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作调研报告2篇

合集下载

关于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塔额盆地南缘、准噶尔盆地西缘,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全县总面积6106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46.5公里。

县辖4乡2镇1场,50个村队(行政村39个)、5个社区,驻有兵团第九师161团,总人口6万人(含161团0.5万人)。

全县有耕地58万亩、草场707万亩,是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边境县。

2015年,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4.18亿元,较上年增长7.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96万元,较低上年增长2.86%;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较上年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亿元,较上年增长13.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8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860元。

一、历史沿革早在公元前六、七世纪,古老的呼揭部落及塞种人就在巴尔鲁克山一带游牧。

汉朝***辖境属乌孙东境。

北周属突厥,唐代为葛逻初部游牧地。

五代、辽宋时期从服于辽王朝设立的西突厥王府。

后归西辽管辖。

成吉思汗派兵击灭西辽,地入蒙古汗国。

成吉思汗分封领土时,***辖境为成吉思汗三儿子窝阔台的封地。

清为蒙古、哈萨克诸部游牧散帐之所,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塔城直隶厅。

民国二年(1913年)属塔城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政府在古尔班宗设立设治局,名曰古尔班宗设治局,后改为察汗托海设治局,仍属塔城管辖。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察汗托海设治局改为***设治局。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设治局升格为五等县***,县治察汗托海。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

1950年3月***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9年县人民政府由察汗托海迁至目前的哈拉布拉镇。

二、主体民族发展史***地域辽阔,物资丰富,境内居住着汉、哈萨克、维吾尔、回、东乡、蒙古、锡铂、达翰尔、俄罗斯、土家、壮等19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55%,哈萨克族占35%,其他少数民族占10%。

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民族工作调研报告,以下是调研结果的概述:
1. 民族工作的重要性:调研结果显示,民族工作是国家团结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发展和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民族关系状况:大多数民族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也有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和摩擦。

3. 民族政策的实施情况:民族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一些地区和领域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在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

4. 民族地区的发展:调研显示,一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5. 民族文化保护:调研显示,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对于民族文化保护给予了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语言文字的传承等。

6. 民族教育:调研结果显示,民族教育在许多地区得到了加强和改善,但一些民族地区仍存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

7. 民族医疗卫生保健:调研结果显示,民族医疗卫生保健水平有所提高,但在一些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民族群众的医疗卫
生保健仍存在困难。

总之,民族工作调研报告显示,在民族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提高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教育和民族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将有助于实现国家团结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工作调研报告2023

民族工作调研报告2023

民族工作调研报告20231. 引言本文是对2023年中国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

民族工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收集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了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2. 民族工作的现状2.1 民族分布情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其中,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他55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少但在特定地区有着较大的集中分布。

2.2 民族团结和谐状况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谐。

通过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加强法制建设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年轻一代的民族关系更加融洽,跨民族婚姻的增多也体现了民族融合的良好趋势。

2.3 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国各民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艺术表演、节日庆祝等方面的发展,并且广泛开展了相关文化交流活动。

3. 民族工作面临的挑战3.1 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不平衡发展可能导致民族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需要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平衡发展。

3.2 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和就业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少数民族群体面临着教育和就业机会的不公平。

他们往往面临着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问题,需要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3.3 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这对于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产生了影响。

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4. 推进民族工作的建议和措施4.1 加大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缩小民族之间的差距。

甘肃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甘肃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甘肃民族工作调研报告甘肃省是中国较为多民族的省份之一,拥有汉族、回族、藏族、土族等多个民族群体。

为了了解甘肃省各民族的就业情况及相关问题,我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首先,根据我对甘肃省各民族就业情况的调研,可以发现各民族在就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汉族人口较多,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其中以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为主要就业岗位。

回族人口较多集中在宗教、教育等领域,以及商业行业,如开餐馆、开小店等。

藏族人口较多就业在旅游业和农牧业方面。

土族人口较少,多从事农田劳作和一些初级劳动岗位。

另外,甘肃省各民族在就业机会均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业机会分配不公平,一些少数民族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较易受到歧视和限制。

其次,一些少数民族就业机会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的职业选择。

其次,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就业机会匮乏,导致人才流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少数民族人员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消除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偏见,为其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

此外,少数民族自身也要加强自我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同时,少数民族要积极参与各类就业促进活动,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之,甘肃省的少数民族工作调研报告显示,各民族在就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在就业机会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少数民族个人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消除歧视和偏见,最终实现少数民族的就业稳定和发展。

