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合集下载

人教版 五年级 数学 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人教版 五年级 数学 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知识点一: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

如:3.60 “0”应划去知识点三: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如0.02×2=0.04 知识点四: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知识点一: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2、用计算器来验算三、积的近似数知识点一: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

如6.597 保留两位为6.60四、连乘、乘加、乘减知识点一: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知识点二: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

先乘法,后加法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讲解归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讲解归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知识点一: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

如:3.60 “0” 应划去知识点三: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如0.02×2=0.04 知识点四: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知识点一: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2、用计算器来验算三、积的近似数知识点一: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

如6.597 保留两位为6.60四、连乘、乘加、乘减知识点一: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知识点二: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

先乘法,后加法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简便运算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6×5表示5个3.6的和是多少或者3.6的5倍是多少。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2.6×0.4就是求2.4的十分之四是多少。

8.5×3.4就是求8.5的3.4倍是多少。

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也就是末位要对齐),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小数末尾有0的要去掉。

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即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先要变整数,按照“三步走”~一看二移三再算。

一看:除数有几位小数;二移小数点: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一看几位就移几位〕;当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三再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取近似数的方法:〔1〕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2〕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学段要求不同。

第⼀学段是“能辨认从正⾯、侧⾯、上⾯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本单元重在“观察”,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活动,为学⽣展开空间想象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观察物体”⼜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上,要让学⽣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激发学⽣的思考,发展学⽣的空间观念;所以在本册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是采⽤“从不同⽅向观察”的表述。

⼆、教学⽬标1、让学⽣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侧⾯、上⾯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组⽴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

三、重难点1、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侧⾯、上⾯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组⽴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

四、本单元教学处理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都准备⼀套相应的学具。

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制学具。

2、注意让学⽣真正地、充分地进⾏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我切实组织好学⽣的课堂活动,让所有的学⽣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观察和操作。

不让教师的演⽰或少数学⽣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位学⽣亲⾃动⼿、亲⾃体验和亲⾃思考。

⿎励学⽣敢于发表⾃⼰的意见,与同伴交流⾃⼰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建议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观察,通过观察⼩药箱的活动,说⼀说⾃⼰看到的是哪⼏个⾯。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单元教案、单元备课、试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单元教案、单元备课、试卷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 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两个物体 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不 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

例如, 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到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 的立体图形。

这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图形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 和调整,最后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 锻炼。

二、学生分析: 1、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 性经验,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 形状。

2、 学习习惯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再通过拼 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3、 学生心理品质:本单元学习中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学生经历观察、 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以锻炼, 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到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 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 置关系和形状。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口头交流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观察、 实践的过程,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验直观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辨 证唯物主义思想,养成勤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 1、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课程资源: 多媒体课件,卡片,主题图, 五、存在的问题:课题 观察物体(一)学习内容:课本第 38、39 页例 1、例 2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 同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观察物体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观察物体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观察物体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3.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如正面、侧面、上面等。

2. 描述观察到的形状: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隐藏的图形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2.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物体,如长方体,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以及如何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家里的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2. 尝试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隐藏的图形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同时,使学生掌握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物体、描述形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重、难点:小数乘以整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近似数:计算后如需保留几位小数的,先看需保留的后一位,如果≥5,则向前进一位,如果<5,则要舍去。

最后用“≈”连乘、乘加、乘减:在小数混合运算中,运算方法和整数乘法一样,乘法的运算规律也适用于小数中。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必考点: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积保留几位小数)小数乘法混合运算易错点:在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第2单元小数除法重、难点: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应在被除数的末尾添上0再除)除数为小数,要把除数转换成整数(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形式商的近似数:方法和积的近似数一样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循环节的确定和标注)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在小数混合运算中,运算方法和整数混合一样,运算规律也适用于小数中。

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大于0的数,商大于被除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小于0的数,商小于被除数必考点: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从一列数中挑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易错点:列竖式计算除法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无限循环小数也是无限小数第3单元观察物体能从不同的位置认定物体。

给出从一个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想象从其相对位置看到的形状。

第4单元简易方程重、难点: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定义、解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必考点: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解方程易错点:在解方程过程中未知数移项中容易出错。

五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doc

五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doc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己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己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通过本单元教学,例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重点难点锻炼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1、抓住新旧知识的转折点,为观察物体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2、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课时划分:三课时。

各课类型:新授课3课时左右,练习课2课时左右。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盒子、挂图等。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这里,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

如果观察药箱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巧妙利用语文诗歌顺利导入了新课,体现了语数学科的有机整合。

]二、合作探究每小组一个鞋盒。

将鞋盒放在课桌中央,学生观察,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问: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 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测试题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6分)
1、一个长方体纸箱有( )个面。

一次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最少可以看到( )个面。

2、将下图图形的表面都涂上颜色,那么,只有3个面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有( )个,只有4个面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有( )个。

3、请你填一填。

① ② ③
⑴从侧面看是图A 的有( )。

⑵从侧面看是图B 的有( )。

⑶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图A 的有( )。

4、我在正面看到的是 ,它可能是( ),我在正面看到的是 ,
它可能( )。

(答案不唯一) 5、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些方向看到的?
( ) ( ) ( )
6、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分别得到下面的两个图形。

)个小正方体。

7
前面看:( )左面看:( ) 上面看:( )
8、 从( )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 )
9、请分别在括号里注明下面四张照片是从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 ) ( ) ( ) ( )
10、从()面看到的图形是。

二、选择题。

(每题2分,共8分)
1、观察下面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为(),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为(),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为()。

A、 B、 C、
2、一个由积木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侧面看是,这个积木块有()个。

A、 4
B、3
C、不一定
3、同一个圆柱体,从正面和右侧看到的图形()。

A、不相同
B、相同
C、无法确定
4、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A、相同
B、不同
C、不能确定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
1、用4个相同的正方体可以摆出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

()
2、我看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是,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体。

()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

()
4、站在任何一个位置观察物体一定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

()
5、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不能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

()
四、连线题(25分)
1、他们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请你连一连。

(5分)
2、(5分)
3、找出下列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连一连。

(15分)
(1)从上面看从右侧面看从正面看
――――――――――――――――――――――――――――――――――
(2)从上面看从左侧面看从正面看
――――――――――――――――――――――――――――――
(3)从上面看从侧面看从正面看
五、实践平台(21分)
1、画一画。

在方格纸里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12分)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2、在下图中添拼上一个正方体,而且使下图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能改变,共有几种方法?(9分)
10分)
有拼成了一个图形,明明从一个方向看到这样的图形,这4个可能是怎样拼的。

一、填空题
1、6 3 1
2、6 4
3、(1)1 3 (2)2 (3)3
4、圆锥、圆柱、球…正方体、长方体…
5、左侧、上面、正面
6、5 8
7、(略)
8、左侧、右侧、正面
9、后面、左侧、右侧、正面 10、上面
二、选择题
1、C B A
2、C
3、C
4、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略)
五、实践平台(略)
六、智力冲浪(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