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城国际区超长地下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地下管廊

城市地下管廊

城市地下管道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管道综合管廊,又称为“共同沟”,是指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

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彻底改变以往各个管道各自建设、各自管理的零乱局面。

各管线需要开通时,只需通知有关负责部门,接通接口即可,既便于修理,又节省资源。

将各类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隧道内,消除了通讯、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网及地面上竖立的电线杆、高压塔等,避免了路面的反复开挖、降低了路面的维护保养费用、确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

同时道路的附属设施集中设置于共同沟内,使得道路的地下空间得到综合利用,腾出了大量宝贵的城市地面空间,增强道路空间的有效利用,并且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创造良好的市民生活环境。

在发达国家,共同沟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在系统日趋完善的同时其规模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国内也有综合管廊的建设实例。

其实北京早在1958年就在天安门广场下铺设了1000多米的共同沟。

2006年在中关村西区建成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二条现代化的共同沟。

该共同沟主线长2公里,支线长1公里,包括水、电、冷、热、燃气、通讯等市政管线。

1994年,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了大陆第一条规模最大、距离最长的共同沟——浦东新区张杨路共同沟。

该共同沟全长11.125公里,共有一条干线共同沟、两条支线共同沟,其中支线共同沟收容了给水、电力、信息与煤气等四种城市管线。

每天都有人巡视安全情况,如工作人员发现有管线出现问题,会及时通知相关管线负责单位。

沟内安装有通风、排水、照明等配套设施,均通过两级计算机网络与中央控制中心相连,可将沟内各种信息与数据汇总到控制室,而控制室则能对各类设施实施自动远程操作。

上海还建成了松江新城示范性地下共同沟工程(一期)和“一环加一线”总长约6公里的嘉定区安亭新镇共同沟系统。

广州塔工程施工

广州塔工程施工

广州塔,又名小蛮腰,是我国广州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它的建设过程堪称一项浩大的工程,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广州塔的工程施工过程。

广州塔的建设用地位于海珠区赤岗塔附近,占地面积17.546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114054平方米,其中塔体建筑面积为44275平方米,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为69779平方米。

广州塔的整体高度为600米,其中塔身主体高454米,天线桅杆高146米。

广州塔的建设工程于2005年11月25日正式动工。

首先进行的是基坑工程,经过严格的验收后,开始了施工总承包开标。

随后,主体桩基础工程施工也开始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工程师们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了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2008年8月27日,广州塔的主体塔体完成封顶,超过了中信广场,成为广州市最高的建筑。

这一刻,标志着广州塔的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然而,工程建设并未就此结束,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

2009年5月5日,广州塔的天线提升完毕,达到610米的最终高度。

然而,由于担心影响飞机飞行安全,广州塔最终将天线高度降低了10米,变为600米。

2010年6月,广州塔的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并于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第16届亚运会的转播中心,广州塔在亚运会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广州塔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溶洞较多,给基坑工程带来了很大困难。

其次,广州塔的结构独特,采用了圆形的渐变网格结构,设计和施工都需要极高的精度。

此外,广州塔的高度也给施工带来了挑战,如高空作业、物料运输等问题。

然而,建设者们凭借先进的施工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克服了这些困难,将广州塔建设成了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广州塔的建成,不仅提升了广州市的城市形象,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站在广州塔上,可以俯瞰整个广州市区的美景,感受这座现代化都市的繁华与魅力。

同时,广州塔也成为了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示了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和实力。

6分钟动画带你了解广州西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内部布置

6分钟动画带你了解广州西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内部布置

6分钟动画带你了解广州西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内部布置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简称“广州IFC”,又称“广州西塔”,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西路5号,南邻珠江和广州塔。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其中主塔楼高440.75米,加上直升机坪达到449.2米,地上共103层,地下4层。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外观设计来自于英国威尔森·艾尔建筑师事务所,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建筑设计,采用巨型斜交网柱筒中筒结构的“通透水晶”方案。