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工作的调研报告

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工作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工作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在民族团结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各地区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推动更好的民族团结示范工作,我公司特派调研团队前往若干地区,对当前的工作情况进行深入调研。

二、调研目的与范围1. 调研目的:-了解各地区在民族团结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

-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提出改进建议。

-推动各地区形成更具示范性的民族团结工作模式。

2. 调研范围:-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包括城市和农村。

-深入了解当地的民族关系、文化传承、宗教活动等情况。

三、调研结果1. 优秀经验:-教育宣传:一些地区通过加强民族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各族群众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促进文化交流。

-宗教和谐:某些地区积极引导宗教和谐,通过宗教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宗教信仰者的融合。

-节庆活动:举办多样化的民族节庆活动,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弘扬传统文化。

2. 存在问题:-信息不对称:一些地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各民族之间对彼此文化和风俗了解不足。

-经济差距:部分地区存在经济差距,影响了不同民族的平等感和团结意识。

-基层治理:一些基层治理存在不足,需要强化基层干部的民族团结理念。

四、建议与改进措施1. 加强教育宣传:-推动学校开设多元文化课程,提高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认知。

-制作多语言宣传资料,通过媒体平台普及民族文化知识。

2. 缩小经济差距:-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计划,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

-鼓励多元化经济发展,提高各民族的经济收入水平。

3. 基层治理提升:-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高其民族团结意识和服务水平。

-推动建立民族自治机构,促进各民族在基层自治方面的参与。

四、总结与展望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了各地区在民族团结建设中的积极努力和良好实践。

但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强合作,推动更多地区形成民族团结的示范工作。

我们期待各地区继续加强经验交流,共同推动我国民族团结建设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为构建团结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民族工作情况汇报

民族工作情况汇报

民族工作情况汇报【篇一:民族工作汇报】民族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首先,欢迎xxx领导到我县考察指导民族工作,下面,将我县的民族工作开展情况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情况做以简要介绍一、全县基本情况我县是全国xxx县,是全省唯一的xxx县,位于xxx。

全县总人口xxx万,有藏、满、蒙、朝、回等xxx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xxx万,占全县总人口的xxx;占全国人口的xxx。

全县幅员面积xxx平方公里,辖x镇x乡、x个街道办事处、x个行政村。

其中民族乡镇x个,即民族村x个,其中x村x个,x村x个,x村x个,x族村x个。

在国家、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关怀支持下,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经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民族政策全面落实、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了巩固。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硕果累累,多次被国务院、国家民委、省委、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民族教育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一)坚持党的领导,民族政策全面落实。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于民族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县加快发展的文件和法规。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工作,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十二五发展规划》、《xxxx》保障少数民族权益。

首先是保障主体民族达斡尔族参政议政。

其次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风俗习惯。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民族习惯,每年都大力支持xxx庆祝活动,使得xxx族节日文化在我县得以传承和发扬。

此外还保证少数民族群众享受其他优惠政策。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经济发展。

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加快民族经济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将民族经济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持了民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我们注重抢抓各种机遇,争取和实施各类发展项目,一大批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国计民生和拉动内需的项目落户我县。

县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情况报告

县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情况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县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县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情况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县高度重视城市民族工作,为深入分析研究新形势下的全县民族工作,加强对城市民族工作的政策指导和工作支持,努力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城市民族工作发展新路子。

最近,我局对保和镇南路社区、社区、十字街社区的城市民族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专项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城市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一)城市少数民族成份,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民族构成、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是云区县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县内世居民族有傈僳、汉、纳西、白、藏、彝、普米、怒、独龙九种民族。

保和镇是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县城所在地,全镇面积352.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委会,个社区居委会于成立。

全县总人口为15412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3761人,占总人口86.79%,社区少数民族人口为5214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8.98%,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773人,占社区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4.83%。

多为在县世居的少数民族有傈僳族、藏族、纳西族、白族约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80%。

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大理州、丽江市,多数为白族、纳西族。

近年来,民族交往日趋密切,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民族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互助合作,民族团结意识不断增强,共同发展的关系更加牢固。

(二)城市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包括居住条件、就业、婚姻、文化程度及子女就学、享受低保医疗等基本情况随着社会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发展,社区少数民族的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子女就业有一定的压力,特别是部分干部、工作人员的第二、三代子女就业问题仍然十分坚刚。

