表示光的强弱,同时也是决定画面色调的决定性因素;光线方向:不同的光线方向会营造出不同的画面气氛;色彩:不同性质的光,随它穿越的物质不同而变化出多种色彩。
红霞照耀大海和陆地逆光是很有创意的光线。
日出日落、朝霞晚霞等都是逆光风光摄影中最典型的类别,画面明暗对比强烈,作品晶莹透亮,色彩清新,富有生气。
其幽静,柔美,又不失温馨与浪漫,诗情画意般的美景让人陶醉。
在拍摄中,我们一定要关注的是:光的方向,主要分为:顺光、测光、逆光顺光也称为“正面光”,指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拍摄方向相同的光线,光源在同一方向上,正对着被摄主体,使其朝向相机镜头的面容易得到足够的光线,可以使拍摄物体更加清晰。
根据光线的角度不同,顺光又可分为正顺光和侧顺光两种。
正顺光就是顺着摄像机镜头的方向直接照射到被摄主体上的光线,使其没有一点阴影。
侧顺光就是光线从相机的左边或右侧面射向被摄主体,多数情况下用25°~45°侧顺光来进行照明,此时被摄主体部分受光,出现了部分投影。
光拍

教师: 中国石油大学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报告 成 绩: 班级:应物09-5 姓名: 刘洋 学号:09131504 同组:王书禾实验4-2 光“拍”的传播和光速的测量【实验目的】1、了解声光频移的基本知识;2、理解光拍频的概念;3、掌握光“拍”法测光速的技术。
【实验原理】1、 光拍的产生与传播根据振动迭加原理,频差较小、速度相同的二同向传播的平面光波相迭加即形成拍。
假设它们的振幅均为0E ,圆频率分别为1ω和2ω,频差为12ωωω-=∆,沿x轴方向传播,则()11101cos ϕω+-=x k t E E ()22202cos ϕω+-=x k t E E式中的11/2k λπ=和22/2k λπ=为波数,1ϕ和2ϕ为初位相。
这两列迭加后有 ⎥⎦⎤⎢⎣⎡++⎪⎭⎫ ⎝⎛-+⨯⎥⎦⎤⎢⎣⎡-+⎪⎭⎫ ⎝⎛--=+=22cos 22cos 212121212021ϕϕωωϕϕωωc x t c x t E E E E 上式表示沿X轴方向的前进波,其圆频率为221ωω+,振幅为⎥⎦⎤⎢⎣⎡-+⎪⎭⎫ ⎝⎛-∆22cos 2120ϕϕϕc x t E 因为振幅以频率πωωπω2212-=∆=∆f 作周期性地变化,所以被称为拍频波。
图4-2-1所示为拍频波场在某一时刻t的空间分布,图中以Λ表示拍频波长。
任何探测器所产生的光电流都只能是在响应时间τ内的时间平均值,即()⎭⎬⎫⎩⎨⎧⎥⎦⎤⎢⎣⎡-+⎪⎭⎫ ⎝⎛-∆+=1220cos 1ϕϕωc x t gE i (4-2-2) 式中g 为探测器的光电转换常数。
在同一时刻,光电流i 的空间分布如图4-2-2所示。
将直流成份滤掉,即得光拍信号。
而光拍信号的位相差与空间位置x有关。
设空间某两点之间的光程差为L ∆,拍信号位相差为ϕ∆,由(4-2-2)式得cL f c L ∆⋅∆=∆⋅∆=∆πωϕ2 (4-2-3) 将光分为两路,通过不同的光程后入射到同一探测器,输出的两个光拍信号的位相差ϕ∆与光程差L ∆之间的关系仍由(4-2-3)式确定。
浅谈光拍的形成与获得

浅谈光拍的形成与获得摘要:光速的测量在光学的研究历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光速测量方法和精确度的每一点提高都反映和促进了相应时期物理学的发展。
而光拍法对光速的测量更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讨论了光拍的形成与获得,以及其发展背景和应用。
关键词:光拍 发展背景 形成与获得 应用1 引言根据振动迭加原理,频差较小、速度相同的二同向传播的平面光波相迭加即形成拍。
光拍是光的波动特性的一种表现,属于光的干涉特征, 两列频差较小,但振动方向相同,且同向传播的单色光波叠加将产生光拍现象,它利用的原理是波的叠加性原理。
两列波叠加后有波函数:21E E E +=,角频率为221ωω+,并形成拍频波,振幅以频率πω4/∆=∆f 作周期性地变化。
拍频波的频率较光频率要小得多,所以我们可以用光电检测器检测。
光拍在各领域的应用与光速测量的发展离不开关系]1[。
光速是最近的物理常数之一,光速的精确测定及其特性的研究与近代物理学和实验技术的许多问题重大问题关系密切。
早在麦克斯韦光的电磁理论建立以前,人们已有了光具有一定传播速度的概念。
迈克尔逊和他的同事们在1879-1935年期间,对光速作了多次系统的测量。