主塔楼建筑平面是由六段圆弧组成的圆弧三角形,以曲线形状及透明的光滑建筑立面为主要思路设计,通过渐变宽度形成两头小中间大,在高度的三分之一处达到最宽,显露出建筑物的纺锤外型。

安全设计全球首次采用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外筒+混凝土内筒的筒中筒结构体系,创新了国际超高层建筑标准设计,具有足够的抗震刚度和优异的防风抗震性能,即使遭遇撞击、火灾和爆炸等突发事件,只会局部破坏,不致引起连锁反应而倒塌,结构整体安全度高。

网络安防采用先进的高智能光纤网络、安防管理系统及楼宇智能监控系统。

供电系统主塔楼设施主要电力由本地供电系统提供,包括10回路市政10KV电源(其中6路主供、4路备供),及6台1500KW备用发电机组,多台变压器共同工作,互为备用,保证大厦供电不间断。

储油缸燃料储备足够素有发电机满负荷运行8小时,为租户提供无忧电力保障。

双冷源供冷区域集中供冷冷源及自备供冷冷源。

双银LOW-E玻璃幕墙采用世界领先水平的双层双银LOW-E低反射高通透中空玻璃幕墙,不仅可有效地隔热降噪,更能有效减少能耗以及对周边建筑的光污染。

超3米净高适应大跨度构造的交叉组合梁,实现超3米楼层净高。

宽阔的空间格局带来更为优化的空间设计及配置,为商务精英注入源源创意活力。

鲜风充足节能杀菌采用充足的鲜风换气以及鲜风换热、光触媒杀菌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环保、有效杀菌、净化空气,保证室内空气品质。

亚运城:一个真正绿色低碳岭南社区

亚运城:一个真正绿色低碳岭南社区

过程 中 ,垃圾 都是和 人体 完 全隔 离 , 圾始 终处 垃 于一 个密封 状态 , 西而使 得垃 圾 的异踪 布会扩 散 到空 气中 ,有效 地避 免 了收集 过程 中的视 觉 、嗅 觉污染 ,最大程 度地 保障 了亚运城 空气的 清新。
走进 亚运城 居住 区 。笔者 发现 每套 公寓都 拥
节能降耗 , 建设低碳环保城
亚运城 整个 建筑群将 按建筑 节能 率划分 为三个 层次 :低能耗 建筑示 范一 亚运城 居住 建筑组 团 ( 媒
体 村、 运动 员村 、技术 官员村 居住 建筑 ) ,节能 率为 6 % , 范建筑 面积 约1 0 5 示 1 万平 方米 ,绿 色建筑 示 范— — 广州亚 运城综 合体 育馆 ( 型体育馆 三星 级绿 色建 筑 ) 大 ,节能率 为6 % ,示 范建筑 面积 约5 0 万平 方米 : 筑节能 示范—— 广州 亚运城整体 , 能率为 5% 。总体节 能率 大大高干 国家标 准5 %的要 求。 建 节 0 0
工 操 作。 通 过 预先 在 地 下埋 设 好 的输 送 管道 ,
厕所 不用花水 费” 。
除 去对 雨冰的 有效 利用 外 , 运城 还充 分利 亚 用太 阳能等 可再 生资 源 ,通过 太阳 能与 水源 热泵
用 气 力传 输 技术 将 散 落 在各 处 的 生活 垃 圾 , 以 5—O 0 7 公里 的时 速抽送 到 中央 垃圾 收集 站并压 缩
■_碳昼 j: 亘
圈 、 I李 佳亮 文
所有 为 绿 色亚 运 所 做的努 力之 中 。广州亚 运城 是反映 广州 人居环 境改 善成果 的一 面镜 子。这
I —L座被誊为 节能环保之城 的亚运城坐落于广州南部风景独特的莲花山风景区的南麓、莲花山水

