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3份试卷)2018年北京市某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合集试卷3套>2018年北京某附属名校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题

<合集试卷3套>2018年北京某附属名校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畔的金柳那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答案】D【解析】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错误;B、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长篙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D、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反射什么样的光,就是什么颜色的云彩,故D正确。

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矫正远视眼需要配戴合适的凹透镜B.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C.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D.显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可形成待观察物体的放大的虚像【答案】D【详解】A.矫正远视眼,需要配戴的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A项错误;B.穿衣镜是平面镜,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项错误;C.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C错误;D.显微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显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可形成待观察物体的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3.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设计制作温度计的过程中不断将缺点改进,运用了缺点利用法B.由加快蒸发的方法想到减慢蒸发的方法,运用了逆向思考法C.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这是模型法D.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相同的蜡烛与像重合,运用了等效法【答案】A【详解】A.设计制作温度计的过程中不断将缺点改进,这种方法是“缺点改进法”又称为“缺点列举法”,它是人们在发明工具时最常见的创造技法之一,故A错误,符合题意;B.根据加快蒸发的方法,由思维的可逆性,很容易想到对应的减慢蒸发的方法,这是逆向思考法,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C.为方便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模型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相同的蜡烛与像重合,运用了等效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套精选试卷∥2018年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学业质量检查模拟试题

∥3套精选试卷∥2018年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学业质量检查模拟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只有超声波才能传递能量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答案】A【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选项A正确;B.人听到声音有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振动引起听觉,所以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选项B不正确;C.可闻声、次声波、超声波都可以引起别的物体振动可以传递能量,故选项C不正确;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选项D不正确。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相同的小灯泡L1与L2串联,当开关闭合时,一盏灯亮,一盏灯不亮,且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发生的故障是()A.灯L1短路B.灯L2短路C.灯L1断路D.灯L2断路【答案】A【详解】由于两个电灯串联,电压表测量L1的电压,一盏灯亮,故障为短路,电压表无示数,所以L1短路。

故选A。

3.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答案】A【详解】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故A正确,BCD错误.4.图所示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出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手拉开弓;B.运动员罚点球;C.人压弯跳板;D.熊猫拉弯竹子.【答案】B【详解】A、C、D都显示的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因为弓拉弯了,跳板压弯了,竹子也被压弯了,只有在B中人踢球时,球运动了起来,是改变的球的运动状态.5.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B.螺旋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C.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D.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检修电路【答案】B【解析】解答:A. 用铜丝代替保险丝,会使得当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不能熔断起不到切断电路的作用,故A错误;B. 安装家庭电路时,电灯和开关串联后连在火线上螺旋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这样开关能控制灯泡,并且在灯泡损坏时,更换灯泡时,断开开关,切断了火线,更换灯泡时更安全.故B正确;C. 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这样当金属外壳漏电时,不能将电及时导向大地,易引发触电,故C错误;D. 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检修电路是不安全的,故D错误;6.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铁水凝固成铁块B.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C.把菜刀表面磨光D.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答案】C【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均无关.【详解】A. 铁水凝固成铁块,状态改变,质量不变;;B. 将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位置变化,质量不变;C. 把菜刀的表面磨光,质量减少;D. 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形状改变,质量不变,故选C.7.LED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光源,它的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二极管由下列哪种材料制成A.陶瓷材料B.金属材料C.半导体材料D.超导材料【答案】C【详解】A .陶瓷是绝缘体;B .金属是导体;C .半导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D .超导现象是导体的电阻为变零时的现象。

【精选3份合集】2018-2019年北京市某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精选3份合集】2018-2019年北京市某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的是( )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B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答案】B【解析】A .“孤帆”与“江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江岸”为参照物,“孤帆”是运动的,故A 正确;B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游鱼细石,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 错误;C .由于桃花能反射红光,所以会有人面桃花相映红,故C 正确;D .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D 正确;故选B 。

2.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北京南站行驶到天津站全程120km ,所用时间是30min ;陆地上的猎豹最快每秒可跑40m ;旗鱼是海洋中游速最快的鱼类之一,它的游速可达118km/h ,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 ) A .猎豹的速度最大B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速度最大C .旗鱼的速度最大D .三者速度一样大【答案】B【分析】首先求出每种动物运动的速度,然后统一速度单位进行比较,就可以比较出哪一种动物速度最大。