实验结果不仅验证了光是电磁波,而且为深入地了解光的本性和为建立新的物理原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而1960年激光的出现以后,把光速的测量推向一个新阶段。
1972年美国标准局埃文森等人测量了甲烷稳频激光的频率,又以原子的基准波长测定了该激光的波长值,从而得到光速的新数值c=299792458m/s ,不确定度为9104-⨯。
随之光拍被发现是测量光速比较好的方法,并在物理界广泛应用于测速,特别是在测光方面应用尤为重要。
所以掌握光拍的形成原理与获得及光拍法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光拍的形成与获得]2[2.1 光拍的产生与传播根据振动迭加原理,频差较小、速度相同的二同向传播的平面光波相迭加即形成拍。
假设它们的振幅均为0E ,圆频率分别为1ω和2ω,频差为12ωωω-=∆,沿x轴方向传播,则()11101cos ϕω+-=x k t E E ()22202c o s ϕω+-=x k t E E式中的11/2λπ=k 和22/2λπ=k 为波数,1ϕ和2ϕ为初位相。
拍摄的工作原理

拍摄的工作原理
拍摄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学和电子学的相互作用。
当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后,会通过凸透镜的聚焦作用在感光材料(例如胶片或图像传感器)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这是因为光线在通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并根据物距、焦距等因素呈现不同的成像特性。
感光材料上的像素会根据光线的强弱和颜色进行敏感的记录。
在胶片中,光线通过化学反应将图像固定在胶片表面上,而在图像传感器中,光线通过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信号。
经过转换后的电信号会被相机内部的图像处理器进行处理和解码。
这些信号经过数字转换后,会转化为图像文件,并根据设定的参数进行后期处理(如色彩校正、锐化、对比度调整等)。
最终,处理后的图像可以保存在存储设备中,或者通过显示屏或打印机等外部设备进行显示和输出。
整个拍摄过程通过光学和电子学的相互协作,实现了摄影作品的获取、处理和保存。
摄影光的原理

摄影光的原理
摄影光的原理指的是摄影过程中光线的行为和性质。
光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光线以波粒二象性的方式传播。
光的传播路径可以通过直线光束的方式描述,光线在各种媒介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在摄影中,光线从光源(如太阳、闪光灯等)发出,经过镜头折射进入相机,最后落在感光介质上。
摄影光线经过镜头会发生折射,折射后的光线会聚焦在焦平面上。
焦平面上的感光介质(底片或数字传感器)可以记录光线信息,形成影像。
焦平面上的不同位置对应着画面上不同的景物,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和光圈大小,可以选择将画面上的哪部分清晰地记录下来。
光线的多少和亮度取决于光源的强弱以及环境亮度。
在过暗的环境中,光线不足时,可以通过调整快门速度、增加感光度或使用辅助灯光等方式增强亮度。
而在过亮的环境中,过多的光线可能导致曝光过度,可以通过调整快门速度、缩小光圈或使用滤镜等方式减少光线进入。
光线的方向和角度也会影响照片的效果。
逆光拍摄时,光线从背后照射被摄主体,可能会产生背光效果。
正面光拍摄时,光线从摄影者的背后照射被摄主体,能够更好地呈现主体的细节。
侧光拍摄时,光线从侧面照射被摄主体,能够形成明暗对比明显的效果。
总之,摄影光的原理通过控制光线的强度、方向和角度等因素,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光影效果,从而影响照片的表达和感观效果。
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

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