“四季花城、绚彩广州”——广州亚运城运动员村景观绿化设计

“四季花城、绚彩广州”——广州亚运城运动员村景观绿化设计

1 项 目背 景
21 0 0年 l 月 1 日, 一 次 的亚 洲 运 动会 将 在 广 州 盛 大 1 2 4年
的城 市孕育的四季花色 , 另一方 面, 绚彩广州 ” 现了广州热 “ 体
情开放的另一 特质 , 同时也是对本次亚运主题——“ 激情盛会 、 和谐亚洲” 的响应。即在亚运城运动员村的景观绿化设计 中 , 以
乐的场所 , 后将成 为高级住 宅区。在亚运城运动员村 的景 在赛 观绿化设计 中 , 如何在保证 基本环境景观需 求 的基础上 , 提升
这个特殊 的城市居住区的景观价值和城市立意 , 是本项 目应该 重点解决 的地方。
2 理 念 提 出— — “ 四季 花 城 、 彩 广 ,” 绚 k l 、 I 0 引 言
该设计期望居于区 内的人们 , 不仅能享受 到优质 闲适 的 自然环
境, 在闲庭漫步的同时 , 更能感受 四季轮 回, 时光流转 。对于公 共区和国际区的景观绿 化 , 通过疏密有致 的种植方式 和常青 植
物的选择 , 借以绿篱和乔 , 形成绿 色的围墙 , 分隔使用 空间 。
同 时 , 计 中注 重 景 深 , 间大 小相 济 , 免 一 览 无 遗 的景 观 在设 空 避
“ 季 花 城 、 彩 广 州 ” 设 计 理 念 , 过 运 动 员 村 景 观 绿 化 的 四 绚 为 通
召开。为迎接广州亚运会的顺利 召开 , 广州市政府提 出一系列 的建设筹备活动 ,广州亚运 城就是其中的一项 大型工程项 目。 广州亚运城位于广州南部 , 莲花山南麓 , 莲花水 道西岸 , 京珠高 速公路及地铁 四号线 以东 区域 。用地面积 27 m , . 2赛时总建筑 k 面积 18×14 主要分为运 动员村 、 4 0m , 技术官 员村 、 媒体村 、 媒 体中心 、 后勤服务 区、 体育馆 区及亚运公园等七 大部分 。

地下室超长设计专篇

地下室超长设计专篇

地下室超长设计专篇⾚峰中天悦府项⽬地下室超长设计专篇(初稿2017.5.5)⼀、⼯程概况⾚峰中天悦府项⽬位于内蒙古⾚峰市。

本⼯程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组;场地类别为 II 类建筑场地,设计场地特征周期为 0.35s;⾚峰中天悦府项⽬分为A、B两个区,均由⾼层住宅和配套公建及地下车库组成;⾼层住宅为地上17层,地下2层(见下图1)。

A区地下车库和B区地下车库均为地下1层,其中A区地下建筑⾯积 26497 ㎡。

B区地下建筑⾯积 20843 ㎡。

使⽤功能为设备⽤房及车库。

A区地下车库长度为 288.750 m,宽度为 100.800 m;层⾼: 3.8 m;底板标⾼579.850~581.850 m。

采⽤钢筋混凝⼟框架结构,顶板采⽤⽆梁楼盖。

结构柱⽹标准尺⼨为8.0mx6.6m ,局部柱⽹尺⼨为满⾜建筑平⾯布置需要进⾏调整。

B区地下车库长度为 217.250 m,宽度为 103.850 m;层⾼: 3.8 m;底板标⾼582.750~584.750 m。

采⽤钢筋混凝⼟框架结构,顶板采⽤⽆梁楼盖。

结构柱⽹标准尺⼨为 8.0mx6.6m ,局部柱⽹尺⼨为满⾜建筑平⾯布置需要进⾏调整。

⼆、基础设计2.1本场地A区地库的⼟层分布如下:场地的⼟层参数如下:B场地的⼟层参数如下:地基⼟承载⼒特征值本场地属建筑抗震⼀般地段,该场地内及其周围未见地震灾害遗迹。

本⼯程拟建场地可视为可进⾏建设的⼀般场地。

勘察深度内未见饱和砂⼟及饱和粉⼟,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3条,du>d0+dd-2判定,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不良地质作⽤:场地内⽆危岩、崩塌、泥⽯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的稳定性良好。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本次勘察期间在勘察深度内未发现洞⽳、危岩、崩塌、泥⽯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相对稳定,适宜本⼯程建设。