【详解】“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速度 120km 240km/h 30h 60s v t ===车 猎豹的速度40m/s 40 3.km/h 144km/6h v ===⨯猎豹由此可见,“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速度最大。

故选B 。

3.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B.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C.三个方面都相同D.三个方面都不同【答案】D【详解】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来贴近报纸看文字时,看到的应该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窗外景物成在报纸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都是倒正、大小、虚实都不同,故D正确.故选D.4.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试卷3套精选★北京市2018届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能力测试试题

★试卷3套精选★北京市2018届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能力测试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电阻I-R关系的是()A.B.C.D.【答案】C【详解】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选C。

2.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放大的字B.水中的倒影C.钢笔错位D.墙上手影【答案】B【详解】A.用放大镜看字时,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B.平静水面上鸟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C.钢笔错位是因为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路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与题意不符;D.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A.牛顿B.米C.千克D.米/秒【答案】A【分析】物理学中,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专用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详解】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4.“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邻的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分析个选项看各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是否相等,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ABCD 中,只有B 中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则B 做匀速直线运动.5.把标有“6V 3W ”的小灯泡L 与最大阻值为100Ω的滑动变阻器R w 连接在总电压恒为18V 的电路中,如图所示。

电流表和电压表选择的量程分别为“0~0.6A ”和“0~15V ”。

要求闭合开关S 后,两电表的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的最大测量值,且灯泡L 两端电压不超过额定值(设灯丝电阻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6AB .小灯泡L 和滑动变阻器R w 总电功率的最大值为27WC .小灯泡L 消耗电功率的最小值为0.75WD .滑动变阻器R w 允许调节的范围是24Ω~40Ω 【答案】C【详解】A .根据P UI =可得,灯泡的额定电流:L L L 3W==0.5A 6VP I U =,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0.5A max I =,故A 错误;B .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则18V 0.5A 9W max max P UI ==⨯=,故B 错误;C .当电压表的示数U=15V 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最小,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灯泡的电阻:L L L 6V=12Ω0.5AU R I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灯泡两端的电压:L W 18V-15V=3VU U U'=-=,电路中的电流:L L3V=0.25A 12ΩminUIR==,小灯泡L消耗电功率的最小值:L L3V0.25A0.75Wmin minP U I='=⨯=;故C正确;D.当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18V=36Ω0.5AmaxURI==,∵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电阻:W L36Ω-12Ω=24ΩminR R R=-=,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则WW15V=60Ω0.25AmaxminURI==,∴滑动变阻器R W允许调节的范围为24Ω~60Ω,故D错误;故选C。

∥3套精选试卷∥2018年北京某附属名校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题

∥3套精选试卷∥2018年北京某附属名校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中央电视台“一堂好课”节目播出时,小明没有看屏幕,就听出主持人康辉在说话,主要是根据声音有不同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答案】B【详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故小明没有看屏幕,听声音就知道是主持人康辉在说话,这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B。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答案】B【分析】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详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而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声音可以用来击碎身体内的结石,故B正确;C.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3.电视机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是()A.红光B.红外线C.紫光D.紫外线【答案】B【解析】由于红外线是眼睛看不到的,且对人体无害,故遥控器用红外线来控制电视机。

4.下列质量接近3000g的物体是( )A.一辆小汽车B.一名中学生C.一个芒果D.一个西瓜【答案】D【详解】A.一辆小汽车的质量在1000kg以上,故A不符合题意;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50kg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三个芒果在一斤左右,一个芒果的质量接近150g,故C不符合题意;D.一个西瓜的质量大约在3kg左右,故D符合题意。

2018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

2018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

物理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 C【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D.冬天热水周围出现“白气”,“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物态变化的判断,需要明确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物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2.【答案】 A【解析】A.在国际制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故A正确为答案。

B.米/秒(m/s)是速度的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千克(kg)是质量的国际制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千克/米3(kg/m3)是密度的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3.【答案】 C【解析】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应将温度计的感温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选项ABD错误,C正确为答案。

4.【答案】 D【解析】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被折断,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为答案。

5.【答案】 B【解析】小明坐在沿平直铁路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相对于铁轨、从他身边走过的乘客、路边的树木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所以以铁轨、从他身边走过的乘客、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