首先,光的传播是摄影成像的前提条件。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常数,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当光线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
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速度会改变,导致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根
据介质的折射率,我们可以通过透镜将光线聚焦在一个点上,形成成像。
其次,透镜成像是摄影成像的关键过程。
透镜是一种能够集中和分散
光线的光学元件。
透镜的形状和折射率决定了光线通过透镜时会发生弯曲、散焦或聚焦的效果。
利用透镜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可以实现物
体的放大、缩小和透视等效果。
当光线通过透镜时,光线会按照特定的规
律被透镜折射和反射,并最终聚焦在成像平面上形成物体的镜像。
最后,光敏材料的感光是摄影成像的关键。
摄影过程中使用的光敏材
料可以是胶片或数码感光元件(如CCD、CMOS)。
在感光材料上,有一层
可以感光的荧光层,光线进入感光材料后会激发荧光层上的银盐颗粒,使
其发生化学反应。
将感光材料暴露在光线下一段时间后,银盐颗粒发生颜
色变化,形成了底片上的图像。
总结起来,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包括了光的传播、透镜成像和光敏材
料感光三个过程。
通过透镜将光线聚焦在成像平面上,并利用光敏材料对
光线的感光,最终形成物体的图像。
这一基本原理是摄影术的基础,也是
现代摄影技术发展的核心。
光学拍照法的原理及应用

光学拍照法的原理及应用1. 原理光学拍照法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成像技术,通过利用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特性,将物体的图像转化为电子信号,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生成可视化的图像。
1.1 光的传播与折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是呈直线传播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个简单的关系,即$n_1\\sin\\theta_1 = n_2\\sin\\theta_2$,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theta_1$和$\\theta_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1.2 光的反射与成像光在物体的表面上发生反射时,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线从物体上的不同点反射回来,经过透镜或镜面的聚焦作用,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1.3 光学拍照的原理光学拍照法利用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特性,通过摄像机的光学系统,将物体的光信息转化为电子信号。
摄像机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透镜、光圈和感光器。
透镜用于聚焦光线,光圈用于调节光线通过的数量,感光器则将聚集到的光线转化为电子信号。
2. 应用光学拍照法在现代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涵盖了多个领域。
2.1 摄影光学拍照法是现代摄影的基础技术,通过光学系统捕捉和记录物体的图像,实现了可视化的图像成像。
摄影领域利用光学拍照法可以实现静态的照片拍摄,也可以通过快速捕捉和处理连续的图像,实现高速连拍和动态影片的拍摄。
2.2 视频会议光学拍照法在视频会议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摄像头光学系统可以捕捉与传输人们的实时图像,使得远程会议成为可能。