湿陷性评价:该场地内②粉⼟为湿陷性黄⼟,湿陷性⼟层厚度2.7-7.2m。

广州亚运城景观设计管理之赛时效果控制

广州亚运城景观设计管理之赛时效果控制

浅析广州亚运城景观设计管理之赛时效果控制摘要本文根据广州亚运城景观建设设计管理的实践,对其整体效果把控过程的分析,总结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特殊背景下,大型综合居住社区中景观工程设计管理的效果控制模式,以供后续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亚运城景观工程设计管理效果控制abstract:the abstract try to analyze the management pattern of the large community’s landscape effect in the background of guangzhou asian games in 2010, which is a summary from the design management of the landscape in guangzhou asian games town. it will be greatly appreciate if this article can afford some useful reference.key words:asian games town, landscape project, design management, landscape effects control;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项目概况广州亚运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总规划面积2.73平方公里,规划用地现状水系资源及人文景观丰富,水域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17%,裕丰涌、南派涌和官涌三条河涌贯穿亚运城南北,河涌边缘散布颇具岭南特色的水上民居建筑,用地外围有莲花山水道和石楼河及具有羊城八景之一的莲花山(莲峰观海)。

1前期准备阶段—3+1成立前期专题研究为充分利用广州亚运城规划用地范围内丰富的水系资源和人文景观,挖掘岭南特色的水乡文化;通过前期对用地现状特点及地域文化调研和分析,确立了各种专题研究及规划研究:包括广州亚运城自然水系与景观规划研究、岭南民俗与水系景观研究、广州亚运城光环境研究3个专项研究和广州亚运城夜景规划研究,以上研究分别由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团队承担,事实证明其研究成果为后续景观设计工作提供了设计思路和指导方向,同时为亚运城打造独特景观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海长华国际商业中心塔楼结构设计

南海长华国际商业中心塔楼结构设计

南海长华国际商业中心塔楼结构设计李宏健;谢聪睿;梁智殷;刘付钧【摘要】介绍南海长华国际商业中心超高层塔楼的结构设计要点,该结构为B级高度,存在斜柱、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等超限项;设计中采用合理的结构方案,并优化结构构件,采用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利用多个软件对比计算,针对结构的关键部位采取合理的加强措施,结构满足整体抗震性能目标.【期刊名称】《广东土木与建筑》【年(卷),期】2015(022)004【总页数】5页(P3-7)【关键词】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斜柱;抗震性能设计【作者】李宏健;谢聪睿;梁智殷;刘付钧【作者单位】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广州510170;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广州510170;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广州510170;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广州510170【正文语种】中文1 工程概况长华国际商业中心位于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科技西路与红星路交接处,总占地面积约9.3万m2,总建筑面积约75万m2,包括1栋超高层塔楼和多栋高层塔楼。

其中,超高层塔楼为地上40层,结构高度173.7m,建筑高度180m,建筑面积地上部分73629m2,地下部分11503m2,塔楼位置仅设2层地下室,总深8.6m。

塔楼地面(B1层)以上已采用防震缝与裙楼分开,塔楼地上楼层为商业、办公和酒店,地下为车库和商场。

塔楼建筑基本平面形状为圆角三角形,从B1~39层建筑平面逐渐变化,至17层达到最大平面,再向上逐渐缩小至屋顶平面,建筑立面及剖面如图1所示。

塔楼B1层层高5.4m,底部商业楼层层高5.0m,办公层层高4.2m,避难层层高4.5m。

核心筒从下到上为直立的切角三角形。

塔楼各边边长约51m,核心筒各边边长约25m,塔楼外框柱柱距约9m,外框柱与核心筒距离约10m。

按照建筑设想,塔楼柱在30层以下及31层以上采用直立柱,30层柱为向核心筒方向收进的斜柱过渡。

斜柱在30层平面收进距离约600mm,层高4.5m,倾角7.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亚运城国际区超长地下结构设计摘要:混凝土结构结构具有徐变、收缩特性会导致结构中产生拉应力,使结构可能出现有害裂缝。