以小明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小明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点睛: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如果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得到结果可能不同。

(汇总3份试卷)2018年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监测试题

(汇总3份试卷)2018年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监测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小云同学在一次测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的是A.3.2 cm B.3.25cm C.3.3 cm D.3.5 cm【答案】B【详解】由图知:上面的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 A=3.25cm.下面的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5cm=5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5mm;木块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2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 B=3.2cm.因为上面刻度尺的准确程度较高,所以木块的长度更接近于3.25cm.故选B.2.如图所示,中国国界碑,如同矗立在边界线的卫士,守护着国家的边境。

请你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中国国界碑(包括基座)的高度。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2 cm B.20 cm C.2 m D.20 m【答案】C【详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m左右,由图知国界碑的高度略大于成年人,其高度在2m左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在如图所示的眼睛成像及矫正的示意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近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B.甲图是远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C.甲图是远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D.甲图是近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答案】D【详解】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所以甲图是近视眼;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延迟会聚,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由图可知,应该用丙图中的凹透镜矫正。

故选D。

4.移动支付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常用的支付手段。

2018年8月18日,支付宝向外界宣布,其刷脸支付功能已经成熟,付款时顾客只需面对付款设备,该设备就会利用摄像头自动进行人脸识别,识别成功即表示付款完成。

{3套试卷汇总}2018年北京市某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题

{3套试卷汇总}2018年北京市某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B.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D.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答案】D【详解】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正确;B.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正确;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正确;D.人们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错误.2.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答案】D【详解】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需要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3.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详解】图①中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图②中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图③中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图④中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超声手术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向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从而实现准确“烧死”病变细胞.手术过程中,与医生、护士之间的说话声相比,超声波具有的特点是()A.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能量集中B.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差,能量分散C.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好,能量集中D.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差,能量分散【答案】A【详解】超声波具有声音的特点,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另外还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超声波手术刀就是应用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集中的特点;此外,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所以超声波还具有振动频率高的特点;故选A。

2.关于下图对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利用倒车雷达判断障碍物的距离,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燃烧的蜡烛的烛焰在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图中所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投影仪成像规律相同D.利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答案】C【详解】A.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获得一些信息;即倒车雷达应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B.在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C.图中所示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放大镜的成像规律,与投影仪成像规律不相同,故C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D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成正立、缩小的像,利用凸面镜可以达到扩大视野的目的;故D 项正确;D 项不符合题意。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 ,定值电阻R=20Ω,在S 闭合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电流表B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合适的电压表时,电压表有明显示数C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3V 0.5A”的小灯泡,小灯泡能正常发光D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10Ω的电阻,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2W【答案】B【解析】A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符合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故A 错误; B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合适的电压表时,由于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且电压表的电阻很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知,电压表有明显示数接近电源电压,故B 正确;C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3V 0.5A”的小灯泡,灯泡电阻为:L L L 3V =6Ω0.5AU R I ==, 则电路中的电流为:6V 0.23A 6Ω20ΩU I R ==≈+, 小于灯泡的额定电流,小灯泡不能正常发光,故C 错误;D .在a 、b 两点间接入一个10Ω的电阻,电流为:6V =0.2A 10Ω20ΩU I R ==+, 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6V 0.2A=1.2W P UI =⨯,故D 错误;故选B 。

【点睛】重点是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特征的应用,注意熟练应用串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特点,是电路的最基本规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一定要熟练掌握。

4.关于欧姆定律表达式U I R =的几种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U I R=可得U R I =,表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时,导体的电阻增大B.由UIR=可得URI=,表示当通过导体的电流减小时,导体的电阻增大C.U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也一定增大D.由UIR=可得URI=,表示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答案】D【详解】AB.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故AB错误;C.由欧姆定律知道,电阻一定,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只有电阻一定时,当导体两端电压增大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才一定增大,故C错误;D.由欧姆定律知道,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樟脑丸逐渐消失﹣升华B.铁水浇铸铁铸件﹣凝华C.擦酒精解暑降温﹣液化D.秋末屋顶上结霜﹣升华【答案】A【详解】A.樟脑丸逐渐消失,是固态樟脑丸直接升华为气体跑掉了,故A正确;B.铁水浇铸铁铸件,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C.擦酒精解暑降温是利用了酒精汽化吸热,故C错误;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B.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m/sC.学生座椅的高度约40dm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200g【答案】B【详解】A.一般情况下,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42℃已经是高烧,A项不合题意;B.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4km/h 1.1m/s=,选项B符合题意;C.学生座椅的高度约是40cm4dm=,C项不合题意;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0.05kg=,D项不合题意。