通过光学拍照法,用户可以与其他人进行面对面的实时交流,大大提高了远程协作和远程教育的效率。
2.3 医学影像医学影像是光学拍照法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光学拍照法,医生可以观察和记录患者的身体部位,快速获得临床诊断所需的图像。
例如,X光片、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利用光学拍照法的原理和设备对人体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查,为医疗诊断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光的摄影与摄影原理

光的摄影与摄影原理光,是摄影的灵魂。
在摄影中,光的作用不可忽视。
无论是室内拍摄还是室外拍摄,都离不开光的运用和掌握。
本文将探讨光的摄影原理以及如何运用光来创造出最佳的摄影效果。
一、光的本质与特性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长范围从短波紫外线到长波红外线都有涉及。
在摄影中,我们常用的是可见光。
光的特性包括颜色、亮度、方向和质地。
不同颜色的光会产生不同的氛围和感觉,亮度的高低决定了照片的明暗程度,光线的方向能够为被摄主体增添立体感,而光线经过不同的介质时会产生折射和反射,形成各种不同的质感效果。
二、光的摄影原理1. 曝光原理曝光是指控制电子感光元件受到的光的数量,使其成像的过程。
曝光的主要因素包括光圈、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
光圈控制光线通过镜头的多少,是光线进入相机的主要途径,光圈越大,进入相机的光线越多。
快门速度控制感光元件受到光线的时间长度,快门速度越慢,照片中的运动轨迹会更加模糊。
ISO感光度控制感光元件的灵敏度,ISO越高,照片中的噪点越多。
2. 反差原理反差是指照片中不同区域之间明暗的差距。
合理运用反差可以增强照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高反差的照片具有强烈的黑白对比,适合表达强烈的情绪或让被摄主体突出。
3. 色彩原理色彩是光的属性之一,不同颜色的光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冷色调的照片给人一种冷静、淡定的感觉,而暖色调的照片则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在摄影中,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灯光或后期调色来控制照片的色彩。
4. 照明原理照明是控制光源的位置、强度和角度,以及使用适当的辅助灯光来创造出所需的照明效果。
在室内拍摄中,合理的照明能够烘托出被摄主体的美感和细节,而在室外拍摄中,对光线的运用和掌握则能够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三、运用光创造出最佳摄影效果的方法1. 利用自然光自然光是最原始、最真实的光源。
在室外拍摄时,可以利用不同时间段的自然光来拍摄不同的效果。
黄昏时分的柔和光线能够给照片增添浪漫的气息,而正午的阳光则能够创造出强烈的明暗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光拍的形成与获得摘要:光速的测量在光学的研究历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光速测量方法和精确度的每一点提高都反映和促进了相应时期物理学的发展。
而光拍法对光速的测量更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讨论了光拍的形成与获得,以及其发展背景和应用。
关键词:光拍 发展背景 形成与获得 应用1 引言根据振动迭加原理,频差较小、速度相同的二同向传播的平面光波相迭加即形成拍。
光拍是光的波动特性的一种表现,属于光的干涉特征, 两列频差较小,但振动方向相同,且同向传播的单色光波叠加将产生光拍现象,它利用的原理是波的叠加性原理。
两列波叠加后有波函数:21E E E +=,角频率为221ωω+,并形成拍频波,振幅以频率πω4/∆=∆f 作周期性地变化。
拍频波的频率较光频率要小得多,所以我们可以用光电检测器检测。