这些一直都是结构设计中值得探讨的课题。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相结合的方法, 从完善结构设计、优化混凝土配比等方面提出了钢筋混凝土超长结构设计的综合技术措施, 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关键词:超长混凝土结构; 后浇带; 混凝土外加剂;Abstract: The concrete structure has creep, shrinkage characteristics; it will lead to tensile stresses in the structure, so that the structure may have harmful cracks. These have always been worth discussing in structural design. This paper take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examples, put out the measures of long structural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technical to improve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optimize the concrete mix, for similar projects for reference.Key words: long concrete structure; poured band; concrete admixtures中图分类号:TU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广州亚运村运动员村国际区共一层地下室,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地面以上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分成8个独立区域。

各区域之间以100mm宽防震缝分开。

地下室为超长结构,总长约417米,结合建筑功能,沿长度设置两条防震缝,将地下室从左到右分为A、B、C三个区域,缝宽100mm。

如下图所示:本工程A区长约136米,B区长约194米,C区长约87米,都超过了混凝土规范规定的55m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

对于这种超长结构,在混凝土收缩或温度作用下,很有可能开裂并形成有害的贯通裂缝,影响地下室建筑防水和结构的耐久性,甚至可能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

2超长混凝土结构特点分析混凝土是一种凝胶体人造石料,混凝土构件具有徐变、收缩特性,控制和减少混凝土的徐变、收缩量是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因素。

1)徐变。

徐变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构件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凝胶体的水份逐渐压出,水泥石逐渐粘性流动,微细空隙逐渐闭合,细晶体内部逐渐滑动,微细裂缝逐渐发生等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大小;(2)加荷载时混凝土的龄期。

加荷时混凝土龄期越短,则徐变越大;(3)混凝土的组成成份和配合比。

混凝土中骨料本身没有徐变,它的存在约束了水泥胶体的流动,约束作用的大小取决于骨料的刚度(弹性模量)和骨料所占的体积比。

当骨料弹性模量小于70Gpa时,随骨料的弹性模量降低,徐变显著增大。

骨料的体积比越大,徐变越小。

试验表明,当骨料的含量由60%增大为75%时,徐变可减少50%。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小,徐变越小,在常用的水灰比(0.4~0.6)范围内,单位应力的徐变与水灰比呈近似直线关系。

(4)养护及使用条件下的温度与湿度。

混凝土养护时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水泥水化作用就越充分,徐变越小。

2)收缩。

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凝结之前由于沉实泌水、蒸发,干集料或干燥底层吸收使混凝土水分损失,体积因而减少,产生塑性收缩。

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在硬化初期水泥石在水化凝固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自由水份蒸发引起的干缩。

(1)混凝土的组成和配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

水泥的用量越多,水灰比较大,收缩就越大。

骨料的级配好、密度大、弹性模量高,粒径大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粗骨料的所占的体积比越大、强度越高,对收缩的制约就越大。

(2)干燥失水是引起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原因,高温湿养可以加快水化作用,减少混凝土中的自由水份,因而可以使收缩减少。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超长结构温度、收缩徐变等内应的叠加和结构累计,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而有效控制裂缝的展开可采取多种方式,如设置若干道变形缝,以释放大部分变形。

另外可采用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等方法,以抵抗施工温度、徐变、收缩等变形产生的应力。

伸缩后浇带是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徐变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其需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

本工程后浇带的严格意义是基于混凝土的徐变、干缩和施工期间的水泥水化热的考虑而设置的临时性伸缩缝,在60天后用填充性膨胀混凝土回浇。

减少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徐变、干缩和施工期间的水泥水化热,防止结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的施工关键措施是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加强施工养护等。

3. 超长地下结构设计作为超长结构混凝土,为了控制或减少混凝土的徐变、干缩和施工期间的水泥水化热应力,即控制结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应优化混凝土配比,进行合理的配比设计,并对结构进行合理的后浇带设计。