故选B。

7.以下与中学生相关的物理量估测最合理的是()A.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8℃B.中生跑完50m用时约3sC.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5m/sD.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μm【答案】D【详解】A.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6.5~37℃,A项不合题意;B.中生跑完50m用时约8s,B项不合题意;C.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1m/s,C项不合题意;D.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μm比较符合实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8.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答案】B【详解】AB.无论是平面镜成像还是凸透镜成像,其虚像的特点是: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正立,不能成在屏上,所以A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CD.只有凸透镜可以成实像,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其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能放大也可能缩小,可成在屏上,所以CD是正确。

故选B。

【点睛】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而虚像则不能。

9.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大河东流B.泊船靠岸C.火箭升空D.花香四溢【答案】D【详解】大河东流、泊船靠岸、火箭升空都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花香四溢是分子的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D。

10.《吕氏春秋》记载:…伏羲作琴,三分损益成十三音.“三分损益法”就是把管(笛、箫)加长三分之一或减短三分之一,这种做法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色B.响度C.速度D.音调【答案】D【详解】演奏笛子或萧时,是管内空气柱会振动而发声;“把管(笛、箫)加长三分之一或减短三分之一”时,管内空气柱长短不同,空气柱的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选D.【点睛】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二、填空题11.一个质量是108g的空心小铝球,体积是60cm³,(已知铝的密度是2.7g/cm³,水的密度是1.0g/cm³),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_____cm³,如果把空心部分灌满水,则小球的总质量是_____g。

【答案】20 128【详解】[1]设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0,则根据密度公式m Vρ=可得33108g2.7g/cm=60cm V-解得320cmV=[2]若空心部分为水,则水的质量为331.0g/cm?20cm=20gm Vρ==小球的总质量为20g+108g=128gm=总12.如图所示是一种环保型手电筒,这种手电筒不用化学电池作为电源。

使用时只要将它来回摇晃,就能发光,并且来回摇晃得越快,手电筒发光越强。

这种手电筒所产生得电能是根据_____现象获得的,其能量转化是_____能转化成电能。

【答案】电磁感应机械【详解】[1][2]由题干中图可知该手电筒有磁体和线圈,使用时将它来回摇晃,线圈在磁场中就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故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

所以手电灯发光。

当摇动速度越快,线圈运动越快,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强,在这个过程中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3.动画片配音要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小孩的声音,常采用慢录快放,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我们不看电影画面也能根据声音分辨出动画片中主人公的声音,这是根据_____来区分的。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音调 音色【详解】[1]慢录快放的方法,可以加快物体振动频率,所以,此时振动频率变快,音调变高;[2]不同人的声音,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所以,根据音色,我们不看电影画面也能根据声音分辨出动画片中主人公的声音。

14.如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一个透镜对光线起的作用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透镜的是________(选填“a”、“b”、“c”、“d”),它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

【答案】c 会聚【详解】[1][2]观察四个光线透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 、b 、d 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 的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所以是凸透镜,它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15.一容积为10L 的汽缸内储有密度为1.0kg/m 3的氧气,现用活塞将氧气的体积压缩到2L ,则压缩后的氧气密度为_____。

【答案】5kg/m 3 【详解】由m V ρ=知道,汽缸内储存氧气的质量m=ρV ,用活塞将氧气的体积压缩后,氧气的质量不变,此时氧气的体积V′=2L则压缩后氧气的密度33kg 10 1.0/m 5kg m 2/m V L V V Lρρ'===⨯''= 16.如图所示,站在湖边的小雪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鸟”在水中飞翔.小雪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_现象形成的,水中的“鸟”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答案】折射 反射【详解】小雪站在湖边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是由于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在水面发生折射,进入人的眼睛,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在水中看到飞翔的小鸟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小鸟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17.许多场所都装有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

该摄像镜头相当于某种透镜,利用这种透镜可用来矫正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若以行走的人为参照物,该摄像镜头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