子女就学方面:能实现有学上,上好学的相关保障。

低保、医保方面:按现行相关城镇和农村保障性政策能落实到位。

新城区民族工作总结报告

新城区民族工作总结报告

新城区民族工作总结报告近年来,新城区民族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就。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下是对新城区民族工作的总结报告。

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新城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各族群众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更加密切,民族团结的氛围不断浓厚。

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

新城区加大了对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投入,积极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和节庆庆典,为各族群众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文化特色的平台。

同时,加强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各族群众更加自豪地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

三、民族宗教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新城区积极引导和规范各族群众的宗教信仰活动,保障各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维护了宗教和谐稳定。

同时,加强了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和服务,为各族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宗教活动环境。

四、民族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

新城区积极推动各族群众参与现代经济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五、民族工作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

新城区加强了对民族工作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了民族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为民族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总的来看,新城区民族工作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工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和提高民族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构建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工作调研报告2篇一、基本情况我市现有41个少数民族共17万余人散杂居住,占全市总人口的14.4%;民族乡镇17个(其中仁和区5个,米易县5个,盐边县7个),占全市44个乡镇的39%,全市共有少数民族村171个,占全市352个村的48.6%;民族地区面积394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4%。

近年来,市、县(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把民族工作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纳入全市工作的大局统筹安排部署,着力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制度基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全市各级政府抓住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企业定点扶贫等措施,不断促进民族地区发展,部分地区开始从贫穷逐渐走向富裕。

坚持从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入手,整合民宗、农牧、交通、水务、扶贫等部门资金加强民族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村村通”工程初步改善了民族地区3.65万群众的交通条件;通过水利建设和抗旱救灾工程改善了民族地区1.12万群众饮水及1.1万亩土地灌溉问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了民族地区核桃、烤烟、芒果等经济林果种植面积和牲畜养殖总量,不断拓宽民区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实施“两免一补”、新农合等工程,民族地区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享受民族待遇县税收分享政策、凉山自发迁居农民安置后期扶持政策、增加省级民族资金投入额度等扶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XX年8月,在奋力推进攀枝花跨越发展、努力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目标的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边远民族地区发展座谈会和攀枝花市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同时印发了《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攀委发〔XX〕12号)。

县(区)基层干部和少数民族群众普遍认为,该文件体现了民族工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结合,是促进我市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今后较长时期内的民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民族地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民族工作的重点及措施,为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步夯实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增强了巨大的发展动力。

通过本次调研,我委认为:当前全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明显改善,民族关系更加和睦,近年来的民族工作卓有成效并取得了很大成绩。

二、困难及问题在调研中,调研组发现:我市少数民族大多散杂居住在地处边远的高寒山区,生产和生活条件依然很差,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等诸多要素仍然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民族地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任务极其艰巨。

在民族工作推进当中,还存在部分政府部门的干部主动帮扶民族地区发展的工作意识不够强,对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够好的问题,特别是对《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攀委发〔XX〕12号)贯彻落实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体现在:(一)部分干部对主动做好民族工作的思想意识不够强,政策落实不够好攀委发〔XX〕12号文件出台后,县(区)部分领导和基层干部就文件中相关工作要求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个别县(区)至今未建立落实此项重要政策的工作机制,相关政府部门之间还未形成工作合力,事实上存在涉及民族工作的诸多综合事务,本应由多部门共同协作推进,而目前仅靠民宗委(局)一个部门来承担处理,这种情况比较突出。

为进一步加大全市民族地区发展投入,攀委发〔XX〕12号文件明确规定,享受民族地区政策待遇的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三个县(区)按增值税、一般营业税等8个税种原省级分享部分留给县(区)收入的20%,设立本县(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不宜列入新村建设的农户实施住房、厨房、厕所、庭院、圈舍改造补助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金。

目前,各县(区)在贯彻落实该项政策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打折现象,该项资金在个别县(区)至今仍没有落实到位,存在利用民族地区其它各项事业专项投入进行综合拼凑,账面冲抵民族发展专项资金额度。