3.1材料选择1)水泥:选择水化热较小的水泥,控制水泥用量,尽可能使水灰比较小,以减少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和收缩;2)骨料:选择级配好、密度大、刚度(弹性模量)大、粒径大,(弹性模量)较大、杂质少的骨料,并尽可能使骨料的体积比应大于75%,如选择冲洗的砂、圆砾等骨料。

3)掺合物:选择烧失量不大于3%,有较小的细度,质量均匀较好的矿物掺合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改善和易性。

4)外加剂:掺加缓凝剂有利于控制混凝土早期水化热,本工程结构复杂,钢筋密集,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掺加混凝土缓凝剂有利于避免因浇筑速度等原因形成的施工冷缝,而且可缓和温度升高引起的混凝土强度变化。

应用高效减水剂以降低水泥用量。

3.2配合比设计超长结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控制水泥用量,尽量降低水灰比,水灰比是决定水泥石和截面区空隙的关键因素,较小的水灰比可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粗骨料的所占的体积比越大、强度越高,对混凝土收缩的制约就越大,因此配合比设计时应尽量使粗骨料的体积比大,但应满足一定的要求。

总之,依据超长结构施工控制的机理分析可知,通过优化混凝土配比设计,可从混凝土胶体材料的本身减少收缩、徐变等应力,以及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来抵抗混凝土的内应力变形是一种超长结构混凝土施工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施工之前,结合本工程结构超长和清水混凝土特点,应精心进行混凝土的配比选材、试配设计,来满足工程需要。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严格依据相关规范的要求控制配比中的碱含量,防止碱集料反应的发生,当使用B种低碱活性集料时,其混凝土含碱量不超过5Kg/m3,当使用C种低碱活性集料时,其混凝土含碱量不超过3Kg/m3。

3.3结构后浇带设计根据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按下表规定采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m)(节选)本工程A区长约136米,B区长约194米,C区长约87米,均超过规范限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为此,本工程设计若干后浇带将地下室进行施工阶段的临时分段,控制混凝土早期收缩徐变时各段施工段结构的长度,减低裂缝产生的风险。

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为同层结构混凝土浇筑60天后用高一标号微膨胀混凝土灌浇”,在同一位置底板、侧壁、顶板贯通设置,上部结构相应位置也一起设置。

后浇带宽度为800,分段后各段最大长度原则上控制在55米以下,局部布置困难位置长度控制在60米左右;后浇带位置的底板、外墙部位防水、结构采取加强构造设计。

1)A区地下室结构后浇带设计:在A区的2-6轴至2-7轴之间、5-6轴至5-7轴之间设置2道伸缩后浇带,将A区施工期间临时划分为3部分。

后浇带宽为800,在地下室基础底板、外墙、顶板贯通设置,伸缩后浇带的最大间距为55.5m、最小间距为39.9m。

具体后浇带设计位置如下图所示:2)B区地下室结构后浇带设计:在A区的6-5轴至6-6轴之间、7-6轴至7-7轴之间和9-2轴至9-3轴之间设置3道伸缩后浇带,将B区施工期间临时划分为4部分。

后浇带宽为800,在地下室基础底板、外墙、顶板贯通设置,伸缩后浇带的最大间距为60m、最小间距为46.1m。

具体后浇带设计位置如下图所示:3)C区地下室结构后浇带设计:在A区的9-10轴至9-11轴之间、10-4轴至10-5轴之间设置2道伸缩后浇带,将C区施工期间临时划分为3部分。

后浇带宽为800,在地下室基础底板、外墙、顶板贯通设置,伸缩后浇带的最大间距为35.5m、最小间距为28.6m。

具体后浇带设计位置如下图所示:4结语广州亚运城国际区地下室为超长混凝土结构, 在设计中采用浇筑的混凝土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适当添加混凝土外加剂等措施,结合后浇带的合理设置,有效减小了混凝土的收缩。

在工程投入使用至今未发现有害的贯通裂缝, 证明这是一种方便可行的技术措施,可供同类结构设计时借鉴。

参考文献[1]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混凝土结构(上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