光拍在各领域的应用与光速测量的发展离不开关系]1[。
光速是最近的物理常数之一,光速的精确测定及其特性的研究与近代物理学和实验技术的许多问题重大问题关系密切。
早在麦克斯韦光的电磁理论建立以前,人们已有了光具有一定传播速度的概念。
迈克尔逊和他的同事们在1879-1935年期间,对光速作了多次系统的测量。
实验结果不仅验证了光是电磁波,而且为深入地了解光的本性和为建立新的物理原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而1960年激光的出现以后,把光速的测量推向一个新阶段。
1972年美国标准局埃文森等人测量了甲烷稳频激光的频率,又以原子的基准波长测定了该激光的波长值,从而得到光速的新数值c=299792458m/s ,不确定度为9104-⨯。
随之光拍被发现是测量光速比较好的方法,并在物理界广泛应用于测速,特别是在测光方面应用尤为重要。
所以掌握光拍的形成原理与获得及光拍法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光拍的形成与获得]2[2.1 光拍的产生与传播根据振动迭加原理,频差较小、速度相同的二同向传播的平面光波相迭加即形成拍。
假设它们的振幅均为0E ,圆频率分别为1ω和2ω,频差为12ωωω-=∆,沿x轴方向传播,则()11101cos ϕω+-=x k t E E ()22202c o s ϕω+-=x k t E E式中的11/2λπ=k 和22/2λπ=k 为波数,1ϕ和2ϕ为初位相。
这两列迭加后有⎥⎦⎤⎢⎣⎡++⎪⎭⎫ ⎝⎛-+⨯⎥⎦⎤⎢⎣⎡-+⎪⎭⎫ ⎝⎛--=+=22cos 22cos 212121212021ϕϕωωϕϕωωc x t c x t E E E E 上式表示沿X轴方向的前进波,其角频率为221ωω+,振幅为 ⎥⎦⎤⎢⎣⎡-+⎪⎭⎫ ⎝⎛-∆22cos 2120ϕϕϕc x t E (1)因为振幅以频率πω4/∆=∆f 作周期性地变化,所以被称为拍频波。
其中E 被称为拍频波,f ∆称为拍频,f c ∆=∆=Λ/λ为拍频波的波长。
图1(a)所示为拍频波场在某一时刻t的空间分布,图中以Λ表示拍频波长。
任何探测器所产生的光电流都只能是在响应时间τ内的时间平均值,即()⎭⎬⎫⎩⎨⎧⎥⎦⎤⎢⎣⎡-+⎪⎭⎫ ⎝⎛-∆+=1220cos 1ϕϕωc x t gE i (2) 式中g 为探测器的光电转换常数。
在同一时刻,光电流i 的空间分布如图1(b)所示。
将直流成份滤掉,即得光拍信号。
而光拍信号的位相差与空间位置x有关。
设空间某两点之间的光程差为L ∆,拍信号位相差为ϕ∆,由(2)式得cL f c L ∆⋅∆=∆⋅∆=∆πωϕ2 (3) 将光分为两路,通过不同的光程后入射到同一探测器,输出的两个光拍信号的位相差ϕ∆与光程差L ∆之间的关系仍由(3)式确定。
特别当πϕ2=∆时,Λ=∆L 恰为光拍的波长。
图1拍频波2.2 光拍的获得为产生光拍频波, 要求相叠加的两光波具有一定的频差。
这可通过声波与光波相互作用发生声光效应来实现。
介质中的超声波能使介质内部产生应变引起介质折射率的周期性变化,就使介质成为一个位相光栅。
当入射光通过该介质时发生衍射,其衍射光的频率与声频有关。
这就是所谓的声光效应。
具体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行波法,如图2(a )所示,在声光介质与声源(压电换能器)相对的端面敷以吸声材料,防止声反射,以保证只有声行波通过介质。
当激光束通过相当于位相光栅的介质时,使激光束产生对称多级衍射和频移,第L 级衍射光的圆频率为:Ω+=L L 0ωω 其中0ω是入射光的圆频率, Ω为超声波的圆频率,L=0,±1,±2,...为衍射级。
利用适当的光路使零级与+l 级衍射光汇合起来, 沿同一条路径传播,即可产生频差为Ω的光拍频波。
另一种是驻波法,如图2(b)所示,在声光介质与声源相对的端面敷以声反射材料,以增强声反射。
沿超声传播方向, 当介质的厚度恰为超声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前进波与反射波在介质中形成驻波超声场, 这样的介质也是一个超声位相光栅,激光束通过时也要发生衍射,且衍射效率比行波法要高。
第L 级衍射光的圆频率为:Ω++=)2(0,m L m L ωω若超声波功率信号源的频率为:F=Ω /2π,则第L 级衍射光的频率为:F m L f f m L )2(0,++=式中L,m=0,士1,±2,...,可见,除不同衍射级的光波产生频移外,在同一级衍射光内也有不同频率的光波。