目前全市统一规范该专项资金的提取及管理使用的办法还没有制定出台。

(二)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扶持投入力度不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调研中了解到,受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扶持投入力度的现实局限,民族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依然落后,加快发展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如:道路交通方面,目前仅初步解决了主要行政村所在地的道路通畅,由于建设投入强度不足和规划覆盖限制,再加上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影响,多数社(组)道“晴通雨阻”现象十分普遍,全市民族地区仍有51个村的村道完全未硬化,47个村的村道局部硬化,106个社仍不通公路;由于水利设施老化和建设不足,民族地区和二半山区以上的还有近9万群众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问题;部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缺乏中长期规划,发展种、养植培育主导产业过程中存在投入少、产量小、品质差等问题,特别是产业基地建设中的后期管护粗放,相关方面综合扶持力度不够;产业培育中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缓慢,产出效益不高。

总的来看,基础设施落后和产业发展缓慢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瓶颈制约依然突出。

(三)科技普及不足,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难度大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留守群体由于整体素质偏低,加上观念滞后,对现代农业发展及新型农业技术接受程度低,进一步加强科技普及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在技术人才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原因,基层实用人才引进困难,现有人才很难在这些地区安心工作,农业科技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情况严重,不利于农业新品种、种(养)殖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产业发展。

当前还存在少数民族考生很难考进公务员队伍的情况,导致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年轻干部匮乏、基层干部队伍老化现象突出,干部和人才面临断层危险。

县、乡基层少数民族干部十分希望组织上加大民族干部培训交流的力度,村、组干部、产业示范大户业主普遍要求组织必要的外出参观学习,借鉴与拓展相结合,促进民族地区干部队伍成长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几点建议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就没有全市的发展进步,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全面小康,民族地区的发展速度将直接影响全市“四个翻番”目标的实现。

对民族地区而言,巩固发展成果、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水平、缩小与全市发展差距,实现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这也是开展民族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对加强和做好全市民族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做好对《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攀委发〔XX〕12号)贯彻落实工作,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一)要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市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住地区,民族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事关全市稳定和发展大局。

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各级干部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问题。

全市各级干部应当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重大意义,解决和深化认识问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落实市委对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把民族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工作位置,纳入工作大局统筹安排部署,强化措施,凝聚力量,壮大工作合力,奋力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二)强化攀委发〔XX〕12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确保相关政策落到实处要在继续切实用好国家和省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攀委发〔XX〕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扶持机制,建议市政府对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县(区)贯彻落实攀委发〔XX〕12号文件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导和检查,及时解决相关政策贯彻落实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各项政策具体落实到民族工作事务中去,不断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优化升级、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等方面的建设步伐。

(三)重点督促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专项资金的落实,研究制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充分发挥此项资金推动民族地区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攀委发〔XX〕12号文件对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设立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专项资金做出了明确规定,市政府应对各县(区)专项资金提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尽快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规范提取、限定用途,专项管理,严格审计,确保该项资金按要求足额落实,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相关项目提供投入支持,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发展能力。

关于城市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最新】一、城市民族工作基本情况1、建立健全组织和信息网络,为城市民族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为推进我区民族团结发展,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民宗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并解决了涉及民族宗教工作的一些疑难、重大问题。

区民宗局围绕工作重点,健全信息网络,建立协调城市民族关系新体制,加强街道民宗助理、社区民宗信息员建设,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及时与信访、公安、国保等部门联系,互通情况,化解矛盾。

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少数民族的管理,根据我区务工的少数民族人员构成情况,按照不同省份、地区明确少数民族召集人,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第一时间了解少数民族情况,遇到突发事件,通过他们做好各自老乡们的工作。

2、发挥社区和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为城市民族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城市民族工作的基础在社区,在基层。

社区和基层群众组织在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化解民族矛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难以替代的作用。

一是加大推进民族工作进社区力度。

XX年,区民宗局开展了民族工作进社区工作,在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社区多次举办汉民与少数民族群众、学生一起的联谊活动,促进民族团结,密切邻里关系,营造和谐社区的生活氛围。

城东街道春晖社区、试采社区民族工作被省民委表彰为民族工作示范社区。

二是对少数民族困难家庭、流动少数民族经营生活中遇到困难开展帮扶。

区民宗局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经费用于少数民族困难户的帮扶,针对生活困难且因病、灾等加重经济负担的少数民族家庭,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政策扶持,帮助少数民族困难家庭落实最低生活保障。

3、加大《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贯彻力度,为城市民族工作开展提供根本保证。

一是加大《条例》的宣传力度,每年我们都举办少数民族法制培训班,请少数民族群众来听法律讲座,宣传《江苏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江苏省清真食品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他们依法开展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