因此,用同一级衍射光就可获得不同的拍频波。
例如,选取第1级(或零级),由m=0和m=-1的两种频率成分叠加, 可得到拍频为2F 的拍频波。
图2(a) 图2(b)3 光拍的应用自激光出现以来,应用范围有很大扩展,为光学实验,光通讯、全息照相技术等光信息处理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这些领域中,光拍频技术具必不可少的地位。
现在,光拍频技术有:(1)光外差法;(2)非线性光学的频率变换。
]3[下面将稍微介绍光拍在光速,透明介质折射率的测量中的应用。
3.1 光拍法测光速]4[因为驻波法衍射效率高,并且不需要特殊的光路使两级衍射光沿同向传播,在同一级衍射光中即可获得拍频波,故该实验一般采用驻波法。
自激光出现以来,应用范围有很大扩展,为光学实验,光通讯、全息照相技术等光信息处理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这些领域中,光拍频技术具必不可少的地位。
现在,光拍频技术有:(1)光外差法;(2)非线性光学的频率变换。
下面将稍微介绍光拍在光速,透明介质折射率的测量中的应用。
该实验通过实验装置获得两束光拍信号,在示波器上对两光拍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测出两光拍信号的光程差及相应光拍信号的频率,从而间接测出光速值。
假设两束光的光程差为L,对应的光拍信号的相位差为'ϕ∆,当二光拍信号的相位差为2π时,即光程差为光拍波的波长λ∆时,示波器荧光屏上的二光束的波形就会完全重合。
由公式:()FL∆=λ∆⋅fc2⋅=便可测得光速值c。
式中L为光程差,F为功率信号发生器的振荡频率。
用光拍法测光速所要用的仪器有:光速测定仪、双综示波器、频率计等。
图3和图4所示分别为实验装置框图和实验光路图。
图3实验装置框图图4实验光路图其大概的实验内容有,调整仪器(调整方法详见仪器说明书),使光路满足图4所示要求。
微调信号频率及斩光器转动速度,同时调节透镜,在示波器中观察图4中(1)(2)两束光的正弦信号波形并使之振幅相等,移动反射镜(3),利用位相比较法由式:()FHe-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λ计算NeLf⋅∆⋅c2=度。
式中f∆为F15需要从频率计上精确读出。
2,F值约为MHz3.2 光拍法测量透明介质折射率]5[3.2.1测量原理根据光程定义, 当真空中传播的光通过折射率大于1 的透明介质时, 其光程将增加。
设透明介质沿光路方向长度为d, 未将其放入光路中时, 光在这段距离d 内的光程为cd ( c 为光速) 。
若将透明介质置于光路中, 则光在介质中的光程为cndvd=。
因此,透明介质加入前后的光程差为cd( n - 1) ( n 为折射率) , 相当于光在真空中传播d( n - 1) 的光程。
3.2.2 测量过程利用在光速测量实验中已搭好的光路, 先用千分尺将棱镜小车b 定位于导轨B右端, 从最右端开始移动棱镜小车a。
待两波形完全重合时, 记下导轨A 的读数。
将折射率n > 1 的透明液体介质放在沿光路方向长度为d 的透明水槽中,把水槽置于一根仪器导轨B 上, 改变水槽高度使光线穿过该液体介质。
原光路中放入介质后外光路光程将增加, 示波器上外光路波形位置随之发生变化。
通过将棱镜小车a 向左移动d( n - 1) 至导轨A 处,缩短外光路光程可使两波形重新重合。
代入公式n= 1 +D2 - D1d即可测算出该液体介质折射率。
4 总结一个事物的发展将促进另一事物的发展,这是科学发展的步伐。
光速与光拍的发展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要想使光速与光拍的关系继续发展下去,学习和研究好光拍的基本信息(包括光拍的产生途径,传播方式等)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姜东光,近代物理实验. 北京:科学出版社[2] 吴先球,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3] 樱井慧雄,光拍频的特性与应用,国外计量,1976年05期[4] 龚添喜,光拍法测光速实验中的几个误解,大学物理,第26卷第4期[5] 宇辉,光拍法在测量透明介质折射率中的应用,宿州学院学报,Vol.22, 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